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雜交之父袁隆平逝世】
昨(22)日除了寶島出現嘆為觀止的「校正回歸」以外;世界另一個角落,北京出生,祖籍江西的水稻雜交之父袁隆平先生過世。
袁隆平先生,民國19年生,超級雜交水稻與海水稻的育種主導者:
(1)中早期致力研究的超級雜交水稻,讓中國、印度、孟加拉、印尼、越南、菲律賓、墨西哥、巴西、馬達加斯加等地,超過2500萬公頃的農地,每公頃增產2公噸以上。
(2)晚年致力研究的海水稻,未來20年內將讓全世界數千萬公頃因鹽鹼化而荒廢的耕地,或是沿海高鹽地也可種植水稻。
小小的種子,不僅是個人、國家而能成功改變世界。無數的人們因他的研究擺脫飢餓,得以追求更高層次的夢想。袁隆平先生,願您安息。
福編主筆、衛編製圖
=====
後記:海水稻不是指真正的海水灌溉稻,還是要用淡水灌溉。叫海水稻是因為袁先生想克服許多沿海新生地或低漥地因每年暴潮海水倒灌而鹽分太高,因此無法種植糧食,故致力開發育種的抗鹽鹼稻作。但育成後,許多飽受土壤鹽鹼化威脅而荒廢的土地,也因此得以恢復耕作,故嚴格來說是耐鹽鹼稻,但海水稻的稱呼已成習慣。
土壤安息角 在 看書的日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日常書摘]
葉石濤,《三月的媽祖:一九四〇年代葉石濤小說集》,春暉,2004。
「三月的媽祖」原載《新生報·「橋」副刊,1949.2.12。
.
三月的媽祖,陳顯庭譯
.
被茅草掠破了的面頬滲出著血滴,律夫在他底腦海一隅尖銳地意識著然而繼續地跑走。不能覺得這是來自恐怖,說得妥當些該是由自盲目的生的意志作用。爬出來了甘蔗田的他底眼睛疼痛地感覺到強光。這裡是懸崖的上面,是另一個世界。污濁的河水在三月炫耀的陽光底下,奇特地像條赤褐色的綢帶般穿流著。龍舌蘭和林投在黃沙上刺目地伸出了濃陰的綠葉,没有風也輕微地呼息著,荒蕪了的河畔,只有這些植物開著生命的饗宴,頑強地緊搦著大地。時而在青玉般深透了的天空,不知名的群鳥掠横過,這時那些黑影就斑點似被嵌在大地上。律夫雖不息地走著,但總注視到群鳥飛翔的方向,而他的那一條弦似緊張的精神便不自覺地弛緩過來。律夫在黃昏以前必得到E鄉村,他雖沒期待在那裡會有人來藏躲或庇護他,但至少對於他是從跑路的苦痛的解放。他們從N市不飲食地像被追迫的鹿群般拚命地求著安全的地方來。白天,他們感覺連那些樹木天空以及土壤也在睜開眼睛在守望著他們。這是否膽怯?不!是在行動後會發生的,對於生命熾烈的欲望,當同伴們逐漸地,到了藏躲的地方時,也說要庇護他,但律夫卻拒絕。這並不是由自作為一個領導者對於此次失敗難抑的自責的情緒,寧可說是欲望著徹底地貫徹誇張的英雄行為。這不能一概地說是虛榮也許會說是來自他底性格,或許可說是他的宿命罷了。昨晚律夫他像被趕出了的狗般到達了陰沉得令人害怕的鄉村。星兒默默地向大地投給冷涼的光芒,月暈像天空中開了的一朵花懸浮著。在律夫那由飢餓而昏迷的頭腦裡有透明的齒車在迥轉,他的感覺被行動和孤獨以及男性的誇耀而分散,一時他在夢的世界裡深醉著。但這種恍惚感卻不怎麽長久的連續,當他踏入了鄉村的邊際,而從鄉村裡的一角那古舊的掛鐘打了一下時。在暗闇中被人瞄准了槍。「誰呀!」的一聲在暗闇裡尖響了,律夫立刻覺悟了自己面臨到了死。瞬間,瘦削的木麻黃的葉子那戰慄聲清晰地叩了耳鼓⋯⋯「我是我!」律夫吐出了不知名的話語便踢開了槍,乘著那帶(戴)了軍帽的男人的半身翻倒時,律夫迅速地翻著身軀跑下了散佈了石礫的路,沿著家屋的簷陰跑走。