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富翁方侨生公爵控制多少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商业帝国?
2021年8月9日
近几十年来,通过在柬埔寨和亚洲一些国家的数百万美元投资项目的发展,方侨生公爵的声誉似乎并没有逐年下降。
杜克新闻网站过去曾与许多柬埔寨和外国商人会面,称方侨生公爵是柬埔寨最具影响力的模范商人之一,几十年来,在柬埔寨商界商人中最为突出。
方侨生公爵(Duke Pung Kheavse)是加华银行、柬埔寨邮政银行、OCIC 的董事会主席,也是柬埔寨和加拿大受人尊敬的商业领袖。他曾担任多家公司的董事长、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和董事会成员,包括船舶供应商和东方商业公司。
方侨生公爵的历史是什么?手头有多少百万美元的企业?跟进杜克新闻如下:
生活在黑暗时代,接近红色高棉战争硝烟的曙光1975年至1979年,方侨生公爵过着与其他数百万柬埔寨人没有什么不同的生活。没有足够的食物吃。
生活很贵也很幸运,方侨生公爵也逃离红色高棉政权,住在泰国的难民营里。 1980年,他在加拿大移民局的帮助下离开营地前往加拿大。抵达加拿大后,他在蒙特利尔找到一份销售员的工作,但由于经济困难只待了八个月,就失业了。
生活在战火中深知生活的艰辛,教会他要坚持,不要放弃所有的障碍,数万篇章不断激励他,决定把工作积蓄全部拿去,第一个开始新的生活职业是一个小金匠,从一个2.5平方米的摊位开始。在中国城市蒙特利尔的一家杂货店,公爵告诉高棉。
他说,仅仅六年时间,他的生意就发展壮大,成功搬迁到比原来摊位大四倍的A店,没想到这是他的第一次成功。
1988年他的第一份事业取得成功后,他进入汇款行业,因为他根本不了解,但随着海外柬埔寨人开始向柬埔寨的父母汇款,他看到投资机会。最初,他只有每年汇款100,000美元。两年后(1990 年)每年转移的资金达到200万美元以上。
加拿大的业务稳步增长,这促使方侨生公爵在柬埔寨投资以促进其国家的经济增长。 1991年,他回到柬埔寨,了解更多潜在的投资机会,寻求与柬埔寨和外国企业家进行投资。同时,他获准成立合资企业Canadia Gold & Trust,与柬埔寨国家银行合作,提供金矿服务、金币和银行服务。
通过在Canadia Good & Trust的巨额投资活动,方侨生公爵从那时开始声名鹊起,时至今日,手握数百万美元的商业帝国。
与此同时,方侨生公爵几乎投资柬埔寨的各个领域,其中最突出的是银行和金融领域的投资,以及房地产建设。此外,他还投资 Sovannaphum Life Insurance Company 和 Cambodia-Vietnam Insurance Plc。不仅如此,他还继续投资以服装工厂、市场、仓库等为主导的加拿大工业园。
著名投资活动 近年来,公爵通过OCIC建造Monivong大桥、天桥,这条路将获得金边两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卫星城开发项目的开发权,包括:
一,Koh Pich卫星城:金边最具吸引力的旅游和商业中心,这里拥有大量的高层商业建筑,如公寓、商场、酒店等,大多由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华商投资。
二,Chroy Changvar卫星城:众所周知,由柬埔寨海外投资公司OCIC投资约16亿美元投资的未来之城正在顺利进行大型商业楼宇、购物中心的总体规划和建设、豪华住宅、公寓和其他娱乐场所。
方侨生公爵的努力并没有就此止步,投资数十亿美元用于住房项目和大型商业建筑,例如:金边文化中心、柬埔寨文化村、西哈努克独立城市酒店、Tonle Bassac Borey、Chamkarmon Borey、Olympic City Elite双威城奥林匹克体育场周围的Borey,Tuol Kork,Ratana Plaza购物中心周围的许多房屋以及金边国际机场前的Sorya Sovanna购物中心,暹粒,马德望和西哈努克等一些省份的公寓和住宅区。
每个人都非常了解建设位于干拉省干拉斯登县和茶胶省的新金边国际机场的开发项目,已从OCIC首席执行官方侨生公爵投资数百万美元。
这个庞大的项目被这位大亨认为是,柬埔寨王国政府授予国际机场项目建设和运营权的“历史性工作”,金边泰梅计划投资约15亿美元,其中1.1美元亿为外资银行贷款,另有2.8亿美元为方侨生公爵旗下CAIC所有,注册资本高达1.2亿美元。
此外,备受国内外投资者关注的项目是耗资25亿美元的Koh Nora卫星城开发项目,该项目将开发面积约125公顷,作为商业用途开发。大、中、小型剧院、公园、公共建筑、住宅区、银行、大学和综合诊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2萬的網紅香港花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詞語解釋 本輯[粵語郭文貴]視頻內有特別典故的詞語之解釋,見最最底的"詞語解釋" 參考文章﹕ —————————————————————————— “內涵段子”的來龍去脈 徐漢光 內涵段子就是自稱好有內涵的視頻片段。究竟是不是真的好有內涵, 就要視乎你是好正經、假正經還是不正經...
