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ta突破了中國天羅地網般境外及境內核酸檢測防疫系統》—紐約時報
或許中國的例子,正在告訴所有人,沒有一個國家擋得住Delta,除非承認它是全新的大流行疾病,並且改變防疫方法。
在對抗冠狀病毒的鬥爭中,很少有地方像中國一樣對其勝利充滿信心。
這個擁有 14 億人口的國家以如此之快的速度消滅了病毒,以至於它在去年春天成為世界上最早開放的國家之一。
人們摘下口罩,聚集在一起參加泳池派對。每次一有疫情,政府即動員數千人一天一人早晚檢測兩次和追踪感染,迅速消除了新的爆發。
但這樣的模型現在在Delta時代看起來越來越脆弱。
自病毒去年在中國武漢市首次爆發封城之後解封以來,中國正面臨著最大的挑戰:Delta 變種正在全中國蔓延。
中國官員承認,這次爆發將比其他爆發更難遏制,因為這種變體傳播如此之快,而且無法追蹤,初期沒有任何症狀。
南京、武漢、揚州和張家界等城市的新案例展示了中國零容忍方法的局限性。
它們還可能削弱執政的共產黨的論點,即其威權主義風格在大流行中,取得了無可置疑的成功。
中國政府不是第一次面對Delta,他們最終成功地於6 月份撲滅廣東省的Delta疫情,
但這次的傳播範圍大得多,出乎意料之外。自 7 月 21 日以來已發生 483 起病例,超過了今年全中國前五個月的總數。到週二下午,該病毒已傳播到中國 31 個省和自治區中的 15 個。
而且源起來自一個機場清場人員,在無人狀態,旅客皆離開之後,進入一架來自莫斯科的飛機,進行清潔工作。他穿了防護裝備,知道飛機乘客有人入境時被查出確診:之後,他下了飛機,清潔工具,進入另一架飛機上清潔⋯⋯病毒在空中,在飛機內的物品上附著,他依照規則,下飛機後清潔,但Delta病毒已經附著在他的身上,工具上,帶至下一台中國內陸的飛機。
從此Delta擴散出去,無法追蹤,不可收拾。
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副教授陳曦說:“一旦傳播到這麼多省份,就很難緩解。” “我認為這會讓世界其他地方感到驚訝和震驚。這樣一個強大的政府也被Delta打敗了。這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訓——我們不能放鬆警惕。”
上週,中國副總理孫春蘭將Delta 疫情歸咎於“意識形態鬆懈”,並敦促官員加強預防工作。 “我們一刻也不能放鬆,”孫女士說。
該國的一些公共衛生專家表示,現在是中國重新考慮其 Covid 戰略的時候了。
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為中國政府處理 Covid-19 提供建議的張文宏提出了遵循類似於以色列和英國的模式的想法,提高疫苗接種率,打第三針。
目前,中國堅持其嚴格的劇本。在全國政府已指示人們除非必要,不要旅行。
在張家界市和株洲市,有540萬人被禁止離開家園。從上週末開始,鄭州市大約有 1300 萬居民不得不排隊接受病毒檢測,而鄭州市是 7 月份發生致命洪水的地點。
最近出現首例Delt病例的南京,數百萬居民已經接受了四輪檢測。
“這簡直是在折磨群眾,”南京居民蔣若玲說。在房地產行業工作的蔣女士說,她理解檢測的必要性,但仍然批評官員未能控制最新的疫情。 “領導人實際上是在浪費資源和每個人的時間,”她說。
外交關係委員會全球衛生高級研究員黃延忠表示,中國的“基於遏制”的戰略從長遠來看是行不通的,尤其是在新的變種不斷出現的情況下。 “維持這種方法的成本將變得非常高,”他說。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8/04/world/covid-delta-variant-vaccine/china-grapples-with-its-worst-outbreak-in-a-year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不久之前在本頻道掀起了一場肛拭子之戰,我是一定要特別花時間討論的啊,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上海復旦大學傳染病專家盧洪洲告訴官方小報《環球時報》,鼻拭子或咽拭子可能會造成「不適反應」,致使樣本不合格。他承認,糞便...