那時木麻黄樹葉的顫抖聲便在他的腦海中不斷的細語,農家的白壁在夜色裡被感覺為巨大的窗子。然而為著要脫離這般的夜晚的記憶,對於他這充溢了陽光和顫動著生命的旋律的懸崖實是一種救助。在這裡有著白天的生活——律夫這般覺得。自從N市安全地逃出來,不斷地跑走了三四天,實只有夜晚的世界在N市那三天的混亂,對於年輕的他,實等於三年的長久。他在這暫刻裡便傾老了。不但是他,對於凡在壓迫之中呻吟著的人們的確是充滿了狂喜和英雄主義的第三天;都市全體像在一個坩堝裡沸騰似混亂過。日常生活裡會發生的小小的計較,或是利益的衝突和煩悶,那時候更為了一個目的而集中過。但那裡卻沒有思想性和指導性,他們沒有堅固的土壤——組織。當第三天軍隊開到市内而槍聲響鳴時,英雄們便像老鼠般偷偷摸摸地躱避了,律夫還記得一個老人家和他底年輕的兒子間發生了的故事;當革命波及了N市的早晨,老人家由感激而顫抖把武器給予他的兒子,一面流著淚,懸著微笑一面揉著手掌把兒子送出去鬥爭,但軍隊開到N市的下午,老人便痛罵了兒子而為了恐怖臉色便變青白,懼憂兒子的行為會涉及到他的生命和財產。三天前的兒子被父親捧為英雄,三天後的兒子便成為罪種。律夫到了那時候才知道,花蕊已被蛀蟲吃掉。他們所認為的神聖的革命只不過是被敵人內部的黨爭利用的。他們的逃亡由此而開始——然而如今他獨自像離群的傷鹿般找著最後的安息所,但他始終不承認思想的失敗,他認為是方法和組織以及民眾欠缺了指導的緣故。其實民眾卻像被灼熱的鐵,飢餓真的把民眾鍛鍊得很強韌,可是始終沒有人使得他們的靈魂灌透意志⋯⋯。的確夠年輕,對於現實的把握太差,亦沒有鬥爭的經驗,律夫雖然不是一個單純地奉信英雄主義的男子。但總無法有統御情熱的奔騰,冷靜地思索的時間。革命從島的北部一直像大潮般洗盡了一切,頃間便到達了N市。律夫沒有任何種的計劃,立刻便跳進了那激渦裡而被排流。那時的他只能其準理論——貧乏的公式主義而判斷,然而行動的意欲卻像著一匹奔馬是那麼的緊迫。革命的浪漫主義便像由太陽光溫暖的葡萄酒似甜美地醉迷了他⋯⋯。
土壤安息角 在 水深之處(水深之处)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把 #水深之處fb追蹤 設為「#搶先看」,fb才將文章推給您,謝謝
親愛主,在舊約裡的條例,一方面是以傷還傷、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各人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論是寄居的或是本地人都一樣的審斷,沒有任何偏待袒護。另一面,祢是富有慈愛憐憫的,囑咐以色列人收割莊稼時,不可割盡田角,要留給窮人和寄居的;祢更設立了每週有一個安息日,每年有七個節期,在人工作之後,要到祢的面前過節,充滿了安息、歡樂、與享受。
主啊,感謝祢命定給人的生活是有本分、有責任與義務、也滿有安息與歡樂的。祢真是一位有憐恤、是愛、是公義,全面平衡、智慧的神。
主啊,祢的話也是全面平衡、智慧有能的,是生命的種子;我們的心是接受祢話的土壤。一生的果效發自於心,求祢保守我們的心勝過保守一切。我們願意配合祢的保守,不讓我們的心被繁忙的世事壓硬了,不被患難、逼迫絆跌了,或被今世的思慮、錢財的迷惑、以及其他的貪欲擠住了祢話在我們心裡的成長。哦主啊,祢的話就是祢自己,我們願意保守我們的心向祢單純、敞開、柔軟,讓祢的話長出百倍的長存果。阿們。