「八旗文化官网」的推薦目錄:
- 關於八旗文化官网 在 柬埔寨房地產投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八旗文化官网 在 Vivian卓卉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八旗文化官网 在 顏艾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八旗文化官网 在 香港花生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八旗文化官网 在 八旗文化gūsa 的評價
- 關於八旗文化官网 在 八旗文化總編富察傳遭中共拘捕3月赴中後失聯|#鏡新聞 的評價
- 關於八旗文化官网 在 網路上關於八旗文化地址-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八旗文化官网 在 網路上關於八旗文化地址-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八旗文化官网 在 網路上關於八旗文化地址-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八旗文化官网 在 Vivian卓卉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中秋节,天空断续下雨,路旁神庙插满黄旗,提醒众人:“九皇爷诞要到了!”过了农历八月,迈入九月──那是华人习俗最热闹的月份,尤其是九月初九的九皇爷诞庆典,很多九皇爷信徒还特别茹素九天参与其盛。
九皇爷诞是民间信仰文化里最热闹和最有特色的庙会节日之一。在雪隆区内,安邦九皇爷南天宫是个中最热闹的地方。
九皇爷诞庆典的高潮是农历九月初八及初九晚进行过平安桥和过火坑仪式。过火坑仪式还不是普通人可以随便参与的呢!必须是连续九天在庙里茹素吃斋的男信徒才能参加,女性及小孩一律禁止。九皇爷庆典是一连十天举行,直到初十凌晨3至4时送神仪式才落幕。在九皇诞举行期间,除了传统的拜斗祈福仪式,也有不少乩童会以上刀梯、走火炭、自残身体为善信祈福。
善信还从各处取来供奉的神灵,拿到九皇诞拜祭的庙宇九日,希望有多谢香火供奉,仪式结束后再取回。九皇大帝被帘子遮挡,上香的善信无法看到,相传九皇大帝没有头颅,所以不想让人看到。关于九皇爷的传说很多,有人认为他是反清复明的明朝遗臣,也有人认为他是海盗。
泰国人普遍认为他是一名与暴政抗争而被斩头的义士。人们感念他的恩惠,所以尊称他为九皇爷。由于他是被斩首致死的,传闻他的头像是没有头的。他还因是名义士,泰国人出于尊重,无论是庙宇神位,或是出巡的神轿,都会重重遮掩,为这位皇爷保持神秘感。在每一个典礼举行前,乩童都会在庙宇请神上身。他们请神的时候,现场好像漫天神佛,原来每位乩童都有自己指定的神灵,绝对不能胡乱请神。
九皇诞期间,同时是哪吒三太子的诞辰,所以很多乩童向哪吒三太子求取童身。乩童借此行上刀梯、走火炭等仪式,最主要是向善信祝福。乩童请神上身时,当地习俗还要求女性回避。在泰国普吉岛,上刀梯的高度越高,乩童们相信为善信祈求的祝福越多。关于上刀梯有不少传说,其中一个是说山区有一只妖怪作恶,一个年轻人为了除害,跟一群村民带着三十六把刀,到了一座山上。年轻人把刀放在一棵树上,造成一座刀梯,沿着刀梯爬上树顶。妖怪看到他这么英勇已经心有胆怯,当他吹响法螺和挥动降妖鞭,树下的居民就一起燃放鞭炮,于是把妖怪吓跑,为村民带来好运。上刀梯的习俗就是这样流传下来。接过乩童手上的平安绳后,上刀梯的祈福仪式接近尾声。接下来就是走火炭仪式,当地人相信走火炭这个传统习俗,不仅可以驱除恶鬼,还可以驱除瘟疫。每一位乩童在九皇诞前,已经开始斋戒,以表对神灵的尊敬。
关于九皇爷的传说在民间流传着许多版本其中包括:
(一)九皇大帝其实就是上古传说中的九位“帝王”——伏羲、神农、少昊、颛顼、帝喾、尧、舜、禹。(也就是存在着各种版本的“三皇五帝”再加一人)。
(二)潮汕人传说,古时候九个兄弟,每个人有九个头,他们是分掌天下九州的人皇。他们同在九月初九出生。
(三)据说是秦代陈胜、吴广起义之前的九个反秦抗暴起义烈士。
(四)九皇爷是指王爷郑成功。当年江湖烈士皆高举反清复明旗帜,郑成功秘密召集各路英雄于福建省沿海的斗母宫内商议大计。他们借斗母宫内千秋宝诞作为掩饰,一连九日都在宫内招兵买马。九皇大帝旗帜实际上象征“救明朝江山大地”之意。斗母娘娘圣像中的左右两手更是写有日月二字,即“明”。农历八月三十当晚,众烈士出海迎接王爷郑成功主持大局。由于朝廷正在追辑郑成功,因此从下船到进入斗母宫内,都以凉伞遮蔽,以免其身份曝光。九月初九午夜,再奉送郑成功出海到别处号召起义,并且准备了王船及所需粮食和物品。最终起义失败,伤亡更是惨重。福建省的乡民为了纪念皇爷郑成功和众烈士,于每年农历八月的最后一天至九月初九都会祭祀这些民族英雄。
(五)在本地安邦的流传版本,九皇爷诞其实是洪门天地会首领万云龙的祭典是:据传在1734年,万云龙与清兵交战,死在湖南长沙。他的部属则败兵逃到海南岛,后被追杀而由水路逃往暹罗,最终迫使定居槟城。其中一部份洪门天地会的残兵后来定居在安邦,表面上虽然以种植为业,在南洋展开了新的生活,暗地里实为密谋结社,网罗爱国志士,再起反清复明之义。有一次开香会时(新人入会的仪式),警方突袭并严加盘问。虽然首领向警方解释说这只是一次的拜神祭祀,可是由于警方见祭坛上无神像心生怀疑而加以追问。其中一名首领急中生智指向香炉说那就是他们所拜的神。警方怀疑地问香炉到底是何方神祇时,有人随意回答说香炉其实代表的就是九皇大帝。由于当时无人知晓九皇大帝的典故,警方信以为真,就对盘问之事作罢。自此,吉隆坡的华人便以香炉作为神位供奉九皇爷。
