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的昨日、今日與明日〈下〉
中華統一促進黨顧問 田羽軒
馬英九在國統綱領發布時擔任陸委會副主委,支持「一個中國」原則,他擔任總統後卻強調「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很少提到「一個中國」。2012年7月他接見國共論壇代表吳伯雄時就強調「兩岸關係定位為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陸委會主委夏立言2015年7月在希臘也是照本宣科表示,兩岸是「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當年奉為指標性的「一個中國」原則,在公開談話中完全被中華民國所代替;所幸馬政府還講「九二共識」(註),間接認同「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九二共識」在2015年7月還被納入中國國民黨黨綱。
(註)1992年11月3日,海基、海協兩會在香港會談時達成「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其涵義可以口頭聲明方式各自表達」的默契,此即「一中各表」的由來;由於中共並不反對,才有1993年4月在新加坡舉行的辜汪會談。而上述經典的「創意的模糊」就是2000年4月28日政黨輪替前,當時陸委會主委蘇起所提出的新名詞「九二共識」。
統一是中共核心利益
1995年6月10日李登輝在美國康乃爾大學公開演講,中共認為美國違反美中三個聯合公報的原則,嚴重損害中國主權,並強烈批評李登輝的演講違反「一個中國」原則,除了立刻停止7月20日在台北登場的第二次辜汪會談,後續更藉演習展示武力威脅,兩岸由「克制性」的敵意轉為「公開敵對」,1995年6月16日起,兩岸緊繃高張的關係僵持了三年;1998年4月經由我方持續要求下,當年10月的「辜汪上海會晤」(不是辜汪「會談」,兩者的重要性差異極大),勉強成局,兩岸關係似乎又見生機。
未料1999年7月9日李登輝提出兩國論,完全推翻一個中國的原則;陳水扁在2002年8月宣稱台海兩岸是「一邊一國」,2003年9月更提議制定新憲法,交由公民投票表決。中共認為這都是高度挑釁行為,也是暗中走上法理獨立的方式;於是從1999年7月李登輝執政末期到2008年5月陳水扁執政結束的九年間,兩岸關係再度陷入中共所謂的高度危險時期。
中共一直視「領土完整和國家統一」是其「核心利益」之一,嚇阻台獨的任務使軍力大幅快速進化。美國國防部今年5月13日向國會提出2016年度中國軍力報告,指出中國軍費已提高為台灣的14倍,解放軍長年推動現代化,台灣過去能嚇阻其侵略的優勢已經消失;共為了脅迫,在必要時甚至會進犯台灣,因此持續對台發展與部署軍力,將對台灣的安全造成重大挑戰。
這份報告算是保守的,回顧20年前的1996年2月,當時中共總理李鵬只不過在公開談話中提到對港澳行使主權後,台灣問題即將是完成統一大業的急迫問題,紐約時報二版頭條卻已刊出「今天中國向提出統一時間表跨出第一步」(China took the first step today to ward setting a timetable for the unification),這是當時美國對大陸要收回台灣的看法。當年4月,中共解放軍報刊出長篇大論報導清朝康熙時代如何採取以武促統的策略逼迫據守台灣的鄭克塽投降的歷史。從北京的角度看,台灣何去何從不僅攸關民族的榮辱,更直接影響中國廣大少數民族地區與漢族的分與合。
中共歷次對外用兵都牽涉到領土與主權問題,回顧北京自1949年以來八次對外發動戰爭都不受強國干預。其中兩次是和美蘇正面交鋒,包括1950年的韓戰和1969年的珍寶島之戰;1955年的大陳島之戰,更是緊接在台美簽訂軍事協防條約之後;1979年的中越戰爭則是緊接在越南和蘇聯簽訂軍事同盟之後。這幾場戰爭充分顯示中共在領土和主權問題上的執著,寧可冒軍事和外交危險也要動用武力解決,而且動武前少有預警動作。陳長文在本(五)月16日投書媒體指出「中共為武力犯台將付出極大代價,留下難以處理的可怕包袱;武統之後,台灣必然會出現一股流亡力量,還會產生類似「恐怖主義」的模式,進行包括自殺攻擊在內等等非顛覆型的對抗攻擊模式。」,陳長文如果深入了解大陸維護主權領土的決心和對外戰爭的歷史,就會重新思考中共真的只是說大話的紙老虎?台灣人的性格真有能耐敢成為ISIS一族?
