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的預感 ◎林婉瑜
⠀
為了發一封「看似不經意問候」的LINE訊息給你,花10分鐘修改文字,才讓訊息看起來輕鬆、若無其事。因為某一天會見到你,有空時就想著:見到你時要說什麼?用什麼態度說?因為當天會見面,所以連鞋帶都重新繫過了,不留下任何在你面前出糗的機會。因為你隔了兩天才回覆我的訊息,我在猜:你是不是手機關機、手機掉了、手機壞了,所以晚回訊息?因為你立刻就回覆了我的訊息,我在反省:是不是太常傳訊息給你?會不會打擾你?
愛情是這樣神經兮兮、這樣毛病,在志得意滿和自我懷疑之間擺盪,而暈頭轉向。
⠀
愛情的預感有時而至,當愛情來到時,你是什麼狀態呢?
你是擅長被愛的人嗎?我總覺得,對彼此都有幫助的能量,才可以叫做愛情。
沒有另一個人的時候,你也能和自己好好相處嗎?
⠀
如果愛情的預感,最後順利展開成一個愛情故事,記得不要再自己一個人默默努力了,記得在適當的時候,對他/她說:
「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愛情,這是我們兩個人的故事。我們一起努力吧!我們一起。」
⠀
-
⠀
林婉瑜詩集《可能的花蜜》十周年精選加新作典藏版,收錄25篇隨筆和散文,以及24首獲得「第11屆臺北文學年金」40萬獎金的詩。
⠀
謝盈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莫子儀(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吳曉樂(作家、《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原著作者),向陽(詩人)
陳大為(詩人),李欣倫(作家)──聯合推薦
⠀
⠀
我們的人生,就在這個岔路錯開。動作總是慢吞吞的我,慢慢地走在自己的路上。
我已經看了,你沒有一起看的那場電影。
我已經去了,你沒有一起去的那次旅行。
我已經前往,你沒有一起前往的那個人生。
⠀
雖然也會好奇,後來的你一路上遇見了什麼?但,我不想再遠遠地眺望,你的生活。我已經決定,安居在此時此地。
⠀
⠀
江是通過「法務部調查局特考」的調查官,林婉瑜是寫作者,一位詩人。他們在2004相遇相戀。本書記錄了兩人極度反差的性格和背景,所造成的生活趣事,時而詼諧、時而驚奇,有時吵架有時甜蜜。
⠀
⠀
🐈🍃 下方留言處有彩蛋 🍃🐈
⠀
⠀
《可能的花蜜》作者簽名版(數量有限售完不補)
⠀
🌸 尖端官網:https://reurl.cc/En6l5v
🌸 博客來:https://reurl.cc/VEMO95
🌸 誠品:https://reurl.cc/yEvNdD
🌸 金石堂:https://reurl.cc/NrldkQ
🌸 讀冊:https://reurl.cc/ogy2WD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空間筆記:陳皓1 1/2詩集」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陳皓 本書特色: 《空間筆記──陳皓詩集1½》,為詩人陳皓繼《在那裡遇見寂寞》後第二本詩集,共收錄五十首詩作並由詩人向陽、陳謙,小說家巴代作序推薦。全書貫穿真實與虛幻之詩的語境,空間設計作為詩人的專業領域之一,與詩結合的...
