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前支持者的觀點 】
四年前此時,因為要做「年輕力量進國會」的網站,Tonyq 願意拔刀相助,因而結識。
那之前的一年,他參與柯文哲競選市長的團隊,甚受注目。我們認識的時候,Tonyq 雖然已經離開,但是對柯文哲的觀察很不同於一般。到去年六合一選前我們碰到的時候,他的觀察還是很深刻。
所以今天出來有人組黨的新聞之後,我就想到應該去看看Tonyq Wang 這位「前支持者」的觀點。這裡也推介給大家。
摘一段話:「等事過境遷,有天柯文哲他們回來檢討時,應該會哭吧。特別是那些忘記自己怎麼拿到權力的那些人。」
結語也簡單明了。
柯文哲要上位是肯定要組黨的,這次他至少得搶下一定比例的不分區。看起來這就是他想完的答案。
會走到這步的意思是,他沒招了。因為,誰會真的願意當他的立委,沒有朋友的人在這點就最可憐。名單上如果都是老弱殘兵也是會很尷尬。
本來柯在這種時候就正該展現實力,秀一秀結盟名單以利擴大政黨基礎,結果展現出來的實力都只剩柯文哲吃正在縮小的老本。他要組黨,再來就看這三天誰要跟他組黨,這就是他的實力名單。
我聽過無數流言,也有些有經過內部驗證,組黨這件事情,以前也曾經有朋友來跟我推敲如果柯有天組黨,要不要列不分區一起拚一拚。
我說,如果柯真的有想清楚在幹嘛,市政也有好好做,這是可以討論的事情。
不過後來柯文哲從我的角度來看無心市政快一整年,政策好幾個幾乎都可以用倒行逆施來形容,所以後來我自己都已經忍無可忍的開砲。
而且柯文哲支持者的實力也比以前大不如前了,就算像我這樣的前支持者,這樣對著幹其實也完全感覺不到他全盛時期的壓力了。想想真是讓人心酸。柯文哲計算到最後,只剩過去積累的殘餘流量。
等事過境遷,有天柯文哲他們回來檢討時,應該會哭吧。特別是那些忘記自己怎麼拿到權力的那些人。
回到市政,重點是內部訊息傳遞跟政策執行的方式,雜亂無章。凡事只求追求更多支持,不講政策一致性跟政治價值,這樣再交換下去我們還支持就真的是精神分裂了。
有多少內部人士現在在煩惱要回頭去解釋,自己去年幫他選舉時,怎麼跟自己拉來的支持者交代,柯文哲今年這些磨刀想選總統的動作。為了這件事情多少人跟柯文哲衝突,自己知道的就知道。
我跟你說啦,長官有心市政,下面自己會把事情做好。長官帶頭在亂要政績要考慮選總統的政策攻防,下面沒辦法專心做事,早晚是要出事的。
另外網路上有些人說,我知道的只有 2014 的柯文哲。
我想說,笑話,身為2015-2018 應該是北市府市政顧問出席記錄應該有前三名,幫過他們無數案件的技術專家,擔任過至少兩次廠商評選委員。
你們連我知道什麼都不知道,在那邊靠北我不知道什麼。
柯文哲如果有做得好的事情,我們還是拍拍手給他掌聲,但最近一年,他有什麼是做的好的?
還有些什麼被媒體洗腦,靠北咧,我手上的訊息都是第一手跟第二手的,有什麼好媒體洗腦的。媒體的訊息其實都是第四手的,很多時候還是陣營內不同立場的人拿來報派測風向用的。
至於王王冷那套瞎話不要再講了,王王冷如果不知道這一切,那他就真的是太圈外了。
知道這一切還那樣講話,那已經是赤裸裸的欺騙跟邪惡了。我生平最痛恨這種只為勝選,不擇手段的作為。
反正這一趟看下來,該看得看了,該做的做了,該說的也都說了,最後就拿爆米花站旁邊看戲怎麼落幕。
我個人對這國家社會,該做的能做的我自認都做了。沒欠誰什麼。
我不是誰的人,也沒什麼計畫,今年也沒跟任何人結盟,待在民間做我的事情。我就是看到多少事情說多少話,但這樣的自走砲,今年看到柯文哲陣營在亂搞的次數已經夠多了。
I dont buy it.
