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經 | 盧斯達 on Patreon】
現在,藍絲長輩們都會問:「點解大學生依家會變成抗議一代?」
我答,其實很簡單,因為你們由細到大,對他們煞有介事地灌輸了一些仁義道德的「教育」,試圖令他們成為一個有尊嚴的好人,所以他們就咁慘。
黃絲長輩問:「難道仁義道德、教育是不好的嗎?」
我回答:「道德教化和人格提升永遠是好的,但我們最好有一個這些價值能夠多少實現的現實世界,否則你首先會為接受這種道德的人帶來極大痛苦。」
以前學校曾經有「公民教肓課」。現在我經常嘲弄這類教程,認為他們都是教人過馬路要遵守交通燈指示、不要亂丟垃圾、有選票要投票之類。至此之後,一切都會開始有積極價值判斷。例如政權透過官方行為去展示自己認同「見義勇為」:當你舉報或協助處理了一單重大案件,你可能獲頒「好市民獎」,認同和鼓勵人們的道德自發性。
「舉報罪案」背後的道德詮釋就是不容忍不義。整個社會也有類似的耳濡目染,並鼓勵別人做一個正義的人。甚麼是正義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奧秘,但「對抗不義」作為某種人人可為的、彰顯正義的方法,乃是通過各種媒體持續教化。每一部宗教經典、電影和故事拆解到最初,都是 protagonist 對抗 antagonist 的模型。小丑雖然迷人,但蝙蝠俠無疑顯得更有尊嚴。《蝙蝠俠》的宣傳能力自然強過「公民教肓課」,那麼我們都會在過程中認同了「對抗不義」的主題。在成龍電影,我們同樣獲得「邪不能勝正」的寓言。在中國文化,人們也歌頌屈原、岳飛、文天祥這些歷史上的敗方,頌揚其死守信念的氣節,認為這些敗方比起勝過他們的人,更有尊嚴。道德自發性,可能引發社會動蕩,或者影響惡人的既得利益。
人類都在教下一代理論上應成為一個有尊嚴自覺的人。有尊嚴的人,就是把自己看成人,把自己看得重要,也對自己有若干要求。有一定尊嚴的人,被侮辱會感到不悅,但沒有特別尊嚴的奴隸,則不會有一樣身心反應。曾經的公家宣傳片也會教人:「被人侵犯,要識得嗌唔好,仲要大聲叫救命,馬上去到安全既地方,將件事話俾你信任既人聽」,因為一個有尊嚴的人,被人侵犯時要識得反應。
刑事犯會被公訴,由檢控官代表「公眾」控訴某個人。其實犯罪者即使入獄,被侵犯的權益多數不能恢復,希望事後恢復的是受害者名譽。整個儀式只為重新宣告人的尊嚴不可侵犯,並對觸犯者施以刑罰。於是世界上很多衝突拆解到最後,可能都是由心理層面維護尊嚴的衝動而引發。一個人和人之間的尊嚴之爭,極端時可能以制裁/仇殺告終。一個群體與另一個群體的尊嚴之爭,最極端時則發展為國與國之間的戰爭。
一個殺人如麻的日本兵,腦海裡可能還埋藏著童年時期的片段,老師教他們要成為一個好孩子。那麼「好孩子」的概念,後來發展成忠誠、服從、奉公,在大時代的氛圍下也是合理發展。然後聽到日本被欺負了,國家利益受損,自己也義憤填膺。後來他在軍隊和教官的影響下,得到了皇軍的尊嚴,最後用絕對服從軍令來餵養這份尊嚴心。另一方面,無數「好人好事」、為他人自我犧牲的案例,救災、留守、奉獻,則同樣是一樣的尊嚴心、榮譽感在運作。
香港開埠180年,特別是麥理浩十年,英國人真是埋下了現代性的炸彈。當時英國已經知道香港不會被允許解殖,但也把香港搞得非常現代化,廉政公署新市鎮地鐵郊野公園,目標是培養出香港人的自豪感,提醒他們,雖然你們以前是難民,但你們現在是「香港居民」,這個身份豪得珍惜,香港 (67暴動之後無事) 可以安居樂業,值得你們自豪。90年代一些商品廣告,都會用香港咁好,點捨得離開的講法。港英又在放手撤出階段,以白臉的方式手把手教導香港人面對政府,可以挺直腰板,據理可以力爭,有不滿可以投訴,政府向公眾問責的「普世價值」,這便是為了當時的香港人尊嚴充份加油。西方所謂公民,東方所謂君子,就是描述一群有尊嚴自覺的先鋒黨。然而這班很有自我意識的人,相互之間自然充滿各種競爭和衝突,也容易不滿,或至少可能不滿。
一群特別有尊嚴的人,就因為自發性充份發揮而特別優秀,但也特別脆弱,他們的尊嚴總可能受傷。或者尼采發現的困境:強者無法適應弱者統治的世界,甚至被後者包圍和迫害。這就是藍絲和黃絲賢達研究的大學生問題。教育教人要有尊嚴,大學生自然是理論上比較有尊嚴。一班有尊嚴的人自然有一種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批判意識。父母教小孩子做個好人,是為他好,還是終有一天害了他?讓他有可能成為一個像嬰兒一樣自我而不妥協的人?成為因不識時務而受罰的好人?
