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g_COVID (新冠長期慢性症狀)
是新冠肺炎感染後有些會轉為長期的 #體能退化與疲勞
這也是全世界大量確診者並有此現象發生時,WHO所重視的病症。
最近刊登出研究,指出與持續 #長達10週 凝血指標上升,似乎與 #異常凝血 有關
最近RCSI愛爾蘭血管生物學中心研究*發現這些病人會有 #凝血指標 持續升高
這可能有助於解釋他們持續存在的症狀,例如呼吸困難、疲勞和運動耐力下降。
研究人員檢查了 50 名有 Long COVID 的患者,以更好地了解是否涉及異常凝血。
他們發現,與健康對照組相比,Long COVID 患者血液中的凝血指標顯著升高。
除了先前發現長達4個月的D-dimer昇高
與血管內皮細胞相關的凝血因子:VWF:Ag、VWFpp、FVIII:C 和 sTM 皆持續升高
尤其VWF:Ag高者與確診者後來有諸多共病相關
而這些病人的急性發炎指標
包括 C蛋白、中性粒細胞和白細胞計數、IL-6 和 sCD25 已恢復正常
總的來說,這些數據表明
持續性血管內皮病變是康復期 COVID-19 患者的常見發現。
且是感染後長達 10 週內
重要的是,這種持續性內皮病似乎 #獨立 於持續的急性期反應或病毒大量複製期發生
JAMA美國醫學雜誌之前就有刊登關於 #後遺症 的研究
醫護人員感染新冠8個月之後,發現工作、社交、家庭生活都大不如以往
文獻來源:
Persistent Endotheliopathy in the Pathogenesis of Long COVID Syndrome
刊登在《血栓與止血雜誌》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
附帶說明
文章所引用von Meijenfeldt等人更早的研究指出
對於新冠肺炎會發生肺栓塞,嚴重 COVID-19 患者的肺血栓可能在肺部原位出現,而不是起源於他處血管栓塞到肺血管。
這些 #免疫血栓反應 未來需要去了解更多詳細機制
我們可能對於Long COVID也可能需要開發相關治療方式吧
另外也還是要打疫苗,能不得就不要得啊~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540的網紅長谷川ろみの腸活研究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よく聞かれる質問って言ってもいいんじゃないだろうか…? 「腸活ダイエット中に飲むおすすめのお酒は?」 ダイエット中にお酒なんてけしからんって思う人もいるかもだけど、 正直に話します。笑 #ダイエット #ダイエット食事 #腸活 ----------- ▽長谷川ろみの活動概要 ・元おデブ-20kg...
「pathogenesis」的推薦目錄:
- 關於pathogenesis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pathogenesis 在 皮膚科 黃昭瑜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pathogenesis 在 臨床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pathogenesis 在 長谷川ろみの腸活研究所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pathogenesis 在 【科學減肥】香港健身小老闆 Zoe 李芷慧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pathogenesis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pathogenesis 在 Bacterial Pathogenesis: How Bacteria Cause Damage 的評價
pathogenesis 在 皮膚科 黃昭瑜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年底演講三連發~週末加班gogogo 💪
繼上週的46屆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暨第3屆亞洲白斑協會,接下來的兩週,黃昭瑜醫師也即將與各位醫師分享其它白斑新知。透過相互交流討論學習,為病人找尋更好的治療方法~
~*~*~*~*~*~*~*~*~*~*~*~*~*~*
主題 : What's new in vitiligo ? Updates on the Pathogenesis and Emerging Treatment.
