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never I get gloomy with the state of the world, I think about the arrivals gate at Heathrow Airport. General opinion's starting to make out that we live in a world of hatred and greed, but I don't see that. It seems to me that love is everywhere. Often, it's not particularly dignified or newsworthy, but it's always there - fathers and sons, mothers and daughters, husbands and wives, boyfriends, girlfriends, old friends. When the planes hit the Twin Towers, as far as I know, none of the phone calls from the people on board were messages of hate or revenge - they were all messages of love. If you look for it, I've got a sneaky feeling you'll find that love actually is all around.”
Love actually (2003)
(兩部電影都有Hugh Grant欸)
看不見的城市
去倫敦的前一晚,我想了很久旅途上應該看什麼書,不想看太政治的、太沈重的、太催淚的,最後在書櫃上選了一本關於旅遊的書,Italo Calvino 的 Invisible Cities。
出發前不只一個朋友跟我說,倫敦並沒有他們所想的那麼有文化,叫我做好期望管理。
到埗第二天,我去了Tate Modern,那邊商店的店員看到我手上拿著的書,說他也很喜歡,問我有沒有讀過作者的其他著作,我說還沒有,這本書也不淺,他說對呀,作者把真的說的好像是假的,假的又被他說成真的一樣,我說這才是Invisible Cities嘛,他笑了。
那個週六,我去了Notting Hill也順便逛一下Portobello Road Market,在二手書店買了一本I Choose Peace,關於Bernard Shaw和戰爭的回憶。然後帶著那本書匆匆趕去音樂節 ,旁邊再旁邊的男生說這本書好像很有趣,問我借來看,然後他看著Shaw的生平又感嘆說,這會不會太悲哀呀?同時另一邊的老伯說他很興奮,因為終於看到Future Islands,還一直比搖滾手勢。
昨天吃晚飯的時候,侍應說他來自西班牙,我們談政治,他說他是左派(leftist),然後說起加泰隆尼亞和直布羅陀,還有中港、中台關係,他都毫不陌生。
最深刻的還是跟房東的對話,他是一名導演,不算很有名,但能在IMDB搜尋到也很不容易了。他說他也愛村上春樹、王家衛,還很喜歡韓國電影,我說《下女誘罪(下女的誘惑/小姐)》拍的真美,他也興奮地贊同。
基於這些交流,我確實很難認為倫敦人比我想像的缺乏文化,在我去過的講英語的國家中,最喜歡聊天、最不忌違講政治的、涉獵文化藝術最多的,真的非倫敦莫屬,更不用說那邊有藏品最豐富的博物館及藝術館(他們說許多文物都是不義之財,不應覺得驕傲)。
臨行前,我寫了一封信給導演房東,也把帶去倫敦看的書留給了他,我說”What happens in London, stays in London”,他回覆說這本書他沒看過,但改編自這本書的話劇是他最最喜歡的,真巧合。
這本書把旅遊的經歷說的很浪漫,浪漫不是因為豔遇,而是因為作者說,人總帶著許多想象、假設來到一個新城市,旅遊的所見所聞必然改變人原有的印象,並為該城市的種種符號添上新的意義,因此在你踏足新城市的那瞬間,腦海裡那個城市的面貌也會隨之消失。
“Memory's images, once they are fixed in words, are erased," Polo said. "Perhaps I am afraid of losing Venice all at once, if I speak of it, or perhaps, speaking of other cities, I have already lost it, little by little.”
對於倫敦,我就只寫那麼多,讓其他記憶在腦海裡保鮮,希望你們探索過後,也會喜歡倫敦。
分享一部在Notting Hill取景的電影,《摘星奇緣/新娘百分百》,雖然劇情很cheesy,但每次看還是覺得很浪漫,光是把男主角設定為又紳士又幽默卻又愛面子的獨立書店店主,已經夠「英倫」了吧?
最記得有一幕落難明星躲到了男主角的家,問”Can I stay for a while?”,男主角回答”You can stay forever.”
