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槓專欄第2輯—用手機拍攝影像素材為什麼變得重要?】
Facebook 的副主席 曾經說過
“現在是「講故事的時代」(era of storytelling),
而隨著社群影音平台的串流逐漸普及便利,我們能發現,影片的資訊傳遞成為了 #最佳的講故事方法。
在網路社群行銷中,影片素材早已是 #不可忽視的重要元素,影片表現出生動的影音效果,除了更能快速吸引瀏覽者的目光外,更能清楚的介紹、打造企業品牌價值、也是增加商品討論度、提高購買轉換率的關鍵!
-------------------------------------------------------------------------
【為什麼要使用手機拍片?#優勢又在哪裡】
在人手一支手機現代裡,瀏覽習慣改變,相較於過去重視文字敘述,#創意影片 更可以吸引到觀眾的目光!並藉此提高對品牌的印象;回到開頭,使用手機進行拍攝,除了最開始起步的電商或品牌能夠節省專業的器材費用外,還有什麼優勢在?讓我們一一列點說明
📱隨身攜帶拍攝
隨著科技的進步,手機所搭載的硬體設施也逐漸增強,且輕便好攜帶的特性是能夠讓使用者立即的拍下喜歡的瞬間,或是經由一段簡易腳本並搭配相對的濾鏡等,就能收獲以往需要單眼或是DV這種較高規的系統才能達成的效果。
📱使用app剪輯
時下好用的剪輯APP有很多.例如人人都能輕易上手的小影、InShot,甚至連原本設計人必備的系列軟體大牌Adobe也推出了專門供手機使用的Premiere rush,無須再經過繁瑣的叫學流程,只要透過簡單的剪輯技巧與概念,也能輕鬆剪出屬於使用者自己的華麗影片。
📱平台介面更加友善
除了上述的兩點外,手機影片除了輸出前須注意每個影音串流平台的 #影片格式 外其實對於手機用戶還蠻友善的,透過這些一連串的設定及介面不斷的翻新,也讓使用者更能體會到手機就能完成一個影音素材製作的便利,且許多世界級品牌也紛紛利用手機拍攝影片上傳社群(EX:賓利曾用Iphone拍攝形象影片),影音行銷已成為趨勢,你必須得跟上時代!
影像內容在生活中非常常見,只是以不同的形式在活躍著,也考驗著品牌說故事的能力;從YouTube影音內容再到火紅的ig限時動態,行銷內容以包羅萬象的樣貌出現在我們眼前,目的就是為了引起消費興趣,完成品牌導購的轉換。
--------------------------------------------------------------------------
也因此,台槓也想讓學員輕鬆體驗 #用一支手機 拍出想要的影片成效,不只是從單純的拍攝基礎的角度出發,特別邀請一學老師以【#社群影音素材製作】作為課程基礎,教你如何製作行銷影片
從受眾定位、拍攝腳本設計、影片拍攝、軟硬體操作、到影片剪輯與發佈,學習影片製作最完整的流程,拍出一隻具有強大行銷功能的網路微影片!
