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校長林奇宏:透過教育創新培育人才 重視博雅教育提升學子視野
訊息來源 https://udn.com/news/story/6928/5429747
——教育體系是讓你從學習,到真實的世界、到就業,然後再回來學習、體驗、貢獻,任何時間你都會在這個學習圈當中。未來就是要去培養學生有這樣的概念,你永遠沒有學習完成的一天,在此循環中個人會有成就感,然後在這中間會願意持續做這樣的循環。
問:
請問您覺得現今臺灣高等教育有哪些問題?
答:除了大家都在談的少子化。高等教育已經不再是傳統的師徒傳授,所謂的「專業」正受到挑戰。這現象在網路興起後更加明顯,傳播速度越來越快,面向越來越廣,過去很多事情都必須要重新顛覆、重新調整。
大學根據專業分成工學院、理學院、文學院、醫學院等不同系所,希望用專業紮根。以現在的時代來看,高教發展光靠專業還不夠,還需要跨領域。如果真的跨域,那原來的專業其實反而會變成阻礙。所以高教發展現在要換另外一個方式去解決原來領域造成跨領域的阻礙。
這牽涉高等教育到底想要培養什麼樣人才的問題?我認為這是面對現在這個快速變遷的世界,我們對於臺灣下一代人才必需注重的面向。
教育4.0是創新驅動(Innovation-Driven)的教育,需要能夠以創意、創造、創新為教育目的,所謂的人才必須是碰到問題,可以想到解決方式的人。這時除了需要本身的專業,還要一些創意、創造、創新的概念。在談高等教育的時候,必須要思考如何把這個概念融入到我們的教育體系中。因此,我認為臺灣高等教育在未來,如果真正想要超前部署時,其實應該是從這個面向出發。
透過博雅教育提高年輕學子的視野
問:
那您認為現在臺灣對於人才培育有看到這個方向嗎?往這個方向在走了嗎?
答:臺灣的人才培育過程,顯然被社會上的一些想法,甚至報章雜誌對於就業趨勢、薪資等因素所限制。所以理工學院的學生不是思考他要做什麼,而是要進台積電。如果我們的人才看到的是就業市場和就業薪資,是從這個角度看他個人的職涯發展,那我認為國家的前景可慮。
當我們在談護國神山的同時,要稍微思考一下,所謂的護國神山到底是什麼?真正的護國神山應該是擁有一群創新的人才,而不是去注重一個單一產業的股價、市佔率。如果下一世代的人才菁英普遍都這麼想,這是令人憂慮的發展。
臺灣在人才培育上,蠻大的課題就是所謂的博雅教育,是一個廣度很廣,然後能夠面對整個社會脈動所必須要具備的能力。在大學教育中,讓年輕學子在博雅認知和訓練方面有一個更高的視野,我相信我們周邊的人就比較不會陷入既有的窠臼。
在談高等教育的時候,一定會想到線性的學習模式,從幼稚園、小學、中學、高中、大學到研究所。線性要變成一個循環。教育體系是讓你從學習,到真實的世界、到就業,然後再回來學習、體驗、貢獻,任何時間你都會在這個學習圈當中。未來就是要去培養學生有這樣的概念,你永遠沒有學習完成的一天,在此循環中個人會有成就感,然後在這中間會願意持續做這樣的循環。
這些養成都是在進入大學的這幾年,尤其剛開始這段時間,要能有這樣的體認。陽明交大現在正在盤點跟規劃博雅教育的課程,希望把對於高等教育未來這樣的概念,能夠不只灌輸,也能夠在未來學生的學習歷程當中,能夠有所體認、有所實踐。
體察文化差異 抓對統整時機
問:
請問您對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合併的看法?為什麼要合併?合併要考慮哪些問題?
