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少康 說「阿富汗恐成台灣前車之鑑」,藍營媒體開始一片疑美論震天嘎響。這是台灣政壇最悲哀的事。
我說,台灣真正的前車之鑑,就是千萬不要相信中共的虛假善意。藍營幻想可以跟中共談兩岸和平,其荒謬好比跟塔里班政權談性別平權。
拿台灣跟阿富汗相較,是牛頭不對馬嘴且荒謬至極的事。
兩個概念分析。
👉indispensability 不可或缺性
從川普時代到拜登時代,無論是在文章或演講中,談到台美關係時,我始終強調一個觀念:「美國永遠是國家利益至上」。
這也是為何在川普政府時期,我不會跟許多川粉一樣,對川普政府的友台態度歌功頌德。
甚至,針對2020美國大選前幾個月,川普政府派出高層人士訪台時,我的解讀跟許多綠營媒體都不盡相同。當時有聽過我演講的人,應該都有印象。
但也因為同樣邏輯,當拜登當選時,有許多人對拜登是否親中充滿懷疑,我的看法依然是「美國永遠是國家利益至上」。
對台灣而言,「台美關係要如何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
一言以蔽之,台灣必須充值自身在美國戰略利益中的不可或缺性。
能看清這點,就能知道網路上吵來吵去的疑美親美政治口水,有多麼淺薄。
要如何讓台灣成為美國indispensable的夥伴?
例如晶片產業。
例如台灣的第一島鏈戰略位置。
例如台灣在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上所佔據的道德高地。
講白了,台灣自己要很努力,讓美國在討論是否捍衛台灣時,能夠幾乎沒有第二個可能性。
大家可以想一想,阿富汗對美國,有沒有不可或缺性?不是說阿富汗不重要,而是美國共和民主兩黨,對於美軍繼續駐紮在阿富汗,找不到說服自己國人的充分理由。
所以美軍撤出阿富汗,是必然。因為無論在軍事上或財政上,「持續駐軍」這個選項都不符合最大化的美國利益。
當然你可以批評撤軍不夠優雅等等,搞得跟當年西貢一樣狼狽(這點我其實不認同),尤其是拜登自己在節目上講的話如今等於被打臉,但,美軍撤出阿富汗,的確符合當前的美國利益,也是美國兩黨共識。
👉good governance 良善治理
阿富汗之所以淪落到今日局面,自身政府要付很大責任。
美國花了超過830億美元軍費(超過兩兆新台幣)(有中文媒體寫成超過兩兆美元,可能是筆誤),但許多錢砸下去後付諸流水,阿富汗政府軍貪腐嚴重。
阿富汗政府缺乏良善治理,是美國最終決定放棄的主要原因之一。
台灣跟阿富汗完全不同。
即便在野黨針對執政黨施政有諸多批評而且許多有其道理,但台灣的政府治理效能在國際社會普遍享有高度評價。幾乎每一位外賓訪台時,都會對台灣的政府治理留下良好印象。
因為良善治理,所以美國不分黨派在談到與台灣交往時,總是一面倒的支持。
👉小結
有許多人說「天助自助」,這句話本身沒有錯,但過於浪漫情懷。
如果問我,我會說:
持續讓台灣越來越好,越來越強大,無論是產業上、經貿上、文化上及軍事上等等,讓「跟台灣交往,是一門好生意」。
拜登有一句名言:It’s never a good bet to bet against the American people. (跟美國人打賭,永遠不是好的賭注)
這句話也許放在今日阿富汗事件有點諷刺,但我想稍微改寫一下:
“It’s always a good deal to friend Taiwan. “
「跟台灣交朋友,總是一門好生意。」
台灣要努力的,其實就是上面這句話而已。
讓老美認為,跟台灣站在一起,是門好生意,並且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
唯有這樣思考,才不會落入親美/疑美的口水戰。
#阿富汗
台灣經貿網評價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美國派出訪台團的分析】
有關於拜登派來台灣的特使團,到底對台灣來說是好是壞?有些人質疑層級不夠,還有些人說,就像前幾天宣布的新交往準則一樣,都是台美關係倒退。本站 #住海編 為大家釋疑如下:
1、 來的人重要嗎?
