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這麼努力,公司不幫你加薪?]
如果你知道,台灣44歲以下的上班族,在30幾歲平均開始減薪,你會對薪水有什麼樣不同的看法?也許你就不會再做錯誤的期待,而是站對位置,做有效的努力。
上班族最關心的兩個重點:加薪與升遷,可是在指導的過程中,我發現大家都沒有認清楚這兩件事的背後脈絡,以至於做了錯誤的期待﹑錯誤的職涯布局,最終得不到想要的薪資與升遷。有人會因此責怪公司不重用人才,其實錯的是自己。
錯在哪裡?有兩個:
💚1.站錯位置
💚2.無效努力
有位學員37歲,近兩個月換工作,擔任主管,有3名屬下,問我怎麼做才能升遷。還是新人階段,就想要升遷,看似雄心壯志。但是我問他,上司會往上升嗎?答案不會!會退休嗎?答案是還不到年紀!會離職嗎?答案是已經中年,看來是不會走了。接著他反問我:
「升遷,還要看上司的情形嗎?」
從這個應答,可以判斷出他的職涯成熟度。很多人在職場做五年十年,其實都還在「少男少女階段」,思維並不成熟。接下來我問他,這兩個月有沒有發現這家公司有什麼值得創造的亮點?他說很難,因為這是一個夕陽產業﹑老牌企業,一直走下坡,看不出還有什麼可為。然後他帶著委屈地說:
「我現在的薪水,比前公司還低。」
才37歲就減薪?照理說,如果順利的話,這個年紀又當主管,跳槽的加薪幅度在20%並不難,但是這個結果並不奇怪,為什麼?理由只有一個:
「你入錯行了。」
這個產業不斷萎縮中,產值與獲利逐年降低,公司控制成本都來不及,怎麼會用高薪挖人?他才恍然大悟地說,是啊,他管的部門去年有8個人,一年走掉5個人。在這種老企業,員工的資歷都深,很可能就是逼退或資遣。公司在裁員,員工變少,怎麼還可能有主管缺釋放出來?所以他想升遷這件事,我只能說:
「時間不對。」
這是客氣話,其實我想說的是求職就像愛情,在不對的時間遇到不對的人,怎麼努力都沒用;一樣的,在產業走下坡時,進到一家裁員的公司,怎麼努力都無法升遷與加薪,能夠不減薪就算有燒香拜佛。反過來說,想要升遷或加薪,必須到對的產業﹑對的企業,努力要放在高價值區才會有效用。
在這裡先做個歸納,無法加薪升遷時,你要檢查這三點:
💚1.產業是成長或衰退
💚2.公司是成長或衰退
💚3.職務是核心或非核心
如果是落在成長期,做的是核心職務,表示處在高價值區,努力的效用便很明顯,容易加薪與升遷;如果產業衰退,公司經營越來越薄利,一定會工作越做越多﹑工時越來越長,老闆的臉色越來越難看,你仍然要努力,但是心裡必須清楚努力未必能夠加薪或升遷。也就是說,不必做過度的期待,那只會傷心。
以前我看主計處的統計數字,已經讓我心頭一驚,就是台灣的上班族平均在50歲之後開始減薪,這個現象跟我們一般人以為薪水是一直調上去剛好相反,沒想到薪水是會減的!最近為了開新課程:「百萬年薪核心技術營」,看到一個更新的數字,讓我簡直眼珠子要掉下來……
1977年以後出生,44歲以下的上班族,還不到50歲,卻已經老早在30多歲時開始減薪,這個世代稱為「崩世代」。如下圖,這是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統計出來的結果。這說明兩種現象:
💚1.低薪族群的占比越來越高
💚2.低薪族群的未來職涯越來越不穩定﹑越來越相對低薪
網路上經常有人批評我恐嚇年輕人﹑威脅上班族,其實我不空口說白話,而是根據兩種資料在發言,一是統計數字,一是學說理論,因此應該反過來勸批評我的人不妨多看看這兩種資料。這也是為什麼我在講座之後,凡是超過40歲的人來找我諮詢,都先說這四個字:相見恨晚!因為所有現象都發生了……
老實說,看到這些統計數字,我受到的驚嚇程度不亞於一般人,而且心痛呀!這麼年輕,怎麼薪水就往下走?這個時代對他們是多麼不公平!所以我才寫文章﹑辦講座來呼籲大家注意,做個一張嘴就討人厭的烏鴉。其實我大可以做白天鵝,在倒映山影的湖面悠遊自在,但是我不忍心……而且做白天鵝也不是我這一生的使命。
講到這裡,你會問我怎麼辦?這就好像你在爬山時,不小心腳一打滑,眼見一路要滑向山谷,你能做的只有三件事,第一止滑,第二改變路徑,第三重新向上爬。套用在我們的職涯,你要做的事不是留在原地繼續委屈,而是做到這三步:
💚第一步:止滑
最好的方法是離開這個向下滑的地方,其次是想辦法創造新亮點。
💚第二步:改變路徑
產業衰退,就換產業;公司衰退,就換公司;職務非核心,就換到核心職務。
💚第三步:重新往上爬
轉換跑道之後,一切歸零,打掉重來,謙虛地學習,不斷與時俱進。
以上這三步,帶來的是短空長多的職涯發展,不過對於一般人來說,卻是人性上的極大挑戰!因為這些都需要下定決心,做出改變。而改變代表的是放棄既有的,望向不確定的,可惜人性是恐懼損失,這就是很多人明知道處於向下滑的走勢,仍然無法移動腳步的原因。結果是失去先機,再過了年紀就做啥都沒用。
為什麼薪水調不上去?很多人會教你要學習新技能﹑要加班多努力﹑要改變工作態度﹑要積極做出成果……這些都是對的道理,但是其實最需要做的是先改變站的位置,包站對產業﹑站對企業﹑站對職務,努力才有效用。記得這個真理:選擇大於努力!