tonyq 是 誰 在 獨立評論在天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誰說人人都要讀大學?】
18歲進入業界,後來更從開源社群進入行政院,網路名人、資深工程師 #TonyQ 至今沒有讀完大學,是他自己口中「史上學歷最低的政委幕僚」。
為什麼他沒有大學畢業證書,也能走到這一步?又為什麼許多人勸他「補學歷」,卻都被他拒絕?他很酷的回答:https://goo.gl/D85o9k
tonyq 是 誰 在 Fion的韓國生活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馬習會的事情,韓國也有在關注。但我沒在關注韓媒在關注什麼(這不是繞口令XD),比較引我注意的是周玉蔻在記者會場生氣的事件。
我的記者朋友們,立場各異。有人覺得周沒禮貌,只是要搏名氣;有人覺得周有guts,做了記者該做的事。
有一句話,以人廢言。通常用在教訓人,不該因為話者的身份,對他說的話下判斷。
不過在做批判性思考時,「誰」在說話,其實是一個重點。了解話者的背景,可以猜測他的價值觀偏好。
講個簡單的例子。「大學四年所學,在職場上很少用到。還不知直接去工作,省下學費又可多賺錢。而且很多賺大錢的人也沒上過大學啊。」
價值觀→物質成就比智慧重要。
覺得智慧比錢重要的人,就可能覺得上面那段話狗屁不通。
而每個人的家庭環境、就學背景、工作經驗、宗教、種族…都會型塑出自己的價值觀。
像是我有當老闆的朋友覺得,太陽花只顧著反反反,不去看看外面景氣多差。也有做社運的朋友,覺得中國鯨吞蠶食的手段,最後得利的依然不會是台灣人。
當然同個環境出來的人,不一定就會有同樣的價值觀。但依然是個判斷的方法。
那知道價值觀要幹嘛?是說價值觀跟我不同就不用看了嗎?欸不是啦。這只是批判性思考中的一小步而已。批判性思考是啥?就是能看穿字裡行間的意義,不會被看起很威的文字唬一下就驚到呆惹。
(想知道更多步驟的話,推薦閱讀《問對問題,找答案》這本書。)(已絕版~請找二手)
我會想到這件事,只是因為臉友之中,對於周玉蔻事件,反對 vs. 認同的人,剛好政治偏好都類似。有感而發。
這篇文章跟韓國好像沒啥相關厚…那來補充小趣事。台灣朋友最近問我是不是該來訂明年返鄉投票的機票了(但她每天都要上課,只能旋風來回)。看來馬習會有提昇投票率的作用?科科
#應該沒什麼人會讀完吧...
簡單整理了周玉蔻事件,以及馬習會期間各項台灣媒體內鬥(?)的訊息,當作自我警惕,也希望朋友們一起討論,樣本取自我經常Follow的諸位前輩(皆以公開動態為主),若有失禮,不足之處仍請見諒,歡迎大家留言分享自己看到的好文章。
周玉蔻當天以「美麗島電子報」身份申請採訪證(另有一說是「台北之音」電台節目主持人),並進入會場做了三件事情
a.在馬習兩人握手期間,要求習近平向記者們揮手
b. 雙方密談後,由於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主持的記者會僅點名三家親中媒體「新華社、香港中評社、台灣旺報」發言,並提前10分鐘結束。周玉蔻因此怒嗆張志軍沒有誠意,限制新聞自由,要求他回應「一中原則是不是一中各表」,卻反遭現場部份記者訕笑、報以噓聲,她接著大喊「你們噓什麼,記者不會問問題嗎?台灣記者為何不抗議?」
c.馬英九記者會回答了14家媒體提問,但遲遲沒點到周玉寇,她便吼說「馬總統你有沒有在習近平面前講中華民國?」更罵總統府發言人陳以信為何不理她,接著在其他記者舉手發言時,仍不斷大聲鼓譟,遭新加坡記者反嗆「請尊重別人的發言權。」最後被星國維安請出場外。
14題Q&A記錄
goo.gl/9PrZoV
這個事件怎麼談?
我們必須先拋開「周玉蔻」的長期負面形象,單純以本次言行而論,她究竟是一位在新聞現場捍衛採訪權的記者,或者表達個人訴求的抗議者?
