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公司亂花的廣宣費用...
.
說到為什麼我真心感謝A/B測試以及測試學習,就要從我第一個工作的記者會說起。
第一個工作是在間創業公司,小編兼PM、公關兼業務、會計兼人事、老闆兼創意... 你說老闆兼創意也未必有錯啊,人家可能是創意文案出身,專長洞察人性,文案的美那種。恩...並不是,我們那時候老闆是投資公司高管,專長是財務與投資。
高管,當然是術業有專攻,在自己的領域非常專業才做得到那個位置。但不管是靠哪類專業賺錢的,對花錢通常也不會手軟,尤其是自己熟悉方法的花錢,尤其是第一次創業。很難做到在原公司習慣用公司發的萬寶龍,創業了卻只用五元一隻的原子筆。
所以我們的首發記者會,就是花了近八十萬元,在中山北路的五星級飯店,記者會上老闆一個豪氣發作,宣佈我們的首發活動要送出『美國遊學一週含機票食宿』,又一個十五萬元的規模開銷,光開個站就花費近百萬!(我到現在還記得,可見多心痛。這不是一線品牌或一線公司規格吧,至少是口袋裡要有一線公司的財力後盾那種)
花了近百萬元,還不是四捨五入的近百萬元,是真的近百萬。那也要有相對應的曝光吧?公關公司事後做的結案報告,的確可以說有破百萬的曝光。但是這是有意義的百萬曝光嗎?
送美國遊學一週跟送美加補習班上課一週的曝光比,真的有好十倍嗎?
(說到百萬曝光,當年只要把媒體報導的版位都換算成報紙廣告的牌價就好了,問題是誰會用牌價買報紙廣告啊。還有誰會看報紙上社群網站啊)
每個產品有自己的咖位以及對應這些咖位會有的位置,還有能動用的資源等等。我這麼多年慘痛學習是,曝光可能可以幫助你往上一層樓,但不會讓十九線小產品忽然跳線變A咖。
回到當年的創業公司,我剛提的畢竟只算『意見』。一般人用意見跟老闆吵是吵不贏的,畢竟他背負了比我們大的風險與責任,當然他的意見可以有比較大的聲量。
但如果是用事實呢?例如在活動前分兩個地方投石問路,分別用不同的獎品(美國遊學一週跟美加補習班上課一週),看看設定指標(獲得的不重複真人迴響?轉介數量?拿錢出來報名參加活動的人數量?)是否有差異。也許美國遊學一週真的好得不得了,問題不是獎品,而是缺乏足夠的暖身曝光?
測試學習的好處,是我們會有事實,還有至少可以基於事實討論,而不只是意見。
「報紙廣告牌價」的推薦目錄:
- 關於報紙廣告牌價 在 許幼如的職場學習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報紙廣告牌價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報紙廣告牌價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報紙廣告牌價 在 [問題] 關於廣告的幾個問題- 看板toberic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報紙廣告牌價 在 登報徵人費用、報紙廣告尺寸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報紙廣告牌價 在 登報徵人費用、報紙廣告尺寸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報紙廣告牌價 在 太平洋日報ptt的推薦與評價,PTT、FACEBOOK、DCARD和網 ... 的評價
- 關於報紙廣告牌價 在 太平洋日報ptt的推薦與評價,PTT、FACEBOOK、DCARD和網 ... 的評價
- 關於報紙廣告牌價 在 太平洋日報ptt的推薦與評價,PTT、FACEBOOK、DCARD和網 ... 的評價
- 關於報紙廣告牌價 在 報紙廣告牌價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數位感-2022年2月 的評價
- 關於報紙廣告牌價 在 報紙廣告牌價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數位感-2022年2月 的評價
報紙廣告牌價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蘋果日報紙本謝幕
2021.5.17
0.