其實陶德(Chris Dodd)的份量可能不會比同時訪問中國的氣候大使凱瑞(John Kerry)還低。
首先,民主黨雖然以強調自由派主張,但黨內大老的影響力恐怕比共和黨還大。例如共和黨內的前總統或許只是受黨內尊敬的前輩,政治影響力是否存在還不好說。但民主黨的前總統不但有威望,甚至能左右黨內政治。例如去年民主黨黨內初選,其實就是幾位前總統和黨內大老出來喬,就讓巴提吉格(Pete Buttigieg)和克羅布查(Amy Klobuchar)自願退選。而共和黨的前總統別說有這種影響力,老小布希連把傑布布希(Jeb Bush)保送進前五強都辦不到。
再者就是陶德和拜登的私人情誼,絕對不會比拜登和凱瑞的交情還低。交情重要嗎?對其他人而言或許還好,但拜登過去的評價就是個老好人,喜歡交朋友,重視和政治人物的私人關係。這就是為什麼他和共和黨的馬侃(John McCain)和阿米塔吉(Richard Armitage)也能維持友好關係。交情也會影響到一個人對拜登的代表性及影響力。凱瑞的辦公室在國務院,但他在拜登心中的地位搞不好不亞於國務卿和國安顧問,畢竟他們算是同輩的。
陶德是拜登在參院幾十年的老同事,讓他來代表拜登,這個意義可能還超過讓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代表川普訪台這樣的關係(註:去年紐時有一篇報導,基本上陶德就是拜登最信任也最親近的內圈決策者之一:https://reurl.cc/o93llj)。而且,陶德當參議員的時候,是一位份量十足而且提出過很多重要法案的重量級參議員。
最重要的是,政治的代表性除了代表表面上的頭銜,還要看【代表與被代表的人之間的信任程度】。這是政治實務的ABC。
2、從高層訪問這點來看,台美關係有倒退嗎?
這樣的評論可能說得太早了。有關於高層互訪,我們一直注意布林肯國務卿就高層互訪問題上,從聽證會到今天,始終提到《台灣保證法》,而不提《台灣旅行法》。為什麼?我們認為《台灣旅行法》是一個設下原則的法律,而《台灣保證法》則明定了行政機關對台灣旅行法如何實踐的部份政策細節,也就是要在台保法通過180天後,要就台灣旅行法或接觸準則的檢討,向國會報告。台旅法之後被三個法案提及,成文法的地位無需置疑,然而,《亞洲再保證倡議法》及《台北法》兩個法案當中都只提到了台旅法的精神,並沒有像台保法那樣明定一個政策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台保法對台旅法檢討的要求,似乎是一次性的。所以在準則檢討與公布過後,要看國會有沒有後續要求行政機關再檢討台旅法執行的動作。所以我們認為,就以「高層訪問」這點來看,在現在這個時間點要說台美關係「倒退」實在是太早了,還要再多方觀察。
註:很多人說台旅法通過,美國還派非官方人士來台就是倒退。事實上,台旅法通過前,就已經有各種行政官員或非官方的訪問團了,台旅法並沒有規定台美交流一定要用何種形式。
3、另一個說台美關係倒退的理由,是川普已經派現任官員訪台了,拜登卻只派非官方的。
我們覺得大家還是可以從幾個角度觀察。
第一,目前為止拜登政府官員出訪的對象其實也不太多(但這有可能是我們只注意到國務卿或國防部長的行程,副部長層級以下較少關注)。
如果去年已經派了衛福部長和國務次卿,現在美國要派什麼樣的官員來才算不倒退呢?本週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才要訪問美國最親的盟友之一以色列,先前是訪問日韓印這些大國,或是阿富汗這種準備撤軍的地方。布林肯最重要的行程則是日、韓、布魯塞爾和維也納,而這都是有明確議程要推的行程。美國派到中國的第一個官員凱瑞,則是為了談氣候變遷合作。
