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市合併的目標要成為第七都
新竹市長林智堅接受媒體專訪,拋出新竹縣市合併的議題。
我仔細聆聽林智堅市長的說法,但對於林市長只談合併,卻沒有提到升格為直轄市,讓我感到十分納悶。因為,這樣的合併形式大於實質,對於促進新竹縣市發展並沒有太大的效益。
針對新竹縣市合併的議題,我的立場很清楚:「我贊成新竹縣市合併升格為第七都(直轄市)!」原因是在當前《財政收支劃分法》及《地方行政機關組織準則》等規範下,新竹縣市民眾遭受了相當不公平的待遇!
過去20多年來,新竹縣人口數從43萬3767人,大幅成長到57萬3385人;此外,大新竹地區高科技產業蓬勃發展,新竹縣、市都是台灣的繳稅大戶,對於台灣稅收的貢獻,遠高於台北市以外的縣市。但新竹縣、市繳給中央稅金,都被拿來建設到其他直轄市地區(六都)。目前各縣市中央統籌分配稅款比率,是依照民國88年1月25日修正通過之《財政收支劃分法》所擬定,六都直轄市佔61.76%,其餘16個縣市分配24%(另鄉鎮市8.24%,特別統籌6%)。以今年度為例,新竹縣僅能分配1.54%、約41.69億元,排名全國倒數第2低。
另外,公務機關的組織員額,也是依照民國88年訂定的《地方行政機關組織準則》分配,當時新竹縣的人口數為43萬3767人,核定的編制員額為1171人,即便目前新竹縣的人口數已大幅成長14萬餘人,甚至超越當年苗栗縣的人口數,但本縣行政機關的編制員額都沒有調整,不僅非常不合理,更造成本府公務同仁在業務工作上龐大的負擔。
根據《地方制度法》的規定,要升格為直轄市有兩個條件,第一,人口數必須達到125萬人以上;第二,在政治、經濟、文化及都會區域發展上,有特殊需要之地區置之。新竹縣市是台灣矽谷,是台灣科技產業重鎮,可以成為台灣的科技首都;但是,目前的人口數約102萬餘人(新竹縣57萬3385人,新竹市45萬2807人),距離125萬還有點距離。
因此,為了早日完成新竹縣、市合併升格為第七都(直轄市)的目標,建議內政部提出《地方制度法》修正草案,將升格為直轄市的人口數門檻,降為100萬人。在沒有完成修法前,新竹縣市合併仍僅是省轄市,人(組織員額)跟錢(統籌分配款)都沒有增加,合併的效益不大。如果拋出這樣的操作,是有其他政治的想法,也不用那麼複雜,歡迎林智堅市長在任期屆滿後,轉戰新竹縣!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00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拯救中區沒落的方式?立委候選人林佳龍提出「針灸」良方,保證可以使老市區起死回生。主張政府以獎勵容積辦法收購中區地標的綜合大樓,拆除後闢建為文化商圈廣場。只要此大樓能單點突破,即能為中區注入商機,風華再現。在場的當地地主何澄祥等都表態讚同,並痛斥中區的殘敗,代表政府的無能,期待讓林佳龍進入國會,協調中...
「台灣都會區人口排名」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灣都會區人口排名 在 楊文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灣都會區人口排名 在 凱子凱の日本旅行大補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灣都會區人口排名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灣都會區人口排名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灣都會區人口排名 在 [請益] 為什麼台北那麼多條捷運? - 看板home-sale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都會區人口排名 在 南北人口成長不均, 台灣7大都會區排名, 台中直追高雄, 新竹 ...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都會區人口排名 在 民報- 誰是台灣第一大城?如果你認為是台北市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都會區人口排名 在 台中市[人口遷移] 三分鐘搞定, 各行政區全排行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都會區人口排名 在 [請益] 為什麼台北那麼多條捷運?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都會區人口排名 在 [房屋][請益] 為什麼台北那麼多條捷運? 的評價
台灣都會區人口排名 在 凱子凱の日本旅行大補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進入2021年的下半年,我想之後的生活應該就是陸續會有更多的變種病毒出現(以後搞不好希臘字母還不夠用...),但相對地,疫苗的研發也會越厲害,可能有二代三代之類的,而且疫苗的產能也會拉升起來,現在全世界的趨勢就是哪個國家的疫苗覆蓋率越高,越有機會提前進入解封的那一天....
