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推薦】Be Water, My Friend 解放新.海洋空間想像 #都市化洋謀 #9月專研
提到海,大部分香港人大概會想起與樓價密切相關的海景、娛樂化的水上活動、貴價深海海鮮食材、人工沙灘,或不時有臭味的海濱長廊,以至填海、明日大嶼願景,而理解海洋本身似乎一片空白,彷彿只有在以上商業及地產框架內,海洋才有其價值。除此之外,究竟我們應該如何理解海洋?
一篇2015年由英國杜倫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Philip Steinberg及英國威爾斯亞伯立斯威大學地理及地球科學學系學系學者 Kimberley Peters發佈有關「海洋本體論」的學術文章 ”Wet Ontologies, Fluid Spaces: Giving Depth to Volume through Oceanic Thinking”。文章帶領我們離開以人類為中心、以陸地為主的視野,由本體論(ontology)的角度重新認識海洋的運動(motion)、流動性(fluidity)、深度(depth)、容量(volume)以及隨性(randomness)等特性,簡而言之,就是從海洋本身出發,去問海洋是甚麼?
這正好回應,現時海洋簡單地被視為可被「填平」的空間,將海洋中的特性視如無物,亦不清楚陸地與海洋規劃的分別,有時甚至連填海物料也不太清楚是什麼。這種思維正進一步收窄我們對於海洋的空間想像,讓我們應對「明日大嶼」等填海計劃時亦顯得乏力。
文中一開頭引用德國法學家施密特(Carl Schmitt) 於”The Nomos of the Earth” 一文中,認為海洋並沒有特性,除了海浪就只有海浪(The sea has no character, ...... On the waves there is nothing but waves)。撇開當代有關海洋符號學以及地緣政治學的學術理解,這種扁平化的海洋想像亦會引伸出一套「土地規劃」視覺,將海洋像陸地領土一樣切割、分配及加工建設,人為置入式改造海洋。最近的龍尾「海膽黑沙灘」為例,正好凸顯這種「暴力」人工改海的潛在災難,忽視吐露港一帶的水質評估、海灘選址的海水對流動向、以及鄰近具生態價值的海洋生物等等以海洋為整體的規劃考量。
海洋既非空無一物,那我們應如何定義海洋?作者認為,海洋除了充滿各樣的生物,作為一個流動的世界,地方(place)永遠正在形成,更是一個權力關係投射、通過及圍繞的空間(a world of fluidities where place is forever in formation and where power is simultaneously projected on, through, in, and about space)。可見,陸地平面的、可理解的、有確立邊界的特性幾乎與海洋完全相反。海洋為本的思考除了海洋本質上跟陸地不同,亦會影響如何認知海洋中的物質與非物質互動。相信以此作為出發點,我們才能找尋與陸上視覺以外海洋規劃新出路。
要理解何謂流動(fluidity)的海洋,除了要閱讀今次推薦文章外,亦推薦透過呈現海洋生態的紀錄片,作為理解海洋流動且多變的特質的方法,除了講述正在消失的粉紅色「魚頭」的紀錄片《白海豚失樂園》(Breathing Room)外,近日最新一套關於香港海洋聲音的《聲之海Sea of noise》,亦呈現香港海洋作為一個不斷有各種不同聲音流動混雜的空間。
紀錄片中呈現,聲音在海洋裏傳播的速度為在陸地上的五倍,傳播的距離也比在陸地上遠得多。原來對於倚靠聲音作溝通媒介的海洋生物而言,海洋工程的影響下,置身海洋中就如長期在工地裏生活,噪音大大影響牠們探索環境、與同伴溝通、甚至覓食。再反思香港近年在海上的基建,為補償三跑工程對白海豚生境作出的破壞而設立的大小磨刀洲海岸公園,竟選址在三跑項目旁邊,該海城一直受高速船影響,鄰近又不斷有工程進行,成立這個名義上的海岸公園,其成效不足可想而知,嘗試滿足的,可能只是反對三跑的民意。
放眼未來,不斷上馬的大型填海項目明日大嶼、海洋旅遊化等海洋產業,以規劃土地的眼光去規劃海洋,除了對環境做成不可彌補的破壞,更甚進一步收窄我們對於海洋的豐富想像。因而,要尋求現時香港海洋規劃的新出路,第一步先要理解陸地與海洋的巨大差異:海洋既沒有如陸地般有意義的邊界,亦是個擁有不同流動性與特質的空間。輕率將陸地城市發展的思維貿然在放在海中心,或許會出現「蝴蝶效應」,招致意想像不到的災難。
#圖片由研究員Kristy提供
#研究員潛水訓身演出
#bewatermyfriend
#海洋規劃新出路
#研究閱讀
Reference
Steinberg, P., & Peters, K. (2015). Wet Ontologies, Fluid Spaces: Giving Depth to Volume through Oceanic Thinking.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D: Society and Space, 33(2), 247–264.
