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幫齊秦拍過商業攝影、為伍佰拍過MTV,更在2000年前後展開「平行宇宙」】
台灣當代攝影家謝春德出生於台中農家,17歲上台北之後,幫齊秦拍過商業攝影、為伍佰拍過MTV、還開過無菜單餐廳。
而後,憑藉他對視覺感官和飲食的敏銳審美,受邀至威尼斯雙年展舉辦個展「春德的盛宴」而在2000年前後展開的「平行宇宙」計畫,或許更是謝春德在人與我之間,反覆觀看後悟得的時空觀。
---
► 有話想說,你可以直接於文章之中提供更多想法: https://bit.ly/2VtklER
#平行宇宙 #時間之血 #謝春德 #春德的盛宴
同時也有9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影像講堂」 是「《報導者》在地影像扎根計畫」新單元,每月推出一集,每集一個主題,與讀者分享更廣闊的影像世界。 當代攝影書(Photobook)作為⼀種迴返在影像與觀看之間的物件,透過創作者主導以及編輯與視覺、設計師的協助,建⽴⼀連串轉譯至印刷油墨的視覺敘述,將內容與形式組構成⼀個完整的美學經驗,...
台灣當代攝影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影像 #2021上半年回顧 #經典好文回顧
轉眼之間已經來到七月了,走過上半年的疫情,雖然被打亂了生活模式,但一影像仍然在努力發掘更多優秀創作者,官網依然有持續發佈對談、影片觀後心得、主題專欄等文章,趁這個機會就跟小編一起回顧2021上半年一影像最有人氣的文章吧!
1.跟著內心的直覺|鄧博仁與黃迦的問與答
https://www.1imageart.com/post/momo20210228
2. 抽象與寫實之間的真情感 陳順築與謝三泰的澎湖印象
https://www.1imageart.com/post/momo20210126
3.台灣當代攝影新面向系列|鍾順龍:我想站在未來去看現在
https://www.1imageart.com/post/taiwanphoto02
4.Dream as Reality 非夢不真實
https://www.1imageart.com/post/exhibition201229
5.照片所承載的意義/電影《淺田家!》觀後心得
https://www.1imageart.com/post/hw20210427
最後也別忘了一影像還和「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DIF合作,進行一系列的導演專訪!
https://www.1imageart.com/tidf
下半年我們將會帶來新鮮的觀點,透過實習生的年輕眼光,帶來一系列的新銳創作者專題報導、線上作品分享會,敬請期待我們最新資訊!
一影像投稿專區 https://www.1imageart.com/forum
歡迎隨照片附上100字以內的心情
━━━━━━━━━━━━━━━━━━━━━━━
超過百位攝影師與紀錄片導演的訪談,免費觀看
請訂閱
一影像YT https://reurl.cc/e9Lb1x
一影像官網 https://www.1imageart.com/
一影像IG https://www.instagram.com/1imageart01/
━━━━━━━━━━━━━━━━━━━━━━━
台灣當代攝影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台北國際攝影節即將開展
本年度唯一的大型攝影盛事
一影像也有參與展覽,歡迎大家前往參觀。
展期|12.4-12.13
地點|中正紀念堂一展廳
2020台北國際攝影節,以「#生活的可能」為大會主題,來反應今年全球籠罩在新冠病毒 (COVID 19) 感染的恐慌與焦慮、不安的陰影。
「可能」一是用來指涉後疫時代未來樣態的不確定與模糊,後疫時代的世界,將帶來怎樣的改變,我們雖尚無從全面得知,但相信在風暴過後,足以讓我們思考如何讓生活更貼近生命本質。另一則是思辨攝影黑科技的影響,攝影的”真實感”和“現場感”不再是攝影唯一的需求,真實已死,在數位平台及人工智慧科技帶領下,使得視覺文化成為物質化的數據庫,影像與科技發展結合已是不可逆的現象,對於真假混淆的後真相時代與自我中心主觀意識橫行的當代,所謂影像記憶與認知成為一種不可靠的真實。
攝影的真實性與價值的信念已動搖,傳統堅持的真理與真相已經被資本市場的價格取代或被社會的意識形態侵蝕,今日攝影發展的潛力挑戰不只是存在影像間,更與數位技術及概念重新組合交錯,歷史裂解的影像文化已經在數位科技催化下成熟與成長。這樣的改變不僅僅反映在文化差異、也呈現在真實與虛擬社會裡,做為美學上的價值,人們也漸漸不再把真實當真的對待,這樣裂解的影像文化已跨過攝影原有本質思考。
探討攝影如何藉由現代科技演繹出超越文化與人類感知的邊界,展現人類生命存在的價值、影像思潮及美學是2020台北攝影節重要的展出使命。邀請了曾鈺涓、黃子明、楊永智、吳尚霖、馬立群、鄧博仁及紀沛涔等人策劃出多元且國際化的影像內容回應台灣攝影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思維。
為了強化展出內容也舉辦亞太攝影論壇聚焦亞洲攝影美學。這樣的策展內容不僅僅探討台灣攝影線性前進與後退思維,更是思考數位時代攝影非線性與拼貼的實驗精神。當然希望藉由展出內容量測台灣當代攝影美學縱深,藉由影像的力量激盪出彼此有創意的互動,可以透過攝影更自在地彼此尊重且表現對生活詮釋和自然的真實。
————————————
更多資訊 https://www.taipeiphotos.com/
#2020台北國際攝影節 #攝影
台灣當代攝影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影像講堂」 是「《報導者》在地影像扎根計畫」新單元,每月推出一集,每集一個主題,與讀者分享更廣闊的影像世界。