1.前幾天在比較各國的疫情狀況,發現「冰島」一整個六月完全進入零確診的狀態,還記得去年底看到還在看「消失的國界」介紹冰島首開國境施行入境普篩救經濟的影片,畢竟觀光產業是冰島非常重要的收入來源,冒著一定程度的風險也得開放邊境讓他國旅客進來消費。
轉眼間,冰島成了第一個解除所有防疫限制的歐洲國家,6/26起民眾可以不用戴口罩。歐盟國家也在7/1引進數位疫苗護照「數位綠色證明」(Digital Green Certificate),適用範圍涵蓋歐盟27個成員國(冰島、挪威、瑞士...等),民眾只需出示手機,大幅提升通關的便利性。
截至6月底為止,冰島人民完成第一劑疫苗施打達72.7%,完整兩劑接種達53.8%。冰島的人口數僅有36萬8000人。當疫苗覆蓋率拉高之後,很明顯地也讓國內的疫情獲得很好的改善,這是可以鼓勵到全世界各個國家人民現階段都要想辦法快點接種疫苗,才有機會幫助到國家內的疫情被控制下來。
2.過去台灣在沒疫情的這段時間是全球防疫模範生,但在面對此波疫情之後,國際間的防疫排名下滑好幾個名次,我覺得名次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快點讓國內整個疫情能夠確實壓下來,畢竟每一位確診者都代表著一條生命。而台灣也必須虛心向歐美國家學習,可以把他們當作是學長姐,在國外會發生的狀況跟疫情趨勢,這段時間也都會陸續在台灣發生,包括對各種疫苗副作用的爭議討論等。
大家也可以看到我在這段期間發文,都是以非常正面的角度看待台灣的疫情,現在整體的感染趨勢也確實是往好的方向走。可以證明我所說的,大家真的不要再去看各家媒體怎麼渲染與各種陰謀論,因為這世代有太多厲害的假新聞,人民若沒有對病毒對疫情有基本的醫學知識,很容易就被帶著走。那些名嘴跟政客的工作就是炒作以及製造話題,越有聲望、他們的知名度越高、就有越多的舞台跟賺錢的機會,人民為何要隨著這些在台上的小丑作亂而變得互相對立與仇恨呢?
3.如果您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都有在關心國際間的疫情新聞,知道每個不同國家所遇到的問題,您會發現台灣在防疫政策上真的是蠻積極有效的,當然不敢說都沒有缺失,但至少在很多政策的"執行力"都相當不錯,也發揮了一定效用,果然就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就把疫情給控制下來了。深受Delta株所影響的國家,疫情都很可怕的往上竄升,R0值甚至高達6~7以上。而屏東Delta群聚案可以控制在15例簡直是奇蹟,還真的很有可能會引起世界的關注。您在這個月就可以看到日本東京Delta變異株所佔的感染者比例至少會超過五成了,還好Delta這次影響台灣的是比較偏鄉的地區、也沒有讓疫情擴散出去,真的也要歸功於絕大多數的民眾都有把NPI給做好!這也都是讓台灣疫情能在一個半月時間可以快速收斂在50上下數字的主因。
很多時候我真的不曉得這些在網路上罵來罵去或者這些亂七八糟像小丑一般的名嘴,到底是為台灣好,還是希望台灣不好呢?難道某些人是比較希望台灣疫情惡化嗎?我實在很不喜歡看政治,也不是什麼政黨的側翼,我只關心全世界的疫情什麼時候可以快點結束,我們可以早日回到飛來飛去的生活,所以我關注的就是全世界的疫情變化,而且要用理性、用科學的方式來討論。
說實在的,就算有一堆人在端午節返鄉,即使有些人受不了跑到風景區走走,但台灣民眾戴好口罩、維持社交距離等NPI(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非藥物介入措施)防疫手段,已經比其他國家好上太多了,才得以讓整個疫情沒有亂傳染來、亂傳染去的。如果您總是在抱怨台灣疫情指揮中心哪裡哪裡做得不好,那您可以看看日本很常就是超過一半感染源不明患者,也還是有人完全沒戴口罩、就這樣安然地坐在密密麻麻的東京都會區的電車裡面,國家法律也無法去強制約束。如果是在台灣,進出便利超商沒戴口罩,肯定就被多人撻伐了。多看看世界各個家的人民過去怎麼面對疫情的,您會覺得待在台灣真的是要惜福了!