以後者來說,不論是道德或行為論,每條路線最終(或源頭)終究會導向你我的意識形態問題,再以此套上各種論述,所以這裡先省略不談(我也沒能力XD),只從「記者」角度去看周玉蔻事件。
究竟在這個不可能聽到中台代表們回應敏感問題,抗議雖然有助上版面,瞬間靠著反馬習輿論風向爆紅,卻會干擾其他記者工作權,引發媒體圈內戰的案例下,大家可以怎麼思考呢?
1.前「新頭殼」記者林雨佑將三事件拆解,並逐一分析他對周玉蔻以「記者」身份進行抗議的看法。
http://goo.gl/L9JTof
林雨佑強調,在場記者身兼工作需求、利益與政治考量,不跟著抗議很正常,但也不代表不出聲就是對的,只能視為對職業現實面的妥協,反倒事後台灣媒體報導周玉蔻事件時,多半帶著嘲諷和批判,或僅批判她鬧場,少有論述,這便是媒體的自我設限。
2.現「三立新聞網」編輯黃郁棋則質疑:「如果周玉蔻教了記者一課,那請問,最後她問到了什麼答案?」
http://goo.gl/6m9LJ4
黃郁棋指出,雖然周玉蔻成功凸顯雙方記者會上的矛盾之處,但她以記者身份來到現場,卻沒有真正完成自己的職責,只是靠著個人名氣搏版面,當天的周玉蔻是「名嘴」,並非「記者」。而記者的專業除了問問題,更多時候其實是「在不搞壞關係的情況下,想辦法讓對方願意回答,並且讓雙方還有下次合作機會,很可能是獨家!」
(這則動態下面有許多媒體圈外人的看法)
3.諸多資深記者其實對周玉蔻的表現不以為然,認為現場已經有蠻多犀利提問,她只是個跳梁小丑,坐擁資源、名氣、爭議,才敢做出這些言行,真正的記者必須「比氣長」。知名網路工程師王景弘(TonyQ)便針對部份媒體人在臉書、網路上的批評進行回應。
https://goo.gl/e9J7NK
王景弘說明:「有些記者認為周玉蔻的行為不可取,認為在場多位縱橫兩岸多年的大記者被忽略。只有做秀的周玉蔻被注意到,而且他的提問其實其他人都有涵蓋到。」
他卻覺得,在場記者的問題都沒打到重點,資歷是一回事,資深記者們的貢獻與才華值得被尊重,但「在馬習會這個重大事件中」寫出什麼內容給讀者?這才是現代閱聽眾們想看的重點。王景弘說,記者們一定做的到更深入的辯證,卻沒有想證明自己、公開揭露判斷的意思,並反對資深記者們對網路、年輕人的刻板印象。
4.隔天「端傳媒」發表這則現場側記《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周玉蔻》,以古典新聞學的浪漫想像重建周玉蔻言行細節,並詢問她本人「為什麼這樣做?」
https://goo.gl/yrLwvO
我很喜歡端傳媒台灣區主管、資深政治記者李志德分享本文時的感想:「說真的,我不一定贊成她的做法,但不正常的做法滋生於不正常的環境,誰敢說她批判那些事不存在?」
以及udn許柏崧前輩的評論:「周玉蔻不管她的形象走的多偏鋒,但至少在這件事上我認為她是做對的。這件事也許錯就錯在不該是由周玉蔻提出的,但也很悲哀,只剩她還記得要憤怒。」
總結四篇,記者周玉蔻的「演出」的確荒謬,但嗆聲受訪者並非獨家,誰說沒有其他記者在新聞現場與官員、警方、民眾發生過衝突?尤其主跑抗爭線便知,許多人對民眾、權力階級的言行總抱持差異,即便為工作粉飾臉色,戴上「人無貴賤之分」假面,文字、影像卻是騙不了人的。
換個角度來看,如果周玉蔻一開始便心懷抵抗意識,憑身份取得證件,進入會議鬧場,即便她是個你我都討厭的名嘴,就算她真的只是愛出風頭,這也是行言論自由之實,行為有異,正當性無礙。(除非要接著去談,周玉蔻拿採訪證卻不做新聞工作,是否違反道德?又或者以議題的重要性來說,結果跟方法哪個比較重要?)