台灣究竟何去何從
美國普立茲獎作品<世界文明史>的作者Will Durant對中國歷史頗有研究,他說:<史記>作者司馬遷告訴我們知識分子的最高境界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所謂「究天人之際」就是要探討天道和人事之間的關係,社會現象是由人的活動構成的,不能和上天對著幹;現在全球氣候劇變,就是忽視大自然反撲的力量,因此全球氣候公約組織從2015年開始強制管制各國的CO2排放量,讓地球不致毀滅。通古今之變,就是要通過歷史的發展演變,尋找歷代王朝興衰成敗的道理。台灣領導人豈有不知?
1993年一月出版的<國家為什麼會失敗>(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這本書,作者Daron和James Robinson特別提到「當國家體系僵化或無能調整時,國家就會衰敗」,這是一本很厚又深硬的著作,卻點出台灣目前的現狀。1961年蔣介石籌劃的虎年大反攻(也就是國光計畫,當時三軍停止休假,大量向日本進口血漿)受制於美國被迫取消之後,中華民國主導統一的機會幾已消失;但是公開搞獨立,北京的立場就是由他們主導急統機會的來臨。蔡英文在今年元月當選下一任總統後曾閱讀這本書,應該心有所感。她一直強調「維持現狀」,卻不承認一個中國和九二共識,虛無飄渺的維持現狀仍然是台灣生存的保護傘嗎?我們要認清,大陸的終極目標絕非只是和台灣有穩定、合作的關係,它要的是結束國家分裂的狀態,邁向統一。
中共強調「九二共識」的頻率越來越頻繁,層級越來越高,蔡英文夾著56%選票登上大位的民意,卻實問虛答以含糊的「維持現狀」回應,兩岸的未來是否進入最寒冷的冬天,這幾天就會知道。
〈完〉
「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的推薦目錄:
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 在 943就是省的超值好康分享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週末讀點好書吧!我喜愛到世界各國旅行的動機之一是想觀察造成一個國家富強與衰敗的原因,這本書點出了一個獨特的觀點,值得思考哩~
國富論vs國敗論
好書大家讀:《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
這本好書的大哉問是:為什麼有些國家十分富裕,有些國家卻異常貧困?為什麼窮國都集中在熱帶或下撒哈拉非洲,富國都在溫帶?帶來繁榮富裕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富裕的社會能夠一直繁榮下去嗎?一個社會的貧困與富裕,是如同《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所說,受到風土與物種之類地理因素的影響呢?或是受到宗教文化的影響?也許是窮國的官員比較無能?
雖然《國家為什麼會失敗》的觀點和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的《槍炮、病菌與鋼鐵》很不同,但是作者戴倫.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和詹姆斯.羅賓森(James A. Robinson)坦承他們是受了《槍炮、病菌與鋼鐵》極大的影響。《槍炮、病菌與鋼鐵》是難得一見的好書,也是少數寫給一般社會大眾看,極具有極深遠學術影響力的書!
