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參加全國登山車錦標賽-菁英賽的第11年,從2011年我17歲參加青年組別開始,懵懵懂懂踏入了正式賽事,一直到現在半腳踏入了推廣角色,我始終熱愛MTB運動,非常享受參與的每一段過程,每次都帶給我不同的感受,也因此我也想把這項運動的好玩之處帶給大家。
外界大部分不是很清楚我對賽事的看法,我也很少特別做文章去特別說明,其實賽事近年對我來說最主要就是兩件事:第一,這是我人生中最喜歡的一件事,騎車的魅力不是三言兩語可以描述;第二,在台灣豎立一個基本標竿,我個人涉略很多種MTB項目,雖然在台灣看起來我每項很行,但是有特別關注我的朋友就會知道我在國外職業賽重心還是放在Enduro項目上,所以在其他項目真的非常須要有專項的新血注入,我只是個基本標竿,超越我只是第一步,我很希望有選手趕快超越我,我從來沒有所謂的連霸夢,更不會有夢碎的問題,我就是做好當下,享受當下。未來要走上國際舞台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真心期待台灣有更多年輕選手走向國際,同時也把台灣MTB的精神發揚光大,證明我們是可以的!!
非常恭喜宜蘭培訓隊的何彥誼拿下XC冠軍頭銜,他今天真的騎得很好,未來再接再厲,也恭喜其他在場的選手們順利完成賽事,在這樣炎熱的天氣下真的不容易,接下來還有第二天的下坡賽,結束後緊接著就是全國運動會了!大家繼續努力,創造自己的不可能!!
非常感謝我的贊助商朋友的熱情支持,在疫情期間賽事幾乎沒有的情況下,還是大力的支援我,未來除了我自己要更努力在國際賽爭取成績之外,也會在台灣更努力的推廣運動,屆時還需要你們多多支持了!!感恩再感恩~~
By丹
同時也有2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Keng Sport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伸縮座管對登山車新手是非常友善的配置,為什麼光是讓座墊高度降低就可以幫助越野騎乘表現?那麼以XC 風格為主的 XTERRA越野登山車賽道 ,需要裝伸縮坐管嗎? Keng Sports粉絲專頁:http://bit.ly/2STt3po Keng Sports Line@:http://bit.l...
「xc登山車」的推薦目錄:
- 關於xc登山車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xc登山車 在 捷安特自行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xc登山車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xc登山車 在 Keng Sport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xc登山車 在 好動夫妻MikeWei2Tr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xc登山車 在 Keng Sport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xc登山車 在 Re: [情報]怎麼選車- 看板bicycle 的評價
- 關於xc登山車 在 請教登山車種類DS, XC, AM, FR,DH 的評價
- 關於xc登山車 在 MTB XC 越野車/登山車友情商品交流(Hardtail)硬尾友情 的評價
xc登山車 在 捷安特自行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XC國家冠軍🏆
恭喜宜蘭培訓隊 #何彥誼,做好充份的準備,克服低潮,登上台灣的XC王座❗️繼續加油,期待接下來能為國爭光喔💪💪💪
奪冠裝備:
👉ANTHEM ADVANCED PRO 29
👉REV PRO MIPS安全帽
#台灣冠軍 #ANTHEM
xc登山車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登山車人身部品系列眼鏡篇
近三個月沒有認真外騎的我,一直在思考要分享甚麼東給大家參加,我想到的是登山車配件分享,在台灣登山車配件很少,好看的商品通常要在國外才買的到,分享亞南個人私人部品的搭配,眼鏡一戴甚麼都帥了,連害怕的臉都看不到了,這真的重要,以台灣可購買到的商品為主做分享。
【登山車護目鏡】
認識我的人幾乎都知道我騎登山車一定都戴護目鏡,主要原因是騎乘在山林,很多樹枝及飛噴出來的泥土用到眼睛就不好了,運動墨鏡進林道我個人比較少使用,真的跌倒了,墨鏡會是直接上變成傷害你的道具,簡單的林道我還會戴墨鏡(例如:羅山林道、內洞林道等等…或是XC路線)。
通常都會是全罩搭配護目鏡,我的半罩安全帽可以掛護目鏡,基本上我還是都會以護目鏡為主,最主要也是護目鏡有臉部海綿,汗水不會影響騎車感受。
★推薦台灣品牌 Xforce Optics - Taiwan ,價位算中階。
※圖片越野運動護目鏡有100%、大刺客、小刺客
【自行車墨鏡】
可以看到圖片有兩個墨鏡,我公路車登山車時都會互相使用,非常方便。
如我剛剛說的,簡易的林道或是我知道我今天的路線是玩樂,我就比較不會戴護目鏡,會戴上墨鏡進入林道,自行車墨鏡會有一個問題就是,進入林道後會太黑,這兩個我測試過,透光真的很好,就不會有這個煩惱。
★NRC風巢眼鏡
台灣購買地點可以到 Cycling FABRO 頂級車衣專賣店,此眼鏡好像終身保固,詳細可以敲敲粉絲頁詢問服務人員。
★Xforce STINGER 刺針 自行車太陽眼鏡(黑色)Xforce代理商為 鋼鐵馬廄 Iron Stable 在台中 ,台北的話大家可以去 dirty bikes試戴看看。
簡易分享一下,之後會上專欄眼鏡篇更詳細的介紹,讓大家更清楚,之後再分享私人物品護具篇。
xc登山車 在 Keng Sport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伸縮座管對登山車新手是非常友善的配置,為什麼光是讓座墊高度降低就可以幫助越野騎乘表現?那麼以XC 風格為主的 XTERRA越野登山車賽道 ,需要裝伸縮坐管嗎?