4.我們看到大谷翔平在MLB有很好的表現,同時也看到美國球迷已經不戴口罩進場,甚至邊走邊吃著熱狗可樂的畫面,又看到日本職棒永遠都是這麼多球迷入場。很顯然地,世界很多國家都已習慣跟病毒共處的生活了,台灣真的還在非常初步的階段,也還好台灣很快就把疫情給控制到一定程度。
很多人一聽到國外有些打了疫苗的人可能再次確診這樣的新聞,就感到恐慌、就感到人生好像很無助那樣。但實際上接種過疫苗之後又感染的嚴重程度是到哪呢?可能是無症狀、可能是輕微症狀,或許也有極少部分人確實出現症狀,但絕大多數都是不會到重症的程度。也有很多人看到某些網路上的影片就說Delta變異株是透過"空氣傳染"?但實際上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事情呢?有沒有任何的接觸呢?疫調到底有沒有做清楚呢?
說實在我們並不清楚真實的狀況。就像祕魯阿嬤最一開始的疫調是沒踏出家門,以為放個垃圾這樣就傳染給鄰居,但後來才知道上救護車之前鄰居有過來問候幾句,很多事情在還沒有科學根據之前,就以訛傳訛這樣的方式,讓很多人民內心更加恐懼,這其實都是在疫情期間要盡量避免的事情。
所以我們真的也不需要過度恐慌,反正出門就是把口罩戴好、盡量少與人接觸、盡量與他人保持一定社交距離、多洗手勤消毒,這樣就很夠了。如果真的會到空氣傳染這麼可怕,那為何祕魯祖孫同班機的乘客都沒事呢?那為何防疫計程車司機在這麼小的空間內也沒事呢?我們真的不要自己嚇自己,防疫待在家,我們心情都很悶,不要再讓負面新聞擾亂自己內心了,這樣才能保持身心健康,在這段疫情的時刻我都是這樣鼓勵讀者粉絲的!
事實上,台灣的疫情也確實是往好的方向走,我的判斷也沒錯吧!當您看過國外政府跟人民的防疫態度,就知道台灣疫情可以短期間被控制下來不是沒有原因的。但的確Delta株病毒還是不容忽視,可以看到感染者Ct值多半都相當低,代表患者體內的病毒量是非常高的,因此傳染力才會那麼強!今天稍微找出果農夫婦是跟秘魯嬤鄰居在隔壁診間看診,可能是在同一候診區域有接觸,這樣就被感染的話,代表Delta果然是現在最強傳染力的一隻變種病毒,接下來入境若有陽性確診者要做病毒基因定序的政策也都是正確的!
5. 我們可能在疫情之前都去過世界上好幾個國家,但走過那麼多地方,您的內心是否有隨之變得更加寬廣呢?在這段疫情期間,我開始會去關心各個國家發生了那些事情,對不同國家的民情文化也不同的了解。我們不可能永遠鎖在小小的台灣,新冠病毒疫情也要全世界一起好起來才有用,絕對不可能台灣自己守得好就可以了,不然就像這次一樣,病毒就從小小的漏洞鑽了進來了。
Delta變種病毒雖然可怕,但全世界的疫情數字其實是在往下降的,印度的確診數字也過了高峰,歐美國家也有越來越多解封的好消息,2021下半年我們雖然還是無法出國,但對於疫情的改善是可以期待的,反正世界的趨勢真的就是拉高自己國家的疫苗覆蓋率就對了!