賈德.戴蒙是這百年來少有的通才,他原本是洛杉磯加大(UCLA)醫學院的生理學教授,他在膀胱生理學的研究讓他獲選上美國藝術及科學院院士;另外他也是著名的鳥類生態學家,他在生態學的貢獻讓他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除此之外,他的研究也涉及演化生物學、人類學和生物地理學,他在生理學系退休後,還被UCLA地理學系聘為地理學教授。賈德.戴蒙在這本《槍炮、病菌與鋼鐵》「科普書」中,真接提出他的創見:各大洲的「自然資源」(也就是生物地理)本來就分配不平等 ,所以導致各地社會的發展在起跑點上就有落差。《槍炮、病菌與鋼鐵》把生物地理學帶進了人類學、歷史、經濟學、政治學的研究當中,激發了學界許多討論。這樣的影響力,是達爾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的《物種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以降罕見的。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是一本我期待很久的好書,最早注意到這本好書,是《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的一本好文-The Self-Destruction of the 1 Percent,提到《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指出中世紀的威尼斯因為採行較廣納的政治與經濟制度而邁向富裕繁盛,反過來又帶動制度朝更加廣納的方向前進,富裕到盛極一時而稱霸地中海。但早期的菁英豪族不甘於新人輩出瓜分利益,在當時全球最先進的民主制度下反撲成功,將威尼斯快速拉往封閉的榨取方向,因而導致它逐漸衰落。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的中譯書名很直譯,其實我覺的推薦序中指出的《國敗論》是個更棒的譯名。《國家為什麼會失敗》要探討的問題是3P的起源-權力(power)、富裕(prosperity)和貧困(poverty)如何產生。作者戴倫.艾塞默魯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制度經濟學家,詹姆斯.羅賓森是哈佛政府學院的比較經濟學家。這本結合了制度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和比較經濟學的好書和《槍炮、病菌與鋼鐵》的地理論很不一樣的,《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指出,窮國之所以貧窮,不是由於命定的地理因素,也不是因為傳統文化作祟。糟糕的政策很可能不是因為執政者愚笨無知,而是他們刻意圖利支持其權力的特權菁英,代價是整體社會的利益。繁榮富裕的關鍵在於這個社會採行何種經濟制度與政治制度。所以照他們說的,「笨蛋!問題在制度!」。
他們在《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中,用了近五百頁的篇幅,反覆論證指出,在廣納型制度(inclusive institutions)下,一個社會若能將經濟機會與經濟利益開放給更多人分享、致力於保護個人權益,並且在政治上廣泛分配權力、建立制衡並鼓勵多元思想,國家就會邁向繁榮富裕;反之,在榨取型制度(extractive institutions)下,經濟利益與政治權力若只由少數特權菁英把持,則國家必然走向衰敗,即使短期之內出現經濟成長,卻必定無法持續,因為特權階級為了保有自身利益,會利用政治權力阻礙競爭,不但犧牲多數人的利益,也不利於創新,阻礙了整體社會進步。 少數特權菁英害怕的,就是經濟學大師熊彼得(Joseph A. Schumpeter,1883-1950)提出的「創造性的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而寧可固步自封。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一再強調英國的光榮革命(Glorious Revolution)限制了君王的權力,是英國能成為日不落帝國的原因之一!限制君王的權力,這在儒家文化下恐怕是難以想像的吧。儒家倫理對經濟發展可能確實有些限制,最近剛好讀到這兩篇好文:〈「安分守己」和「積極進取」〉和〈【讀者投書】雨蒼:華人文化傳統的惡性循環〉就有些討論,歷史大師黃仁宇在《萬曆十五年》(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也提到,「當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各人行動全憑儒家簡單粗淺而又無法固定的原則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創造性,則其社會發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補助技術之不及。」
不過《國家為什麼會失敗》卻認為文化不是重點,雖然過去德國社會學大師韋伯(Max Weber,1864-1920)曾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提出基督教新教的工作倫理是資本主義興起的主因之一。可是儒家文化圈中的日本、台灣和韓國經濟實力現在卻不容小看。在《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中,日本、台灣和韓國是作者們認為的廣納型制度。
民主自由在台灣確實有一番成就,可是近年來在即得利益者的政治操作下,台灣也面臨了財產權不保(土地強徵)、媒體壟斷、補貼無競爭力企業(鮭魚返鄉)還有裙帶資本主義等現象。就連作者作為和北韓比較的南韓,也有大企業壟斷、影響政治和媒體的現象。《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也指出,數千年的全球史也說明,制度可以往更具廣納性的方向移動,也可能會倒退回較具榨取性的狀態,淺層的民主也可能被綁架成為實質的權貴政治。因此即使在民主自由的台灣,我們仍得要小心翼翼地守護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提高公民的參與,制衡即得利益者的權力,才能維持永續的經濟社會發展!
