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6日,舉行畢業典禮的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張哲生 攝)
昔日去逛光華橋下的光華商場時,常會經過臺北工專(北科大的前身)的新生南路側校舍,當時它的校門在新生南路上,現在在忠孝東路則出現一個更大的校門,校址為臺北市忠孝東路三段1號。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之校史:
1912年(明治45年)7月5日,日本臺灣總督府於臺北廳大加蚋堡大安庄(即北科大現址)設立民政局學務部附屬工業講習所,隈本繁吉先生擔任所長,所內分設「木工」與「金工及電工」兩科,為臺灣工業教育之肇端。
1914年(大正3年)6月23日,民政局學務部附屬工業講習所改名為臺灣總督府工業講習所。
1918年(大正7年)7月18日,增設臺灣總督府工業學校五年制,並設機械、應化、土木三科,專收日籍學生。
1919年(大正9年)4月1日,臺灣總督府工業講習所改名為臺灣公立臺北工業學校。
1921年(大正10年)4月1日,臺灣總督府工業學校改名為臺北州立臺北第一工業學校,以日籍學生為對象;而原臺灣公立臺北工業學校,則更名為臺北州立臺北第二工業學校,以臺籍學生為對象。二者在同一校舍上課。
1923年(大正12年)4月1日,臺北州立第一工業學校及臺北州立第二工業學校合併,改稱為臺北州立臺北工業學校,增設電氣科、建築科及應用化學科、機械科、土木科共五科。
1937年(昭和12年)4月1日,臺北州立臺北工業學校增設採礦科。
1939年(昭和14年)4月8日,臺灣總督府於本校另設工業技術練習生養成所,採夜間授課。
1945年(民國34年)12月31日,校名在二戰後更改為臺灣省立臺北工業職業學校,分初級部、高級部,設機械、電機、土木、建築、化學、採礦六科。杜德三先生為第一任校長。
1946年(民國35年)1月,成立臺灣省立臺北工業職業學校附設一年制中級技術生養成所。同年9月1日,王石安先生接任校長。同年10月1日,簡卓堅先生接任校長。
1948年(民國37年)8月,奉令升格為臺灣省立臺北工業專科學校,初設五年制機械、電機兩科。原臺灣省立臺北工業職業學校附設一年制中級技術生養成所改稱為臺灣省立臺北第一工業技術練習生養成所。同年11月1日,開學上課,此日定為校慶紀念日。同年12月,成立臺北工業專科學校機械科附屬技工訓練班。
1949年(民國38年)7月25日,顧柏岩先生接任校長。同年8月,增設五年制化學及礦冶兩科,增設三年制電機科電力及電訊兩組,電訊組後併入電子科。同年10月,原臺灣省立臺北第一工業技術練習生養成所改稱為臺灣省立第一工業職業補習學校。
1950年(民國39年)9月,增設五年制土木工程科。
1951年(民國40年)9月,增設二專土木科。
1952年(民國41年),增設二專化學科。同年12月4日,宋希尚先生接任校長。
1953年(民國42年),二專停招,增設三專機械科、電機科、紡織科。同年5月11日,康代光先生接任校長。
1954年(民國43年)8月1日,增設三專土木工程科、化學工程科。
1957年(民國46年),原臺北工業專科學校機械科附屬技工訓練班改稱為臺北第一工業職業補習學校附屬技工訓練班。
1958年(民國47年)2月10日,張丹先生接任校長。
1961年(民國50年)7月7日,增設二專機械工程科及電子工程科。
1963年(民國52年)8月,增設二專電機工程科。
1965年(民國54年)2月18日,趙國華先生接任校長。同年8月1日,成立夜間部。
1966年(民國55年),增設三專工業工程科。增設二專工業工程科及工業設計科。同年8月,土木工程科工業設計組建築組併入工業設計科。
1967年(民國56年)6月13日,增設三專礦冶工程科及電子工程科。
1971年(民國60年)3月1日,成立電子計算機中心。同年8月1日,紡織工程科更名為纖維工程科。同年12月30日,唐智先生接任校長。
1972年(民國61年),增設二專電機科工業訓練組一班。成立空中高工補習學校,設機工、電工二科。成立臺灣省臺北工業專科學校附設建教合作中心。
1973年(民國62年)2月1日,與臺灣電信局合作,辦理電訊專科班。
1975年(民國64年),增設三專工業設計科。
1977年(民國66年)7月20日,奉准設立臺灣省立臺北工業專科進修補習學校,設機械、電機、化工、工業工程四科。
1979年(民國68年)8月1日,纖維工程科紡織組、化纖組分別更名為紡織工業科紡織工程組及紡織化學組。
1980年(民國69年)10月,頒發畢業證書編列第一號予俞石獅校友。
