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著手開始我寫的比特幣的書很順利,日前參加一個研討會問了一些學者他們朗朗上口「物聯網」「大數據」,但都沒聽過區塊鏈,我在研討會中發現用區塊鏈作土方管理的可行性(你不用管三聯單了),這應用仍是無遠弗界,只是我們目前知道的還不多。
=====
比特幣區塊鏈大未來 書摘之2
=====
0.1 前言
神祕的「中本聰」於2008年發表在網路上(一個密碼學專業的討論群組)的比特幣文章,這是一切的來源。你沒有密碼學的基礎知識,這篇文章你每個字都看得懂,但讀起來就像天書。
這不是神話與科幻故事,這是真的故事。
2008年有個神祕的人用「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一個日本譯名也可能是假名)的名字,在網路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2009年開始透過挖礦發行第一批比特幣(50個比特幣),且進行了在比特幣特別的資料庫系統(叫「區塊鏈」)第一筆交易(創世交易)。中本聰持有約10%的比特幣(2016, 據說約100萬比特幣,折和台幣約200億),這個中本聰沒有花他為推廣比特幣挖礦來的100萬,可能是不想讓身份曝光。
比特幣從2009年1萬元比特幣可以買一個Pizza到2013年這一萬元比特幣可以買下曼哈頓的豪宅(1200USD:1BTC, 2013/11/17),非法毒品與身份證護照在絲路(silk road,一個網站2011始,在2013FBI關站)大量透過比特幣交易,維基解密接受比特幣的捐款,天使與魔鬼的比特幣。
中本聰在2010年在請求維基解密不要用比特幣之後消失,中本聰創造的比特幣集人類文明第三波,40年的密碼學與20年的點對點網路發展的大成,創造了前無古人且其影響至今尚難估計的比特幣,中本聰也許是一個人,也許是一群人,也許是日本人,或者是外星人,他還活著,2011年前活躍在網路,今天他就這麼消失了,他在2010年消失後比特幣從幾乎沒人要,到2013年一比特幣比一盎斯黃金還貴,中本聰就這麼消失了。莎士比亞年代久遠,但出現沒幾年的中本聰就這麼消失了,大家都在找中本聰,大家都找不到中本聰。
他再次出現是2014年,一位日裔住在加州LA的美國人本名「中本聰」出面否認他是比特幣的中本聰後,比特幣神祕的中本聰本尊出現在網路上留下一句話「加州那個不是中本聰」,又消失無蹤。
比特幣倒底是天使還是魔鬼?法力愈強的寶物愈是兩面刃,這大概就是比特幣的註解。
比特幣怎麼運作?
想像這世界上有一本很大的帳本,記載了所有世界上進行的交易,這本無敵大的帳本透過一種叫「區塊」的方式用最先進的加密方式記帳,這帳本集合無數的區塊形成「區塊鏈」,「區塊鏈」透過每個人的電腦用點對點的方式複製用步,挖礦的人透過確認帳本的正確性拿到金幣獲得回報,因為大家想拿金幣都會去確認帳本挖礦,這讓帳本的同步與傳遞飛快。每個人都可以拿錢包領比特幣,比特幣認錢包不認人,錢包只是一段經過二次處理過的位址的呈現,錢包一如信用卡裏面沒有錢,錢是在帳本上,而帳本同步在每個人的電腦裏,沒人知道錢包是誰的,只有錢包(一段位址)的所有人(有這段位址的鑰匙的人)才能拿錢出來花,我付錢給你不是把錢從錢包拿出來放到你的收銀機,我付錢給你是把區塊鏈裏我的錢數位簽章到你的錢包寫到區塊記錄內,這世界只有你我知道我付錢給你其它沒人知道,但這世界所有人的帳本(區塊鏈)都有我這錢包付到你的錢包的記錄,這就是比特幣與區塊鏈,這不是神話與科幻故事,這是真的每秒進行的故事。
2016年秋天我從台中飛上海,從上海搭高鐵到北京中關村談區塊鏈的事,在高鐵上坐在我旁邊一群平均年紀不超過三十歲的年輕男女遠從北京到蘇州參加另一種數位貨幣的「研討會」,年輕人和我分享他們投資這幣種「挖礦」的投資績效,全中國遍佈對數位貨幣投資的狂熱,但大多是龐氏騙局。我趕在大家投入這賽局前把比特幣的理論化簡為繁或能降低狂熱的傳遞,這是我真正的目的,而天使與魔鬼,我開發與傳述的諸多區塊鏈應用,我們終會得到她的真面目,她是天使,並非魔鬼。
===
https://www.facebook.com/bitcoinblockchainfuture/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