土壤安息角 在 土壤力學088-安息角釋義(附CC字幕)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紙本講義下訂處: https://shope.ee/9UU5rMRfkG 考試開運小賣場:https://shopee.tw/huimin914 --- [頻道服務] 會員 ... ... <看更多>
土壤安息角 在 Re: [問題] 為什麼鐵路地下化一定要蓋那麼深? - 看板Railway 的推薦與評價
免責宣言:
實在不知道該不該認真回應U大師的文....key完後發現有點長,不想看的直接←離開吧
洨弟我不是純土木背景的,本篇文章可能存在些許謬誤還請版上正科出身的高手指證
正文開始:
U大師一開始提到,為啥不蓋地塹
OK~今天我們都是土木大師,要來蓋個地塹....首先得先挖個溝
可是兩邊的土會坍方,根據土本的說法:你就讓他坍吧~等他坍夠了他就不會坍了
沒錯!!最簡單最easy的地塹就是瘋狂地挖土,只要你挖到土方的安息角他就不會坍了
甚麼叫安息角,安息角就是「大量顆粒狀物質被傾倒於水平面上堆積為錐體」
根據教科科科科科科書書上的講法,一般土壤的安息角約30~40度左右
(這也是為甚麼早期的防汛堤防都蓋的斜斜大大的坡面,因為要避免土體自然滑落。)
洨弟我數學老師常常請假,我們就先用30度來算好了
你挖一個3米深的地塹,水平總投影面積需要根號三乘以二的長度...
也就是1.732*2=3.464米寬的溝(這還不含車道寬度),再加上車道寬度(假定單線車道4米)
你光一個地塹就要7米*未知長度的土地,在寸土寸金的都市....大師您一定在開玩笑
好~~既然我們知道不可能不做任何的土建加工,那又有幾種選擇?
首先,來講講我們可能會用到的幾種構造物
1.擋土牆、2.隧道、3.橋梁
擋土牆又可以分重力式&懸臂式
重力式是靠著混凝土自身的重量,抵擋牆後的土壓(形狀為梯形),混凝土重>>牆後土重。
懸臂式則是利用槓桿原理,用混凝土牆利用牆後土重抵擋牆後土側向壓力,
其構造有點像倒過來的T字形,原理為土下壓力>土側向壓力。
(台北常見的水泥牆狀的堤防就是懸臂式結構)
擋土牆可有效減少地塹的土地投影寬度,但是擋土牆的構造真的就只能擋土,無其他用途
懸臂式構造更是可以大幅減少建造用地取得的問題,但缺點是其結構較重力式複雜
,且有結構壽命較重力式短上許多的缺點(結構老化無法承受剪應力時即為使用年限)。
至於U大師又開示說:可以上面加蓋阿~~像那個甚麼嘉和遮體
上方加蓋,真是好棒棒的提案
大師不愧是大師,一語道破百姓迷思
基本上...加蓋,除非當初規劃地塹擋土牆時就已經規劃好未來有加蓋的打算
加蓋上去,某種程度來說,跟砍掉重練沒甚麼兩樣....
橫向的加蓋,叫做蓋橋
縱向的加蓋,叫做隧道
跨距小於5米的叫涵洞,大於5米的叫橋
但是涵洞長度一長....就叫隧道
嘉和遮體的設計,以外觀來講....就是拱型隧道,只是因為當初施作的目的是要遮蔽演習
砲火流彈,所以叫遮體,打從一開始就是會在上面覆土、載重,後續改成道路也沒啥問題
(畢竟荷重計算時會充分考量上方載重及兩側土壓等問題的)。
然而擋土牆的計算不會考量到反向壓力(自牆面往土壤端施力)的問題,若直接加蓋
,若安全係數不足基腳工不夠深之擋土牆,則會發生滑移(基腳內滑)
這也是為何橋梁的兩岸橋台底部還要做基腳、兩側要有翼版的原因,需靠基腳與翼版
增加橫向與縱向摩擦,避免重心自兩側橋台轉移時發生滑動
而隧道箱涵或隧道無重心轉移問題則是因為其構造,是將上方壓力經由兩側壁板轉移至
下方及兩側,且結構體可抵擋左右土壓及下層地下水之上浮力。
至於隧道上緣為何不緊貼地面興建?
