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日,臺北東區的永福樓餐廳變成了NET服飾。(張哲生 攝)
下面是2020年4月底出版的《今周刊》第1219期裡頭的相關報導:
NET不懼疫情在「永福樓」舊址開新館
東區老房仲揭金店面搶租秘辛
撰文:張玉鉉、梁任瑋
歷經半年籌備,位於台北忠孝東路4段的永福樓舊址,變身為服飾品牌NET(主富服裝)忠孝旗艦店,成為台北最大NET門市。在疫情當頭的5月1日,依然無所畏懼,如期開幕!
去年11月,NET證實與房東簽約12年,以每月320萬元租下永福樓,轟動業界。近年來,這家無懼國際快時尚品牌挑戰,反而加速展店、朝大型化店鋪轉進的本土服飾品牌,卻愈戰愈勇,再度插旗東區。
儘管如此大張旗鼓,NET卻是神祕而低調,不僅創辦人從不受訪,連在NET工作近30年的董事長特助受訪時,名字也不曝光。
「選擇永福樓,是因其為東區商圈具代表性地標之一,且樓層坪數夠大、交通便利、方便集客。」特助陳先生透露,房東慎選房客,NET提出建議租金與經營規畫後,房東才點頭。
隨著商圈人潮往信義計畫區移動,東區的指標型店面陸續關門、遷移時有耳聞,也讓東區沒落之說不脛而走;然而一次簽下12年長約,意味著NET對昔日一級戰區東區仍信心滿滿。陳特助提到NET展店方針為在地、長期經營,簽約以長約為主,只要選定就會戮力經營,因此多年來與各門市房東維持良好互動。
一位認識NET創辦人兼董事長黃文貞27年的東區房仲人士印象很深,1993年,黃文貞相中忠孝東路4段明曜百貨對面、現為屈臣氏的店面,當時NET才剛成立,沒名氣,房東最後選擇租給如今的藥妝店。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也許就放棄了,黃文貞卻鍥而不捨,透過管道找上唯王食品的老闆,頂下原本經營食品雜貨的唯王店面,開設NET忠孝1店,讓外界見識到他插旗東區的決心。
「他做生意很阿莎力,決策很快。」這位房仲指出,早年黃文貞還親自找據點時,有一次晚上11點向黃介紹一間不錯的店面,「他一聽很感興趣,立刻放下手邊的事就開車去看。」甚至澎湖、花蓮等偏鄉也親自去勘查市場,絲毫沒有身價數10億元大老闆架子。
去年黃文貞搶下永福樓舊址,其實有段不為人知的幕後。自從永福樓退租後,林姓屋主原本開價每月六百萬元找新租客,由於地點不錯,當時的確吸引不少國際連鎖品牌,包括日本與台灣藥妝店叩門洽詢,但房東對租金的堅持,讓不少品牌商評估後決定縮手,而店面就這樣空置半年之久。
正當無人聞問之際,黃文貞透過熟識永福樓屋主的一位林姓仲介聯繫遠在日本的房東,表達承租意願,並動之以情、說之以理,更驚人的是,黃文貞一口氣向房東砍到4百萬元,最後用「前低後高」方式,前期每月320萬元、後期每月4百多萬元的租金條件拍板。「大家聽到NET以這麼便宜的價錢租到永福樓,整個東區房東都驚呆了!」知情人士透露,「你不得不佩服黃文貞,很懂得抓住房東不耐久無租客的心情,他也許不會第一個出手,但一出手絕對不會讓標的跑掉。」
熟悉黃文貞的這位房仲分析,20多年過去,東區商圈零售品牌潮起潮落,但NET可說是碩果僅存,是從未離開過東區的店家之一,如今更集中火力投資永福樓舊址,力拚對街即將開幕的H&M與UNIQLO,精神頗令人佩服。
NET門市遍布一、二、三線城市。都市外,也注重經營中南部鄉間,像全台最大門市即落腳屏東,將近八百坪。「長期以來,NET展店布點的原則就是不斷追求進步、調整體質。」陳特助堅定地說。