「its檢測」的推薦目錄:
- 關於its檢測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its檢測 在 Eric's English Loung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its檢測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its檢測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its檢測 在 YooYo TV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its檢測 在 數位時代Officia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its檢測 在 HBH 遺傳皮紋檢測 的評價
- 關於its檢測 在 飛回加拿大啦!打包8個月的生活核酸檢測14hr長途飛行隔離旅館 的評價
its檢測 在 Eric's English Loung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淺談「假新聞」
最近上課時學到一個新單字「positionality」,讓我想到當前社群媒體上,不停看到的「fake news」——假新聞。
簡言之,「positionality」(位置性) 被定義為於種族、階級、性別、性取向以及能力等狀態中,創造你身分的社會與政治背景。位置性還描述了你的身分如何影響你對世界的理解與看法,以及潛在的偏見。
positionality 位置性;定位
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3390885/
https://www.lexico.com/definition/positionality
以下是我對「positionality」與 「fake news」的些許觀點:
“Fake news” has permeated all facets of life, ranging from social media interaction to presidential elections. Fake news can be defined as “fabricated information that mimics news media content in form but not in organizational process or intent” (Lazer et al., 2018, p. 1094). The creators and outlets of fake news do not ensure the accuracy and credibility of information, but rather disseminate misinformation or disinformation for purposes ranging from personal amusement to creating deceptions to achieve political aims. At times, fake news is created and disseminated by state or non-state actors using social media accounts and networks of bots designed to hijack feed algorithms of platforms such as Twitter or Facebook (Prier, 2017, p. 54). In the 2016 U.S. presidential campaign, Facebook estimated that up to 60 million bots were used to post political content. Some of the same bots were then used in an attempt to influence the 2017 French election (Lazer et al., 2018, p. 1095). Such campaigns can be understood as a form of information warfare, a comprehensive attempt to control and influence every facet of the information supply chain, thereby influencing public opinion and behaviors. (Prier, 2017, p. 54). Often, fake news is not directly created by actors that seek to manipulate but by journalists or content creators whose content favors or aligns with the narratives of these actors (Doshi, 2020).
從社群媒體的互動到總統選舉,「假新聞」(fake news)已滲透至生活的各個層面。假新聞可被定義為「在形式上而非組織過程或意圖上,模仿新聞媒體內容所捏造的資訊」(Lazer et al., 2018, p. 1094)。無論是出於個人愛好或為達政治目的而有所欺瞞,假新聞的製造者與傳播管道並不保證資訊的準確性與可信度,反而是為了散播錯誤訊息(misinformation)或扭曲訊息(disinformation)。有時,假新聞是由國家或非國家行為者(state or non-state actors)所製造與傳播,藉由社群媒體帳號及網絡機器人來劫持諸如臉書與推特等平臺的推送演算法(Prier, 2017, p. 54)。在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臉書估計有多達6千萬個機器人被用來發布政治貼文。其中,有部分機器人被用於影響隔年的法國大選(Lazer et al., 2018, p. 1095)。此類行動可視為資訊戰(information warfare)的一種形式,一種對控制與影響資訊供應鏈各環節的全面嘗試,從而影響公眾輿論與行為(Prier, 2017, p. 54)。假新聞通常是由記者或內容創造者(content creators)所創造,而非試圖操弄的行為者,前者的內容偏好符合後者的敘事(Doshi, 2020)。
Nevertheless, while the term “fake news” is commonplace, there is no universal, measurable way to quantify the fakeness or truthfulness of news. There are many fact-checking and media-bias detection tools, but they cannot objectively detect and clarify the more subtle and nuanced aims of manipulative actors that play a crucial role in news production. It can also be argued that the veracity of news depends not only on the actors that seek to manipulate it, but also on the positionality of its consumers. Therefore, one’s initial line of defense against misleading news lies not in the plethora of fact-checking devices but more in one’s pre-existing dispositions and skills to think and act in response to misleading information. This ability can be referred to as critical thinking, which can be more concretely expounded as “reasonable and reflective thinking focused on deciding what to believe or do” (Ennis, 2011, p. 15).