了解更多📲 https://stalk.pros.is/3cvh7n
我們下期見😎😎😎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ig 濾 鏡 製作 費用 在 Mika ீ 黃杏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2019 🌴Drunk Island 🌴 「 爛醉夏夏叫 攝影比賽 」
🌴參賽資格🌴
* 需持有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之國民或中華民國外僑居留證之外籍人士,使用攝影機器則不限。
* 如不符合參賽資格,或未提供真實、正確之個人資料者,將取消參賽及得
獎資格。
🌴活動期間🌴
2019/07/20~2019/10/20
* 初選:參加者需拍照打卡並於FB粉絲團按讚後上傳照片
hashtag #爛醉夏夏叫 即可參加此活動。
* 決選:評審團依照初選階段的三大作品進行最後決選,合計得分(評審/網
路)後確認最後得獎者。
* 網路人氣票選:針對所有作品開放網路線上按讚票選,須以 Facebook或
IG 帳號登入按讚,累積讚數最高的作品將獲得「網路人氣FB/IG獎」各一
名。
🌴主題🌴
需於爛醉各角落取材,能以照片呈現出台灣的夏天也能很國外之情境。
組別共分為四大組別:
🌵DAY造景組 / 🌵DAY餐點組。
🏜NIGHT夜景組 / 🏜NIGHT餐酒組。
🌴作品規範🌴
* 詳讀比賽所有規範並同意後始得參與比賽。
* 一位參賽者最多報名1件作品,且不可同作品跨主題重複參賽。
* 參賽作品須完整hasgtag且設定為開放照片,並能充分符合主題之情境。
* 作品交件請另將拍攝之作品上傳至本粉絲團活動網頁相簿。對於活動內容
有任何疑問者,請私訊小編提出您的問題。
* 不可使用其他攝影輔助設備 (ex: 燈具架、閃燈等影響其他顧客之設備拍攝
作品)爛醉咖啡有權利拒絕拍攝現場發生類似之行為。
* 照片清晰度皆可能影響攝影評選結果,建議提供較大的照片,但最大不可
超過5MB。
* 手機拍攝,建議使用原生相機拍攝,再視個人喜好使用後製軟體修圖做合
理調色編修(ex: 亮度、對比、色彩飽和度),且作品可視情況進行適度裁
切。
* 不可使用合成、疊圖等方式無中生有添加影像,但可使用數位修圖手段消
去圖上多餘物件
* 作品後製加工之許可: 可進行濾鏡調色、亮度、對比、色階、飽和、曝光
等基本參數進行調整與畫面裁切。
* 參賽作品需為投稿者本人親自拍攝之作品,並為合法之攝影作品。
* 參賽同時,即代表參賽者同意且未違反與第三者之協議、保證參賽作品為
其所原創,不得重製、抄襲他人作品,未侵犯其他任何個人或實體法律上
權利及利益(包括但不限於著作權、商標權等智慧財產權,以及姓名、隱
私、肖像、名譽等人格法益),且未有第三者對該參賽作品具備任何權利、
所有權、主張擁有或相關利益,亦未有其他違法侵權情事。
* 投稿作品必須未曾公開發表,不可於其他攝影比賽得獎。作品著作權已被
買斷者請勿參賽,若有糾紛將取消參賽資格。得獎作品亦不得參加其他競
賽。得獎作品於得獎頒布一年內,除可刊登得獎者個人網站外,不得作為
其他商業用途使用,並同意讓主辦單位無償使用發表於各平台。(公開發
表之定義為不曾平面出版、公開展覽、投稿至線上販售之圖庫者。但發表
於Facebook、Instagram、個人部落格、網路論壇者不在此限。)
🌴比賽評選方式🌴
* 由主辦單位,組成評審小組負責評審,評分標準為
作品創意30%
主題切合度30%
攝影技巧20%
攝影品質20%
* 決選評審:
TOMO/MIKA/姜新禹/紐約臥底。
* 初選評審:
TOMO/MIKA/姜新禹/紐約臥底。