NET於1991年創立,歷經香港服飾品牌街頭林立、歐美與日本快時尚品牌大舉進入,29年來屹立不搖。即使11年前試圖進入中國市場,以失敗收場,仍從中學習經驗,更堅定台灣是NET的重要根據地。
至5月1日,NET全台總店數共148家,年營業額近80億元、員工約3千人,遠超越其他本土服飾品牌。
黃文貞出身雲林東勢鄉農家,今年70多歲,高中畢業、退伍後,曾至報關公司工作半年;接著進入貿易公司服務長達7年,主要負責出口美國的成衣部門。「後來董事長離職創業,在現今東區NET大安一店處開設小超市。」創業以來因資金與經驗不足,有半年時間經營得不順,直到「偶然在冰店看見2位女士,提著兩大袋『津秋外銷成衣』的戰利品,開始注意到此產業。」
當年獲爭鮮創辦人支持 一腳跨進成衣界
黃文貞開始進行服飾產業市調,巧遇舊識陳津秋(津秋成衣、爭鮮創辦人)並獲他的支持,自此跨進成衣服飾業。「陳津秋不僅讓黃董事長自由挑選款式販售,並採先售出後結算方式,無須切貨買斷。」陳特助回憶。這對當時財力不足的黃文貞是一大助力,不用積壓太多資金在進貨上,周轉上也大為寬裕,也因此讓原本的小超市,在1979年順利轉型外銷成衣的主婦商場。
然而,隨工資、原物料與土地成本逐漸上漲,台灣外銷成衣廠漸漸外移,黃文貞面臨第二次轉型,決定朝自有品牌發展。當時黃文貞一夫當關,「董事長交叉比對國際品牌成功經驗,擬定NET發展方向:全客層定位、商品款式豐富、價格實惠。」陳特助提到。
對黃文貞來說,企業經營必須與時俱進、滿足消費者需求,這點也充分體現在NET品項選擇與展點策略上。先看品項,從休閒服飾、都會風格的男女裝,陸續拓展兒童、鞋包配件、家居等,滿足一站式購足消費者。
「NET的商品策略,是製作讓顧客每天都想穿的衣服。」陳特助直言,商品與價格是競爭的不二法門,因此款式多外,始終堅持平均單價落在3到4百元間,用CP值緊拴家庭、小資上班族等的心。
直到現在,NET每季有高達2千種款式,黃文貞皆參與其中,競爭對手推出的服飾樣式、風格市場接受度如何,均走在第一線觀察,保持對市場的靈敏度與學習心態。
NET布點上,搭配一站式服務得到加乘效果,因偏鄉購物選擇不多,一家人到NET能滿足各式購衣需求;偏鄉門市穩定的業績,反倒成為NET在都會區迎戰快時尚品牌的堅實後盾。「展點上以方便集客為優先,傾向在交通便利地點開店。」陳特助強調。
近年NET則以關小店、開大店的策略積極布局,於2015年在新北淡水開出首家旗艦店,樹立大型店鋪模式。「為完整陳列豐富款式,5年前陸續在各縣市開設4百坪以上新型態店鋪。」陳特助解釋。
實體戰打30年轉進電商 用人策略「從不挖角」
去年8月,NET從實體門市進展至電商品牌。「隨科技進步,電子商務成為必爭之地,因此決定成立電商品牌NU V(NEW VALUE簡稱)。花1年籌備,定位全客層。」陳特助分享。
疫情加速虛實通路整合,「NET累積近三十年成衣生產經驗與設計資源,使NUV能較靈活快速生產自有商品。目前月營收穩定成長中,且四月業績較上個月成長5至6成;主要購買年齡落在21至45歲。」陳特助透露,因疫情激發團結、對台土地認同,將推出一系列台灣美景與人文特色T恤。
至於展店所需人才與倉庫,陳特助表示,NET從不對外挖角,選擇基層培育,凝聚向心力。去年7月啟用的雲林物流中心約七千坪,整合NET與NU V倉儲需求。