從這些行程都看得到,高階官員訪問,不太會為了訪問而訪問,通常都是為了推某些議程的。包括去年衛生部長阿薩爾(Alex Azar)和國務院次卿柯拉克(Krach)來台灣,也都有各自議程要推。今天台美關係當然有重要的議程需要推,但能不能看到大官來,則要看美國政府的安排,而不是一看到派來的人沒官銜非正式就說關係倒退。有時沒官銜有沒官銜的好處:看看庫希納(Jared Kushner)對川普的重要性就知道了。
第二,至於你說要等多久才能看到拜登政府派官員來台?或許有幾個數字可以參考。
#424天,這是從2017年1月20日川普上任,到2018年3月20日國務院亞太副助卿黃之瀚(Alex Wong)訪問台灣間隔的時間。當然你可以說台灣旅行法要到2018年3月16日才生效,而川普政府過4天就派人來台灣了。但別忘了,川普當年聽到黃之瀚訪台的時候,他很顯然是不知情,並且氣到罵髒話並且叫人把黃之瀚call回美國的。
之後比較大團的官員訪台,是2019年4月9日來參加台灣關係法40週年的使團,#389天,當時的團長代表是 #已卸任的 前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萊恩(Paul Ryan),也不是聯邦政府官員。
至於部長級官員訪台,則是2020年8月9日的阿薩爾,#877天。這些都是台旅法通過後1、2年後的事了。
這次特使團來訪,是拜登上台後的第 #86天。
註:美國派內閣層級官員訪台本來就不是常態。近20年來,只有2000年柯林頓的運輸部長、2014年歐巴的環保署長,以及2020年川普的衛生部長阿薩爾共三位內閣官員。
✏️ 補充1:
最後我們仍然要再講一下,美國總統直接派出特使到台灣,這在過去是很少見的事情。事實上,台美之間的交流有很多,(在疫情之前)每年到台灣的國會助理團、學者團、地方政府相關團、經貿團等等都有很多,本來就不可能每次來的都是高階行政官員。但最重要的事情是,這些參訪團雖然名義上都是「非官方」,但一點都不會避諱與我們的官方人物交流。例如這次的「非官方」特使訪問,直接與蔡英文總統見面而且還上網直播,這不就是在昭告天下說美國與台灣的「最高層官方人物」會面了嗎?
過去我們講過滿多次:「從龐培歐到布林肯之間,有許多高度延續的政策正在進行。對台灣來說,如何維持穩定的台美互信,以及想辦法深化更多不同層面的雙邊及多邊合作,才是最重要目標。」
✏️ 補充2:
另外順道fact check一下,一般來說美國特使團或者高層行政官員訪問這類的團,行程會是由美方來提出要求,因此有在野黨主席出面指責外交部故意不安排使團與在野黨會面,這實屬無稽之談。簡單來說就是訪賓本來就沒有打算安排這些額外行程(在野黨的各種反美言論和行為都先不論)。如果是我方主動安排的學者團或經貿團這類的參訪,一般來說就會平衡各種不同政治立場的行程,讓朝野黨團都有機會與訪賓多交流。
前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的發言就滿得體的,他說:訪團來台的時間短,政府就是代表全民,沒有分什麼朝野政黨,跟官方接觸就代表朝野,希望台美關係更密切。
美國兩大黨之間雖然常常吵翻天,但一向都有一致對外的傳統。希望台灣的朝野各黨也能體認到一致對外的重要性。
✏️ 補充3:
關於新交往準則的分析,我們寫在這一篇:https://reurl.cc/kVWGVq。
✏️ 補充4:
從兩次美國使團來台與蔡英文合照來看核心成員:
➤ 上次的使團合照:https://reurl.cc/Kxz0Zm。
➤ 這次的使團合照:https://reurl.cc/YW5eZL。
幾乎涵蓋了台灣國安外交團隊最核心的成員(都見到國安團隊最核心的成員了,名義上是官方還是非官方,有這麼重要嗎?),且相同的是,都有一隻狗狗消失在背景顏色當中🥺。
✨ 觀測站推特:https://twitter.com/ustaiwanwatch。
✨ 贊助觀測站:https://ustaiwanwatch.soci.vip。
