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介:銀翼殺手前方400英里的《 The Electric State 電幻國度》】
直到續集電影問世之前,沒有人知道《Blade Runner 銀翼殺手》裡頭破敗的2019年洛杉磯以外的世界長什麼樣。
1982年電影院上映版唯一一個離開城市的鏡頭是最後一分鐘被製片強迫補拍的皆大歡喜結局版。這個車窗外的綠意(外加從Stanley Kubrick那裡借來的《The Shining 鬼店》空拍畫面)後來在 Ridley Scott 導演版中被他果斷剪掉,再度回到更符合他創作原意的開放式結局。於是洛杉磯以外的2019年又回到空白畫面。
瑞典圖像小說創作者 Simon Stålenhag 的《 The Electric State 電幻國度》補上這個空白。
一點都不意外 Stålenhag 的視覺啟蒙是兩年前過世的美國未來主義工業設計大師 Syd Mead。Syd Mead 同時也是電影《銀翼殺手》的美術設計。這使《電幻國度》中那些巨大機器幾乎可以存在於《銀翼殺手》的同一個宇宙。
《電幻國度》中的「Sentre Stimulus TLE 」頭盔則儼然是《銀翼殺手》原著中的虛擬情感體驗裝置「Empathy Box 同情箱」的升級版。
作為一個21世紀創作者,Simon Stålenhag 眼中沒有所謂疆界:自己寫故事,並繪製畫面,同時還為自己的故事寫作配樂。Spotify 找得到的《電幻國度》同名專輯。充滿了1980年代世界電子音樂先驅(同時也是《銀翼殺手》作曲家)Vangelis 的氣味。
Simon Stålenhag 過去以描繪末世紀的瑞典自然景觀著稱,《電幻國度》同時也是他第一次把故事場景拉到美國。被他挑中的地點是同時具有浮華絢爛和荒涼末世兩種矛盾景觀的 Cyberpunk世界——內華達州。「我的整個構想起自內華達。我想要寫一個科幻故事來讓內華達看起來合情合理。」最終,他成功創造出了《銀翼殺手》的洛杉磯城外400英里的末世內華達:同時具有科幻氣味和死亡氣味的郊野奇觀。
Simon Stålenhag 也有自己的疆界。比起將故事發展成連續的圖像(比如漫畫或動畫),他更熱衷於用畫筆勾勒被時間凍結的那一刻的氛圍。他的音樂創作同樣更多在描繪片刻間的永恆,多於戲劇性的情感。
這樣對於片刻的執著也充分顯示在他的故事中:比如他透過主角之後,描繪友人在討論千層麵醬汁配方的同時遭人擊斃、腦袋變成粉紅色肉塊的畫面:
「即使我盡全力將撈起的殘渣碎塊放回原本應是麥斯頭顱的大洞裡,他的配方仍舊是永遠找不回來了。麥斯的千層麵以錯綜複雜的方式存在那些粉紅色肉塊組合中,就像愛恨、焦慮、創意、藝術、法律和秩序一樣......就在這裡,灑落在石板上,而人類沒有任何技術能將它復原。」
天!這個狂暴又美麗的死亡段落和《銀翼殺手》中的舞蛇女 Zhora 的死亡之舞比起來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Simon Stålenhag 的創作已經慢慢被傳統媒體工業體系看中,正在快速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和電玩。這當然既是一種遺憾也是一種祝福:遺憾的是他無法變成這些改變的一部分;然而他以一己之力的打造出來的獨一無二風格仍變成一種對讀者的祝福,一點一滴地滲透到衰敗中的傳統媒介(電影、電視)上頭。
按:
1.本文為出版社提供書籍試讀的無償推介。
2.啟明出版社《電幻國度》中文版介紹由此去:https://bit.ly/2YASHDy。
3.在被好萊塢拍成電影之前有人利用 Simon Stålenhag 的畫面和音樂組成了一支令人頭皮發麻的短片:https://youtu.be/iXCKGrDWylE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