向陽詩人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聯合文學 新書分享:《#國語》※
辛金順〈國語──他者的聲音〉
我只說一種語言,但這語言不是我的──德希達
我住在別人的語言裡
用他們的語言說話,洗手
用他們的身體舞蹈,唱歌
用他們的炊具煮炒,吃飯
用他們的房子居住,睡覺
用他們的故事,說自己的故事
故事裡面沒有我,是他們的
童話和敘事
是他們教我說話,是他們
教我寫字
是他們的老師教我歷史和地理
告訴我
要愛自己的民族和國歌
我是他們,我不是他們
我說話的口音時常被他們糾正
我住在都城
可是我沒有自己的家
我寫字
卻寫不出自己的名姓
我說話,卻被他們的語言想像
我找不到自己
在我
說出的語言裡
我在他們的語言裡失蹤
我坐成了自己的廢墟
碎片、瓦礫、遺跡、鬼魂和
母語,火的灰燼
我想起母親,白髮蒼蒼
駝背的
遁入了自己沉默的語言裡
成了遺忘
成了噤口的嘴
成了自己的深淵,成了
被放逐的世界
而我只能哀悼,只能用
他人的語言
書寫
我母親和我
一生
空白的傳說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辛金順 創作
#呂侑芃 手寫、配色
※收錄於辛金順最新詩集《國語》(#聯合文學,2021年4月21日),詩集曾獲第四屆「#周夢蝶詩獎」,詩獎粉專 周夢蝶詩獎學會
※《國語》(引自書介)
「我只說一種語言,但這語言不是我的。」──德希達
2020年第四屆「周夢蝶詩獎」首獎得主
2020年「打狗鳳邑文學獎」新詩首獎得主
我在他們的語言裡失蹤
我坐成了自己的廢墟
碎片、瓦礫、遺跡、鬼魂和
母語,火的灰燼
許多語言的消失和邊緣化,往往都是因為某一語言藉著政治權力而擴展為強勢的語態,以鞏固族群的勢力所造成的。是以,某族群語言的強弱,正也反映出了族群間的政治位階狀況。
尤其在單語主義國家,某一語言往往以國族之名,合法性地將其他族群語言進行壓制、驅逐、邊緣化,甚至消滅掉。因此在「國語」的名義之下,也就沒有了「我」的語言,只有「我們」,或「他們」的語言,這無疑表徵著一種自我存有的失落。
※好評推薦(摘自推薦序)
「辛金順的這本詩集,在語言的說與不說之間,在日常的現象與文本的再現之間,都彷彿一條大河,浩浩蕩蕩,不擇細流,呈現給讀者詩與現實、想像和現象對話的多重回聲。」──向陽(詩人,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名譽教授)
「辛金順究竟從何處取得一股緩慢、寧靜而又神秘的力量進行他的創作,不免令人好奇。在他的詩中,我們鈍去的聽覺瞬間獲得活化,並在他引領之下,得以探知種種悠遠而又無聲的事物。」── 林建國(陽明交通大學外文副教授)
※讀者推薦
蔡牧希〈#編寫一部城邦的字典:讀辛金順《國語》〉(節錄前半)
辛金順《國語》詩集,以「語言」圓心不斷向外擴延,無論是〈移工語言課〉,或是〈國語〉、〈字母〉、〈漢語〉、〈字母〉等詩,都試圖重新定義一個後現代社會的鄉愁。
作者出生於馬來西亞東北部的吉蘭丹,母語是潮州話,但從小能說吉蘭丹土話,也在多語的地域裡,對於語言所代表的意涵特別敏銳。
而所謂「語言」,除了被視為溝通工具外,同時也承載不同的文化背景。當文字成為「符號」,其代表的「指意」(Signification),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理解,就具有不可避免的歧義性。
作者鬆動了語言符碼的意涵,而此理論可溯源自羅蘭.巴特符號學(semiology)。在羅蘭.巴特的觀點下,無論藝術創作或戲劇文本類似於一個天然語言的符號系統,人們根據解讀到的符號,交流自己的或相互的意願,表達觀眾的思想或行動等等。
詩人打破約定俗成的語言結構,並探討語言乃至於人與社會的關係。如果語言處於連帶關係之中,若脫離了整個語言系統,個人是否還能具有任何意義?將語言中符號和概念的結合,放入了一個更為廣闊的社會關係網絡中。
與詩集同名的〈國語〉一詩,以德希達「我只說一種語言,但這語言不是我的。」開篇,文化的被剝奪現蹤在詩句裡:「我住在別人的語言裡⁄用他們的語言說話,洗手」、「用他們的故事,說自己的故事」無論是國族的認同,或是自我的定位,都在文化消失後逐漸迷航:「成了噤口的嘴/成了自己的深淵/被放逐的世界」。
按:牧希亦為詩聲字小編之一,全文請見其「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mushimushitsai
※感謝聯文及其聯絡人孟璇,並感謝 竊竊詩語 社友侑芃手寫支援。
向陽詩人 在 醒之暖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連假最後一天,為大家帶來 #暖暖三篇☀
聯合報近日「的文學台灣系列(基隆篇)」,醒之特別推薦這三篇,非常值得保存下來喔!
三個作家,三段關於暖暖的、有溫度也有厚度的在地書寫。
下回如果有朋友問你:「暖暖有什麼特別的❓」
你就把這三篇傳給他看,順手行銷一下我們的暖暖吧!
