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國政府宣布將在立陶宛設立台灣代表處(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但藍營立委說這個英文名稱恐有降格的問題。這是真的嗎?
今天, #國際限時批 專欄,就讓時代力量國際中心主任護台胖犬 劉仕傑來告訴大家,如何解讀台灣在全球的駐外館處名稱。
👉邦交國
台灣目前在全世界共有15個邦交國,包括中美洲4國(貝里斯、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加勒比海島國4國(海地、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太平洋島國4國(馬紹爾群島、諾魯、帛琉、吐瓦魯)、南美洲1國(巴拉圭)、非洲1國(斯威士蘭)及歐洲1國(梵蒂岡)。
在上述邦交國內,我們會在當地的首都設立大使館(Embassy)。少數的邦交國,除了首都的大使館之外,為了因應商務或教育等業務的需求,我們還會在「首都以外的城市」設立總領事館(Consulate General)或領事館(Consulate)。
例如,台灣在宏都拉斯首都設立大使館之外,另外在宏國有駐汕埠總領事館。而台灣在巴拉圭首都設立大使館,另外在巴國東方市設立總領事館。
小結一下,在邦交國設立的駐外館處,會有兩種名稱:大使館(首都)、總領事館(非首都)。
👉非邦交國
因為台灣的外交情勢特殊,我們在全世界大多數的駐外館處,都屬於非邦交國,名稱則因各國情勢而有不同。
如果以中文名稱來說,台灣的駐外館處基本上分成兩種,在首都會稱為「代表處」,在首都以外的城市會稱為「辦事處」。
大家很常聽到的「駐美代表處」、「駐日代表處」、「駐大阪辦事處」或「駐紐約辦事處」,就是這個範疇。
但外交實務上,館處名稱基本上還是以英文為主。
以這次在立陶宛🇱🇹設處來說,我們的名稱是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中文翻譯為「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
許多媒體說,這是我們第二個在非邦交國設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也是第一個在中國邦交國設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
這個說法並不準確。
在非邦交國設立以「台灣」為名的第一個代表處,指的是索馬利蘭。我們在索國的館處全稱是Taiwan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the Republic of Somaliland。在索國的名稱,我們用的是Taiwan,跟在立陶宛用的The Taiwanese不同。
當然,以中文來說,我國在索馬利蘭及立陶宛的館處,都稱作「台灣代表處」,英文縮寫也都是TRO,但T卻有不同的用法。
把立陶宛跟索馬利蘭相較,當然很不公平。
索馬利蘭在全世界沒有任何邦交國,這意思是索國跟中國也無邦交關係。台灣跟索國目前是相互設處,也未建交。我們在索國的名稱要寫上Taiwan,當然較無顧慮。
立陶宛則不一樣。中國跟立陶宛是邦交國關係,更別說中國的一帶一路(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RI)政策近年來在中東歐地區意圖掠地攻城,試圖透過各種基礎建設投資拿下戰略灘頭堡。今天台灣在立國設處,當然會面臨許多來自中共的外交壓力。
也許大家會好奇,那我們在歐洲其他中國邦交國的館處,是怎麼稱呼呢?
基本上,歐洲各國的館處名稱還是會有不同之處。例如,台灣於英國、波蘭、斯洛伐克、歐盟及愛爾蘭等國的代表處,英文縮寫都是TRO,但這個T是Taipei,也就是Taipei Representative Office。
同樣都是TRO,在索馬利蘭是Taiwan Representative Office,在立陶宛是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在英國或愛爾蘭等國是Taipei Representative Office,一T各表。
如果以主權意涵來看,我自己會這樣排:Taiwan > (The) Taiwanese > Taipei。
也就是說,在立陶宛雖然我們不能用Taiwan,但比起英國或歐盟等其他國家用Taipei,事實上還是比較好的。藍營立委說這樣會降格?嗯,沒關係,也許有些人認為「九二共識」沒有降格😅
我國駐立陶宛代表處用了The Taiwanese,而不是Taiwan,想當然爾是為了降低來自中共的壓力,同時也是給立國政府一個斡旋的彈性空間,因為Taiwanese一詞本身有「台灣的」、「台灣人的」或甚至「台語」意思,用形容詞而非名詞,也讓立國政府在遵守所謂「一中政策」的同時,有一個解釋說法。
另外也跟大家補充一下,2018年6月27日,波蘭在台灣的駐外機構宣布更名,原本叫Warsaw Trade Office(華沙貿易辦事處),更名為Polish Office in Taipei (波蘭臺北辦事處)。
從Warsaw(首都城市名)變成Polish(國名,形容詞),當時的這個更名案外界咸認是一大突破,也代表台灣與波蘭的雙邊關係持續增進。
這樣解釋,大家清楚了嗎?