尊嚴意識既然帶來競爭和變動,是否只要大家都沒有尊嚴,即會天下太平?問題是人們有樣學樣,追求逼格這件事就在不斷傳染。菁英和長老無符。因為有了自我意識,人們就得以經歷自己這個人格的榮辱;有了集團,就得以經歷集體的榮辱,人通過想像出集體而獲得更強烈的競爭和生存意識。雖然,這也是紛爭與互相侮辱的源頭。
美國學者管禮雅 (Liah Greenfeld) 在其名為《關於國族主義全球化的十個主張》(10 Claims Regarding the Globalization of Nationalism) 的演講內容,如題,對於國族主義是甚麼,有十個主張,第十個這樣說:「國族主義為人們帶來平民主權,帶來平等,帶來包容性的社會——即民主政治。它為人們帶來一種個人的尊嚴,我們亦因它而永遠徘徊在世界大戰的邊緣。」(Claim 10: Nationalism brings us popular sovereignty, equality, inclusive society – that is, democracy. It brings us personal dignity. And it forever keeps us on the brink of a world war.)
人和集體的思慮,由簡樸而複雜。很少可以回轉為嬰兒。嬰兒是在時光中陣亡的先行者。嬰兒鞠躬下台,成為一種有著朦朧的禁忌意識的成年人。
訂閱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同時也有3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Evie白白鱼,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如果你還想更多的游戲影片,别忘了 SUBSCRIBE ,LIKE & SHARE 哦 ! 你的支持绝对是我更新的动力~!!! The game begins with the main protagonist, a Mii of the player's choice, arriving in G...
「protagonist antagonist」的推薦目錄:
- 關於protagonist antagonist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protagonist antagonist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protagonist antagonist 在 浩爾譯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protagonist antagonist 在 Evie白白鱼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protagonist antagonist 在 Shine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protagonist antagonist 在 Shine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protagonist antagonist 在 Can one character be both an antagonist and a protagonist? 的評價
- 關於protagonist antagonist 在 Protagonist and Antagonist - Traditional Tales - Pinterest 的評價
protagonist antagonist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嬰兒經 | 盧斯達 on Patreon】
現在,藍絲長輩們都會問:「點解大學生依家會變成抗議一代?」
我答,其實很簡單,因為你們由細到大,對他們煞有介事地灌輸了一些仁義道德的「教育」,試圖令他們成為一個有尊嚴的好人,所以他們就咁慘。