关于九皇爷诞的传说版本之众多,实际上也难以考证。也有传说九皇爷为官府所杀的海上势力领袖。因此像在南洋各地,有些九皇神庙,迎神仪式是在海边迎海水回祭坛。有的人则于庆典期间手缠白布带或披麻带,犹如戴孝。各种仪式与传说相辅相成,都为这古老的信仰增添了浓厚的神秘色彩。
九皇爷小知识九皇爷信仰是中国人传统中最古老的星辰崇拜。根据道教的北斗经典,每年九月初一到初九是九皇爷诞,连续9日不断地礼拜北斗诸星,可以令人间消灾延寿、福禄兼至。
九皇诞是信众一年一度集体吃素的日子,各人在这9日内持素的日子长短虽然不尽相同,但是持素者都必须讲究身、口、意三净才是合乎规矩。凡是举行九皇诞的地区,必定立起称为“高灯嵩”的竹嵩,并在上面挂九盏灯,用意是用来为天上的神明指路,让神明知道该处正在举行庆典,以邀请前来同庆共欢。
https://www.sinchew.com.my/content/content_1519436.html
文章来源 : 星洲网 2013-10-06
八旗文化官网 在 顏艾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本了不起的杂志
——《一行》创刊30周年纪念
徐敬亚
《一行》,就是那本刚刚还摆在我们桌上的“外国”杂志吗,就是那个一袭白衣皂靴的黑脸汉子吗,就是那一行行飘飞在太平洋上空的神秘幽灵吗……30年了,当鸡毛蒜皮也变成文物之际,我们翻开记忆,辨认它走过的每一页白纸,如同紧盯着一位失散多年的兄弟。
我们也老到有资格纪念30年前的事儿了吗。
30年有多长?二战光复到文革中止,几乎30年——内中的起伏逆折纠结,漫长得像100年;1889光绪帝亲政到五四,整30年——多少兴亡,多少荣辱,像跨越了古今百代;从五四到四九,又30年——刀光剑影,血肉贲张,如同天和地全翻全覆。30年,自然界可以把大河从东方移动到西方。30年,人类的沧海桑田里足以容纳一个甚至几个王朝。
我不会去管什么狗屁文学史。我们是360行中最末的一行,我们是一行人中要么走在最前面要么走在最后面的那一行。我们只是摸着自己的脉,走回不耻于史的记忆。
那不是一本普通的杂志。那不是官府的告示和文书。那是我们自己人凑的银子,自己攒的力气,是自己的纸自己的墨,自己写的诗,印上了自己的青葱生命与灵肉,那是一代人30年的刻痕与编年。
缘起:它成为收割九十年代诗歌最大的一把镰刀
30年前,诗歌猛然大热!
先是朦胧诗用一个又一个瞬间点燃了中国。之后数年,官方动用国家宣传机器围剿——于是,历史上演了一幕“好产品+好广告”的巨大营销盛况。哪个民族能遭遇攀爬血泪上升的快感,又有哪个国家舍得用一版一版白银为诗歌积年累月地推销。
对于当年诗歌,无论你怎样学术,也只能被迫使用“盛况”这个虚幻形容。中国历来没有理性与数据。几十年了,即使在大数据里人们只能也找到这一条:“全国2000多家诗社和千倍百倍于此数字的自谓诗人……至1986年7月,全国已出的非正式打印诗集达905种,不定期的打印诗刊70种,非正式发行的铅印诗刊和诗报22种。”——哈哈,上述统计,是我1986年举办“两报大展”时从一份记不清名字的民刊上转抄后发布。没想到,这组数字便成了后来被不断频繁引用的最权威数据。
权威总是可疑的。没办法,历史上冒名顶替的东西太多了。
不管怎样,它总算给了我们一组煞有介事的阿拉伯。我现在不关心诗集,我要的是民刊。按上述统计“打印加铅印”两种诗刊,总数99种。与“两报大展”公示的64个流派基本吻合。但,这些年我不断发现,当年被大展遗漏的诗人和流派太多太多了!
怎么办,八十年代的诗歌民刊、民报,到底有多少?
被当事者们模糊过的历史,后世能够给予补救的惟一方法,也许就是收藏。
目前,中国两大诗歌民刊收藏馆,一个是“世中人汉诗馆”,一个是姜红伟的“八十年代诗歌纪念馆”。按收藏者统计的数据之大,足以令我们这些过来者震惊。
世中人汉诗馆内收藏的非公开印行的刊物约3000种( 时间不限于八十年代。品类为综合统计)。这个数字是世中人刚刚微信发给我的。世中人称,他几乎攒全了《一行》,只差两期,严力已答应帮他补全。哈哈,这本宝贝杂志已经珍贵得达到历史邮票的地位了。
“八十年代诗歌纪念馆”的收藏。按姜红伟发布的统计:全国大学生各类诗刊、诗报(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末)大约300余种。此外,八十年代全国各地中学诗歌社团创办的诗歌报刊大约200种。请注意:中学生社团报刊是一个极易被忽略的品类。
好了,按上述两家诗歌馆的藏品计:八十年代诗歌民间报刊,种类应不低于500种。
明晃晃的收藏品,以物理性的真实,无声地保留着历史,如同出土文物,考古证据般的权威性无可辩驳。
我之所以统计这些遥远的数据,只是为了给《一行》杂志的出世,考证一个宏大的诗歌背景。我们的面前是:煌煌500种民刊,泱泱500乘N首诗、500乘N行诗……
现在,我让一束强光只照亮那一行。
相比于500家群峰并起的民间报刊,《一行》铺起摊位的时候,那个风起云涌的集市即将打烊——直到1987年,几乎在现代诗盛行于中国的10年后,这一行才在遥远的地方出现。但由于它混血般的出身和纯净编风,这本杂志犹如一只最强的聚光灯照亮了中国未来十多年诗歌的血灰色天空,在500家报刊中,成为收割九十年代诗歌最大的一把镰刀。