2020年11月29日 (週日) 8:30am - 4:30pm
Skin Science Investment Symposium
地點:張榮發基金會 國際會議中心1001室
簡介:近年來隨著醫學演進,白斑的治病機轉變得越來越清楚。研究發現 IFN gamma 影響CD8 T細胞,造成黑色素細胞的凋亡。 有別於過去,最新的皮膚科聖經Fitzpatrick也將Minipulse steroid 加入急性期的白斑治療指引。JAK/STAT 相關藥物的開發,對於白斑的角色為何?自由基破壞的evidence 為何? 照光治療的角色在哪裏,要如何照才會最理想? 色素移植的角色可以被取代嗎?透過這次的演講,幫助大家更了解最新的白斑指引,同時分享黃醫師國外進修所學,以及目前研究的初步成果分析。
~*~*~*~*~*~*~*~*~*~*~*~*~*~*
主題: 雷射術後色素變化的預防與應對
2020年12月6日(週日)9:00 am - 5:00 pm
TAAPS 形體美容外科醫學會
地點:張榮發基金會 國際會議中心801 廳
簡介:醫學美容的盛行,雷射治療黑斑已經是再平常不過的美容治療。然而,雷射術後的色素變化是個惱人的問題。除了常見的反黑,雷射後反白(post-laser leukoderma) 更是一個難纏的副作用,而且更難處理。究竟我們要如何預防雷射後白斑的發生,如何進行完整的評估。 雷射的選擇(皮秒雷射/脈衝光/淨膚雷射etc etc)、參數的調整、與頻率是不是會影響到白斑的發生?透過病例分析與討論,一同找到更好的預防方式,為雷射病人的安全把關。
~*~*~*~*~*~*~*~*~*~*~*~*~*~*
#長庚 #白斑 #新治療 #治病機轉
#雷射後白斑 #黑斑 #雷射 #皮秒 #脈衝光 #淨膚雷射 #雷射反黑 #雷射反白 #黃昭瑜醫師
pathogenesis 在 臨床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lung #cancer #tw #omics
Integrative Prote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Lung Adenocarcinoma 2020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a…/abs/pii/S0092867420306760
Proteo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Reveals Therapeutic Vulnerabilities in Lung Adenocarcinoma 2020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artic…/pii/S0092867420307443
Proteogenomics of Non-smoking Lung Cancer in East Asia Delineates Molecular Signatures of Pathogenesis and Progression 2020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artic…/pii/S0092867420307431
肺癌傳統被認為與吸菸畫上等號,不過,臺灣的不吸菸肺癌患者卻比吸菸者多。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陳玉如所長、中研院楊泮池院士與跨單位研究團隊以蛋白基因體技術建立臺灣早期肺癌病人的多體學大數據,找到不吸菸肺癌患者可能的致病機制。研究主要有三個發現,首先是肺癌和人體體內APOBEC突變特徵的高低、其次與致癌物的曝露有關;最後更發現一個從未被發現的新亞型肺癌,及其致癌基因突變的差異,有助早期發現臨床潛在的高風險肺癌患者。
研究主持人陳玉如表示,「這是東亞第一套結合深度多體學大數據及完整臨床資料,深度解析不吸菸肺癌成因的研究成果」,也是美國臨床蛋白基因體學腫瘤分析聯盟(CPTAC)首次和國際聯盟團隊(臺灣)攜手合作,以蛋白基因體學揭開臺灣及美國病人肺癌生物學的面紗。臺美二個獨立成果於今(2020)年7月9日同步發表在國際頂尖期刊《細胞》《Cell》上,並共同榮登本期雜誌封面。
pathogenesis 在 長谷川ろみの腸活研究所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よく聞かれる質問って言ってもいいんじゃないだろうか…?
「腸活ダイエット中に飲むおすすめのお酒は?」
ダイエット中にお酒なんてけしからんって思う人もいるかもだけど、
正直に話します。笑
#ダイエット
#ダイエット食事
#腸活
-----------
▽長谷川ろみの活動概要
・元おデブ-20kg/アラフォー
・発酵ライフ推進協会 通信校 校長 &プロデュース
・東京商工会議所認定 健康経営アドバイザー
・腸活メディア「腸内革命」編集長 & 講師
・著書「発酵菌早わかりマニュアル」
・2019/6~腸活youtuber始めました!
↓こっそり裏チャンネルやってます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yyarsrT2I1U5L94elPeHsA/join
Twitter:https://twitter.com/haseromi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hasegawaromi/
-----------
▼関連動画
お酒を飲んでも太らない方法【私が毎日飲んでも太らない理由その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9uTrCkCfg0
お酒を飲んでも太らない方法【毎日飲んでも太らない理由と具体的やり方を解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nvsLB4-u1g
お酒飲みながら痩せられるの??12kg痩せたお酒の飲み方【水ダイエッ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p6sWOqJnJ8
お酒を飲んでも太らない方法【お酒の選び方と注意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oJnrCPvllw
▼参考論文&研究
Alcohol, intestinal bacterial growth,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to endotoxin, and medical consequences: summary of a symposium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8504085/
Ecophysi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alcoholism on human gut microbiota: implications for ethanol-related pathogenesis of colon cancer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rep27923
※この動画は、診断・治療または医療アドバイスを提供しているわけではありません。あくまで情報提供のみを目的としています。
※診断や治療に関する医療については、医師または医療専門家に相談してください。この動画は医療専門家からのアドバイスに代わるものでもありません。
pathogenesis 在 【科學減肥】香港健身小老闆 Zoe 李芷慧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膽固醇 #心血管阻塞
相信膽固醇的高、低、好、壞,是大家非常關注的問題
一連兩集為大家正解膽固醇問題
*常見混淆詞彙:
膽固醇cholesterol
低密度血脂蛋白(LDL )Low-density lipoprotein
高密度血脂蛋白(HDL)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三酸甘油脂 Triglyceride
(以下文字主要補充文獻資料及歷史,請大家務必聽影片清楚解說噢!超實用,記得抄筆記!)