然而,即便「假新聞」一詞隨處可見,卻沒有統一、可衡量的方式來量化新聞的虛假性或真實性。目前有許多事實查核與媒體偏見檢測工具,但它們無法客觀地檢測與說明行為操弄者更狡猾、更細緻的目標,而這些操弄者往往在新聞的生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們也可以說,新聞的真實性不僅取決於試圖操弄它的行為者,同時還取決於新聞受眾的位置性。因此,一個人對抗誤導性新聞的第一道防線,不在於這些五花八門的事實查核方式,反而在於個人所固有的性格,以及針對誤導性資訊的思考與行動等相關技能。這種能力可稱為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意即「專注於決定相信什麼或做什麼的理性思考與反思性思考」(Ennis, 2011, p. 15)。
Taiwan, also known as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is at the forefront of information warfare. It is wedged between the geopolitical struggles of global and regional hegemon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Compounding the matter are the Taiwan’s own political actors vying for influence and power. This struggle seeps into all aspects of life and practice, mainly manifesting itself on social media, a battleground of information warfare.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Taiwan is cognizant of these information campaigns, and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introduce media literacy into all parts of its education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ministry, the government has tried to promote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since 2000 (MOE, 2002, p. 1), with one of its primary goals to cultivate its “citizens” abilities for independent learning,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MOE, 2002, p. 2).
臺灣,也被稱為中華民國,正處於資訊戰的最前線。這是全球霸權與地區霸權之間——如美國與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緣政治對抗。使問題惡化的是臺灣自身的政治行動者對影響力與權力的奪取。這場對抗遍布於現實生活的各個面向,主要於社群媒體中——資訊戰的戰場——展露無遺。臺灣的教育部注意到了這些資訊的煙硝,並已努力將媒體素養引入其教育體系。據該部稱,自2000年以來,政府一直試圖推展媒體素養教育(MOE, 2002, p. 1),其主要目標之一是培養「公民獨立學習、批判性思考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MOE, 2002, p. 2)。
★★★★★★★★★★★★
上述段落認為,由於個人的位置性(positionality),「假新聞」極難定義。此外,有許多人把不符合自身成見與偏好的新聞逕斥為假新聞。這其實相當危險,因為個人觀點將會變得愈發孤立與激進。
閱聽人應意識到,他們在網路上看到的每個資訊都有特定立場。是否真有毫無立場的新聞文章?為了對抗操弄性或強制性資訊(coercive information),我們必須意識到權力於個中的作用,以及我們自身的位置性如何形塑我們的詮釋。這是我們的第一道防線。
★★★★★★★★★★★★
參考文獻
Doshi, R. (2020, January). China steps up its information war in Taiwan. Foreign Affairs. Retrieved March, 21, 2021, from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china/2020-01-09/china-steps-its-information-war-taiwan
Ennis, R. H. (1985). A logical basis for measur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3(2), 44-48.
Lazer, D. M., Baum, M. A., Benkler, Y., Berinsky, A. J., Greenhill, K. M., Menczer, F., ... & Zittrain, J. L. (2018). The science of fake news. Science, 359(6380), 1094-1096.
MO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aiwan. (2002). White paper on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al policy. Retrieved March, 21, 2021, from http://english.moe.gov.tw/public/Attachment/ 2122416591771.pdf
Prier, J. (2017). Commanding the trend: Social media as information warfare. Strategic Studies Quarterly: SSQ, 11(4), 50-85.
★★★★★★★★★★★★
教育時評: http://bit.ly/39ABON9
相關詞彙: https://bit.ly/2UncrfI
TED相關影片: https://bit.ly/3BDsDKl
its檢測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不久之前在本頻道掀起了一場肛拭子之戰,我是一定要特別花時間討論的啊,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上海復旦大學傳染病專家盧洪洲告訴官方小報《環球時報》,鼻拭子或咽拭子可能會造成「不適反應」,致使樣本不合格。他承認,糞便取樣可以代替肛拭子,以防止類似的不適。但其他專家——包括一些中國專家——對採集肛門樣本的必要性提出了質疑。《環球時報》援引另一位專家楊占秋的話說,鼻咽拭子仍然是最有效的,因為病毒是通過呼吸道感染的。香港大學公共衛生教授本傑明·考林(Benjamin Cowling)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即使有人的肛門分泌物檢測呈陽性,但呼吸系統分泌物不是陽性,他或她的傳染性可能不會很大。】結果搞了半天我竟然在這個議題上跟胡錫進一樣立場【倒】,原因很簡單,肛拭子檢測絕對不是無可替代的檢測法,有鼻拭子、喉拭子,這些方法都比較快比較有效率,張開嘴巴採檢、戳鼻孔採檢難道會比脫褲子要來得久嗎?就算說是DELTA病毒株可以只在喉部存在比較多,那麼喉拭子也可以處理,甚至你堅持一定要看清楚消化道,那麼糞便樣本檢測也是可以,為何一定堅持肛拭子這種侵入性的檢測?更不要提反對肛拭子就是不科學這種說法了,哪有科學一定是要堅持侵入性檢測的?有人堅持肛溫比較準,那麼大家早上上班不量額溫,通通量肛溫是要怎麼運作?光排隊要排多久?