#立陶宛🇱🇹
#外交藏在細節裡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somaliland 中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somaliland 中文 在 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somaliland 中文 在 護台胖犬 劉仕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somaliland 中文 在 國家地理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somaliland 中文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somaliland 中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somaliland 中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somaliland 中文 在 更改播放列表隐私设置- YouTube帮助 的評價
- 關於somaliland 中文 在 What Is Somaliland And Should It Be Its Own Country? 的評價
somaliland 中文 在 護台胖犬 劉仕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在 #立陶宛 設處,當然是好事一件,而且是重要的外交突破。但外交藏在細節裡,說明如下:
第一,這是我們第二個在非邦交國設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也是第一個在中國邦交國設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
許多媒體都這樣寫,但其實不夠準確。
在非邦交國設立以「台灣」為名的第一個代表處,指的是索馬利蘭。我們在索國的館處全稱是Taiwan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the Republic of Somaliland.
仔細看,在索國的名稱用的是Taiwan。
但這次在立陶宛,我們駐外館處的全稱是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
有看到嗎?這邊用的是(The)Taiwanese,跟在索馬利蘭的Taiwan,兩個不同。
也就是說,兩者中文翻譯都是「台灣代表處」,英文縮寫都是TRO,但T卻代表兩個不同的字,一個是Taiwan,另一個是(The) Taiwanese。
差別在哪?因為駐外館處的名稱基本上在國際以英文為主,而Taiwanese可以翻作「台灣的」、「台灣人的」或甚至「台語」。相較於Taiwan,Taiwanese是一個可以降低主權敏感爭議的用詞。
當然,索馬利蘭跟立陶宛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狀況。索馬利蘭在全世界沒有任何邦交國,就連台灣目前也只是設處而非建交。但立陶宛跟中國有正式邦交,立國當然得面臨中共的外交壓力。
我們在立陶宛的名稱TRO,用Taiwanese而不是Taiwan,可想而知是降低中共的阻撓跟壓力,也讓立陶宛有一個說法可以跟中共斡旋,算是留了一個緩衝的空間。
第二,中共會不會施壓立陶宛?
當然會。不會施壓,還叫戰狼嗎?
大家應該還有印象,今年年初在蓋亞那,我方宣布設處之後,在一天之內被迫徹處。當時中共是強力施壓蓋亞那,並押著蓋亞那高層發臉書自清。
這次我們必須觀察的是,立陶宛能不能挺得住中共的壓力?
第三,後續的骨牌效應。
如果立陶宛成功挺住中共壓力,那這個名稱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TRO)會不會在未來成為台灣駐外館處的慣例?
舉例來說,我們現在於英國、波蘭、斯洛伐克、歐盟及愛爾蘭等國的代表處,英文縮寫都是TRO,但這個T是Taipei,也就是Taipei Representative Office。
Taipei跟Taiwanese相較,後者還是有比較高的主權意涵,畢竟Taipei是一個城市名,而Taiwan/Taiwanese是國家名。
如果立陶宛挺住中國的施壓,未來我們在歐洲的駐外館處名稱TRO的T,能不能改成Taiwanese,或甚至Taiwan(也就是索馬利蘭模式)?
以上三點,跟大家分享。
雖然這兩天我對體育署的鳥事很不滿,但我們在立陶宛設處是正面外交突破,在這邊還是跟大家理性分析一下。但接下來重點,是立陶宛能否抵住中共壓力。大家可以持續觀察。
somaliland 中文 在 國家地理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狄卡羅是生態學家,也是索馬利蘭(Somaliland)──索馬利亞西北地區一個未受外國政府承認的自治區──當地一個名為「拯救乳香」計畫的主持人。她完全沒有想到,自己會看到一棵又一棵、樹幹上上下下全都劃滿刀痕的樹。
#乳香 #精油 #聖經
持續關注世界與其中的一切
・本期雜誌:https://bit.ly/2MdUKaG
・紙本訂閱:https://reurl.cc/d0Gqg2
・數位訂閱:https://bit.ly/3bzhoVA
somaliland 中文 在 更改播放列表隐私设置- YouTube帮助 的推薦與評價
中文 (简体). català; dansk; Deutsch; English; English (United Kingdom); español; español (Latinoamérica); Filipino; français; hrvatski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