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克‧羅伊斯 (Chuck Royce)】
查克.羅伊斯是一名基金經理,擁有布朗大學的學士學位和哥倫比亞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1960年代,他在華爾街擔任股票分析師,於1972年創立Royce Investment Partners是Legg Mason的子公司,擔任了賓夕法尼亞共同基金的經理人至今公司管理資產總額約90億美元,旗下基金的回報率為年均收益近15%。
📌點擊網址查看完整大師介紹/ https://pse.is/3dnl6m
美股執行長Sho
legg mason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Bill Miller曾是美國基金界最知名的經理人。Legg Mason Value Trust Fund在他管理下,從1991到2005,連續15年擊敗標普500指數。這是之前從未有過的紀錄。
基金資產總值也從6億美金擴大到200億美金。
然後從2006到2008三年期間,基金累積虧損56%。同期標普虧損22%。嚴重的表現落後,造成投資人大舉撤出,基金規模滑落到25億美金。
Miller先生也在2011離開Legg Mason資產管理。
這其實是主動投資者一個很大的問題,叫做遲來的判決。也就是說,在經理人早期的時候,績效很好,贏得廣大名聲,然後日走下坡,帶來嚴重的虧損跟落後,黯然離場。
我們可以想一下,完全相同的每一個單一年度報酬,完全相同的長期年化報酬,但把順序反過來。是壞報酬年度先出現,之後才是報酬很好的年度。這些經理人會得到怎樣的評價?
勵精圖治、學會教訓、東山再起。
但假如是好報酬先,壞報酬在後面。那評價就是:
能力不再、過度自滿、失去市場敏銳度。
其實,他整個投資期間的年化報酬都是一樣的啊。
投資界往往迫不急待地想要陳述一個因為努力而有成果的故事。
這個事情也可以放在一般投資人身上。
假如一個投資人,努力研究單一公司來進行選股,在整個投資的30年期間,前15年拿到很好的成果。但是後15年拿到很壞的成果,那會怎樣?
那是非常不好的狀況。因為前面15年才剛開始累積資產,投入市場的資金相對是比較少的。也就是說,享受到好報酬的資產規模小。
但日後經過多年的累積與投資成果的加成後,他拿多很多的資產去參與後半不好的成果。
那不是好一半壞一半,就實際影響程度來看,可能比較類似好五分之一,壞五分之四這樣的數字。
主動投資不是一條一踏上去,就一定會愈來愈好,愈來愈進步的路途。
有時主動投資這條路走不通,是投資路程的後半才發現。這種狀況會帶來真正嚴重的打擊。
比起一開始就在主動投資踢到鐵板,放棄改走指數化投資。或者根本一開始就知道選指數化投資這條聰明路的人,先成功再失敗的主動投資人,往往是成果最差的。
一開始的好成果讓你覺得自己是天生的主動投資高手嗎?
小心遲來的判決。
完整討論,可見今天文章: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20/11/the-verdict-that-comes-late.html
legg mason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做為一個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的宣傳者
需要的心理特質
其實就跟投資一樣,要能耐住性子
因為你會發現不斷有人用"實際的例子”懷疑你
你講指數很強
2006就會有人跟你說Legg Mason的Bill Miller跟PIMCO的Bill Gross不就分別打敗大盤了嗎?
現在,就會有人跟你講文藝復興,QQQ,或買FANG四家公司就勝過大盤
或有些剛投資前幾年就有好績效的投資人,說自己有多強
(然後五年、十年之後,換不同的人強。投資強者,幾乎沒有例外,在未來往往變成”過去”的強者。)
你講全球投資比較好
2006就會有人說買拉美基金、東歐基金,不都一年賺二三十趴嗎?
2016到現在,就會有人跟你說,當然要全部買美國啊
(從當時到現在,一直有人在看後照鏡開車,然後以為自己是F1賽車手)
你講資產配置很耐久
市場大跌之後就會有人出來說還是要離開市場才能持盈保泰
然後在市場都已經不知道反彈到那裡去的時候,心中懊悔不已
或是在市場多年的大漲後,有人嫌資產配置配置的安全部位是種拖累
嫌資產配置是一種"低報酬"的投資方法
然後在接下來的大跌,發現自己根本受不了100%股市投資
在下跌中離開市場,實現損失。發現自己才是真正報酬更低的投資人。
這些”過去很強”,”現在看起來很行”的經理人跟方法
往往只是一時
從二十幾歲開始有工作收入,到七八十歲管理自己的退休投資組合
投資人有幾十年的投資期間
投資人應該在意的是在這長達五六十年的期間
真的能有效執行,勝算較大的投資方式
看遠,不是只看最近
看大局,不要只看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