「高密度血脂蛋白」負責將膽固醇從血管帶回肝臟,分解或排出體外,因此被稱為「好」。
「低密度血脂蛋白」負責將膽固醇從肝臟帶到全身 (因為身體需要使用),若果在經過血管時積聚會形成斑塊導致血管塞,因此被稱為「壞」。
「三酸甘油酯」是血液中另一類脂肪,將從飲食攝取的過量熱量儲起。
膽固醇功用
人們總是擔心膽固醇過高,膽固醇是製造荷爾蒙的原料,包括性荷爾蒙和抗壓荷爾蒙等,因此過低問題更大。膽固醇過低會發生維生素D不足、使荷爾蒙分泌不足,導致性慾降低、記憶力變差、頭暈、心悸、免疫力下降等,臨床上也發現不少癌症病人有膽固醇偏低的現象。
膽固醇的製造
膽固醇很重要,所以身體會自行製造。事實上有80% 的膽固醇都是身體自己在肝臟造出來的,只有20%從食物得來,並且部分會經糞便排出體外。
[以下是膽固醇成魔之路的歷史記載]
人們對吃膽固醇的恐懼,大多始於100多年前的一項兔子實驗:
-1913年,俄羅斯病理學家尼可拉·阿尼契科發現,餵食兔子巨量膽固醇,兔子身體會出現動脈粥狀化式的損害。這是人類史上,最初把膽固醇攝入與心臟病連結在一起。其後的科學家,基本上都是以此實驗來引證膽固醇同心血管疾病的關係,但卻沒有實質證據證明膽固醇對人體有害,這是因為大家忘記了一件事:兔仔日常飲食是草,不是蛋!兔仔是草食性動物,沒有分解膽固醇的能力。相反,人類是雜食動物,進食過多或過少膽固醇,身體可以自行追節。
-1937年,兩位哥倫比亞大學生物化學家提出:如果我們能避免攝取蛋黃,就可以預防膽固醇升高,進而遠離心臟病。
-1977年,美國膳食指南在沒有任何有力科學證據支撐下,將膽固醇攝入建議量限制在每天300mg以內(相當於不能超過1顆蛋)
-後來安塞·基斯給推翻研究發現,不管志願者攝入多少膽固醇,甚至是每天2000毫克(相當於15個雞蛋)的巨量膽固醇,對總膽固醇影響也不大。
-瑞典醫生鄔非·洛凡斯科夫也曾拿自己做實驗,從一天1個雞蛋,改成一天吃8個雞蛋,一周後,他的總膽固醇反而下降12%(從278 mg/L 降到 246 mg/L)。
-1984年,日本東海大學醫學系的本間康彥醫師的研究團隊進行實驗,讓受驗者每天攝取3個蛋黃含量的膽固醇(750毫克),並持續兩週觀察其身體的變化。驗的結果顯示,壞膽固醇上升的人占總受驗者的35%,其他65%的人沒有變化,壞膽固醇降低而且好膽固醇上升的人則是約44%。由這次的實驗結果可知,蛋不是只能吃一顆,而是吃愈多對身體愈好。
-1999年,哈佛大學教授法蘭克·胡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的論文,調查了12萬人的飲食與心臟病情形,發現吃蛋與心臟病,沒有具體關聯。
-2013年,《英國醫學期刊》刊登一項薈萃分析,整合了17份、多達308萬人的研究,發現雞蛋攝入與心臟病發生無關。
-2015年,美國開始修改膳食指南 (2015-2020 Dietary Guidelines),取消每日最多食兩隻雞蛋的建議。不過對魷魚,蛋黃這些高膽固醇食物避之則吉的想法已深入民心。
** 文字主要補充文獻資料及歷史,請大家務必聽影片清楚解說噢
参考文獻
1. Ross R. The pathogenesis of atherosclerosis: a perspective for the 1990s[J]. Nature, 1993, 362(6423):801-809.
2. Katagiri H, Yamada T, Oka Y. Adiposity and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 disturbance of the regulatory system consisting of humoral and neuronal signals[J]. Circ Res, 2007, 101(1):27-39.
3. Glass CK, Witztum JL. Atherosclerosis: the road ahead[J]. Cell, 2001, 104(4):503-516.
4. Steinberg D. Atherogenesis in perspective: hypercholesterolemia and inflammation as partners in crime[J]. Nat Med, 2002, 8(11):1211-1217.