快篩方法從鼻、喉採集,進步到吐口水就可以檢測,就是一個科學的進步,在方便性和非侵入性上讓人們比較願意檢測。輝瑞的總裁Albert Bourla在受訪時就講過,如果不是因為研發時間太趕,應該要一劑就能夠達成免疫效果才符合科學和人類的需要。但就是因為研發時間不夠,才必須要暫時妥協。
德國之聲今年為了這個採訪了研究排洩物核酸檢測新冠病毒功效的專家——紐約蒙特菲奧醫學中心(Montefiore Medical Center)的微生物學家溫迪‧塞姆薩克(Wendy Szymczak)。【德國之聲:如果你要檢測一大批人,有什麼理由會讓你選擇肛拭子檢測,而不是我們所熟悉的方式?
塞姆薩克:我不認為可以只作肛拭子檢測。我想問題在於,既作鼻咽拭子,又作肛拭子檢測是否有意義?是為了要檢出那些上呼吸道已測不出病毒的漏網之魚嗎?這一點上,我不知道。這意味著大量的額外工作,需要大量的額外資源,對旅客來說造成很大的不便和不適。我們不知道這是否有必要。我們不清楚,如果(感染者)僅在糞便中排出病毒意味著什麼,他們是否會對其他人構成感染風險。】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要喜歡上肛拭子的人性太強烈了,我沒那麼強烈。好啦,花了這麼多時間檢討肛拭子的科學意義,我也真認真。
好了,那麼我們要花點時間討論林昶佐了。環南市場一役之後兵敗如山倒的昶佐今天又業力引爆了。如果他真的很兢兢業業地做事,不會落到這個下場,問題就是在於他作秀的比例遠遠高過做事的比例。今天的爆點是在於228國家紀念館首任館長、228受難家屬廖繼斌3日說,根據ETTODAY的報導:【這位自詡為228正義使者的歌手,在第6屆2年任期、15次的董事會中,「竟然只出席了第6次董事會,其他14次全部請假缺席!沒錯,就只出席了1次,翹班了14次!」這樣的出席率,不要說公家機關,就是發生在民間團體,也一定遭到同儕的冷眼與排斥。「林昶佐從今以後別再提228三個字好嗎?」廖繼斌痛批,「你每提一次,我們遺族心中就多淌血一次!」】
林昶佐荒謬的事情本來就不只這一樁,他以前就是特赦組織的台灣成員,但是在2016年內湖女童遭殘殺事件時,根據三立新聞2016年的報導:【台北內湖女童案震驚社會,廢死議題又再度引發討論,先前大力提倡廢死的時代力量立委林昶佐,昨(28)日受訪時絕口不提廢死,挨轟「烏龍繞桌」。時代力量今(29)早召開記者會,他對此再度回應,表示第一時間去辯論死刑存廢,會模糊了焦點,應該先照顧被害家屬的傷痛,而不是一味聚焦在支持或廢除死刑。】看看這甚麼屁話,遇到逆風時,昶佐就會先轉移焦點,說他甚麼立場不是重點,遇到有好處的時候挺身而出列在履歷上也絕無問題,這就是林昶佐啊,我跟他很熟啊!【笑】
根據聯合報七月四號的報導指出:【知情人士指出,政府要求原廠製造、直送,而且提供台積電、永齡的一千萬劑疫苗,標籤不會有「復必泰」,是應客製化要求重做,德國原廠必須啟動生產線另外供貨,由於德國原廠對疫苗的生產、抽樣、冷鏈、品管等程序要求嚴格,有一定的標準流程,何時第一批能完成到貨,只能說盡一切努力在完成合約簽署後能盡快將疫苗送抵國內。】 照這篇報導的說法,我國政府最堅持的就是標籤?這他媽的甚麼屁話,今天台灣死亡人數已經達到六百八十八人,結果是因為台灣才訂了特別生產線來生產,這個話不知道要說服誰?還有人對路透社放話透露消息,一時傳的天翻地覆,政府英明神武,好像都已經民調回升了。
然後還有三方同時放話給路透社的台北記者,其中一段更特別,【Another source said the German government, which has said it was trying to help Taiwan obtain the BioNTech vaccines, had been trying to speed up the talks.