我實在不知道很多人一直吵著疫苗不夠,然後現在有疫苗了,卻有一堆人不願意去接種,造成接種速度緩慢了下來,那到底是在吵什麼意思的呢?覺得台灣很多人根本就是為了吵而吵。疫苗本來就是2021年初才逐漸分發給各個國家,整個上半年供貨不足,下半年有很多國家也都要繼續爭取更多的疫苗。
6.別的國家疫情比較嚴重,疫苗接種必須覆蓋到六成以上;而台灣的疫情可被控制,打個兩成以上就肯定有一定的效果出現了,打到四成搞不好真的可以穩定下來了,畢竟疫苗的施打本來就是以高風險族群優先的,各國也是這樣讓一線醫療人員以及長者優先施打。
所以,真的,看到冰島這樣歸零又可以解封的生活,現在人類真的只有快點接種疫苗這個選擇。您可以看到美國有些州大多數人打了疫苗,也有些州大多數都沒打疫苗、而且正因為Delta病毒快速激增確診者,呈現「兩個美國」的狀態。我們這輩子看起來至少都是要打過一次的,至少在接種過後,能讓您之後感染引發重症的機率大幅下降。
不知道未來的變種病毒會變化到哪種狀態,但肯定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隻新變種病毒出現,2021下半年人類的生活將持續「變種病毒」與「疫苗」的大戰。如果有機會,真的要提早接種施打。至少今年下半年有看到一些希望,跟去年有些不一樣了,我們一樣要往好的方向看吧!正面思考是很重要的!
--
圖片:冰島天空之鏡Vestrahorn
https://ksk.tw/blog/post/353846866
--
✅ KKday防疫食材箱
http://ksk.tw/blog/post/353839927
✅ 多和夢日本商品海外直送訂購教學
https://bit.ly/3nbQv0R
台灣都會區人口排名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專欄】陳惠萍:「城市」,是全球永續發展的關鍵戰役!(10/31/2020 天下雜誌CSR@天下)
作者:陳惠萍
為喚醒國際社會對城市行動的重視,自2014年起,聯合國將每年10月31 日指定為「世界城市日(World Cities Day)」。透過「城市與SDG」系列文章,看見全球邁向永續發展的過程中,城市如何發揮關鍵角色及影響力,實踐美好的未來。
「城市是男人和女人,女孩和男孩居住的地方,也是他們為生活打拼並實現夢想的所在。這裏亦是解決貧窮及不平等、提供健康與教育服務、保護生態體系、以及保障人權的地方。-SDG Cities Guide」
「城市化(Urbanization)」正為世界帶來巨大變革與影響。據聯合國統計,全球已有一半以上人口居住於城市,到2030年將超過6成,人數增加至50億。
高樓林立的都會叢林,不僅是人們搭乘夢想翱翔、揮灑繁華的所在,同時也可能是貧窮、失業、社經落差、不可持續消費及生產方式的淵藪之地。僅佔全球土地面積3%左右的城市,在為全球創造高達八成GDP的同時,也產生了70%以上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並使用超過六成以上資源。
面對失控的地球暖化與氣候緊急狀態,城市開始被視為國家主體之外,所謂「非國家體系(non-state actor)」的重要行動者。如同2015年紐約世界城市高峰會暨市長論壇開幕時,聯合國副秘書長Jan Eliasson所呼籲:「城市將是這場永續發展之戰的決勝之地。」
城市雖然僅佔世界的極小領域,但其所影響的社會、經濟與環境範疇卻十分巨大。因此,對於永續發展的追求不僅是城市首長的重要政治行動,也將成為左右全球氣候變遷戰役成敗的關鍵節點。
從城市開啟美好生活:SDG11與永續城市
面對又熱又平又擠的世界,城市如何變得更好?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提供了具體指引,幫助城市領導人擘劃更公平美好的發展藍圖,讓每一座城市都成為永續願景之城。
