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審查紓困條例預算,提了好幾個主決議,要求各部會針對紓困案要有更明確的處理方法跟配套,有的案已過,有的案保留…審查過程或許有些針鋒相對,不過也在論辯的過程中,行政院有一些回應是更好的。大家都是希望把政策調整到更好,直接幫助到艱苦的人民。
今天提案有:
🔺落實執行第一線醫護津貼 報稅應減免
早在2月3日指揮中心就有說,給第一線醫護人員的津貼將比照SARS模式,但是4月24日所公布的獎勵措施,變成以「病人數」為單位,10個病人以內,每班只給1名醫師補助;護理人員每照顧滿5位病人才能領取一萬元。
昨日在紓困振興特別條例預算詢答時,強力要求衛福部應該立即修正,在今日實質審查預算時也提案要求,執行武漢肺炎防治、醫療、照護等工作之各項醫事人員津貼,要優於SARS期間,並於申報所得稅時給予減免。
🔺地區醫院與基層診所守在第一線 應有獎勵.紓困
在疫情期間,堅守崗位的地區醫院及基層診所(西醫、中醫、牙醫等),擬具合理獎勵並提供有效紓困措施。
🔺增設檢疫中心 補助低收入戶入住防疫旅館
提案增設檢疫中心、增加補助防疫旅館費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也表示同意增設防疫中心,並針對低收入戶等有需求民眾補助防疫旅館費用。
🔺公益彩券與刮刮樂經營者 收入減1成者應補助3萬
此外公益彩券商與刮刮樂都受到疫情衝擊,銷售減少,經營彩券及刮刮樂本就是弱勢,因此要求財政部應協助申請優惠利率,並對銷售傭金收入減少10%者,每人每月補助1萬元,最高三個月。
🔺民宿補助不應以標章區分
觀光局補助民宿,有好客民宿標章補助10萬,沒有標章的補助5萬,在疫情期間,每一家民宿都是辛苦經營,實在不應這樣去區分補助標準,因此也提案建請觀光局檢討補助方式。
🔺為無勞保者制定明確紓困申請條件
再三強調,急難救助就是急難救助,紓困就是紓困,兩者不要混為一談。然而現在上至總統、下至行政院,都說:「無勞保者就來領急難紓困」。這樣是會出現極大的問題。為此也提案要求:各部會應該為業務範圍內、被疫情影響生計的無勞保者,制定明確的紓困申請資格、條件。
我也決定在下週召開急難紓困之專案報告,希望衛福部盡快提出方案。不過行政院何副秘書長也來跟我私下討論,有關無勞保者及急難紓困的問題,希望再給行政院一些時間,他們會盡速來檢討,在連續呼籲多個禮拜,也去行政院跟蘇院長反應,現在終於露出曙光。
以上幾案都在朝野立委及公部門的支持下通過,尚有兩案保留:
🔺酷碰券將推行 QRCode應統一規格 保留研議
一案為經濟部推行酷碰券,並與電子支付綁在一起,然而國內並未針對QR Code訂立統一規格,因此政府應該盡速提出規劃,此案牽涉部會眾多且涉及頗大,保留持續研議。
🔺農民無紓困補助 農委會正在研商中
另外目前的紓困生活補助,漁民有,農民卻沒有,本案雖然保留,但農委會主委也承諾,再給他幾天,他一定能提出讓大家滿意的方案。因此請農民朋友再等待一下,應該會有好消息。
審完預算後,我又馬不停蹄的,跟經濟部最強歐吉桑沈榮津部長開會,商討如何協助MIT產業抗疫,又緊接著跟疾管署、食藥署、國衛院再開會協調。所有的一切,都在努力精進中。
✅建國關心請您也關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葛瑞絲Grac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頻道,打開小鈴鐺🔔 https://goo.gl/PFKb3d Email ▸▸▸ [email protected] (For business inquiries) Facebook ▸▸▸ @gracechang602 https://goo.gl/djfMrE Inst...
「mit 申請 條件」的推薦目錄:
mit 申請 條件 在 睛視媳婦 眼科醫師黃宥嘉時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李文博士在國情院的報告😅😅😅
另一種聲音。
其實我會看另一種聲音來檢視我的判斷是否有疏漏。
我覺得這些狀況雖然有點難堪,也不是為了打擊誰,
但我還是想要訓練自己看事情的角度。
李文博士的檢視都很嚴格,
我是心臟還年輕,天氣溫暖才敢拜讀😆
黃醫師敬上
#台灣需要學習跟不同意見交流
#第一步就是練習看聽想
#感謝博士指名我轉發😅😅😅😅😬
#我如果跟博士一起拍愛的迫降國情局那段應該會被念到臭頭😬😬😬😅
《李博士每日英文俚語》 “divide by two-講話灌水” Vivi Lin 林薇學生最近很火,不是要潑她冷水不過當一個20幾年在美國教台灣/HK/CN/KR大學留學生的老師我必須說她需要更多的磨練,多接觸國際的價值觀才可以出來了這種的重話 :“none of the requests or criticisms were based on discriminations against your race or skin colour, nor people from the African continent。。。。。attempt to smear Taiwan’s reputation with such irresponsible and false accusations。。。。。都並非基於您的種族、膚色,或是針對非洲人民的歧視。。。。。您怎能用簡單幾句謬誤的指控,不負責任地污衊世界對臺灣的印象。。。we have never criticised you nor your actions based on your race, culture or skin colour.。。。我們從未因為基於您的種族、文化或膚色,而提出質疑。。。。I, on behalf of my beloved country and people, am now asking for an apology from you under the current circumstance。。。現在,我與我熱愛的國家和臺灣人民,要求您針對4/8的不實指控,提出道歉!(翻譯有誤,你不代表台灣和台灣人。” 首先,你沒有看到台灣的網友的IP地址或者大陸的IP 地址。你沒有調查過也沒有任何證據說台灣人沒有種族歧視/辱罵/威脅過Tedros。 我們在台灣住久了都知道不可能沒有台灣人沒有在網路霸凌過,韓粉到黨派雇用的trolls誰都知道是存在的。Vi Vi要Tedros道歉視頻裡面發音的錯誤:infectious,aware,allies,politics ,known etc。
不知道Vivi是不是在宜蘭/台北上景美高中的時候過於的被保護還是天生的個性就是way too bubbly 過於活潑,熱情,單純,不夠國際化,不夠謙虛,天真,沒大沒小,自大,心急,異想天開,時常要證明給大家,意氣用事,笑容永遠是一樣的,傻傻的,缺內涵,過度自信。不要以為你在台灣學的英文(不同外教教的,所以口音,咬字都有問題)就代表你比很多台灣的學生優秀。一個語言也是要搭配好你自己的內涵,底氣,文化,世界觀,家教等,要不然只能忽悠一些不懂英文的人。當你沒有好的家長/老師/mentor 給你建議的話,假如你以後不控制好的話,後果不堪設想。因為很多“媽寶”出去讀書其實心裡的因素還不夠強大。不要忘記台灣的媒體和大陸的網軍不是你一個單純的小朋友可以handle的。Yes, your intention意圖 is good 可是你失敗在你的判決能力。
假如你在國外被當地的人欺負了,叫你“chinaman,ching chong, slanty,chink”你會叫你自己跟對方道歉嗎?那對方並沒有罵你的話,你會不分青紅皂白的要他們道歉嗎?我也發過文章批評過WHO的人不過絕對不會贊同台灣人或者大陸人辱罵,歧視,威脅他的種族。這樣會讓自己被別人看不起,也對你沒有可信度了, 變成了兩碼事了。你不是以後的願望要當醫生嗎?不是做了很多聯合國活動的義工嗎?應該已經有是非/黑白的能力了。不能還像一個小孩子一樣的每天只顧要讓大家看到你在social media,(連衛生棉的都要跟大家解釋。)
很多離鄉的留學生們的民族情懷,愛國心是很強烈的,有些有點overboard了。不是壞事,不過你既然好不容易出國讀書了,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學業讀完,而不是每天要在youtube,instagram, twitter, facebook等發言,需要適當的po 文。你的每一個的社交平台都有一個合作邀約請洽的地方,你還在讀書需要那麼多採訪/商業行為幹嘛呢?
