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我一直看好香港住宅樓市,唯獨是納米樓的市場,我就極度看淡,從不建議大家購買。最近出現多宗納米樓見血成交,真係聞者傷心,見者流淚,希望大家都不是當中的受害者。
最新鮮熱辣的一宗見血個案,是恒地旗下蝶翠峰第五期的尚悅.嶺,地址在元朗大棠路99A號,兩座住宅大廈共504個單位,以納米單位為主,最低實用面積只有174平方呎。物業在上月開始入伙,最新一個二手蝕讓個案在高層J室,實用面積195平方呎,原業主於2019年以364萬元一手購入,持貨僅一年多後以345萬元沽出,帳面蝕讓19萬元,連同10%SSD稅共蝕了超過53萬元,認真慘情。
尚悅.嶺是非常典型的納米盤開積,每層兩電梯共十一個單位,只要你看一看這樓盤的平面圖,就會明白點解很多人都沒有搬入去住……由於這樓盤在市場上湧現大量租盤,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目前租金叫價持續向下,最便宜租盤已經跌至七千至八千元,實用呎租只有三十多元,回報率只有兩厘。
另一個案例就是佳源國際及陞域集團發展的「龍床盤」屯門菁雋,一個實用面積177平方呎的開放式單位,近期以289萬元易手,帳面貶值約7萬元。由於原業主持貨僅逾一年多,轉手需付10%額外印花稅,相關稅項由買家支付。
除了在新界外,市區的納米樓也出現蝕讓二手成交,例如筲箕灣柏匯低層B室單位,實用面積188方呎,本月以428萬元轉手,持貨五年輸掉接近20萬元,而比較同期的中原樓價指數,五年內就上升了30%以上;長沙灣納米盤AVA 61出現數宗撻大訂個案,遭發展商沒收樓價15%訂金,樓盤以納米單位為主,實用面積由161至232平方呎,發展商將撻訂貨推出重售,最多減價一成,代表早前一手買入的業主,絕大部分在帳面上都要虧損。
目前很多納米盤在收樓之後,都立刻放租或放售,出現「人踩人」的情況,業主互相鬥平,將租金及售價越壓越低。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當初不少業主,都是「上咗車先算啦」的心態,或是「成功靠父幹」,由父母幫孩子畀錢購買,而當大家看示範單位的時候,發展商並不會將正常人住屋內的所有傢俬及雜物,全部擺放在示範單位之內,所以買家看後感覺良好,並不會覺得有問題。但到真正收樓之後,就會真相大白,原來一百多呎真係唔夠住,所以寧可繼續租樓,至於「成功靠父幹」的子女,就繼續住在父母的大屋,每天有工人姐姐照顧,而不會自己一個人搬入去。
根據我的粗略計算,在2011年至2020年期間,共有接近一萬個面積少於260平方呎的納米單位推出市場,其中以恒基興建的數量最多,佔納米樓總數約三分之一,是各大地產商之首。點解恒基特別多納米樓?估計當中的原因,是很多納米樓的發展模式,都是強拍重建收到整合業權後再發展,而這些地盤面積通常比較小,用來興建納米樓才可以賺到較多。
https://eastweek.my-magazine.me/main/101375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另外,必定要講的是天璽的減價。我用了很多時間去看資料。簡單來講,它己經低過市價幾個百分點,然後准900天成交期,900天即將近3年,計埋前後很容易會過了3年。過了3年即是沒有SSD。不過這是壓住了新地的錢,新地的錢被壓3年,如果提前成交,有信心買了不賣的話,它又會回贈9%,這是3年利息的成本。新地借...