🔴一、廖志峰(允晨文化發行人)
溯河之初,上游的風景
https://udn.com/news/story/12661/4867684
住在基隆近三十年……有某種神祕的連結,它不是風景上的意義,甚至也沒有作家王拓的青春鄉愁,我找到了生活的安頓地,也意外找到了一個時空的隙口……
🟠二、宇文正(聯合報副刊主任)
白賊七的故事
https://udn.com/news/story/12661/4867878
為了尋找暖暖印象,我請二哥吃飯,向二哥訪談。但他說的都是天方夜譚。
「小學前面的源遠路上許多大貨櫃車來來往往,有個路段常出車禍,就有人在那橋頭上放金紙,我跟阿耀發現的,金紙是全新的,」
我打岔:「不然還有舊鈔嗎?」
……
🟢三、向陽(詩人)
暖暖山居
https://udn.com/news/story/12661/4883070
......雙生土地公廟往山上行走,會先遇到⋯⋯「希望森林」,這是由小說家王拓哲嗣王醒之力推的自主運動,他們號召居民合力種樹,在當年10月種植了七種樣貌、兩千棵的台灣原生樹種,讓暖暖有了一座美麗的希望森林,也讓暖暖多了一個標誌植樹成林的新地標。
王醒之
#邀你一起行銷暖暖
向陽詩人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空間筆記:陳皓1 1/2詩集」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陳皓
本書特色:
《空間筆記──陳皓詩集1½》,為詩人陳皓繼《在那裡遇見寂寞》後第二本詩集,共收錄五十首詩作並由詩人向陽、陳謙,小說家巴代作序推薦。全書貫穿真實與虛幻之詩的語境,空間設計作為詩人的專業領域之一,與詩結合的跨界創作將激盪出怎樣的火花?
詩人向陽在序中說:「法國哲學家巴舍拉(Gaston Bachelard, 1884-1962)在他的《空間詩學》曾引用法國詩人的詩作,論述詩人如何在詩的意象處理中觸發「創造性的想像」,開啟嶄新的棲居「空間」。……通過他的意象語言和書寫題材,卻看到了陳皓透過想像,選擇意象語言,以詩表現出來的空間感。」
小說家巴代:「詩人以其室內設計的專業,在線條、角度與光線間,揮灑著其流暢、象徵、隱喻的詩語,想像並具象其樓梯間的情感、溫度、光線與浪漫,令人不自覺渴盼黑夜褪去時,在轉折間,邂逅霧凝露珠上折射而入的晨光,因而幸福。這樣的「雙重專業」入詩,也造就這個組詩,既抽象又具體,既浪漫又務實,商業並呈藝術,氛圍兼具意象。但,若要說這是詩人陳皓一個大跨步的風格改變,我寧願相信這是他不安於框架的自我挑戰的穩健呈現,是詩藝基本工的反射,一切是那麼自然,令人驚奇卻不意外。」
作者簡介:陳皓
新北市人。曾任《薪火詩刊》《鳴蛹季刊》《野薑花詩刊》主編、《曼陀羅詩刊》編輯委員、《葡萄園詩刊》美術編輯。詩作曾獲『枋橋藝文獎』、『兩岸漂母杯文學獎』、『新北文學獎現代詩首獎』、入選《兩岸當代詩萃》等。
曾以「藝術試探芻論」為題旨發表「藝術試探芻論──現代水墨個展」、「消失的風景──人文攝影個展」、「夢土──版畫詩展」等。2013年策辦「影像與詩的對話──愛羅手機攝影展」、「好天氣詩攝影展」、魚木咖啡「詩牆詩步道」設計執行。
出版有詩集《在那裡遇見寂寞》、《空間筆記》,編著《台灣1960世代詩人詩選集》、《台灣1950世代詩人詩選集》。現任「小雅文創」與「銀河詩刊」總編輯,同時為專職空間設計師。
向陽詩人 在 向陽詩人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推薦與評價
時間長度: 48:01 發布時間: 2016年11月18日向陽(詩人)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向陽(1955年5月7日-),本名林淇瀁,南投縣鹿谷鄉廣興村人,台灣作家。 ... <看更多>
向陽詩人 在 向陽詩人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小文青生活 的推薦與評價
時間長度: 48:01 發布時間: 2016年11月18日向陽(詩人)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向陽(1955年5月7日-),本名林淇瀁,南投縣鹿谷鄉廣興村人,台灣作家。 ... <看更多>
向陽詩人 在 向陽(林淇瀁) 的推薦與評價
向陽 ,本名林淇瀁,詩人。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 吳三連獎基金會秘書長。 Page · Writer. [email protected]. https://www.facebook.com/linkiyo.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