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香港 • 要讀孫子兵法》東講西讀
今天,我們香港人正與終共進行一場回不了頭的戰爭,要戰勝牠,除了要有無數靈活的腦袋,還要為這些腦袋不停upgrade。在每場戰役之間的平靜時期,就是充實自己,upgrade戰爭智慧的好時機。
身處戰場,我們要有靈活的戰略,身處大後方的,也要有「強而有力、有效打擊心理」的文宣策略。
《孫子兵法》不只是一套兵法,它更是一套完整的、關於競爭的哲學思考框架,裡面提供的很多佈置戰略、擬定戰術的思維,不管在任何時空背景下都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以下的文章是從《孫子兵法完全解讀》節錄下來。如有興趣閱讀全文者可到其作者的"Medium" Account,如不諳文言者,可直接略過文言部份,因為作者已十分清晰地用白話文解讀了孫子兵法,令其變得容易理解。
•計篇
「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是聲東擊西之計,要從遠處進攻,就假裝準備近攻;要從正面突破,則在邊側造勢吸引注意力。這是戰略上的欺騙,目標為讓敵軍防備錯誤的地方。「利而誘之」、「亂而取之」,是透過小利引誘敵軍鬆懈、誤導敵軍對局勢的判斷,而後製造混亂再乘虛而入。「實而備之」、「強而避之」,代表面對強大的敵人,不得輕舉妄動,需持續防備避戰,並做好準備。「怒而撓之」,是激將法,讓對方因憤怒而忘記本謀。「卑而驕之」,是假裝謙卑,讓對方因驕傲而變得鬆懈,進而在適當的時機發動攻勢。「佚而勞之」,是不斷干擾敵軍,勞其身心,使其不得安逸,也藉此讓敵軍難以判斷你是在騷擾還是準備發動總攻,進而引出失誤。「親而離之」,是離間計,透過挑撥使對方撤下能臣能將,換上小人執位。「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是指攻打敵軍沒有防備的地方,從意想不到的地方出擊。
•謀攻
在謀攻面上,目標是「求全」,希望做到不戰、不攻,在雙方皆無損的情況下,讓敵方投降,收編為己方勢力,直接不戰而勝。倘若真的必須發動攻勢,也要求快速取勝、不久戰。所以戰爭首先要伐謀,當對方軍師謀士前來謁見時,斬下去,敵軍便失去戰略主謀;或是讓敵方暸解自己沒有勝算,進而放棄計謀投降。伐謀不成,就破壞敵方的外交。蘇秦合縱六國抗秦,張儀連橫秦國與六國結盟,使六國內鬨無法團結,皆為伐交之術。
若伐謀、伐交皆不成,接著才考慮伐兵、攻城。攻城之所以為最下策,在於挖地道、搭橋、運土填壕、架飛樓、雲梯、板屋都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與「速戰」的理念背道而馳。若將領耐不住性子,讓步兵用蟻附的方式密集地爬城強攻,會大損兵力,縱使贏了,得到的也只是殘破不堪的城池和軍隊,違反「求全」的原則。
•虛實
「主導雙方形勢」,指的是兩軍實力相當時,把握主控權才會有更大優勢,使敵軍化實為虛,創造彼虛己實的局面。因此善於作戰者,能比敵軍更早推測出何時打仗、在哪裡打仗,進而提前抵達戰場等待敵軍、養精蓄銳、佔據地利獲得主場優勢;善於作戰者,不會被敵軍調動,而是能透過利誘調動敵軍往自己希望他去的地方走,透過設置阻礙讓敵軍遠離自己不希望他經過的地方。
如果敵軍決定攻打你,你就立即反攻打他的首都要害,使他必須撤回去防守,你便能奪得戰爭的主控權,這是「攻其所必救」。平時想辦法讓敵軍勞累,不斷作勢開戰,讓他反覆動員、消磨其士氣,這是「佚能勞之」、「安能動之」。敵軍糧少,就假裝談和,實際上拖時間,讓敵軍把糧食吃光、餓他肚子,時機到了再一舉進攻,這是「飽能飢之」。
•行軍
如果敵軍離我們很近,但沒什麼動作,代表對方很可能已經佔據險要、有利之地。
如果敵軍離我們很遠,卻發兵過來挑戰,代表對方想要引誘我們前進。
如果敵軍佔據的是平坦開豁的地帶,代表他們具備某些優勢,不怕我們,並且已經準備好等待我們前去決戰。這時要格外謹慎。
如果敵軍士兵開始奔走、展開兵力列陣,代表對方期待跟我們交戰。
如果敵軍有些在進、有些在退,整體時近時退,且進的時候怕我們跑,退的時候又怕我們不追,代表對方在引誘我們。
如果敵軍士兵夜間驚叫,甚至在晚上看不清時把自己人看成敵人而互相攻打,代表對方軍心慌亂不穩。
如果敵軍軍營擾亂,代表將領沒有威望、不穩重。
如果敵軍旌旗亂動,代表部隊亂了、指揮系統壞了。
如果敵軍軍官無故發怒,代表對方已經厭倦了,整體軍心不穩。
《孫子兵法完全解讀》全文:
https://medium.com/sheracaolity/孫子兵法-完全解讀-1ec6ec9984c7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