1981年(民國70年)7月,臺灣省立臺北工業專科學校改名為國立臺北工業專科學校。
1983年(民國72年),增設臺灣第一所二專核能工程科,為建教合作專科。
1984年(民國73年)12月31日,張文雄先生接任校長。
1987年(民國76年),增設三專建築設計科。工業工程科更名為工業工程與管理科。二月,本校實習輔導室 成立校友聯絡中心。同年8月,工業設計科建築設計組獨立為建築設計科。
1988年(民國77年)7月31日,礦冶工程科更名為材料及資源工程科。
1989年(民國78年)8月1日,張天津先生接任校長。
1990年(民國79年)8月8日,奉教育部核准成立改制技術學院籌備規劃小組,並成立五個工作小組積極推動改制工作。
1991年(民國80年)6月,成立自動化科技中心,主要任務在整合本校機械、電機、電子及工工等各系有關自動化方面之人才設備。
1992年(民國81年)1月25日,教育部同意國立臺北工專以台北縣萬里鄉中萬里加投段及基隆市安樂區大武崙段等部份土地作為第二校區預定地。同年8月,增設光電科技中心。
1994年(民國83年)8月1日,國立臺北工專改制為國立臺北技術學院,設立機械工程、電機工程、化學工程、材料及資源工程、土木工程、紡織工程、電子工程、工業工程、工業設計、建築設計等十個技術系。停招二專及三專,五專學制繼續招生。
1995年(民國84年)5月1日,成立校內第一個研究所-機電整合研究所。同年8月1日,校內共同學科成立七組教學研究會,設主任一人。同年8月,首次藉由遴選制度產生11位系主任。設置進修推廣部。
1996年(民國85年)9月29日,臺北縣萬里第二校區正式獲撥用。
1997年(民國86年)4月25日,國立臺北技術學院獲頒八十五年度服務貢獻、辦學績優、行政考核優良、師資考核優良及視導評鑑優良等五個獎項。
1997年(民國86年)8月1日,國立臺北技術學院更名為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設立機電、工程、設計、管理四大學院,並增設電腦通訊與控制研究所、土木與防災技術研究所、生產系統工程與管理研究所。同時增設車輛工程技術系及冷凍空調技術系。同年11月1日,北科大首度校慶,副總統連戰先生蒞臨賀勉。
1998年(民國87年)7月,附設專科進修補習學校奉准升格改制為進修補習學院,為二技3年學制,改招專科畢業生修業學生。同年8月1日,停招五專。同年8月19日,增設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電力與能源技術研究所、材料及資源工程研究所、商業自動化與管理研究所。
1999年(民國88年)7月,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附設進修補習學院更名為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附設進修學院。同年7月15日,成立創新育成中心。同年8月1日,增設製造科技研究所、冷凍與低溫科技研究所、光電技術研究所、生化與程序工程研究所、有機高分子研究所、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增設經營管理系(二技)、應用英文系(二技)。
2000年(民國89年)2月,為提昇行政效率,加強服務品質,成立「ISO 9001品質驗證推動小組」,積極推動取得國際驗證工作。成立水環境研究中心。同年3月3日,迎千禧年共同宣言紀念碑於校內紅樓前揭幕,由張天津校長及各級主管和師生代表數百人參加,鐫刻嚴文方副校長題撰之千禧宣言碑文-「人類科技文明的發展,我們曾經參與,從兩千年起,我們更要共同努力追求卓越。」同年8月1日,增設車輛工程研究所、資訊工程研究所、自動化科技研究所、環境規劃與管理研究所、創新設計研究所、化學工程研究所。增設工業工程技術系。
2001年(民國90年)5月15至18日,慶祝90週年校慶系列活動:一同走過從前校園影展暨座談活動,敬邀孫運璿資政、法務部長陳定南及台北市副市長歐晉德共同參與。同年8月1日,增設工程科技研究所博士班、二技資訊工程系、光電科技系。
2002年(民國91年),成立奈米矽元件研發中心。增設分子科學與工程系。
2003年(民國92年)8月1日,增設電機工程系博士班、電腦通訊與控制研究所博士班。同年12月19日,成立奈米光電磁材料技術研發中心。
2004年(民國93年)2月2日,李祖添先生接任校長。同年8月1日,設立四年制資訊工程系、光電工程系、經營管理系,二技學制停招。增設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博士班、光電工程系博士班。同年10月1日,甘比亞石油專班開學典禮,該班為北科大與西非甘比亞共和國合作而開設之四年制學士專班,亦為國內與西非建教合作之首創。