台灣經貿網評價 在 林佳龍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是李總統99歲冥誕,他是台灣現代歷史重要的人物,透過 #台灣智庫 與 #李登輝基金會 合作舉辦一系列論壇,並且在今明兩天舉行研討會,有系統地探討李登輝在台灣的角色,更重要的是他留下的寶貴資產,來深化台灣的民主、提升民主品質。
推動 #李登輝學,因為李登輝可說是探討台灣民主的鑰匙,以他作主題,可以更深入了解台灣民主的發展,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台灣民主,推動台灣成為一個正常國家。
98年前的今天,這位台灣民主化的關鍵人物誕生,此後,若要了解近代台灣的政治、文化、歷史,都不可能跳過對李前總統的討論。也因此,了解李登輝作為一個個人、一種體制、一個時代,其實是為了瞭解台灣,是為了了解我們為什麼成為今天的自己。
/
從去年11/9系列活動的前導講座直播開始,我們陸續討論出李登輝在政治領導、憲政改革、經貿戰略、農業改革、公民參與等的貢獻與成果,我們可以快速地回顧:
#11月9日前導直播回顧:揭開提煉歷史的工作
回顧整個系列活動初始,11月9日,我們以「時代精神、歷史意識與政治領導:從李登輝學到學李登輝」為題,進行了一場前導直播,邀請詩人李敏勇、作家范疇、導演魏德聖,分別從不同的宏觀脈絡對談李登輝學的意涵。李敏勇老師撰寫了關於李登輝前總統與彭明敏先生的歷史小說《夢二途》,他在直播當時的一句話特別令我印象深刻,他說:「(李登輝)之後我們怎麼樣去建構現在所謂的寧靜革命,或是寧靜革命要怎麼樣真正有成果,如果沒有接續地完成,就會變成歷史的頓點,這非常的可惜。」
而《2022台灣最後的機會窗口》的作者,范疇老師則表示,台灣智庫開啟關於李登輝的社會探討非常有助於「提煉歷史、面臨當下、打造未來」。這非常精確地說出了李登輝學的研究旨趣。2024年,則是台灣進入大航海時期的400週年,現在魏德聖導演在籌拍的《台灣三部曲》,就是要說台灣四百年的故事。那是世界第一次的大交流時代,打造了台灣的海盜性、海洋性,是一種掠奪的英雄主義性格,但也是短視的表現。現在,我們珍視這片土地,台灣就是我們的永恆居所,加入世界四百年的台灣經歷過幾個外來政權,現在要告訴世界,民主在這裡生根茁壯,而且台灣可以貢獻國際,李登輝學也是寶貴的台灣故事。
#11月15日國際兩岸座談回顧:政治領導如何在危機中平衡前進
在李登輝學第一場座談會,我們討論了李前總統的國際兩岸策略、台海危機的今昔。最近,美國國務卿龐佩奧發表了聲明,解除過往畫地自限的對台交往「內規」(internal guidelines),其對行政單位所頒發的台灣「接觸準則」(contact guidelines)也全部作廢。台美關係正常化又往前跨了一大步,這在李登輝的時代是難以想像的。1999年李前總統提出「特殊國與國關係」,在國際亟欲與中國展開交往,以為把中國納入自由世界就可以讓中國民主化的氛圍中,台灣因此開始被稱為「麻煩製造者」,中國對台恫嚇都歸咎於台灣的挑釁。
然而,李前總統巧妙地藉國內的民主化改革取得國際認同,用國際的認同鞏固政權正當性,在改革黨國威權體制的同時,尋求對外關係突破,由「三不政策」走向務實外交、元首外交,從推動《國家統一綱領》,設定高難度的統一門檻,到建立兩國論,不斷將兩岸關係國際化。儘管,在李前總統卸任後,台灣對外關係仍被認為扈從在美中關係之下,台灣也難以再走上被統一的路線,服貿在國民黨完全執政下仍被公民運動擋下,就是深刻的例子,因為自由民主已經在台灣成長。
96飛彈危機過後25年的今天,兩岸情勢依然緊張,國內也是本土政權完全執政;但不同的是,經歷三次政黨輪替,台灣認同趨向穩定多數,防中與抗中成為主流民意,而國際社會也在美中角力、數位轉型,以及這一年來嚴峻的武漢肺炎疫情中,看到中國的威脅。台灣民主治理的體制、地理戰略優勢、防疫表現亮眼、在高科技產業供應鏈與乾淨網路中能扮演關鍵角色,已經使各國對台戰略產生質變。
