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素色衣服、吃簡單飲食,不代表就是「減法生活」】
澳洲有位 60 歲的老婦人 Clare Colins ,她在 2018 年賣掉房子,僅花 2 萬美元(約莫60萬台幣)為自己買一台房車,以房為家,設計內部裝潢一手包,開啟「車」遊四海的人生。
Clare Colins 過去是接案攝影師,早年和時下大多年輕人一樣,認為倚房養老才是實在,將賺來的錢購置一間房屋,長期扛房貸,然後不停賺錢償還房貸。
她始終都有旅行各地的夢想,期盼能帶著攝影機走遍全澳洲,但多年來背負房貸壓力,只好不斷接案工作,絲毫沒有鬆懈下來的時刻,滿腦子僅計算著房貸何時才能繳清。
一直到年歲漸長、身體狀況越來越差, Clare Colins 驚覺前半生庸庸碌碌,至今除了焦慮卻什麼都沒留下,於是想趁著身體還算健康,將未竟的壯遊夢想完成,便下定決心把房子賣掉,改住比較便宜的房車,既沒有房貸壓力,又可以開啟自己的圓夢之旅。
/
買下房車後, Clare Colins 花一年時間研究內裝,裝潢都是根據永續原則進行設計。
例如床舖設有暗桌、牆上內崁可以放置折疊自行車的凹槽;水槽是拿以前使用的平底鍋改製;她還特地將床鋪移到天窗底下,這樣就能打開天窗,在星辰的環繞下入眠。
房車電力都是靠太陽能驅動,總共耗費 7 萬 5 千美元(約莫台幣 2 百多萬)
乍看不便宜,但 Clare Colins心滿意足說道:「能夠不需要過著扛房貸的生活,我會活得比較自在跟開心。」
她開著房車一路玩,到科斯庫茲科山國家公園登山、跑去維多利亞州看落日、到新南威爾士牧場和動物互動。
不過 Clare Colins 仍需自給自足,她有一個固定駐扎的營地,上頭播種蔬菜和水果,然後定期收割。另外,她會沿途拍下照片,旅行之餘創造額外收入。
偶爾她會在路上遇到和自己一樣的嬉皮,大夥兒都是住在車上,相互交流公路資訊,也會相約烤肉、圍著篝火跳舞。
有人問過 Clare Colins 是否後悔賣掉房子?她總是回覆:「我覺得沒有任何事情比『精神上的貧窮』更糟糕了。」
/
近年發現部分文青喜歡推行「減法生活」,但容易淪為某種空洞儀式,像是以為丟掉很多衣服和舊物、房子裝潢的很簡約、穿著色系偏白色系或大地色系,就誤以為整個人已經完整實踐所謂人生減法。
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在這個「汲汲營營追逐簡單」的過程裡,那種追求斷捨離的執念,反而令他們在心態上更難達到「簡單」。
泰國知名導演 Nawapol Thamrongrattanarit 執導作品《Happy Old Year》就是講述類似概念,女主角熱衷追求所謂簡約生活,但她處理感情和事業的態度卻一團亂。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要什麼,反正就是通通丟掉而已。
所謂斷捨離,其實是她不願意去正視自己、選擇逃避的藉口。
我過去交過一個朋友,很喜歡把身心靈大道理掛在嘴上,成天見面就是討論宇宙玄學、高喊人生追求的就是簡單云云,起初這種討論還算有趣,但每每聚會都在講這個,難免讓我感到有些不耐。
後來一路看著朋友面對感情或事業上的挫折,觀察他絲毫沒有長進,沒有因為多讀這些東西而稍微懂得節制和反省,我才明白有些道理如果沒有真正「走心」,輕則淪於漫談空話,重則根本不切實際。
/
就我的角度定義,減法生活不是通通丟掉的斷捨離,關鍵反而是「取捨」。
如果現在一個人滿腦子想的就是賺錢理財,專心致志地朝賺錢的道路上無怨無悔的前行;如果他願意為其捨棄娛樂消費、願意不考慮真愛只挑選有錢的擇偶對象,那我還是歸類成減法生活的一種,畢竟他設定的目標夠統一,重點是他開心。
現代人最常有的毛病就是什麼都想要,想要自由,想要快樂,想要耍廢,想要賺錢,想要別人喜歡自己。
但這些都不是驚喜包,不可能有全拿道理,那種「我又不是小孩子,我什麼都要」這種話只是自我安慰。
你如果想賺錢,就得按著社會長年訂下的規矩走,很難擁有絕對自由,除非中頭獎否則很難耍廢;你想要快樂至上,自由萬歲,那你可能就得承受旁人眼光,批判你不符世俗價值。
排除掉「什麼都想要」的欲望,我深信每個人的心裡其實都有一個自己真正想追尋的「單一渴望」,有些人根本上要的是快樂,有些人想要安全感,有些人只想求一個舞台。
真的,每個人的深層渴望都不一樣。
可惜地是,這個「單一渴望」已經被社會和周遭群體影響,逐漸埋葬到心靈最深處,當事者必須透過不停衝撞與挫折反覆內省,方才搞清楚能喚醒自身生命力的渴望到底是什麼。
當然有些人缺乏自覺,一生無法覺醒,這種人的數量還很多。
/
回到 Clare Colins ,她的原動力就是「快樂」。
逐步拆解下來,她驚覺扛房貸的生活讓她「不快樂」,而環遊世界則讓她「感到快樂」,因此, Clare Colins 不過是化繁為簡,選擇她真心渴望的事情,並勇敢接受某部分的失去。
老子《道德經》云:「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意思是遇到混濁的水流,能夠安靜下來等待澄清;能像草木那樣保持靜寂,卻依舊生生不息。
換言之,當你的價值觀因外界影響而變得一片污濁,此時就更需要內省,撥開重重迷霧、追溯源頭,才能真正明白自己的心之所向,無愧於心地過一生。