當代攝影書(Photobook)作為⼀種迴返在影像與觀看之間的物件,透過創作者主導以及編輯與視覺、設計師的協助,建⽴⼀連串轉譯至印刷油墨的視覺敘述,將內容與形式組構成⼀個完整的美學經驗,邀請觀者(讀者)在「時間、空間、身體」三者互為主體的運動中與觀念相遇,遂使攝影書與繪畫、雕塑、戲劇以及電影⼀樣成為獨⽴⾃主(autonome)的藝術創作格式;⽽此概念與源⾃1960年代的藝術家書籍(Artists’ books)的源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此系列分享主題將透過後者的系譜考究與前者參照,規劃了不同創作「類型」與「國別」代表共⼗⼆講,試圖加以釐清攝影書的實踐範疇與當代輪廓。
本集提出兩本作品 :
①「PhotoGrids」, Sol LeWitt, 1977(Harris Press)
※ https://mcachicago.org/Collection/Items/1977/Sol-Le-Witt-Photo-Grids-1977
②「Then & Now」, Ed Ruscha, 2005(Steidl)
※ https://steidl.de/Books/Then-Now-0814233344.html
美國是當代攝影書歷史中不可不談的國家,不僅從創作者、研究者、策展人、出版者到機構經營者,都建構起當代攝影書的世界,真正意義上認識攝影書可以作為創作的實踐,而兩位觀念藝術重要的先驅者,更將觀念藝術的想法帶入書本之中。攝影是記錄常規事物的媒介,書籍是日常唾手可得的物品,將藝術的觀念透過攝影的視覺呈現,置放在書籍自身的結構與系統運作之中,由攝影的記錄特性過渡到書籍的翻閱動態。Sol LeWitt 曾說,書籍自身即是作品,而不是其他作品的複製品。
主講/蔡胤勤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鄭宇辰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影像講堂
台灣當代攝影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影像講堂」 是「《報導者》在地影像扎根計畫」新單元,每月推出一集,每集一個主題,與讀者分享更廣闊的影像世界。
當代攝影書(Photobook)作為⼀種迴返在影像與觀看之間的物件,透過創作者主導以及編輯與視覺、設計師的協助,建⽴⼀連串轉譯至印刷油墨的視覺敘述,將內容與形式組構成⼀個完整的美學經驗,邀請觀者(讀者)在「時間、空間、身體」三者互為主體的運動中與觀念相遇,遂使攝影書與繪畫、雕塑、戲劇以及電影⼀樣成為獨⽴⾃主(autonome)的藝術創作格式;⽽此概念與源⾃1960年代的藝術家書籍(Artists’ books)的源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此系列分享主題將透過後者的系譜考究與前者參照,規劃了不同創作「類型」與「國別」代表共⼗⼆講,試圖加以釐清攝影書的實踐範疇與當代輪廓。
本集提出兩本作品 :
①「UFO Presences」, Javier Arcenillas, 2018(RM)
※ https://www.editorialrm.com/libros/ufo-presences/
②「Negative Publicity: Artefacts of Extraordinary Rendition」, Edmund Clark & Crofton Black,
2016(Aperture)
※ https://reurl.cc/VXG8lN
書籍本來就是做為一個蒐集,或者是歸納、歸檔的重要物件,攝影書跟檔案的結合我們不難理解,但有意思的是檔案通常是不被公開的,而攝影書則是一個邁向公眾的出版物,因此這兩者的結合就會產生出一種矛盾的張力,這就是攝影師與合作夥伴一起要來揭露或呈現的重要觀點。這類型的攝影書通常文字量會遠超過一般攝影書的想像,因此這些攝影書也會有「Photo-Text Book」的名稱。檔案常使用的厚殼封面、封底及內頁模造紙、環狀裝幀都是檔案典型的樣貌,而攝影作品則會印刷在異於檔案用紙的塗佈紙材,來突顯照片的精細與層次。
主講/蔡胤勤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影像講堂
台灣當代攝影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們儀式&我們走過:
台灣不同的族群,自然各有其對生活的態度;年復一年自然重複的季節更替、24節氣,是老祖宗的智慧,不同宗教文化也隨著時間舉行不同的儀式。
人們藉由儀式來肯定生命存在的意義。不論是伐木造船,還是婚喪喜慶,迎神廟會和建醮,時代的巨輪一直往前邁進。城鄉差距雖然帶來生活樣貌的改變,我們在不同族群,且又重複發生的儀式裡面,看到文化傳承的過程;既有不變的理念堅持,也有順變時代的妥協。
百年來,我們走過日據時代、太平洋戰爭,也經歷白色恐怖的威權時代、解嚴後街頭狂飆的民主歷程,並因追求經濟發展而傷害了自然環境,遭受時常來襲的颱風、水患和地震,還有瘟疫或病毒的傷害。
我們遭遇,我們應變,我們曾經失敗,我們也學著反省。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台灣當代攝影 在 「界」台灣當代攝影家六人展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界」台灣當代攝影家六人展 by 台北科技大學藝文中心 ... 很榮幸六位國內攝影名家: 郭英聲、康台生、韓思玲、劉振祥、馮君藍、鄧博仁,一起推動臺北科大校園美感教育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