選對賽道,站對風口,才是高薪的保證,職涯也才會安全無憂。
讀了本文有益,請留言+1。
圖:蘋果日報
***
歡迎大家加入我的fb社團:「洪雪珍寫作變現」,有三個好處:
1、你投稿,我點評
2、你會看到「從不會寫作到會寫作」的成功案例
3、我會教你寫作招術
至於想要詢問我的課程,包括求職、轉職、加薪、高薪,以及斜槓、寫作,⋯⋯都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ca141719,助教協助你。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萬的網紅台灣1001個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饒河夜市是台北夜市的一級戰區,想吸引顧客一定要有真功夫,一位雲林北上打拼的七年級女生,卻有辦法在短短幾個月賣出好成績,她自創的口袋吐司獲得年輕族群的喜愛,所謂的口袋吐司,就是把吐司裹上特調起司炸到金黃酥脆,再撕開一個洞裝填各種餡料,就連珍珠粉圓也可以放進口袋,創意吃法讓她在競爭激烈的夜市中殺出紅盤,...
公司職務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再熟,還是要保持安全距離
我們與知己之間的最佳距離為何?要知道這個答案,首先得明白人際交往中的距離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物理距離,第二種是心理距離。人與人相處時會同時面對這兩種距離,至於如何掌握與拿捏,會影響到你能否在與知己的互動中贏得對方的認可和尊重。
關於物理距離部分,建議和知己不用住得太近,因為整天在一起並非好事。至於心理距離,我們必須留給對方適度的私密空間,不要什麼事都要產生交集,否則會嚴重影響到彼此關係。
■ 相處距離近了,卻從此變陌路人
艾倫和伯科特在二○一○年的一場商務論壇中結識成為好友,他們兩個人都是電信業的同行,也各自擁有十年左右的工作經驗,擔任相同的公司職務。這些共同點迅速拉近他們的關係,經過幾個月的往來,他們發現彼此價值觀和理念非常一致,志趣相投。在一次聚會後,艾倫說:「嘿,兄弟,我們真是人生知己。」
為了加深彼此友誼,艾倫甚至決定辭掉位於華盛頓的工作,到伯科特遠在曼哈頓的公司面試。兩個人順利成為同事,每天一起聊天、工作,友情迅速升溫,雙方更進一步決定做鄰居,搬到同一座小鎮,兩戶距離約一百公尺,只要步行幾分鐘,穿過一個路口就能到對方家裡做客。
這兩個好朋友的物理距離確實拉近了,以前相隔兩百公里,如今只有一百公尺。但是艾倫和伯科特的關係變得更好了嗎?