很奇怪的是她讀的第一個大學是世界聯合學院荷蘭校區United World College in Maastricht, the Netherlands世界聯合學院,一路經過篩選後獲得70%的學費補助,並在募資平台放上她的求學計畫,募到30%的學費,才得以至就讀。現在的英國愛丁堡大學主攻傳染病學的200萬學費也是到處借錢。所以說,她在18歲以前都是在台灣住的,也是最近幾年去了荷蘭和英國。兩個大學的ranking也一般,第一個是很新的大學,沒人聽過。為什麼在她的social media上都沒有細談她要當醫生的事情,突然就要去醫學院了? 不是去當了一些義工就有很多經驗了。當醫生不是開玩笑的,要上多少的學,考多少的試,實習等等。要讀傳染病係的話是需要去美國讀的像UCSF,Harvard,MIT, John Hopkins,就算你要喜歡英國的話,那也可以選Oxford,Imperial College of London,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 Tropical Medicine。可是你選了University of Edinburgh,他的ranking在US News and World Report是#43,他們不是傳染病係出名是Veterinary Medicine獸醫。那你借了那麼多錢讀的學校是一般的大學,是不是你的努力不夠在學業上?還是火候還不夠呢?還是為了你的“虛榮心”呢?會不最後辜負你捐款的人呢?你應該做的是把書讀的更好,轉到更好的大學, 要知足,安靜的拿到你的醫生license,不能靠甜蜜,傻傻的微笑。 外面的世界是很殘酷的,你有想到你借到了錢,就算成功讀完BA,MA你還要讀更多的醫學院,拿醫生執照。。。。需要多少錢嗎?你的成績很好的話,為什麼不能申請到更好的學校呢?搞不好學校越好的話越多人會協助? 是不是荷蘭和蘇格蘭不是很繁華主流國家,也許她去了更大的metropolitan的大學會不會對她好一點呢?可以讓她學的”做人“方式更多呢?
她的家裡條件一般,經常會說“現金不夠”,dorm裡面的decor也是很average,穿的衣服也是很普通,那就要更加優秀,吃苦,埋頭苦幹的爭取更好的大學的錄取,而不是花時間在5-6個社交平台上。大家贊助你上學不是每天看你在社交媒體上的。真的那麼愛上的話,可是花多點時間在你的傳染病的研究/projects,debate,speech,seminar的表情/身體語言上面,時常咬字不清的英文字在重要演講需要趕快改,有條例,有突破,特點,幽默話,自然,視頻剪輯(眼睛往下看稿子20多變在5分鐘內)powerpoint presentation skills,邏輯思維,而不是演講的時候很死板,沒有魅力,缺乏架勢,死背書的感覺,咬字不清,沒有感染力。。。需要大氣,不要老是想做大人。讓人家看到你是一個”dittohead。“ 聽到一些以前在學校的人說“Vi Vi個性有點傲,自以為是,在班上其實人際關係並沒有很好。”
她自己的介紹說經驗有非政府組織全球台灣醫衛總會(GTMA)的青年委員會主委,以及台灣世衛外交協會的成員,你現在連真正的社會經驗都沒有就要挑戰WHO的頭,那你把最權威的WHO都批評了(沒有證據之下)你以後還要當傳染病的醫生嗎?你是不是讀醫學院讀了一半也開始在沒有核實事實下也開始挑戰你的教授?你的校長?你的peers了呢?