#11月28日憲政改革座談回顧:分期付款式民主轉型成就與未逮
談過外交兩岸,接著我們回過頭來看內政議題。李登輝學座談會的第二場主題就是憲政改革,李前總統主政時期「穿著衣服改衣服」的六次憲改,可算是他留給台灣最寶貴的資產,也是他認定的未竟之業。
綜觀過去的修憲過程,憲政改革工程非一黨一人可促成,領導者之遠見必須配合政治正當性、民意所趨、朝野合作三個國內因素,再加上一個外部因素:國際局勢,才能抓住憲政時機推動修憲。李前總的六次修憲妥善處理這些面向,他除了要「穩定國民黨內部鬥爭」,還妥善「回應野百合學運」、「適時和在野黨合作」,以及「開拓國際空間」,援引各種憲改動力才能促成。
以此觀之,目前台灣有絕佳憲政時機。政治正當性而言,台灣經歷三次政黨輪替,民主深化,行政或立法權力正當性都已不是問題;民意趨向而言,小英政府有史上最高民意授權,且台灣認同穩定居高;朝野合作而言,一來民進黨完全執政,二來各政黨之間對修憲有一定共識;就國際局勢而言,台灣地位比起李前總統時期提升許多,民主治理、經濟發展和防疫成果都讓國際肯定台灣,再也不是「麻煩製造者」。在絕佳的憲政時機上,屬於台灣的憲政改革勢在必行,而且需充分討論。
李前總統說:「台灣應該思考如何建立一個更合乎台灣現狀的憲法,一套更能夠落實台灣民主,實現主權在民的選舉制度,以及一個更符合台灣土地與人口比例的國會與政府架構。」我們是否能再迎來一個憲政時機?讓我們都以台灣為主體來思考,用實踐理想的毅然決然,和享受生活的理所當然,讓台灣盡早走向一個「正常國家」。
#12月12日經貿戰略座談回顧:再探戒急用忍爭來的時間與空間
接著,我們談到李前總統的經貿政策,而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戒急用忍」,這個政策的出現和總統直選、國際與兩岸關係走向正常有密切的關聯。最近,網路上瘋傳一張2002年的手寫字條,是黃適卓董事長公布當年蔡英文總統謄寫的備忘錄,訴說著李前總統卸任後,朝小野大的阿扁政府面臨要求讓台積電赴中生產的巨大聲勢,李前總統籌組的台聯建言延續戒急用忍的理念,延緩「護國神山」台積電八吋晶圓廠的西進。若不是二十多年前,李前總統「戒急用忍」經貿戰略的超前部署,或許美中貿易戰中我們也會成為受制裁的對象;數位轉型下受制於中國最多的,可能是台灣;而疫情下供應鏈斷鏈受害最深的,也會是台灣。
「戒急用忍」是1996年李前總統在台海飛彈危機之後脈絡,提出的對中投資主張。許多人理解的「戒急用忍」是禁止赴中投資,但其實真正的意思是要審慎評估、放慢腳步,因為對單一市場過度依賴、技術、資金、人才被掏空的後果,台灣經濟體承受不起,且台灣當時西進的速度已經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飛快。但是當年不論是國內企業,或國際大廠,都汲汲營營要進入中國市場,在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其高速成長的經濟更是強大的吸力,好像不跟中國做生意就會被世界淘汰。逆勢而為的「戒急用忍」等於直接與企業作對。不過,各國對中投資涉及的是可大可小的經濟利益,中國對台灣的主權聲索卻未曾改變,李前總統認為,民眾和國家經濟,不能和個人的企業同等看待,所以,那時他的態度很堅定。
我印象很深刻,那一場座談會,李安妮董事長特別補充一件有趣的故事。她說她曾問父親「戒急用忍」的意思,李前總統只是淡淡地回:「我也不知道啊,你們讀中國書的才知道。(台語)」李安妮董事長解釋,原來李前總統不是刻意引經據典,但要強烈地對國人表達,赴中投資不能急,要以台灣當前經濟戰略作為前提。李前總統的智慧與遠見庇蔭了後代,除了得到經濟優勢,還保住了主權存續。在經貿戰略上,我們有幸能夠在李前總統的基礎上,也要肩負起責任,建立國家品牌,做民主的科技重鎮,也從防疫大國走到觀光大國,展現台灣的軟實力。