我想記錄這件事情的發生時間 2021年5月17日,蘋果日報將出版最後一天的紙本報紙,從實體通路中謝幕。這篇文長,會從新聞媒體的數位轉型,新媒體平台與演算法的競爭,來討論這件事情。
一樣的,我想先聊這件事情的發生。
蘋果日報在 5月14日,發了一封公開信,宣布會在 5月17日最後一次發行紙本,於 2021年5月18日後停刊,不再發行紙本報紙。
蘋果日報 曾經在台灣是與 自由時報 互爭發行量第一的報紙媒體,在iPhone 3G 開賣的2008年,發行量達 50萬份,而依照他公開信的內容,目前發行量僅約10萬份。
蘋果日報紙本停刊,這在台灣的社群媒體發展,和傳統媒體競爭中,是一個很重要的事件。
我想針對幾件事情,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記錄一下台灣媒體發展的重要時刻
1.
自媒體的時代中夾生存的傳統媒體
先簡單談一下自媒體時代,發聲有多容易。
我們在談自媒體,談的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媒體。但我們忘了談一件事情,那就是媒體也慢慢地就像一個人一樣,在社群平台上面有個數字—追蹤數。一起在這裏追求著觸及和流量,以及影響力。
那些媒體所打造的組織,仰靠著大量的人力成本和設備。但現在你只要打開臉書,或是打開 Youtube,按幾個鍵,走完一段大約三分鐘的程序,你就可以開始一趟自媒體之旅。有一個媒體的名稱,在上面寫寫字,按下送出後,就會傳到非常多人的面前。
就像你現在所看到的這篇文章,和這一個自媒體。
在稱作「研究生」的這個自媒體裡面,我是記者,也是編輯,還是個主筆。這個媒體廣編不分離,我還要自己談廣告,接業配。唯一一個我不用做的事情,就是通路。因為臉書幫我處理好這件事情,我不需要去煩惱,要如何把訊息傳達到閱聽人手上。當然,我會面臨一些其他更麻煩的問題,這個部分我們稍後再說。
「通路」這件事情的重要性,是一個沒有經歷過傳統媒體產製流程的人,很難想像的一件事情。
2.
傳統媒體的產製成本
我當年還是新聞所的學生時,帶著一群高中生參加聯合報新聞營。大家對於走到一個報社,會驚呼的,不是總經理,也不是總編輯,更不是那一堆名為「編輯台」的電腦。因為那些都太抽象了。
對,大家最興奮的,是龐大的印刷機器。
一個報紙的產製過程,並不是在把「文章按下送出」後就結束。要送印,送印完後要派報。在凌晨有一群人開著車把報紙送到你家附近的某個橋下,以便躲雨。然後送報員再去橋下領取那些報紙,挨家挨戶的配送報紙。當然啦,現在已經很少人在訂報,報紙最後沒有到你的信箱,可能是到附近的便利商店。
這個過程,用現在的網路語言講,大概就是「把你的文章,經過演算法後,在臉書牆上出現」。這一句話說得簡單,但在傳統報紙中,卻是要一群人每天在凌晨完成的事。
我希望大家不要誤會,運用臉書傳送資訊內容,讓文章在幾秒鐘後就能傳遞到全世界臉書使用者面前,並不是沒有成本。裡面有大量的工程師,維護機器的人員,甚至是網路的鋪設等等。他一樣有很多的費用會產生。只是當你在運營自媒體的時候,不用去想這些事情,因為「平台」已經幫你想好了。
我在學校教媒體創作時,第一堂課我會跟學生聊這件事情:「在十五年前,我還坐在這間教室裡學習如何當一個好的新聞記者時,我們談採訪,聊編輯,學報導,操作技術。但是沒有一堂課會告訴你,要如何開一間報社,怎麼開一家電視台。但現在,這堂課在台大發生了,我們這堂課,就是要你從零開始做一個自己的媒體,從品牌定位,編輯台的規劃開始做起。」
為什麼十五年前做不到的事情,現在能做到?因為通路。當通路的成本降下來了,甚至是所謂的「系統化」,在發行一個自媒體的過程中,少了很多的事情要做。那些,可能是新世代的媒體人,想都沒想過的事情。
我本來想聊電視和 Youtube 媒體產製流程的關係。不過因為這篇文章已經夠長了,留待之後有相關事件,再一起討論。
接下來,我想切入一個很重要的議題:當媒體在網路上只剩下品牌。
3.
