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iv不再標榜MIT之後首度面對媒體,也順便說明更換產地是因為台灣的產能真的無法應付訂單,但遭網友諷刺"有錢請林依晨與楊祐寧代言,沒錢做MIT"。
無法全部MIT是哪裡出了問題?你覺得呢?
lativ 產地 在 財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當日lativ發出一則「移除商品頁面上的產地標註」聲明,並提醒民眾「若非﹃台灣製造﹄不買,請不要下單」,網友痛批這句話等於表示:「不爽不要買」,讓許多原本大力支持國貨的消費者悲憤交加,甚至發起拒買運動...(小編註:遙想當年,成衣業可真是撐起台灣產業的一片天啊...)
lativ 產地 在 創業小聚 Meet Startup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知名的電子商務網站Lativ發表移除產地標註聲明,引發網友強烈反彈,雖然因為Makiyo、美牛進口、林書豪等熱門新聞,轉移網友與媒體的注意力,但累積已久的形象在一篇措詞失當的聲明稿下確實受到很大的影響。
對於公關人員來說,除了公關稿的寫作應在三考慮,其實背後更可以思考的是大環境的限制下,組織如何重新面對自己的初衷,這是每個創業團隊都可能遇到的狀況。
像Lativ的例子,既然確實因為台灣製造得到優良形象,也因此獲取可觀的營收。如何看待(保障)台灣成衣產業的發展或許才是這次公關策略的重點,像是建立台灣製造的副品牌(例如更高價的台灣自有品牌生產線)、成立非營利組織照顧台灣成衣人員、藉此提升台灣成衣的形象,發展文創優勢,賦予更高的品質標誌,都是可行的作法。
因此不只是這篇聲明稿的寫作問題,而是Lativ並未把台灣製作,這個企業文化核心放在整個企業未來的規劃裡,或許才是Lativ作為一個新創團隊,沒有意識到自己偏離初衷的危機。
而沒有品牌特色,或許短期內不會影響營收,畢竟大部分的網友在現實的考量下還是會購買價格有優勢的衣服,但長期來說,Lative的行銷模式則可能又回到低價競爭的惡性循環,將是未來潛藏的營運危機,台灣製造則失去一個邁向全球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