Keng Sports粉絲專頁:http://bit.ly/2STt3po
Keng Sports Line@:http://bit.ly/2SQPBHf
阿耕的個人頻道:https://tinyurl.com/ydydcznd
Keng Sports官方網站:https://www.keng-sports.com/
#Keng_Sports耕運動 #深耕運動事業工作室 #袂爽賣練
xc登山車 在 好動夫妻MikeWei2Tr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大綱:
屬於 Cross-country (XC) 騎乘風格的 XTERRA 賽道,由於擁有獨立的賽制,所以除了必須具備基礎騎乘技巧之外,對體能要求也是相當高的。
想挑戰越野鐵人卻不知該如何備賽嗎?
當 XTERRA Meetup 約騎來到台北,我們邀請到 XTERRA 認證教練王皓正(好動夫妻 - Mike)來帶領大家熟悉桃園越野自行車培訓基地附近的山徑。如果你已是 2021 XTERRA Taiwan 準選手,想在短時間內快速累積越野騎行經驗,同時也想多認識喜愛登山車的夥伴,歡迎跟著 XTERRA Coach - Mike 一起來同樂。
****關於我們****
關於Mike'W麥克王&Wei'H許小微。
專業鐵人玩家的訓練與生活🏊🚲🏃
-好動夫妻MikeWei2Tri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weiwei1981
✩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mikewanghcw?r=nametag
✩ iM短影: https://share.imvideo.app/html/app/share/user.php?user_id=144150372448351371
✩ 選手贊助合作Ambassador:
#Argon18 #Vsion_tech_us #FullSpeedAhead
#Ceepo #Zoot #720Armour
#FridayBikeFit #昇陽自行車SYB #7Park夢想園地
#力保美達 #GUenerygy能量補給
#Garmin #GoPro
***友站連結***
-Men's Games Vlog: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PxUduEw4oLFvzidCaRuTg
-AllenLai:
✩ Twitter - http://twitter.com/Mr_AllenLai
✩ Instagram - http://instagram.com/allenlai1974
xc登山車 在 Keng Sport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IKON可以說是在MAXXIS XC胎款當中最全方位的競賽胎,適中的胎塊分佈、輕量的表現,如果您只有一組輪組要面對所有XC賽事及日常訓練騎乘,IKON絕對是您的不二之選!膚邊版本增添了騎士的整體風格,MAXXIS新款的膚邊配方,除了顏色差異,還有什麼細節調整?一起來看看!
