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成問答信箱】(Q17541-Q17560)
Q17541:
你好,而家我覺得人生好迷失,我畢業就出黎創業,到而家28歲結束所有生意,跟住做過跟車保安好多吾同散工,為左救交租,為左生活,當中落差,我覺得好難受
人生好似已經無意義,過往創業無打工和工作經驗,都吾知點樣靠打工搵到錢,原本選讀左建造業課程,但身體腰骨天生吾好
長期太勞動又頂吾順,岩岩申請左公屋,不過單人申請要好長時間,當初因為做生意不利,所有股票都賣曬,我應該點做?
1.學一種外語,裝備自己,去外地發展
2.返澳門安穩打份工,夜晚去澳門隊訓練,打波係我鍾意既運動,不過就無錢途,不過人會較開心和輕鬆
3.繼續留係香港,可能試下搵政府工安穩工作。
因為就30歲,都吾知可以點做。
龔成老師:
我反而睇到,你比人擁有的優勢。
你試過創業,反映你有一定的生意經驗,要成功一盤成功的大生意,一般都要經歷幾次生意失敗,你已經行在相關的路道上,之後睇你的心態。
你已經得到比同年人更多的生意經驗,之後就睇你有無本事用出來。
另外,你提到會「返澳門」或「留香港」,即是你是一個兩邊地區都有住過,有聯繫的人,你可以從這些方向去尋找生意機會。
同時,你提到「去外地發展」,反映你的心態是能夠向外發展,你的視野並不是窄的,你要好好想一些不止是香港的生意。我想信以你內在的潛力,並不是跟車保安同散工,試試想得更闊。
如果你認為28歲結束所有生意,就等如你無生意能力,你就錯,因為做生意有失敗是好正常的,你唔好因為咁樣就否定自己。加油!
------------------------------------------------
Q17542:
龔sir,你好,我兒子現在是一位F.4學生,他非常有興趣於股票及基金市場的這些投資活動, 現在亦開始學習怎樣有技巧地買賣股票!
請問這類型學生如果將來讀大學的話,那一科目會是關於這類型投資的事項可以介紹入讀?
還有,請問如果他將來都向這方面發展的話,他的工作類型可以選擇那些行業啊?
龔成老師:
這問題無超出,只是近期太多問答要覆,回覆一般要多天。
首先,我會建議佢睇書,從書本上了解,以佢地年齡,我相信都睇得明,我自己都是18歲開始睇書。
以下是我認為適合初學者睇的書,部分要到圖書館找的:
《我十一歲,就很有錢》
《經濟蕭條中,七年賺$1500萬》
《富爸爸,窮爸爸》
《思考致富聖經》
《秘密》
《財富金鑰匙》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世界上最偉大的成功寶典》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解讀巴菲特》
《巴菲特傳-永恆的價值》
《勝券在握》
《智慧型股票投資人》
《非常潛力股》
《彼得林區的選股戰略》
《誰搬走了我的乳酪?》
《人性的弱點》
另外,我的書都很適合初學者的。
書本在三聯、商務、誠品都有得賣。由於部分書在一些書店已斷,所以若你見唔到,問下職員就得(又或向職員訂都可以)。
以下是我的12本書:
《80後百萬富翁》(第8版)
《80後2百萬富翁》(第4版)
《80後3百萬富翁》(第2版)
《財務自由行》(第6版)
《大富翁致富藍圖》(第4版)
《50優質潛力股》(第3版)
《50穩健收息股》(第3版)
《50值博倍升股》(第1版)
《股票勝經》(第3版)
《選股勝經》(第2版)
《年報勝經》(第2版)
《5年買樓4部曲》(第1版)
另一方面,佢可以向工商管理學科類別發展,佢可以多向老師問有關入這類學科現時的要求及方向。
佢有興趣有股票,無論是為自己將來的投資股票,還是事業上的發展,工商管理類別都是較大路,日後的發展也不差。
你可以叫佢睇晒上面的書先,之後有機會,可以報我的課堂,我相信對佢有一定的啟發。
------------------------------------------------
Q17543:
龔Sir 你對於未有盈利而財務穩健既股票如平安好醫生、Tesla既睇法係點?作為一個價值投資者係咪應該避開呢?
龔成老師︰
未有盈利的企業,估值主要係基於投資者對企業"前景"架期望。但無人知個期望係唔係一定出現,或者幾時會出現。
如果結果不似預期,股價就好大機會出現較大回調。這些不確性,就會係投資這類股票的風險。
平安好醫生(1833)可以話係潛力股,但就屬於較高風險的類別,我自己會比較怕投資這類。
首先,佢地的上市年期不算長,加上上市時是市場熱炒期,當時估值過高,對這類股有少少保留。
業務上,佢的確是高增長,同時業務有發展潛力,但睇翻佢地的財務數據,平安好醫生仍處燒銀紙狀態。唔係一定要避開,但投資時必需控制注碼。
而TESLA都係同樣情況,Tesla 2019年第3季才首次出現盈利,未來是否維持,會唔會出現資金短缺,無人知。
其實你睇好電動車,可以考慮比亞迪(1211)。佢有一個大優勢,就是中國因素,因為電動車最重要的是配套,所以國家支持相當重要,而中國對電動車的支持是正面,公共交通的訂單亦不斷給比亞迪。
比亞迪先在公車市場打穩陣腳,然後保持進攻私人市場,這是理想的策略。跟TESLA相比之下,比亞迪早已有盈利,這一點十分重要。
Tesla過去要不斷在市場各途徑集資,以維持營運及研發,但比亞迪已有正現金流,可以憑以戰養戰的模式,去穩健地發展新項目,資金鏈斷裂的問題較少,這是一個很有利的因素。
這兩間公司是全球電動車市佔率最大的兩間,但電動車始終是新興的產品,到真正全面普及仍有一段時間,當中總會存有不確定性,所以我在選股時,選了資金鏈較佳的比亞迪。
但比亞迪現時偏貴,要等佢回最少2成才是合理區頂部,到時才可慢慢分注入貨。
------------------------------------------------
Q17544:
Hi, 龔老師!How are you ? 我每日都有睇你嘅資訊!Thank you for taking your time to share your experience.
我想請問下如果我想月供!
2800, 823, 2388, 12, Hsbc
以上股票要選三個,我可以選擇邊幾隻?想供五年長線投資
我現在已經有樓700萬但只作收租!租金$14000
共他定期投資六百萬4% 回報!大約240000 一年息!
股票
74555 股 0003
40000股 6823
200股 0823
500股2388
我目標係想五年之後大約有五十萬以上年利息收入!🙏🏻
以上係我嘅投資組合! Looking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 Million thanks !
想補充!我現在係美國!之前諗住報你股票班、早在一月已叫你助手留位上你五月股票班!但因為coronavirus 所以我唔敢飛、取消咗我嘅回港行程.
我仲有一個問題唔係好明...點解2800 係成個股票組合中嘅比例要佔多啲?
Thank you!
龔成老師:
你現時持有的基本上都是有質素的股票,因此—可以長線投資。
至於所選的月供股票,都是有質素及可以進行的,盈富(2800)、恆基(0012)、領展(0823)。
不過,增長力就不算強,所以,如果你想組合的增長力增加,可以加入少少較有潛力的股票。
雖然你目標想集中持有收息股,但你都可以用「先增值,後現金流」作方法。即是先投資有增值類資產,令財富較快增值,當增值到一定金額後,可開始將財富分配至平穩增值型股票,然後到年紀漸長或已累積了相當財富後,才漸漸轉成收息型股票。
至於盈富(2800),在組合佔多D都無問題,因為這是一個50隻股票的組合,你持有能有「平衡風險」的作用,同時可以補足你自己選股的不足,因此就算佔一半以上,都無問題。
希望疫情盡快過去,到時見!
------------------------------------------------
Q17545:
你好,龔成先生,我係上個月先開始投資嘅萌新,有d問題想你比d意見:
1.最近投資左中芯(981),均價35.55,由23開始分注投資到41.85,本身到40已經覺得高,但見討論區一直話中芯未來會前景光明,係國家意志,所以又開始係40價位投資落去。結果上市之後股價就一直跌緊....
想問下係唔係所有回流A股上市嘅公司都係上市前炒起,上市當日就會跌番去之前未炒起嘅價位?
見好多人將中芯同之前中石油同中車比,佢地係咪真係有可比性?
最重要嘅係......中芯會唔會可以上得番之前嘅價位?如果會嘅話大概要等幾耐左右?
2. 經過呢次教訓,我希望可以學習點樣搵到一間公司嘅合理估值同估價,講問老師建議我睇咩書比較好?
希望老師可以解答一下我嘅問題
下面呢部份希望可以唔好share出去,一開始投資中芯見一直升,所以問左屋企人借錢,又買左牛證同借左孖展炒,點知而家跌到咁甘,我好迷惘唔知點算
暫時一股都未賣,因為一日未賣出去一日都係浮虧,但好多人話一定會再跌落去,到底我應該而家即刻止虧好,定係等佢升番上去好?