NET另一個深植人心的形象是公益。「黃董事長小時候常穿哥哥留下的衣服,有年除夕夜,因沒有過年新衣而哭鬧,黃董事長母親深夜還到街上已打烊的衣服店敲門,買了一條卡其長褲。」陳特助透露。
有這樣深刻的兒時記憶,黃文貞自2012年起,每年捐助全台家扶中心愛心提貨券,舉辦門市封館贈衣活動,讓弱勢家庭能穿新衣過年,至今已累計約百場、投入逾億元。
「當時接到NET打電話來說要提供50萬元提貨券,彷彿天上掉下來禮物,今年甚至提高至70萬元。」雲林家扶中心主任廖志文語帶感激。
然而,台北市大安區仁愛里里長鄭秀郎觀察:「現在東區人潮減少超過一半,至少要幾個月才能恢復。」疫情下逆勢開店,考驗品牌生存力,對此陳特助樂觀表示:「NET看好台灣內需市場,會延續既定開店策略,盡力做到最好。」充分反映黃文貞面對市場挑戰所秉持「謙虛以對、身體力行、量力而為」的原則。
NET(主富服飾)
成立:1991年
負責人:黃文貞
資本額:5.6億元
主要業務:服飾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uniqlo 進入 模式 在 JC 財經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商業模式的轉變愈來愈快,現在的商業書籍比起過去也有很大的不同了!過去你會觀察到都是供給在刺激需求,想辦法用各種炫麗的行銷手法激起顧客的慾望來提升銷量。
不過,近幾年的商業書籍反而反過來,利用網路與數據的力量幫助供給者可以更有效率的掌握顧客需求,建立起雙向溝通的橋梁,打造出顧客真正想要的產品。
當然,中間還是有許多額外的問題可以討論。大家都知道:資源有限,慾望無窮!供給與需求沒有平衡,而是供給大大超過需求的時候該怎麼辦?我們又該怎麼選擇呢?
之前在讀遠流的《那個為什麼會熱賣》這本書中其實就針對這個問題做了很多討論,很有趣的現象就是廠商以前只能用性價比來吸引消費者,現在你必須更進一步,比消費者還要了解他們自己,將他們引導進入一個「框架」當中。
這其實也是一個簡化的概念,我們已經不想在花太多時間與精力去貨比三家,有時根本就是情緒性消費,而廠商的責任,也晉身從提升消費者對產品的滿意度,到提升整個生活的滿意度。
而遠流最近新出版的《時尚業生存戰》則是進一步將這個概念套用到現實,討論目前的時尚業轉型現象。其中在討論為什麼許多我們熟知的快時尚品牌H&M、Forever21好像不再盛行,其實不是快時尚不流行了,而是新崛起的品牌擁有更好的商業模式來提升它們的營運效率與獲利能力。
👉 新商業模式特色:
1️⃣ 線上線下全通路
網路下單,店取服務。縮短與簡化購物流程,提升顧客體驗。
2️⃣ SPA商業模式:服飾製造零售業,藉由開發自家產品來降低售價與提升衣料品質,創造「高性價比」產品,更有競爭力。
這邊可以再介紹一下什麼是SPA模式?
SPA(Specialty Store Retailer of Private Label Apparel)是一種從商品策劃、生產到零售一體化控制的銷售形式,能有效地將顧客和生產聯繫起來,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首要目標,通過革新的供給方式以及供應鏈的整合和管理,實現對市場的快速反應。
SPA模式實際上是一種先進的供應鏈管理思想,快速響應和準確供應是SPA模式的核心。像Uniqlo就是實行SPA模式!
👉 這跟投資有什麼關係?