【MAXXIS IKON全新版本膚邊胎 - 最全能XC胎款 最具個人風格】
購買連結:https://shopee.tw/product/3425762/3669119568/
輪胎尺寸:29X2.2 重量:685克
• 全能的胎塊設計,得以應付絕大多數的XC賽事路線
• 世界盃級別XC競賽外胎
• 3C MAXX SPEED膠料配方提升耐用及抓地表現
• EXO側向保護層 抗蛇咬能力提升
• TR技術支援無內胎系統
Keng Sports粉絲專頁:http://bit.ly/2STt3po
Keng Sports Line@:http://bit.ly/2SQPBHf
阿耕的個人頻道:https://tinyurl.com/ydydcznd
Keng Sports官方網站:https://www.keng-sports.com/
#Keng_Sports耕運動 #深耕運動事業工作室 #袂爽賣練
xc登山車 在 請教登山車種類DS, XC, AM, FR,DH 的推薦與評價
典型的XC地形一般被認為是爬坡多於下坡,並且不包括任何的特技。 Enduro(All Mountain、AM):全地型登山車 這類的車比XC車重很多,重量一般 ... ... <看更多>
xc登山車 在 MTB XC 越野車/登山車友情商品交流(Hardtail)硬尾友情 的推薦與評價
XC 林道越野在台灣是個過氣運動,但每個人認識腳踏車,大部份都是從XC硬尾越野車、學生車開始。所以理論上,大家一定有很多愛心好物,可以和其他朋友認識分享。 ... <看更多>
xc登山車 在 Re: [情報]怎麼選車- 看板bicycle 的推薦與評價
我也來介紹一下登山車好了,雖然現在騎登山車的人不多了...
講到登山車(純種)就要從用途開始講起,依照淡鹹程度可分為
╭Cross-country (XC)
│Trail ┬ All Mountain
MTB┤Enduro ╯ (AM)
│Downhill (DH)
╰Freeride/Slopestyle (FR/SS)
(純種:不包含跨界車如Cyclocross及改細胎硬叉之登山車)
XC ─中譯越野。包含上下坡之類型,是登山車中最大的一個部門
特色是通常上下坡時不會過於崎嶇,騎士可以輕鬆的親近大自然
通常為單避震,前叉為80-100 mm(29")
雙避震時,後避震通常短於4.5 inch
AM ─中譯全地形。近來新興的部門,設計來應付比XC更崎嶇的上下坡地形
因應普羅大眾想要「一台車凸全世界」而來,可上達DH下至XC,泛用的車型
通常為雙避震,前叉為100-160 mm、後避震4-6 inch(26")
DH ─中譯下坡。正如其名,為征服極為崎嶇的下坡地形而生,真男人的車型
設計上不可拿來騎上坡,通常都是用纜車或貨車載到山頂,再一口氣衝下來
雙避震,前叉200 mm以上、後避震7-10 inch
FR/SS-FR中譯自由騎,是下坡車的分支。SS中譯土坡,是下坡車的變形
不同於下坡車以最快速度通過障礙,FR/SS的騎士喜歡脫離地表,飛上青天
脫離地面後,利用時間做些高難度的特技動作,最後平穩落地
FR車為雙避震,前叉介於140-180 mm、後避震6-8 inch
SS車通常為單避震,前叉介於100-160 mm
當然,這些車不僅在行程及強度上不同,幾何設計上也相當不同,這裡不會深入討論
登山車零件可分為車架、傳動系統、避震系統、輪組、及雜項
登山車的車架和公路車分類差不多
兩個大陣營:鋁車、碳纖車。剩下的鋼管鈦管,從以前就是小眾市場
基本上鋁車價格會較碳纖車便宜,但有些手工品牌的鋁車在價格上也和碳車並駕齊驅
前面回文已經講得十分明白,不再多提
※ 引述《b520002732 (C.W.Chou)》之銘言:
: 車架可分為兩大類,金屬類,非金屬類
: 金屬類-─┬鋼管車─┬高碳鋼
: │ ├Cr-Mo鋼
: │ ├Reynolds系列(520,531,7XX,8XX)
: │ ╰Columbus系列(SL,SLX)
: ├鈦合金
: ╰鋁合金─┬6061
: ╰7075
: (理論上6系列較韌,7系列較硬,不過鋁車各家爭鳴,不多贅述)
: 非金屬類─┬碳纖維─碳布紋路(3K,6K,12K,大理石紋路等等)
: │ (碳纖維車架組成由一層碳布,一層膠,不斷堆疊而成)
: │ (碳纖維車架關鍵技術為”膠”,仍然是兵家各爭之地)