龔成老師:
1)就算一間公司再優質,都可以「貴」。
中芯(O981),發展正面,業務將以快速增長,但如果股價的增長遠遠超過企業價值的增長,股價去到某一個位,都會下跌。
所以,你唔能夠只分析因素,同時要分析企業價值,這股近期炒作較多,其實已經到了貴的水平。另外,凡炒作多的股票,都要較小心,投資唔好大注。
這股如果你持貨太多,就要賣出。
至於回流A股因素,每次都不同的,但的確過往都有唔少股,當回流A股,港股就會下跌。另外,投資股票,最重要賺翻企業質素與平貴。
另外提翻你,根據統計,大部分散戶都是輸錢的,你聽網友意見,相信大部分都是無價值的意見,你應該用一些「真正賺錢的投資方法」,建議你盡快了解下,全球投資最賺錢係邊個,佢用甚麼方法。
2)《股票勝經》《年報勝經》,建議你盡快睇。
------------------------------------------------
Q17546:
你好,有啲股票投資想問吓!
本人持有
1818 5000股 9.64買入
3 4000股 13.68買入
853 3000股 41買入
這個組合應該繼續持有嗎?
龔成老師:
招金礦業(1818)是商品企業,質素不算好高,投資價值中等,持有可以,但長遠來說,又唔值得持有太多。
煤氣(0003)仍是有質素的,但增長力弱左,不過有得守,只要唔好太多貨就無問題。
微創醫療(0853)主要專注於治療血管疾病及病變的微創介入產品,潛力是有的。但現時股價都貴貴地,你要注意風險,如果小注無問題,太多就宜減。
------------------------------------------------
Q17547:
你好龔老師,我去年拜讀了你幾本書,在讀之前本已跟丈夫共有一自住物業,有幸在2009年買入,現價大概900萬。
當時已想稍後再買樓收租,所以讀完你的財務自由行,更覺得可以實行,就將自住物業轉到我個人的名下,再套現作為首期,希望可買到樓。
當時樓價高企,覺得短期內未必買得到,就打算將自己的現金,及部分套現出來的資金,買一些股票,同時跟丈夫二人在空餘時間去不同區域看二手樓。
計劃好像很好,不久後股市開始跌,我也就開始入了點貨。我自己心想股市會跌,樓市通常要稍後才跟隨,本沒想到會很快買樓。
但丈夫看中了一個新樓盤,覺得地點非常好,有升值潛力,因為市況問題,發展商的優惠好像很吸引,在9月的時候就買入了一個近800萬的單位。
由於前境越來越不明朗,丈夫申請按揭也遇到很多波折,蝕賣了一些股票,托賴還是順利完成了交易,聽聞已有業主開始收樓。
但現在我遇到一個很大問題,就是本來我和丈夫的工作尚算是較穩定的,但我早幾天被辭職了,我突然有點不懂得去想可以怎麼辦,所以想請教你。
現丈夫收入大概5萬,我每月要還款大概萬6,丈夫收樓後每月樓宇支出會由萬8升至3萬。若然能夠順利將新樓租出,每月也還是入不敷支大概萬5元。我當然希望可找到新工作,亦打算儘量縮減日常開支,但市況不好,真的說不準我會何時找到新工作。
現在我持有2, 1093, 1177大概13萬,現金32萬,一個隨時可對現的退休保大概13萬,外國基金大概20萬,公司應會發出大概10萬的final payment。
我今年37歲,丈夫39歲,若果找到新工作,我們當然希望儘力保留現有物業。我到底應該怎樣打算?
1. 可以的話兩年後賣,不用雙倍印花稅,但可能要將現在持有的股票、基金、保險等全兌現(若果不能順利租出)
2. 盡快賣新樓(雙倍印花),雖然蝕了但應有錢餘下,買股票或基金慢慢升值再另買物業
另外,我有點生意的念頭,很想在未找到工作時慢慢試一試,如果你有建議都請話我知。
龔成老師:
如果之前已順利做好按揭,這樣最煩麻的已經過去,接下來,最重要是你地的「供款」,首先,要留意一定的現金作防守,所以暫時唔好進行投資。
有現金你就可以買到時間,令你地有資金慢慢守,同時你在找工作上及之後的財富配置上,可以較有彈性。
可以的話,應盡力保住物業,因為這是資產,唔應該比短期情況影響到。同時,物業買賣成本貴,你地會因此而有一定的開支。
所以,你第一步是「留現金」,第二步是「找工作」,第三步是「賣股票及保險」,第四步(最後一步)是賣樓。
如果可以的話,唔好進行第三四步。
至於你想搞生意,要在零成本下進行,你可以試,但這刻建議你地留現金去守。
雖然近期市道差左,但不是不元可找到工作的,只要你肯做,應該無問題。
------------------------------------------------
Q17548:
Hello 龔成老師。本人現年30歲, 係一個理財小白,明白到用資金滾存資金才是增值財富的最好方法。
現時月入大概26K,每月儲大概1萬元,手上有120K現金,加上有70K 基金投資。
如果想5年内達到財富有800萬,有什麽投資好辦法?月供股票是一個好選擇嗎?謝謝老師指路明燈
龔成老師:
如果5年要去到$800萬,你要非常進取先有機會做到!
首先,要集中投資潛力股,你要比市場早一步找到,另外,你要不斷尋找股票,相信你每星期要花大量時間去選股。同時,你要大量增加投資知識。
同時,你要找資較高風險,較高潛力的類別。當見到有機會,就集中投資(當然這是高風險)。
總之,過程是一個高風險行為,同時難度好高。
建議你降低你的投資目標。
------------------------------------------------
Q17549:
我29歲
目標35歲前買到500萬樓
月儲10K
現有
2388 - $23.9@6500
2388 - $23.8@2500
338 - $2.16@8000
386 - $4.61@2000
386 - $4.6@4000
請問需唔需要轉下組合?
或增持邊一邊種股?
龔成老師:
你上述的組合,增長力中等當中股票不是無質素,但以你的年齡及目標,其實可以投資較有增長力的類別。
阿里(9988)、騰訊(0700)、港交所(0388)、舜宇光學(2382),但就要明白波動性比上述會高少少。同時由於現價唔平,你唔需要心急這刻增加,你可以等回少少先。
小米(1810)處合理區中上部,都可考慮。中國鐵塔(0788)則合理,都可考慮。
另外,以你的年齡,財富仍有一定的增值力,建議你多增加投資知識,在選股、企業估值、投資時機上落功夫,對你長遠財富有好大影響。
現時大市處合理區,可以一邊投資一邊留現金,而餘下現金的運用,就是等大跌市時出手,如果你能在這段時間學好選股等技巧,到大跌市時就能把握機會,財富增值會更明顯。
------------------------------------------------
Q17550:
想問你意見,今年底會推綠置居,即公屋住戶可抽籤申請買現有公屋貨尾單位,價錢平好多。你話如果抽到,買居屋還是公屋好?
龔成老師:
其實政府樓在投資的角度,一定唔及私樓。
因此,一般都會以自住的角度行先,你要睇下邊度方便自己,邊度好住。另外,如果可以用較少資金,而得到你在自住上差不多的項目,當然會考慮資金較少的。
至於投資角度,居屋一般都會比公屋好,但這個因素可能在這次的分析,未必是首要考慮。
------------------------------------------------
Q17551:
老師 我係一個90後 28歲 打工仔
今星期開始睇左你既 80後百萬富翁 睇左一半已經另我對錢 同賺錢既概念轉變
一路已黎既迷糊都開始清晰起黎 依本係我近十年第一本有恒心睇落去既書 我亦都買左2,3百萬富翁 同 財務自由行 決心睇晒去學更多錢 同投資既野
我依家環境非常惡劣 希望黎緊有機會參加你既投資班
純粹有種感激 睇左你既書覺得自己都可以做到 更加有恒心學習thx
龔成老師:
加油!我自己都只是一個公屋長大的香港人,正正由於屋企細,一直都好想有天可以有夢想物業,這成為我的動力。
你已有「潛在動力」,之後就要好好發揮,創造自己的命運,你要保持進步,希望有日在堂上見到你!
------------------------------------------------
Q17552:
龔成老師你好,我心中有一個疑問想問問你。
我看到很多收息股現在的股價很低,想現在買入等待日後股價上升,達成(財息兼收)。
但身邊很多朋友說要買入潛力股,可是如果收息股在日後回到比較合理或貴的水平時,我又覺得不太值得買入。
假如在較便宜的時候買入,等待到日後派息增長,本來5里派息變成了6里7里。不是更好嗎?
本人現在持有6. 電能實業 1000股 平均價 44.3
66. 港鐵公司 1500股 平均價 40.59
778. 置富產業信託 6000股 平均價 6.96
1310. 香港寬頻 2500股 平均價13.41
6823. 香港電訊-ss 4000股 平均價 11.47
我考慮加入大快活,恆生,宏利,粵海投資,這是好選擇嗎?