當媒體只剩下品牌
當我們在談「自媒體」的時候,常常只看到一個面向,就是「品牌本身在網路上也是個媒體」。但我想邀請大家看到另一個面向,就是「媒體在這些平台上,也只剩下品牌」。
在一個臉書平台的演算法推播,或是 Youtube 去推播一則影片,又或者是你用 Google 去搜尋一則新聞。媒體的內容,跟其他網路內容,其實長得沒什麼兩樣。
對,就是一樣的,臉書貼文只有一種介面,Youtube 影片也只有一種介面。差別只是他有沒有把這個「品牌」,塑造出一個「媒體的形象」,或是「新聞的形象」。
如果我說「 東森新聞」是個媒體,你可能點頭如搗蒜。但我如果說「 卡提諾狂新聞」是個媒體呢?你可以會想一下,最後大概會告訴我,不是吧,他是個娛樂粉專。
那請問「眼球中央電視台 」是媒體嗎?「志祺七七」是新聞嗎?還是那只是「視網膜 Retina」和「張志祺」的個人品牌?「niusnews 妞新聞」,「小日子」,「PopDaily 波波黛莉的異想世界」他分別是用什麼樣的角色出現在你眼前?
試著想一件事情,在一個分眾的時代,一群人坐在咖啡廳聊天,都沒有辦法的定義出什麼是媒體,那麼平台的演算法能做到這件事情嗎?或是說,你期待他幫你做到這件事情嗎?
這邊我要先說一下,媒體存在的價值和企業品牌,個人品牌,和政府機構之類的「自媒體」相比,他們的確在資源上和社會意義上有很大的差異。但我想讓大家思考的是,或許這些所謂的「傳統媒體」有著不一樣的使命在,但是當他放在「臉書」「Youtube」這些平台上的時候,他們對平台來說,對閱聽人來說,差異可能比你想的小很多。
十五年前,如果你想要得到一個疫情的訊息,可能會打開電視,或是去買份報紙。但現在,你可能會打開臉書或是 Youtube,又或是Google 一下,聽聽 Clubhouse 。想一下你的確診資訊是從哪來的?是「蘋果日報」「聯合報」「TVBS」這類的傳統媒體嗎?還是從哪個政治人物的粉專看到的呢?或是「衛福部」自己開的直播?
講一下我的好了,我的主要資訊來源是「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以及這個自媒體的作者兼編輯兼總主筆及Clubhouse製作人,人稱林氏璧的孔醫師。
如果放在十年前,你可能會覺得這是個非常荒謬的事情,「什麼?你聽一個教你玩日本的部落客告訴你防疫?你怎麼不看電視呢?」
但我可以相當有信心的說,雖然聽起來好像違和感很重,但十年後的現在非常多人都知道我在說什麼,而且不會質疑這個合理性。
是的,蘋果日報的競爭對手,不只是大家腦中想像的其他媒體。還有政府官方的自媒體,還包括了一個在疫情下轉行的「日本旅遊部落客」。
4.
你的新聞不是我的新聞
傳統媒體碰到數位轉型時,還面臨到一個挑戰,就是人力資源的重新調配,和演算法的競爭。
在網路上你應該會常看到這樣的留言「媒體都沒新聞報了嗎?幹嘛寫這個。」這句話看似憤怒有道理,但應該不少新聞從業人員,只能看著這句話苦笑。
一家報社,每天都會有非常多的新聞。如果你有經歷過在早餐店翻報紙的年代,可能也有跟我一樣的訓練 — 運用十分鐘吃早餐的時間,看完兩份報紙。
一份報紙最重要的新聞,稱作「頭版頭」。他的意思是,在一整份報紙裡面的第一頁,最上面,寫在報紙名稱附近的新聞。這一則新聞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他意味著「這份媒體為昨日一整天,選出來最重要的事件。」裡面有著價值觀判斷和意識形態。換句話說,換個媒體,或是換個媒體的老闆,甚至是換個總編輯,可能都會選出不同的事件。在十幾年前念大眾傳播科系的學生們,都受過這樣的訓練 — 比報。比報訓練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分析各家報紙對於「頭版頭」新聞的選擇。
好,我們現在把傳統「頭版頭」新聞的概念,放在臉書上,會變成什麼呢?