2005年(民國94年)2月1日,成立藝文中心。同年8月1日,增設資訊工程系博士班、工商管理研究所博士班及電資碩士在職專班。
2006年(民國95年)8月1日,成立電資學院。成立校友聯絡中心。增設設計研究所博士班、資源工程研究所碩士班、大學部四年制機電、電資、工程科技、創意設計等四學士班。
2007年(民國96年),成立北區技專校院教學資源中心。增設能源與冷凍空調工程系博士班、有機高分子研究所博士班。同年9月,增設甘比亞電資專班。
2008年(民國97年)8月1日,增設應用英文系碩士班、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博士班、甘比亞土木專班。
2009年(民國98年),增設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博士班、化學工程與生物科技研究所博士班。增設互動媒體設計研究所碩士班、資訊與運籌管理研究所碩士班。
「創新國際學院學士班」的推薦目錄:
- 關於創新國際學院學士班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創新國際學院學士班 在 Tacps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創新國際學院學士班 在 Tacps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創新國際學院學士班 在 [代po] [算命] 53級(社會) 國立外(英)文- 看板SENIORHIGH 的評價
- 關於創新國際學院學士班 在 想進政大創新國際學院開創視野?學姐教你準備撇步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創新國際學院學士班 在 有沒有創新國際學院的卦? - 政治大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創新國際學院學士班 在 【創新國際學院】... - 國立政治大學National Chengchi ... 的評價
- 關於創新國際學院學士班 在 政大創新國際學院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DCARD 的評價
- 關於創新國際學院學士班 在 政大創新國際學院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DCARD 的評價
- 關於創新國際學院學士班 在 [代po] [算命] 53級(社會) 國立外(英)文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創新國際學院學士班 在 [代PO][算命] 51級(社會) - SENIORHIGH - PTT生活政治八卦 的評價
- 關於創新國際學院學士班 在 SENIORHIGH 看板- [代po] [算命] 53級(社會) 國立外(英)文 的評價
創新國際學院學士班 在 Tacps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活動邀請函暨新聞稿
【文化政策987、456,在華山對話!2020總統大選:臺灣文化政策的終結?或重生?】
自2016-2017年全國文化會議(及後續2018年全國文資會議、2019年全國博物館會議、全國社造會議)、2018文化政策白皮書的發布和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成立,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啟用,到2019年《文化基本法》的三讀通過與文化內容策進院揭牌,以及國家文化預算的逐年提升,臺灣文化政策過去四年確實取得若干階段性進展。
儘管在文化民主、平權、藝文參與及文化經濟生態體系的推動上有所進展,但諸多結構性問題依存,蔡總統還沒有打造出臺灣文藝復興的新時代。而2020年總統大選至今,竟未見執政黨與在野黨任何建設性的文化政策辯論!不禁令人疑惑,臺灣文化治理的改革是否在碰觸這些具指標性意義的天花板後,因難以超越而從此停滯?政治人物再提不出令民間期待的文化政策與動力,而近年所累積的文化能量是否將遞減回歸,致使臺灣的文化政策改革就此終結?