如果本金只有50萬,你會建議持有多少隻股票呢?
本人現在的持倉又有沒有問題?謝謝你的解答
龔成老師:
其實最重要是平衡,建立一個適合自己的組合。
潛力股的增長當然可以好吸引,但同時間,風險都可以高,每個人承受風險能力唔同,唔好比人影響。
收息股,增長力當然不及潛力股,但好處是有派息,股價相對較穩定,因此不同人有不同的配置。
如果你本身比較保守,就集中在收息股,就算投資潛力股,都只能佔較少的比例。
在較便宜的時候買入,等待到日後派息增長,本來5里派息變成了7里,這方向是正確,不過,部分收息股由於經濟弱會影響生意,因此中短期可以較差,要慢慢先能增長翻上去。
你現時持有的,都是不差的收息股,可持有。至於想加入的4隻股,都是有質素的,可加入,平均去入就得。
你可以動用$25萬,分注投資,餘下現金就等機會。
------------------------------------------------
Q17553:
請教下對2018看法長線看多少錢
龔成老師:
瑞聲科技(2018)有質素的,這股有平穩增長能力,長遠有發展,但你預佢不是爆升的類型,只是基本增長。
所以,如果要上升一倍,相信要4-7年的時間。
------------------------------------------------
Q17554:
老師,想請教老師 3309 希瑪眼科 係潛力股嗎?值得長線投資嗎?
鑒於現今趨勢 傾向電子化 而電子產品對眼睛嘅傷害不少 青少年近視 視力退化 視網膜問題 青光眼
白內障問題 相信會日益嚴重 咁對眼科嘅需求亦都會大增 而希望眼科擁有一流嘅眼科醫生
同醫療設備 公司亦都致力開拓大陸市場 佢嘅股價近年亦都上升左不少 想請教老師 這公司升值潛力高嗎?是倍升股嗎?先多謝老師回答
龔成老師:
希瑪眼科(3309)有質素的,佢主要於香港及中國內地提供眼科服務,及銷售視力輔助產品及醫藥產品。
另外,睇翻佢,都尋找加大在中國擴展業務,係2019年透過收購眼科醫院於昆明及上海拓展服務網絡及在惠州設立一間新眼科醫院。
除了一線城市,佢亦係昆明及惠州等二線城市拓展服務網絡。
這股在業務上,的確有吸引力的,相信生意將會不斷擴大。不過過現時估值都唔平,現時估值略貴,基本上已反映了企業的增長力。長線投資不是不可,但就唔建議太大注。
------------------------------------------------
Q17555:
龔sir:之前都問過你意見,我$5買入6088,呢段時間都上升好多,不過都突破唔到$5,我都揸咗好耐,我又唔想$4.5走,所以問下意見,你覺得我要止蝕嗎?
龔成老師:
一隻股票持有與否,最重要睇質素、前景,而優質度亦會決定你持貨比例。而你的買入價、短期股價走勢,都不是分析的因素。
FIT HON TENG(6088)有一定的質素,但企業本身的L賺錢能力唔算好強,平穩增長型,並不是潛力型。這股可持有,但又唔算好值得持有好多。
------------------------------------------------
Q17556:
老師你好,我係投資新手,正準備月供四隻股票,分別係盈富基金,中銀,港鐵同金沙,每隻各$5000,請問合適嗎?或者有其他建議?謝謝!
龔成老師:
這4股都是有質素的,盈富(2800)是一個組合,所以金額應該較多,例如$10000。而其餘的3隻,金額$3000。
你可以長期進行,現價已經是合理區,可開始。
但要留意,你唔好用盡現金,即是你每月除月供外,都要儲到一些現金。第一,你是新手,留現金是一定要。第二,現時大市未算平。
另外,當你有一定的知識與經驗後,可以加上其他較有增長力的股,會令你的組合更加平衡。
------------------------------------------------
Q17557:
雖然阿sir話優質股係長期向上,但係果時未上你堂買左匯豐同領匯,轉頭跌到咁,真係嚇親我。
而家靠睇盈富同港交所賺錢黎安慰自己,一想到而家買,平均買入價就會拉高,就會有d心魔。
我而家手頭可以投資既錢大約有兩萬蚊左右。
咁睇返我個組合好似都係水桶2,有金融(?)、地產、綜合類、銀行。
如果我想加多一隻,應該就要加水桶1。我個腦淨係浮到比亞迪同金沙,阿sir重有無推薦呢?
另外就係d人一路唱話港紙好快變廢紙,我應該去買金定換外幣(想換英磅)比較好啊?
唔該晒你呀
龔成老師:
我地投資,以「組合」的模式去運作,當中一定有較好、有較弱的,最重要是整體性。
組合應該有不同的行業,新舊經濟,各類增長,這才是平衡,如果你銀行類較多,宜減翻個比例增持翻其他的經濟類別。
你可以考慮比亞迪(1211)、騰訊(0700)、小米(1810),由於現價都唔平,所以可以等回少少先入,又或小注月供,你可以同時入這幾股,只要總資金合世較少就得(即是將你原本打算入的一筆錢,分成3份去入,有效分散風險)。
至於港紙,完全唔需要擔心。
------------------------------------------------
Q17558:
老師,我現時投資如下
Stock 股數(買入均價)
2388 1500 (23)
0001 1000 (56.15)
0005 400 (47.1)
0066 1500 (40.05)
現有可動資金30萬
有一物業月供約17000
每月可儲約3至4萬
現時是否不宜追貨,其實想入0700,但依家好貴,唔知會不會回落至380以下?
龔成老師:
現時組合,較多銀行及舊經濟,我地最重要是建立一個平衡的組合,你最好平衡翻少少。原有的股票可持有,不是無質素,但增長力不強。
騰訊(0700)要落翻$380好難,但你其實可以用月供,又或分注模式投資新經濟股,而不是一直等股價跌。這刻唔少相關股的確唔平,但我又唔建議你完全無貨,所以可以先小注,等跌先正式入。(如果你本身怕風險,就入小小好了)
現金$30萬,這刻唔建用太多,反而每月的儲蓄,可以更有效運用。
------------------------------------------------
Q17559:
老師 我現持有 241 ($22.15) , 2328 ($7) 823 ($幾隻股 62.75) , 想長hold 等大市升
或有什麼股現價好建議呢。
龔成老師:
這些股都有質素的,你可以長線持有,但要留意阿里健康(0241)的風險會較高,雖然潛力大,但唔建議持有太多。
至於其他股,如果平穩增長類的有:盈富(2800)、銀娛(0027)、恆基(0012)、中銀(2388)、港鐵(0066)、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等,你可以了解下這些股票,然後從中選股。
如果想增長力高少少,可考慮:阿里(9988)、騰訊(0700)、港交所(0388)、舜宇光學(2382),但就要明白波動性比上述會高少少,現價唔算平,要小心控制注碼。
------------------------------------------------
Q17560:
龔sir,我想問點解好多投資者都話騰訊阿里⋯潛力大可以買,但佢地自己反而係冇入貨,唔係好明佢地心態,係因為新經濟股科網股波動好大,同埋唔係佢地一直以黎投資策略嗎?
另外想問比亞迪有冇機會落番合理價先入手,因為我想入一手,如果冇係$70入係米貴左D,定可以入吉利,會唔會冇比亞迪咁大潛力?
同埋網易你點睇佢前景,畢竟佢係網易二哥,騰訊目前價位太高了,係米可以投資係網易?
以現家潛力黎睇,9988、1211、175、9999,阿sir你會點排,認為買邊隻先比較合理?
9988佢有機會柒藍,現家入佢之後係米會有機會大升?
因為我係投資新手,己經買左隻1928,下一隻唔知買邊隻好,目前有5萬現金係手,見好多都升得好誇張落唔到手,希望呀sir俾D意見,幫我解答問題
龔成老師:
這個世界有唔少人都是「講多過做」,例如我一直話比亞迪(1211)$40平,一年前在$60,唔少網友話跌到$40會入,之後到了今年3月,去到$3X佢地又驚,真正入貨的人唔多。
好多人都只是得個講字,其實你唔需要理,我做人的方式,就是只求做好自己,唔理別人!