「ssd稅計算」的推薦目錄:
- 關於ssd稅計算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ssd稅計算 在 股榮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ssd稅計算 在 地產小子 Propertykid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ssd稅計算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ssd稅計算 在 胡•說樓市- 【 額外印花稅(SSD)六大重點!近親轉讓點慳稅?】... 的評價
- 關於ssd稅計算 在 ssd印花稅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ssd稅計算 在 ssd印花稅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ssd稅計算 在 進口外匯(二手)電動車關稅、貨物稅與營業稅的計算方式? 的評價
ssd稅計算 在 股榮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樓市死亡漩渦 兩類物業沒頂
樓市寒冬,大型代理老闆兩個月即轉軚,由樓市難跌變成三年內跌三成。有斷估無痛苦,三年跌三成只是最樂觀預測,大家必須明白,目前樓市面臨最大的風險,不是加息、不是水緊,而是流動性風險(liquidity risk,即是缺乏願意交易的「對手」,未能以「理想價」完成買賣,最後還是劈價沽貨。
過去一兩個月新盤或二手死寂,一手交投每月跌至千餘宗、二手更只有約二千宗,較年中劇降一半,原因不是賣方拒售,亦不是買家消失,而是價格預期落差,構成流動性風險。情況猶如股票,一隻細價股要沽貨,但掛平十格先有買盤,賣方不欲賤賣,放低一格、隔多陣又掛低二格,但買方睇死賣方「只值低十格」,最後以低十格甚至更平沽,但成交仍然稀疏。
自住樓升與跌,對用家只有心理層面的亢奮或失落,流動性風險對用家而言,影響不大,政府辣招稅及金管局過去數年逆周期措施,收緊按揭成數等,不是保護用家,而是銀行及本港金融體系免受樓市急跌沖擊。樓市過去數年急升,辣招稅及收緊按揭,變相令投資客樂於「短炒變長揸」,三年後SSD禁售期一過,即能套現兼大賺。
每項政策總有好壞面,升市時辣招及收緊按揭反而令樓價越升越勁,遇到跌市,影響也是槓桿式,最少10%的額外印花稅(物業持有超過12個月,但不足三年),某程度令意欲沽貨的賣家,為求最少平手離場,開價會以買入價加一成作為指標,而這個指標就如股票般,掛高十格出貨,與市價脫鈎,最終賣盤不成,惟有等SSD三年限期一過,始在市場沽貨,屆時沽貨價,就是買入價。
用最近兩宗劏房之城環海東岸拍賣為例。本月初環海再有一伙單位公開拍賣,單位實用194呎,業主2015年10月407萬元買入,單位開價440萬較業主購入價高出33萬元或8%,扣除佣金及雜費等開支,實際獲利甚微,惟最終流拍告終。上月10日首宗環海東岸單位拍賣,實用230呎,開價528萬元(較買入價487萬高8%),同樣零承接流拍。
統計自2016年1月至今年9月,近三年間一手新盤成交共4.7萬宗成交,涉資6,129億元,而二手則錄10.8萬宗成交,涉資8197億元。換言之,過去近三年未過SSD辣招期的單位數目,合共有15.5萬個,涉及金額1.43萬億元。
目前樓價實際已返回今年首季水平,樓價越跌,上述SSD綁死的萬計貨源,很大程度就如股票的蟹貨般,有實力的死揸到尾;沒實力不想輸錢的,只能在市場以「平手價」出貨;沒實力且心急套現的,就只能以真正市值沽貨,輸一成只是基本盤,隨住市價越跌,其虧損幅度亦將以兩成至三成計算。
過去發展商賣樓,會計入三年樓價升值溢價作為開價指標,因此開盤價一般高同區二手兩三成。在目前經濟下行、貿易戰陰霾因素及三年不能沽的心態下,買家由昔日樂於接受三年溢價,變成要有三成折讓價,才會妥協。
這種落差,是發展商暫時未能接受的現實,但隨住貨尾累積、空置稅徵收、中資地產商「平價」促銷,目前的樓市死亡漩渦,才剛剛起動,但最快沒頂、落入死亡中心圈、不能自脫困境的,相信是近年以呎價兩、三萬元以上買入的劏房,以及用呼吸PLAN上車、續捱貴息卻未能轉至銀行上會的物業。
如果最後整體樓價高位跌三成的話,劏房跌幅最少達五成,而用呼吸PLAN高成數按揭的買家,未能由發展商財仔轉回銀行按揭,投降輸一半是常識吧。
股榮
www.facebook.com/stockwing1
P.S.