黃絲長輩問:「難道仁義道德、教育是不好的嗎?」
我回答:「道德教化和人格提升永遠是好的,但我們最好有一個這些價值能夠多少實現的現實世界,否則你首先會為接受這種道德的人帶來極大痛苦。」
以前學校曾經有「公民教肓課」。現在我經常嘲弄這類教程,認為他們都是教人過馬路要遵守交通燈指示、不要亂丟垃圾、有選票要投票之類。至此之後,一切都會開始有積極價值判斷。例如政權透過官方行為去展示自己認同「見義勇為」:當你舉報或協助處理了一單重大案件,你可能獲頒「好市民獎」,認同和鼓勵人們的道德自發性。
「舉報罪案」背後的道德詮釋就是不容忍不義。整個社會也有類似的耳濡目染,並鼓勵別人做一個正義的人。甚麼是正義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奧秘,但「對抗不義」作為某種人人可為的、彰顯正義的方法,乃是通過各種媒體持續教化。每一部宗教經典、電影和故事拆解到最初,都是 protagonist 對抗 antagonist 的模型。小丑雖然迷人,但蝙蝠俠無疑顯得更有尊嚴。《蝙蝠俠》的宣傳能力自然強過「公民教肓課」,那麼我們都會在過程中認同了「對抗不義」的主題。在成龍電影,我們同樣獲得「邪不能勝正」的寓言。在中國文化,人們也歌頌屈原、岳飛、文天祥這些歷史上的敗方,頌揚其死守信念的氣節,認為這些敗方比起勝過他們的人,更有尊嚴。道德自發性,可能引發社會動蕩,或者影響惡人的既得利益。
人類都在教下一代理論上應成為一個有尊嚴自覺的人。有尊嚴的人,就是把自己看成人,把自己看得重要,也對自己有若干要求。有一定尊嚴的人,被侮辱會感到不悅,但沒有特別尊嚴的奴隸,則不會有一樣身心反應。曾經的公家宣傳片也會教人:「被人侵犯,要識得嗌唔好,仲要大聲叫救命,馬上去到安全既地方,將件事話俾你信任既人聽」,因為一個有尊嚴的人,被人侵犯時要識得反應。
刑事犯會被公訴,由檢控官代表「公眾」控訴某個人。其實犯罪者即使入獄,被侵犯的權益多數不能恢復,希望事後恢復的是受害者名譽。整個儀式只為重新宣告人的尊嚴不可侵犯,並對觸犯者施以刑罰。於是世界上很多衝突拆解到最後,可能都是由心理層面維護尊嚴的衝動而引發。一個人和人之間的尊嚴之爭,極端時可能以制裁/仇殺告終。一個群體與另一個群體的尊嚴之爭,最極端時則發展為國與國之間的戰爭。
一個殺人如麻的日本兵,腦海裡可能還埋藏著童年時期的片段,老師教他們要成為一個好孩子。那麼「好孩子」的概念,後來發展成忠誠、服從、奉公,在大時代的氛圍下也是合理發展。然後聽到日本被欺負了,國家利益受損,自己也義憤填膺。後來他在軍隊和教官的影響下,得到了皇軍的尊嚴,最後用絕對服從軍令來餵養這份尊嚴心。另一方面,無數「好人好事」、為他人自我犧牲的案例,救災、留守、奉獻,則同樣是一樣的尊嚴心、榮譽感在運作。
香港開埠180年,特別是麥理浩十年,英國人真是埋下了現代性的炸彈。當時英國已經知道香港不會被允許解殖,但也把香港搞得非常現代化,廉政公署新市鎮地鐵郊野公園,目標是培養出香港人的自豪感,提醒他們,雖然你們以前是難民,但你們現在是「香港居民」,這個身份豪得珍惜,香港 (67暴動之後無事) 可以安居樂業,值得你們自豪。90年代一些商品廣告,都會用香港咁好,點捨得離開的講法。港英又在放手撤出階段,以白臉的方式手把手教導香港人面對政府,可以挺直腰板,據理可以力爭,有不滿可以投訴,政府向公眾問責的「普世價值」,這便是為了當時的香港人尊嚴充份加油。西方所謂公民,東方所謂君子,就是描述一群有尊嚴自覺的先鋒黨。然而這班很有自我意識的人,相互之間自然充滿各種競爭和衝突,也容易不滿,或至少可能不滿。
一群特別有尊嚴的人,就因為自發性充份發揮而特別優秀,但也特別脆弱,他們的尊嚴總可能受傷。或者尼采發現的困境:強者無法適應弱者統治的世界,甚至被後者包圍和迫害。這就是藍絲和黃絲賢達研究的大學生問題。教育教人要有尊嚴,大學生自然是理論上比較有尊嚴。一班有尊嚴的人自然有一種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批判意識。父母教小孩子做個好人,是為他好,還是終有一天害了他?讓他有可能成為一個像嬰兒一樣自我而不妥協的人?成為因不識時務而受罰的好人?