假如Vivi在批評Tedros的不到5分鐘的(看稿子)視頻的英文大家狂讚她的英文,希望大家去看看她去年在波蘭的一個很小型的演講講。你可以聽出她的混亂邏輯和表達什麼,可怕發音了。 這就是為什麼要聽一個人要”show off“她的外語能力的時候是需要聽到至少30分鐘喔,而且還不是平常的對話,看稿子而已。以下是在9/23/2019TEDxYouth@IBRaszynska(只有從2016頭到尾舉辦了3個活動而已)差不多17分鐘。https://www.youtube.com/watch…。 希望當一個總統級別的蔡英文和一個時常喜歡上節目的,搞”小三“的議員像王世堅”需要好好調查好你要讚的人的對象。要不然你就跟Vi Vi 一樣的不分青紅皂白的要一個被種族歧視的官員道歉喔,我當初在2017過來台北定居的時候,讓聯合報採訪了我的感覺(40多年沒有回來了)“李敖女兒李文:台灣老了、窮了、落伍了 “88/14/2017” 一夜之間被上萬的刁民,愚民,蠢民辱罵,威脅,種族歧視我是大陸人,美國人要我滾回去,去死。。。。這些不是大陸的網軍喔!其實台灣有很多的優秀的學歷,背景,英文很專業的(不是一路亂學出來的)可惜沒有人出來講話,因為他們心裡可能知道確實有太多的台灣的網友有racially攻擊過Tedros。自己站不住腳把還是先閉嘴好。讓台灣政府自己解決。政府只好每天發上千萬的口罩(人民還在抱著電鍋排隊買限制量的口罩),巴結不同國家的人替他們說好話,要WHO允許台灣加入,到處要說台式英文的何志偉立委和塑料臉的張雅琴講英文,還死皮爛纏的要Tedros過來拜訪台灣?拜託人家連美國/歐洲國家都不去來台灣幹嘛?就自己好好的爭氣,把自己做好不就好了嗎?自己外交部部長的口語也是超諷刺,叼酸,破台式英文每天在發twitter。
最後,我們來講講一夜成名的的Vivi父親林作賢吧,本來在FB有3000多個網友怎麼現在變成了5000了?看到他在FB自己的介紹至少有9個職位,工作也很混亂,文大畢業的從賣投影機(義烏產的一樣的廉價)到不認識的“發明學院”的校長到奧運游泳教練(自己的體重?)要弄一個展示櫃都要求贊助,什麼鬼“小小孫中山台灣教育論壇”到電影人?聽起來「創辦人」很厲害,其實沒幾個會員,就是一人公司的概念。他的FB的台灣自主學習暨父母成長推廣協會-也都是他自己的文章,然後貼一堆東西好像一副「教育志業家」,多次只有一個人給讚。。。。依樣現在變成了大家父母的“偶像” 怎麼教出來台灣之光的女兒? 我不關心林先生的爸爸怎麼被小三殺死,林媽媽被小三燙死,還有同父異母的弟弟被小三丟出火車外,不過我到好奇他有那麼可憐/讓我們同情的遭遇,為什麼Vi Vi不在她的5個的社交平台關心一些家庭暴力,家庭謀殺案, ADHD,Bi-polar,台灣的精神疫病呢?就算你要當一個傳染病的醫生,你可以先“照顧”好你的老爸,肯定他還有很大的陰影導致今天他在很多家長面前的“壞行為。“ 這才是一個優秀女兒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沒有調查好事實就”嗆“Tedros。
我這個post一定遭到一些不調查清楚的網友來攻擊,不要忘記我當初選立委的時候就是強調無黨派,原因就是要監督各黨,不會因為利益關係等的原因來封我的嘴。大家也可以看到我也有嚴重批評過WHO,和台灣的CDC。奇怪的是,這個文章我前天還沒有正式發在我的動態上面,只是發2/3到留言的地方,居然有不是我網友的人過來DM我,還有國外的華人。應該是潛伏在我的FB裡面的人(我有很多不願意加我的不過會好奇我發什麼)通知了他們的“被害者”,一個一個開始過來跟我揭露。所以我現在有更多的證據可以多寫了。假如還有被害人要跟我連絡,可以DM我,我永遠會保護妳們的。因為我是30多年的老師所以對於教師的品德要求很看重。還有留學生的各種issues。我也長期揭發大陸和台灣的垃圾老外英文老師,謝謝你也有正義感出來替其他的家長和學生們維權。
網友:
“ 李文小姐你好,晚安。我看了你寫了一篇有關「Vivi林薇」的文章,很謝謝你的慧眼,總算有人看到真相。我朋友的孩子,被林作賢教過,在開學家長日那天,林作賢都在介紹她女兒多厲害,對於課程規劃,只給家長一張寫得很沒內容的紙,叫家長自己看。林作賢對家長宣稱的頭銜可多了,說他考上20幾個研究所,是奧運游泳教練,還有太多太多。授課時,也都在講自己跟女兒的豐功偉業,然後就叫學生自己寫作業,不會寫的就去抄教室後面學長姐的資料。帶學生做科展,每年的題目都是「瓦瑤溝」「新店溪」「漳和濕地」,學生不會寫的話,就叫學生去抄前幾屆學長姐做的。他的教學狀況實在很糟,我朋友打電話去新北市鑑輔會反應,才知道他只是去反應的其中一位。如果您想查證,也可以詢問新北市鑑輔會或是他待過的國小的同仁。說到他任職的國小,還有件事蹟,學校老師都得輪流當校門口導護,但他不肯。學校表示大家都得照輪,他就在導護那天,站在校門口,自導自演說他睡眠呼吸中止之類的,還自己叫了救護車去醫院,還提告學校說是學校害他的。然後從此週三下午常請假說是要去治療。每次請假的事由都寫「幾年幾月幾號,學校要我導護,害我送醫,需做復健」。因為上課很混,所以上課時都把窗戶關上,校長叫他把窗戶打開,他回說「我腰不好,沒辦法爬起來開窗,你要開就自己去開」。新北市資優教育圈的人,都知道他的為人。我想您也看過林作賢的臉書了,每天狂發文,轉貼一些文章,也沒什麼內容。總之,看了你的文章,很感謝總算有人把真相說出來,不然現在還有人想要贊助林薇在國外唸書的學費,真的是讓愛炫耀又愛錢的父親,大賺一筆了!”