答:陽明交大合校起源大概要往前推到過去20年,今年合校成功,一定是過去大家無數努力。陽明交大是2月1日掛牌,其實對師生來說今年9月才會面對新的學年。目前急需面臨的是兩校有各自的文化。就像陽明大學過去創校的宗旨就是講醫療平權、對於偏鄉的醫療服務、人本關懷等;交通大學就是有非常勇敢的創業精神、能面對失敗。相對的陽明大學大部分都是證照系所,學生畢業後比較有就業保障(job security)。所以兩個學校有著完全不一樣的認知,一個冒險進取,較有創造性;另外一個就是胸懷博愛、人格高超,但相對保守。可以想像中間的文化差異很大,包含衍生出來學校的各種體制、辦法規定等。
老實講合併新設比真的新設還難,因為是合併新設,沒有誰大誰小的問題,要尊重兩邊舊有的東西、要體察兩邊原有的文化差異,中間經過很多的討論折衷,最後產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過程的確是相當困難的。
兩校合校談了20年最後能夠水到渠成,第一是時間可以解決一切;第二是能夠找到折衷的點;第三個,我覺得最重要,有時候要抓對時機。我個人認為時機其實是整個大勢,也包括那時的主事者是誰,這些都要全部到位,才能水到渠成。
合校後很多真實的挑戰要一一面對,各種問題都要找到解決的辦法。像現在兩校區已經有交通車兩邊對開,2小時一班,公文傳遞、師生往返大概4小時就能解決。其實事情都有一些轉圜的方式,大家不應該去爭論一些很小的事情。像校徽短時間無法決定,就先沿用舊的,也有一個暫行校徽。又像校慶就是2月1日為揭牌日,但兩校區一樣保留原來的校慶日分別叫做陽明日與交大日。人的生日有國曆、農曆,我們學校過三個生日有何不可?另外也因此趁合校的機會,進行組織再造,讓行政單位、學院、系所與研究中心,未來能夠更有效率運作。
打造淬鍊成為一所「偉大大學」
問:
您對合併後的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的規劃和期許為何?
答:「偉大大學」的期許是白紙黑字寫在合校計畫書中的。我對「偉大大學」的定義是:締造創新,樹立價值;激發潛能,培育領袖;勇於調適,面對挑戰;引領轉變,發明未來。我當時遴選校長的一個小口號是「Inventing the future」,我們要去創造改變,而不只是改變來了我們能夠生存。
另外的期許就是,創造、培養出各個領域的領袖人才。我特別強調各個領域,不是原來在醫學或在高科技領域的人才,那已經有了,是要全方位,有足夠的寬度,可以看到各個廣泛的面向。在多變的環境內有很好的應變能力。甚至要去引領改變,而不是在後面追著說有改變了,我能夠生存、能夠解決它給我的問題。
目前正在進行規劃幾件重要事情,除了剛提的博雅教育;第二個,我希望能產出新的產學共創路徑;第三個,成立國際學院,其他學院一定會有一些合作整合。未來校內應該有產學創新學院,以因應現在還在立法院等待三讀通過的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簡稱創新條例)。當國家或教育部鬆綁時,學校要提出一套能夠接續的規則。所以我認為把創新條例解構後要有人去重新把它建起來,應該要從執行者的觀點開始做再造的工作,這當然是很大的一個任務之一。
至於在組織文化上找出大家對新學校的認同感。首要做的是不強迫認同。所以為什麼我留下舊的校徽、留下舊的校歌、留下舊的校旗;甚至還發起了交大博愛校區風華再造,就是希望留存過去的記憶跟緬懷。甚至可以把交大的竹銘館改造成會館或招待所,展示臺灣整個半導體的發跡,讓老校友能夠帶著他的家人,可以在那住幾天。懷念過去,不是留念,而是要在過去的歷史中開創新未來。因此,在還沒有共識前,不要強迫大家對新學校的認同。要展現新學校對過去的記憶,而不是抹滅,持續讓大家有這樣的感受,我相信看到過去,就可以看到現在、未來站的位置跟未來的投射。至於未來有什麼大的方向,應該讓各種聲音能夠出來,要大家有共識才能做。
法規鬆綁 行政流程減量
問:
請問校長覺得現在國立大學合併的法規或一些支持系統足不足夠?有沒有要給政府一些建議?
答:首先要感謝教育部尊重兩校的決定,例如首任校長應是官派還是遴選,最後也尊重採用遴選的方式。此外,還有經費上的支持。
現在中央政府在法規上已經大幅鬆綁,我覺得在行政流程上可以簡化報部存查。其次就是資源分配常常又會回到政治因素,這是比較大的問題。或是有些政策在試辦初期可以集中在一兩間學校而非全部學校,給予足夠資源,再考慮未來到底適不適合全面推廣。如果試辦等同於全面推廣,那試辦有什麼意義?