尊嚴意識既然帶來競爭和變動,是否只要大家都沒有尊嚴,即會天下太平?問題是人們有樣學樣,追求逼格這件事就在不斷傳染。菁英和長老無符。因為有了自我意識,人們就得以經歷自己這個人格的榮辱;有了集團,就得以經歷集體的榮辱,人通過想像出集體而獲得更強烈的競爭和生存意識。雖然,這也是紛爭與互相侮辱的源頭。
美國學者管禮雅 (Liah Greenfeld) 在其名為《關於國族主義全球化的十個主張》(10 Claims Regarding the Globalization of Nationalism) 的演講內容,如題,對於國族主義是甚麼,有十個主張,第十個這樣說:「國族主義為人們帶來平民主權,帶來平等,帶來包容性的社會——即民主政治。它為人們帶來一種個人的尊嚴,我們亦因它而永遠徘徊在世界大戰的邊緣。」(Claim 10: Nationalism brings us popular sovereignty, equality, inclusive society – that is, democracy. It brings us personal dignity. And it forever keeps us on the brink of a world war.)
人和集體的思慮,由簡樸而複雜。很少可以回轉為嬰兒。嬰兒是在時光中陣亡的先行者。嬰兒鞠躬下台,成為一種有著朦朧的禁忌意識的成年人。
訂閱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protagonist antagonist 在 浩爾譯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Checkmate! 神劇是這樣誕生的】
早安!今天來讀 #娛樂週刊EW
玩西洋棋也能很性感?《后翼棄兵》幕後專訪
The Queen's Gambit creator on 'bringing sexy back to chess' and the series' long journey to TV
♟It's taken almost 40 years for Netflix’s limited series The Queen's Gambit to wind its way to the screen. The story was first published as a novel by Walter Tevis in 1983. The film rights were quickly scooped up, but the project languished in development hell for decades. Heath Ledger was preparing to direct an adaptation at the time of his death. But for the last decade or so, it’s been the passion project of writer-director Scott Frank.
網飛迷你影集《后翼棄兵》花了近40年才蜿蜒登上銀幕,故事原是1983年出版、由華特戴維斯編寫的小說。電影改編權很快就被搶走,但案子卻在「開發地獄」裡熬了幾十年,希斯萊傑去世前正在準備執導改編電影版,而過去十年來則是編導史考特法蘭克傾注熱情的專案。
✍️ development hell: 電影從提案到開拍前,劇本可能在開發過程中經過無數次的修改,不斷打掉重練,甚至花上數十年時間、經手無數名編劇和導演,因此這段過程被業界人士稱為「開發地獄」
🍾“The very first script I ever wrote was about the cost of genius, and I didn't quite get there with it,” says Frank, who wrote and directed every episode of The Queen’s Gambit. “I was too young, and I didn't quite understand what I was writing about. And when I read [The Queen’s Gambit] I thought, ‘This is a much better way to tell that story.’ This notion that she's both the protagonist and antagonist in her story, I thought, was really, really interesting, and chess was actually the perfect vehicle to tell this, [with] a chess genius.”
編寫且執導了每一集《后翼棄兵》的法蘭克說:「我寫的第一個劇本是關於身為天才的代價,但沒有很到位。我當時太年輕,不太懂自己在寫什麼。我讀到《后翼棄兵》時想說『這是講那個故事的更好方式。』她在她的故事中既是主角又是反派,我覺得這個概念非常、非常有趣,而西洋棋正是講這個故事的完美載體,關於一位西洋棋天才。」
✍️ 採訪中用[ ]標示的文字,表示並非受訪者在口頭採訪時說的,但為了讓句子完整通順,記者會在編輯時補上。
《后翼棄兵》開拍後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加入每日國際選讀計畫,解鎖完整語音導讀版
https://events.storm.mg/member/HOWSJ/
——
原文連結請看留言
——
#告訴我✍🏻
「《后翼棄兵》最大的看點是什麼?」
就送你【今日讀報單字包】!