⛱️比賽獎項⛱️
參賽組別
🎯DAY造景獎/1名,獎品:美圖手機
🎯DAY餐點獎/1名,獎品韓國來回機票一張
🎯NIGHT夜景獎/1名,獎品:Airpods
🎯NIGHT餐酒獎/1名,泰國來回機票一張
*獎品依實際領取款式之訂價計算中獎所得,本公司保有變更獎品品項之權利。
🌴獎項介紹🌴
* 獎項:所有有效參賽作品中評選依DAY/NIGHT 造景組、餐點組等四個組
別,分別選出1名得獎作品,另增設爛醉人氣獎FBIG 各1名。
* 爛醉人氣獎:根據網友票選,獲得最多網友讚數者獲得,FB/IG 以最高讚
數者為主。
(每名參賽者得獎以一個獎項為限,獲獎如有重複,爛醉人氣獎將以次高票
者遞補。)
* 所有獎項將於 2019年10月30日 後公佈於爛醉咖啡FB粉絲團及IG。
* 每名參賽者得獎以一獎為限;最終得獎名額由決選評審視參加者作品水準
議定,必要時得以「從缺」或「增減名額」辦理。
* 所有獎品不得要求更換其他獎品、轉讓或折換現金。
* 如本活動因不可抗拒之原因無法執行時,主辦單位保留以上活動及獎項內
容修改之權利,並有權決定取消、終止、變更或暫停,並且保留最終活
解釋權。
* 得獎者同意主辦單位對所有領取或使用獎品之後果概無需負責。
🌴賽事規範🌴
* 活動主辦單位為 爛醉咖啡,以下簡稱「主辦單位」。
* 交件作品內容不應涉嫌違反社會善良風氣良俗或不當內容如毀謗、毀譽、
粗俗、猥褻、造謠、煽情、褻瀆、侵權、威脅、偽造、濫用,或其他引人
厭惡或不合宜之內容。
* 為保障所有參賽者的權益及公平性,已上傳之參賽作品,不得要求刪除、
不可要求更動。同一張照片不可跨組別重複參賽。
* 投稿作品若侵犯他人權利、遭人檢舉等,主辦單位會將作品先行下架,並
請參賽者提供作品原檔,以確認是否合乎活動規則。
* 主辦單位保留活動資格之限制與更動權力,若參賽作品違反活動規則,主
辦單位將可取消參賽資格,並不得再參與本賽事。作品是否符合參賽資格
由主辦單位全權評定。
* 參賽者及參賽作品如有違反本賽事辦法或有違法疑慮,經查證屬實,將對
參賽者進行法律求償。參賽者應配合主辦單位進行調查,例如提供參賽作
品之原始檔案、說明拍攝過程、素材來源等,以供主辦單位檢驗。及對外
澄清,且賠償主辦單位因此所受損害(含律師費、訴訟費、對第三人的損
害賠償等)。即便參賽者自動放棄參賽資格者,亦同。
* 參賽作品、參賽者姓名及肖像視同同意主辦單位無償使用,或重製該作
品;參賽者並授權主辦單位有重製、改製、公開展示、公開發表、廣宣授
權及不限時間、次數、方式使用之權利,主辦單位不另予通知及致酬。
* 參賽者同意及授權主辦單位使用參賽者姓名,在比賽中提交之作品中進行
標示與其他相關之出版、印刷、展示、陳列、宣傳推廣、發佈及其他主辦
單位認為合適之用途。
* 參賽者同意且需負責保護參賽照片避免遭第三方濫用。參賽者同意主辦單
位得代行使向第三人侵權行為之糾正權,惟主辦單位及相關活動舉辦人就
第三人侵權行為無需負擔任何責任。
* 如賽事過程中有任何不誠信之行為,如軟體機器人投票、駭客行為、大量
申請帳號以進行投票等,任何投機之行為將立即取消參賽資格。
* 如本活動因不可抗力之因,如天災、電腦病毒影響、程式漏洞、非正當影
響行為、技術事故,或其他任何主辦單位無法控制之原因,對競賽之運作
與公平性產生侵害時,主辦單位有權淘汰影響賽程之個人參賽者,或有權
決定取消、終止、修改或暫停本活動。
* 主辦單位不就任何不正確、不精確或不完整之資訊負擔保責任,不論係因
網站使用者所導致,或因大賽所使用或與大賽相關之任何設備或程式皆
同。主辦單位不就與大賽有關之任何種類技術、硬體或軟體之故障、網路
連結失敗、電腦傳送資料竄改或其他問題或技術性故障負擔任何責任;主
