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紐約時報
*【海地暗殺案中至少有17名嫌疑人,有兩名美國人被捕】
海地追擊暗殺總統者,政治陷入僵局。在Jovenel Moïse遇刺近24小時後,該國安全部隊與一群他們所稱的疑似襲擊者展開槍戰,殺死七人,並拘留了包括兩名美國公民在內的15人。海地警察局長稱安全部隊已掌控局勢,但仍有其他涉案者在逃。該國臨時總理宣佈暫時掌權,但新任總理將在本周宣誓就職。Moïse的支持者和反對者都認為,他被暗殺是動盪即將到來的信號。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7/08/world/jovenel-moise-assassinated
*【海地,一個脆弱國家的政治暴力史】
兩個世紀以來,海地一直在與腐敗、貧困和暴力鬥爭,近年來還受到地震、霍亂和疫情衝擊。這次暗殺無疑是該國多年動盪的結果,也加深了人們對未來的擔憂。
https://cn.nytimes.com/world/20210708/haiti-president-assassination/
*【Covid-19實時更新】
#輝瑞和 BioNTech 將測試一種針對 Delta 變體的疫苗,兩家公司預計將於 8 月啟動該疫苗的臨床試驗。
#Delta 變體如何躲避免疫系統?科學家找到線索。根據週四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冠狀病毒的 Delta 變體可以逃避針對病毒某些部分的抗體。與其他變體相比,這些發現解釋了針對 Delta 的疫苗有效性降低的原因。
#CDC 估計,正如預期的那樣,Delta 現在是美國的主要病毒變種。根據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最新估計,具有高度傳染性的冠狀病毒Delta 變體現在是美國的主要變體,佔感染的 51.7% 。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非洲度過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大流行週”。非洲大陸缺乏疫苗,病毒正在使年輕人生病,並壓垮本已脆弱的醫療保健系統。世衛組織非洲區域主任Matshidiso Moeti 博士表示,截至 7 月 4 日的一周,非洲報告了超過 251,000 例新病例,比前一周增加了 20% 。
#世衛組織表示,海地的政治動盪可能會阻礙遏制冠毒的努力。
#週四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新文章中,由赫爾辛基分子醫學研究所的Andrea Ganna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報告說,當他們對 19 個國家的近 50,000 名感染 Covid-19 的人的基因組進行搜索時,他們發現發現了 13 個感興趣的基因領域,這些領域可能集中於尋找有用的藥物。
#近幾週,越來越多的報導開始引起外界對Lambda 的警告,Lambda 是去年年底在秘魯首次發現的一種變體。該變種最初被稱為 C. 37,已在南美洲的部分地區迅速傳播。6 月 14 日,世界衛生組織將其指定為“感興趣的變種”,這意味著專家懷疑它可能比原始菌株更危險。
#韓國將從週一開始提高首都首爾和一些鄰近地區的防疫限制至最高等級。韓國週四報告了新病例的最大單日增幅,一名高級衛生官員警告說,到 7 月底,這一數字可能幾乎翻番。
#盧森堡總理Xavier Bettel確診冠狀病毒住院。官員表示,他在接受治療後,情況已經改善,並且出院,將重回工作。
#法國政府建議其公民,不要前往西班牙或葡萄牙度假,因其冠狀病毒病例有所增加。
#根據聯邦衛生部的一份備忘錄,德國計劃將至少 3000 萬劑阿斯特捷利康和嬌生疫苗捐贈給發展中國家。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7/08/world/covid-19-vaccine-coronavirus-updates
*【全球已知新冠死亡人數超過400萬】
病毒最初花了九個月時間帶走100萬人類生命,隨後這個進程開始不斷加速:第二個100萬僅用了三個半月,第三個100萬用了三個月。又過了兩個半月後,第四個100萬人離我們而去。而這些僅是來自官方的資料。隨著疫苗出現,一些國家的疫情出現好轉,但由於病毒變異和疫苗分發的不平等,死亡人數仍在繼續上升。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8/world/covid-death-toll-four-million.html
*【日本將空場舉辦大部分奧運賽事,東京再次進入緊急狀態】