當你掌握線上線下全通路,擁有顧客偏好數據後,能夠妥善運用這些數據的公司可以創造出更多爆款產品,尤其是現在連一般消費品的傳遞都可以有網絡效應,銷量上升當然會帶起營收成長,激發股價。
再來,擁有SPA商業模式的公司通常都有一定規模,這就是他們的競爭優勢。零售業的毛利不高,如果在競爭、換季等影響下都必須降價求售,免得留下庫存損失更大。
這個時候SPA模式可以幫助它們壓縮「營運成本」,從營業利潤率來下手,縱使原價與競爭對手相同,也能有更好的獲利能力。
擁有更好的獲利能力,自然也可以推升股價。我過去研究的零售產業,能讓股價不被Amazon打倒,走出自己一片天的公司,都擁有這種順應趨勢、靈活整合,將自己優勢發揮到極致的特性👍
uniqlo 進入 模式 在 JC 財經觀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商業模式的轉變愈來愈快,現在的商業書籍比起過去也有很大的不同了!過去你會觀察到都是供給在刺激需求,想辦法用各種炫麗的行銷手法激起顧客的慾望來提升銷量。
不過,近幾年的商業書籍反而反過來,利用網路與數據的力量幫助供給者可以更有效率的掌握顧客需求,建立起雙向溝通的橋梁,打造出顧客真正想要的產品。
當然,中間還是有許多額外的問題可以討論。大家都知道:資源有限,慾望無窮!供給與需求沒有平衡,而是供給大大超過需求的時候該怎麼辦?我們又該怎麼選擇呢?
之前在讀遠流的《那個為什麼會熱賣》這本書中其實就針對這個問題做了很多討論,很有趣的現象就是廠商以前只能用性價比來吸引消費者,現在你必須更進一步,比消費者還要了解他們自己,將他們引導進入一個「框架」當中。
這其實也是一個簡化的概念,我們已經不想在花太多時間與精力去貨比三家,有時根本就是情緒性消費,而廠商的責任,也晉身從提升消費者對產品的滿意度,到提升整個生活的滿意度。
而遠流最近新出版的《時尚業生存戰》則是進一步將這個概念套用到現實,討論目前的時尚業轉型現象。其中在討論為什麼許多我們熟知的快時尚品牌H&M、Forever21好像不再盛行,其實不是快時尚不流行了,而是新崛起的品牌擁有更好的商業模式來提升它們的營運效率與獲利能力。
👉 新商業模式特色:
1️⃣ 線上線下全通路
網路下單,店取服務。縮短與簡化購物流程,提升顧客體驗。
2️⃣ SPA商業模式:服飾製造零售業,藉由開發自家產品來降低售價與提升衣料品質,創造「高性價比」產品,更有競爭力。
這邊可以再介紹一下什麼是SPA模式?
SPA(Specialty Store Retailer of Private Label Apparel)是一種從商品策劃、生產到零售一體化控制的銷售形式,能有效地將顧客和生產聯繫起來,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首要目標,通過革新的供給方式以及供應鏈的整合和管理,實現對市場的快速反應。
SPA模式實際上是一種先進的供應鏈管理思想,快速響應和準確供應是SPA模式的核心。像Uniqlo就是實行SPA模式!
👉 這跟投資有什麼關係?
當你掌握線上線下全通路,擁有顧客偏好數據後,能夠妥善運用這些數據的公司可以創造出更多爆款產品,尤其是現在連一般消費品的傳遞都可以有網絡效應,銷量上升當然會帶起營收成長,激發股價。
再來,擁有SPA商業模式的公司通常都有一定規模,這就是他們的競爭優勢。零售業的毛利不高,如果在競爭、換季等影響下都必須降價求售,免得留下庫存損失更大。
這個時候SPA模式可以幫助它們壓縮「營運成本」,從營業利潤率來下手,縱使原價與競爭對手相同,也能有更好的獲利能力。
擁有更好的獲利能力,自然也可以推升股價。我過去研究的零售產業,能讓股價不被Amazon打倒,走出自己一片天的公司,都擁有這種順應趨勢、靈活整合,將自己優勢發揮到極致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