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知道你是誰,是要紅到哪裡去!]
報名上我的斜槓進階班,我得說還真不少!一班幾十人,一個月不只開一班,教兩年多下來,人數驚人。於是經常有人問我,學生這麼多,怎麼記得了?我不靠記性,而是靠紀錄。每個學生都留有檔案,也許臉想不起來,背景與斜槓項目通通記得。
不過這當中,有沒有偏心,比如誰記得多﹑誰記得少?我也要坦白地說,有!接下來你會好奇,什麼人我比較記得多?答案很簡單,具備以下這兩種條件的人:
1. 有中文姓名
2. 有正面的臉
因為我們是用line群組進行互動,有臉有名字,每次提問或發言都能夠幫助我加強記憶。在剛開始教課時,我會提醒學生儘量使用中文姓名,再外帶英文名字或暱稱,以及換上有正面臉的照片,但是照著做的學生不多。
看來他們都想要做自己,不想為了一個課程而改變自己,因為現代人都有個認知,以為改變自己就等於妥協;而做不了自己時,心會委屈,因此最後都不想勉強自己。
昨天上完課,第一次看到有班長提出這個相同的期待,可是結果一樣,大家只是發言時,註明自己的中文姓名。不過長期下來,可想而知,這個要求不會成為習慣,結果一定中斷。當然,我明白不用中文姓名與露臉是個普遍現象,而且越年輕越有這個傾向,原因不外乎以下兩個:
1. 人人背後都有些故事,生命中總有些過客不想再被連結到;
2. 人人都想在社交平台做一個新的自己,未必想跟過去有所連結。
不過如果不考慮斜槓需要隱秘,而是站在職場專業的立場,我依舊想要帶點半強迫的語氣勸導你,最好是讓別人一眼就認出你是誰。
依據我個人長期的觀察,通常在職場積極有為的人,特別是中階或高階主管,多半都會露臉與用中文姓名(搭配英文姓名);更不用說我認識的事業做得不錯的老闆們。比起一般人,他們似乎更想被看見﹑被辨識,以及被記住。這真的是一個有趣的分野,可以想見在他們的同溫層,大家普遍都這麼做,他們只是習慣照著做而已。
他們已經夠成功,照理說應該要隱藏身分,為什麼還想要繼續被看見與記住?這個問題用心理學的「曝光效應」(Mere Exposure Effect)來解釋,再一清二楚不過。這些人明白被看見越多次,別人對他們越熟悉,就會越喜歡他們,他們的機會越多,這是他們成功的原因。有如產品打廣告越是頻繁,銷售量越高是一樣的道理。
另外在形象管理上,我也看過一個說法:「360度職場魅力」,態度只是1,如果要升遷或加薪,做出貢獻度才是重點,可以在1後面加個0,帶來10倍效果。如果要再升到最高階或加到最高薪,要致力的是能見度,在能夠決定升遷與加薪的人前面增加被看見的機率,後面就能再加個0,也就是100倍。
如果沒有努力的態度,後面的績效也不過是0,而能見度也沒用。相反的,沒做出績效,努力也只是個1,沒啥作用。再下來,很多人既努力又有績效,大概升到基層主管就到頂了;如果想要再一路往上爬,被看見很重要。你看看高階主管都在做什麼?在老闆面前晃來晃去啊!到公司外面跟人連結啊!
講到這裡,你是不是有些明白了?經常有上班族抱怨自己的能力沒被公司看見,但是你看看他們的行為卻是不想被看見,比如開會時,沈默不語;被要求上台簡報,想辦法推拒;看到老闆遠遠走來,就繞彎路閃躲;有同事跟老闆多說兩句,在背後指對方拍馬屁等。
當一個人在哪裡努力,就在哪裡得到,你想盡辦法不想被看見,當然就不被看見。同理可證,再仔細想想,在社群平台不露臉﹑不給中文姓名,不也是相同的行為嗎?如果我們一輩子普通平凡,不過是種瓜得瓜的結果,又能怪誰?
史蒂芬·柯維在上個世紀全球賣了幾千萬本的《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其中第一個習慣是主動積極。在我帶領上班族做斜槓2年以後,我不得不承認,斜槓做成功的第一個關鍵要領便是主動積極。而一個主動積極的人在任何事都秉持一樣的態度,但是他們尤其會在能見度上下功夫,因為它會帶來100倍的效果。
當然,如果有隱私權上的考量,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不露臉﹑不給名字固然是對的;但是如果你想要成功,給別人看見自己﹑辨識自己是最基本的要求。尤其想要經營自媒體,追求的是粉絲數,被熟悉就會被喜愛,是一個可以發揮最大的槓桿作用的支點,因此更需要強迫自己站到亮處。
明星藝人在成功前,都怕沒被看見;只有當他們紅了,才會不希望在生活中的自己被看見。經常有學生問我,萬一經營自媒體紅了,在路上被認出來怎麼辦?我都回答:
「等你紅了再說。」
你說,是不是想太多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墨小鯊 LAZY SHAR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心理鯊來了?|相信政府唔怕!洗咩戴口罩??三個你未必知道的社會心理學效應!|墨小鯊 LAZY SHARK #心理小知識 #社會心理學 --- 上集提到為什麼我要戴口罩拍影片 今集會從社會大眾戴口罩的現象, 戴口罩拍影片的個人原因以及 為什麼總是不夠膽在外面錄影片...... 簡略分享三個【社會...
「mere exposure effect」的推薦目錄:
- 關於mere exposure effect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mere exposure effect 在 Void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mere exposure effect 在 Void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mere exposure effect 在 墨小鯊 LAZY SHAR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mere exposure effect 在 The Psychology of Influence: Mere Exposure Effect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mere exposure effect 在 Mere Exposure Effect | By Kady Creative - Facebook 的評價
mere exposure effect 在 Void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只是多點見面就能增加男神女神對你的好感度?