辦單位不就任何錯誤、疏漏、毀壞、中斷、刪除、瑕疵、作業或傳輸延
遲、電信線路中斷、參賽照片遭竊或毀損或遭未經授權使用或竄改之任何
情況負擔責任;主辦單位不就任何電話網路或線路、電腦線上系統、伺服
器、電腦設備、軟體之任何問題或技術性故障負擔責任,亦不就因技術問
題、人為錯誤或網路或任何網站線路擁擠所導致寄送予主辦單位之電子郵
件故障或前述任何問題合併所產生之問題負擔責任,包括您或任何其他人
之電腦因參賽或下載任何比賽資料相關事宜發生之任何傷害或損害。若參
賽者之參賽照片因任何原因而無法檢視或無法依據規畫運作,包括受電腦
病毒、錯誤(Bugs)、未經授權入侵之傷害、舞弊或技術性故障等,則主
辦單位不負擔任何責任。
* 獲獎人應依所得稅法規定扣稅,獎品超過1,000元以上者,將開立扣繳憑
單予得獎者。另依「各類所得扣繳率標準」第2條、第3條規定,獎項價值
超過新臺幣20,000元以上,須自付10%機會中獎所得稅,並開立扣繳憑
單;非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即在中華民國境內 居住未達183天之本國
人及外國人),不論得獎人所得之金額,須就中獎所得扣繳20%機會中獎所
得稅。若中獎人為未成年人,須附上法定代理人(或監護人)之身分證件
正反面影印本。
* 經主辦單位確認得獎資格符合後,得獎者須提供身份證明文件領取獎項。
身分證明文件如與登錄資料不符,主辦單位得要求得獎者提出相關證明文
件,否則得取消其得獎資格。
* 如有任何不可歸責於主辦單位之事由,而使寄予得獎人之獎品有遲延、錯
誤或毀損之情況,主辦單位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本辦法若有未盡事宜,主辦單位保留刪修之權利,若有任何更動,皆以活
動網站公告為準,不另行通知。
🌴蒐集個人資料告知事項🌴
為個人資料之蒐集、處理及利用事宜,主辦單位依個人資料保護法等相關規定,告知參賽者下列事項,請參與本活動於進行活動資料填寫前務必詳閱:
* 蒐集個人資料公司:爛醉咖啡(以下簡稱本公司)。
* 蒐集之目的:舉辦【爛醉夏夏叫攝影比賽】活動及與本活動相關行銷之目
的。
* 個人資料之類別:參賽者依據活動辦法所提供予本公司之個人資料。
* 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參賽者及得獎者,其姓名、作品、得票數及得獎狀
況等,得由本公司永久展示於本活動或本公司網站,其餘個人資料將由本
公司永久留存。
* 個人資料利用之地區:本公司、本活動網站、展覽活動營運範圍。
* 個人資料利用之對象:本公司、本公司委託單位及執行本活動時之必要相
關人員。
* 個人資料利用之方式:書面、電子文件、電話、傳真、以自動化機器或其
他非自動化之利用方式。
* 依個人資料保護法第三條規定,當事人得行使之權利及方式:當事人得以
書面向本公司申請,請求查詢、閱覽、製給複製本;或補充/更正、請求
停止蒐集、處理、利用或刪除個人資料內容之一部份或全部。(註:參賽
人申請查詢、閱覽、製給複製本時,將酌收必要成本費用。)惟依法,本
公司因執行職務所必須者,得不依本活動參與者請求為之。
* 不提供個人資料所致權益之影響:本活動參與者可自由選擇是否提供本公
司其個人資料,若拒絕提供相關個人資料,將無法參加活動,經檢舉或本
公司發現不足以確認本活動參與者的身分真實性或其他個人資料冒用、盜
用、資料不實等情形,致本公司無法進行必要之確認作業,本公司有暫停
停止提供本活動相關服務之權利,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 茲本人同意提供個人資料(參照上列第三點個人資料類別所述)予本公司