作為一個臺灣文化政策的民間推動組織,當然不希望臺灣文化政策終結!但面對當前文化政策的結構性問題,我們沒有樂觀的權利,更不容未來的執政者敷衍迴避。這些問題包括:
1. 國家文化治理體制改革仍待突破:文化部組織再造與人力、預算資源分配的合理性欠缺共識,未進行文化影響分析;文化治理體制(中央、地方、跨部會、中介組織 [行政法人與公共捐助之財團法人]、企業、民間團體、人民) 的網絡介面連結仍然貧弱。文化民主與文化審議深化面臨瓶頸;地方文化發展會議落實狀況不佳,未能系統性地納入未來文化發展規劃。
2. 地方創生、地方文創產業與地方性連結不足:政府及從業人員對地方性辨認不足,未事先盤點地方資源或法規適用性,亦未提供公眾參與機制以建立地方共識,即投入文創等工作,地方創生反而加速喪失地方獨特性。地方文創商業脫離地方產業鏈及住民生活,文創產業帶來更多問題,地方創生成為地方創傷。文資保存、社造政策、地方創生、博物館、地方藝文場館與文創園區等欠缺系統性串聯。
3. 文創經濟治理拼圖破碎,欠缺永續財源與回饋機制:藝術生態體系之藝文補助與政策性投資區隔不明,且欠缺吸納國際投資之文創產業創新條例;文創產業人才失調,缺乏經理型人才;文化創意經濟生態體系欠缺活水,國發基金投資忽略有形藝術資產,且未建立明確獲利回饋機制,難以回流藝文創作端、文資保存及公廣媒體發展;文化發展基金欠缺永續的財源 (或特別稅捐),文化部、經濟部、財政部、內政部、交通部等跨部會資源難以整合,未能協助企業檢視藝文投資之社會報酬及其社會責任,以創造出更高的附加價值。
4. 藝術,讓我們窮在一起?!藝術文化工作者生活及創作環境依舊困頓;藝術工作者的身份界定與勞動契約,公會自律,社會安全體系仍待建立。藝術行政與管理的價值及專業被嚴重低估,徒增管理成本。
5. 文化資產管理產業鏈的形成條件與就業市場的連結薄弱,文化資產保存的工作長久以來受限於各種法令制度、產權歸屬、經費來源等桎梏,忽略了成為法定文化資產後所需要建立的永續管理維護課題。文化保存價值難以突破經濟開發與都市更新結構,文化基本法的文化影響評估機制未能適用開發行為,文資公益信託制度也難以突破。
6. 文化平權及兩岸、國際文化交流推展策略不清:族群與新移民的文化平權與多樣性議題仍待深耕,文化權欠缺明確的推動架構與跨部會合作機制。兩岸及國際文化交流策略不清,國際文化組織參與不積極,國際文化政策議題與趨勢的掌握及政策接軌能力貧弱;欠缺能綜整國際文化政策能力之智庫。公廣集團平權近用、多語化、國際化不足,難以促進臺灣文化對外交流與影視產品拓展國際市場。
文化權利的主體是人民,我們呼籲國家文化政策應回歸文化民主,公民審議,尊重多樣與平權,人民自主選擇,建立並落實人民參與文化治理的常態性機制。文化政策論述應回歸文化主體性,允許多元族群與文化史觀(包涵臺灣,中華,亞洲,世界文化並存),排除各種政治黨派/統獨意識形態/文化階級分化干預文化藝術創作自由,以及文化資源分配。
國家領導人應該提出明確的文化願景,確保民間多樣、豐富而自主的文化底蘊,與環境、經濟、社會共同永續發展;並以文化總統的高度與魄力,突破過去行政院、文化部難以突破的跨部會行政、人力、預算資源等制度性框架。引領國家邁向更週延、妥善的文化治理,使臺灣文化政策得以在種種結構性的困境中重生。
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將於12/27晚上 19:00-22:00 在華山拱廳舉行【文化987、456,在華山對話! 2020總統大選:臺灣文化政策的終結?或重生?】公共論壇,針對上述臺灣文化政策問題進行討論,並提出學會具體政策訴求。邀請所有關心臺灣文化政策未來發展的朋友、機構、團體與媒體們一起參與對話!