5. 美國1977年膳食指南 (2015-2020 Dietary Guidelines)
6. 安塞·基斯的研究
7. 1984年,日本東海大學醫學系的本間康彥醫師研究團隊進行的實驗
8. 1999年,哈佛大學教授法蘭克·胡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的論文
9. 2013年,《英國醫學期刊》刊登雞蛋攝入與心臟病發生無關的薈萃分析(整合了17份、多達308萬人的研究)
10. 美國2015年膳食指南 (2015-2020 Dietary Guidelines)
以下是我推薦的必看影片:
【科學減肥知識系列】
5個斷食常犯錯誤
https://youtu.be/_yIWAooNGJ0
持久不復胖的減肥科學10大問題
https://youtu.be/PcHoW3VAFu8
如何減脂不減胸?
https://youtu.be/DIRFQ632yIE
增肌/減脂適合你?蛋白質 吃多少克?
https://youtu.be/N5vxgYtf9RE
【Zoe生酮必看系列】
生酮研究:(1)TDEE計不計(2)脂肪到底吃多少(3)酮體測量法
https://youtu.be/9jHB1iTJC10
生酮前要想清楚 !好處壞處I 內附健身教練身體檢查
https://youtu.be/KEGTjaUOSpc
生酮飲食吃什麼? 超市必備
https://youtu.be/LixYQVt5bL0
iHerb開箱 l 生酮減肥必買清單
https://youtu.be/N-VDDTjIcBQ
【跟教練做運動系列】
4mins HIIT 超燃脂間歇訓練丨美女們減肥生捱的秘訣
https://youtu.be/IMSrZKzS5QE
居家運動 20mins 全身消脂HIIT
https://youtu.be/V0HM4A32h4k
【Zoe精選食譜系列】
健身每天早餐丨牛油果or朱古力蛋白奶昔碗 丨無敵低醣甜點丨
https://youtu.be/DIRFQ632yIE
Zoe 是中文大學運動科學碩士、合資格生酮斷食教練。
Zoe 是一位健身教練也是健身中心老闆,全力研究及推廣健康飲食和運動,在youtube和IG裡經常放各類教學,歡迎大家留言,互相交流理性討論!記得馬上訂閱噢!
希望大家喜歡和訂閱: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c/ZoeSportDiary
?IG: https://www.instagram.com/zoesportdiary/
pathogenesis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脫髮迷思拆解 - 伍文輝醫生@FindDoc.com
FindDoc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FindDoc WeChat : 快徳健康香港 FindDoc
FindDoc Instagram:@finddochk
(一)男士脫髮如M字額和地中海是否等於甩頭髮? 00:04
(二)是否中年才會脫髮? 00:54
(三)壓力會引致脫髮? 01:41
(四)市面的洗頭水可治脫髮? 02:12
(五)食藥會造成“男人更痛”? 02:57
(六)髮量變少才代表毛囊出現問題? 04:14
(本短片作健康教育之用,並不可取代任何醫療診斷或治療。治療成效因人而異,如有疑問,請向專業醫療人士諮詢。)
參考資料:
1A. Inaba, M., & Inaba, Y. (2013). Androgenetic alopecia: Modern concepts of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Chapter 17 Androgenetic Alopecia 17.2 Occurrence and Frequency (pp. 162). Japan: Springer.
1B. Elise A. Olsen. (2003). Disorders of Hair Growth,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2nd Edition. Chapter 11 Pattern Hair Loss in Men and Women (pp 322) US: McGraw Hill.
2A. Whiting, D.A., Waldstreicher, J., Sanchez, M., & Kaufman, K. D.(1999). Measuring reversal of hair miniaturization in androgenetic alopecia by follicular counts in horizontal sections of serial scalp biopsies: results of finasteride 1 mg treatment of men and postmenopausal women.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Symposium Proceedings,
2B. Van Neste D. (2006). Natural scalp hair regression in preclinical stages of male androgenetic alopecia and its reversal by finasteride. Skin Pharmacol Physiol.
3A. Inaba, M., & Inaba, Y. (2013). Androgenetic alopecia: Modern concepts of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pp. 171). Japan: Springer.
3B. Schwartzenfeld, D., Karamikian, J. (2010). Hair Transplantation (Hair Transplantation David M. Schwartzenfeld DO, Joseph Karamikian DO, in Plastic Surgery Secrets Plus (Second Edition), 2010) (pp.123)
4. PROPECIA® (finasteride) tablets for oral use Initial U.S. Approval: 1992. (n.d.). Retrieved from https://www.accessdata.fda.gov/drugsatfda_docs/label/2012/020788s020s021s023lbl.pdf
5. Wessells, H., Roy, J., & Bannow, J. (2003). Incidence and severity of sexual adverse experiences in finasteride and placebo-treated men with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Retrieved from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90429502024019
6. Eur J Dermatol.(2002). Long-term (5-year) multinational experience with finasteride 1 mg in the treatment of men with androgenetic alopecia. Retrieved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1809594
7. Ng, M. F. (2019, January 22). Personal interview with FindDoc
查詢醫生資訊:
https://www.finddoc.com/
pathogenesis 在 Bacterial Pathogenesis: How Bacteria Cause Damage 的推薦與評價
So we know that there are unbelievable numbers of bacteria inside of us, and some of them are good. So what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