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國王伊德里斯二世(二)+ 遜尼、什葉之爭
我們上回提到伊德里斯二世建設菲斯城。它致力於菲斯的國際化、文化交流,使得這兒文風鼎盛。而他在伊斯蘭世界的政治影響力更甚於他的父親。
我們提到摩洛哥是哈桑派受到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Abbasid Caliphate)壓迫而敗走至此建立的。我們再重複一下:穆罕默德的四大哈里發在他死後輪流掌權,是為正統哈里發時期(Rashidun Caliphate)。四大弟子死後,無人繼承伊斯蘭正統衣缽,於是形成一片混亂,第三位哈里發的後人逐漸弭平動亂,成立倭馬亞王朝建立(Umayyad Caliphate),是為白衣大食。白衣大食並沒有徹底清算反對派,相反地,他形式上統一帝國的領土,但對於反對這支統治系統的其他伊斯蘭教徒,甚至基督教、猶太教,都採取容忍的態度。這種兼容並蓄的政策使得白衣大食的領土高度擴張,除了包絡地中海之外,還遠及中亞烏茲別克地帶。
但之後的黑衣大食就不一樣了。這個新王權開始進行權力的緊縮,這就導致了帝國內部的叛變。方才提到,在四大哈里發死後就有哈桑派。他們認為自己本來是穆罕默德的繼承人,第三位哈里發後人所形成的白衣大食、以及推翻(或可說是繼承)白衣大食的黑衣大食,只是他們妥協下、暫時性的權力代理人。過去白衣大食較為懷柔,哈桑派與他們相安無事,但黑衣大食開始進行權力集中,哈桑派自然就不服。兩派於是形成鬥爭,哈桑派不敵,敗走摩洛哥。其領袖就是伊德利斯一世,也就是昨天與今天的主角伊德里斯二世的父親。
讀者大概可以猜出來了,這白衣大食與黑衣大食的一支與哈桑派那一支,在正統哈里發之後,也就是公元661年就形成分裂,而這正就是遜尼派(白黑兩大食)與什葉派(哈桑派)的區別。可以說,伊德利斯一世逃離摩洛哥,使得摩洛哥成為什葉派的開山祖師。而摩洛哥王國的成立,不僅讓摩洛哥成為什葉派大本營,而且在黑衣大食領土下的所有什葉派以及其他宗教、以及所有反對黑衣大食的各種勢力,一旦被“大食”壓迫,便選擇摩洛哥為庇護之地,而其中心就是菲斯。其中兩場大規模來自黑衣大食領土的移民,就是昨天所說的安達盧西亞與突尼西亞的叛變。我們明天待續。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umayyad caliphate 在 Dr. Shu 的旅遊文化攝影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摩洛哥怎麼開始的?
雖然菲斯是世界最大的步行區,但千萬不要以為這兒像是紐約中央公園一樣有著開闊的視野。剛好相反,在這300公頃的區域中,簇擁著9454條鵝卵石街,300座清真寺,還有至少一座猶太教堂。因為棟棟相扣,使得遊客如果想要尋找一個特定的景點相對不容易;同時往往也可能站在一個重要的景點面前卻不知道她的重要性。
這一組照片的前兩張就是最好的例子:她像一隻貓,悄悄地潛伏在巷子口,但卻掌握一切局面。她是伊德利斯二世聖堂(Zaouia Moulay Idriss II)。我們之前提過他的父親伊德利斯一世,是菲斯城的建造者。我們今天就展開在他那個時代的生活。
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之後,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制度隨之形成。他死後四大弟子相繼執掌阿拉伯世界的政治與宗教。這四位弟子稱為哈里發(Caliph),而這個時期稱為正統哈里發時期(the Rashidun Caliphate),年代是公元 632–661年。
四大弟子死後,阿拉伯世界形成了一個王權政體,是為倭馬亞王朝(Umayyad Caliphate),也就是中國史書上所說的白衣大食。公元 750 年,阿拔斯王朝(Abbasid Caliphate)取代倭馬亞王朝,中國史書稱之為黑衣大食。在白衣大食衰亡之際,與黑衣大食爭權的還有另外一支穆罕默德的後裔。這支政權——歷史上稱為哈桑派(Hasanid),在黑衣大食掌握權柄之後,一直挑戰後者的合法性,而後者也不斷壓迫這分支。終究在公元762年,雙方爆發了火拼,哈桑派不敵,只好敗走。其中一支就逃往到摩洛哥,其領袖就是伊德利斯一世。附帶一提,哈桑派與黑衣大食的鬥爭今天還沒結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什葉派與遜尼派的鬥爭。
在伊德利斯一世來到摩洛哥之前,這兒居住柏柏人(Berber)。伊斯蘭文化在伊德利斯一世之前已經在摩洛哥傳布,當地的柏柏人也開始信奉伊斯蘭教,但並沒有一個完整的政治體。伊德利斯一世來到這兒改變了此地的政治格局,將原本鬆散的部落組織改造為一個統一的王朝。他所使用的方法在今天看來是非常人道的:自己迎娶了柏柏領袖的女兒,讓他這支外來的阿拉伯勢力與地方勢力結合。而在整個伊德利斯統治期間,他雖然為國王,但柏柏人實際上分享大多數的權力。
伊德利斯在摩洛哥開創了一個新的王朝,但黑衣大食對這個哈桑派的殘餘並沒有鬆手,終究派人從巴格達到他的首都,也就是今天梅克內斯(Meknes)除去了這個心腹大患。伊德利斯一世的暗殺可以說是伊斯蘭世界裡面一場驚心動魄的諜報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