CCL最新報183.7,按周跌0.58%,距離年底預測目標135,還要多跌26.5%。
連同今篇,年底前還有八個周末日,未來八篇決定全部寫樓,大家不妨俾下意見,想睇甚麼樓市數據及題材。
ssd稅計算 在 地產小子 Propertykid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股榮玩到咁大呀
#不過股榮分析只供參考就肯肯定是真的
//十年一跌 2018樓價必跌?
上期講明年加息三厘的可能,引起不少意見,當然網友絕大部份傾向相信樓價只升不跌,甚至覺得股榮唱衰,背後總有目的。
千禧年畢業後,大約工作五年(頭三年打兩份工),儲到兩成首期,以270萬買入一個荃灣屋苑單位,當時正值美國加息、港息超加的週期,每月供款驟增數千元,這是買樓前沒有預計的事,單位今年供甩,留作父母居所。
四年前於同區以400多萬買入另一單位,自住至今。單位就算升值又如何,見估值升、毗鄰單位屢創新高,只是潛意識的感覺良好,沒有實際得益,銀行游說加按套現,難道不用還嗎。樓市絕大部份,都是低買低賣、高買高賣,能夠高沽低賣,成功率極低。
唱衰樓市的,不一定是租奴或者落錯車的人,就算是有自置物業,亦不能否認樓市位高勢危的事實。新盤開癲價,其實是計入未來三年的溢價,真的有實際需求、且做完加三厘壓力測試仍然過到,不介意樓價稍為遇上大調整,隨時可以入市。股榮提醒的,是很多盲目崇拜「樓價只升不跌教」,發展商提供所謂呼吸PLAN免壓測免審查,造就更多人入教,風險零意識,額外供款零準備,因為他們堅信零加息、如果是昔日沒有三年辣招稅鎖綁期,肯止蝕仍能走到,但市況逆轉,SSD將成為加劇跌市的元凶。
今年初的股市魔咒「十年一跌,逢七必跌」幾可肯定失效,過去兩次樓市大跌,適逢都是8字尾,包括98年金融風暴及08年金融海嘯,絕不希望「十年一次,逢八必跌」在樓市重演,事關金管局多輪逆周期措施,對銀行已有妥善保護,但對採用發展商高成數的買家卻是零保護,樓市不升,他們已面對未能上會風險。
金管局有一個圖,不妨可借用供大家參考。該局根據差估處及統計處收集數據,以一個約500多呎單位的置業成本及租賃成本計算出買租價差比率,今年上半年比率達到176%,反映樓宇買家置業成本較租樓多出76%,1998年有關比率於300%以上見頂,然後急跌。2008年有關比率升至150%水平後,亦見頂急回。
過去兩年一直提示樓市有下跌風險,最終樓價指數反而升逾兩成。2018年預測,香港跟美國加息,樓價估計調整兩成,如明年底CCL最終不低於135(現為165),此欄及FB再不會再談任何樓市的相關資訊。//
十年一跌 2018樓價必跌?
