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裁員】迪士尼不再是地球上最幸福的地方
主題樂園一直是一家人共度美好時光的場所,但如今,這裡已稱不上地球上最幸福的所在。迪士尼裁減了美國度假業務約四分之一的員工,包括康卡斯特公司(Comcast)的環球影城(Universal Studios) 和海洋世界娛樂公司(SeaWorld Entertainment)在內的其他營運商也已讓數千名員工休假或停職,主要原因是美國國內遊客入園數大減。這一方面歸因於當局要求人們保持社交距離,另一方面美國人亦不願在這種時候乘飛機去度假。與此同時,由於旅行禁令限制,國際遊客幾乎是零。在迪士尼總部所在地加州,政府官員甚至不願樂園重新開放。
今年3月閉園後,迪士尼沒有停止發薪。一個月後,員工開始休假,他們可繼續領取補助津貼,但不再有工資。入夏後,佛羅里達迪士尼樂園重新開放,但入園人數令人失望,迪士尼開始告知員工,許多人恐將無法重回工作崗位。
佛羅里達迪士尼的員工也同樣前途未卜。據數據研究機構SeoClarity的數據顯示,奧蘭多和基西米地區是美國第二依賴旅遊業的城市,僅次於拉斯維加斯,約14%的勞工在住宿和餐飲行業工作。由於旅遊業受到沉重打擊,被裁員的勞工恐怕很難快速找到下一份工作。
7月佛羅里達樂園重新開放後,迪士尼發現遠途遊客數量萎靡不振,於是將重點轉向了本地遊客。圖拉(Len Toura)為TouringPlans.com網站追蹤主題樂園的入園情況,他說現在有季票的人可以更輕鬆地通過迪士尼預約系統預約遊樂項目了。據他估算,魔法王國周末的每日入園數約1.9萬人,這一數字遠低於9萬人的最大可容納客流量。」——Michael Sasso、Christopher Palmeri、Saijel Kisha;譯 程璽
#Disney #UniversalStudios #SeaWorldEntertainment #裁員 #遊客 #疫情
(本文節選自《彭博商業週刊∕中文版》第206期,如欲查閱全文,歡迎訂閱)
★★訂閱聯絡方法
網站:www.bbwhk.com
電郵:bbwhk_cir@modernmedia.com.hk
comcast 中文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難以想像】沒有WiFi的居家隔離
這個春天,美國政府原本計劃重點實施第五代移動通訊網絡(5G)戰略,搭建起更迅速的互聯網連接來支持電影下載、遙距醫療和汽車自動駕駛等各種任務。官員們希望目前僅在一些城市可用的5G能夠得到迅速推廣,從而阻止諸如華為這樣的中國企業在這一關鍵網絡技術領域佔據高地。然後,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突如其來,導致上班族和學生們不得不回家,嘗試著在手提電腦上繼續工作和學習。
一夜之間,5G便退居其次,讓位給一個更為緊迫的問題:數千萬美國人無法獲得或是負擔不起可靠的互聯網連接,而如果沒有網絡,他們便無法在網上交流、工作和學習。3月13日, 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簡稱FCC)主席帕伊(Ajit Pai)要求互聯網服務提供商承諾給予60天的寬限期,在寬限期內不會向沒有付費的個人和小企業收取費用或切斷服務。他還要求營運商們開放 Wi-Fi熱點,將覆蓋範圍擴大到訂戶以外的群體。 但在寬限期結束之後,沒有網絡的人數甚至有可能會變得更多。提倡擴大寬頻網絡監管權限的人們,如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有更多理由堅持他們的主張。「寬頻營運商們過去經常因公共事業式的監管模式而攻擊我,」FCC前主席惠勒(Tom Wheeler)表示。「但如今我們在談論的是特殊時期的關鍵服務。」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9 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價格是造成人們家中沒有寬頻的最大原因。智能手機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因為如今很多人都只使用手機。但一些研究人員發現,依賴智能手機做作業的學生往往會落於人後,而且諸如視像聊天之類的應用會佔用大量頻寬。互聯網營運商正在為客戶提供短期補貼。Comcast加快了以低收入客戶為主的「基本互聯網」( Internet Essentials)計劃速度,目前則提供60天的免費服務。Charter Communications 旗下的 Spectrum讓學生免費使用。一些寬頻和WiFi公司目前取消通常在數據使用方面的限制,以適應人們未來在這一服務的使用方式上可能發生的變化。