: │ (牽扯太多關鍵技術,我也無法滲透其奧妙,不多贅述)
: │
: ├竹(就是竹子)(https://www.bamboobike.co)
: ╰紙(就是紙) (新聞 https://ppt.cc/Inb9)
: 複合類──┬碳管+金屬lug
: ├碳纖前叉、後叉
: ╰繁族不及備載
--
傳動系統包含大盤、中軸、前變、飛輪、後變、鍊條、變速把手及煞車
登山車因為分類多,傳動系統也比較多種類
現今市場被兩個超級大廠所分食:日本Shimano、美國SRAM
過去會說SRAM比較不容易掉鍊,但近年來Shimano和SRAM在變速器上都做了許多改善
兩家目前差別不大,除手感上Shimano較細膩,SRAM較明確
╭──┬─────┬─────╮
│ │ Shimano │ SRAM │
├──┼─────┼─────┤
│一級│ XTR │ XX/XX1 │
├──┼─────┼─────┤
│二級│ XT/SAINT │ X0/X01 │
├──┼─────┼─────┤
│三級│ SLX │ X9 │
├──┼─────┼─────┤
│四級│ LX │ X7 │
├──┼─────┼─────┤
│五級│ Deore/Zee│ X5 │
╰──┴─────┴─────╯
以往運動用車大多是27速(3x9),隨著時代演進來到30速(3x10)、20速(2x10)
今年SRAM推出11速(1x11),號稱不掉鍊,在賽場上打遍天下無敵手
最近這幾年內變速技術也進步許多,有免保養、變速廣度超越傳統外變速的優點
不過需要車架配合,況且價錢居高不下,可能要再過幾年才能看到它蓬勃發展
我認為內變速對於消費市場來說是革命性的改變,也是日後市場的趨勢
煞車系統,可分為V夾與碟煞
現今登山車大多以碟煞為主,V夾只可見於低階車款或少數XC車上
為什麼要用碟煞?雖然V夾夾在輪框上力矩比較大
但是路面的泥巴如果濺上輪框,那V夾的制動力將大大降低
泥量太多時甚至有卡住輪框的風險
碟煞裝在輪軸附近,離地面較遠,因此不會有V夾的缺點
油壓碟煞低保養、制動力強,但是一到保養就非常麻煩
要放油補油排氣泡等等等、有時還找不到原廠煞車油
機械碟煞使用鋼索(變速線)來拉動,雖然需要不時調整,但保養方便
調整完後制動力不比油壓碟來得弱,故少部分玩家喜歡機械碟
V夾與碟煞適用的輪框與花鼓都不同,在選購時要多注意
我是XT與X9(27速)都用了好段時間,手感上比Deore差很多
不過用太久有點膩,想試試看XX1。鍊條放到大盤上居然不會掉下來,太吸引我了!
油壓碟我用過XT與Magura Louise。雖然都很好用,但是Magura比較冷門,零件難找
我的來令片沾到油,煞車時會發出殺豬聲,每次聽到熱血都冷了,想換還要等叫貨
日後可能會換Shimano這大眾牌,耗材我想會好找一點
--
避震系統是公路車所沒有的,也是登山車之所以為登山車的一個重要零件
╭硬叉
避震器│彈簧式
╰氣壓式
彈簧式是最早的避震系統,透過虎克定律來達到避震的效果
因為使用虎克定律,所以阻尼曲線(damping curve)非常線性
缺點是台灣這鬼島要找到合適的彈簧非常困難
氣壓式改善了彈簧式不易調整的缺點,使用氣壓來改變彈性係數
雖然阻尼曲線沒有彈簧式那麼線性
但近幾年技術的改進,讓氣壓式避震器表現得越來越接近彈簧式
而且只要有打氣筒就可以調整,對於比較輕、或是常騎不同地形的騎士來講非常方便
硬叉是捨棄避震效能、換取重量的零件,大多是由鋼管或碳纖這種吸震的材料所製
--
輪組部分,登山車以往都是26吋(26")輪徑
但是後來29吋(29"/29er/700c)輪徑挾著各種優勢橫掃職業賽事
╭26"
輪徑├27.5"
╰29"
大輪徑因為輪胎接觸面積不同,有更好的抓地力
因為輪徑較大,在通過障礙上,也比較容易
綜合以上及良好的慣性,過彎與速度維持上比26"優異
但缺點是身高太矮不能騎,以及起步較慢,操控上也比26"笨重一點
現在XC賽事已經看不到有人騎26"了(望向我的車,真是時代的眼淚 T皿T)
這幾年又跑出一個新規格27.5吋(27.5"/650b),號稱融合29"及26"之優點
糾~~竟登山車市場日後還會有甚麼奇怪的規格,可能要問外星人才知道了
順帶一提,29er輪徑與公路車相同,因此如果想跑跑柏油路
買29er登山車也可以裝上公路車的輪胎,只要別太細就行
--
最後是雜項。