mit 申請 條件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新【新增10例,8例境外移入、2例本土;行政院加碼紓困特別預算1,500億;明起入境有症狀旅客須集中檢疫等待結果;各醫院禁止探病,陪病維持1人】
台灣今(2日)新增10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病例,其中8例為境外移入、2例為本土個案。現全台已確診339人,包含5人死亡、50人解隔離。此外,行政院今日上午召開臨時院會,拍板通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修正草案」,將加碼特別預算1500億,紓困規模達1兆500億元。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宣布,為了加強邊境檢疫,明(3日)開始,自機場入境的民眾,如果有發燒或呼吸道等症狀,必須集中檢疫,若採檢陰性、症狀舒緩,才能回家檢疫。
■1新增本土個案為社區保全;境外移入又1奧捷旅遊團員確診
今日確診的個案,主要為求學、探親或工作,年齡介於10多歲到60多歲,入境日在3月14日至31日、發病日在14日至30日之間。
2例新增本土個案中,一名為北部50多歲女性社區保全(案336),近期無出國史。3月17日出現喉嚨痛、流鼻水,26日、30日因發燒兩度到診所就醫都未改善,30日當天再至醫院診斷出肺炎,隨即住院採檢。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目前已展開疫調,分成三部分:告知社區主任委員通知住戶,匡列接觸者同時先要求住戶自主健康管理;對社區整體消毒;調閱社區錄影帶了解接觸狀況。
另一名為北部50多歲男性(案335)。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該案3月20日與自印尼返國確診者案291喝咖啡1小時,23日起出現腹瀉,以為是腸胃炎,分別於23日、27日二度去診所就醫都無改善。29日得知案291確診,31日持續腹瀉前往醫院,告知為確診者接觸者,立即住院採檢。
其餘8名境外移入個案中,一名60多歲男性(案331)2月27日至3月22日參加南美旅遊團,該團已有1人確診(案259),居家隔離期間出現全身倦怠、喉嚨乾,因此就醫採檢。
一名60多歲女性(案333)1月14至3月14日與丈夫(已確診,案155)前往丹麥探親,於3月15日出現喉嚨痛等症狀,但20日採檢為陰性。因症狀持續,29日發燒、30日再次採檢確診。
另外,此次境外移入案例中,也有兩起4人以上的群聚感染。一是一名30多歲女性(案334),1月前往加拿大就學,3月7日至19日前往美國自助旅遊,該團10人中,加上此案已有4人確診(案182、303、304)。
而另一起群聚為一名60多歲男性(案338),是奧地利、捷克團團員,與案61、72、104、108(已死亡)同團。此案14日回國返家即出現腹瀉症狀,但未就醫,居家隔離期間亦未告知身體不適,於30日才就醫採檢。由於此團先前確診4人中3人重症,比例相當高。指揮中心諮詢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案338目前有肺炎現象,症狀仍算輕微,不過接下來幾天仍須密切追蹤。
另外,3月30日晚間抵台的第二架滯留湖北台人「類包機」,214位民眾雖採檢全為陰性,但今日有1位民眾發燒,莊人祥表示,該民眾昨晚發燒就醫,住院後到晚間11點多就退燒,已採檢,正等待結果。
■行政院通過特別條例修正案:加碼1,500億,紓困預算達1兆500億
在蔡英文總統昨日宣示後,行政院今日上午加開臨時院會,通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修正草案」,加碼特別預算1,500億,總紓困預算達1兆500億元。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之前推動第一波的紓困措施時,疫情還僅出現在中國;如今擴展到全球190多個國家、每天5、6萬人確診,疫情險峻,因此勢必得增加預算,希望達到「企業不能倒、就業不能失、物流不能停、金流不能斷」的目標。
行政院主計長朱澤民表示,第二階段的擴大紓困振興方案,財源分成三類。特別預算部分,原預算600億,此次再追加1,500億元,達2,100億元;移緩濟急部分,原規劃400億,現加碼到1,400億元,將提供公務預算與非營業基金移緩濟急、公營事業及非營業基金增加投資採購;最後則是貸款協助,從3,500億增加到7,000億,主要針對央行、郵政儲金及銀行等融資協助。總計1兆500億,占109年名目GDP約5.4%。
行政院政務委員龔明鑫表示,此次紓困方案最重要的是針對就業提供補助,包括經濟部將協助服務業、製造業66萬人;交通部觀光部分協助14萬人、計程車、遊覽車自營商12萬人、自營業者100萬人,交通部長林佳龍補充,針對計程車、遊覽車、自營業者,未來皆會以每個月補助1萬元、補助3個月方式執行。此次紓困將協助192萬人、約占就業人數16.67%。此外,為確保金流,龔明鑫說,將提供勞工、中小企業、中型企業、大型企業共7,000億貸款額度。
而2,100億元的特別預算,主要分配給四大部會:經濟部975億、勞動部622億、交通部472億、衛福部365億。
經濟部包括薪資、企業營運補貼、也加碼振興抵用券、消費優惠達180億、水電折扣;交通部主要針對陸海空運提供紓困貸款、補助防疫旅館,一間一天1,000元;衛福部除了增加防疫經費,也針對弱勢者如老人、兒童、身障提供津貼,預計編列40億、有87萬人受益;勞動部則主要新編列自營工作者補助,並增加勞工紓困貸款的利息補貼。
陳時中補充,衛福部的經費將會多數用於補充防疫物資,備足防護衣、隔離衣、N95口罩;另外,由於居家檢疫者愈來愈多,也會增加相關的補償費用編列;最後是針對醫院,對有風險者、直接涉入風險者提供津貼。
其他部會如文化部輔導的電影、表演藝術等藝文產業,也因疫情而受到嚴重衝擊,預算從15億增加到45.2億。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文化部是等同文化產業歇業的狀況加強紓困,將加強薪資、營運資金,以及紓困貸款利息補貼等。教育部亦在此次加碼20億補助運動事業、體育團體;科技部也將有10億,進行科學研發,如疫苗、病毒檢測等。
針對2.0紓困內容,民眾該如何申請、真正拿到補助的細節,蘇貞昌說,接下來每個部會首長會直接宣布相關辦法、懶人包QA,之後每天都會在記者會中宣布。
■加強邊境防疫,明(3日)起入境有症狀旅客需集中檢疫
指揮中心副指揮官、內政部次長陳宗彥表示,雖然入境人數逐日下降,一天約1,500多位民眾入境,但每日平均約100多位旅客,在入境時就有身體不適的症狀。為了確實做好防疫,自明(3日)開始,入境旅客在14天內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等,除了在機場配合採檢之外,也需搭乘防疫車隊至指定地點進行集中檢疫、等待採檢結果,居住期間不收費。如採檢結果陰性,將請其回家居家檢疫或住防疫旅館。陽性則送醫院進行隔離治療。症狀改善後,才能返回社區。