日本政府召開緊急會議後決定,東京範圍內的比賽將以無觀眾的形式舉辦,這一消息是在奧運火炬在日本傳遞的最後一站開始前幾個小時宣佈的,距離奧運會正式開幕僅有兩周。由於確診病例突然激增,東京第四度宣佈進入緊急狀態。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8/world/asia/tokyo-state-of-emergency-olympics.html
*【拜登為撤軍辯護,稱留在阿富汗沒有意義】
“我們去阿富汗不是為了建設國家,阿富汗人民有權利也有責任決定自己的未來。”這是拜登自美軍正式結束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後,首次就該議題發表講話。他表示,美國無法繼續承擔駐軍阿富汗的人力成本,也承認美國無法改變阿富汗的路線和進程。近兩個月來,阿富汗政府軍在塔利班的攻擊下節節敗退,後者已成功佔領阿富汗421個地區中的至少150個。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8/us/politics/biden-afghanistan-withdrawal.html
*【德州共和黨公佈了影響深遠的投票限制法案】
德州在該州選舉過程的修定限制法案,都將禁止24小時投票和直接投票;禁止選舉官員主動向未提出要求的選民派發缺席選票;增加郵寄投票的新選民身份要求;限制協力廠商選票收集;加大對違反規定的選舉工作人員的刑事處罰力度;限制向選民提供的援助;極大地擴大了黨派民調觀察者的權威和自主權。但新法案沒有包括上一次修訂中最具爭議的兩項條款。星期天的投票不再有限制(現在可以在上午9點開始),也沒有規定更容易推翻選舉。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8/us/politics/texas-voting-bill-restrictions.html
*【佛州大樓倒塌兩週後,救援人員放棄尋找倖存者,仍有76人被列為失踪】
根據《紐約時報》查閱的私人會議記錄,邁阿密-戴德消防救援隊助理首席Ray Jadallah週四下午告訴失踪人員家屬,死亡人數已上升至 64 人,已經確定了 40 名受害者,仍有 76 人被歸類為可能失踪。邁阿密戴德縣市長Daniella Levine Cava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正在夜以繼日地工作,以盡快找到受害者並為他們的家人解脫。”她補充說,救援隊也一直在努力找回個人物品。
搜索工作在凌晨1點20分暫停,默哀片刻。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7/08/us/miami-condo-collapse-victims-updates
*【FDA縮減阿茲海默症藥物建議】
美國FDA先前因批准一種用於所有阿茲海默氏症患者使用的藥物而受到抨擊,而今提出建議,大大縮小了先前的範圍,建議只有輕度記憶力或思維問題的人才能接受該藥物。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8/health/aduhelm-alzheimers-fda.html
*【騰訊啟動人臉識別限制未成年玩家,引發安全與隱私討論】
在中國,未成年電子遊戲玩家必須使用身份證號碼實名登錄。騰訊本周表示,考慮到他們可能借用父母的設備或身份來規避限制,將在其遊戲中部署人臉識別技術,以堵住這一漏洞。一些人支持這些措施,稱此舉將抗擊青少年網路成癮,但也有人對資料安全表示擔憂。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8/business/video-game-facial-recognition-tencent.html
*【愛爾蘭或將失去歐洲避稅天堂名號】
一個由130個國家組成的聯盟正在努力改革全球稅收體系,限制跨國公司逃稅。愛爾蘭一直以低企業稅著稱,依賴這一設置來吸引跨國企業。包括谷歌、蘋果和輝瑞在內,多個行業巨頭的歐洲總部均設在都柏林。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8/business/ireland-minimum-corporate-tax.htm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890的網紅誠品eslit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顧瑋大學讀生物系,原本在實驗室做研究,為了找到最好吃的米,決定親自走到鄉間田裡,就從宜蘭開始出發! 顧瑋最後不但把研究心得出版了《米通信》,為了讓大家親口品嘗好米,還開了一家以米為主題的餐廳「泔米食堂」。 從30歲開始連續創業的顧瑋,自嘲每一次創業都是「從什麼都不會」開始,不斷的學習、不斷地解...