委託活動製作公司 ,並同意得為活動參與、抽獎相關活動、資料儲存與整
理等用途蒐集、處理及利用本人之個人資料,利用之期間、地區、對象及
方式均不受任何限制,並得委託第三人為前述之行為。
* 本人了解就所提供之個人資料依法得行使查詢或請求閱覽、請求製給複製
本、請求補充或更正、請求停止蒐集、處理或利用以及請求刪除等權利。
ig 濾 鏡 製作 費用 在 柳俊江 Lauyeah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好文,長文,建議大家花時間去讀讀。
面書今早提醒我:「用戶很久沒有看到你的更新消息了!」
在極端膚淺,非黑即白,而且被少數「積極發言者」佔據社交網絡的時代,厭倦為掌聲抽水,更厭倦被人曲解扣帽。說是精英心態也好,中產包袱也好,面書的確離我越來越遠。這篇文章解構了當中不少的結,值得大家細心去解讀。
[#沈旭暉隨緣家書📖] 很久沒有在媒體寫5000字的文章,近年和不少朋友都在思考平行時空之間的「空際關係」理論,感謝《信報》讓我全文分享。
你的受眾是誰人? ──互聯網3.0如何顛覆「共識民主」,又如何重生
日前和研究網絡民族主義的荷蘭同行聚舊,我們一直觀察每人都是自媒體、人工智能已介入的互聯網3.0,對民主理論不少假設被網絡顛覆的終局,深以為憂,但也依稀看見改變的契機。無論是個人也好、報紙也好,總要思考自身的目標受眾和定位,而要前瞻未來秩序,還得從民主政治的精英共識被瓦解談起。
一去不返的超穩定結構:民主制度的精英理論
民主除了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等原則,經典理論還強調參與者應是理性、主動的公民,他們會充份了解不同資訊,經反覆討論,才按民主程序參與、投票。然而隨著民主化陸續普及,以上假設明顯顯得「離地」,因為一般人平日都是討厭政治、非理性、被動的,只有自身利益被挑起/曲解時(例如英國脫歐),才會產生強烈的參與慾望。
既然選民平日不關心政治,不少學者主張民主制度是否有效,並非取決於大眾,而是全賴制度中的精英,這就是「民主制度的精英理論」:這些「政治企業家」通過和平、有限度的競爭,維護民主制度的運作,同時排拒了種種極端選擇,即使有不同意見,也只是「搞莊式」競爭,競爭過後,精英還是各司其職,不論在朝在野,依然通過同一制度獲利。權力名義上歸於人民,但這是鳥籠式民主,目的只是增加政治家對大眾的責任感和認受性;制度的「開放幻覺」,就是為了維持精英的「道德戒命」。所以二戰後,各國制度都設了安全閥,例如在歐洲和日本,極右思想成為非法,美式馬拉松民主則強調競選經費大比併,一般人總覺得「選來選去都是同一群人」,這就是麥高風傳來傳去、但權力永遠在小圈子流傳的「卡拉ok政治」。
即使是威權政府,也是背景相近的精英控制,於是民主、威權國家之間,也容易達成妥協,違背理性的舉措,始終不常出現。香港的「一國兩制」,就是典型的精英產品,來自制度截然不同的中英兩國精英共識,也為香港中產接受。但假如當年就有網絡3.0,內地網民、英國網民、香港網民如何反應,則是另一回事。
互聯網3.0,瓦解精英共識的十個關鍵
精英共識的好處,是令社會穩定操作,建構規範,讓鐘擺到極端前遇上防火牆,但弊端自然是僵化,成為既得利益者操控的超穩定結構,令社會停滯不前。互聯網3.0本來是很好的工具改變弊端,問題是同時也破壞了安全閥,破而不能立。整個共識政治的瓦解,可以歸納為下列十點,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自覺的參與其中:
1. 話語權的顛覆:資訊來源無窮盡之後