你預比亞迪在$70以下投資會較好,如果$7X就月供好了。
另外,你唔好只集中投資新經濟股,要建立「平衡組合」各類股都要有,你上述講的4隻股,都有增長力的,都可考慮,但都唔平。反而盈富(2800)現價合理,可以分注投資。而金沙(1928)都可長線。
至於網易(9999)有質素的。
先講講佢基本業務,佢創立於1997年,為用戶提供優質的內容和服務。以中文門戶網站起家,並推出了至今仍在發展的媒體及電子郵件服務。
2001年,戰略擴展到在線遊戲業務領域,根據App Annie的數據,按2019年iOS 及Google Play綜合用戶支出計算,集團現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移動遊戲公司。
2006年, 推出有道業務,後已成為在紐交所上市的智能學習平台;2013年,推出音樂 流媒體平台網易雲音樂;2016年,開設電商平台嚴選,迅速成長為一家主流的自有品牌商品平台。
佢而家提供超過140款手遊和端遊,涵蓋遊戲類型廣泛。集團並內部孵化並發展出一系列創新且成功的業務,包括智能學習及其他業務,如音樂流媒體平台、自有品牌電商、互聯網媒體、電子郵件服務等。
整體上,佢業務有一定的優勢,以及仍有增長力。
不過,現時唔算平,同時市況波動,因此唔建議太進取,而小注投資是可以的。
----------------------------------------------
若你有問題想向本人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www.facebook.com/80shing)inbox龔成,但要注意如無特別聲明,有可能將問答放上網,當然,會將發問者的身份,以及有關個人資料的部分刪去。
另外,我所給予的各種意見,只是供大家參考,當中無任何銷售及推介,不涉及任何利益,其實大家應該要有獨立分析的能力,我只是給予一些方向及純參考模式。
由於提問人數眾多,見諒無法即日回覆,如果是普通的提問,預起碼要7天以上才能回覆,若然是較複雜的提問,起碼要10天才能回覆,希望各位能諒解。
「二手智慧型訓練台」的推薦目錄:
- 關於二手智慧型訓練台 在 龔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二手智慧型訓練台 在 生活在他處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二手智慧型訓練台 在 旅人書房 Zeelandia Travel & Book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二手智慧型訓練台 在 [交易] 二手智慧型訓練台Tacx Bushido 新竹- 看板bicycle 的評價
- 關於二手智慧型訓練台 在 BIKEfun拜訪單車- 二手磁阻訓練台好康道相報! 逢低買進入手的 ... 的評價
- 關於二手智慧型訓練台 在 單車訓練台推薦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二手智慧型訓練台 在 單車訓練台推薦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二手智慧型訓練台 在 油阻式訓練台二手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 - 疑難雜症 ... 的評價
- 關於二手智慧型訓練台 在 油阻式訓練台二手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 - 疑難雜症 ... 的評價
- 關於二手智慧型訓練台 在 [交易] 二手智慧型訓練台Tacx Bushido 新竹- 看板bicycle 的評價
- 關於二手智慧型訓練台 在 [開箱] MAGENE T300直驅式訓練台(邁金三代訓練台)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二手智慧型訓練台 在 捷安特CYCLOSMART 智慧訓練台購車後為什麼要同時購買 ... 的評價
- 關於二手智慧型訓練台 在 捷安特CycloSmart智慧型訓練台韌體更新及校正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二手智慧型訓練台 在 【教學】將自行車安裝至Tacx直驅式訓練台 - YouTube 的評價
二手智慧型訓練台 在 生活在他處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這並不只是公民素質的問題,而是亞洲共享單車營業者本身,就是以營利為主,無視城市長期發展的商業人士。而毫無評估就盲從引入的地方政客(包括本校的管理階層),則是無嚴格規畫與遠見的短視者。......
......我在共享單車的事件中,看到的並不是「科技至上主義者」宣稱的「進步」,而是短視、貪婪與文化匱乏。也顯示出台灣這麼多年來心態上的脆弱點:我們對事物的「信仰」如此薄弱,對適合自身環境的建設沒有看法,一旦有新事物出現,就不顧一切地接受、投入,並且表現出自卑
。」
感謝吳明益老師客觀且全面的分析,台灣良心。
#我拒騎Obike
(這篇文章因涉及公眾議題改設公開,臉書轉貼無妨,因為能把下面的討論也一併呈現,但拒絕媒體轉抄。已增加補記一、二,若要看完整照片請點相簿。)
今年四月,東華大學成為Obike全臺灣最早的據點之一,據說是由於校方考量其他方案失敗之後,發現新加坡的Obike有意進軍臺灣,且以東部為最早的登陸點,遂一拍即合。由於整個四月份都是免費試乘,Obike遂成了一時風行的校園景觀。
隨著Obike的布局,台灣各地此時都已經陸續出現這種「共享單車」,讓我驚訝的是,媒體報導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在臉書貼出一文,把「共享單車」視為一種「進步」指標。這篇報導充滿二手資訊,報導轉述林中斌的臉書,而林中斌又再轉述「旅居國外友人的看法」。報導中說,這位友人覺得上海的「卡式台胞證」、「支付寶」與「共享單車」領先了台灣,其中共享單車用手機掃描QRcode就能解鎖,使用手機定位便能搜尋車輛所在位置,使得Ubike的定點租車介面顯得落後。
為避免概念的誤植,這裡強調的不是針對個人意見的評論,而是這一兩年來媒體想呈現的「台灣再不努力就要遠遠被中國拋在後頭的焦慮」。這類的談話看起來雖然是「城市建設」的社會議題,事實上卻是對經濟或科技生活層面落後中國的焦慮感。也可能是單純臺灣本身對追求「進步」有著「單向度」的焦慮感。
我是一個單車迷,很期待臺灣成為一個單車島。這十幾年來到世界各地城市旅行時,都一定注意到「公共單車」,並且親身試乘。所以我想簡單地談談我對Obike,乃至於對這類焦慮感的看法。
1.
雖然很早就有人做小規模的嘗試,但大約千禧年之後「公共單車」(Public Bicycle System)才成為城市發展的新概念,現在一般認為最早的智慧型公共單車是2005年法國里昂(Lyon)的Vélo’v。法國經驗的成功感染了歐洲各國,各種公共單車的設施遂一時風靡。
從單車百年史來觀察,單車的發明原本就是「現代化」的一個重要象徵,甚至許多文化運動(如女權運動)也息息相關。但隨著汽機車的平價化,單車一度變成落後、不體面的交通工具。不過隨著地球日等環境運動的抬頭、石油危機,都市人對身體健康的重視等組合性因素,1970年代後單車重新站穩了都市交通工具的位置:它不再強調運量、舒適、快捷,而以休閒、健康、節能的新面目出現。
公共單車的意義大致有幾項:一是解決都市大眾運輸系統「最後一哩」的交通問題,二是推動都市觀光,三是一種平民生活型態的選擇。
我在2007年到北歐旅行時第一次乘坐公共單車,在哥本哈根的街頭,公共單車是為了遊客而準備的。哥本哈根是一個平坦的城市,街道管制嚴格,極少有寬闊的馬路,但自行車的專用道卻是四通八達。當時我騎的公共單車是像大賣場的手推車一樣,只要放進五克朗(價格憑記憶可能出錯,若有錯請告訴我)硬幣就能推出車輛,歸還時則也退錢給你。單車上面有哥本哈根的市區簡圖,提供遊客使用的意圖非常明顯。
與這種陽春的系統不同,同一時間我到斯德哥爾摩就看到當時充滿「科技新鮮感」的公共單車系統。它必須購買專用卡,獲取密碼後再解鎖單車。除了和現在Ubike使用「多功能卡片」來解鎖不同以外,站體與單車的造型都非常類似。事實上Ubike的設計很明顯就是取法自法國與北歐的系統再加以改進。
2008年我到法蘭克福時發現了另一種「非定樁」的租賃模式。法蘭克福的Nextbike是以撥打專線,從而獲取密碼的方式來解鎖單車。每輛車都有一個編號,費用則是以手機費或信用卡收取的。非常明顯的,這就是類似Obike這樣租用概念的原型,只是當時置智慧型手機還不普及,google map的細節也還不夠而已。發展到一定程度,GPS定位每輛車輛是可以預期的事。(後來與腳踏車師傅研究發現Obike也不是真的能定位每輛車,因為車上根本沒有定位系統,它應該是藉由智慧型手機還車進行定位。)
2.