其中,SDG11「永續城市」訴求「建立具包容性、安全、韌性及永續的城市與人類社區」( Sustainable Cities and Communities : Make cities inclusive, safe, resilient and sustainable),例如:改善貧民窟&提供負擔得起的住房和基本服務、打造便民的公共運輸系統、減少城市廢棄物與空污問題、提供安全且具包容性、可及性的公共場所及綠色空間等,讓每一位居住在城市的居民都能獲得更有品質的生活。
城市作為回應全球氣候倡議及行動的積極角色,可透過彼此串連、促進城市治理模式的經驗學習,從而加速全球城市轉型。以下,將簡要介紹國際上重要的城市組織網絡與資源。
(1)「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
全球最早共同承諾推動永續發展的地方政府網絡「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 Local Governments for Sustainability,ICLEI)」成立於1990年,截至2020年已有超過124個國家、1750個地方政府串連為夥伴城市,成為引領城市轉型的重要國際地方政府網絡。
其中包含12個巨型城市、100個超級城市和都會區、450個大型城市,以及450個中小型城市及城鎮。目前,台灣也有11個城市加入成為會員城市(包含:屏東縣、高雄市、台南市、嘉義市、雲林縣、台中市、新竹縣市、桃園市、台北市、新北市。其中ICLEI東亞地區高雄環境永續發展能力訓練中心也是德國波昂總部以外唯一的能力訓練中心)。
ICLEI積極倡議全球性的地方政府運動,並致力推動地方社區與城市計畫,達成公平、安全、韌性、活力經濟及健康環境之目標。其主要採取五大發展路徑推進城市達成SDG目標:(1)基於自然的發展;(2)韌性發展;(3)低碳發展;(4)循環發展;(5)公平及以人為本的發展。
(2)「城市氣候領導聯盟」(C40):
2005年成立的對抗氣候變遷網絡「城市氣候領導聯盟(C40 Cities Climate Leadership Group,C40)」以城市結盟型態和舉辦「城市氣候高峰會(C40 Large Cities Climate Summit)」等方式,促進各城市對抗氣候變遷議題的行動經驗與交流。迄今有97個城市會員,總計產出約1萬個應對氣候變遷的城市行動方案。
2018年,C40曾發布一份《我們不想要的未來》報告書(註:其名稱回應2012年里約Rio+20大會後通過的報告書:《我們想要的未來》),其中指出面對氣候災害的影響下,幾乎所有城市都暴露在危險之中。
城市所面臨的6大脆弱性問題包括:酷熱、高溫與貧窮、水的可及性、糧食安全、海平面上升與能源供應。
這份研究表明,全球城市面臨共同且廣泛的威脅風險,身處其中的城市居民將受到影響最劇烈的氣候災難。此外,報告書中也強調都市「熱島效應」所導致的極端高溫與空氣污染與健康風險,將使得某些弱勢人群(兒童、老人、病人及窮人)特別容易蒙受其害。
因此,地方領導及決策者除了必須致力邁向永續城市發展,以因應日益加劇的氣候風險及城市治理挑戰。更重要的是,城市領袖也應當關注氣候災害下,市民如何因為種族、性別、年齡或健康狀況而遭遇不同程度的衝擊,才能落實更具公平性與韌性的城市未來。
(3)「聯合國永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SDSN):
2012年,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建立「聯合國永續發展解決方案網絡」(The 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lutions Network ,SDSN),連結全球科學與技術專家,尋求解決方案以實踐永續發展目標。
為了評估聯合國193個會員國家在SDG方面的總體進展,SDSN除了發布各國在17項SDG的總體進展排名,也繪製地圖呈現所有國家在各別SDG項目上的得分。
除此之外, SDSN也幫助改善城市治理,並自2013年起SDSN發起「城市永續發展目標運動」( Campaign for an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形成獨立專責的城市永續發展項目,透過與地方政府&利害關係人合作,共同支持SDG11的實施及推廣。