上期講明年加息三厘的可能,引起不少意見,當然網友絕大部份傾向相信樓價只升不跌,甚至覺得股榮唱衰,背後總有目的。
千禧年畢業後,大約工作五年(頭三年打兩份工),儲到兩成首期,以270萬買入一個荃灣屋苑單位,當時正值美國加息、港息超加的週期,每月供款驟增數千元,這是買樓前沒有預計的事,單位今年供甩,留作父母居所。
四年前於同區以400多萬買入另一單位,自住至今。單位就算升值又如何,見估值升、毗鄰單位屢創新高,只是潛意識的感覺良好,沒有實際得益,銀行游說加按套現,難道不用還嗎。樓市絕大部份,都是低買低賣、高買高賣,能夠高沽低賣,成功率極低。
唱衰樓市的,不一定是租奴或者落錯車的人,就算是有自置物業,亦不能否認樓市位高勢危的事實。新盤開癲價,其實是計入未來三年的溢價,真的有實際需求、且做完加三厘壓力測試仍然過到,不介意樓價稍為遇上大調整,隨時可以入市。股榮提醒的,是很多盲目崇拜「樓價只升不跌教」,發展商提供所謂呼吸PLAN免壓測免審查,造就更多人入教,風險零意識,額外供款零準備,因為他們堅信零加息、如果是昔日沒有三年辣招稅鎖綁期,肯止蝕仍能走到,但市況逆轉,SSD將成為加劇跌市的元凶。
今年初的股市魔咒「十年一跌,逢七必跌」幾可肯定失效,過去兩次樓市大跌,適逢都是8字尾,包括98年金融風暴及08年金融海嘯,絕不希望「十年一次,逢八必跌」在樓市重演,事關金管局多輪逆周期措施,對銀行已有妥善保護,但對採用發展商高成數的買家卻是零保護,樓市不升,他們已面對未能上會風險。
金管局有一個圖,不妨可借用供大家參考。該局根據差估處及統計處收集數據,以一個約500多呎單位的置業成本及租賃成本計算出買租價差比率,今年上半年比率達到176%,反映樓宇買家置業成本較租樓多出76%,1998年有關比率於300%以上見頂,然後急跌。2008年有關比率升至150%水平後,亦見頂急回。
過去兩年一直提示樓市有下跌風險,最終樓價指數反而升逾兩成。2018年預測,香港跟美國加息,樓價估計調整兩成,如明年底CCL最終不低於135(現為165),此欄及FB再不會再談任何樓市的相關資訊。
ssd稅計算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另外,必定要講的是天璽的減價。我用了很多時間去看資料。簡單來講,它己經低過市價幾個百分點,然後准900天成交期,900天即將近3年,計埋前後很容易會過了3年。過了3年即是沒有SSD。不過這是壓住了新地的錢,新地的錢被壓3年,如果提前成交,有信心買了不賣的話,它又會回贈9%,這是3年利息的成本。新地借錢大約要3%左右,所以3年要9%,但它給你這麼長期,又等於減了9%。當然最重要的是印花稅補貼,扺消了BSD和SSD的70%。現在這條數大約是23%,23%扺消了7成,其實是15%左右。意思是因為過去幾個月,自從辣招推出了之後,豪宅的成交幾乎完全停了,因為豪宅一定要用公司買。很多人都是用公司買,公司買便要抽這些稅,尤其是現在很難借到錢。這有三個原因。
第一,這個稅去到23%,即是話買了層6千萬的樓,便用1500萬稅。新地的策略,如果要折現來講,如果那個人是用公司買,或者香港有第2層樓的話,它是抵消了政府印花稅,其實是捱了15%。另外減價,真正的是減了24%,而這個價錢照過往的成交計算。我己經和大家講過新辣招的重災區是這個豪宅市場,因為它完全靠大陸人士即海外人士買,第二是公司買,第三是借不到錢。結果終於企不住,價錢開始下跌,我們會見到這不會是第一宗。所以如果你要買樓,我勸你都是先作觀望。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 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ssd稅計算 在 進口外匯(二手)電動車關稅、貨物稅與營業稅的計算方式? 的推薦與評價
請教有經驗的車主或廠商:如果舉例馬力300匹的電動小客車FOB+海運費共USD64000,匯率假設是31,以下計算是否正確?USD64000 X 31 = NTD1,984000NTD1 ... ... <看更多>
ssd稅計算 在 胡•說樓市- 【 額外印花稅(SSD)六大重點!近親轉讓點慳稅?】... 的推薦與評價
額外印花稅(SSD)六大重點!近親轉讓點慳稅?】 前日我哋講完印花稅計算重點之後,相信好多人對額外印花稅(SSD)都有好多疑問,因為當中更涉及唔少近親轉讓嘅個案。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