而無論使用哪一種系統(定樁或是GPS尋車),城市發展公共單車還有硬體、個人素質和法律三個層次的問題。發展公共單車相對順利的城市,多半是氣候上較適合騎單車的地區,它第一個需要搭配的硬體便是專用道與專用號誌。在公共單車風行之前,歐洲國家就已經注意到這一點,因此不論是多麼窄的道路,單車通常都有一席之地。
但長距離移動單車畢竟很耗體力,這就有賴公共運輸支援。在歐洲不少國家的公共交通工具是「無閘門」的,也就是進入時無人無機器驗票,要自己到打票機前面打上時間。車票有時候在同一個「交通圈」裡是一樣價錢,在一定時限內轉乘免費。售票機則會販售「腳踏車票」(一人一輛腳踏車的價格合計),如果你只買了單人票上車,被查到將會重罰。(歐洲國家這類罰則之重,有時候高達數百塊歐元,所以千萬不要無票上車,不划算的。)而歐洲不少單車城市的企業都會在公司裡設置淋浴間,讓單車通勤族能清爽上下班,因此長距離通勤仍使用單車者不在少數。
2011年我在柏林時,便曾和林育立一起租用腳踏車(單日計價)到北方幾處國家公園。途中上巴士、火車、電車都沒有問題。這也意味著,除了短距離使用外,擁有一輛單車對假日旅行或長距離通勤來說都是很方便的。
與硬體同樣重要的是騎乘者的素質,而所謂公民的素質又是依靠習慣與文化(鬆)和律法(嚴)兩部分來決定。我在北歐騎單車時,第一次被當地臺灣外交人員的小學子女教養,轉彎時應該打手勢(指向轉彎方向),停車減速時也應該打手勢(手掌朝後,手臂呈九十度)。我很驚訝這在挪威、瑞典與丹麥都是日常常識。隔年(2008)我在德國弗萊堡旅行時,第一次看到學童訓練騎車禮儀與考單車執照的場地,當地朋友告訴我,至少在弗萊堡,這是小學學童的基本課程。
至於法律則是維持秩序的最根本手段。在哥本哈根,單車專用道通常設在人行道與公車專用道之間,在臺灣這個位置至少還有大量的機車共用,所以常行不通。在巴黎,單車專用道和公車專用道則是重疊;在柏林,單車專用道通常是人行道的一部分。2011年我再次前往柏林時,朋友一再告誡,絕對不能散步在單車專用道上,單車族會毫不留情地響鈴並且給你白眼。(當然,單車也不能侵犯行人空間,行人也能告發他的。)
後來我到美國Davis的時候,更看到一個「單車城」的風貌,在Davis所有的車輛都得禮讓單車,我難以想像這在「汽車優先」的美國竟然做到這樣的文化。Davis甚至在法律上規定,所有新建案都應該包括單車「綠道」。為了實現單車城市的理想,Davis也停止了「四線道」馬路的建設,用以抑制汽車使用者。在這過程中,信仰單車文化與信仰汽車文化的勢力必會持續拉鋸。(但這不代表沒有爭議,關於Davis的爭議太過複雜,我暫且在此打住)
沒錯,當法律與硬體設備到位了以後,該地居民是否真的「信仰」單車文化才是考驗單車城市是否成功的最根本因素。
並不是說歐美的制度就一定好,但硬體、法令與人民素養兼顧的設計,確實使得單車通勤或旅行在部分歐美城市旅行是件愉快的事。而個人擁有一輛單車(歐洲人通常會有一輛單價較高的運動或休閒用車,人均擁有單車的比例很高),與單日或多日租賃的個體戶商店(小成本經營,會與騎車者建立情感),以及提供短程接駁的「公共單車」(大企業才有足夠資金投入),共同聯結成一個單車網。雖然氣候、經濟、城市條件有所不同,但許多層面都值得台灣可以參考。
3.
因為是「接駁最後一哩路」,公共腳踏車的價格通常設定在「便宜過一般公共運輸」,又能讓公司維持營運與獲利的區間裡。以巴黎為例,買一張24小時的租用卡是1.7歐元,單趟30分鐘內免費,接下來第一個時段為1歐元,買月票就更便宜了(地鐵票單買一張是1.9歐,一次買10張票的折扣價是1.45歐)。
但這次在亞洲主要由中國資金推動起來的共享單車,顯然價錢又比這類設計要低廉許多。(在上海的收費是每30分鐘人民幣一塊錢,在臺灣則是每15分鐘2塊台幣,但別忘了,台灣使用信用卡是「境外消費」,還得付手續費。)這種低價誘惑將撼動的是「擁有一輛車」的生活方式。因為GPS定位使得這類車能停在任何地方,單筆低價又使得消費者花錢花得「不知不覺」(甚至忘了還有一筆押金在業者那裡),再加上省下維修費用的占便宜心態,這一波共享單車造成某種程度的風靡是很合理的事。
但我認為共享單車仍有許多問題有待改進,在沒有解決這些問題以前,它既不「先進」,也不會是解決都市交通問題的良藥。我想從幾個方面來說明一下。
從硬體來說,共享單車為了解決被偷竊或占用的問題,通常在設計與造型上都不同於一般單車,讓你「拆了零件」也沒用。Ubike座墊就使用了特殊管徑,變速系統走內線,輪組的拆卸對一般人來說也並不容易。這些Obike都有注意到,它連車鈴都做在右把手的內環。但為減低成本與故障機率,勢必犧牲舒適度。Obike採用的是單速系統,為避免爆胎與換胎,使用了非打氣式的實心胎。這使得Obike的騎乘舒適度降低,在大學校園勉強可行,可是在部分橋樑或緩坡地形騎起來就非常吃力。此外,仔細觀察,Obike的用料品質遠遜於Ubike,Ubike除了由捷安特設計以外,部分零件甚至使用了高檔的Shimano。
但進一步來說,低度維修也還是需要維修。Ubike最常見的問題就是脫鏈、煞車不靈、發出異聲、變速損壞。當你發現它壞了的時候,在停車時將座墊反轉,意即告訴下一個使用者與維修人員「這輛車壞了」。Obike的報修系統看起來更為先進,它只要在手機App上傳資訊即可。但事實上,Obike為減低成本(才能以這麼便宜的價格租賃),它首先減少的便是用料的紮實度與人力服務。我在東華大學紀錄了五輛使用一個月就報修的單車,其中兩輛嚴重毀損(一輛鏈條脫落,一輛踏板脫落),目前已經超過四周都不見維修。不錯品質的車體與強大的維修是Ubike的優勢,通常在幾天之內,故障的車輛就會處理完畢(籃子裡的垃圾也會被清除),當然,它也就相應要支出成本,價格競爭上當然弱於Obike。(另外還有一個變動成本是車輛調度,初期都由政府補助吸收了。)而從車輛的整備來看,因為有車輛調度,Ubike車上的垃圾都很快被清除,但Obike則不然。
我曾請教過校園內及附近腳踏車商家對Obike風靡造成的衝擊,他們提及據說Obike似乎有承諾要與在地商家合作維修,以彌補因這種巨大企業對零售商造成的衝擊,但目前看來並無下文。
亞洲多數國家的公共交通設施運量極高,因此不能隨時牽車上去。(台北捷運只能假日運輸單車,就讓我深感痛苦。)共享單車的出現適時解決了這個問題,並進一步對「每人擁有一輛車」的文化造成打擊。因此,單車零售商與社區型的維修店家,以及風景區的個人租車業叫苦連天是可以想見的。也就是說,這或許是另一波「唯有巨大資金才能獨占市場」的殘酷競爭的開始。而競爭的結果,將會讓傳統腳踏車店以更快的速度消失,平民又失去一項靠手工技術就可以勝任的行業。
更別說此地的單車相關法令缺乏,單車文化也不成熟。Obike目前只在亞洲風靡的主要原因並非歐洲科技落後(正如我文中所說,2008年我就看過無樁公共單車的運作),而是他們認為這樣大量投放,將管理責任單向推給政府與人民的無樁公共單車不是「進步」,將是「災難」。
在中國,時而有人刻意破壞單車,甚至把車子投入河裡,搬回家裡的報導。在都市市容上,許多人騎到目的地的「最近點」,卻不會把那輛車騎回去,導致單車像個無主廢棄物在某個不會再有人租用的地點成為「化石單車」。在東華文學院的側門,就有一輛車停在樓梯前面,至今已經兩個月了,不移不動,等著颱風來把它掃倒。可以想見,颱風季一來,Obike將為台灣的「災難景觀」添上一筆。
這並不只是公民素質的問題,而是亞洲共享單車營業者本身,就是以營利為主,無視城市長期發展的商業人士。而毫無評估就盲從引入的地方政客(包括本校的管理階層),則是無嚴格規畫與遠見的短視者。
比中國共享單車更早,歐洲的Dropbyke公司在2014年即於美國邁阿密和新加坡試營運,它一樣是使用GPS定位,並用二維碼或發送PIN碼解鎖,它一樣不用固定樁,但要求用戶在結束整個行程後,將單車停到公共自行車停車位,並且必須拍照上傳照片,以確定車輛在沒有干擾公共秩序下停放好。在《界面新聞》的一篇報導裡指出,如果用戶無法停回公共自行車位,也可以結束行程的,但是你必須支付額外付的調度費,稱為「flex-drop」。他們也不像中國公司在上海一地就投入十萬輛單車造成淹沒城市景觀般的災難,而是嚴格計算適當數量,這便是企業注意到自身責任,法律也給予一定限制的具現。Dropbyke在巴塞隆那,截至2016年底僅僅投入150輛(目標是一千輛)。這初期投入數目甚至低於東華大學校園內的Obike。
類似Obike的共享單車為什麼要大量投放?除了擴大和消費者的接觸點以外,它還預先收取了九百塊的押金。當會員人數到一定程度,這押金就像是公司從人民吸收來的資金。它一面融資、一面吸金,創造了企業強大的印象。
但無視大量毫無節制投車的結果不只造成都市景觀的新混亂來源,將造成巨大的閒置浪費,單車在台灣的天候下健康停在那裡的壽命不會太長的。中國目前已出現了廢棄共享單車的墳場,這是以「環保」為名的鐵馬革命最大的諷刺。
我在共享單車的事件中,看到的並不是「科技至上主義者」宣稱的「進步」,而是短視、貪婪與文化匱乏。也顯示出台灣這麼多年來心態上的脆弱點:我們對事物的「信仰」如此薄弱,對適合自身環境的建設沒有看法,一旦有新事物出現,就不顧一切地接受、投入,並且表現出自卑。
美國交通運輸專家蘇珊.傑林斯基(Susan Zielinski)曾說,單車不只是交通而已,它關係到城市生活的轉變,影響居民的安全。單車城市的概念,是「讓街上充滿眼睛,讓人流連街頭,如此一來人們便可以參與城市。他們越是深入地接觸,就越會關心這個地方。」
像我這樣長期做為一雙眼睛在街頭上,用單車參與這個城市的人來說,我肯定不會希望有一天這城市被以「共享」為名的「盲從」淹沒。
§§§補記。不敢打擾各位另發文,我把補記一與二寫在這裡。(原文在相簿標題)
補記一:(2017年7月14日)
這周我與腳踏車店老闆接觸,研究Obike車體,發現Obike也稱不上是科技單車。
1、 Obike應該沒有自身定位的能力,它是藉由前一位還車者的定位,來設定在app裡的位置。一旦有人未租借而移動(比方說車輛調度、比方說拖吊),它將無法定位,也就是說,消失在軟體的定位上了,因為原先的定位,還留在單車已經被移走的地方!