我在課堂上,或是去各大學演講討論「網路媒體識讀」的時候,會告訴學生一個重要觀念「編輯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一項是運用符號和編輯的手法,來決定什麼新聞應該要被看到。而這項工作,現在的競爭對手往往不是人,而是演算法。」
首先,大家不用去質疑「重要新聞沒人報」這件事情。如果你有機會走去便利商店,買一份報紙,你可能會覺得很陌生。「奇怪了?怎麼跟我平常看到的新聞差這麼多?」
以前的媒體,大家是一起看到頭條新聞的,但你在臉書上看到的內容卻完全不是。
這麼說吧,媒體選出來最重要的新聞,放在「頭版頭」,會在你買報紙的當下強迫看到。但是放在臉書上,你可能對他無感,就滑過去了。臉書會判斷這則新聞「大家比較沒興趣」,於是觸及就變低,更少人看到了。
反而是那些會被認為「媒體都沒新聞報了嗎?幹嘛寫這個。」的新聞,本來可能只是在報紙裡面的一個小角落的奇聞軼事。你在吃早餐的十分鐘可能根本沒機會翻到,但是因為在網路上「大家用手指投票」的結果,讓臉書認為這是個很多人有興趣的文章,所以才會被你看到。
所以下一次要抱怨的時候,可以把對象轉移到臉書身上,因為媒體的總編輯,可能有跟你有一樣的無奈感。
久而久之,大家也對這件事情有更強的認知。一則重要的新聞,以前媒體可以用很大的力量來推播。可以放在頭版頭,可以發號外,可以大篇幅報導。但現在,他除了下一個「臉書跟你都會一起被騙的標」,或是花大筆錢下廣告之外。幾乎沒有路可以走。
就像上一節所說的,媒體不只要跟媒體搶流量,在這平台上,他要跟所有人搶流量。就算他要下廣告,競爭對手也不只是媒體,更多的是房地產,電商,甚至是網紅業配之類的,以前不會被拿來相提並論,曾經是八竿子打不著的競爭對手。
5.
大家還看報紙嗎?
回到本質的問題,大家還看報紙嗎?如果報紙的工作是要及時傳遞新聞,那個「及時」可能無法挑戰更「即時」的網路。試想假設你買報紙的目的不是為了新聞,那是為了什麼?
很多人說傳統媒體都不做數位轉型,這個問題我很難給出明確的論述。因為的確,在傳統媒體轉型做網路的初期,有很多試行錯誤 (Trial and Error) 都發生過。現實中,有非常多失敗的轉型案例,但整體而言大部分的傳統媒體,都有或多或少的轉型成功。所以我們在討論的不是「蘋果日報」這個品牌要收掉了,而是「紙本型態」要在新一波的媒體的典範轉移中成為過去式。
蘋果日報在這一次發的公開信中提到:「數位洪流超乎我們想像,尤其是Google、Facebook等數位平台的壟斷,造成廣告資源的大量流失,對紙媒不啻是沈痛打擊。」
這一段話,很多人認為是搪塞之詞,但他的確也說出了現在媒體的挑戰。這邊,我想邀請大家站在更高的維度來看這件事情。
在二十年前,如果你想要「下廣告」,廣告大概會「下在媒體」上。原因很簡單,因為媒體扮演的角色,是大家獲得資訊的來源。但是現在,大家獲得資訊的來源是哪裡呢?網路還沒起飛,手機還沒普及之前,媒體幾乎壟斷了大家的消息來源。電子媒體因為「媒體的近用性」和「使用頻譜公共財」等因素,扮演了許多重大新聞的傳遞角色。
但現在,你早上睜開眼睛,是打開蘋果日報的官網,公共電視的頻道嗎?還是跟我一樣,看 LINE,刷 IG,看臉書,滑 Youtube 呢?