#12月26日農業政策座談回顧:農為國本到農業轉型的產業永續
而李前總統推動台灣經貿走向國際的同時,也注意到城鄉差距擴大、農村人口流失、台灣小規模經營的小農與兼業農難以應付國際自由化競爭等課題。農業專業背景出身的他,特別重視農民的福祉和農業的發展,他曾說:「不管我在什麼位置上,我永遠都是農業人」。
農業政策可說是他最早展現政績的領域,1973年擔任政委時期,他就透過不斷研究、倡議,廢除了強迫農業產值投入工業部門的「肥料換穀政策」。李前總統也希望培育農民成為有技術,且有經營管理能力的農業主力,1981年,在他擔任臺灣省主席任內,就提出「八萬農業大軍」政策,以培力農民,帶動農業結構調整。
儘管李總統在2000年卸任,他還是持續關注農業議題。當時一次金改,想一步到位解決農漁會信用部的經管問題,引發熱烈反彈。李前總統認為農業金融雖需改革,但要慢慢調整體質,而不是直接衝撞。後來促成農業金融法,同時成立全國農業金庫,讓農業金融監理一元化,並解決逾放比過高的問題。
2014年,我在競選台中市長時,李前總統還曾陪我到東勢農友家座談。我記得他殷切地關心台中農業,並強調要幫農民解決休耕地的問題。他還說,補貼機制已經過時,政府應該鼓勵青農自立。他認為,如同太陽花學運一般,台灣需要青年世代共同打拼,才更有發展機會。「農為國本」是他身體力行的理念,他用他的專業,一輩子關懷這片土地和其所養育的人們。
#1月9日公民參與座談回顧:從爭選擇的自由到做自由的選擇
到了上週六所舉辦的第五場座談,我們討論公民參與。或許你會問李前總統是政治菁英,他和公民參與又有什麼關聯呢?回到台灣智庫展開李登輝學系列活動的初衷,李登輝學指的是李登輝作為一個個人(Individual)、一種體制(Institution)、一個時代(Era),關於台灣民主轉型的研究,而公民參與在民主鞏固的過程和民主社會的運行,都扮演重要角色。
作為台灣民主化的推手,在體制內,李前總統從政時期以「民之所欲,長在我心」作為治理國家的依歸;在體制外,他卸任後以「新時代台灣人」的公民身分,持續倡議理念20年。不論作為一種體制或個人,他都相當重視公民參與,而作為一個時代,他更是促成公民參與環境的關鍵人物。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終結萬年國大、落實總統與地方首長直選,談李前總統對台灣民主化最大的貢獻,絕對少不了他把台灣從威權帶向自由的指標性作為,但顯然他自己也認為絕對不止這些,他曾說:「所謂的民主主義並非只是握有投票的權利,而是人民主動參與政治時,透過監督政府才得以實現。」
我是野百合世代的,那個時候,我們沒有選擇的自由,連參加讀書會都可能被搜查、逮捕;連在校門口的肥皂箱上演講,都要先做好被處分懲戒的準備。電影《返校》最恐怖的地方不在於它的恐怖元素,而在於它所反映出的真實面。所以解嚴後,公民社會得到一點解壓,90、91年代風起雲湧的學運試圖衝撞體制,公民運動碰上了政治機會,才迎來動員戡亂時期的終結,回歸憲政體制,有機會修改憲法。逐漸地,在李前總統主政下透過修憲,台灣人才可以選擇自己的政府、民意代表,靠著一棒又一棒的接力,我們終於爭到選擇的自由。
台灣今天公民社會的活力是30年前無法想像的。李前總統曾提過「生為台灣人的悲哀」,就是身為台灣人,卻無法為台灣盡力的悲哀。他說,「台灣人長期以來,有著自己無法治理自己國家的悲哀歷史」,而他生為台灣人,也曾處於想為自己做些什麼卻辦不到的年代。這裡指的,當然是公民參與、政治參與,而他在卸任後已經可以用「新時代台灣人」公民的身份參與,我們也習以為常地用各種方式對公共事務發表看法。「生為台灣人的悲哀」已經轉變為「生為台灣人的幸福」。
