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按需訂造技術(on-dem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將完全重塑海運供應鏈
印象中船上的機艙中,就像一座工廠,在汪洋大海中缺了甚麼零配件時,多半要自行設法解決,所以每條船中 車床,銑床,鑽床,磨床,鏜床,刨床,沖床,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全世界船舶中,船用主機之外,發電機,鍋爐,冷氣機,電梯,各式幫浦,過濾器,…再加上甲板部的絞俥,起錨機,吊桿,各式馬達…..廠牌各異,型式不一,所以要準備足量的”零配件”,以防在海中故障時得以更換,即使是到港申請,要經過核准,訂貨,空運,陸運,安裝..遇到航運不景氣的現在,或是耗時費事,或是船東”手頭不寬裕”,非但是影響航行,更可能造成”船舶不適航”.
挪威最大的航運公司,威爾森控股公司,在歷經七年研發日前推出一種全新的系泊纜繩Timm Master 12 SBA後 ,又將3D列印搬進重要港口的"虛擬倉庫"中, 目前已有許多全球郵輪,乾散貨和船舶管理公司已經簽署了威廉森的3D打印3DP打印早期採用者計劃(EAP),從而消除了實際庫存存儲,通常複雜的分配以及通常較高的物流成本的需求,對航運界來說,這將是突破性的一大步.
由NUS Enterprise和新加坡海事和港口管理局(MPA)以及EAP客戶以及主要合作夥伴和利益相關者(包括MPA)創建的港口創新驅動程序”Pier 71”在新加坡啟動了他們的新3D打印計劃, DNV GL和挪威駐新加坡大使Anita Nergaard出席了會議。將按需向全球選定的六艘客戶的船舶提供備件。通過獨特的數字化和認證流程,零件將按需生產,而無需經歷耗時且昂貴的存儲,運輸,海關和接收流程。從當地的微型工廠開始,威爾森(Wilhelmsen)正在使製造越來越接近最終用戶。從較小的聚合物和金屬零件開始,將零件進行3D打印並在數小時內交付給訂購其服務的船隻。與傳統的供應鍊和物流相比,這種按需本地化製造可顯著降低碳足跡。
好處還包括減少交貨時間,提高零件的可用性,簡化採購流程,降低庫存和運輸成本及通關時間。節省的其他成本包括通過減少維護延遲和延長現有設備的使用壽命來減少滯港費用。
這一切只是往前突破的第一步,總有一天,3D會上船,成為機艙中主要的工具機.
https://www.mecco.com/blog-todays-in-demand-skills-for-tomorrows-manufacturing-jobs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