💪 研究自主 月捐撐起最新專研系列:
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FPS ID:5390547
🔸HSBC PayMe 捐款支持:https://bit.ly/32aoOMn
🔸戶口號碼:匯豐銀行 640-198305-001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HK) COMPANY LIMITED)
👨👩👧👦義工招募:https://bit.ly/2SbbyT3
吐露港水質 在 Alvin Yeung 楊岳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科學園嘅朋友留意】
聽日我哋會係午飯時間喺科學園同大家傾吓對於催淚煙嘅檢測工作,歡迎大家都嚟傾吓~
日期:12月10日(星期二)
時間:1至2時
地點:科學園1期核心大樓1座(1E)地下會展中心1
出席人士:暫定有香港科技園公司Community and Facilities Management 總監及其同事
另外,相信唔少朋友尋日都收到香港科技園公司既最新回應,包括於下週一(12月9日)完成更換園區內所有大樓空氣調節系統既濾網。而就檢測安排,最新資訊如下:
1)第一部分既檢測工作已於12月4日完成,園區委託既化驗所抽取左空氣、水質及泥土樣本,地點包括園區近中大既範圍、園區近吐露港及吐露港公路範圍,以及園區中心範圍。樣本已送往化驗所,香港科技園公司表示檢測結果會於1月公佈;
2)第二部分既檢測工作將會於下週展開,範圍將覆蓋園區周邊室外及室內地點。
吐露港水質 在 范國威 Gary Fa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火柴盒校舍均是1970年代在公共屋邨興建,其外形方正,港府規劃於屋邨範圍興建面積約三千平方米或以下,所以又稱為火柴盒式校舍。與新建的小學校舍及現行標準相比,這些校舍均屬於低於標準。香港現時仍有廿八間火柴盒小學,相比一眾千禧校舍,歲月痕迹遍布火柴盒校舍角落,環境更見細小擠迫。
火柴盒校舍甩石屎滲水露鋼筋
政策失誤 議員促優先重置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在4月26日探訪三所在火柴盒式、低於標準的校舍營辦的學校,以便議員親身了解這些學校的環境及其對學習與教學質素的影響。
火柴盒校舍均是1970年代在公共屋邨興建,其外形方正,港府規劃於屋邨範圍興建面積約三千平方米或以下,所以又稱為火柴盒式校舍。與新建的小學校舍及現行標準相比,這些校舍均屬於低於標準。香港現時仍有廿八間火柴盒小學,相比一眾千禧校舍,歲月痕迹遍布火柴盒校舍角落,環境更見細小擠迫。
范國威議員在探訪期間,視察了各火柴盒校舍的校園設施,並聽取校方代表講述師生所面對的困難,包括因為校舍樓齡高、校舍破舊,以致維修工程頻仍,對學校日常運作造成影響。此外,學生亦面對活動設施不足的情況。范國威促請政府當局探討方法,有效改善位於火柴盒式校舍的學校的設施及長遠發展。
范國威批評:「呢個係政策失誤,教育局應該畀火柴盒學校優先重置!」部分火柴盒學校環境惡劣,應優先得到重置機會,惟實際上卻事與願違,各學校均可申請重置,其中國際學校更享優先權;而過往亦有不算殘舊的學校獲得重置,此舉對於苦候多年仍動也不動的火柴盒學校而言,極不公平,促請教育局檢討相關做法,按照學校的實際及學習環境,重新設定重置的先後。
- - - - - - - - - - - - - - - - - - - - -
城門河吐露港現大量死魚
促政府徹查原因 助養魚戶復業
去年12月沙田城門河河水離奇染藍,引致吐露港海域大量魚類死亡,隨後林村河下游亦再出現大量海魚死亡,結果波及吐露港七個養魚區,令養魚戶所養殖的青斑、沙巴龍躉、金錢斑及其他養魚在不足半個月內亦全部死亡。有漁民表示這次海魚及養殖魚大量死亡非常罕見,質疑政府部門未有立即清理大量海魚魚屍,終誘發紅潮波及養魚區,批評政府有關部門監管不力,終令漁民損失慘重。
有漁民組織就此事向立法會申訴部作出投訴,要求政府部門徹查城門河河水染藍的原因,及向受影響養魚戶提供援助,協助養魚戶盡快復業。參與申訴會議的立法會議員范國威要求政府徹查城門河河水染藍,是否與附近工業區排放的污染物有關,並盡快聘請海洋、水質及漁業的相關專家,徹查是次死魚事件的源頭,並計劃未來的防範措施,以免重蹈覆轍。
食環署拖延清理死魚
漁民組織又批評食物環境衛生署因魚屍過多,無法盡快清理,甚至需聘請外判人員協助,清理死魚一事拖延數天,囤積的魚屍腐爛發臭,污染附近海域的生態有漁民擔心即使在養魚區再次播下魚苗,亦可能會再次引致大量死魚。主持申訴部會議的議員范國威認為漁護署應與食環署及其他相關部門協調,建立處理死魚的機制,以免魚屍囤積的事件再次發生。
范國威亦要求漁農自然護理署檢討紅潮警報機制,研究是否准許漁民在紅潮警報下,將養魚網拖往指定海域,以減少養魚戶的損失。現時漁護署即使有預先提醒漁民預防紅潮,但因養魚區內的養魚未能離開游往其他海域,致使養魚死亡事件依然發生,往往為時已晚。漁護署應研究在發出紅潮警報後,批准漁民拖網離開養魚區,並與海事處及水警建立即時通報機制,以便協助漁民前往指定水域,避開紅潮。
吐露港水質 在 18:57 上水一帶最新情況。 影片自吐露港交通消息群組。 的推薦與評價
18:57 上水一帶最新情況。 影片自 吐露港 交通消息群組。 Wai Chung Poon and 35 others. 7K Views · 36 · 3 · 12. More from 香港公共交通 ... ... <看更多>
吐露港水質 在 18:57 上水一帶最新情況。 影片自吐露港交通消息群組。 的推薦與評價
18:57 上水一帶最新情況。 影片自 吐露港 交通消息群組。 Wai Chung Poon and 35 others. 7K Views · 36 · 3 · 12. More from 香港公共交通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