发轫:一种美国式的AA制艺术公社
1987年5月,诗画刊《一行》在纽约创刊。
然而,无论从诗还是从画的内在视角,都纯属诗画之外的偶然——虽然历史向前挪了百年,大清国的年轻子民对遥远大陆的神秘向往不但没有减少,而且一窥究竟的愿望几达历史之最。一批又一批以留学方式远抛他乡的窥视者们,不经意地裹带了浓度不低的诗歌因子。正是生存背景的移动,意外地带来了中国现代诗一次额外的分蘖。
作为《一行》的主创者及灵魂的严力,在苦苦的海外生存两整年之后,及时发现了自己体内的诗歌发酵,又在一座城市中与未来的合伙人相遇,并以合并诗画的恰当方式升华了一批流亡艺术家共同的内心愿望。OK,一个以汉语、汉文化为纽带的团体、一家以中文诗歌为主体的艺术季刊就登场了。
在500家民刊中,这无疑是一家萌芽过晚的两栖诗刊。但谁也没想到在随后13年中,与大陆层出不穷但屡屡短命的民刊相比,《一行》展现了强大的生命韧性。从1987年至2000年共出版了25期(1994年之前为季刊)。加上全国各地诗人在每年的《一行》周年的10期纪念年刊,整整35期《一行》杂志,横跨了八十年代与九十年代,在与新世纪相交后,完成历史使命般地恰当停止在一个明暗之间的节点。
《一行》之所以能够完成了13年跨国绵延,并不事声张地成为彼时中国诗歌的高端集散地,有三点独特的内在依据:
1、主导传统:朦胧诗派与星星画派的宿将合流
诗歌辈份很高的严力,其实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作朦胧诗的一个艺术载体。空降异邦的孤独生存,使这位留学者几乎完整保留了此流派的执着、纯真的使命感信息。于是,朦胧诗的后期传播与升华,并不是由北岛、芒克等原创者完成,而恰恰是那位当年《今天》中的小兄弟,作为老牌诗歌的记忆载体,化成一柄得天独厚、飘扬过海的蒲公英。同时,严力的另一个《星星》画派的老牌双栖身份,使他准确地迎合了纽约这座诗画合璧的留学城市,并把这两股相得益彰的棉纱,搓成了一根美妙缠绕的长绳。正是主创者严力内心中诗画的高远传统,使《一行》自认死理地严格秉持着最高的诗歌准则,以一种国内混乱诗界无法达到的清静、单纯的高标,非世俗地照亮了一盘散沙的现代诗,成为九十年代中国现代诗最权威的集结舞台。
2、艺术公社:美国式的AA制诗画基金
和大陆现代诗人凌乱的生存相比,纽约人的生活几乎可以称为正人君子者流。稳定的生态背景,极易使人产生按部就班的稳定节奏,这与国内诗人们朝不保夕的动荡形成强烈对比,这其实是《一行》杂志恬淡、从容、持久的、类似哲学般的大背景与大依据。此外,《一行》杂志独有的、AA制的集资模式,使它具有了一种类似股份制、合伙人的某种艺术公社味道:20几位成员每个季度拿出一天的工资,有的每季度出50元,有的100元,还有两个医生,因为工资高,出200元——一举解决了每期1000册、1500美金的印刷费用。这真是纽约人才能想出的集资方式。应当记住这些被称为“离人”的名单:严力、王渝、郝毅民、艾未未、张伟、秦松、李斐、非马、斯仲达、艾伦金斯堡、安晨、王福东、姚庆章、方家模、张宏图、邢菲……严力说,有的成员每三个月甚至拿出5天以上的工资。
近代,有军事学家拆解战争的制胜因素时指出,决定一场战争成败的,不仅是战略与战术,更常常是武器的较量,甚至是给养与后勤的比拼。当土八路们背着粮袋生火煮饭的时候,装备精良的八嘎牙路们吃的却是美味快餐与刚发明出来的鱼肉罐头。同样,在《一行》以丰盈稳固的资金运作之际,大陆的游击战士从来没逃脱艰苦卓绝的挣扎。《一行》创办4年后,由芒克、唐晓渡主编的《现代汉诗》横空出世。这个与《一行》并驾齐驱的著名民刊,最终倒在了日益匮乏的白银面前。作为其编委,1994年,我代表深圳出资1000元,由欧宁主办编辑了最后一期《现代汉诗》,宣告分封制式的各城市轮流作庄方式的中止。
因此,《一行》证明:由若干合伙人共同集资的、同仁式的基金方式,可能是中国现代诗民刊的长治之道。
3、代理人制:类似现代营销的集散中心
勤勉而谦逊的严力曾写道:“在一行漫长的道路上,国内各地诗人组织及策划稿件的负责人包括:莫非、贝岭、李松樟、瓦蓝、梁晓明、伊沙、肖沉、古冈、孟浪、付维、朱凌波、杨春光、蓝皮等,没有这些诗人在创作之余的努力,一行就不可能完成如此的使命和对中国现代诗歌的贡献。”
正是上述中国现代诗中坚力量的加入,使《一行》形成了一个遍及中国的集稿中心与发行基地。这其中的每一个名字,在当年都是一个恒星与行星环绕的诗歌星座。这种弟兄般的借力,由几个城市扩展到了十几个省市的辐射,北京、杭州、天津、大连、西安、长沙……这相当于《一行》在中国大陆同时开办了多省市的派出机构。诗人之间的江湖传播,常常以几何基数发展。
据严力的精确统计:“13年间《一行》共集结了780位大陆、港台及海外诗人、画家。其中港台及海外诗人160名,中国大陆诗人535名,插图或插画作者85名。”这是一串长长的名单,几乎涵盖了当代两岸几地华语诗人的大部。这并不包括大量暗中的名单。大凡有据可查、显现出来的事物永远不是全部。可以想见,在经过严格筛选后的存品背后,它的外围是一个多么大的隐形落榜者与庞大的阅读群体。
值得后世研究者们注意的是:《一行》不但形成了海外向大陆的派出,代理诗人们甚至还额外产生了一种扩展与再生的能力。只要严力一声令下,或者代理者们一个漂亮的建议,一本冠以“一行”全部符号标识的刊物便在大陆上印刷发行。当然,施发号令的严力还需要在纽约为这些印刷物寻找美金赞助。据严力统计,这些总名为“周年纪念版”的《一行》共策划、出版、发行了10种,自1994年一直延续到2000年。这件事有点怪,仿佛一个总部设立在纽约的海外诗歌出版社,莫名地赐出了一个个“书号”,代理者便获得了一种加盟者的主体地位,以《一行》的名义进行工作。这样的出版发行事实,证明当年的《一行》已经产生了一种全国性的品牌效应与加盟店的色彩。