以終為始 莫忘初衷
問:
除了這些之外,您對想要合併的學校還有哪些建議?
答:我覺得要「以終為始」。先看看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終點或目的,而不是為合併而合併。所以簡單講就是以終為始,已經在做的,就要「莫忘初衷」。提出這兩句建議給想要合併的學校。
中央大學校徽 在 我的紫袍夢-3年9月的檢察官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松山黑衣人吃案疑雲」這起事件中,警政高層一再說謊、互打口水戰,但始終沒有提出有建樹的改革方案,背後隱約透露的是深不見底的池水,如果我們只是招來輕輕的春風,吹皺一池春水,那麼底下藏汙納垢的黑暗面,在風平浪靜之後,仍然不會見光。〕
-〈松山分局之亂:高層「震怒」後,仍不見光的警界黑暗面〉:https://bit.ly/3aWh4lO
1. 「掃黑」、「達成率」績效大戲背後,其實是一句「惹不起」
只要有偵查實務經驗的人都知道,每年的「掃黑」、「查槍」專案期間,警方推出大量少年、輟學、無業的年輕人 #作為祭品,連少數人酒後衝動的打架滋事,都被當成組織案件「鐵腕」查辦,「治平專案」宛如成為 #警方績效大賽的集點遊戲,在大眾眼前轟轟烈烈的傾情上映。
但又有多少人知道,#真正的黑道勢力遊走在政商白道之間 的關係呢?
「檢座,不要追了,那個對象吼,妳和我都惹不起。」——《扭曲的正義》第150頁
「刑事出身的分局長……認識各大幫派帶頭的、領導階層是司空見慣。」「我和○○幫幫主確實認識,而且熟。」「刑事高階警官誰敢說他不認識幫派大哥?」——松山分局前分局長的發言
2. 踐踏「警察尊嚴」的,是無視法治國的體系文化
台北市警局長不願意將手機交給警政署刑事警察局調查,而眼巴巴的將手機交給檢察官,甚至在北檢開起記者會,向媒體表示:「身為警察的一份子,不要去為難刑事局……檢察官比較有公信力,願意將手機交給地檢署。」說到激動之處,還拉高分貝:「讓你們去評論,自有公斷。」言中深意,一時之間也蔚為奇談。
......沒多久,在沒有知會檢方公開影片內容與範圍的情況之下,擅自向媒體公開本應偵查不公開的三段「關鍵96秒影片」,赤裸裸的違反《偵查不公開作業辦法》第10條第4項白紙黑字的規定,還理直氣壯地向媒體表示:「記者會上所播放的第三段監視影像,其實並未向檢察官報告要公開,但自己認為要負責任才公開。」
3. 警界文化改革迫切需要
更嚴重的問題是「警界文化」:長官的指令時常欠缺法源依據,也與偵查學理不符合,下達指令時不透明,動輒用「暗示」的方式要求超越法律行事。靠著官場文化的淫威,想升官的人無所不用其極的「揣摩上意」拍馬屁,為了官運亨通,不把「程序正義」當成一回事,一旦被檢方或外部人發現違法而查辦、告發時,內部倒是異常的「團結」,不分是非的「互挺」。在這樣惡性循環的醬缸文化之下,有心依法好好辦案的好警察便逐漸磨滅熱情;懂得揣摩上意遊走法律邊緣甚至偷偷摸摸違法之徒,反而官運亨通。
......我國警界升官之路,淪為一條賭徒之路,走得越來越歪斜、越來越扭曲。在偷雞摸狗、欺上瞞下時,不但不是捍衛警察尊嚴,反而是將守護法治國的警察榮耀踐踏於腳下。
......警政署、北市警局乃至當事派出所這一干警官,這半個月來不願正視體系文化問題並務實改革,反而不斷說謊甚至淪為口水戰、無視案件偵查進度,在未知會檢方的情況下任意公開影片,這些言行真的是身為警官應有的「負責任」表現嗎?
警察大學的校徽中,「誠」字大大的放在正中央,在升官途中迷失的警官們可還記得?
