𝕊𝕔𝕚𝕖𝕟𝕔𝕖 ℂ𝕖𝕟𝕥𝕖𝕣 | 𝔹𝕒𝕔𝕜 𝕗𝕠𝕣 𝕞𝕠𝕣𝕖 𝔽𝕌ℕ!
Check out the videos to see what did we explore fr 10am to 6pm!
Fun-filled activities for this Xmas & year end holiday:
𝐒𝐜𝐢-𝐒𝐚𝐭𝐢𝐨𝐧𝐚𝐥 𝐂𝐡𝐫𝐢𝐬𝐭𝐦𝐚𝐬 𝐀𝐜𝐭𝐢𝐯𝐢𝐭𝐢𝐞𝐬 [𝐍𝐄𝐖]
Joreen learnt what is optical illusion & glass harmonica from this scientifically-curated Christmas activities.
𝐒𝐜𝐢-𝐬𝐚𝐭𝐢𝐨𝐧𝐚𝐥 𝐂𝐡𝐫𝐢𝐬𝐭𝐦𝐚𝐬 𝐒𝐡𝐨𝐰 [𝐍𝐄𝐖]
Highly recommended this highly engaging 30min Christmas Science Show! Don't miss the elves experiment on liquid nitrogen! So funny!
𝐄𝐚𝐫𝐭𝐡 𝐀𝐥𝐢𝐯𝐞 𝐄𝐱𝐡𝐢𝐛𝐢𝐭 [𝐍𝐄𝐖]
So many interactive activities to teach our kids! Earthquakes, tsunamis, volcanic eruptions.. etc Must visit!!
𝐎𝐦𝐧𝐢-𝐓𝐡𝐞𝐚𝐭𝐫𝐞
Showing Superpower Dogs [NEW]
True story narrated by Chris Evans
Love this show!
Check out my igs highlight
"Science Centre" & previous review posts for:
Animal Planet Living Worlds
So happy to be back at The Living World exhibition! (re-opening for the final time! Till 3rd Jan 21)
https://www.instagram.com/p/CE5uh5aHlcm/
Snow City Singapore
We ended our day spending a good 3 hrs here! Never get bored of snow :P
https://www.instagram.com/tv/CE24wDln4Pc/
We definitely will be back to discover more!
Pls do book your slot online before visiting. ➡️ science.edu.sg
And redeem your SingapoRediscovers vouchers
https://www.science.edu.sg/visit-us/promotions/singapore-rediscovers-voucher
Thanks Science Centre Singapore & AKA Asia for having us this Holiday Event!
#mediainvite #sciencecentresingapore #snowcity #animalplanetlivingworlds #scisationalchristmas
#christmas2020 #holidays #SingapoRediscovers
#4y6m #joreentanjiyoon #dec20ending
glass harmonica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知道嗎?【聲音飄忽空靈的玻璃琴】
#本日冷知識1525
哈囉大家好,有看過《黑執事》的同學可能已經見過圖中的樂器了。形狀奇特,長長一根像蘿蔔又像蘆筍,演奏起來竟然無比清脆。
它叫玻璃琴,點下方連結,可以聽它演奏柴可夫斯基《胡桃鉗》裡的著名旋律〈糖梅仙子之舞〉。請注意音量 → youtu.be/eQemvyyJ--g