陳宗彥表示,目前旅客入境是由三個機場松山、桃園、小港機場入境。指定檢疫的場所會以現有規劃的集中檢疫所為主,也會就近尋找離機場較近的適當場所。而檢疫所都會配置醫院副院長等級的指揮官,由專家、醫護人員評估後,才會同意民眾返家檢疫。
■加強醫院防疫,陳時中:已發文各醫院禁止民眾探病
陳時中表示,為了減少零星的社區感染,可能進到醫院引發感染,將禁止民眾到醫院探病,請民眾改以視訊方式探病。若有緊急狀況,需要家屬到場則不算在規範內,特殊狀況的細節將會研議後再公布。目前已發文給各醫療院所與機構即刻執行。
莊人祥也於會後表示,疾病管制署於3月3日公告的「醫療機構因應COVID-19(武漢肺炎)陪病及探病管理原則」中,原本規定為病房探視時段(如早、午、晚時段), 每次以 1 小時為限,且同時段訪客至多2人、長期陪病者1人。此規定將再行修改,改為禁止探病,但陪病者依然維持1人。
■腹瀉症狀暫不納入通報定義;確診個案中近1成有味、嗅覺喪失症狀
今日確診的10名個案中,有3名出現腹瀉症狀。張上淳表示,過去確診的個案中本來就會有少部分有腹瀉症狀,剛好今日的確診個案較多,不過一般只出現腹瀉症狀的患者相對較少,目前還需要更多資料,才會考慮將腹瀉症狀納入通報條件。
張上淳並表示,在今日之前,已有28例確診個案有喪失味、嗅覺的症狀。加上今日後已達32位,比例近乎確診個案中的1成。由於味、嗅覺已納入擴大篩檢條件,分成兩部分,一是有旅遊史且味、嗅覺喪失者,通報採檢後需留在醫院等待結果;若沒有接觸史、旅遊史,僅出現味、嗅覺喪失,則採檢後可返家進行居家檢疫,等待結果。(文/陳潔;圖/楊子磊、余志偉、王容慧)
#延伸閱讀
【疫情下的陪病風暴/1天2千6仍找嘸看護,陳時中鬆口:全責照護擬納健保】https://bit.ly/2ybtR3p
【MIT快篩大突破/工研院最迷你手持PCR,中研院、國衛院單株抗體將展開招商】https://bit.ly/2WTyeKH
【COVID-19三大希望之藥,台灣全數備戰到位/「法匹拉韋」台製藥原料啟動,東南亞多國都想要】https://bit.ly/3aAYFZv
★紀錄關鍵時刻,看見事實重要,#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關注最新疫情,即時接收推播,立刻追蹤 #報導者推特: http://bit.ly/2YeHAOP
#武漢肺炎 #COVID19 #新型冠狀病毒 #報導者 #探病 #疫情 #紓困
mit 申請 條件 在 葛瑞絲Grace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訂閱頻道,打開小鈴鐺🔔 https://goo.gl/PFKb3d
Email ▸▸▸ courage0024@hotmail.com.tw (For business inquiries)
Facebook ▸▸▸ @gracechang602 https://goo.gl/djfMrE
Instagram ▸▸▸ @gracechang602 https://goo.gl/Edmcj4
*此片與 gabi+skin 合作
-----------------------------------------------------------------------------------------
✨我的膚質 混合肌,夏季偏油、冬季偏乾
gabi+skin官網 ‣ https://gabiskin.com/zh-tw
咖啡萃取平衡調理液
咖啡萃取保濕精華露
咖啡萃取緊緻保濕乳
不做動物實驗的MIT品牌!!
主打天然保養,各種膚質都適用❤️
9/15~9/29結帳輸入折扣碼【grace20】可以再優惠8折唷
購買一整套保濕組再贈送一支薰衣草護唇膏唷😚
30天無條件退貨小技巧 ‣‣‣
先拆試用包、再決定要不要開正裝喔!!
只要正裝在不拆封、不破損的情況下都可以申請退款退貨
-----------------------------------------------------------------------------------------
‣ 頻道必看大片
唇膏用完不要丟掉 https://goo.gl/mUicBe
開架回購十款好物 https://youtu.be/GcL1Nrfgy7o
32個關於我的問題 https://youtu.be/KcrONEY7LPs
‣ 相機 Canon 800D
‣ 剪輯軟體 Final Cut Pro X
Hope you enjoy this video! xoxo
mit 申請 條件 在 UsaEdu 美國高中專家- 超高含金量— MIT麻省理工學院RSI ... 的推薦與評價
SSP Summer School 申請已開放! ... RSI入讀資格的學生是因為他們在數學、科學和工程方面的優異成績。 RSI是第一個免費向學生提供的暑期科學與工程課程, 將科學理論的校內 ... ... <看更多>
mit 申請 條件 在 [錄取] MIT M.S. SCM 從Online Course到麻省理工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2016年的此時,小弟原本只是一個因為興趣而在網路上選修MIT供應鏈管理( MITx
Supply Chain Management)的修課學生而已。做夢也沒有想到,2018年的此刻,這一系列
的線上課程卻真的帶著我走進了麻省理工的大門!這種非傳統的錄取方式比較特別一點,
後文將會做比較詳細的說明。
本文內容非常長(將近7,000字),只想看申請策略的版友可以選擇看第三點即可。
相較於版上的強者來說,小弟的過往背景相對平凡。若您的背景與小弟差不多:大齡男性
、已有一個商科碩士學位、非本科系、學業成績普通(從未拿過書卷獎)、工作經驗普通(
從未在跨國大型企業服務),若以此條件想申請MBA可能會有些傷腦筋,因為傳統上來說,
上述這些條件對申請頂尖的MBA都是比較不利的因素(科系除外)。然而不用氣餒,
因為像小弟即便上述因素全部符合,最終仍是成功錄取,因此只要在申請過程中,
盡力凸顯自己的優勢,您仍有可能成功申請這個Program;若您的條件更加優秀,
那麼相信申請過程應該會更加順利。
由於在線上修課與準備申請的過程中,對於這個Program已經做了多方研究,因此總結出
了一些申請的tips可以跟大家分享。也由於版上針對這個Program的介紹比較少,我希望
我的經驗可以讓更多人認識這個Program,同時供未來有興趣的申請者參考。因此本文主
要將會以申請策略分析的角度來撰寫,同時輔以小弟自身的經驗作佐證,希望未來將能有
更多台灣人成功錄取。
以下簡單說明小弟具體背景:
一、申請者背景
申請學校:
MIT M.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錄取學校:
MIT M.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學歷:
台灣大學財金所 GPA 4.1/4.3