起初當然是這樣,他們白天一起工作,晚上一起開車回家,吃完飯一起看棒
球比賽,分享見解,親如兄弟,幾乎是一種讓人嫉妒的友情,除了妻子和孩子,他們是對方心目中最重要的人且無可取代。只是這段完美友誼只維持了短短八個月時間,各種煩惱接踵而至。
艾倫感覺很鬱悶,他在社交網站上發文說:「我有一位心靈知己,彼此無話不談。於是我們決定住到同一條街上,並且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但我現在突然發現,一切並沒有如我想像中那般美好。他是我需要的朋友嗎?他是我心目中的知己嗎?我發現對方有很多缺點,都是我不能容忍的,例如:他愛喝酒且酒量很大,酒後容易失態,還亂摔東西;他看球賽的習慣也不好,總是大呼小叫,過分激動熱情,可是我喜歡安靜,不管做什麼都不喜歡發出太大的聲音。」
另外,對伯科特在聊天時喜歡打探自己的私生活,也另他感到不滿,認為這不應該是知己該做的事情:「我不想被人指手畫腳,但他偏偏喜歡這麼做!」
這樣看起來,伯科特確實有不少缺點,但誰沒有一些令人討厭的壞習慣呢?只不過,近距離讓這些問題放大了,以前美好的感覺蕩然無存。
在伯科特的眼中,艾倫的形象也在極速惡化。他覺得艾倫太安靜,完全不是以前每隔一個月在商務聚會上交流時,那樣健談和睿智的形象,「他的話太少了,雖然偶爾說出的話還是那麼犀利,但我不喜歡太悶的人。」當伯科特興致勃勃的討論球賽的細節時,艾倫總是點頭或只是「嗯」一聲作為回應。
久而久之,兩個人的關係就在互相「厭惡」中逐漸疏遠。由每日一聚變成三日一聚,慢慢的,兩個人每週才聚會吃飯一次。直到後來,他們也取消原本的聚餐,只打電話交流。又過了兩個月,艾倫決定搬走,遠離他的「知己」。
■ 適當距離,讓關係保鮮
我的合夥人史密斯曾向我講述,他為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工作時的一次經歷。他在那裡認識一位經常出入眾議院的美國軍工企業掮客休斯.赫芬,休斯在財團和政府之間牽線搭橋,從事公關遊說工作,他人很好,總是盡職做好自己的工作,卻厭倦目前的生活。
他遇到史密斯後,兩個人相見恨晚,第一天就在咖啡廳裡聊天兩個多小時。史密斯還為此延後下午原訂的會議,他們從政治聊到經濟、世界歷史,無所不談。他們在很多重大議題上見解相同,並把對方視為知己。
史密斯說:「我很尊重休斯,很想幫他脫離『苦海』,打算介紹他到我的團隊工作。但就在開口前,我克制住了這種衝動,因為不想失去這位朋友。不,他不只是朋友,是比朋友還要珍貴的知己,我們可以在對方那裡找到一塊淨土,毫無顧忌的談論任何事,又不需要深入對方的生活,了解對方的一切。這是一種美妙的距離,讓我們都有足夠的空間。」
「假如這種距離被改變了,像是我們成為同事、鄰居,甚至每天無話不說的哥兒們,將會發生什麼?」史密斯對於彼此的關係與相處,非常小心謹慎。
於是史密斯持續和休斯保持一種郵件聯絡的方式,連私人電話都沒有留給對方;休斯當然也是這麼做。這種美好的友誼維持至今已經八年,兩人的關係仍然很融洽,每週都會互通郵件,交換對重大事件的觀點。
我問史密斯:「你現在如何評價休斯先生,還當他為知己嗎?」
史密斯肯定的說:「當然,這種感覺非但沒有減弱,反而隨著歲月的流逝越來越強烈。我們都不想結束這種關係,因此保持距離格外重要,以免當了解加深時變得互相憎惡。你知道,我們已經見過太多類似的悲劇。」
誠如史密斯的案例,在人際交往中,一定要與人保持適當的距離,注意給雙方留有足夠的空間,才是長久之道。
.
本文摘自
《#關係力》
用10%關鍵人物,成就90%大事!
.
作者: 李維文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我超級贊同這篇摘文的重點,這也部分延續了上一篇文章的精神。
再怎麼親密的伴侶,沒給對方空間,關係容易窒息。靠得近,就容易踩到腳,雙方都可能受傷。
我一直很喜歡「君子之交淡如水」這段話的寓意,有空間能做自己,關係才能真親密!
這本書今天(8/18)晚上9點半會進行直播,歡迎參與。
祝願您,能體會保持適當距離,才好維繫健康的界線!
公司職務 在 經濟日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股正值高檔,市場本來就會容易「放大利空」、「縮小利多」。
公司職務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饒河夜市是台北夜市的一級戰區,想吸引顧客一定要有真功夫,一位雲林北上打拼的七年級女生,卻有辦法在短短幾個月賣出好成績,她自創的口袋吐司獲得年輕族群的喜愛,所謂的口袋吐司,就是把吐司裹上特調起司炸到金黃酥脆,再撕開一個洞裝填各種餡料,就連珍珠粉圓也可以放進口袋,創意吃法讓她在競爭激烈的夜市中殺出紅盤,很難想像當初擺攤的時候,她卻連固定的攤位都租不到天天流浪,但是她一心想圓創業夢想,就算放掉收入優渥的大公司職務,也在所不惜。
公司職務 在 線上遊戲開發要如何分工?辦公室直擊!遊戲公司職務魚骨圖-1 的推薦與評價
天火數位總經理林志帆先生邀請該 公司 G9遊戲專案小組的成員,分享這款MOBA遊戲的開發流程與 職務 分工,讓有志於遊戲產業的學生們能更了解未來的工作場域 ... ... <看更多>
公司職務 在 廣告公司那麼多職務,怎麼做初步選擇?【廣告樂血研究院】 的推薦與評價
非常多想入行的人,第一個會面對到的問題,就是「我到底適合什麼 職務 ?」;而且最麻煩的是,又擔心公開詢問眾前輩,會被大量的老鳥們圍剿! ... <看更多>
公司職務 在 職務再設計線上展企業專題講座「里仁事業(股)公司」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看直播送好禮 職務 再設計線上展「里仁事業(股) 公司 」線上講座想知道知名企業如何充份利用人力資源? 想知道如何讓優秀人才創造更多產值? 職務 再設計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