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無知的繆誤
與友人對談電業民營化的幾個重點:
1. ...把原本被英國工黨政策性價格管制的低電價,自由化後的漲價看成是問題。
原本是用稅金補貼才有的低電價,有啥好驕傲的?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把稅金補貼看成是國營比較有效率,那中共的人民公社也不會餓死三千萬人了。
2. 解除電業管制可能會發生電費漲價,但卻是朝三暮四的問題,錢是透過稅金付還是電費。差異在於稅金支付有很大的貪污空間,而且用電少的在幫用電多的付錢。
3. 擔心台灣市場小而出現壟斷是毫無意義的,因為自由市場下的壟斷沒有壞處只有好處。政府強制的壟斷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誠如張五常曾舉例:
"一九六九的春天,在温哥华的一个渔业研讨会中,一位(几年前获诺奖)在座的提出:「把公海渔业改为私产,只能有一个大业主,所以鱼产品之价会是垄断之价。」我立刻回应:「怎么可能呢?如果世界上所有的农地都是我的,我一定要分租出去给无数农民,农民竞争,农产品之价会是竞争市场之价。」当时你(R. Coase)坐在旁边,轻声说我对了,说了三次,过了几天你又再说我对。"
自由市場下的壟斷,市場價格依然不是壟斷價格,而是競爭之價。了不起的經濟感受與邏輯,讀者要多思考學習。
4. 會不會「自由市場下的壟斷「對財團而言」沒有壞處只有好處,政府強制的壟斷「對財團而言」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不可能,因為這是常見的對經濟學無知的謬誤。
一者污名化財團,事實上財團只是一種資本累積,其背後原因跟大量生產可以降低平均成本一樣;資本累積在侷限條件內可以極大化平均獲利。
傳統閩南地區商人「標會」去從事某種創業,也是一種「微型財團」 -- 許多有剩餘資金者放棄今日之享受,投資可能成功者去執行業務期待更高獲利率。
二者,財團要造成傷害,必須官商勾結,而前提是透過政府強制力排除市場競爭。
三者,沒有政府介入,財團對社會是有好處無壞處。任何成功企業都是因為提供多數人願意犧牲代價換取的服務,其邊際用值必須大於等於邊際換值,才能長久經營下去。講白話,就是賣大家想要的東西,你爽我也爽,皆大歡喜!
試問Google、Facebook、Uber這些財團對台灣造成什麼傷害了?事實上他們提供的服務對台灣整體創造極為驚人的利益!
回過頭看,財團之所以要勾結政府就是因為政府權力過大。該管制的是政府而非私人資本。
看台灣電信業自由化後帶來多少好處,怎麼台灣人20年光景就忘光了?過去電信局時代的服務有多爛?自由化很多貪污腐敗也大幅減少,至少沒過去明目張膽。
會相信國營比較好的人,那就是相信北韓人民很幸福囉?因為北韓就是行行都是國營事業的極致表現。奉勸這些相信國營更優秀的朋友趕快移民北韓!
補充:
一般人的經濟感受很差啊~即便微軟90年代全盛壟斷全球時期,也不敢隨便漲價。
因為潛在進入市場的競爭其實很激烈:Mac OS、Linux、FreeBSD、BeOS...
我算過,以人均年收入來看,其實微軟從Windows 3.1以降到Windows Vista實質是降價的。照理說壟斷應該漲價漲翻天,為何不?不敢嘛!
話說我是死忠Mac、Linux用戶,2000年以來就沒用過Windows,連我公司都下令全部用Mac,不准微軟Windows出現。夠屌,說話夠有公正性吧XD
「windows vista 爛」的推薦目錄:
windows vista 爛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影視短評\【矽谷群瞎傳 】Silicon Valley
HBO的原創劇【矽谷群瞎傳】是一部很有趣的影集,故事內容描述了小型新創團隊魔笛手Pied Piper在巨型大型網際網路公司互利Hooli(影射Google)的打壓下掙扎發展的故事, 他的格局與敘事方法很像HBO之前的影集【大明星小跟班】,都是使用喜劇的格局諷資訊業界的扭曲現狀。
由於我曾經在資訊產業公司混過一段時間,而且同樣試著創業中,影集當中所提到的各種情況我都有挺強烈的共鳴,包含了創業者擁有技術上的才華卻無經營能力、面對有價值的技術,大企業試圖買斷不成就會想盡辦法用財力與影響力來欺壓小型新創,以及金主們只看風向毫無遠見,還有大公司注重行銷遠勝過產品實質內容等等等等的描繪都很到位,而且製作群顯然也的確很懂3C環境。
引述一段有趣的台詞:
老闆:「我們的新產品究竟情況有多糟?有IPhone4糟嗎?他總不會比Windows Vista還要慘吧?好吧?不要告訴我跟Zune一樣爛?」
職員:「對不起,老闆,他跟頻果地圖一樣爛」
老闆:「.....幹!幹!幹!!!!!!!」
BY 半瓶醋
【矽谷群瞎傳】預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9V__a49xtw
#半瓶醋 #矽谷群瞎傳 #HBO #矽谷群英 #硅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