2、 Obike全車都是廉價裝備,最先進的是那一對實心胎,除了外胎以外,裡面填充的推論是某種高密度棉,以保持車輪彈性。因為這種胎的密合度甚高,因此一般維修店無法手工裝胎卸胎,推估是機械裝胎。
3、 除開這對由臺商「建大輪胎」所產製的特殊胎(在中國製造),車體與裝備都是中國製,當然中國製不一定就都是不好的產品,師傅說以專業眼光來看,漆與電鍍品質皆差,已經開始有掉落的現象。前後煞車均為鼓煞,這種煞車的好處是壽命長,壞處是一段時間後需要調整。長久下去,若無維修,煞車系統的狀態堪慮。(關於Obike有沒有裝籃子的版本有不同說法,此處將原文有誤之處修正。)
4、 由此再進一步,Obike究竟有沒有維修的誠意?我們認為是沒有的。因為我聽到的一個例子是,因為很擔心日後生意受影響,有師傅集結地方的店家,想去跟Obike爭取維修生意,得到的回應是:並無這部分的預算。無論是否是官方的回應話術,都讓人失望。
5、 實際證明則是,校園裡的受損車輛,無一修復,已超過六周。
除開以上這幾點發現,還有學校或政府單位究竟是怎麼跟Obike協調的,我也萬分懷疑。目前臺灣第一個拒絕Obike的地方便是單車小鎮鳳林,而東華大學多容館後面停車場,清理出一片空地,停放了數百輛的調度車,據說就是被鳳林拒絕的這批車輛。或許學生會可以追問學校這是否合理?
如果有認識修車師傅就知道,他們最痛恨的就是修理學生從賣場買來的中國製廉價單車,只賣不修,又因用料不紮實超難修。讓人難過的是,部分地方首長與學校把這種不重視長期使用,像免洗餐具的設計當成寶一樣宣傳。
以下附上兩張照片,一是東華大學多容館後面的Obike暫存空間,沒有遮雨或其它設施,已經倒了一排,不少開始長蜘蛛網。東華的同學可以去現場看看,看看你手機上顯示有幾輛車? 證明我所言不虛。
另一方是東華側門停的一輛Obike,已被藤蔓纏繞,估計若學校不處理,它就會變成牆和植物的一部分。問題是,學校又為什麼要派員處理?為什麼有一家公司是如此賤視自己生產的物品,而能誇稱這是共享經濟,新創科技?
補記二:2017年8月2日
本周補充關於Obike在面臨政府與消費者壓力後的改善狀況,以下資訊均為直接接觸,但為避免約僱人員的困擾,我就不直接寫來源,但我個人負言責。
1、 已設立三個維修據點,但花東仍沒有維修中心,是由台北派下來的。因為花東腹地大,所以維修很困難。這次的維修是因為颱風來襲,所有花東車輛集中在東華大學多容館旁停車場。
2、 這次因應颱風,花東地區試著將可搜尋到的車輛回收後,寄放在東華大學校園內。但合約是一次性的,未必下次風災仍會這樣做。
3、 我記錄的校園內受損車輛,依然沒有在這次維修中獲得修復,顯見Obike雖然開始願意改善維修,但制度面上仍很有問題,大家乘坐Obike要注意自身安全。
我認為這代表Obike有心改善目前的營運,算是正面發展。但其間仍透露些許問題。比方說為什麼東華大學校園成為Obike遇風災的調度中心,與廠商的契約到底為何?希望開學後能獲得學校的說明。
謝這幾篇文章的目的不是全面否定無樁出租單車的意義,而是做為一個單車愛好者,很希望此地能朝向一個美好的單車文化前進,而不是讓企業運用法律的漏洞,牟利又製造問題。
●文章所附照片均由我拍攝。
●文中所引用的新聞網址:http://m.jiemian.com/article/1076908.html
二手智慧型訓練台 在 旅人書房 Zeelandia Travel & Book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每一件事都是有其層層面面的。
台北要發展成單車城市還要想得更深遠才行啊!
(這篇文章因涉及公眾議題改設公開,臉書轉貼無妨,因為能把下面的討論也一併呈現,但拒絕媒體轉抄。已增加補記一、二,若要看完整照片請點相簿。)
今年四月,東華大學成為Obike全臺灣最早的據點之一,據說是由於校方考量其他方案失敗之後,發現新加坡的Obike有意進軍臺灣,且以東部為最早的登陸點,遂一拍即合。由於整個四月份都是免費試乘,Obike遂成了一時風行的校園景觀。
隨著Obike的布局,台灣各地此時都已經陸續出現這種「共享單車」,讓我驚訝的是,媒體報導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在臉書貼出一文,把「共享單車」視為一種「進步」指標。這篇報導充滿二手資訊,報導轉述林中斌的臉書,而林中斌又再轉述「旅居國外友人的看法」。報導中說,這位友人覺得上海的「卡式台胞證」、「支付寶」與「共享單車」領先了台灣,其中共享單車用手機掃描QRcode就能解鎖,使用手機定位便能搜尋車輛所在位置,使得Ubike的定點租車介面顯得落後。
為避免概念的誤植,這裡強調的不是針對個人意見的評論,而是這一兩年來媒體想呈現的「台灣再不努力就要遠遠被中國拋在後頭的焦慮」。這類的談話看起來雖然是「城市建設」的社會議題,事實上卻是對經濟或科技生活層面落後中國的焦慮感。也可能是單純臺灣本身對追求「進步」有著「單向度」的焦慮感。
我是一個單車迷,很期待臺灣成為一個單車島。這十幾年來到世界各地城市旅行時,都一定注意到「公共單車」,並且親身試乘。所以我想簡單地談談我對Obike,乃至於對這類焦慮感的看法。
1.
雖然很早就有人做小規模的嘗試,但大約千禧年之後「公共單車」(Public Bicycle System)才成為城市發展的新概念,現在一般認為最早的智慧型公共單車是2005年法國里昂(Lyon)的Vélo’v。法國經驗的成功感染了歐洲各國,各種公共單車的設施遂一時風靡。
從單車百年史來觀察,單車的發明原本就是「現代化」的一個重要象徵,甚至許多文化運動(如女權運動)也息息相關。但隨著汽機車的平價化,單車一度變成落後、不體面的交通工具。不過隨著地球日等環境運動的抬頭、石油危機,都市人對身體健康的重視等組合性因素,1970年代後單車重新站穩了都市交通工具的位置:它不再強調運量、舒適、快捷,而以休閒、健康、節能的新面目出現。
公共單車的意義大致有幾項:一是解決都市大眾運輸系統「最後一哩」的交通問題,二是推動都市觀光,三是一種平民生活型態的選擇。
我在2007年到北歐旅行時第一次乘坐公共單車,在哥本哈根的街頭,公共單車是為了遊客而準備的。哥本哈根是一個平坦的城市,街道管制嚴格,極少有寬闊的馬路,但自行車的專用道卻是四通八達。當時我騎的公共單車是像大賣場的手推車一樣,只要放進五克朗(價格憑記憶可能出錯,若有錯請告訴我)硬幣就能推出車輛,歸還時則也退錢給你。單車上面有哥本哈根的市區簡圖,提供遊客使用的意圖非常明顯。
與這種陽春的系統不同,同一時間我到斯德哥爾摩就看到當時充滿「科技新鮮感」的公共單車系統。它必須購買專用卡,獲取密碼後再解鎖單車。除了和現在Ubike使用「多功能卡片」來解鎖不同以外,站體與單車的造型都非常類似。事實上Ubike的設計很明顯就是取法自法國與北歐的系統再加以改進。
2008年我到法蘭克福時發現了另一種「非定樁」的租賃模式。法蘭克福的Nextbike是以撥打專線,從而獲取密碼的方式來解鎖單車。每輛車都有一個編號,費用則是以手機費或信用卡收取的。非常明顯的,這就是類似Obike這樣租用概念的原型,只是當時置智慧型手機還不普及,google map的細節也還不夠而已。發展到一定程度,GPS定位每輛車輛是可以預期的事。(後來與腳踏車師傅研究發現Obike也不是真的能定位每輛車,因為車上根本沒有定位系統,它應該是藉由智慧型手機還車進行定位。)
2.
