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有財經媒體以”下一支0050”為主題,利用一些條件分析那些台股ETF表現會近似或有機會勝過0050。
這個問題蠻有意思的。在此,我也寫出我針對這個問題的答案。
首先我們必需體認,衡量台灣大型股表現的台灣50指數是一個占有特別戰略地位的指數。
台灣50指數基本上就是取台股市值前50大的公司,以市值加權組成。
根據台灣股市結構,這50家公司就會占台股總市值的七成。
也就是說,假如你要針對台灣股市進行指數化投資,在沒有運作良好的全市場指數化投資工具出現之前,追蹤台灣50指數的標的,會是最好的選擇。(註)
取得一個市場的大型股報酬,你就會取得接近市場整體的報酬(長期來說)。
因為市場報酬大多就是由這些大型股決定。
瞭解這點之後,我們會知道0050占據了一個非常傑出的戰略地位。
所以,要勝過0050,要比它好,第一條路,就是占據一樣的位置,但成本比0050低,指數追蹤效果比它好。
近年來,我們已經看到可能的替代者浮現。
另一條勝過0050的路,就是全市場指數化投工具。台灣也有業者朝這方面努力
0050是一個指數化投資工具,要勝過它,就只有兩條路,第一就是追蹤一樣的指數,但做得更好。第二就是追蹤更好的指數,換句話說,就是全市場指數。
至於報導中提到產業型或策略型ETF,這些都不是取代指數化投資工具的選擇。
僅管它們有相當部分的持股重疊,也一樣。
近來就有讀者朋友留言問道:
“綠角,我知道某某ETF是策略指數ETF,但其持股有九成跟0050一樣,用它來取代0050可不可以呢?”
答案是否定的。
在投資界,假如有一支大型股主動型基金,持股有九成跟該市場的大型股指數相同,只有一成持股不同。這種經理人叫Closet indexer。躲在櫃子中,偷偷摸摸做指數化投資的人。
這類經理人由於害怕大幅落後市場造成飯碗不保,所以大多持股跟目標指數相同,只敢做一點點主動選股。
買這種基金,你以為是花1.5%的經理費,請經理人替你主動管理你全部投入的資金。
事實上,你每投入的100萬,有90萬,這位經理人是替你做成本微不足道的指數化投資,只有10萬在做主動投資。
投入100萬,一年花1.5萬的經理費,只做10萬的主動投資。實際上的經理費高達15%。(1.5萬/10萬=15%)
假如一支主動型基金被發現在做Closet indexing,那是非常負面的事情,大大扣分。
但在台灣,討論風向居然變成,一支策略型ETF,假如跟0050這類指標指數ETF的成份股相近,就可以用來取代0050。
這是一種邏輯顛倒。
評量一個策略指數,重點在於該策略指數的建構規則是否合理,是否可以達成其目標效果。以及投資人是否需要該特定效果。
而不是該策略指數的成份股有幾成跟0050一樣。
假如你認同透過台灣50指數,取得近似台灣股市整體報酬的做法,那麼你就應該選擇追蹤台灣50的指數化投資工具 ,而不是找尋策略指數ETF。
策略指數會帶來跟市場不同的報酬。
完整討論,請見今天的文章: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19/12/0050the-next-king-of-taiwan-etfs.html
indexing 意思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許多人常以指數化投資”沒有夢想”、”放棄夢想”來批評它。
譬如,”指數化投資是不錯啦,但就不能翻身,無法致富”。
這個說法很有趣。我們來討論一下。
首先,指數化投資能否致富?
先以台灣為例。1969最後一天,加權股價指數110.3。到了2016的最後一個營業日,加權股價指數數值為9253.5。47年,成長83.9倍,有82.9倍的獲利。(請注意,不是82.9%喔,是82.9倍)。
原始投資100萬,會成長為8390萬。
同期間代表美國股市的MSCI USA指數,由100點成長到8874點。成長88.7倍,有87.7倍的獲利。原始投資100萬,會成長為8870萬。
這兩個股市指數,都在47年的期間,將原始投資金額翻成八十幾倍。請問,這樣能不能致富?
投資兩百萬,變一億六千萬,算不算致富?
我們不要看指數,看實際指數化投資工具的成績。
史上第一支供一般投資人使用的指數型基金Vanguard S&P 500 Index Fund,從1976八月31日成立以來,到2017十月31日,年化報酬率是11.05%。
41年,11.05%的年化報酬,會讓資產成長(1+11.05%)^41=73.5倍。原始投資100萬,會成為7350萬。
四十幾年的期間,假如一個人從25歲步入職場,到65歲退休,剛好是40年。意即,這是大多人一生的投資期間,可以拿到的成果。
所以,事實上,指數化投資是有可能致富的。說指數化投資無法致富的人,這些人真正的意思是:
“指數化投資無法短期致富”
指數化投資的確不可能短期致富。但你要如何短期致富?
多空操作?
選股致勝?
期貨市場?
這些方法對於大多人來說,會是讓他們體認”投資無法短期致富”的學習過程。
全文可見:
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tw/2017/12/indexing-cant-make-you-rich.html
indexing 意思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些年下來,我看過許多批評指數化投資的”論點”之後,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這些論點會自相矛盾。
幾年前,指數化投資還沒有像現在那麼普及時,有一個批評指數化投資的論點是這樣的。
指數化投資工具追蹤市值加權指數。因為公司股價上漲,自然會造成市值上升,該公司在指數中的比重就會上升。公司股價高,在指數中的比重就會高。公司股價低,在指數中所占的比重就低。所以指數化投資工具就是一種內建的,追高殺低的工具。
看起來真是言之成理啊~
譬如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指數化投資工具,0050,它在六年前的前五大持股如下表:
看來這幾家公司,0050都有追高的嫌疑。特別是比重最大的台積電,一家公司就占了0050近15%的資產比重。
時間來到2017,我開始聽到反對指數化投資的論點是:
“0050有什麼厲害,我買台積電就贏它了啊!”
幾年前,反對的論點是說,指數化投資會太偏重高市值的公司。
現在,反對的論點是說,你只要靠一支在指數中看來”比重過高”的股票,就可以擊敗0050了。
在一瞬間,0050持有台積電不論是15%或是30%都不是問題了,這些主動投資者可以藉由100%持有台積電,擊敗指數。
這根本是前後矛盾的”論點”啊。
這讓我們想到一些事情:
首先,這些論點往往都只有表面有理,實際上都不對。
假如市值加權是一種系統性追高的做法,那麼在投資時,只要減少投資高市值的公司,加重投資低市值的公司,就可以簡單擊敗指數了。
事實並非如此。
高市值,不代表這家公司就已經股價過高。低市值,也不保證這是值得投資的公司。
然後以事後知道的事情,說”買xx股,就可以擊敗指數”,這是低階的投資謊言。
這就像在樂透開獎後,說”你只要選某些數字,早就發了”一樣。這是連國小學童都騙不過的啊。
對於這些倡導買某某股,就可以勝過大盤的人,唯一驗證方法,不是請他看過去買什麼會贏,而是請他說說看,現在買什麼股票,未來十年,或是未來二十年會勝過大盤。日後見真章。
完整討論與表格可見: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tw/2017/11/indexing-cant-be-righ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