"The German government doesn't want to leave the impression that they didn't sell vaccines to Taiwan due to the Chinese pressure, so it has been pushing the company to speed up its talks with Taiwan," the source said, referring to BioNTech.
The German Foreign Ministry declined to immediately comment.】啊這不就外交部自吹自擂的口吻,說德國政府有讓BNT加速跟台灣的談判。如果這是外交運作,可以為了搶功拿出來講嗎?如果不是為了搶功,以後德國政府是不是會被指責說只幫台灣不幫世界其他國家嗎?更別提這個放話獲得的德國外交部回應是,不予回應。更重要的是,德國駐台代表德國在台協會處長王子陶(Thomas Prinz)博士六月三號就說過了【我們注意到近來關於疫苗取得的爭議。請相信,德國政府,特別是聯邦經濟部部長Altmaier本人,對於台灣與BioNTech間持續的溝通協調,盡了好一番努力。然而,契約簽訂與否與條件,並非在政府的掌控下,而是取決於契約雙方。倘若契約雙方能夠達成共識,聯邦政府自然樂見其成。】這跟台灣放話德國政府介入談判差別是不是很大?
結果咧,郭台銘今天早上自己發布聲明特別強調,【路透引述知情人士報導指出,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台積電與BNT代理商上海復星簽署購買疫苗的初步協議。郭台銘4日回應,轉載國際媒體無法證實的消息來源,可能妨害台灣取得疫苗的時程,呼籲勿臆測BNT疫苗採購進度,要大家別上當了!】到底是誰案子不確定的時候就想要收割,看看林昶佐,不會覺得這種動作很像是綠營農耕隊的作風嗎?
its檢測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不久之前在本頻道掀起了一場肛拭子之戰,我是一定要特別花時間討論的啊,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上海復旦大學傳染病專家盧洪洲告訴官方小報《環球時報》,鼻拭子或咽拭子可能會造成「不適反應」,致使樣本不合格。他承認,糞便取樣可以代替肛拭子,以防止類似的不適。但其他專家——包括一些中國專家——對採集肛門樣本的必要性提出了質疑。《環球時報》援引另一位專家楊占秋的話說,鼻咽拭子仍然是最有效的,因為病毒是通過呼吸道感染的。香港大學公共衛生教授本傑明·考林(Benjamin Cowling)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即使有人的肛門分泌物檢測呈陽性,但呼吸系統分泌物不是陽性,他或她的傳染性可能不會很大。】結果搞了半天我竟然在這個議題上跟胡錫進一樣立場【倒】,原因很簡單,肛拭子檢測絕對不是無可替代的檢測法,有鼻拭子、喉拭子,這些方法都比較快比較有效率,張開嘴巴採檢、戳鼻孔採檢難道會比脫褲子要來得久嗎?就算說是DELTA病毒株可以只在喉部存在比較多,那麼喉拭子也可以處理,甚至你堅持一定要看清楚消化道,那麼糞便樣本檢測也是可以,為何一定堅持肛拭子這種侵入性的檢測?更不要提反對肛拭子就是不科學這種說法了,哪有科學一定是要堅持侵入性檢測的?有人堅持肛溫比較準,那麼大家早上上班不量額溫,通通量肛溫是要怎麼運作?光排隊要排多久?
快篩方法從鼻、喉採集,進步到吐口水就可以檢測,就是一個科學的進步,在方便性和非侵入性上讓人們比較願意檢測。輝瑞的總裁Albert Bourla在受訪時就講過,如果不是因為研發時間太趕,應該要一劑就能夠達成免疫效果才符合科學和人類的需要。但就是因為研發時間不夠,才必須要暫時妥協。
德國之聲今年為了這個採訪了研究排洩物核酸檢測新冠病毒功效的專家——紐約蒙特菲奧醫學中心(Montefiore Medical Center)的微生物學家溫迪‧塞姆薩克(Wendy Szymczak)。【德國之聲:如果你要檢測一大批人,有什麼理由會讓你選擇肛拭子檢測,而不是我們所熟悉的方式?