雖然目前不可能以足夠快的速度搭建起新的基礎設施(5G或其他任何技術),來應對迫切的聯網需求,但是許多人都在盡其所能。科羅拉多州博爾德谷學區(Boulder Valley School District)的資訊總監摩爾(Andrew Moore)已幫助大約100名學生註冊了Comcast的低成本寬頻服務,並購買了數十個移動Wi-Fi熱點。「我非常希望看到所有的電訊營運商在這段時間內關閉無用的熱點以降低成本並讓 數據暢通流動,」他說道。「我們現在正處於非常時期,這需要我們的企業們有超常的領導力。讓我們順利度過五月及六月份。」——Joshua Brustein;譯 曉立
(本文節選自《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第195期,如欲查閱全文,歡迎訂閱)
★★訂閱聯絡方法
網站:www.bbwhk.com
電郵:bbwhk_cir@modernmedia.com.hk
comcast 中文 在 木容世家——李紹榕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精準的描述Apple 帝國
Apple:下一個娛樂內容大帝國與傳產影視產業的再衝擊
2019年下半年的蘋果發表會,是我看過娛樂性最強,發表節奏最快,甚至連重點畫線與產品規格都來不及抄筆記的一場。但它足以給你留下一個印象:蘋果的「內容產業一條龍」已經佈建的非常完整,甚至已經直接踩進「專業規格」。至於社群內容就更不用說了。
但可以想像的是,影視產業的這個江湖,接下來將進入一個大家都沒有經歷過的競爭。
蘋果拍大戲 左打電視右打Netflix
買一台Apple TV或指定產品,就送你免費看一年Apple TV。如果不買機,光訂閱的月費每月每戶4.99鎂,折合新台幣約150元,比在美國星巴克買兩杯中拿鐵還便宜。
價格戰,看來將會是美國影視產業遭遇的下一場硬仗。如果覺得這個數字還不夠有感,那我再給你幾個數字:
Netflix 目前一個月訂費是12.99/15.99鎂;美國有線電視服務商Comcast的月費是30鎂起,但目前三項方案最便宜的是49.99鎂可看140台。還沒講完。Amazon Prime Video的會員費4.99-14.99鎂,可看超過100個頻道。
光看到以上的價格,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英語系國家的內容產業果然蓬勃發展,對新銳製作人來說,這「貌似」是一個滿地都是機會的時代,地球上的人要做幾輩子也看不完的內容。不過憂的是,數位影視製作的競爭激烈程度已經隨著Apple殺進來,而走向一個全面大車拼新的階段:比資金、比硬體、比技術、比才華。所有你想得出來的製作規格,蘋果都能比。
為了證明蘋果也能像Amazon、Neflix等數位平台一樣能夠發表高品質影視作品,刻意在這個場子拿出史詩級大戲「SEE」的片花現場播映,作為最具象徵意義的 first debut。
說到這裡,讓我想起Apple在上一次發表會的時候,推出了久違的工作站桌機。回頭想想在這段期間內,蘋果重返影視製作圈,並且快速的用大量資本舖設了一個不只是「產業鍊」的規模,而是一張完整的產業地圖。
另外也別忘了:這張產業地圖,可能不只是「影視」,還包括了「遊戲」。
另一個有趣的觀察點是「價格」。千萬別跟滿手現金的人打削價戰。在這個部分,蘋果或許是一個可怕的敵人。但重點是,如果連數位平台都已經正式開始打價格戰,顯見美國傳產電視市場的危機將更是嚴重。老實說,以Comcast月費49.99鎂對上Apple的4.99鎂,再加上剪線潮,很難想像美國的傳產電視將會用什麼方法撐下去。或許明年我們又會看到一個不同的世界。
但我還是那句話,電視不會死。只是換個樣子,換個方式。
KOL(網紅):內容產業的要角
如果iPhone 11願意為某一撮人示範一種規格與使用情境,那麼理論上,這些人應該不是普通的集體;他們已經形成了一個特別的使用者市場,而iPhone 11攝影規格中的「Slofie」(slow-mo selfie,慢動作自拍)就說明了一切:這撮人叫「KOL」(網紅)。他們上一次就已經在蘋果大會上引發爭論。但這一次,雖然沒有任何一個代表性的網紅人物登台助講,但他們的重要性並沒有比先前消減。只是換個方式包裝而已。
或許這樣說會讓人感到有些過於武斷。但不可否認的是,商業用自拍,用量最大(甚至不時為了自拍而鬧出人命而上新聞)的群體就是KOL。手機不離身隨時為自己的商業需求拍攝各種照片、影片的人,就是KOL。