#Adaymag
https://www.adaymag.com/2021/02/17/clare-colins-and-her-van-life.html
clare 意思 在 Fingyan Wing MakeUp - Blo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Fingyan Wing 生日Giveaway Time🎁
.
今日我生日快樂🎂自製一天生日假期休息下😌
最近都比較少岀Post🙈其實我一直在忙緊一啲尚未可以公佈的事😚 好快就可以公佈了 Stay Tuned🌸
.
之前送布口罩我都仲努力當中,多謝大家無催我😭😭我會盡快架🙏🏻不好意思🍀
.
我生日梗係想將快樂同大家分享💖 得到 Jane Clare 支持,💁🏻♀️想送六支 草本急救面膜(價值HK$358)俾大家✨
.
參加方法好簡單💁🏻♀️
► Like Fingyan Wing MakeUp - Blog & JaneClare
► Like及Share此Post (Share需要公開*即地球ICON*)
► 留言 👉🏻 分享下對付口罩肌的小秘訣💬 (簡單為主,十至二十個字左右便可💝)及 TAG @ 三位朋友👥
.
***********************************
*要做齊哂以上三個步驟先代表乎合參加資格;
*只接受香港居民參加者;
*參加次數不限,但一個FB ACC只有一次得獎機會;
*是次活動幸運兒由本人隨機選岀;
*如禮物岀現任何狀況,將以其他禮物代替;
*得獎名單會在此POST下的COMMENT內公佈,敬請留意;
*截止日期:20/6/2020 11:59PM
*公佈結果:截止後兩星期內公佈
*禮物🎁或會以順豐到付領取,介意者勿參與
*此送禮活動不涉及任何金錢利益
*本專頁保留最終決定權。
.
祝大家好運*。◕‿◕。*大家加油💪🏻
clare 意思 在 大便妹,學環保。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們淨得了灘淨得了海淨不了海床
我想淨的其實是你的心!
科學家指出落入海洋的垃圾當中:
海面上的塑膠垃圾只佔了1%
其餘99%的經由海流到了海床
海底每平方米識別出190萬塊微塑料
微塑料來自衣服的塑膠纖維及大型塑膠
落入海裡的塑膠經各樣方式回歸人類
影響健康
我們需要的是大家減少用塑膠的決心
如果你要用除非你是決心用上一百年的
意思是塑膠是非常的耐用
如果那件塑膠製物你沒有決心用上十年
請你不要用!特別是即棄的餐具跟包裝!
能省就省!能不用就不要用好嗎?!
// "Until now we haven't understood where the missing microplastics in the ocean end up and how they are transported," Mike Clare of the National Oceanography Centre told Newsweek. "We know that there are concentrations of plastic on the ocean's surface, but this accounts for less than one percent of the plastic that makes it into the ocean."
He added: "Until now, the rest has been assumed to settle slowly out, like rain or snow in the deep sea. We found instead that currents in the deep sea act like conveyor belts—moving plastic around, locally creating hotspots on the seafloor."
The great bulk of microplastics building up in these hotspots are fibers found in clothing and larger pieces of plastic waste.
"Very little can be done to deal with these hotspots as they are—a deep seafloor clean up is not a viable option for a number of reasons," said Clare.
"Therefore the solution needs to start at the source. We need to limit the pathways that get plastics to the ocean, switch to more sustainable materials where possible, and keep to the mantra of reduce, re-use, recy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