但這不代表我們可以一直確保我們能做出「自由的選擇」,而這是我們恆常的追尋。制度沒有完美,台灣人當家作主後,對國家與社會的想像為何,如何藉一次又一次的公民參與改變政治,面對巨量的資訊和更純熟的資訊操弄,又如何防衛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這些是我們必須時時刻刻、在方方面面,都要面對的課題,因為民主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接力賽。擔任台中市長時,我透過青年議會、社會創新等方式擴大公民的參與;現在擔任交通部長,我以「人本交通,連結共好」的理念,投入營造公民社會的環境。不論在什麼位置,擔任什麼角色,都能投入和促進公民參與,這也是李前總統精彩一生的示範。
/
以上,簡短地回顧我參與幾場座談會之後的心得。除菁英觀點,其實先前台灣智庫所作的三次民調,也充分地反映出現階段台灣人民對李總統極高的正面評價。對李總統當年的各項政績,不論是國際兩岸、經貿戰略,亦或是民主轉型,都給予極為高度的肯定。而特別的是,30歲以下的青年,所給出的正面評價,幾乎都高達八成,甚至到九成以上。這樣的趨勢,我們也在前幾場座談會的參與者和這次研討會的報名者身上看到。許多青年朋友的參與,代表年輕世代對理解台灣過去的渴望,以及對找尋台灣未來的關切。而這,正是我們舉辦「李登輝學」系列活動的最大目標:希望能探索「時代的課題」,激起「世代的對話」。
再次感謝這系列活動的所有參與者,許多舊雨新知因為李登輝學在此相會,可能是出於對李前總統傳奇一生的好奇、對李前總統下的政治體制有興趣,或是想要了解李前總統的時代,但我們一定有個共通點,那就是對台灣的關懷。在進行三次民調,從人民的眼光看李前總統的貢獻;舉辦五場座談,用世代的對話探討台灣的今昔之後,現在我們將展開兩天的研討會,邀請大家一同聆聽專家學者對李登輝的見解與定位。
這個研討會不會是個結束,而是透過李登輝學,提煉歷史、擘畫未來的開始。
台灣經貿網評價 在 台灣經貿網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經貿網. 10180 likes · 203 talking about this. 專門提供國內外買主與台灣製造商、供應商、進出口廠商接軌之B2B電子商務線上交易平台,是台灣貿易總入口網站; ... ... <看更多>
台灣經貿網評價 在 台灣經貿網聯手Facebook 強化臺灣數位轉型能量 的推薦與評價
外貿協會台灣經貿網於2021年3月24日與Facebook合作,讓廠商及學生同步掌握新零售發展趨勢、分析買主使用體驗、擬定數位行銷策略,從而數位轉型。2021 ... ... <看更多>
台灣經貿網評價 在 [問題] 台灣經貿網線上販賣樣品功能- 看板intltrade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好
我們公司目前以台灣經貿網作為B2B平台。
經貿網有個結合PAYPAL的線上販售樣品功能,
我雖然對於這功能很有興趣,但公司是純貿易商,
商品也以半成品、小零件居多,不是啥麼高單價
的東西。
而且老闆也不喜歡把價格隨便放在網路上。
純粹想請教諸位前輩,是否有成功地使用此功能成交
新訂單的經驗?
另外公司用經貿網一段時間了,我也跑去貿協上課,
盡力把每個商品做詳細描述、也做了美化。
但好像經貿網本身的規模不太大,所以也沒接到什麼尋價信件。
不知是否有其他先進也是使用此平台呢?
以上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9.172.19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