在我写此文的昨天,身在纽约的严力通过微信发来一句话:“这是众人的一行史,是众人的一行诗。”
这是实话。没有一批诗歌力工、诗歌买办、诗歌编外股东,就不会有《一行》这家以最小诗歌细胞命名的民刊10多年的风行天下。
辉煌:那条窄路上的一束强光
我很喜欢本文标题中的“了不起”三个字。
今年春“红皮书”再版,我写了一篇名为《一本了不起的书》的再版序言。我说:“一切了不起的事物,如同英雄。首先必备基础性的优秀因素,同时它还必须意外地得到历史的青睐。”
1987年创刊,《一行》已显不同凡响。
我可能是大陆较早的见者。从大胡子孟浪手里接过《一行》创刊号,见惯了民刊的我仍然为之一震。黑白分明的设计,使它那么洋气,那么现代,又那么另类。深圳与香港人熟悉的电脑繁圆体表明了它确凿的海外华侨身份。更有一堆又一堆没人细看的英文,让人想象着华尔街的阔绰与体面。在当年,我们哪里知道留学生和海外人士们精致而艰难的生活。在大陆青年人心目中,只要沾上了USA的人似乎百分百全是富翁。而严力、非马、艾未未、马德升、孟浪、郁郁、黑大春、李冰、金斯堡……这些诗人、画家的集体亮相,标明了这是一家语言标高线非常敏感的现代杂志。
两年之后,一场从天而降的精神核爆吞噬了一切。《一行》开始发光。
1、在最黑暗的时刻,它上演了辉煌
“1989,肉体般致命的一击,重重地落在心猿意马的诗群上……内在背景被突然抽离,热度浓浓的脏器突然空空如也。诗人们一刹那站在原地发呆,“想”和“写”在根本方式上发生了犹疑……几乎所有的人暂时放下了笔,四散而逃,怀着凄苦、破败、无聊的心情……一种模模糊糊的倒塌,一种自怨自艾的无奈与悲凉,缓缓而升……人文主义的脖颈,在苍凉中微微挺起……诗的力度,在病弱中出现了一股伤残雄性的气息……”(本人作《隐匿者之光》)
那一年,诗歌江湖崩盘。鸟与兽一哄四散。而此时,创刊两年的《一行》刚刚完善了它与大陆现代诗各路英雄们的秘密联络图。
就在大陆地下民刊纷纷偃旗息鼓的时候,一期又一期的《一行》仍然如约而至。在诗人们遭受着复辟的革命词语重度侮辱的岁月,它像一行黑白分明的光,跨过太平洋那苦难之水,照亮了国家与诗歌共同的那条窄路。
那是一束丝毫也没有中断的强光,处于鼎盛期的《一行》,在洪水肆虐的时候,充当了一次诗歌的诺亚方舟。随着《一行》在各省市的推广人逐渐到位,这本杂志在最黑暗的时刻达到了它的辉煌。
今天的人们,很难想象一本杂志带给诗人们的慰藉。它带来的几乎是死亡中的生命暗号,它使人们相信,即使在最苦闷的日子,只要天空中还有一行鸟在飞行,也足以使黑云重压下的天空充满了弹跳的想象。
这是一次诗的幸运,也是族类的幸运:所幸的是,世界毕竟不只一个大清朝。所幸的是中国诗歌预先在远方埋伏了一彪人马……
2、它参与了中国人重建日常精神生活的自救
“被我称为“灰暗而平庸”的乏味的九十年代,可能恰恰是伟大的10年!……历史的辉煌都是英雄们创造,历史的创伤却是由平民百姓一天天愈合……整个九十年代,它的确是用一种正常生活困境中的苦闷感,默默消化着前朝的一切!”(本人《诗歌回家的六个方向》)
1989之后的数年内,大陆一片萧杀。那是一段中外精神反差最大、意识形态对抗最激烈的岁月。仿佛从天而降的《一行》,带着一种异邦的人文尊严与艺术公正,无可替代地成为了中国诗人的诗歌集散地,甚至精神家园。这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官员们哪里知道,再次引导精神航标的仍然是那些落魄的诗人。在禁锢的精神重压下,在窘迫的生存逼迫下,诗人一天天收拾着破碎的心情,重新编织着内心的秩序……翻看一下那些年的《一行》可以看到,无论老诗人还是新诗人们的作品中,充满细节的生活画面在苦涩中一点点缓慢升起,大量的日常经验一天天回归生活,而新鲜的口语逐渐不可阻挡地涌现出来……因此,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一行》参与救助了中国人重建日常精神生活的履历。这不是救世主的恩赐,而是诗人的自救。像一块高挂在天空的诗歌告示,在中国现代诗被扼住喉咙的那些年,《一行》持续地发出它的独唱,带领着它从千百件诗稿中遴选出来的优秀诗人。
十九世纪中叶,俄国流亡作家赫尔岑曾在伦敦建立了“自由俄罗斯印刷所”并出版《北极星》和《警钟》期刊。当时那些刊物也曾被大量秘密运回俄国——与这类流亡回流的政治宣传品迥然不同的是,《一行》的出版印刷基地虽设在异国,但它的作者与读者却都是百分百的华语诗人。它不是流亡者的观念输入,而是一种与母体息息相融鱼水关联。从刊物属性来说,《一行》不是一本大陆的民刊。同时,它也绝不是一家纯种的美国杂志。它发动的所有自拉自唱的战争,主战场其实一直在中国大陆。它只是把指挥所放在了遥远的太平洋彼岸。它有点像中国现代诗伸向海外的一只手,它收集的仍然在自己的雨水,然后它把这盆水再次泼回到中国的大地。
这样的事,历史上还能再次发生吗——中国现代诗在美国安装了一台诗歌的透析机,由一支支自来水笔制造的汉字划痕,乘着飞机到达地球的另一端。似乎经过了某种化学药剂的过滤与溶解,它们再以铅字的形式飞回故土的时候,仿佛已经沾到了某种仙气与灵光,用来医治这个国家的精神创伤。一行行诗,一个个最微型流亡因子,在两大半球之间往返飞行、航行,经年累月,周而复始。
3、它一直保持着诗歌的操守与尊严