六十年代,心理學家Robert Zajonc曾進行了一項有關好感度的實驗。他請來受試者觀看一些陌生人的照片,有些相片重覆出現二十幾次;有些出現十幾次;有些卻只看一至兩次。然後,再請看人們評價他們對照片的喜愛程度。結果發現,相片出現次數愈多的人,被喜歡的程度也就愈高。而那些曝光率相對較低的人則不太受到青睞。這種現象叫作 「單純曝光效果」(Mere-exposure effect)。只要一個人、事、物不斷在自己的眼前出現,自己就愈有機會喜歡上它。
即使你的意中人在一開始未必對你抱有好感,甚至在初次見面時也幾乎沒留下印象,但隨著見面的頻率增加,也是很有可能漸漸地產生親近感。
所以不妨試試看增加你的曝光率,比如說在班房裡找個靠近他的座位,上班時跟他打招呼,間中更新你的IG或社交媒體,或單純地在他身邊晃悠。
#心理學教室 科和為你帶來更多心理學小知識!
————————————————————
立即按檔案連結,下載Void,
為你提供免費的放空引導教學,放鬆減壓👇🏻
https://void.com.hk/download
想了解更多關於我們立即瀏覽👇🏻
https://void.com.hk
————————————————————
#Void #科和 #Voidhk #mentalhealth #psychology #HongKong #hkig #hk #hkiger#hkigers #love #陳棨豪 #精神健康 #香港 #減壓 #放空 #情緒 #發呆#情緒支援 #心理學 #愛情心理學 #戀愛
mere exposure effect 在 Void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只是多點見面就能增加男神女神對你的好感度?
六十年代,心理學家Robert Zajonc曾進行了一項有關好感度的實驗。他請來受試者觀看一些陌生人的照片,有些相片重覆出現二十幾次;有些出現十幾次;有些卻只看一至兩次。然後,再請看人們評價他們對照片的喜愛程度。結果發現,相片出現次數愈多的人,被喜歡的程度也就愈高。而那些曝光率相對較低的人則不太受到青睞。這種現象叫作 「單純曝光效果」(Mere-exposure effect)。只要一個人、事、物不斷在自己的眼前出現,自己就愈有機會喜歡上它。
即使你的意中人在一開始未必對你抱有好感,甚至在初次見面時也幾乎沒留下印象,但隨著見面的頻率增加,也是很有可能漸漸地產生親近感。
所以不妨試試看增加你的曝光率,比如說在班房裡找個靠近他的座位,上班時跟他打招呼,間中更新你的IG或社交媒體,或單純地在他身邊晃悠。
#心理學教室 科和為你帶來更多心理學小知識!
————————————————————
立即按檔案連結,下載Void,
為你提供免費的放空引導教學,放鬆減壓👇🏻
https://void.com.hk/download
想了解更多關於我們立即瀏覽👇🏻
https://void.com.hk
————————————————————
#Void #科和 #Voidhk #mentalhealth #psychology #HongKong #hkig #hk #hkiger#hkigers #love #陳棨豪 #精神健康 #香港 #減壓 #放空 #情緒 #發呆#情緒支援 #心理學 #愛情心理學 #戀愛
mere exposure effect 在 墨小鯊 LAZY SHAR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心理鯊來了?|相信政府唔怕!洗咩戴口罩??三個你未必知道的社會心理學效應!|墨小鯊 LAZY SHARK #心理小知識 #社會心理學
---
上集提到為什麼我要戴口罩拍影片
今集會從社會大眾戴口罩的現象,
戴口罩拍影片的個人原因以及
為什麼總是不夠膽在外面錄影片......
簡略分享三個【社會心理學效應】:
(1) Conformity 從眾效應
(2) Mere-exposure Effect 單純曝光效應
(3) Spotlight Effect 聚光燈效應
希望大家在了解更多心理學小知識的同時
也對關於我的內在想法加深了認識
---
#相信政府 #社會心理學 #懶人包
.........................
☀ SUPPORT & DONATE LAZY SHARK ☀
❥ https://streamlabs.com/tsukishima_hitomi
.........................
☀ FOLLOW & KNOW MORE ABOUT LAZY SHARK ☀
❥ https://www.instagram.com/moziii_5/
❥ https://www.twitch.tv/tsukishima_hitomi
❥ https://www.facebook.com/momoda233
---
☀ 墨墨的關鍵字 ☀
心理 | 心理學 | 哲學 | 香港YOUTUBER | 人形頹廢鯊魚 | 香港人 | 頹廢鯊魚 | 耍廢 | HEA | TALK | 清談 | 兩性 | 社會學 | 個人觀點 | 成長 | 挑戰自己 | 實驗 | 影評 | 劇評 | 動漫評 | 遊戲直播 | 遊戲實況 | 吹水 | 懷疑人生 | 延伸討論 | 反思 | 分析 | 陰謀論 | 黑暗面 | 負能量 | 厭世 | 正能量 | 價值 | 時間 | 金錢 | 觀念 | 思想 | 回憶 | 網誌 | VLOG
mere exposure effect 在 Mere Exposure Effect | By Kady Creativ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Have you heard of the Mere Exposure Effect ? It describes our tendency to develop preferences for things simply because we are familiar with ... ... <看更多>
mere exposure effect 在 The Psychology of Influence: Mere Exposure Effect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Check out my new podcast, "Opinion Science" about the psychology of opinions and how to change them: http://opinionsciencepodcast.com/You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