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上市📖|#死亡癱瘓一切的知識
《死亡癱瘓一切的知識──臨終前的靈性照護》
◎張明志
幻聽、幻覺、發燒、做惡夢、自言自語,
看見地獄、黑衣人、已逝親人──
血液腫瘤科主任逾四十年的臨床觀察,
現代醫學難以解釋的「靈性困擾」,
陪伴瀕死親人走過生死難關。
▍死亡是身為人的最後考驗,一場漫漫人生的總清算。
▍此時需要的是信仰、是靈性對話,與安住彼此身心的陪伴……
有些人一路走得自在安穩,
有些人愈到生命末期,愈是焦慮惶恐。
現代醫學難解的心靈困境:
醫者、患者與家人如何面對即將迎來終點的生命,
給予顧全「身、心、靈」的照護?
科學有其盡頭,醫學也非萬能。曾任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十五年的張明志醫師,觀察到許多癌末病人所經歷的症狀,皆屬現代醫學無法解釋的「#靈性困擾」。
諸如 #無名發燒、#吼叫、#看見黑衣人、#聽見怪聲、#夢見自己死亡 等,許多容易發生在臨終病人身上的譫妄現象,在先進的影像檢查中,結果往往顯示一切正常;既無法以特定病理解釋,也難透過精神科藥物及治療手段解決,因而時常被誤判、忽視。病患的苦痛和恐懼真實存在,卻因科學的極限與家人的避而不談而被否定。
此問題的根源,要回溯到患者與家屬本身如何看待生死。張明志醫師大量列舉臨床個案為例,以其多年經驗,揉合古今各派別宗教、哲學與生死觀,引據聖經、佛典,也及老莊思想,為讀者提供安定身心、一路好走的解方──
死亡可以癱瘓一個人的德性或修為,但也能將一個人的思想拉回到「神」的大能上。與「神」共好,便能在信仰中求得撫慰與力量。
▩■▩■▩■▩■▩■▩■
▍血腫科主任的靈性解惑,知生也知死的生命課題
Q:何謂靈性困擾?
A:意識或潛意識、自主或不自主、他人可察覺或不能察覺的,精神或肉體上的痛苦。
Q:怎樣的人容易有靈性困擾?
A:正在生死交關處,安寧病房或瀕臨死亡的病人較為多見。
Q:如何看待靈性困擾?
A:靈性的困擾,與病患個人的人文背景較有關。它不是大腦顳葉、額葉、枕葉的問題,也不是血管、多巴胺,或腦內啡的問題,而是病人面對生死關時所呈現之心理與靈性上的問題。
奇特的靈性困擾,多數是在提醒我們,在漫長的人生馬拉松賽跑裡,已搖響最後一圈的鈴聲:是檢討成績的時候了。
▩■▩■▩■▩■▩■▩■
★-專業推薦-★
張醫師以其多年陪伴末期癌症病患所體悟的靈性關懷經驗,不分宗教信仰的理論及體驗,撰寫出最接近癌末病患的臨床關懷。藉由個案討論的帶領,讓讀者可體會各種癌末生理現象的靈性表達,合理解釋各種靈異的環節,以宗教關懷的理念去完美闡釋,對專業的醫護人員也可啟發其靈性領域的教育。
其實,這些都是課堂上學習不到的體驗,是照顧癌症病患的過程中才能有的親身體會及經歷。
──#何景良(三軍總醫院副院長)
我們不能總是看著外國人的死法,來幻想自己將來必然的死亡情境。張明志醫師的這本書,正是極少數台灣本土化「臨死覺知」與「靈性陪伴」的紀錄,值得安寧療護工作人員、安寧志工,以及未來必然會成為家屬與末期病人的我們閱讀參考。──#許禮安(安寧緩和醫療專科醫師)
★-專文作序-★
何景良(三軍總醫院副院長、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理事長)
許禮安的安寧療護與家醫專欄(高雄市張啓華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