其中幾項重點城市方案:美國永續城市倡議(USA-SCI)和里約永續城市倡議(Rio Sustainable Cities Initiative),不僅見證典範城市的成功經驗,也分享相關政策工具及資源,藉以帶動更多永續城市發展。
(4)「全球氣候與能源市長聯盟」(CGoM):
2016年全球兩大主要氣候倡議城市聯盟:「全球市長聯盟(Compact of Mayors)」與「歐洲市長盟約(Covenant of Mayors)」進一步擴大結盟,共同組成「全球氣候與能源市長聯盟(The Global Covenant of Mayors for Climate & Energy,CGoM)」。
截至目前,該聯盟已成功結合139個國家、1萬個城市及地方政府的承諾進行城市自願性氣候行動,影響超過9億人口,成為規模最大的城市行動聯盟。
「全球氣候與能源市長聯盟」的使命與目標是:透過具體的氣候及能源行動,幫助城市與社區人民帶來更健康、綠色及具韌性的未來。主要從「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調適氣候變遷影響」及「發展可負擔的再生能源」3大主軸來促進城市永續發展。
這條城市永續轉型的旅程,將包含幾個階段:提交承諾、評估影響及風險、設定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制定計畫、實行、監控與報告、驗證成果、定期更新資料。
在此過程中,每個城市都可能有不同的路徑,但GCoM將透過提供資源串連,協助建立知識、數據、金融及氣候服務共享的全球夥伴關係,加速這場世界城市轉型運動的進展。
城市與我們的未來
城市的未來,取決於今日的行動並將影響下一個世代。如同「未來倫理:氣候變遷與政治想像(Future Ethics: Climate Change and Apocalyptic Imagination)」一書所提醒,氣候問題的背後事實上涉及了世代正義、哲學與道德等深層意涵。
如何面對「我們不想要的未來」,並且開創「我們想要的未來」,這場永續發展的戰役正在城市展開。或許,每一位穿梭在大城小鎮中,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著的你我,也都將無法置身其外!
(本次主題「城市SDG」共分上下篇,上篇為:全球永續發展之戰:城市是關鍵!;下篇為:永續城市的在地實踐:大城小鎮的故事)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csr.cw.com.tw/article/41709
♡
台灣都會區人口排名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拯救中區沒落的方式?立委候選人林佳龍提出「針灸」良方,保證可以使老市區起死回生。主張政府以獎勵容積辦法收購中區地標的綜合大樓,拆除後闢建為文化商圈廣場。只要此大樓能單點突破,即能為中區注入商機,風華再現。在場的當地地主何澄祥等都表態讚同,並痛斥中區的殘敗,代表政府的無能,期待讓林佳龍進入國會,協調中央、地方及業主解決。林佳龍16日(週五)上午,是在議員黃國書、逢甲大學都市計劃系教授劉曜華、公園里長沈素玉,以及林文傑、何澄祥、吳重正、吳全等十餘位自由商圈業主陪同下,召開記者會表示,只要他當選立委,他一定可以在四年內解決這佔地600坪,業主百餘位,目前形同中區「毒瘤」的綜合大樓問題。
林佳龍主張,政府以容積移轉及獎勵容積兩方式並行,取得綜合大樓面積約600坪的商二用地,公有化及拆除建築後,將其打造為迷人的都市廣場,一方面在此增設地標雷射燈光區、街頭藝人表演空間、戶外商業攤位及大眾運輸場站,另一方面利用人工地盤增設至少200個停車位,活化呆滯多年的重要地標區。林佳龍進一步提到,中區再生與活化需要積極的政府角色,過去十多年來,中央及地方政府面對商業產權複雜的更新問題,只選擇迴避的作法,不但已經嚴重影響台中市中區的再生,對陷在使用權及土地權屬爭議的綜合大樓地主及使用人,也造成莫大的傷害。