(2006年推甄落榜、2008年推甄落榜、2013年推甄錄取,休學2年、2018畢業)
台北大學財政系 GPA 3.6/4.0 (2007畢業)
證照:
CFA Charterholder
榮譽:
研究所期間校內外獎學金x 4
工作經歷:
中鋼公司 4.5年
台銀分行櫃員3.5年
會計師事務所稅務部 半年
標準化測驗考試成績:
雅思 Overall:7分
GMAT/GRE:無 (Online Course成績取代)
推薦信:
台大財金所指導教授x1
公司直屬主管x1
二、MIT SCM Program介紹:
(1)簡介
MIT SCM 這個program本身的時間長度為10個月,屬於STEM學程,班級人數每年大約35~40
人左右,10個月學費約USD74,200,加計生活費大約USD103,000上下,非常昂貴,幾乎可
以跟頂級MBA一年相媲美了。因為這個Program獎學金很少,所以有興趣的申請者在財務方
面要提早規劃比較好。10個月的詳細課程內容可參見追夢網一位中國大陸校友寫的心得,
相當詳盡:
https://forum.chasedream.com/thread-1293930-1-1.html
(2)就業數據
2017年就業數據:97%找到全職工作,不含紅利的薪資全距為USD 85,000~USD 150,000,
中位數為USD 120,000。錄取企業包含Apple、Amazon、Google等高科技業外,另也包含3M
、General Mill、Dell、Tesla、SpaceX等製造業,甚至也有Mckinsey、BCG、Bain等顧問
業,總之就業選項相當多元,同學們都是依照自身興趣與過往背景選擇轉換的跑道。另據
半官方的消息指出,2018年目前為止,光錄取Amazon與Apple兩間公司的同學至少便有12
位,其他則分散於各大製造業與顧問業,因此推測今年的就業數據應該也會相當不錯。
三、申請策略分析與自身經驗:
以下內容是小弟經過彙整過去申請期間內觀察到的一些數據所做出的推斷,完全不代表官
方看法,酌予參考即可。
(1) Class 2019錄取背景分析
從今年已知的錄取的30位同學數據來看,70%是男性,平均年齡30歲,年齡範圍25~46歲,
平均工作經驗6.5年。國籍方面:除美國外,人數最多的依次排序是印度(7位)、中國大陸
(4位)、巴西(3位)。學歷方面:大約會有20%左右的人已經具有不同領域的碩士學位,甚
至有時還會出現已經有MBA學位的人來申請。(例如2019年便有一位已取得劍橋MBA的申請
者來就讀) 若是學士學歷,則多半還是以各國較為知名的大學為主。經歷方面:多數同學
背景以製造業為主,包含鋼鐵、能源、電子產品、汽車等,但也有顧問、FMCG,甚至軍隊
。(2018年有一位同學曾在阿富汗開黑鷹直升機,超酷XD )差異化的背景主要目的是為了
增加班級成員的多樣性。
從2018年與2019年整體數據觀察,可發現這個Program早期相對錄取較多工作資歷較淺的
申請者,近年逐漸轉向偏好收年紀較大、工作經驗較為豐富的申請者。這可能跟供應鏈這
個領域畢業後找工作的難易度有關,畢竟經驗較淺者在找工作方面相對來說還是會比較吃
力。學校為了就業數據好看,過往只有0~2年工作經驗便可錄取的情況在近幾年已逐漸減
少。而近兩年年紀較輕的錄取者,以國際學生來說多半是女性為主。
簡單來說,小弟認為如果男性要申請這個program,若有5~6年以上的工作經驗再申請,成
功機率較高;而若是女性,平均工作年資可能可以稍微下修一些。(但要注意的是,近年
台灣成功錄取的女性申請者,工作經驗多半也至少有6年以上。)
(2) 台灣人錄取紀錄
自1999年至今,這個program總共有14位台灣人錄取(但其中至少有一位是美國公民、一位
是雙重國籍),男女比例約略各半,近期大約是每年錄取一位台灣人。錄取者入學前工作
經驗多以製造業為主,但也有少數幾位背景是FMCG、投資業或顧問業。
綜合以上(1)、(2)兩點來看,小弟申請的時候合計約有9年左右的工作經驗,並且同時包
含金融業與製造業的經驗,較長的工作資歷與兩種以上的產業經驗可能因此有命中招生委
員會對於資歷與多樣性的偏好。
(3) 錄取管道分析
從2017年開始,這個Program除了傳統的10個月的申請管道外(簡稱SCMr),又新增了一個
Online Course與校園課程混合式的5個月Program(簡稱SCMb)。兩個Program的人數皆為40
人,等於是相較過往擴招了一倍的人數。
SCMr與SCMb兩者取得的畢業證書完全一樣,差異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就讀時間:
SCMb的同學已在線上完成等同一個學期的課程,因此只需要1月~5月至學校就讀5個月,完
成
2.學費:
SCMb的同學學費僅USD 44,520,加計生活費約是USD 60,760約是傳統學程的6成
左右。
3.OPT:
SCMb的同學由於在美修業時間太短,因此並不符合OPT的資格。因此若是考慮畢
業後想在美就業,這個選項就不太合適。
4.學術能力證明:
SCMr的同學可選擇GMAT/GRE/Online Course成績 三者擇一來提交申請
,SCMb的同學擇是純粹以Online Course成績來申請。
前面所提的Online Course,是一個脫胎自線上課程平台edX的學程,包含5門課程+一門期
末綜合考試,稱之為Micromaster。有別於傳統錄取管道,MIT在2017年首度發起所謂'逆
向錄取'的創新入學方式。也就是,所有有興趣的人都可以在edX平台登記上課,(傳統上
則是錄取的學生才有權利聽課),課程難度,作業難度,考試難度等同碩士正式課程難度,
透過一系列的考核,通過的學生可付費取得課程完成證書,亦即Micromaster
certificate。SCM課程的費用大約是USD1,300左右。取得證書的好處是,未來可以用這個
證書來申請正式的碩士學位。入學審核委員會會評估申請人線上課程成績,過去工作經驗
,語言能力等資訊後做出是否錄取的最終決定。目前已經有三個科系採用這種非傳統的方
式來錄取學生(包括供應鏈、高階製造與設計工程、資料經濟與開發政策),未來應該還會
持續增加。(目前已知6~7月份將會有一個新的Data Science學程上線,相信未來也會對應
一個資料科學的混合式碩士學位,對資料科學有興趣的申請人可以追蹤看看)。
MIT SCM Micromaster詳細網址如下:
edX課程平台
https://www.edx.org/micromasters/mitx-supply-chain-management
MIT官方平台
https://micromasters.mit.edu/scm/
(4) 標準化測驗 (GMAT/GRE) & Online Course
由於小弟採用Online Course的成績來做為申請資料,因此並未提交GMAT或GRE成績,這個
部分就沒有甚麼心得可分享。目前已知近期錄取者的GMAT總成績大約在720以上,GRE小弟
則沒有特別研究。注意:採用Online Course的成績來申請有一個重大缺點,也就是你可
能無法專心準備GMAT/GRE,導致在未來選校時可能陷入只能孤注一擲申請這個Program的
窘境。所以選擇上還是要三思!