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胸腔暨重症醫學専科醫師)
★-醫護聯合推薦-★
朱為民( 民醫晚安。朱為民醫師 老年醫學、安寧緩和專科醫師)
李春杏 (自由工作行動護理師)
張正雄(彰濱秀傳紀念醫院醫療副院長)
楊育正 (前馬偕紀念醫院院長)
鄭安理(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榮譽院長)
蔡兆勳(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家醫部主任)
謝瑞坤(前馬偕紀念醫院癌症中心主任)
#現代醫學難以解釋的靈性困擾
#陪伴瀕死親人走過生死難關
#死亡癱瘓一切的知識8月25日上市📣
何謂末期病人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心碎症候群」
《透過身體表現出悲傷是很常見的。這種身體反應可能包括(但不限於)頭痛、肌肉酸痛、月經失調、疲勞、胸痛、喉嚨或胸口緊迫、腹痛、呼吸急促、虛弱,以及對刺激過度敏感。》(來源:網路文章)
#痛失珍貴的妳
過年前三天,我失去了這世界上最疼愛我的三阿姨,從小到大我一直暱稱她為胖阿姨,在同事眼中Annabel豐腴愛笑打扮貴氣,工作強悍魄力十足,在家人眼中小玲阿姨熱血無私又帶點迷糊的可愛性格,不計得失為所有在她生命中出現的人奉獻她的全部。
#終於懂了何謂心痛而死
我不理解為什麼這世間會有這麼好的人,如果不是胖阿姨的栽培,就沒有現在的我,而我的悲傷也具體的反應在生理反應上,哭泣帶來的後腦劇痛,前幾日必須依靠止痛藥消除疼痛才能入睡,起床之後先吃一包肌肉鬆弛劑才覺得身體是自己的。
血管劇烈收縮的脹痛感讓我差點站不住,接著是牙齦痛、胸悶、腹痛、明明不餓卻不停的往嘴裏塞零食,肚子脹的難受只想大口呼吸,彷佛前幾天躺在台大病床上的胖阿姨那般急速喘氣到最後一刻。
我們沒有想到明明只是不舒服急診而已,明明都排好了放療日期,明明房間未拆封的新衣服仍在原地,而我們都再也等不到胖阿姨了。
#能不能不要完美
胖阿姨是我的第一座人生標竿,她的頭腦極好又上進,即便13年前發現自己大腸癌四期轉肝,仍一邊維持著科技業的高壓工作,一邊進行治療同時又拿了一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碩士學位,隔兩年大腸癌病情反覆再度復發也沒有擊倒她,一路努力直到十年期的重大傷病卡順利取消。
脫離病人身分的當天,胖阿姨打電話告訴我「人要比癌兇」,三陰乳癌算什麼,她轉肝末期都可以歸零重來,當時做了三次化療都沒有效果的我只想膜拜胖阿姨,只要沾到一點點這股霸氣,彷彿我也會成功。
#為什麼這個世界要有癌症
就在胖阿姨重大傷病卡順利取消後幾個月,例行追蹤看到胰臟有陰影,有癌王之稱的胰臟癌沒有被阿姨的霸氣嚇跑,當時陪她去榮總門診,榮總醫生當著我們的面不客氣的說:「這刀誰敢開呀?能不能出手術房都不知道!」
堅強的胖阿姨走出診間依然冷靜地下樓停車繳費,接著在車上又和公司同事開了兩個越洋電話會議,我坐在副駕駛位置上頭痛欲裂,仍必須保持臉上平靜不能打擾阿姨開會,幸而當時找到台大胰臟權威田醫師願意接手這危險的刀,也順利進行後面的療程,雖然二年多的時間對我們來說仍然太短,但是阿姨已經很努力很努力了,拼命的樣子讓人心疼,在病床上等待打止痛嗎啡的前一天仍然在處理公事,成為胖阿姨的員工和同事都是非常幸福的,有這樣負責任的主管工作到人生的最後一天,希望胖阿姨下輩子投胎成白富美,越紈絝嬌氣越好,來享富享樂不要再有一丁點的辛苦,因為我真的很捨不得!