美國之所以強盛,我想主要也要歸功於美國有三權分立運作良好的憲法,即使小布希政府試圖以反恐為藉口濫權,也因立法、司法權以及媒體第四權的監督和制衡而破壞有限。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1865)被譽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總統,他在戰時勇敢地擔負憲法賦與他三軍統帥的權力,取消人身保護令、關閉反戰媒體和逮捕異議人士,可是在戰爭結束前,他本著法治精神,挑戰自己頒佈的《解放黑奴宣言》(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在戰後的合法地位,積極爭取修憲而催生了美國憲法第十三修正案。這在史蒂芬史匹柏以歷史學家桃莉絲.基恩斯.古德溫(Doris Kearns Goodwin)的《無敵:林肯不以任何人為敵人,創造了連政敵都同心效力的團隊》(Team of Rivals: The Political Genius of Abraham Lincoln)為藍本的電影《林肯》(Lincoln)中有深刻的刻畫。林肯維護了美利堅聯邦及其領土上不分人種人人生而平等的權利,後來在劇院觀劇時被奴隸制度支持者演員刺殺,可是卻改變不了美國國土完整和憲法已廢奴的事實。
由於《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是寫給社會大眾讀的書,作者並沒有用深奧的學術術語和模式來解釋他們的理論,在讀的時候我也不禁有點懷疑作者是否有循環論證的問題,把成功的發展國家都先歸類成廣納型以及失敗的國家為榨取型。還好《國家為什麼會失敗》的中譯版有台大經濟系的林明仁教授撰寫推薦序,把艾塞默魯和羅賓森的學術研究成就很簡單淺顯地作了很棒的介紹,才得知《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中的結論是有深厚的學術根基的。根據IDEAS/RePEc資料庫,艾塞默魯在現在經濟學界的影響力,排名所有經濟學家中第八名!艾塞默魯在2005年榮獲為四十歲以下對經濟學思想與知識有重大貢獻的經濟學家而設克拉克獎章(John Bates Clark Medal)。
艾塞默魯與羅賓森列在《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也深入舉出許多精采的歷史證據,從羅馬帝國、馬雅城邦、中世紀的威尼斯、蘇聯、拉丁美洲、英國、歐洲、美國與非洲,還有他們也試圖預測這些問題,例如中國在威權統治下的經濟發展,是否能持續狂飆並超越西方國家?作者卻指出,以蘇聯為例,榨取型制度也能在一段時間內創造經濟成長,因為農村資源被轉作工業發展的資源,可是卻會無以為繼。他們認為中國也是步其後塵而已,如果中國的政治制度不再改革成廣納型制度的話。
既然是制度在作祟,在國際外交課題上,要幫助數十億貧困國家的人民脫離貧困,最有效的方式是什麼?西方富國提供更高金額的人道援助?或是從本書作者對於政治制度與經濟制度的互動觀察當中找到可行方法?作者坦白地提出,富國對窮國的援助,有許多早就消耗在層層的關卡中,到真正有需要的人手中寥寥無幾,這些援助雖然寥勝於無,不過僅是富國讓自己更好過些。
如果說廣納型制度要能運作得良好,想當然要在一個民主制度發展得良好的國家,教育和經濟制度允許階級的流動,並且保障個人的各種自由和公民權利。簡而言之,就是要有民主政治、自由經濟、權力制衡、言論自由、公民參與、公平分配、人權保障和社會多元化。這種我在這篇文章〈民主究竟有多好?〉中的種種發現不謀而合啊!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真的是一本大家都該好好讀一讀的好書,雖然《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批評中國的制度,可是據說對岸領導人對這本《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是非常重視的。我前幾天搭捷運時讀這本書,第二天又見一位年輕人也在捷運上讀這本書,真是有前途啊!現在在捷運上讀書的年輕人真的不多,更何況是這種嚴肅的大部頭著作,雖然這本書讀起來一點也不艱澀。《國家為什麼會失敗》其實也該列為所有國家的公務員和大學生必讀好書!
如果要雞蛋裡挑骨頭,《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有些論述我比較認為要再檢驗的是,對於局外人來說,很多國家發展的秘辛和箇中因素,並非簡單的外部數據就能輕易解釋的。而且《槍炮、病菌與鋼鐵》中的地理論無法完全解釋了現在各大洲的國家發展現狀,不過卻也解釋了為何歐美能成為世界強權,因為歐美現在能過得比世界上大部分地區還爽,雖然他們國內的制度是廣納型的,可是他們畢竟也在前幾個世紀在世界各地榨取了許多資源回去做各種基礎建設。而且,亞洲雖然在上個世紀普遍落後歐美,可是在制度成熟後,卻發展神速,這如果完全不考慮文化和地理因素,恐怕也很難完整地解釋吧?不過瑕不掩瑜,《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的這些觀點相信也會激蘯出更多的啟發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