╭車手把┬平把(flat)
│ ╰彎把(riser)
├龍頭
├頭碗
雜項├座管┬傳統式
│ ╰伸縮式
├坐墊
╰踏板┬卡式踏板(clipless pedals)
╰平踏板 (flat pedals)
登山車與公路車最大的不同,就是Fitting沒有那麼重要
登山車要常變換姿勢以越過崎嶇地形,不像公路車以同姿勢長時間騎乘
因此只要車架尺寸別差太多,基本上都可以騎得既開心又健康
車手把可分平把、小彎把、大彎把
有人說平把在上坡有優勢,彎把在下坡及操控性上優於平把
但我認為平把、彎把、和龍頭角度都只是微調姿勢的零件
同一個彎把設定,可以使用平把和有角度的龍頭來達成
透過嘗試與錯誤來了解自己在上下坡時最好的設定,那個設定便是你專屬的fitting
頭碗這東西比輪組還誇張,在車廠百家爭鳴的情況下
各種不同的規格相繼出現,例如傳統1.125"頭管,還有1.5"-1.125"喇叭管等等
在自己組車時,需要先知道車廠在頭碗的規格,以免買錯頭碗欲哭無淚
前面提到登山車要常變換姿勢。伸縮座管就是為了快速變換上下坡而生的
以往傳統式座管,上坡完、下坡前會先降低高度以免影響靈活度
但是如果遇到又上又下的地形,要下車調呢又麻煩、不下車調呢又會一直打到腳
所以伸縮座管就這麼誕生了
伸縮座管大多是油壓的,在下坡時可以調低、遇到上坡時又可快速回復原本長度
對於休閒的林道玩家是如美夢成真的發明
缺點是非常重,而且多一條線很難看
坐墊的選擇跟公路車差不多,不過不論軟硬,座墊都是有布料和填料的
不像公路車有些坐墊是一整塊碳纖維,至今仍讓我覺得很神奇
踏板是另一個登山車和公路車不同的地方
登山車的卡式踏板面積通常比較小,而且上下卡也比較方便,以應付瞬變的路況
平踏板是一種大面積的踏板,其上通常會有螺絲突出,以固定鞋底
因為上面的螺絲對小腿殺傷力特強,在台灣又戲稱「殺人踏板」
在登山車中卡踏並不是非常重要。因為路況的不同,有些選手會交替使用卡踏與平踏
對不熟的路況,我通常是先平踏板騎過一兩次,才敢上卡踏騎
不過卡踏之於平踏多出的上提力量,對跨越障礙物非常有用,也比較不容易打滑
基本上我是贊成卡踏 > 平踏
因為近年林道騎乘的風行,有些廠商把卡踏與平踏融合
讓騎士在不上卡的路面也有比較大的面積可以施力,若想入門卡踏可以買這種試試
登山車卡踏比公路車卡踏容易上卡
而且也有兩面上卡、四面上卡的樣式,有些也可以調鬆緊
在快倒車的時候自動脫卡也是安全很多 XD
有些人沒有信心在off-road上卡,但我認為平踏和卡踏在越野時是非常不同的體驗
如果是熟路的話,真的可以試試卡踏的魅力
--
說實在很久沒有碰腳踏車市場了,如果有錯的地方還請其他前輩幫忙指正
四五年前腳踏車正夯的時候,路上到處都是登山車
近幾年公路車越來越多,想找個好夥伴騎off-road也找不太到
最後只好拿舊車跟護具跪求同學和我一起去騎車 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96.112.52
並不是上坡坐墊就要調高!而是下坡時要調低
上坡時坐墊高度應該維持在正常的高度,太高難施力、太低易疲累
下坡時坐墊調低,方便身體各種姿勢的伸展,也比較容易把後輪壓在地板上
※ 編輯: rexxar 來自: 140.96.112.52 (08/07 13:33)
不敢當,這都是我上網自己survey得到的知識
前幾年單車熱時Mobile01是個熱門討論區,現在冷得跟北極一樣,不禁悲從中來
沒資料只好上國外網站找新聞、討論區找評價
修改一些內容,順便補上對煞車系統的一點評論
文章中提到登山車輪組和頭碗規格問題,另外還有一個輪軸規格也是很神奇的
四五年前只有前叉9 mm QR軸、20 mm貫穿軸,後輪135x9 mm QR軸、135x12 mm貫穿軸
最近這幾年可能嫌20 mm太重,有些廠開始推前叉15 mm貫穿軸
後輪也多了135x10 mm、142x12 mm,連寬度都變了!
規格變了輪組也要隨之改變,想換零件時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錢
...身為受廠商擺渡的消費者只好含淚掏錢買單惹
※ 編輯: rexxar 來自: 140.96.112.52 (08/07 15:5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