林佳龍願意公開承諾,當選立委後將成立專案小組積極爭取內政部修法解套,一方面促成綜合大樓的商業容積可以順利移轉,確保地主及使用人的權益,並且促成中區第一座迷人的都市大廣場,讓街頭藝人、藝文活動愛好者及大眾運輸使用者願意在中正、自由廣場駐足消費,激發綜合大樓周邊的原遠東百貨及誠品龍心整建再出發,並結合高架化後的新台中火車站廣場與成功路的更新再造,找回中區的繁榮與台中人的歷史記憶。
當地重要業主何澄祥表示,中區自由商圈的土地市值已減了一個零,即原本一坪500萬元,目前只剩50萬元,這是「政府無能」的代表。他自小在自由商圈長大,中區的沒落是台中人的「最痛」,除籲請讓林佳龍進入國會外,也要成立專屬辦公室,結合所有業主來振興中區。主持記里者會的劉曜華教授,則回述台中的歷史,認為大台中是年輕都會區,整個都會中心的形成始於1908年台灣西部鐵路的通車,台中火車站的出現,加上剛興建完成的台中公園,建構了大台中現代化都市的基本骨幹,至今已有百年的歷史,整個都會人口將近三百萬人,世界排名131。以台中火車站出現的分隔年,在此之前的台中市舊市區早期名稱以東大墩為名,屬於地勢較高的耕作區。1887年清國政府在此興建台灣省城,勾勒了城門與城牆,也開展了省政府機構的初期建設,包括考棚與衙門等設施。這些遺址至今大多不可考,只留下些許結構物線索與鄉野故事。
台中市舊市區真正的發展要從日本人殖民統治開始啟動,1900年市區改正計劃創建了棋盤形日本人生活區,殖民統治機構,包括州廳、市役所、金融機構、圖書館、公園、自來水、寬廣道路、娛樂、商業、酒廠與糖廠等設施分別在20世紀初期在舊市區及周邊現身。最重要的當然就是台中火車站的出現。台中火車站造就了舊市區超過八十年的繁榮,也見證了舊市區將近二十年的沒落,如今台鐵高架捷運化即將完工,配合社會各界在舊市區興建捷運場站的共識,以台中火車站為核心的舊市區將有機會找到新的春天,如果關鍵性的改變可以被實踐:綜合大樓變成綜合大廣場。
綜合大樓的難題與解套:獎勵商業容積移轉、闢建地下停車場與戶外展演與商業廣場
第一廣場邊的綜合大樓街廓面積約0.83公頃,(2大街廓商業區分別為4140平方公尺、4190平方公尺),加上計畫道路面積495平方公尺,總面積約0.88公頃(與隔壁市25第一廣場面積相當),整個街廓可開發之商業樓地板面積約26467平方公尺。如以商業區每平方公尺10萬元計算,整個商業街廓土地價值約26.5億元。綜合大樓街廓與第一市場曾經是台中人歷史記憶的場所,包括1923年日本昭和太子行啟紀念館(1961年改建為綜合大樓)、戰後的台中戲院與成功戲院等設施,是無數台中人的甜蜜懷念場所。
台灣都會區人口排名 在 南北人口成長不均, 台灣7大都會區排名, 台中直追高雄, 新竹 ... 的推薦與評價
南北人口成長不均, 台灣7大都會區排名, 台中直追高雄, 新竹快要超越台南 ... 2. 高雄都會區, 人口278萬: 原高雄市全部、原高雄縣部分(鳳山市、林園鄉、大寮 ... ... <看更多>
台灣都會區人口排名 在 民報- 誰是台灣第一大城?如果你認為是台北市 的推薦與評價
於是,台灣六都人口排名將是「一新、二中、三高、四北、五桃、六南」。所以施政上,「從台北看天下」的時代,也該結束了。如果不能把首都遷到台中, ... ... <看更多>
台灣都會區人口排名 在 [請益] 為什麼台北那麼多條捷運? - 看板home-sale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午安,不是要戰台北,只是單純詢問,查一下台北人口數270萬,為什麼可以完工出
那麼多條捷運,更不用說計畫時人口更少了,是跟人口密度有關嗎?還是單純政府全力做
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2.103.7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691898055.A.628.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