社團法人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敬邀
聯絡人: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執行秘書 戴秉儒(0973131063)秘書 錢又琳(0981151141)
電子郵件:tacpsservice@gmail.com
-\-\-\-\-\-\-\-\-\-\-\-\-\-\-\-\-\-\-\-\-\-\-\-\-\-\-\-\-\-\-\-\
【文化政策987、456,在華山對話!2020總統大選:臺灣文化政策的終結?或重生?話說987的2020總統大選文化主軸呢?今天要決定了耶!】
活動資訊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協辦單位: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費用:150元/人(已包含酒飲、非酒精飲料及點心費用);學會會員免費入場(輸入報名代碼亦同),現場入會亦可免費進場。雙人及三人同行另有優惠。
▎時間:2019年12月27日(五) 19:00 – 22:00(當日接受現場報名,19:10最後現場報名)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二樓拱廳
▎現場供應酒飲及非酒精飲料,每人可享用2杯/瓶及點心,歡迎大家自備杯子!
▎本活動將全程錄影及拍照,確認報名即為瞭解並同意主辦單位有權將活動錄影、照片或錄音等當日進行之錄攝影等相關紀錄,於日後公開播映、刊登、標註人名及出版。
▎現正報名!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1912091704279994054980
▎文化987許願池!許下你希望聽他/她來分享哪些文化議題!我們來邀請~
填入你的願望: https://reurl.cc/E5g6g
▎主持人
劉俊裕 理事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教授)
繆子琳 企劃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碩士)
李珮綺 學術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碩士)
▎分享人(依議題場次順序)
蔡淳任 副秘書長(表演藝術聯盟 專案研究員)
吳介祥 常務理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 副教授)
廖凰玎 理事(文化法學會 秘書長)
廖世璋 理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 教授)
林冠文 秘書長(中華國際會議展覽協會 秘書長)
魏琬容 理事(OISTAT國際劇場組織 執行長)
榮芳杰 理事(國立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 合聘副教授)
王俐容 常務理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 教授)
魏君穎 理事(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創意與文化創業研究所 博士)
錢又琳 秘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碩士)
戴秉儒 執行秘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陳羿妘 副學術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葉奕秀 副企劃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林育伶 副新媒體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黃馨儀 副國際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活動流程
18.30-19.00 報到進場
19.00-19.10 主持人開場
19.10-19.20 臺灣文化政策過去四年的回顧與評述
19.20-20.20 臺灣文化政策的問題與對未來想像
* 議題1. 國家文化治理體制改革仍待突破
* 議題2. 地方創生、地方文創產業與地方性連結不足
* 議題3. 文創經濟治理拼圖破碎、欠缺永續財源與回饋機制
* 議題4. 藝術,讓我們窮在一起?!
* 議題5. 文化資產管理產業鏈的形成條件與就業市場的連結薄弱
* 議題6. 文化平權及兩岸、國際文化交流推展策略不清
20.20-21.00 與會者分組議題交流對話。
21.00-21.30 提出未來四年臺灣文化政策的訴求與聲明。
21.30-22.00 夥伴團體聲明暨自由交流時間。
*主辦單位保有隨時修改及終止本活動之權利,如有任何變更內容或詳細注意事項將公布於本網頁,恕不另行通知。
創新國際學院學士班 在 Tacps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活動邀請函暨新聞稿
【文化政策987、456,在華山對話!2020總統大選:臺灣文化政策的終結?或重生?】
自2016-2017年全國文化會議(及後續2018年全國文資會議、2019年全國博物館會議、全國社造會議)、2018文化政策白皮書的發布和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成立,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啟用,到2019年《文化基本法》的三讀通過與文化內容策進院揭牌,以及國家文化預算的逐年提升,臺灣文化政策過去四年確實取得若干階段性進展。
儘管在文化民主、平權、藝文參與及文化經濟生態體系的推動上有所進展,但諸多結構性問題依存,蔡總統還沒有打造出臺灣文藝復興的新時代。而2020年總統大選至今,竟未見執政黨與在野黨任何建設性的文化政策辯論!不禁令人疑惑,臺灣文化治理的改革是否在碰觸這些具指標性意義的天花板後,因難以超越而從此停滯?政治人物再提不出令民間期待的文化政策與動力,而近年所累積的文化能量是否將遞減回歸,致使臺灣的文化政策改革就此終結?