------
▍追伸:
更完整的體系問題批判,請見《#扭曲的正義:檢察官面對的殘酷真相,走向崩潰的檢警與媒體》第149頁以下: https://linkingunitas.com/B184634
中央大學校徽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名人堂-洪蘭
時常正面提醒 養成良好品格
(圖為示意)
朋友參加小學畢業六十年的同學會,回來後,跟我們說學校改變太大,完全喚不起兒時回憶。他說以前教室牆上都有「學海無涯,唯勤是岸」、「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標語,現在都不見了,取代的是外國的卡通人物;校門口的「禮義廉恥」四個字,也不見了。他有點傷感的問:那些教我們勵志的話為什麼全拿掉了?品格不是需要常常被提醒的嗎?
是的,實驗發現把正確的行為準則內化到小學生心中需要重複提醒,最好是每天耳提面命,直到它變成自動化為止。
七十年代美國反越戰鬧學潮時,許多大學生都要求學校取消舍監、門禁,把宿舍改為男女合住(coed),成績改為「pass/non pass」,甚至要求榮譽考試制度,不要監考。那時麻省理工學院做了一個實驗,想知道無人監考時,學生作弊有多嚴重?如果考試時,提醒學生他的榮譽和道德觀會不會減少作弊?
實驗者把學生分成三組,第一組的考卷上印著「In God We Trust」提醒學生考試不可作弊;第二組的考卷上印著MIT的校徽和校訓,提醒他們作為MIT一份子的榮譽感;第三組是控制組,考卷上什麼都沒印。結果發現被提醒自己是MIT一份子的榮譽感成功阻止作弊,其次是小時候去教堂養成的道德觀,最差的是第三組,作弊最多。
所以品格養成除了父母的教誨、宗教的信仰之外,還需要時時提醒。因為人是健忘的,也是投機的,要暗室不欺心是少數聖人才能做到,但人性本善,一旦良知被喚醒了,善良就戰勝了邪惡。有個實驗甚至發現不需用到文字,只要畫個眼睛也有同樣的提醒效果。
這個實驗是在茶水間牆上貼一張眼睛圖片,雖然一杯咖啡才二毛五,還是有人不投錢就拿走咖啡。但是貼了眼睛後,投幣罐中零錢立刻增加了許多,表示只要潛意識感到有人在看,正確行為就會出現。品德的確需要常常提醒。
一個站在旁邊的朋友聽見我們在談標語,嗤之以鼻的說,那是威權時代的洗腦,你們居然還在懷念洗腦!
其實洗腦和價值觀內化,是一體兩面,只是前者是負面的語言,後者是正面的語言。研究發現用詞遣字很重要,它會改變我們的情緒:好的詞會聯想出其他好的詞句而導致愉快的情緒;負面的詞會引出更多負面的情緒,而使臉色陰沈。印歐語系中,有些語言的名詞有「性別」(gender),例如德文的太陽是陰性,月亮是陽性,而西班牙文則正好相反。研究發現這兩個國家小學生寫作文時,對太陽和月亮所用形容詞很不同:德國學生的太陽陰柔女性化,西班牙的太陽就很陽剛。
掌管情緒的邊緣系統和掌管思想的前額葉皮質有神經通道直接連接,所以文字會影響情緒。不知道現在為什麼會流行「報復性旅遊」這個名詞?當人因為疫情被關了好久,終於可以出去玩時,應該是很快樂的出遊,為什麼要報復?報復誰呢?自己的荷包嗎?
(作者為中原大學、台北醫學大學、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中央大學校徽 在 建議我央應重新設計校徽? - 中央大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認真,中央大學,問卦,中大,宿舍生活. ... 國際化乾校徽屁事不過校徽真滴不好看 ... 之前不是投票選代表顏色都是校徽上的顏色個人覺得都...好醜 . ... <看更多>
中央大學校徽 在 中央大學.百年校史.文化地圖- 校徽NCU Insignia 校徽 的推薦與評價
校徽 NCU Insignia 校徽-設計者:陳之佛教授淵源與意義1. 圖案正中央的牌樓門,是南京四牌樓二號學校雄偉的大門,當年牌樓上方由右至左刻有『國立中央大學』六個金字。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