再回歸脈絡,正因為她是「周玉蔻」,才有資源、後援、名氣做出這件事,我認同前輩們藉此抒發對「新聞理想」的渴望,或闡揚心中看待「專業素養」的現實建議,但仍然不知道,身為一位沒有名氣、資歷、資源的菜鳥記者,該如何在類似情況實踐所謂「記者真正應該做的事?」
常聽人笑說,妄想台灣獨立之前,還要先統一島內意識形態。我想,對媒體改革、台灣新聞的未來而言,大家仍需要在現實vs理想的無解矛盾中,嘗試建構出某個能取得多數人認同,不分輩份、立場、媒體大小的嶄新價值觀。
PS.管中祥老師則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周玉蔻》這個標題太去脈絡化了,可見端傳媒和台灣還有點距離 XDDDDD
同場加映
5.馬習會前,天下獨立評論專欄作者黃丞儀發表「立法院應即彈劾馬總統」一文,遭天下編輯無預警撤稿,獨立評論平台過去以「清明、公義」為宗旨經營,卻在聲明中回應「為平衡報導,才暫時下線,之後有不同觀點的文章時再發表」,此舉有編輯室內部控制之餘,許多作者憤而辭職。
作家瞿欣怡便沉痛地說「我不介意微薄的稿酬,為的就是珍惜這個平台,珍惜每一次評論的發表。因為我深信,這是個追求進步價值的、公道的平台。」
https://goo.gl/vXmIGv
6.經濟學者林明仁等人也發表聲明「一個媒體是不是能夠堅守他的信念,只有在受到試煉之時才能顯示出來。媒體的信譽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不能平常西線無戰事時就高喊獨立評論,博取社會清望跟市場佔有率,但一碰到壓力就東躲西藏,東拉西扯。」
https://goo.gl/VePAeR
7.社會學者、udn顧問曾柏文的專文,則詳細談到天下「限縮言論」的錯誤何在,以及他們仍舊以「傳統紙本」思維經營網路媒體,面對公關危機時藐視讀者與作家,反倒激起異議的窘樣和改進方法。
http://goo.gl/4is3v9
8.意想不到的是,天下獨立評論遭逢巨變之際,更隨後引發了「網路時事評論」發展是否過度膨脹,收割網路意見領袖、寫手們的名氣創造假公共包裝,擠壓「深度報導」點閱率、生存空間的討論。(這系列又長又深)
a.作家朱宥勳(正方)
http://goo.gl/Dnehlo
b.作家黃湯姆(反方)
https://goo.gl/h7GAaE
c.作家朱宥勳(正方)
https://goo.gl/RQXiF7
d.udn鳴人堂主編許柏崧(正方)
https://goo.gl/YClVRj
e.作家黃湯姆(反方)
https://goo.gl/iVPevd
9.馬習會一早,獨派群眾聚集松山機場抗議時,負責實況轉播的公民記者「蜜蜂公民、阿凱-公民覺醒紀錄記者」被警方逮捕,疑似破壞兩人正在錄影的手機,
剛好今天(11/9)有場探討反課綱運動中,教育部拘留、提告翻牆進入辦公大樓自由時報廖振輝、苦勞網宋小海、獨立撰稿人林雨佑事件的座談會「新聞報導與刑罰規範-難以捉模的界線」,詳情可上林雨佑臉書看簡單記錄
https://goo.gl/dhH00a
明日(11/10)早上10點,公民記者們則會在立法院群賢樓外抗議
http://goo.gl/rOxzT4
10.與此同時,前「沃草」記者林雨蒼則分享他以另類媒體角度,如何看待在立法院中工作的主流媒體,並簡談記者與受訪者之間,互相依賴又厭惡的矛盾關係,也提到了「部份」主流記者會輕視不必顧慮各種壓力,可以暢所欲言(當白目、不守潛規則)的小媒體、小記者。
以及勞動環境惡劣、中產階級意識霸權、缺乏時間深度進修等問題,奪得鄉民一片讚賞。他呼籲網友們,不該一昧把亂象推到基層身上,媒體問題源自管理階層、財務現實和閱聽眾素養,很多好記者們仍在默默耕耘,希望總有一天能找回大眾的支持與鼓勵。
https://goo.gl/9fhH2s
圖片出處:盧翊銘/端傳媒
後記:這只是篇簡單的整理(而且還是轉貼一堆專家評論)自產論述的部份非常少和淺,但我認為只要能稍微促進討論風氣,網摘便仍有它的價值,感謝各位朋友們願意留言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