玻璃琴(glass armonica)的發明者是班傑明.富蘭克林,就是美鈔 100 刀上面那位老哥。
富蘭克林曾出使歐洲,為革命在英和法之間奔走。在英國時,富蘭克林廣交各界朋友,也受新奇的事情吸引。當時的玻璃工藝正進步,1740 年,一位愛爾蘭人 Richard Pockrich 發現,在玻璃杯裡裝不同量的水,用溼手指摩擦杯緣,可以發出不同音高的聲音。直到今日,這招「玻璃豎琴(glass harp)」都很常見於江湖賣藝。
富蘭克林是略有音樂底子的人,他觀察到,這樣演奏玻璃杯有小缺點:杯子太佔空間了,同時能用兩手摩擦的杯子數目有限,沒辦法奏出多個音的較複雜、飽和的和絃(常見做法是好幾個人一起演奏,手指數就足夠了XD)。
於是他異想天開的設計了大杯套小杯,在同一個鋼軸上旋轉,節省了好多空間的玻璃琴。大杯聲音低沉,小杯聲音尖銳,像鋼琴一樣最多可以十指並用的創造合音,甚至可以靠手指的力道控制音量。最棒的是,只需要在玻璃工場精密的調整過一次音調,從此再也不會走音。富蘭克林最喜歡在書信裡和人介紹他發明的樂器聲音有多溫柔陶醉,順便講一下自己的設計多巧妙。
至於樂器的名字,他選用了義大利語(古典音樂的首選用語)中表示「和諧」的 armonica 這個字。後來口琴也選了同一個字 harmonica,純粹是巧合,一個在十八,一個在十九世紀發明,彼此無關。
玻璃琴讓人覺得有種空靈的感覺,後來經研究發現是因為它的的頻率。話說人類聽力判斷聲音的來源,有兩種方式:高頻聲音靠的是兩耳間的 #音量差異,低頻聲音靠兩耳間 #聲音的相位差(波動行進距離不同),這和左右耳距離和聲波波長有關。但玻璃琴的 1000~4000 赫茲範圍就不上不下,耳朵拿不定怎麼定位,就感到混亂了。
作為新奇玩意,玻璃琴開始在整個歐洲流行起來,得到當時一線作曲家的青睞並且為它做曲。其中包括莫札特和貝多芬。
而隨著流行來的則是流言,有人覺得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聽多了應該對人的精神有「某種影響」。有人說這影響是壞的,傳言聽太多會讓脆弱的人類精神衰弱,進而崩潰。(因此有了黑執事的那集劇情。)
但也有人認為有效果就是好效果,當時奧地利維也納的一個「醫生」法蘭茲·安東·梅斯梅爾(Franz Anton Mesmer)就把聆聽玻璃琴演奏加到他的神奇療程組合裡面。
梅斯梅爾(Mesmer)這個字,直接衍生為今天英文的「被催眠、被迷住」的 mesmerize,不意外的,他的醫術在後見之明看來根本是催眠一類的心理暗示手法。梅斯梅爾還有一整套增加賣點的「偽科學」說法,表示環繞人體有一種神祕的流體流動著,叫作「動物磁性」,順暢地流則健康,亂流則生病,而他的冥想、觸摸、按摩、凝視、揮舞磁鐵,以及放音樂......都是導正「動物磁性」的手段。
讀者有沒有覺得這套很經絡、很查克拉、很體液、很念能力......很「難以用科學解釋」。我覺得某些人們相信而且願意為之掏錢的療法,過了三百年、過了千年都沒啥變化,有點溫腥。
順帶一提,那年頭的醫生幹的事情,現代人看來荒腔走板,不只幾乎沒有做對什麼事醫治人,更是做了很多害人傷人毒死人的事。參考 #本日冷知識1270 【害死音樂大師們的眼科醫生】←和本文略為同個年代的事。醫生要達到現代的可靠度,救人多於殺人,大概是一次世界大戰歐美醫界改革以後的事。也和化學和生物學,尤其是細菌致病理論和有效抗生素的發明有關。
不意外的,當時在維也納的莫札特也是梅斯梅爾「醫師」的大粉絲,所以他也創作了不少玻璃琴的曲子,讓梅醫生在療程中使用。
不曉得身兼美國國父之一、電學之父(記得風箏嗎 XD)的多才多藝者富蘭克林知道惹自己發明的玻璃琴,被用在導正歐洲上流社會的「動物磁性」會有什麼感想。大概是很想設計某些和閃電有關的實驗,劈某些人吧哈哈。
話說回來,玻璃琴為什麼又不流行了呢?主要是因為音量太小聲,很難和大部分的管絃打擊樂器配合。其次,雖然它不用調音,但還是會被打破囧,一個造價不菲的樂器就報銷了。
然後,摩擦沾濕的玻璃,為什麼會發出聲音呢?這個科學梗請容許科宅開分身帳號在留言裡解說。我們下次再見!