何謂末期病人 在 廖容綺營養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看到有瘦粉在討論到底要不要算TDEE的議題,覺得瘦粉中真的高手很多~👍🏽~
我來整理一下觀念~~首先我們要了解很多名詞所代表的意義~~
🔥何謂BMR=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
✍🏻定義:維持生命所需的最低熱量消耗熱量,主要用於呼吸、心跳、氧氣運送、腺體分泌,腎臟過濾排泄作用,肌肉緊張度,細胞的功能等等。
✍🏻實際測量很麻煩,一般做研究才會這樣測,有一套測量的儀器,讓大家了解一下。
測量條件
1.在適當環境(室溫 20~25℃),靜臥不動,保持清醒。
2.在消化末期(禁食 12 小時後),沒有體力及腦力活動。
3.體溫正常而且沒有疾病耗能,用於維持基本生命現象。
測量方法:利用呼吸熱量計,測量 6 分鐘內氧氣之消耗量,乘以 10,算得 1 小 時內氧氣消耗量,再乘以 4.825 Kcal 熱量,即為基礎代謝量。
🔥🔥🔥測量『很麻煩』,所以一般都用『公式』算出來,或著量身體組成時(inbody)或一般測體脂率儀器參考肌肉量及其他參數,用『公式』算出
🔥但是影響的因素很多
例如:身高、體重及單位體重之體表面積(體表面積愈大,BMR 越高)、體溫、年齡(年齡增加,BMR 降低)、性別、剛吃完東西、營養狀況、生理狀況:生長、懷孕、泌乳、經期、肌肉量、睡覺、情緒壓力等。荷爾蒙:甲狀腺素(Thyroxine)、腎上腺素(Epinephrine)、瘦體素(Leptin)。 受感染或其他疾病、環境溫度、某些藥物、運動狀況、所居住的氣候、種族、個人的減重史等等等~~~這麼多喔~🤣
知道了BMR之後
可以進一步算出TDEE
🔥何謂TDEE=總熱量消耗 ( Total Daily Energy Expenditure )=身體一整天所消耗的熱量
TDEE(總熱量消耗) = BMR(基礎代謝) + TEA (運動消耗)+ TEF(攝食產熱)
🔥因為影響BMR因素很多,相對影響TDEE的因素也是很多
🔥所以算出來的是『參考值』不是『實際需要的絕對值』,有些專家才會說不需要算。因為算出來也不代表『個人化的實際需要值』
🔥另外算出了TDEE,也要會算吃進身體食物的熱量
~~當吃得比消耗得少時,熱量產生赤字,體重就會下降
🔥我們到底吃進多少熱量的食物呢?這又產生了一個計算的困難度!
🔥而且我們吃進身體的食物對身體的影響也不是單單只看熱量喔
🔥因為『一卡不等於一卡』🔥
例如:100卡的白飯不等於100卡的糙米飯
100卡的豬油不等於100卡的橄欖油
1500卡的下午茶(蛋糕甜飲)不等於1500卡的均衡飲食
✍🏻除了估算不容易(精準)外,食物的種類,品質還有食物的組合才是更重要的。
✍🏻~以上結論~
那營養師在幫學員(病人)(個案)做飲食計畫時,會不會算?要不要算?
要喔!會喔!因為這也是我們在制定飲食計劃時眾多考量因素中的一個參考數值!
另外更重要的是要做適度的調整(不是一個飲食計劃一層不變)
~(哈~幫營養師打一下廣告~☺️)
#到底要不要算TDEE
#BMR
#攝食熱效應
何謂末期病人 在 台中榮民總醫院- 什麼是疾病末期病人身、心、靈照護? 的推薦與評價
什麼是疾病末期病人身、心、靈照護? ✿ 面對疾病末期病人身、心、靈的煎熬,我們有一組醫療團隊可以來到各個病房,幫忙原來的團隊一起努力,協助病人和家人走過這段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