【捍衛動物園?(四之三)】
“After 12,000 years, they are finally back.”
十年前
聖地亞哥動物園開放了大象奧德賽(Elephant Odyssey)
現代動物園第一次大規模的將展示與古生物博物學結合
藉由動物園本身擁有的豐厚資源
將12000年前更新世晚期那片廣袤的北美草原重新呈現在遊客面前
奧德賽是荷馬的史詩作品
敘述奧德修斯漂流異鄉10年
在諸神幫忙下終於得以返鄉團圓的故事
而這次
聖地亞哥動物園將大象做為主角
以”讓逝去的重返”做為主軸(每種史前動物都有屬於自己的雕塑)
用”超越時空”的表現手法讓遊客一頭栽進動物園的奇幻旅程
亞洲象(Elephas maximus)扮演哥倫比亞猛獁(Mammuthus columbi,一種無毛、比現存大象大上1.5倍的猛獁象)
獅子(Panthera leo)扮演美洲擬獅(Panthera leo atrox,獅子最大的亞種,已滅絕)
美洲虎(Panthera onca)扮演刃齒虎(Smilodon fatalis,舊名致命劍齒虎,有史以來最大最強壯的貓科動物之一)
二趾樹懶(Choloepus didactylus)扮演傑式巨爪地懶(Megalonyx jeffersonii,樹懶的巨型遠親,由前美國總統Thomas Jefferson命名)
叉角羚(Antilocapra americana)則做為活化石扮演......牠們自己!
動物園規畫展示的方法數也數不盡
有利用分類、習性來安排的
也有透過棲息地甚至個人愛好決定的
其中
把一群看似不相干的動物湊在一塊最為困難
要有一個足以令人信服的背景架構
加上深謀遠慮的物種選擇
大象奧德賽雖然在佈展動機上可謂是獨步全球
在展示設計方面投下一顆震撼彈
物種選擇的方面卻多少有些可惜
許多現代動物被牽強附會的給予了史前原型
像柯氏犬羚(Madoqua kirkii)就莫名其妙的被做為倭叉角羚(Capromeryx minor)的替身
(還有一些動物因為不受物種存續計畫青睞而難於維持)
由此可見
即便是聖地亞哥這樣領先全球的動物園
在開創新頁的路上也會失誤
動物園可能一直在犯錯
但在錯誤中學習也是一件重要的課題
像Utilitree的出現就是現代動物園學習後的重大成果之一
卻也為動物園帶來許多後續爭議
Utilitree究竟是什麼
它在現代動物園歷史中有何重大地位
「動物園」與「自然」間若即若離的關係究竟該如何拿捏
將在下一篇也就是系列的最後一篇替各位揭曉
(待續)
*終於要為系列做總結了,再來就可以為所欲為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