再聽一首The Beatles 的 In my life,關於城市、人與回憶的歌。
https://youtu.be/-eCh3y5VROM
There are places I remember all my life
Though some have changed
Some forever, not for better
Some have gone and some remain
on the road imdb 在 音樂政治上班族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家一起走向「幸福路上」~
各位朋友晚安
「幸福路上」日前已經成功完成2019奧斯卡獎的報名手續,並將於11月在洛杉磯的戲院上映,好取得和其他24片競爭提名奧斯卡獎「最佳動畫」的資格。
奧斯卡提名以及獎項,將由美國影藝學院的會員投票決定。📣請各位熱愛「幸福路上」的粉絲們,對你們在美國的朋友們大肆宣傳提高我們的知名度,才能讓我們入選的機率大增唷!📣
"On Happiness Road" is successfully submitted for 2018 Oscar Race - Animated Feature Film Award. Also, "On Happiness Road" will be in the LA theatre soon! Please spread out the words if you love this film!
📣You can help us like:
*Ask the academy members to vote for us if you know any of them!
*Rate this movie on IMDB or Rotten Tomatoes ! (High scores of course😊)
#不只要集氣還要集力
#fingercrossed
on the road imdb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63231
《女性角色的「F級」規則:你喜歡的電影能通過「貝克德爾測試」嗎?》關鍵評論網圖文版
.
【你喜歡的電影能通過貝克德爾測試嗎?】
為慶祝國際婦女節,IMDb日前設立了一項新分級,名為「F級」。凡符合下列三項其中一項之作品,即可列為F級電影。若符合三項,就是3F級。
.
三項規則如下:
(1)編劇是女性。
(2)導演是女性。
(3)電影凸顯了女性特質。
.
目前被納入F級的電影不少,包括《冰雪奇缘》(Frozen ,2013)和《追殺比爾》(Kill Bill)兩集等片都獲得收入。而這項F級的構想,則源自英國巴斯電影節主席荷莉.塔奎尼(Holly Tarquini)於2014年的倡議。
.
追溯此倡議的源頭,其實是來自阿儷森.貝克德爾(Alison Bechdel)著有的漫畫《小心蕾絲邊》(Dykes to Watch Out For)。在1985年一話中,兩位女主人翁準備去看電影,其中一人說,如果電影沒有符合下列三項規則,她不願觀看(漫畫內容如圖示)。
.
三項規則如下:
(1)電影中至少有兩位女性角色(後被延伸為,至少兩位女角色擁有名字)。
(2)她們須與彼此對話。
(3)聊天內容不是圍繞著一個男性。
.
據漫畫內容,主角發現她上一次看到符合這項規則的電影是《異形》(Alien ,1979)。由於本期是1985年刊出,意味著作者認為符合這項規則的電影屈指可數。然而,也確實如此。
.
沒想到,作者原本的女權笑言,往後被奉為經典,被稱之為「貝克德爾測驗」,用來展示女性是如何在主流電影中受到歧視,有人稱它是「女權主義評論家評判電視、電影、書籍和其它媒體的標準」。
.
許多專家套用這項測驗來判斷當代電影,遂發現近年能完全通過這項測驗的主流電影可說相當稀少,少數通過的例子有《瘋狂麥斯:憤怒道》(Mad Max: Fury Road ,2015)。哪怕是女性為主的電視劇《慾望城市》(Sex and the City)也因為故事三句話不離男人而無法通過測試。
.
傑出的女性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曾在文章中寫道:「我試圖從自己的閱讀經歷中舉出一個『兩位女性是朋友』的例子。……她們有時是母親,有時是女兒。但幾乎無一例外的是,她們的身分是由和男性的關係展現的。」吳爾芙的敏銳觀察,顯然並未過時。
.
好萊塢近年開始確有力圖改變,許多女性角色逐漸躍升為故事要角,擺脫花瓶形象,《冰雪奇缘》、《瘋狂麥斯:憤怒道》和《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系列都是很好的例子,連《不可能的任務:失控國度》(Mission Impossible – Rogue Nation ,2015)這般男性英雄片也都在女性角色刻畫上展現了令人驚喜的新意。
.
當然,並不是每一部電影都適合放入女性角色,背景缺乏女性的戰爭類型電影尤然,好比《桂河大橋》(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1957)。這無關歧視,就像也不是每一部電影都適合存在男性角色一樣。雖然這樣的測試手法較為獨斷,但仍不失參考價值,廣受媒體乃至專家學者採用。
.
話說,各位影迷們?你最愛的電影能通過貝克德爾測試嗎?
.
.
(圖為《小心蕾絲邊》節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