现在想,很有意思。《一行》独有的,不过是纽约的编辑与印刷,这一点儿小小的特殊身份,当年产生了无限的神秘感。不过是几张普通的纸,由于其背后的巨大普世权威,获得了诗人们由衷的信任。在举目无亲的九十年代,《一行》就这样成为现代诗一位海外归来的阔绰亲戚。据严力介绍,乘机飞回来的,只是作者的两本样刊。在太平洋的波涛中,每期满满的8大箱《一行》仍在向这块大陆缓缓移动——那是经严力周旋,由纽约佩斯大学东亚历史系主任郑培凯先生资助的海运美金在移动。它们要两个半到三个月才能抵达中国。
奇怪的是,《一行》似乎从来没有被阻拦。它那莫名的假洋鬼子的出身和道貌岸然的纯艺术姿态,使它带上了一种类似外交官一样不可侵犯的神秘。它的存在,使人充满了想象,而想象往往通向神秘。有人曾跟我说,严力是不是有美国政府的背景啊。
在那些最难忍受的日子,在“有一双眼睛注视着现代诗歌像注视着凶器”(严力)的险恶年代,这本刊物给中国诗人签发的“诗歌签证”,使囚禁者以另一种方式越洋布道,如同在蜡纸上一行行刻写黑暗中的《挺进报》。
说到挺进,我一直敬佩《一行》的艺术定力与对诗沉浸的深度。只有《一行》自己知道,它必须怎样不挺进而才方得挺进。它默默地进行着战略上的自我说服与修正。在身边最严厉、最嘈杂的国际声浪中,他们小心翼翼地秉持着一种纯正的艺术理念,以一行行诗纠正着世界。这使《一行》一直稳稳地保持着诗歌的操守与尊严。
道场:一次在国际背景下的华语诗歌盛宴
我相信,即便没有《一行》,中国现代诗的脚步也不会停止。
《一行》,是中国现代诗一个时空跨度最大的“道场”。假如没有《一行》,汉语诗歌至少缺失以下三种局面:
1、罕见的诗歌道场:中国地下诗歌几代人同时在场
《一行》的意义是,它不仅使诗通过了那条忧伤的窄路,顺畅地维系着应有的水准。同时,《一行》着意推举了一批新诗人,对下一个世纪的口语诗歌产生了首发式的推动。
在《一行》连续35期、横跨13个年度的版面上,即使不是职业的评论家,读者也能非常清晰地看到一条由朦胧诗→第三代→口语诗→下半身……之间的流派过渡线索。
创刊之初,《一行》的主力诗人阵容,仍然包含着一些朦胧诗和海外的老牌诗人作为支柱。很快,以孟浪、默默、黑大春等为代表的第三代诗人开始更多地占据舞台。再后来,伊沙、萧沉、梁晓明等口语诗人逐渐渗透而出。最后,下半身的诗人沈浩波等出现……也包括九十年代大放光彩的俞心樵。通过《一行》,也可以看到很多重要诗人在九十年代的转变轨迹,如于坚,如王小妮,如韩东。
在中国现代诗门派分争的当年,很少有刊物能形成民间与知识分子等不同风格流派的汇集。同时,中国地下诗歌几代诗人的同时在场的版面,也显示了《一行》道场的最大包容。这的确需要一统天下的纯正诗歌气场。
2、惟一的诗画道场:口语诗与现代画的大合奏
对口语诗人的发现与扶植之功,应首推《一行》。
当年,它一度作为中国第一权威诗刊,对口语诗的兴起充当了某种国家级伯乐的功效。而使诗人的年龄不自觉地呈现着由50年代→60年代→70年代的嬗变。
这些,并非《一行》有意为之。以严力为主体的编辑小群体,既不在国内的诗歌圈子之中,也没有足够的大陆诗歌经验,他们所秉承的是对中国现代精神本质的把握,对汉语诗意的执着寻找。高标与公正,这两点编辑宗旨一旦祭起,刊物上呈现的必然是大陆诗歌的原始自然生态。
从诗歌美学上看,反英雄、反理性、反文化,是八、九十年代中国现代诗的主潮。而对日常生活的简化,对繁琐修辞的屏蔽等,正是口语诗的主导观念——这恰与《一行》的美术画风相吻合。严力、艾未未、马德升、曲磊磊等“星星画会”的主力画家赴美后,画风一直不断趋于抽象与超现实。正是由于艺术观念上的志同道合,才造就了中国当代诗人与画家在《一行》上演绎了一场历时数年的现代诗画大合奏。
3、国际艺术道场:华语诗歌几大版块的融合
朦胧诗后,中国现代诗与国际社会产生了更多的接轨。但在《一行》之前,华语诗歌的几大版块,从来各自孤岛,各行其是。
《一行》是一个真正国际化的诗歌艺术道场。这个以诗歌为主凝点的刊物,以其足够的磁力,牢牢地吸附了中国大陆、港台、东南亚及部分国际诗人的创作。
今天,重新浏览《一行》那洋洋780位诗人画家的作者名录,我想到的一个词是“史诗级的名录”。这是一张遍布全国乃至世界的华语文学地理版图。在电脑上,以五号字排版,它仍然达5页之多。当年,它不但发表了大陆地下诗人的作品,还包括了严力、艾未未等星星画派主力画家的最新画作,还有国际诗人金斯堡的诗,甚至崔建具有冲击力的歌词也是第一次在《一行》上发表。形成了大陆、港台、国际诗人、画家们频频的同台演绎与融合。
伊沙说得好:“《一行》的使命在于度过黑暗期!它起于民刊兴旺之年,止于网络兴起元年,是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与诗歌大任!”台湾诗人陳克華写道:“于当时我这个蛰居台湾的年轻诗人而言,无宁是打开了阅读和创作的一扇视野开阔的窗,知道了华文现代诗的诸多样貌。”
在这个意义上,《一行》称得上一本真正的国际诗歌杂志。几个大型汉语地理创作源的汇集,不是人为的邀稿、拼凑,而是出于一种千载难逢的时空凝聚。在纸媒日渐式微的当下,这种跨国的诗歌盛宴,后世几代人都不容易出现了。
显性的历史,从来都是一惊一乍的变态。
1986年由我发起并主持的“两报大展”,以典型的、惊悚的方式,冲破了主流意识形态禁锢,人为地使第三代诗人集团性地一夜间登上了诗歌舞台。现在看,这一暴动般的诗歌推广事件,不但基本结束了官方出版对于现代诗的封锁,也使中国现代诗一惊一乍的急切心理得到了相当大的缓解。因此大展之后的几年,诗歌水面一片平静、一片生长。数百家民刊民报相安无事地新陈代谢。