一隻要價699鎂的哀鳳iPhone 11,小網紅或許就可以負擔得起。「生財器具」或許不是一個很好的專有名詞來形容這類的東西,但一個網紅想要接業配做生意,通常都是從一支拍片修圖好好用的手機開始的。所以,成為「智慧手機中最高影片品質」的標竿並且深入人心(The highest-quality video in a smartphone)這件事就非常重要。特別的是,風景、人像、夜間,以及隨手拍QuickTake四大攝影功能,其實某種程度上也剛好對應了網紅們喜愛發表的社群內容特色:景點旅遊、時尚美妝,形象營造、精彩生活,萌寵,也都是在社群平台上最受歡迎的類別。
iPhone11 pro 不便宜卻可能是最優選「行動製作所」
「三鏡頭」這消息已經流傳好一陣子。但比起八卦,我更想聽蘋果怎麼直接解釋這個產品線。
「Pro就是可以讓專業人士也依賴的東西。」蘋果的Senior Vice President of Marketing Phil Schiller 這麼說。既然是「專業機」,那拍出來的東西也必須具有「專業水準」。關於iPhone11 pro 硬體規格的討論在許多先進的文章中都多所著墨,也可直接參考中文官方網站,在此不贅述。
https://www.apple.com/tw/iphone-11-pro/specs/
強大的A13 Bionic 處理器與AI運算技術是蘋果專業影像的基底,這也是Deep Fusion 攝影模式的科技實力:運用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把9張低光源至中光源不等的照片合成一張高品質的影像。Schiller 描述說,這是一種「電腦運算攝影技術的瘋狂科學」("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mad science" )。這一系列的照片可以透過AI進行逐個畫素("pixel-by-pixel")的比對縫合,最後產生出一張能夠呈現出諸多細節完美的照片。
為了強調這支1099鎂的哀鳳手機有多麽PRO,蘋果不但拍了一支視覺專業感超強的樣片,展示在黑白、雨夜(即低光源)、粉淡色彩三種影片的質感呈現,還特別找來2015年獲選為日舞影展參賽片的「Tangerine」(中譯:夜晚還年輕」)的導演Sean Baker親自示範怎麼用iPhone11 pro搭配軟體Filmic拍影片。這位導演與他的作品「Tangerine」我之前曾向各位稍微介紹過。當然我自己最後也依照他推薦的硬體清單購買了部分器材,包括他推薦的軟體Filmic。
依照「硬體綁規格,規格綁內容」的思路,蘋果從iPhone、iPad、桌機與影視產業對接,內容領域將分為三大區塊,分別是
社群生活
新聞紀實
專業娛樂
特別的是,Schiller 特別推薦新聞片、紀錄片製作人使用iPhone 11 Pro拍攝、掌中編輯,就能完成製作。如果這樣的話,1099美元,折合約35000台幣,的確是攝製隊所能得到的最便利,最簡配,但影音品質最優解的「行動製作所」。而且比之前的6.5吋Xs Max頂規售價1299美元便宜200鎂。
美中不足
但有一點是我始終難以理解的。儘管蘋果甚至已經把第七代iPad也融入了影視製作的生態中,號稱也能用來流暢剪輯,所以理論上,從新一代的手機、平板到桌機,從素材拍攝到剪輯後製,蘋果的視覺光影技術都能令人驚艷。但難以理解的是,收音的部份的進展卻相對緩慢許多,在硬體規格表上是難以發現明顯進步的。影片製作人要能在拍攝時同步收錄清脆鮮活的聲音,還是必須經常大量依靠周邊套件收音、修飾或各種神奇的土法煉鋼,才能做到,成為一大遺憾。這一點,引導我往下推論:聲音品質的開發難度或成本可能比影像更高出許多。可能這一點有更好的見解,也希望各路冰友們多多交流與指導。
小小後記
其實在看到iPhone11的「Pro」的那一刻,我內心充滿了太多感觸。這倒不是因為1099美元的新手機有什麼氣宇不凡,而是那個關於「Pro」對應到真實使用者的定義。我回想起2016年,第一次寫下了關於Facebook直播與新款哀鳳將對影視製作圈帶來的衝擊。因為一支手機而改變整個影視產業,當時聽起來,可能很多人覺得我是腦袋長洞了。2018年,蘋果首次寫下「史上最貴手機」6.5吋的Xs Max頂規售價1299美元,而我寫下「那是拿來當生財器具用的」。當下我的想法可能很難說服其他人。但今天,我很開心的告訴大家,這支iPhone 11 Pro 證明了一直以來,我對這個世界的想法應該沒有太離譜,而我也很開心沒有浪費大家的閱讀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