針對Online Course這個部分,供應鍊管理的課程共有5門課,每一門課全世界平均大約會
有30,000人左右選修,但最終會完成一門課程的人數大約只有2,000~3,000人。一門課的
時間長度大約12~13週,中間不會因為任何原因停止(包含長假、個人有要事無法使用電腦
等),只要當週作業死線時間一到,沒交就是0分。而每門課程都會有期中考與期末考,期
中考與期末考必須要安裝特殊軟體監控,確保沒有作弊情況發生。五門課全部通過後,迎
來最終的綜合大考,考過的人便可取得Micriomaster Certificate。實際上,成功取得證
書的人,在精神上都具備非凡的意志力,想盡辦法克服一切困難,在將近一年半的時間中
,無論碰到任何事情(包含工作出差、照顧家庭、生病…etc),都能從不間斷的上課、考
試、上課、考試。
根據模糊的記憶,首屆最終通過Micromaster Certificate考驗的人大約是500~600人左右
,而這些通過重重關卡挑戰的參賽者,便會是你最終申請這個學程的競爭對手。
依據小弟的經驗,這系列課程的難度是由難至易,課程中會涉獵統計、最佳化、物流、生
產管理、存貨管理等議題,多數作業可用Excel完成,但也有一部分會需要用到統計或事
物流模擬軟體,數理能力較好的同學可能相對比較有優勢。而在期中考與期末考前,確實
是需要多花一些時間來準備與複習。由於大部分的修課者不是全職學生,如何在工作、家
庭與自我進修當中取得一個平衡是非常重要的事。
依據過往數據,每門課程能夠取得A以上的成績人數大約佔總修課人數10%左右,而到最終
大考時取得A的人數比例則會提高到至少30%。雖然MIT官方有說,並不是成績愈高的人就
一定會錄取,還會看其他條件。但成績愈好,被錄取的機會自然愈高,因此盡量維持自己
的成績在水準以上仍是很重要的事。
雖說成績重要,但小弟5門課的成績合計平均僅87分(不能再高了XD),相對並沒有特別出
色,最終卻還是錄取。因此確實如同官方所說,成績只是申請的一個參考因素,他們仍是
會綜合評估所有申請者的條件來做最終決定。
P.S. 2018年MIT首屆混合碩士錄取者正式到MIT上課的新聞
https://news.mit.edu/2018/first-students-arrive-campus-hybrid-supply-chain-mana
ge
(5) 語言測驗(Language Exam)
MIT大部分的Program都只接受IELTS,但這個Program可接受IELTS與TOFEL,門檻分別是
IELTS 7分與TOFEL 100分。因為小弟剛好便是達到門檻IELTS 7分,後續也沒有被要求額
外參加語文課程,因此語文部分確實只要達標即可,沒有必要為了衝高再去重考。考前準
備也就只是多做劍橋系列的考古題,聽聽6 min English保持語感,考前每天練習小作文
與大作文等。因為語言能力不是小弟的強項,這邊就不獻醜了。
(6) 申請動機(Statement of Objective)
這個Program要求提交一篇500字的Statement of Objective,內容包含過往與供應鍊有關
的經歷、能給班上帶來什麼貢獻、未來職涯的目標等。如同其他學校的Essay,這個部分
考驗申請者如何用精煉的文字產出具有說服力的內容,將目標申請學校作為連結過往經驗
與未來職涯目標的橋樑,並且同時推銷自己與眾不同的優勢。是招生委員初步認識申請者
的一個大方向,因此需要多花心思推敲琢磨。
小弟撰寫的方向,是以現職曾經碰到過的產業困境為起點,窮盡財務與行銷手段仍無法解
決,從中引起對供應鍊的興趣,同時結合跨部門合作解決外銷的一個專案為例,導出未來
職涯目標的規劃。最後以訪談多位校友的心得做結,表達對申請此學程的興趣。
(7) 推薦信(Recommendation Letters)
這個Program過往要求三封推薦信,但近一年改成只要兩封,減少了申請這的負擔。這個
部分我認為重要性並不亞於Essay,主要是藉由第三者的角度來立體化申請者的人格特質
。在彰顯申請者的優秀之處外,同時也能委婉點出申請者的不足之處,恰好可購過這個
Program的提升得以彌補。藉由推薦信的幫助,可以讓原本在Essay中無法完整呈現的優點
由第三人給予保證,因此應好好把握。要注意的是MIT有自己的專屬格式,需要按照推薦
信上所問問題來逐一回答,並非自由發揮。
小弟在這個部分請研究所的論文指導教授與部門主管各寫一封,指向優點各有所重。教授
部分著重於認同研究能力,具有強烈的學習熱情;主管部分則是請他著重工作表現、願意
承擔責任等部分。
(8) 自我介紹錄影(Video Statement)
這個Program要求提供一段5分鐘的錄影,回答三個問題:申請動機、未來的Dream Job、
最有興趣的供應鍊研究主題。由於這個部分並沒有錄影次數限制,可以準備好講稿大綱,
一直錄到好再上傳Youtube即可,因此可以不用太擔心臨場表現不好的問題。
個人覺得這個影片的目的有點類似面試,除了內容外,招生委員也想多看看這個人的表達
能力。因此我看有以前有些申請者使用動畫、走動轉換場景、戶外拍攝、甚至跑到工廠現
場拍攝等,這些類似紀錄片或電影的拍攝手法,雖然娛樂性較高,但小弟認為有可能會偏
移招生委員的注意焦點,甚至聽不清楚你講的內容。目前看過一兩個成功錄取申請者的影
片,都是老老實實坐在螢幕前順順的講完而已,沒有太多花俏的手法。因此個人認為如何
在螢幕前完整表達自己的論述,才是這個部分成功的關鍵。
舉例:下面這位是成功錄取首屆SCMb的申請者者影片,有興趣可以參考看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wuHIxWiI-A
由於自身非母語專業人士,上述(6)~(8)的申請文件在完稿後有請顧問協助潤稿並提供意
見,以避免辭不達意或者冗語充斥。小弟諮詢的顧問是Transcend Admission的David,個
人感覺收費合理,交稿效率極高,整體合作經驗是相當愉快的。
(9) 面試(Interview)
在官方的網站裡,這個Program是沒有面試的,小弟也沒有碰到過。但是,經過與今年錄
取的同學交流,有兩位同學曾在提交所有資料後,收到招生委員會的面試通知,並透過