塞姆薩克:我不認為可以只作肛拭子檢測。我想問題在於,既作鼻咽拭子,又作肛拭子檢測是否有意義?是為了要檢出那些上呼吸道已測不出病毒的漏網之魚嗎?這一點上,我不知道。這意味著大量的額外工作,需要大量的額外資源,對旅客來說造成很大的不便和不適。我們不知道這是否有必要。我們不清楚,如果(感染者)僅在糞便中排出病毒意味著什麼,他們是否會對其他人構成感染風險。】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要喜歡上肛拭子的人性太強烈了,我沒那麼強烈。好啦,花了這麼多時間檢討肛拭子的科學意義,我也真認真。
好了,那麼我們要花點時間討論林昶佐了。環南市場一役之後兵敗如山倒的昶佐今天又業力引爆了。如果他真的很兢兢業業地做事,不會落到這個下場,問題就是在於他作秀的比例遠遠高過做事的比例。今天的爆點是在於228國家紀念館首任館長、228受難家屬廖繼斌3日說,根據ETTODAY的報導:【這位自詡為228正義使者的歌手,在第6屆2年任期、15次的董事會中,「竟然只出席了第6次董事會,其他14次全部請假缺席!沒錯,就只出席了1次,翹班了14次!」這樣的出席率,不要說公家機關,就是發生在民間團體,也一定遭到同儕的冷眼與排斥。「林昶佐從今以後別再提228三個字好嗎?」廖繼斌痛批,「你每提一次,我們遺族心中就多淌血一次!」】
林昶佐荒謬的事情本來就不只這一樁,他以前就是特赦組織的台灣成員,但是在2016年內湖女童遭殘殺事件時,根據三立新聞2016年的報導:【台北內湖女童案震驚社會,廢死議題又再度引發討論,先前大力提倡廢死的時代力量立委林昶佐,昨(28)日受訪時絕口不提廢死,挨轟「烏龍繞桌」。時代力量今(29)早召開記者會,他對此再度回應,表示第一時間去辯論死刑存廢,會模糊了焦點,應該先照顧被害家屬的傷痛,而不是一味聚焦在支持或廢除死刑。】看看這甚麼屁話,遇到逆風時,昶佐就會先轉移焦點,說他甚麼立場不是重點,遇到有好處的時候挺身而出列在履歷上也絕無問題,這就是林昶佐啊,我跟他很熟啊!【笑】
根據聯合報七月四號的報導指出:【知情人士指出,政府要求原廠製造、直送,而且提供台積電、永齡的一千萬劑疫苗,標籤不會有「復必泰」,是應客製化要求重做,德國原廠必須啟動生產線另外供貨,由於德國原廠對疫苗的生產、抽樣、冷鏈、品管等程序要求嚴格,有一定的標準流程,何時第一批能完成到貨,只能說盡一切努力在完成合約簽署後能盡快將疫苗送抵國內。】 照這篇報導的說法,我國政府最堅持的就是標籤?這他媽的甚麼屁話,今天台灣死亡人數已經達到六百八十八人,結果是因為台灣才訂了特別生產線來生產,這個話不知道要說服誰?還有人對路透社放話透露消息,一時傳的天翻地覆,政府英明神武,好像都已經民調回升了。
然後還有三方同時放話給路透社的台北記者,其中一段更特別,【Another source said the German government, which has said it was trying to help Taiwan obtain the BioNTech vaccines, had been trying to speed up the talks.
"The German government doesn't want to leave the impression that they didn't sell vaccines to Taiwan due to the Chinese pressure, so it has been pushing the company to speed up its talks with Taiwan," the source said, referring to BioNTech.
The German Foreign Ministry declined to immediately comment.】啊這不就外交部自吹自擂的口吻,說德國政府有讓BNT加速跟台灣的談判。如果這是外交運作,可以為了搶功拿出來講嗎?如果不是為了搶功,以後德國政府是不是會被指責說只幫台灣不幫世界其他國家嗎?更別提這個放話獲得的德國外交部回應是,不予回應。更重要的是,德國駐台代表德國在台協會處長王子陶(Thomas Prinz)博士六月三號就說過了【我們注意到近來關於疫苗取得的爭議。請相信,德國政府,特別是聯邦經濟部部長Altmaier本人,對於台灣與BioNTech間持續的溝通協調,盡了好一番努力。然而,契約簽訂與否與條件,並非在政府的掌控下,而是取決於契約雙方。倘若契約雙方能夠達成共識,聯邦政府自然樂見其成。】這跟台灣放話德國政府介入談判差別是不是很大?