精英從前通過影響主流媒體,定義何謂難登大雅之堂的雜音,令社會共識比較單一。但在互聯網3.0,所有人都可以輕易入場,對任何議題發表意見、不受審查,而且反過來「佔領」主流傳媒,因為互聯網的實時性質,讓話語權掌握在無時無刻都在屏幕旁邊的網民之手。他們沒有精英的枷鎖,自居非既得利益者,沒有責任管治,發表意見的目標不是為了共識、也不是為了提出可行方案,反而樂見爭議沒有Endgame。此所以反對派群組的內部獵巫,從來都比攻擊對手更熾熱。
2. 迷因時代:Too Long Didn’t Read
人類有文明以來,資訊傳播的形式,一直影響思維方式,正如數學算式與圖表較文字容易表達抽象思維,英文則比中文適合邏輯。網絡世界由於資訊極度氾濫,一篇一萬字長文和一幅「抽水圖」能吸引的眼球,一律是1/10秒,而且後者必然更受青睞。當怎樣上載角度、濾鏡合適「呃like」的照片或影音,已成為取代文字的「語言」,慣於視角衝擊,就再難接受複雜的論說。傳統教育要學生博覽群書,得出自身結論,但網絡圖片完全反其道而行,每每是「小編」把一萬字化成「一句到尾圖」。這不只是賦予資訊第二生命,還是將之變成「迷因」(meme),再認真討論,「就輸了」。
3. 釋放犬儒:陰謀論主流化
在現實生活,我們都受制於各種制度,而凡是制度,自然都有官僚、不合理之處,才能同時擁有穩定社會的功能。問題是制度的正面功能,不會被網絡討論,因為那是無形的;制度的負面問題,通常是有型的,輕易成為討論焦點,產生龐大的失信效果,成為陰謀論的泉源。美國策略師Roger Stone是最懂得普及這潛能的高人:他是特朗普昔日的顧問,以旁門左道成名,統戰陰謀論網站Infowars為特朗普競選的奇兵,是平生得意之作。Infowars散播的都是「美國利益集團策劃9/11」一類「驚天大陰謀」,天天製造fake news、毫無公信力,只以宣揚精英不可信為己任。但Roger Stone說得對:別管那些,這網站每月有超過一千萬點擊率,比《經濟學人》、《新聞週刊》傳播得更廣,於是創辦人Alex Jones就成為特朗普的貴賓。順帶一提,Jones剛被Facebook封鎖了,自然也是他口中的陰謀論一部份。
4. 撕裂國度:演算法的絕對化
資訊爆炸後,怎樣判斷實用、高質資訊的「交易費用」極高,結果就交由社交媒體的演算法代勞。演算法除了分析用戶喜好,還會派發他們喜歡的內容。久而久之,用戶會以為自己在同溫層看到的東西,就是全世界;不少人都發現自己和朋友在社交網絡中、特別是在現實不大有自信的一群,一旦被「充權」,會變得自我特別大,容易罵戰、變得極端,甚至有上癮和情緒問題,不能自拔。
問題是這樣的演算法,只是把一個極度複雜的世界,化作極度簡化的二元對立。在美國,一般人的立場不會完全認同單一陣營,可以是55%傾向民主黨、45%傾向共和黨(香港則是「55%黃:45%藍」),但一旦網絡記錄了喜好,55%的傾向,就會看到100%的親民主黨內容。同樣道理,演算法不會把這裏99%的國際關係文章派送給你,卻會把我們1%的「抽水圖」送到面前,那可能卻是你認識我們的全部。網中人當局者迷,除了55%的傾向逐漸被洗腦到100%,也以為在Newsfeed看到的一切都不是供閱讀、而是供發洩,哪怕顯示的是動物新聞,兩極留言依然是「libtard Vs fascist」、「共匪Vs漢奸」,正常用戶自然卻步。
5. FOMO:注意力經濟體