历史其实有两种,一种是一惊一乍,一种是安步当车。
安步就是两次惊乍的连线。在惊乍之间,流淌的就是正常的日子。正是在那些平常中一点点积累着不平、不常,才注定着下一次的历史惊厥。一条河流不可能全是瀑布与急流,在两条瀑布之间,就是历史的基本身份,是它的稳态。《一行》,像它的简约、朴素、多方向的命名一样,正是以最基本的诗歌单元,一行一行地稳步书写着历史。
人间不太公平。爆炸性的大展,不但充分震荡了诗界,甚至还不断得到后世的宠爱。2006年起,大展不断地被纪念,20周年、25周年、30周年……真是纪念得让人嘴软笔软,连我这个早年爱出风头的人都不得不惊呼:“写诗人的这件事儿,不可能没完没了纪念下去吧!”(《大展30年后说》载《诗歌月刊》2016-11)。
没办法,历史总是偏爱惊涛拍岸。而隔岸观火的后世人们,又总喜欢围观那些祼露着的伤口。这也是我执意要为《一行》写一篇长文的内心动因。仿佛为了洗清那莫名受宠的主观故意,仿佛为了从不公正者那里讨回一点过时的歉意。
2000年,《一行》中止。
我相信,它仍然活着。那一行黑白分明的大雁,只是恰如其分的收拢了翅膀。在完成了最有意义的使命后,默默地与诗、与生活、与生存构成特殊的同步。
一定有一座纪念碑,向这本了不起的杂志致敬。它可能是声音的,可能是语言的,也可能是默默的,通向记忆的深处。
2017-7-3深圳
八旗文化官网 在 香港花生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詞語解釋
本輯[粵語郭文貴]視頻內有特別典故的詞語之解釋,見最最底的"詞語解釋"
參考文章﹕
——————————————————————————
“內涵段子”的來龍去脈
徐漢光
內涵段子就是自稱好有內涵的視頻片段。究竟是不是真的好有內涵, 就要視乎你是好正經、假正經還是不正經的人。好正經的人, 尤其是永遠偉大正確光榮的黨國領導, 就會說它是低俗, 是荼毒青年, 雖然我好肯定, 私底下 他們也很enjoy。
假如你從未看過內涵段子, 一切之前, 與其紙上談兵, 倒不如多一點感性認識。以下我從 youtube 找到了幾個段子, 每一段也只是一兩分鐘, 有齊中文字幕。我推薦你至少也應該看兩三個, 才繼續讀這篇文章。
內涵段子 的幾個段子------
1級: 非常過癮 極力推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QLqCJ2q8e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Q9ixsRtjE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GktlCJ87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yN_dHzbVwc&t=1s
2級: 少少得意 得閒就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of21pq0NZ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Aw2c-4q2cg
2.5級: 純意思齋鹹鹹地 好抵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GIUHC12wh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bbZUurDG2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ICvOfkuSW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7rGnh3lg9I
這個 app 運行了四年, 至今有二億人使用, 多數都是年青人, 大家天天都看, 看得很過癮; 漸漸, 就開始有些文化產品, 環繞著內涵段子, 例如 t shirt, 例如貼在汽車後面玻璃的標誌; 許多中國城市, 段友們在紅燈前停車, 看見前面車輛也有這個標誌, 就會響horn, 一長兩短, 聽見這個暗號, 前面那輛車和馬路上其他段友, 也會一長兩短回應, 大家就開心; 有些城市, 段友們在線下, 也有聚會, 風花雪月, 樂在其中; 後來, 還一起搞一些公益活動, 探下老人院, 幫下弱勢社群之類。
2018年4月10日, 廣播電視總局, 看見你這麼低俗, 為了你的好, 順便向習近平邀功, 宣佈禁止內涵段子。以前放在所有頻道的內涵段子, 一律剷除。一天內, 許多城市, 都出現抗議活動, 幾十架幾百架汽車, 聚集在大街, 一齊響horn, 一長兩短; 有些是拉起橫額"天下段友一家親! 段友有難, 八方支援!", 遊行起來; 也有人群聚集在廣場, 包括北京廣電總局前面的廣場, 高呼"流氓政府"; 也有唱起歌來的。
以下視頻, 有相當詳細的, 關於各種抗議活動的紀錄:
https://youtu.be/lG74hHwBUb0 (全片共22分鐘)
前面的6分20秒, 都是段友們抗議的時候, 錄製的視頻(2:45 至 4:12 可以不看)。 從6分21秒開始, 是朗讀一篇頗詳盡的報道和分析, 畫面下面有走馬燈字幕, 裏面除了報道發生了什麼事, 也追溯當局決定禁制他們, 各種可能的原因, 包括文化上的、社會控制的、經濟利益爭奪的等等可能原因。你有空也可以看看這篇15分鐘的報道和分析。