「分子醫學研究所」的推薦目錄:
分子醫學研究所 在 Z9 的看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這位蘇俊翰先生真的是神人!他的母親是外交部駐外人員,小學二年級開始,就隨著駐外的媽媽在美國夏威夷、華盛頓等地外派,小學讀了五間,初中讀了二間,後來才回國就讀師大附中。
高一回來台灣,中文能力不好的他的當然會有些學習上的困難(如果是你是他,小二後那麼多年沒用注音符號也早就忘光了),當時他的中文能力有限,所以剛開始在附中第一次段考是全校八百多名,而後他熟悉中文,逐步嶄露學霸本色,高三學測考了75級分(滿級分),並申請上陽明大學醫學系和交通大學電機資訊學院資優菁英班。(沒想到多年後這兩間學校合併了),但與台大醫學系失之交臂(那幾年台大醫學系申請明顯偏愛女生,明明可以面試的大部分是男考生,但是男性錄取率遠低於女性)。
後來蘇俊翰選擇拚指考,六科原始總分558分(當時醫學系都還是採計六科),因為他是駐外人員子女,所以加分後分數變614分。(但他沒有加分就可以上台大醫學系了)
那他上大學之後,蘇俊翰雙主修醫學和物理,用八年修完了383個學分,還要對抗醫學系方的重重阻撓。
醫學系大二時,蘇俊翰因為修了張智芬教授的生物化學深感興趣,就主動爭取加入張教授的實驗室學習(張教授台大分子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專長領域為核酸代謝與DNA修復)。
除了雙主修跟參與科學研究,蘇俊翰在大學期間花了不少時間參與體制內外的教育改革:
包括參加學院的教育委員會,創辦各種研討會、交流、電子報和社群等活動。除了科學專業外,蘇俊翰喜歡參與人的事物,他認為「人要成功絕對不只靠資質和努力,更重要的是良好的環境和風氣」。
分子醫學研究所 在 屏東新聞 PT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留學英國藝術治療學位郭芳均返鄉
#內埔鄉經營畫室與咖啡店
留學英國取得藝術治療碩士學位的郭芳均,返鄉在內埔鄉經營畫室,清華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畢業的男友,為支持她的夢想也到內埔開咖啡店,兩人希望透過藝術、咖啡深耕在地,為內埔帶來不一樣的文化擾動。
Youtube:免費訂閱→https://www.youtube.com/ptnews2012
FB:按讚分享→https://www.facebook.com/ksptnews
IG :踴躍追蹤→https://instagram.com/ksptnews
一起來eye台灣 Youtube→:https://lihi1.cc/JasJi/Ksg
分子醫學研究所 在 誠品eslit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顧瑋大學讀生物系,原本在實驗室做研究,為了找到最好吃的米,決定親自走到鄉間田裡,就從宜蘭開始出發! 顧瑋最後不但把研究心得出版了《米通信》,為了讓大家親口品嘗好米,還開了一家以米為主題的餐廳「泔米食堂」。
從30歲開始連續創業的顧瑋,自嘲每一次創業都是「從什麼都不會」開始,不斷的學習、不斷地解決問題,才能讓自己越來越踏實的走下去。
光影的延伸閱讀《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學思考》► http://bit.ly/2THsRZG
撰文 採訪編輯:賴柔蒨/數位編輯:莊偉祺
❞ 在你我身邊,有許多人懷抱著美麗的夢想,他們努力耕耘、默默實踐,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誠品30週年,我們以10位築夢者的故事,邀請您與我們一起在「夢與想像之境」,繼續踏實前行。❞
「我不喜歡吃到不好吃的米飯!」顧瑋擁有台大分子醫學研究所碩士的光環,沒有出國深造,反而和幾個朋友以「賣果醬」開始接觸台灣農產品,從創辦知名的「在欉紅」到「土生土長」等品牌,將台灣各地的食材故事透過網路分享給大家。顧瑋生產經銷的經驗包含果醬、果乾、米、茶與可可等相關製品,每件產品背後也都有她如何和農人「交陪」的感動故事。近期呼應《米通信》刊物而創立的「泔米食堂」,更實踐了產地直送餐桌的精神。訪問當天便有一群香港客遠道而來,尋覓至小巷中不起眼的店面,只為品嚐米飯真正好吃的單純味道。