現實社會的做deal來來往往多輪,但社交媒體是注意力經濟,注意力聚散極快,「抽水」的時限也極快。不少網民產生了一種新情緒:「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 FOMO),很擔心不能及時對正在發生的「大事」發表「評論」,繼而失去最後的存在感;既然假定每一秒都有「大事」發生,就養成手機不離手的生物性依賴。為照顧FOMO患者,根據演算法,人多者勝,能掀動即時回應的,不是客觀事實、深度分析,而是訴諸爭議、嘩眾取寵和罵戰,特朗普就是這樣起家的。觀眾不需要同意小報內容,但觀看激烈的表演、在場邊「食花生」,也是另類紓壓、娛樂。為了曝光這利益,網紅故意「玩膠」、意見極端化和人身攻擊,成為心照不宣的行規,有時甚或要自製罵戰──光譜一端的激進,引來另一端謾罵,兩者「鬥爭」推高收視,才互利互惠。即使是嚴肅的研究,也自行「加圖加辣」,一切就本末倒置。
6. 騎劫效應:你的受眾是什麼人,你才是什麼人
傳統精英就是掌握互聯網3.0的定律,也因為要照顧現實社會的目標群組,不能網紅上身;一旦豁了出去,卻每每被更激進的聲音騎劫,回到現實,則過猶不及。這解釋了為甚麼好些公眾人物真人「正正常常」,但到了各自的網絡,就判若兩人,天天詛咒別人死亡:只要看粉絲留言,就明白何謂「殺君馬者道旁兒」。畢竟最積極參與討論的網民,大多是同質性強的少數人,但因為大多數人是沉默的,他們就能以少數的比例,左右內容生產;Youtube的小額支付系統,也是令少量金錢左右網紅方向。結果,看似坐擁數以十萬計粉絲的網紅,有時只是被少數網民、情報機構、公關公司玩弄的網中人。
7. 政治不正確的「言論自由」
納粹是怎樣覆亡的?不是因為意識形態激進、政治不正確,而是因為戰敗;戰後西方奉行反種族主義、和平反戰等「普世價值」,但不代表種種政治不正確思想不存在。到了互聯網3.0,新納粹一類公然反對戰後普世價值的思想重新聚集,包裝為「言論自由」的一種,並已通過民主制度進入建制,代言人變得更「敢言」;市場增加了,也會創造供應,特朗普、約翰遜等都是精英,卻刻意強調政治不正確,進一步瓦解了剩餘的共識。即使是紐西蘭恐襲,不少網民也說「殺得好」,這種聲音是永不應「包容」的,可惜卻會永存,就像孌童小電影充斥在深網一樣。
8. 中產失語症
穩定的社會,需要龐大的中產階級支持。中產雖然術業專攻,也有較強的社會資本,但要付出大量心力維護「第一身份」,可以攤分去經營網絡的時間,可想而知。結果這片處女地,就由網絡原住民佔據,一個喚風換雨的網紅,可能在現實世界沒有資源,但在網絡如魚得水;他們的生存由廣告費、甚至單純的快感支持,可以與現實社會毫無關係,也毋需理會舊世界的共識。作為普世價值守護者的中產階級,慢慢陷入失語,對普世價值的全球反動,則應運而生。
9. 反精英的弔詭:否定的肯定
傳統精英認同「政治是妥協的藝術」,網絡世代剛好相反:自己既然是輸家,妥協是輸、不妥協也是輸,唯有否定對方,才能肯定自己。網民清算精英共識,例如香港的「獅子山下精神」,其實是爭取話語權。那當新一代成為新精英,是否可以建構新共識?卻不一定。這是有趣的弔詭:網民潛意識習慣「否定的肯定」,只會找有價值的稻草人,不會浪費時間否定沒有價值的人;同時,也不會肯定沒有被潛在否定價值的人。所以邏輯上,網紅成為社會精英,早晚要經過被否定的「認證」,很難存在現實、網絡同步被肯定的領袖和共識──直到兩個平行時空合體的一天。
10. 有圖無真相:外力大規模介入之後
當以上現象變成「結構」,下一步就呼之欲出:互聯網3.0變成兵家必爭之地,擁有龐大資源的企業、政府紛紛介入,各取所需。大國特工固然會通過非常手段,影響輿論、乃至策劃騷亂,而且由於操作成本不高,任何商業公司,都可以將之變成一門業務,劍橋分析、「fake news」製作公司、討論區早已充斥的「殭屍用戶」,都是如此。最新人工智能技術更能產生「深偽短片」,模仿名人的口音、影像,偽造他們沒有發表過的言論視頻,比單純的fake news欺騙性更大。網絡本應為一般網民充權的特點,反過來,又變回可供精英利用的缺點:最終一小撮新精英君臨天下,掌握資源的比例可能更高,只是舊精英的共識,卻一去不返了。
破立:朱克伯格的FB5實驗,其實是甚麼?