以上視頻中,可看到抗議當中, 有些段友激情地唱一首歌。這首歌, 原來是段友們封為四大神曲之一的 "在人間"。以下就是這首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ZxJs5YemFc (四分鐘)
即使你沒有時間聽, 也請留和細味我貼在下面的歌詞, 很有文學性:
"在人間"
也許爭不過天與地
也許低下頭會哭泣
也許六月雪要飛進心裡
會有柏林牆出不去
一生與苦難做鄰居
偉大時光已奪走你什麼
誰能證明你在人間來過
在人間有誰活著不像是一場煉獄
我不哭我已經沒有尊嚴能放棄
當某天那些夢啊溺死在人海裡別難過讓他去
這首歌就當是葬禮
掛在臉孔上是面具
流言比刀劍還鋒利
金錢的腳下有太多奴隸
人心有多深不見底
靈魂在逃亡無處去
現實像車輪我是隻螞蟻
在人間有誰活著不像是一場煉獄
我不哭我已經沒有尊嚴能放棄
當某天那些夢啊溺死在人海裡別難過讓他去
這首歌就當是葬禮
也許爭不過天與地
也許低下頭會哭泣
也許六月雪要飛進心裡
會有柏林牆出不去
一生與苦難做鄰居
偉大時光已奪走你什麼
誰能證明你在人間來過
你一邊思考中國的青年人為什麼這麼喜歡這首歌, 有沒有一邊想過, 這首歌遲早被禁? 假如有, 你就想對了。4月18日, 中國果然就禁了這首歌, 也就是, 國內的互聯網, 從今也搜尋不到這一首歌了,當然也不准賣、不准唱。
網上還有很多視頻評論, 你可以搜尋王丹、旗袍、郭寶勝、路德等談論內涵段子的視頻, 當然也要看以上我做了粵語配音的郭文貴。不過, 我認為, 評論得最深刻的, 就要數明鏡的何頻先生, 最能聯繫到這個專制政權的本質、文化政策和他們愚蠢的宣傳、處事、文化水平。連結如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Tl3KHI8Mho&t=34s
共23分鐘
(小小可惜, 它是普通話。你就試試聽聽吧。)
最後,今天(4月20日)收到流亡美國的民運人士汪岷的信息(下附),呼籲香港人5月1日9am開車到中聯辦門口,快閃響horn一長兩短十次,國內外其他地方同步進行。你會去嗎?
我的介紹完了。請回去看粵語配音的郭文貴對內涵段子的評論。
——————————————————————
附﹕汪岷的呼籲
支持段友,鸣笛快闪
全球同步,抗议封锁
4月10日,中共广电总局下架“内涵段子”,这是封锁民众言论自由的独裁手段,2亿注册用户瞬间失去了沟通和娱乐的家园,2200万青年人在全国各地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为支持段友的抗争活动,我们呼吁海内外段友和支持人士在北京时间五月一日上午九点,全球同步,开车上路,在海外驻各国大使馆,领事馆,以及国内任一地点,统一用鸣笛快闪的方式支持段友,要求重新启动“内涵段子”。请海内外支持者准时开车上街并鸣笛“滴,滴滴”十次,同时请在各社交媒体视频直播或稍后上传拍摄视频。
美西時間4月30日下午六點
紐約時間4月30日晚上九點
北京時間5月1日上午九點
倫敦時間5月1日凌晨两點
柏林时间5月1日凌晨三点
美国地区将在上述时间分别在纽约总领事馆,旧金山总领馆,洛杉矶总领馆前开展鸣笛快闪活动,并随后在现场发布演讲抗议,递交抗议书,以支持国内段友。
—————————————————————————
詞語解釋(出場序)
盜國賊------這是郭文貴2017年初開始公開具名舉報貪污腐化濫權的一批中共頂層官員,主要是現任國家副主席王歧山、前任中共政法委書記孟建柱、現任司法部長傅政華、現任公安部副部長兼公安部港澳台辦公室主任孫力軍。郭文貴說他們是江澤民家族勢力的重要部份。
歧山同志隻手仔------以前郭文貴爆料時,曾提過王歧山仍常常玩女人,包括女明星,但性無能,故只是"用手"云云。
傳政華------現任司法部長
韋石、夏業良、史諾、唐柏橋------四位常常攻擊郭文貴的,自稱反專政的民運人士。郭常常數他們的不是,怎樣不是。
藍金黃------郭文貴說盜國賊坑害和控制人、乃至大陸境外機構和政權的三個手段﹕蓝 - 网络监控!信息窃盗!金 - 金钱买通!市场威胁!黄 - 女色诱惑!要脅陷阱!蓝金黄将毁掉世界文明!是对每个人的威胁!
八旗文化官网 在 八旗文化總編富察傳遭中共拘捕3月赴中後失聯|#鏡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八旗文化 出版社總編輯富察,今年3月到中國探親後,就跟外界失聯,今天他的好友們紛紛在臉書發文, ... 鏡新聞 官方網站 https://www.mnews.tw/ 鏡 ... ... <看更多>
八旗文化官网 在 網路上關於八旗文化地址-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推薦與評價
2022八旗文化地址討論資訊,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資訊整理,找八旗文化老闆,八旗文化出版社,八旗文化官網在Instagram影片與照片(Facebook/Youtube)熱門 ... ... <看更多>
八旗文化官网 在 八旗文化gūsa 的推薦與評價
Gūsa Press八旗文化❖ External & Local 外部視野,在地思索在分眾人文領城,和你一起定義、詮釋和對話。 八旗gūsa:在台灣行與思。 成立於2009年6月1日。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