結果咧,郭台銘今天早上自己發布聲明特別強調,【路透引述知情人士報導指出,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台積電與BNT代理商上海復星簽署購買疫苗的初步協議。郭台銘4日回應,轉載國際媒體無法證實的消息來源,可能妨害台灣取得疫苗的時程,呼籲勿臆測BNT疫苗採購進度,要大家別上當了!】到底是誰案子不確定的時候就想要收割,看看林昶佐,不會覺得這種動作很像是綠營農耕隊的作風嗎?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its檢測 在 YooYo TV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之前因为和有中了covid的邻居接触过
所以知道了接触covid患者后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
首先你先确定你最后一次接触患者是在几号?
然后在打电话去给卫生部和他们说你接触过患者
(当然如果要快的话可以自行付费去私人做检测)
之后卫生部的人就会和你拿名字ic电话号码和住家地址
在安排你去做检测
之后做完了检测卫生部的人会帮你带上一个隔离手坏
直到报告出来没事,然后在跟着他们给你的隔离日期到了
就可以去剪掉手坏了
疫情越来越严重了!!
大家没事就不要在到处乱走了
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有意合作者可以email我~jianyuchan88@gmail.com
订阅我的频道观看更多影片(免费的哦~) :https://goo.gl/iosjtx
Subscribe for more videos! ( Its Free !) : https://goo.gl/iosjtx
我的facebook 專業:https://www.facebook.com/YooYoTv/
#covid檢測#新冠病毒#stayhome
its檢測 在 數位時代Officia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科技防疫 #防疫國家隊
台灣以驚人的科技力與創新力,整合各界的力量迅速組成國家防疫團隊。防疫更不分國界,台美兩國積極進行跨國技術研發合作,而台灣如何與美國建立合作網絡共創雙贏?
特別邀請到此次疫情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工研院生醫所以及全台最大口罩濾材廠敏成公司,分享疫後的新合作模式與商機,以及對台灣產業發展趨勢的改變。
● 核酸分子檢測系統–快篩技術
林啟萬博士 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
●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在地化與全球策略佈局
古思明博士 敏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Part 3【U.S.-Taiwan Forum on Pandemic Prevention and Supply Chain Restructuring】
Taiwan was already very experienced in fighting against pandemic long before the outbreak of COVID-19. When the coronavirus struck the whole world in early 2020, Taiwan was able to fortify itself by integrating the forces of the entire nation. With its industrial strength,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Taiwan is resolved to embark on cooperation in R&D and testing with the United States.
● ITRI’s Molecular Diagnostic System for SARS-Covid-2:
Chii-Wann Lin, PhD, Vice President and General Director, Biomedical Technology and Device Research Laboratories, ITRI
With the national requisition of face mask related materials and facilities in time of the pandemic, Mytrex has been working with companies of different walks to hammer out a complete mask supply chain. After successfully safeguard people in Taiwan, Mytrex now turns to protect lives around the world.
● Localization of PPE production and globalization of strategic deployment:
Sy-Ming Guu, PhD, President, Mytrex Health Technologies, Inc.
【Part 1】從臺灣防疫成功到全球產業關鍵地位 / 王美花 經濟部部長
線上觀看 : https://youtu.be/phvbwgr1IA8?t=572
【Part 2】◆嘉賓引言 / 酈英傑 美國在台協會處長
◆臺美夥伴關係及供應鏈重組
1.楊志清/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
2.邵藹帝/美國在台協會經濟組副組長
3.仝漢霖博士/3M台灣董事總經理
4.蘇孟宗/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所長
線上觀看 : https://youtu.be/o4DDv2APE0M?t=511
its檢測 在 HBH 遺傳皮紋檢測 的推薦與評價
MESSENGER. Now it's easier to send HBH 遺傳皮紋檢測a message. Send message · Share · HBH 遺傳皮紋檢測, profile picture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