而無論使用哪一種系統(定樁或是GPS尋車),城市發展公共單車還有硬體、個人素質和法律三個層次的問題。發展公共單車相對順利的城市,多半是氣候上較適合騎單車的地區,它第一個需要搭配的硬體便是專用道與專用號誌。在公共單車風行之前,歐洲國家就已經注意到這一點,因此不論是多麼窄的道路,單車通常都有一席之地。
但長距離移動單車畢竟很耗體力,這就有賴公共運輸支援。在歐洲不少國家的公共交通工具是「無閘門」的,也就是進入時無人無機器驗票,要自己到打票機前面打上時間。車票有時候在同一個「交通圈」裡是一樣價錢,在一定時限內轉乘免費。售票機則會販售「腳踏車票」(一人一輛腳踏車的價格合計),如果你只買了單人票上車,被查到將會重罰。(歐洲國家這類罰則之重,有時候高達數百塊歐元,所以千萬不要無票上車,不划算的。)而歐洲不少單車城市的企業都會在公司裡設置淋浴間,讓單車通勤族能清爽上下班,因此長距離通勤仍使用單車者不在少數。
2011年我在柏林時,便曾和林育立一起租用腳踏車(單日計價)到北方幾處國家公園。途中上巴士、火車、電車都沒有問題。這也意味著,除了短距離使用外,擁有一輛單車對假日旅行或長距離通勤來說都是很方便的。
與硬體同樣重要的是騎乘者的素質,而所謂公民的素質又是依靠習慣與文化(鬆)和律法(嚴)兩部分來決定。我在北歐騎單車時,第一次被當地臺灣外交人員的小學子女教養,轉彎時應該打手勢(指向轉彎方向),停車減速時也應該打手勢(手掌朝後,手臂呈九十度)。我很驚訝這在挪威、瑞典與丹麥都是日常常識。隔年(2008)我在德國弗萊堡旅行時,第一次看到學童訓練騎車禮儀與考單車執照的場地,當地朋友告訴我,至少在弗萊堡,這是小學學童的基本課程。
至於法律則是維持秩序的最根本手段。在哥本哈根,單車專用道通常設在人行道與公車專用道之間,在臺灣這個位置至少還有大量的機車共用,所以常行不通。在巴黎,單車專用道和公車專用道則是重疊;在柏林,單車專用道通常是人行道的一部分。2011年我再次前往柏林時,朋友一再告誡,絕對不能散步在單車專用道上,單車族會毫不留情地響鈴並且給你白眼。(當然,單車也不能侵犯行人空間,行人也能告發他的。)
後來我到美國Davis的時候,更看到一個「單車城」的風貌,在Davis所有的車輛都得禮讓單車,我難以想像這在「汽車優先」的美國竟然做到這樣的文化。Davis甚至在法律上規定,所有新建案都應該包括單車「綠道」。為了實現單車城市的理想,Davis也停止了「四線道」馬路的建設,用以抑制汽車使用者。在這過程中,信仰單車文化與信仰汽車文化的勢力必會持續拉鋸。(但這不代表沒有爭議,關於Davis的爭議太過複雜,我暫且在此打住)
沒錯,當法律與硬體設備到位了以後,該地居民是否真的「信仰」單車文化才是考驗單車城市是否成功的最根本因素。
並不是說歐美的制度就一定好,但硬體、法令與人民素養兼顧的設計,確實使得單車通勤或旅行在部分歐美城市旅行是件愉快的事。而個人擁有一輛單車(歐洲人通常會有一輛單價較高的運動或休閒用車,人均擁有單車的比例很高),與單日或多日租賃的個體戶商店(小成本經營,會與騎車者建立情感),以及提供短程接駁的「公共單車」(大企業才有足夠資金投入),共同聯結成一個單車網。雖然氣候、經濟、城市條件有所不同,但許多層面都值得台灣可以參考。
3.
因為是「接駁最後一哩路」,公共腳踏車的價格通常設定在「便宜過一般公共運輸」,又能讓公司維持營運與獲利的區間裡。以巴黎為例,買一張24小時的租用卡是1.7歐元,單趟30分鐘內免費,接下來第一個時段為1歐元,買月票就更便宜了(地鐵票單買一張是1.9歐,一次買10張票的折扣價是1.45歐)。
但這次在亞洲主要由中國資金推動起來的共享單車,顯然價錢又比這類設計要低廉許多。(在上海的收費是每30分鐘人民幣一塊錢,在臺灣則是每15分鐘2塊台幣,但別忘了,台灣使用信用卡是「境外消費」,還得付手續費。)這種低價誘惑將撼動的是「擁有一輛車」的生活方式。因為GPS定位使得這類車能停在任何地方,單筆低價又使得消費者花錢花得「不知不覺」(甚至忘了還有一筆押金在業者那裡),再加上省下維修費用的占便宜心態,這一波共享單車造成某種程度的風靡是很合理的事。
但我認為共享單車仍有許多問題有待改進,在沒有解決這些問題以前,它既不「先進」,也不會是解決都市交通問題的良藥。我想從幾個方面來說明一下。
從硬體來說,共享單車為了解決被偷竊或占用的問題,通常在設計與造型上都不同於一般單車,讓你「拆了零件」也沒用。Ubike座墊就使用了特殊管徑,變速系統走內線,輪組的拆卸對一般人來說也並不容易。這些Obike都有注意到,它連車鈴都做在右把手的內環。但為減低成本與故障機率,勢必犧牲舒適度。Obike採用的是單速系統,為避免爆胎與換胎,使用了非打氣式的實心胎。這使得Obike的騎乘舒適度降低,在大學校園勉強可行,可是在部分橋樑或緩坡地形騎起來就非常吃力。此外,仔細觀察,Obike的用料品質遠遜於Ubike,Ubike除了由捷安特設計以外,部分零件甚至使用了高檔的Shimano。
但進一步來說,低度維修也還是需要維修。Ubike最常見的問題就是脫鏈、煞車不靈、發出異聲、變速損壞。當你發現它壞了的時候,在停車時將座墊反轉,意即告訴下一個使用者與維修人員「這輛車壞了」。Obike的報修系統看起來更為先進,它只要在手機App上傳資訊即可。但事實上,Obike為減低成本(才能以這麼便宜的價格租賃),它首先減少的便是用料的紮實度與人力服務。我在東華大學紀錄了五輛使用一個月就報修的單車,其中兩輛嚴重毀損(一輛鏈條脫落,一輛踏板脫落),目前已經超過四周都不見維修。不錯品質的車體與強大的維修是Ubike的優勢,通常在幾天之內,故障的車輛就會處理完畢(籃子裡的垃圾也會被清除),當然,它也就相應要支出成本,價格競爭上當然弱於Obike。(另外還有一個變動成本是車輛調度,初期都由政府補助吸收了。)而從車輛的整備來看,因為有車輛調度,Ubike車上的垃圾都很快被清除,但Obike則不然。
我曾請教過校園內及附近腳踏車商家對Obike風靡造成的衝擊,他們提及據說Obike似乎有承諾要與在地商家合作維修,以彌補因這種巨大企業對零售商造成的衝擊,但目前看來並無下文。
亞洲多數國家的公共交通設施運量極高,因此不能隨時牽車上去。(台北捷運只能假日運輸單車,就讓我深感痛苦。)共享單車的出現適時解決了這個問題,並進一步對「每人擁有一輛車」的文化造成打擊。因此,單車零售商與社區型的維修店家,以及風景區的個人租車業叫苦連天是可以想見的。也就是說,這或許是另一波「唯有巨大資金才能獨占市場」的殘酷競爭的開始。而競爭的結果,將會讓傳統腳踏車店以更快的速度消失,平民又失去一項靠手工技術就可以勝任的行業。
更別說此地的單車相關法令缺乏,單車文化也不成熟。Obike目前只在亞洲風靡的主要原因並非歐洲科技落後(正如我文中所說,2008年我就看過無樁公共單車的運作),而是他們認為這樣大量投放,將管理責任單向推給政府與人民的無樁公共單車不是「進步」,將是「災難」。
在中國,時而有人刻意破壞單車,甚至把車子投入河裡,搬回家裡的報導。在都市市容上,許多人騎到目的地的「最近點」,卻不會把那輛車騎回去,導致單車像個無主廢棄物在某個不會再有人租用的地點成為「化石單車」。在東華文學院的側門,就有一輛車停在樓梯前面,至今已經兩個月了,不移不動,等著颱風來把它掃倒。可以想見,颱風季一來,Obike將為台灣的「災難景觀」添上一筆。
這並不只是公民素質的問題,而是亞洲共享單車營業者本身,就是以營利為主,無視城市長期發展的商業人士。而毫無評估就盲從引入的地方政客(包括本校的管理階層),則是無嚴格規畫與遠見的短視者。