然而,時代是不應悲觀的。互聯網3.0能瓦解精英共識,卻不能瓦解追求穩定、知識和品味的中產,他們也會產生自己平衡線上、線下生活的心得。以本人為例,一方面是典型傳統精英產品,雖然與政府有不少合作、也同情公民社會不少訴求,但第一身份從來是自己的專業,只會圍繞專業發展產業;第二身份則是世界公民,要同時在幾個地方擁有事業、物業與朋友圈;明白的不用說也明白,不明白的說一萬遍也是徒然。但我也有一個網絡身份、為數不少的followers,每天在平行時空,都遇見強烈非黑即白、概念上只能在單一地方生活、習慣了平面套版形象的網友,加上我名字的點擊率在演算法從來很高,每隔一陣子,就得到光譜各極的關愛。回到現實的朋友,卻視我的網絡分身為可用的「影響因子」,平行時空之間的「空際關係」,就這樣操作了十多年。但我深信,線上、線下時空並存,只是新舊時代的過渡;在共識已被瓦解的當下,誰都不應不自量力談大和解,只應該通過定義自己的社群,知道誰是、誰不是目標受眾,建立線上、線下大同小異的圈子,才能走出離開上述十大機制的第一步。
很抽象?不是的。Facebook的朱克伯格日前宣佈大改版,目標是令第五代「FB5」的Newsfeed重要性下降,希望不再被fake news、低質資訊濫用,還原基本步為朋友、群組「小feed」的交流市集。他也實驗Instagram不公開顯示Likes數,以免製造「高壓的社媒環境」。這固然是回應Facebook的自身危機,但也是新精英對舊共識溶解後遲來的回應。我們不清楚FB5走向何方,但Facebook近年的老化,與及Instagram、Snapchat、抖音等的興起,都反映上述機制不容易永續。即使是目前的Instagram,訊息結構也是將網路生態推回學者Robert Dahl提出的「多頭政體」,重新肯定能凝聚共識的中介人。當社交媒體以Messenger一類較私人的溝通主導,「網絡共同話題」逐步被「群組話題」取代,新的訊息結構更強調訂閱、社群管理,以及社群議題的製造、深耕。使用IG Story的朋友會明白,「你問我答」,目的就是展現媒體持有者的個性,來凝聚社群歸屬感;有能力建立獨特性、願意花時間資源深耕的社群主人,才是未來同步生活於線上、線下的精英。Facebook曾邀請一些活躍網絡的各地學者參與官方focus group,筆者也身在其中,當時談及對未來網絡結構的意見,一言以蔽之,就是社交媒體「化零為整」的現狀流弊叢生,應變成「化整為零」的未來。
化整為零:由瓦解舊共識過渡到新共識,可能嗎?
未來網絡烏托邦的理念很簡單:任何人、媒體和品牌,都要先精準定義自己的受眾,受眾並非越多越好,「抽水呃like」得回來的沒有多大用途,只有反效果。雖然網絡並非凝聚共識的地方,演算法催生的大眾共同話題不可能高質,潛在卻是高質群組的育成所。「大台」的需求日益下降,網民不會對品牌產生無可動搖的忠誠,卻期望每個品牌最精的一環做得更好;只要第一步踏穩,品牌/網紅成為一個「斜槓身份」(slasher)、而不是單一工作者,逐步發展週邊產業,卻是理所當然。
當每個群組化為一個由參與者塑造的利益團體,上層精英的角色是議題生產、問責,成為名實相符的KOL,以其「關鍵意見」開拓新的經濟、社會潛力,同時也有責任維持群組的質素和利益,否則可以直接被取代。這結構會令每一個範疇、圈子的新權威慢慢產生,而且凝聚了由下而上、經peer review產生的小共識,再移植到現實世界,比傳統共識的產生方式更穩固,令未來精英毋需再溝通線上、線下,平行時空逐步合二為一;他們在時空壓縮的全球化時代,更不會被地域所限,定能擁有不同地方的基地。至於消閒資訊、fake news和haters,自然還是鋪天蓋地,但隨著下一代每人都懂得這些伎倆,最終也會與嚴肅資訊分流。在這轉型期,每人都要選擇自己的角色;假如繼續在傳統單一職業打滾,或以此刻的網絡常態為永恆,後悔就晚了。
延伸閱讀:
-哈拉瑞《人類大未來:從智人到神人》
-鐵馬克《生命3.0:人工智慧時代,人類的蛻變與重生》
信報財經新聞,2019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