#唯美的畫面光影 #時尚的復古造型
#考究的西洋棋局 #女主又帥又性感!
protagonist antagonist 在 Evie白白鱼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如果你還想更多的游戲影片,别忘了 SUBSCRIBE ,LIKE & SHARE 哦 !
你的支持绝对是我更新的动力~!!!
The game begins with the main protagonist, a Mii of the player's choice, arriving in Greenhorne Town, which is soon attacked by the main antagonist, the Dark Lord, who wields the ability to steal faces from Miis and use them to control peaceful creatures, turning the creatures into monsters. The protagonist chooses a character class, either Warrior, Thief, Cleric, Pop Star, Mage or Chef, and is sent on a journey to stop the Dark Lord. Along their journey, the player creates more companions, meets the Great Sage, and reaches Greenhorne castle, continuing the quest after the Dark Lord steals the faces of the King and the Princess
《迷托邦》是與你所選的人物一起展開冒險的RPG。
登場人物全是Q版人像的Mii角色。可以將你所喜歡的Mii角色化身為遊戲中的同伴、國王以至大魔王。
讓身邊的朋友、喜歡的人以及仰慕的人於遊戲中登場,享受屬於你的冒險故事!
在《迷托邦》的世界中,與同伴之間的人際關係非常重要,可以透過相處來提升「喜歡等級」。
感情越好,戰鬥就越有利。不過相反地,感情不好的話……說不定會有超乎預期的發展?
❤ ❤ ❤ ❤
這裏找我玩~
白白魚頻道 : https://bit.ly/2IUkCIq
白白魚Facebook Page : https://web.facebook.com/eviebaibaiyu
白白魚 Facebook 個人賬號 : https://www.facebook.com/evie.soravie
白白魚 IG 個人賬號 : https://www.instagram.com/soravieevie/
❤ ❤ ❤ ❤
老吳頻道 : http://goo.gl/3TVkJT
老吳Facebook個人帳號 : http://goo.gl/c0a2DW
老吳 IG 個人賬號 : https://www.instagram.com/kopilaowu/
protagonist antagonist 在 Shine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Red Dead Redemption 2 พากย์ไทย แปลไทย
ซื้อเกมได้ที่ https://store.epicgames.com/legendauser/red-dead-redemption-2
In 1899, the era of the Wild West is coming to an end. After a robbery in the town of Blackwater goes wrong, outlaw Arthur Morgan and the Van der Linde gang are forced to flee. With the authorities and the best bounty hunters in the nation massing on their heels, the gang must rob, steal, and fight across miles of American wildness and civilization to survive. As internal divisions threaten to tear the gang apart, Arthur must choose between his own ideals and his loyalty to the gang.
Among the returning characters are John Marston and Dutch Van der Linde, the protagonist and an antagonist from the previous game, respectively.
protagonist antagonist 在 Shine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Red Dead Redemption 2 พากย์ไทย แปลไทย
ซื้อเกมได้ที่ https://store.epicgames.com/legendauser/red-dead-redemption-2
In 1899, the era of the Wild West is coming to an end. After a robbery in the town of Blackwater goes wrong, outlaw Arthur Morgan and the Van der Linde gang are forced to flee. With the authorities and the best bounty hunters in the nation massing on their heels, the gang must rob, steal, and fight across miles of American wildness and civilization to survive. As internal divisions threaten to tear the gang apart, Arthur must choose between his own ideals and his loyalty to the gang.
Among the returning characters are John Marston and Dutch Van der Linde, the protagonist and an antagonist from the previous game, respectively.
protagonist antagonist 在 Protagonist and Antagonist - Traditional Tales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Protagonist and Antagonist Traditional Tales, Literacy Resource, Antagonist, Conflicted, Teaching Ideas,. GH Pin. 27 followers. More information. ... <看更多>
protagonist antagonist 在 Can one character be both an antagonist and a protagonist? 的推薦與評價
The antagonist is a narrative entity that works to prevent the protagonist from achieving his/her goals in the story and ...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