圖片來源:flickr 用戶 Tonamel by CC 2.0 - attribution
glass harmonica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知道嗎?【聲音飄忽空靈的玻璃琴】
#本日冷知識1525
哈囉大家好,有看過《黑執事》的同學可能已經見過圖中的樂器了。形狀奇特,長長一根像蘿蔔又像蘆筍,演奏起來竟然無比清脆。
它叫玻璃琴,點下方連結,可以聽它演奏柴可夫斯基《胡桃鉗》裡的著名旋律〈糖梅仙子之舞〉。請注意音量 → youtu.be/eQemvyyJ-\-\g
玻璃琴(glass armonica)的發明者是班傑明.富蘭克林,就是美鈔 100 刀上面那位老哥。
富蘭克林曾出使歐洲,為革命在英和法之間奔走。在英國時,富蘭克林廣交各界朋友,也受新奇的事情吸引。當時的玻璃工藝正進步,1740 年,一位愛爾蘭人 Richard Pockrich 發現,在玻璃杯裡裝不同量的水,用溼手指摩擦杯緣,可以發出不同音高的聲音。直到今日,這招「玻璃豎琴(glass harp)」都很常見於江湖賣藝。
富蘭克林是略有音樂底子的人,他觀察到,這樣演奏玻璃杯有小缺點:杯子太佔空間了,同時能用兩手摩擦的杯子數目有限,沒辦法奏出多個音的較複雜、飽和的和絃(常見做法是好幾個人一起演奏,手指數就足夠了XD)。
於是他異想天開的設計了大杯套小杯,在同一個鋼軸上旋轉,節省了好多空間的玻璃琴。大杯聲音低沉,小杯聲音尖銳,像鋼琴一樣最多可以十指並用的創造合音,甚至可以靠手指的力道控制音量。最棒的是,只需要在玻璃工場精密的調整過一次音調,從此再也不會走音。富蘭克林最喜歡在書信裡和人介紹他發明的樂器聲音有多溫柔陶醉,順便講一下自己的設計多巧妙。
至於樂器的名字,他選用了義大利語(古典音樂的首選用語)中表示「和諧」的 armonica 這個字。後來口琴也選了同一個字 harmonica,純粹是巧合,一個在十八,一個在十九世紀發明,彼此無關。
玻璃琴讓人覺得有種空靈的感覺,後來經研究發現是因為它的的頻率。話說人類聽力判斷聲音的來源,有兩種方式:高頻聲音靠的是兩耳間的 #音量差異,低頻聲音靠兩耳間 #聲音的相位差(波動行進距離不同),這和左右耳距離和聲波波長有關。但玻璃琴的 1000~4000 赫茲範圍就不上不下,耳朵拿不定怎麼定位,就感到混亂了。
作為新奇玩意,玻璃琴開始在整個歐洲流行起來,得到當時一線作曲家的青睞並且為它做曲。其中包括莫札特和貝多芬。
而隨著流行來的則是流言,有人覺得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聽多了應該對人的精神有「某種影響」。有人說這影響是壞的,傳言聽太多會讓脆弱的人類精神衰弱,進而崩潰。(因此有了黑執事的那集劇情。)
但也有人認為有效果就是好效果,當時奧地利維也納的一個「醫生」法蘭茲·安東·梅斯梅爾(Franz Anton Mesmer)就把聆聽玻璃琴演奏加到他的神奇療程組合裡面。
梅斯梅爾(Mesmer)這個字,直接衍生為今天英文的「被催眠、被迷住」的 mesmerize,不意外的,他的醫術在後見之明看來根本是催眠一類的心理暗示手法。梅斯梅爾還有一整套增加賣點的「偽科學」說法,表示環繞人體有一種神祕的流體流動著,叫作「動物磁性」,順暢地流則健康,亂流則生病,而他的冥想、觸摸、按摩、凝視、揮舞磁鐵,以及放音樂......都是導正「動物磁性」的手段。
讀者有沒有覺得這套很經絡、很查克拉、很體液、很念能力......很「難以用科學解釋」。我覺得某些人們相信而且願意為之掏錢的療法,過了三百年、過了千年都沒啥變化,有點溫腥。
順帶一提,那年頭的醫生幹的事情,現代人看來荒腔走板,不只幾乎沒有做對什麼事醫治人,更是做了很多害人傷人毒死人的事。參考 #本日冷知識1270 【害死音樂大師們的眼科醫生】←和本文略為同個年代的事。醫生要達到現代的可靠度,救人多於殺人,大概是一次世界大戰歐美醫界改革以後的事。也和化學和生物學,尤其是細菌致病理論和有效抗生素的發明有關。
不意外的,當時在維也納的莫札特也是梅斯梅爾「醫師」的大粉絲,所以他也創作了不少玻璃琴的曲子,讓梅醫生在療程中使用。
不曉得身兼美國國父之一、電學之父(記得風箏嗎 XD)的多才多藝者富蘭克林知道惹自己發明的玻璃琴,被用在導正歐洲上流社會的「動物磁性」會有什麼感想。大概是很想設計某些和閃電有關的實驗,劈某些人吧哈哈。
話說回來,玻璃琴為什麼又不流行了呢?主要是因為音量太小聲,很難和大部分的管絃打擊樂器配合。其次,雖然它不用調音,但還是會被打破囧,一個造價不菲的樂器就報銷了。
然後,摩擦沾濕的玻璃,為什麼會發出聲音呢?這個科學梗請容許科宅開分身帳號在留言裡解說。我們下次再見!
圖片來源:flickr 用戶 Tonamel by CC 2.0 - attrib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