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座疫年博物館】#當疫情成為歷史
你知道 5 月 18 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嗎?呼應今年的主題「博物館的未來:復甦與新象」(The Future of Museums: Recover and Reimagine),已經居家避疫多日的小編不禁腦洞大開,想像著未來,當這一切都成為歷史,哪些我們今日經歷的時刻,會成為未來博物館裡的文物,向我們的子孫展演這個史無前例的年代?
於是隨手策劃了這個「未來博物館特展」,為大家線上展示《換日線》的現有館藏,希望(小編的腦洞)能陪伴大家度過這段艱難時期~歡迎所有參觀民眾留言告訴我們:由你策展的館藏裡了還有什麼?
最後也提醒大家:做好防疫、保重身體,無聊就多看看《換日線》吧!
延伸閱讀:
盤點全球疫情下的各國怪現狀 >> https://bit.ly/3bIHXKq
全球博物館社群串聯各出奇招 >> https://bit.ly/2RFipHj
「the future of museums: recover and reimagine」的推薦目錄:
the future of museums: recover and reimagine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人類學的研究中很重視邊緣人群、邊界、階層與階級等研究,甚至形成了一個界域人類學(borderland antrhopology)的研究領域。整體來說,這類型的研究都會關注在人群移動、身分的流動以及不同、多重邊界的劃分與動態過程。今天,小編就要介紹一個配合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由輔大博物館學研究所同學策展的展覽,其中的主題與概念就很大程度的放在邊緣人群與邊界的劃分與動態過程上。雖然因為疫情而無法繼續以實體展呈現,但是,同學們仍舊將大多數的展覽內容都轉化成能夠線上觀看或聆聽的。不但有展場的介紹、展覽主題的視覺與故事朗讀,還有展覽相關的教育活動都會陸續上線,非常適合在家防疫但又想看展的朋友們喔!
--------------------------
輔大博館所X518博物館週主題展覽】
5/18是一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但很可惜因為疫情各大博物館的活動都被延期或取消,而我們的主題展覽也不例外😢😢
不過,為了響應今年ICOM的主題「博物館的未來—復甦與新象」(The Future of Museums – Recover and Reimagine),策展團隊決定轉化展示手法,將所有內容搬上臉書,讓觀眾在家就能夠了解我們的展覽🥳
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從展場空間配置開始吧~
(歡迎搭配展場空間配置圖:https://www.facebook.com/fjumust/posts/3999785116781497)
整個展場分為「展覽總說」、「邊緣故事」、「邊界·邊緣」、「纏繞邊界」 四個部分。
首先,於「展覽總說」引用了兩首詩作為引子,分別是北島的《界限》與Robert Frost的〈Mending Wall〉,希望能透過詩中流動的河及圍牆帶出「邊界」的意象,同時告訴大家我們所談論的「邊界」是一種社會關係,也是人與人之間的界限🧍♀️🧍🧍♂️。
接著進入展場的核心區——「邊緣故事」。展示收錄9位故事分享者邊緣經驗的9本手工書📘📙,並展出與故事相關的物品,搭配故事書寫者的獨白,從物件和聲音兩個角度,來帶領觀眾感受「邊緣」的存在。
當觀眾閱讀他人經驗後感受到了邊緣,就能進入下一個展區——「邊緣・邊界」。這區從「邊界」概念切入探討邊緣的生成。透過心理、階層、族群、信仰四個角度,探索邊緣與邊界的交互關係,並進一步以「邊緣故事」的9則故事為案例,了解這四種邊界是如何作用。
最後,策展團隊策畫了一項共同創作計劃,也就是最後一個展區——「纏繞邊界」。觀眾可以在展板上的5則邊緣故事中,尋找引發自己「邊緣感」的關鍵字,用不同顏色的毛線🧶將它們纏繞、相連成可見的邊界。隨著纏繞的線條越來越錯綜複雜,它將成為一件集體藝術創作,在最後與本展主題「流動的邊界」相互呼應,反映出社會的另一種樣貌。
而展場示意圖中「電視牆」、「圖書區」及「觀眾故事牆」的介紹,就留一點懸念讓各位等待後續貼文的內容咯😚
接下來策展團隊會陸續分享各展示區的細節,請持續關注輔大博館所粉絲專頁,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更多特展相關報導請點以下連結👇👇👇
🌱輔大新聞網: http://140.136.114.206/blog3/archives/009023.html
🌱生命力新聞:https://www.facebook.com/vita1997/posts/4025511380829083
🌱輔大之聲:https://drive.google.com/....../1eXZM_xgWdj5_px....../vie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動邊界邊緣的人
#518博物館週特展
#防疫不防藝
#輔大博館所108級
#輔大博館所
#博物館的未來—復甦與新象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the future of museums: recover and reimagine 在 博物館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518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的未來:復甦與新象】(The Future of Museums – Recover and Reimagine)
5月18日對「博物館」是個意義深重的日子❗️
是一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
然而臺灣疫情升溫,全臺博物館紛紛閉館😞
原本精心安排的國際博物館日活動也因此取消或延期
相當的令人不捨與惋惜,少了觀眾的館舍少了生機
不過儘管閉館,各大博物館仍利用網路無遠弗屆的特性
將博物館的資源推廣給在家悶壞的觀眾
儘管居家防疫在家滑手機也能增廣見聞
了解藝術、科學、文學、歷史等有趣知識🤓
滿足求知慾,減少因疫情引發的焦慮感🙏
此外,臺灣的博物館也在今天展開全臺串連
用「518國際博物館日之博啥款感情」的#hashtag
博物館人團結一心來響應博物館日
一起挺過這段艱難的時刻,等待未來的復甦的那一天到來
以下為響應博物館日的博物館夥伴們,一起加油!
也歡迎大家到各博物館的粉專或IG瀏覽按讚支持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History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Southern Branch of National Palace Museum
雲林布袋戲館
花蓮縣考古博物館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Science
科教館GO好玩
鹿港民俗文物館
屏東縣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北投文物館
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
國立臺灣文學館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
忠泰美術館 Jut Art Museum
鶯歌陶瓷博物館
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國立臺灣博物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臺北市立美術館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樹火紀念紙博物館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