這問題牽扯層面較廣,可能的原因有:
1.原本的地表起伏:可能設計的出入口隧道頂端地表高程均為10 m,但中間某幾段地表
是緩坡導致中間的隧道頂端跟實際地面產生落差,在施工結束後不影響原地表兩側建
物的情況下,通常會回填至原地表高程。
2.閃避構造物:相關案例請看台北捷運橘線、綠線,挖一挖還會挖到旁邊建物的地錨,
更不用說有時候隧道還得從建物下方穿過的狀況,既有建物地基深度必須考慮。
3.排水問題:地塹式會遇到排水問題,尤其是大量地表逕流匯入後,以台灣夏天洪汛期間
的狀況大概會三天兩頭就看到台鐵出現海列車吧。若上方加蓋則需考量原本就有的區域
排水(例如新生大排),此問題與第2點相同。
4.工程需求:當隧道要閃避既有構造物,勢必得做坡度調整,鐵路的坡度需求又較道路
嚴苛,加上原本施工前的地表起伏,就會造成一些地方看起來好像挖很深,但有些地
方隧道頂看起來根本就是地表的狀況。
3/13補充
特別回覆J大
可能在您眼中的河溪是這樣子"加蓋"
這是一般民眾較口語化的講法,但以水利工程角度來講...
這個根本是整個水路系統砍掉重練的級別了
在工法上,要看你排水系統的規模
小規模的通常就是上游做擋水阻絕+抽水機把水抽到下游去→
原渠道挖除→重新施作箱涵(場鑄或預鑄)
以桃園老街溪或桃園大圳部分渠段加蓋這種大規模等級的
桃園大圳還可以斷水處理,但是仍會分期,所以你看這種區域排水幹線規模等級的
其箱涵大多都是2孔以上,施工順序如下
既有渠道清淤疏濬(挖寬)→疏浚土方直接施作導水路將水流導引至單一側(假定左側)
施作土堤圍堰劃出施工區域→挖除右側護岸→施作右側箱涵(場鑄)
右側箱涵完工變更臨時導水路,將水流導入新設箱涵→挖除左側護岸→施作左側箱涵
左側箱涵完工後,挖除臨時導水路→召喚○市長
看完後有沒有覺得....民眾口中的"加蓋"兩個字...好像有點複雜?
--
以上班門弄斧的內容還請真正的專業高手們海涵指正,感謝。
--
▄▅▃▅▄ _▃▅▅▃_ ▄▅▃▅▄ ◢■8■◣ ◢▄▄▄◣ ▄▅▃▅▄
▏ ▕▏ ▕ ▕▄▄▄▄▄▏██●██▕▕▂▂▂▏▏▕▕■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Π∕∕▏ ◥███◤ ▁▂▄▂▁▕\╲Π╱╱▏▕\╲Π╱╱▏▕\╲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137.24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ailway/M.1489335175.A.8E7.html
(同時考量滑動與傾倒的問題,固體力學的最佳解往往是斜面朝外的梯形)
而懸臂式擋土牆呈倒T字型,在各位看不到的牆內及地表下方是呈這樣:
牆 ╲○/我是鄉民~~
土土土土土│ |
土土土土土│ /\
土土土土土│地面地面
基腳工──┴─土土土
土土土土土土土土土土
當然啦,擋土牆再蓋的時候還是會配合原地表形狀施作,鳳鳴現在的狀況樓下已經有
回答了,所以須看個別案例探討。
真有興趣研究的話...可以去看灌溉水路系統配合地表施工的案例
灌溉溝穿山越嶺,逢山開洞、逢谷架橋、水路沿山麓等高線興建、蟠踞於山林間的景色
個人覺得那景象才真是工程與自然妥協的經典中的經典(畢竟水逆流而上是要花錢的)
至於土木人...就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人類史上最古老的工具人職業...=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