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對澳洲最有意見的,是英國。
米字旗今次真是「做到嘢」,”Brits snap up Australian wine that didn’t go to China”是數天前BBC的新聞,沒有賣到中國的澳洲酒,給英國通殺,搶購一空。
咁香港人都要加把勁啦!
//未加關稅之前,中國還是澳洲最大的葡萄酒出口國,如今,英國已取而代之。
因為疫情,也因為Brexit,英國人買多了很多澳洲酒,人棄我取。歐洲銷量的暴升,替澳洲收復了失諸強國的大部分失地。雖然中國不小,但世界很大。//
正值澳洲網球公開賽,應節喝澳洲酒最好不過,我出多分力又推介一下。
//Ochota Barrels,南澳洲Adelaide Hills佔地僅9.6公頃的小酒莊,是澳洲一個非常特別、有型、重要的酒莊,在世界葡萄酒壇非常著名及有地位。去年,它的莊主Taras Ochota病逝,才49歲,被列為全球十件最重要的酒界大事之一。
Taras是個punk-rocker/surfer/winemaker,玩音樂、玩滑浪、玩釀酒,借一句電影對白:「啲女俾你媾晒啦」。
履歷型得過份,在Adelaide大學修讀完釀酒學,即志在四方環遊世界夾band、駕着一架volkswagen campervan就去衝浪、釀酒,多年來在歐洲、美國加州、也回過澳洲做flying winemaker,包括在著名的Two Hands酒莊當副釀酒師;後來想安定了,和妻子回到Adelaide,於2008年創立自己的莊園。(好在這樣活過也不枉)
很多時,酒如其人,訃聞都說他平易近人,不羈但可親,生命線如此的人會釀出甚麼樣的酒?//
今個農曆年不冷,它的酒色又那麼可喜,故事那麼特別,如酒評所言:Drink chilled with your favorite people吧。
#懲罰澳洲酒 #英國最出力
#已取代強國成為澳洲最大葡萄酒出口國
#中國不小 #但世界很大
#OchotaBarrels
#punkrocker #surfer #winemaker
#玩音樂玩滑浪玩釀酒
#啲女俾你媾晒啦 #他去年病逝
#全球十件最重要酒界大事之一
#葡萄酒星期六
#MickJagger去澳洲時親自到訪
#飲完之後差不多抄家把酒買光
#TexturelikeSun #harpsichord
#別和只喝價錢和label的人飲
#費X事教精他們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2萬的網紅香港花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oy哥、索羅B、Raymond Ho、Rita、Cherie) (嘉賓:Eddie McDougall(The Flying Winemaker)) 第3節: 意外之作,The Urban Project 人力車 2008,龍蝦伊麵配搭之作/8月13號行酒天下酒聚吹雞/Eddie未來大計...
flying winemaker 在 酒類專家 王 鵬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自然酒,不一定是好酒,但好的自然酒是我的目標】
(2017舊文)
兩年前認識Poggiotondo酒莊的Alberto Antonini先生,這次與他見面,依然是在酒堡國際的媒體午宴上。闊別兩年,他任職釀造顧問的酒廠數目大幅增加,而我也到了不同於兩年前的高度,今天聽他講述兩年來的新發現,以及彼此交流一席話,別有一番收穫。
人們原本以為,有機種植、自然釀造,就必然是好的;然而,若最終沒有好產品,好的製造過程也就失去了意義。改革舊時代種植與釀造思維,減少對環境的傷害,是件好事,但是走上極端,或者流於盲從,並不可喜。有些生產商打著自然酒的旗幟,瓶子裡裝的是明顯有品質問題的酒,消費者不明所以,以為自然酒等於風味不佳的葡萄酒。現在,到了釐清觀念、撥亂反正的時候了。
Antonini先生這樣說:「人們難免想要省點力氣,多點效果。但是人們往往忽略一個現實前提,那就是必須懂得更多。許多人懂得不夠多,一味想要省點力氣,所以把事情搞砸了。」葡萄酒作為一種飲品,必須以好品質為前提,這時追求生產製程自然有機,才更有意義。否則,把自然有機理解成放任不管,任其自然發展,並不會做出好的葡萄酒。
Antonini先生也說:「葡萄園就好比是一頭牛,品質並不均質——找到那塊最好吃的菲力,然後用最適合的烹調方式處理,才會得到美味的牛排。」酒莊的葡萄種植顧問Pedro Parra先生,在葡萄園的土壤研究方面跨出一大步,已經找到葡萄園的特定區塊,適合搭配種植的葡萄品種。除了「找到葡萄園的菲力」之外,Poggiotondo酒廠也貫徹有機種植的理念:「葡萄園為什麼要施肥?耗盡力量的土壤才需要施肥。我的目標是讓葡萄園生氣蓬勃,自力維生,就像是森林裡的土壤一樣——提供充足的空氣、水分與養分,土壤會自己活過來。」
談到自己的葡萄酒,Antonini則說:「我的葡萄酒不是根據市場品味打造,我打造自己品味的葡萄酒,然後在市場裡尋覓知音。我的葡萄酒不像流行音樂,不是為了滿足大眾品味。我的葡萄酒,像是莫札特、貝多芬的音樂,自然會有人懂得欣賞。」聽了這一席話,能不讓人振奮嗎?