Online Interview方式完成整個流程。聽有面試的同學說,面試尾聲,系主任直接告訴他
錄取了,他當場就哭出來! (真是太刺激了吧XDD)
這部分由於小弟沒有經驗,因此只能說若有同時準備申請其他學校的話,也就順便準備一
下吧。
(10) 研究大綱 (Research Proposal)
這個項目是只有申請5個月學程SCMb的同學要準備。若申請傳統的SCMr學程的同學是沒有
這個項目的。主要原因是SCMb的同學因為在校時間太短,但仍要按期做出論文才能畢業,
因此需要在入學前便有一個完整的研究計畫,以免到時候論文生不出來。申請時要準備一
個兩頁的研究大綱,內容包含主題、研究對象、數據來源、證明資料可得性、能在5個月
內完成論文等。
研究大綱麻煩的點在於MIT比較傾向研究真實世界的個案,也就是說你最好要有一個企業
或是機構能夠提供你想研究主題的數據,避免到時候真要開工沒資料可用。因此資料來源
對於有些人來說可能會是一個蠻大的困擾。以下連結是首屆SCMb同學作的題目與他們如何
取得資料,有興趣可參考看看
https://micromasters.mit.edu/documents/12/MIT_Masters_SCM_Students_FInding_Cap
st
(11) 總結
綜上總結,考量成功錄取機率與畢業後就業容易度,小弟認為這個Program適合工作經驗
5~6年以上,有供應鏈管理相關經驗的人申請。若預算不足,或未來不打算在美國就業者
,可以考慮較便宜的混合式碩士學位SCMb,若若預算比較充足,或未來打算在美國就業者
,建議申請傳統碩士學位SCMr。同時,若打算申請傳統碩士,建議可以考GMAT或GRE,避
免陷入只能申請這個Program窘境。 畢竟在供應鍊管理領域,還有其他像是Michigan
State MBA、Michigan Ross MSCM…等等一流的Program可以申請,沒有必要冒險孤注一擲
。
最後,這邊想說的是,每個人追求的目標不同,申請背景互異,只有找到最適合自己的
Program,才能100%發揮自己的優勢。小弟的背景可能完全勾不上頂尖的MBA,卻也不適合
再去讀專收年輕人的MS。但在這個Program上,卻剛好能夠滿足招生委員的期待。因此在
申請學校的過程中,花時間找出最適合自己的Program絕對是最重要的一步。
我相信每一位成功申請上理想學校的申請者,絕大多數都不是因為他們今天突然一下子就
完成了什麼了不起的大事,反而都是設定好目標後,用時間和專注一點一滴累積出專屬自
己的優勢。旁人看來的了不起的成果,背後隱藏了多少汗水和心酸,都不是三言兩語可以
言盡。
在凡事急躁匆促的年代,我們不時需要稍微停下來提醒自己,許多事情都急不得,在規畫
好目標後,用時間慢慢累積,相信最終能夠開花結果。非常推薦TED上廣受歡迎的演講者
Simon Sinek的5分鐘演講片段,相信看完之後會更有感覺。因為,這幾乎就是我過去兩年
申請過程的寫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p4ZLmn1eZo
申請策略的分析就在此結束,以下是結語與感謝文。沒興趣的版友可自行END :P
四、結語與感謝
小弟求學之路一路走來相當平凡。從國中到大學,一直都是普普通通,從未待過所謂的明
星學校或頂尖大學。而在大學畢業後,原本也覺得碩士學位可有可無,但在職涯初期,卻
因為沒有碩士學位,數次在職場上錯失了求職與升遷的機會,這些經驗著實讓人椎心刺骨
,也因此才興起要讀研究所的念頭。
由於天生不是大型考試的料,小弟CFA考了6年才過關,而選擇國內研究所時只敢嘗試推甄
。嘗試到第三次才幸運錄取,但錄取後又因為生涯規劃轉換跑道至高雄工作,直到31歲才
真正開始讀。在公司主管勉強同意下,每週自行請假北高往返一天,從早上9:00上課上到
晚上9:00再回高雄,隔天繼續上班。如此持續了兩年半的時間,今年才終於拿到這個學位
,很感謝這段時間內同學與師長給我的鼓勵與幫忙。同一期間內,我同時在上MIT
Online Course的緊湊課程,小孩更在這段時間呱呱墜地。在工作、家庭、研究所學業、
論文、線上課程、出國申請資料準備等同時擠在一起的時間裡,承受壓力之大,當真難以
言喻。
但幸運的是,有一個最親密的戰友一直陪伴在我身邊。我的太太在這段過程中,給我最大
的力量與關懷。她在懷孕過程中,從未聽她抱怨過一句辛苦,有的只是迎接新生命的喜悅
;生完小孩後仍是盡力照顧寶寶與家務,讓我免去很多後顧之憂後專心準備。若沒有她的
支持與信念,我不可能順利熬過這段痛苦至極的時期。可以說,2年多來從頭到尾,只有
她發自內心的相信,我一定可以完成我的目標。以前我很難想像,心靈信任的力量是如此
強大,能支撐一個人走的如此之遠。有一個真心相信自己的人陪伴在身邊,無怨無悔的給
予支持,我感到自己無比的幸運。
我相信幾乎沒有一個人的留學之路可以只靠自己完成一切。多數人財務上可能需要倚賴家
人、推薦信需要倚賴師長或主管、申請文件上需要倚賴顧問,而心靈的支持則來自於最相
信你的另一半或家人。我深深感謝這趟旅程中給予我協助的每一個人,因為有了他們,才
讓我這個平凡的人,也有機會推開麻省理工的大門。
謹以此文向每一位在追求夢想,忍受孤獨申請者們致意,能夠堅持到底的你們,都是擁有
鋼鐵般意志的勇者。也祝福未來的申請者們勇敢追夢,錄取自己心目中的Dream Schoo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7.132.8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abroad/M.1527761835.A.5E0.html
※ 編輯: flyredsnow (114.27.132.84), 05/31/2018 18:19:16
※ 編輯: flyredsnow (114.27.132.84), 05/31/2018 18:22:00
Steven大的文章我也有follow,您的好學精神小弟也是十分敬佩!
也很恭喜您今年錄取Michigan Ross MSCM, 未來在美國一起加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