作為一個臺灣文化政策的民間推動組織,當然不希望臺灣文化政策終結!但面對當前文化政策的結構性問題,我們沒有樂觀的權利,更不容未來的執政者敷衍迴避。這些問題包括:
1. 國家文化治理體制改革仍待突破:文化部組織再造與人力、預算資源分配的合理性欠缺共識,未進行文化影響分析;文化治理體制(中央、地方、跨部會、中介組織 [行政法人與公共捐助之財團法人]、企業、民間團體、人民) 的網絡介面連結仍然貧弱。文化民主與文化審議深化面臨瓶頸;地方文化發展會議落實狀況不佳,未能系統性地納入未來文化發展規劃。
2. 地方創生、地方文創產業與地方性連結不足:政府及從業人員對地方性辨認不足,未事先盤點地方資源或法規適用性,亦未提供公眾參與機制以建立地方共識,即投入文創等工作,地方創生反而加速喪失地方獨特性。地方文創商業脫離地方產業鏈及住民生活,文創產業帶來更多問題,地方創生成為地方創傷。文資保存、社造政策、地方創生、博物館、地方藝文場館與文創園區等欠缺系統性串聯。
3. 文創經濟治理拼圖破碎,欠缺永續財源與回饋機制:藝術生態體系之藝文補助與政策性投資區隔不明,且欠缺吸納國際投資之文創產業創新條例;文創產業人才失調,缺乏經理型人才;文化創意經濟生態體系欠缺活水,國發基金投資忽略有形藝術資產,且未建立明確獲利回饋機制,難以回流藝文創作端、文資保存及公廣媒體發展;文化發展基金欠缺永續的財源 (或特別稅捐),文化部、經濟部、財政部、內政部、交通部等跨部會資源難以整合,未能協助企業檢視藝文投資之社會報酬及其社會責任,以創造出更高的附加價值。
4. 藝術,讓我們窮在一起?!藝術文化工作者生活及創作環境依舊困頓;藝術工作者的身份界定與勞動契約,公會自律,社會安全體系仍待建立。藝術行政與管理的價值及專業被嚴重低估,徒增管理成本。
5. 文化資產管理產業鏈的形成條件與就業市場的連結薄弱,文化資產保存的工作長久以來受限於各種法令制度、產權歸屬、經費來源等桎梏,忽略了成為法定文化資產後所需要建立的永續管理維護課題。文化保存價值難以突破經濟開發與都市更新結構,文化基本法的文化影響評估機制未能適用開發行為,文資公益信託制度也難以突破。
6. 文化平權及兩岸、國際文化交流推展策略不清:族群與新移民的文化平權與多樣性議題仍待深耕,文化權欠缺明確的推動架構與跨部會合作機制。兩岸及國際文化交流策略不清,國際文化組織參與不積極,國際文化政策議題與趨勢的掌握及政策接軌能力貧弱;欠缺能綜整國際文化政策能力之智庫。公廣集團平權近用、多語化、國際化不足,難以促進臺灣文化對外交流與影視產品拓展國際市場。
文化權利的主體是人民,我們呼籲國家文化政策應回歸文化民主,公民審議,尊重多樣與平權,人民自主選擇,建立並落實人民參與文化治理的常態性機制。文化政策論述應回歸文化主體性,允許多元族群與文化史觀(包涵臺灣,中華,亞洲,世界文化並存),排除各種政治黨派/統獨意識形態/文化階級分化干預文化藝術創作自由,以及文化資源分配。
國家領導人應該提出明確的文化願景,確保民間多樣、豐富而自主的文化底蘊,與環境、經濟、社會共同永續發展;並以文化總統的高度與魄力,突破過去行政院、文化部難以突破的跨部會行政、人力、預算資源等制度性框架。引領國家邁向更週延、妥善的文化治理,使臺灣文化政策得以在種種結構性的困境中重生。
臺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將於12/27晚上 19:00-22:00 在華山拱廳舉行【文化987、456,在華山對話! 2020總統大選:臺灣文化政策的終結?或重生?】公共論壇,針對上述臺灣文化政策問題進行討論,並提出學會具體政策訴求。邀請所有關心臺灣文化政策未來發展的朋友、機構、團體與媒體們一起參與對話!