台灣米的品味是什麼,不能一味只說「台灣就是好」
顧瑋實際到台灣東部稻米產地訪查多次,發掘台灣米的樣貌與發展脈絡。「米的品種決定口感七成」,一開始顧瑋試著研究「宜蘭有哪些品種的米?」這看似簡單的問題,竟難以找出明確答案,因此光宜蘭她就去了8次,從生產過程到營銷盡可能地通盤了解。2017年開設以米為主題的餐廳「泔米食堂」,並出版刊物《米通信》,第一期主題便以宜蘭的越光米為食材。顧瑋笑說,關於米一直都是個學習計畫,「只因為這個學習計畫實在太貴,所以一定要長出商業方式,不是純粹營利,只是要把學費賺回來。」在還沒釐清台灣食米的品味之前,她都將持續學習。
顧瑋在農產品這條路上邊實際走訪產地、邊學習,生產經銷從果醬、果乾至油鹽醬醋都有,每樣產品都有背後如何和農人交陪,如何被他們的堅持感動,又如何將其串成生產鏈的動人故事。習慣和農友建立對等關係的顧瑋還透露,「有時候最找麻煩的人,可能是教懂最多知識的對象」。親自到達許多產地的顧瑋坦言,我們在講台灣物產的時候,不能只是一味說「台灣就是好」,要有足夠的內涵去溝通我們相信的價值。
瘋狂掃貨的影癡,大時代裡的小人物「學習者」
當人生遇到挫折的時候,顧瑋最常做的事就是看電影,從小跑遍各大影展的她算是個影癡!曾經把義大利配樂大師顏尼歐・莫利克奈(Ennio Morricone),在《新天堂樂園》、《海上鋼琴師》等作品一度網購掃貨,更拿出車上正在聽的CD唱片分享,可見其熱愛程度。每當生活被逼很緊的時候,顧瑋也喜歡看步調很慢、很安靜的日本電影,最近在飛機上看完的《羊與鋼之森》更是讓她回味再三,當中描述小人物的故事也與她關注產地小農的精神呼應,顧瑋也期許在未來能繼續當個大時代裡的小人物「學習者」。
最感性的理科出身,30歲遇到唯一認定的「老闆」
大學讀的是生物系,顧瑋稱之為「最感性的理科」!從中她關注到生態,看到完整的大自然是如何維持和諧性與多樣性,於是被農友打動,從醫學研究所走入田間。顧瑋虧自己常常一廂情願,每一段創業從「什麼都不會」開始,至今父親仍是忠誠的「反對黨」,認為不管是從事研究,還是考個國家考試當公務員,都遠比現在做的事情穩當。但顧瑋坦言,每個人都會經歷一段不知道該做什麼事的時期,想做的事能力可能不足,能力足夠的事又不一定是夢想。
回想至今人生最大的轉折點,莫過於30歲時離開一手創辦的「在欉紅」,頓失方向的顧瑋幸虧當時出現長輩支持與幫助,從頭開始學如何做伴手禮、做選品實在很辛苦,更稱「現在能分享許多求生技能,都是那時期學會怎麼活下來的!」而那位長輩也是顧瑋至今唯一認定的「老闆」,讓顧瑋提醒自己30歲後更須保持不斷學習的精神。在台灣這塊土地上,顧瑋以一個實際到當地「交陪」的學習者角色,發掘許多農業感動人心的故事,不管是探尋台灣米的品味、追求在地農產的分享精神等,都將把台灣食材的故事繼續傳承下去。
更多內容請看► http://bit.ly/2uxiX2X
分子醫學研究所 在 111 台大分子醫學所心得分享 - 研究所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111 台大分子醫學所心得分享 . 研究所. 2022年3月25日13:07. 前言因為上網查的時候真的除了一篇2014年的PTT分享文以外就找不太到了,希望自己的經驗能對別人有 ... ... <看更多>
分子醫學研究所 在 科普演講--分子醫學的時代(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沈志陽博士) 的推薦與評價
中央 研究 院「2018年院區開放參觀活動」科普演講-- 分子醫學 的時代(生物 醫學 科學 研究所 /沈志陽博士) ... <看更多>
分子醫學研究所 在 臺灣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所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臺灣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所。 1146 個讚· 3 人正在談論這個。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Molecular Medicine, College of Medicin.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