比中國共享單車更早,歐洲的Dropbyke公司在2014年即於美國邁阿密和新加坡試營運,它一樣是使用GPS定位,並用二維碼或發送PIN碼解鎖,它一樣不用固定樁,但要求用戶在結束整個行程後,將單車停到公共自行車停車位,並且必須拍照上傳照片,以確定車輛在沒有干擾公共秩序下停放好。在《界面新聞》的一篇報導裡指出,如果用戶無法停回公共自行車位,也可以結束行程的,但是你必須支付額外付的調度費,稱為「flex-drop」。他們也不像中國公司在上海一地就投入十萬輛單車造成淹沒城市景觀般的災難,而是嚴格計算適當數量,這便是企業注意到自身責任,法律也給予一定限制的具現。Dropbyke在巴塞隆那,截至2016年底僅僅投入150輛(目標是一千輛)。這初期投入數目甚至低於東華大學校園內的Obike。
類似Obike的共享單車為什麼要大量投放?除了擴大和消費者的接觸點以外,它還預先收取了九百塊的押金。當會員人數到一定程度,這押金就像是公司從人民吸收來的資金。它一面融資、一面吸金,創造了企業強大的印象。
但無視大量毫無節制投車的結果不只造成都市景觀的新混亂來源,將造成巨大的閒置浪費,單車在台灣的天候下健康停在那裡的壽命不會太長的。中國目前已出現了廢棄共享單車的墳場,這是以「環保」為名的鐵馬革命最大的諷刺。
我在共享單車的事件中,看到的並不是「科技至上主義者」宣稱的「進步」,而是短視、貪婪與文化匱乏。也顯示出台灣這麼多年來心態上的脆弱點:我們對事物的「信仰」如此薄弱,對適合自身環境的建設沒有看法,一旦有新事物出現,就不顧一切地接受、投入,並且表現出自卑。
美國交通運輸專家蘇珊.傑林斯基(Susan Zielinski)曾說,單車不只是交通而已,它關係到城市生活的轉變,影響居民的安全。單車城市的概念,是「讓街上充滿眼睛,讓人流連街頭,如此一來人們便可以參與城市。他們越是深入地接觸,就越會關心這個地方。」
像我這樣長期做為一雙眼睛在街頭上,用單車參與這個城市的人來說,我肯定不會希望有一天這城市被以「共享」為名的「盲從」淹沒。
§§§補記。不敢打擾各位另發文,我把補記一與二寫在這裡。(原文在相簿標題)
補記一:(2017年7月14日)
這周我與腳踏車店老闆接觸,研究Obike車體,發現Obike也稱不上是科技單車。
1、 Obike應該沒有自身定位的能力,它是藉由前一位還車者的定位,來設定在app裡的位置。一旦有人未租借而移動(比方說車輛調度、比方說拖吊),它將無法定位,也就是說,消失在軟體的定位上了,因為原先的定位,還留在單車已經被移走的地方!
2、 Obike全車都是廉價裝備,最先進的是那一對實心胎,除了外胎以外,裡面填充的推論是某種高密度棉,以保持車輪彈性。因為這種胎的密合度甚高,因此一般維修店無法手工裝胎卸胎,推估是機械裝胎。
3、 除開這對由臺商「建大輪胎」所產製的特殊胎(在中國製造),車體與裝備都是中國製,當然中國製不一定就都是不好的產品,師傅說以專業眼光來看,漆與電鍍品質皆差,已經開始有掉落的現象。前後煞車均為鼓煞,這種煞車的好處是壽命長,壞處是一段時間後需要調整。長久下去,若無維修,煞車系統的狀態堪慮。(關於Obike有沒有裝籃子的版本有不同說法,此處將原文有誤之處修正。)
4、 由此再進一步,Obike究竟有沒有維修的誠意?我們認為是沒有的。因為我聽到的一個例子是,因為很擔心日後生意受影響,有師傅集結地方的店家,想去跟Obike爭取維修生意,得到的回應是:並無這部分的預算。無論是否是官方的回應話術,都讓人失望。
5、 實際證明則是,校園裡的受損車輛,無一修復,已超過六周。
除開以上這幾點發現,還有學校或政府單位究竟是怎麼跟Obike協調的,我也萬分懷疑。目前臺灣第一個拒絕Obike的地方便是單車小鎮鳳林,而東華大學多容館後面停車場,清理出一片空地,停放了數百輛的調度車,據說就是被鳳林拒絕的這批車輛。或許學生會可以追問學校這是否合理?
如果有認識修車師傅就知道,他們最痛恨的就是修理學生從賣場買來的中國製廉價單車,只賣不修,又因用料不紮實超難修。讓人難過的是,部分地方首長與學校把這種不重視長期使用,像免洗餐具的設計當成寶一樣宣傳。
以下附上兩張照片,一是東華大學多容館後面的Obike暫存空間,沒有遮雨或其它設施,已經倒了一排,不少開始長蜘蛛網。東華的同學可以去現場看看,看看你手機上顯示有幾輛車? 證明我所言不虛。
另一方是東華側門停的一輛Obike,已被藤蔓纏繞,估計若學校不處理,它就會變成牆和植物的一部分。問題是,學校又為什麼要派員處理?為什麼有一家公司是如此賤視自己生產的物品,而能誇稱這是共享經濟,新創科技?
補記二:2017年8月2日
本周補充關於Obike在面臨政府與消費者壓力後的改善狀況,以下資訊均為直接接觸,但為避免約僱人員的困擾,我就不直接寫來源,但我個人負言責。
1、 已設立三個維修據點,但花東仍沒有維修中心,是由台北派下來的。因為花東腹地大,所以維修很困難。這次的維修是因為颱風來襲,所有花東車輛集中在東華大學多容館旁停車場。
2、 這次因應颱風,花東地區試著將可搜尋到的車輛回收後,寄放在東華大學校園內。但合約是一次性的,未必下次風災仍會這樣做。
3、 我記錄的校園內受損車輛,依然沒有在這次維修中獲得修復,顯見Obike雖然開始願意改善維修,但制度面上仍很有問題,大家乘坐Obike要注意自身安全。
我認為這代表Obike有心改善目前的營運,算是正面發展。但其間仍透露些許問題。比方說為什麼東華大學校園成為Obike遇風災的調度中心,與廠商的契約到底為何?希望開學後能獲得學校的說明。
謝這幾篇文章的目的不是全面否定無樁出租單車的意義,而是做為一個單車愛好者,很希望此地能朝向一個美好的單車文化前進,而不是讓企業運用法律的漏洞,牟利又製造問題。
●文章所附照片均由我拍攝。
●文中所引用的新聞網址:http://m.jiemian.com/article/1076908.html
二手智慧型訓練台 在 BIKEfun拜訪單車- 二手磁阻訓練台好康道相報! 逢低買進入手的 ... 的推薦與評價
二手 磁阻訓練台好康道相報! 逢低買進入手的好時機! 車友升級託售JetBlack Whisper Drive 磁阻訓練台無耗損的直驅式設計、可調阻力、可連線ZWIFT. ... <看更多>
二手智慧型訓練台 在 單車訓練台推薦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自行車訓練台二手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捷安特訓練台、單車訓練台推薦、自行車訓練台二手就來 ... [SIMNA BIKE] WAHOO KICKR BIKE 智慧型擬真自行車訓練台. ... <看更多>
二手智慧型訓練台 在 [交易] 二手智慧型訓練台Tacx Bushido 新竹- 看板bicycle 的推薦與評價
(1) 商品名稱:Tacx Bushido Smart (T2780)
(2) 商品數量:1
(3) 商品價格:13000
購買時原價:Wiggle約23000
(4) 新舊狀況:正常使用 (2017購入)
(5) 出售原因:升級
(6) 交易方式:新竹面交
(7) 參考圖片:
(8) 備註:
很好用的智慧型互動式訓練台,
特色是不需要插電,
所以當你在陽台騎車的時候就不用煩惱還要拉延長線之類的困擾
可參考代理商產品說明
https://www.sycycles.com/sycycles/index.php?op=ppage&c2=59&id=1833
升級故售出
另外關於這個訓練台的瓦數在校正上比較tricky一點,Zwift用戶請參考網頁
https://athletictechreview.com/2017/03/30/tacx-bushido-smart-review-the-calibratio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4.42.10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icycle/M.1537932650.A.0B4.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