社團法人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敬邀
聯絡人: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執行秘書 戴秉儒(0973131063)秘書 錢又琳(0981151141)
電子郵件:tacpsservice@gmail.com
--------------------------------
【文化政策987、456,在華山對話!2020總統大選:臺灣文化政策的終結?或重生?話說987的2020總統大選文化主軸呢?今天要決定了耶!】
活動資訊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文化政策研究學會
▎協辦單位: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費用:150元/人(已包含酒飲、非酒精飲料及點心費用);學會會員免費入場(輸入報名代碼亦同),現場入會亦可免費進場。雙人及三人同行另有優惠。
▎時間:2019年12月27日(五) 19:00 – 22:00(當日接受現場報名,19:10最後現場報名)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二樓拱廳
▎現場供應酒飲及非酒精飲料,每人可享用2杯/瓶及點心,歡迎大家自備杯子!
▎本活動將全程錄影及拍照,確認報名即為瞭解並同意主辦單位有權將活動錄影、照片或錄音等當日進行之錄攝影等相關紀錄,於日後公開播映、刊登、標註人名及出版。
▎現正報名!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1912091704279994054980
▎文化987許願池!許下你希望聽他/她來分享哪些文化議題!我們來邀請~
填入你的願望: https://reurl.cc/E5g6g
▎主持人
劉俊裕 理事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教授)
繆子琳 企劃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碩士)
李珮綺 學術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碩士)
▎分享人(依議題場次順序)
蔡淳任 副秘書長(表演藝術聯盟 專案研究員)
吳介祥 常務理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 副教授)
廖凰玎 理事(文化法學會 秘書長)
廖世璋 理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 教授)
林冠文 秘書長(中華國際會議展覽協會 秘書長)
魏琬容 理事(OISTAT國際劇場組織 執行長)
榮芳杰 理事(國立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 合聘副教授)
王俐容 常務理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 教授)
魏君穎 理事(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創意與文化創業研究所 博士)
錢又琳 秘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碩士)
戴秉儒 執行秘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陳羿妘 副學術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葉奕秀 副企劃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林育伶 副新媒體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黃馨儀 副國際長(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活動流程
18.30-19.00 報到進場
19.00-19.10 主持人開場
19.10-19.20 臺灣文化政策過去四年的回顧與評述
19.20-20.20 臺灣文化政策的問題與對未來想像
* 議題1. 國家文化治理體制改革仍待突破
* 議題2. 地方創生、地方文創產業與地方性連結不足
* 議題3. 文創經濟治理拼圖破碎、欠缺永續財源與回饋機制
* 議題4. 藝術,讓我們窮在一起?!
* 議題5. 文化資產管理產業鏈的形成條件與就業市場的連結薄弱
* 議題6. 文化平權及兩岸、國際文化交流推展策略不清
20.20-21.00 與會者分組議題交流對話。
21.00-21.30 提出未來四年臺灣文化政策的訴求與聲明。
21.30-22.00 夥伴團體聲明暨自由交流時間。
*主辦單位保有隨時修改及終止本活動之權利,如有任何變更內容或詳細注意事項將公布於本網頁,恕不另行通知。
創新國際學院學士班 在 有沒有創新國際學院的卦? - 政治大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國立政治大學創新國際學院學士班. 21. 充滿美女的系(⁎⁍̴̛ᴗ⁍̴̛⁎). B12021年5月20日. 國立政治大學. 15. 有上一堂課,裡面滿多創國學院的學生,所以有 ... ... <看更多>
創新國際學院學士班 在 [代po] [算命] 53級(社會) 國立外(英)文- 看板SENIORHIGH 的推薦與評價
是否已確認符合格式?[是/否]:是
國文:15
數學:10
英文:15
自然:
社會:13
英聽A
總級(社會):53
*目標:(請列舉有興趣之校系或相關領域,,並附上該系篩選倍率)
台大社會(國英社*3)
政大創新國際學院學士班(英*3,超篩:國英社總和)
清交央北之英文外文系
交大傳播與科技學系(國英社*3)
*說明:(有助版友幫你推薦的詳細內容)
1.數學上國中後就開始不行了,所以完全沒考慮商類學系。
2.一直以來都是語文科目好很多,高中也是讀語文實驗班,所以師長都建議申請
英文外文學系,目前在考慮政大冷門語系、清大交大外文、中央英美語及北大應用外語,
請問是否有機會?
3.另外請問交大傳播與科技學系,文科生讀得來嗎?
*高中板祝您金榜題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7.133.19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ENIORHIGH/M.1582822808.A.EAC.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