延伸閱讀:〈別怕微生物——葡萄酒學校不教的事〉
【別怕微生物——葡萄酒學校不教的事】2015年6月4日
昨天應邀參加酒堡國際的媒體午宴,與義大利Poggiotondo酒莊的Alberto Antonini先生共進午餐。Antonini先生年輕時,曾在波爾多、佛羅倫斯、加州大學戴維斯分部研習葡萄酒釀造,目前在全球35間酒廠擔任釀造顧問。他一方面從俗地自稱是flying winemaker,但卻又不認同這個說法背後的隱義——在全球各地飛來飛去,只為了複製一模一樣的風味。因此,他說自己應該是sailing winemaker。我靈機一動,建議改稱travelling winemaker就好啦!他驚訝自己之前怎麼沒有想到,我們的話匣子就這樣打開了。
Antonini說,當初在世界各地的唸書時,學校總是灌輸學生觀念,說葡萄酒的釀造必須大量人為介入,把微生物塑造成釀酒師的假想敵,讓釀酒師對微生物產生恐懼,進而依賴各種化學藥劑控制製程。然而,背後的真正原因,其實是化學藥劑廠商為了營利而製造恐懼。最後,葡萄酒的釀造變得複雜,風格卻變得愈來愈一致,失去了多樣性。
隨著有機種植的推廣與經營,Antonini先生相信:「如今,若葡萄園是以有機的方式耕作,我們又何必懼怕大自然的力量?又何必用化學藥劑去導引葡萄的自然發展?若是採取對抗,只會引發更多問題,因而必須使用更多藥物來解決問題,最後變成惡性循環。技術發展不應該讓我們對藥物產生依賴,而與有血有肉的真實葡萄園愈來愈疏離。」
對於Antonini先生來說,葡萄酒的多樣性是非常珍貴的資產——若是大家都使用一模一樣的葡萄品種、酵母與釀造方法,追求千篇一律的風格取向,葡萄酒不就失去靈魂了嗎?因此,Poggiotondo酒莊採用特別的方式經營,一反學校教我們的事——光是清潔這個環節的做法,就足以讓人大吃一驚。Antonini不使用一般酒廠常見的化學清潔藥劑,而是單純使用清水與小蘇打,「酒廠設備需要的是清潔,而不是消毒。」他像是一位傳教士,很自信而驕傲地說出這條信念。
有些釀酒師會說漂亮話,卻不見得釀出同樣精彩的酒,然而Antonini絕對不是這樣的人。我品嘗了他的酒,純淨而優雅,明亮而富有活力,經常帶有礦石風味與清晰的線條,觸感圓熟而不過熟。Antonini說,縱使世俗品味容易迷信、盲從強勁濃郁的風格,但是他依然遵循自然法則釀造,做出含蓄毫不張狂、細膩而不厚重的葡萄酒。以高品質的產品,宣揚多元風味的美好,以身作則,示範自然釀造的信念。
flying winemaker 在 Debbie Wong's Wok and Go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If you haven’t checked out my vids with The Flying Winemaker DO IT.
flying winemaker 在 香港花生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Roy哥、索羅B、Raymond Ho、Rita、Cherie) (嘉賓:Eddie McDougall(The Flying Winemaker))
第3節: 意外之作,The Urban Project 人力車 2008,龍蝦伊麵配搭之作/8月13號行酒天下酒聚吹雞/Eddie未來大計
flying winemaker 在 香港花生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Roy哥、索羅B、Raymond Ho、Rita、Cherie) (嘉賓:Eddie McDougall(The Flying Winemaker))
第2節: Eddie再談釀酒辛酸史/The Urban Project 啟德 2011/Asian Wine Review 2016,亞洲葡萄酒回顧
flying winemaker 在 香港花生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Roy哥、索羅B、Raymond Ho、Rita、Cherie) (嘉賓:Eddie McDougall(The Flying Winemaker))
第1節: 本土覺醒,香港釀葡萄酒的困難之處/由第8酒庄到The Urban Project/The Urban Project 舢舨2011/Eddie學釀酒的血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