如果在這些平台上,媒體只剩下品牌,要爭你的眼球得跟其他自媒體平起平坐,獲得演算法的青睞。那麼他也是一個跟你和我一樣,想獲得發語權得看人臉色的單位。
即便他的品牌價值,影響力,依舊在民眾的心中高居不下。但很遺憾的,他的廣告收入來源,得和其他的自媒體分享。還有更令他們的心煩的是,利潤要上繳給他的上游平台:臉書和 Google。
6.
傳播技術與我們
要討論新聞和新聞傳播,勢必得討論傳播技術的發展。在還沒有紙很貴的時候,我們寫的字都很短。當紙越來越便宜,我們也用更長的句子,來留存並傳遞訊息。從詩,到詞,到曲,乃至後來的小說散文。
大家可以想一下我現在寫的這篇文章,在兩百年前,要多的精簡的寫下,才有機會被傳播出去。但現在我可以這樣一直打一直打,打成一篇臉書長文,完全不用考量用紙成本。這就是一種傳播技術的進步,改變了傳播的方式。
以前要寫一篇新聞報導,老師會告訴你:「把最重要的事情寫在最前面,用倒金字塔方式撰寫。」背後當然有很多原因,這些原因中甚至包含了技術問題:因為編輯覺得你文章太長的時候,可以直接把最後一段拿掉。
但現在寫文章呢?
在報紙的年代,標題印在那邊直接進眼球。你對標題有興趣時,可以花半秒鐘的時間移動眼球,開始讀文章。對於一個閱聽人來講,「從標題到閱讀文章」的時間成本極低無比。但在臉書的世界,從按下標題,到你開始舒服的讀文章,要經歷非常多的時間。你的時間成本變高了,自然而然,吸睛的標題就變得無比重要。
當寫文章的時候,如果你把重點都在第一段全部寫完了,大家拿到資訊拍拍屁股就走。就以前的觀點來說,會覺得無所謂,訊息有傳遞到就滿足了。但現在不一樣,如果大家看完第一段就走,演算法會判定這是個大家不想看的文章,於是就不幫你傳播,「只讓少數人看到這篇文章」。
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大不了的對吧?但其實這背後有很多轉變跟著發生。
在課堂上,因為學生創作的載體在網路上,所以我絕對不會要他們用所謂的倒金字塔方式寫作。在做影片的時候,也不會教他們慢慢鋪陳。演算法是現實的,在你還沒建立風格之前,要跟他競爭,是相當辛苦的一件事情。
連在學校教課,都要打破過往的寫作模式,媒體裡面要做的轉變,大家可想而知。
一篇適合放在「報紙載體」的文章,和適合放在「網路為載體」的文章,絕對是不一樣的。閱讀習慣的不同,載體特性的不同,甚至是廣告擺放方式的不同,大大地影響了媒體的產製過程。
如果你認為「反正就一篇文章,紙本和網路都放就好了。」的話,可以試著想想看,多一套邏輯,能用一樣的成本完成嗎?所謂的客觀寫作,平衡報導,有辦法在不同載體上面用相同的模式呈現嗎?
7.
我們與網路媒體的距離
最近我演講最常聊的題目,就是談網路媒體識讀。我們與網路媒體的距離,已經密不可分。所謂的傳統媒體,運用著他多年累積的品牌,慢慢的也在網路媒體深耕。
很多念傳播科系的學生,會對於未來感到迷惘,覺得媒體不斷的沒落。但我一直對這件事情抱持相反的想法,期望學生能好好的在這個時代發揮長才。
或許這是個傳統媒體沒落的年代,但現在絕對是人類史上「媒體傳播能量」最強的年代。隨著載體和傳播技術的改變,人人都有機會發揮自己的影響力。我們有更好的傳播工具,也有更公開透明的消息來源。
很多人說「蘋果日報轉型失敗」,其實我沒有這麼同意這句話。相反的,他做了非常多的事情,讓品牌在持續在這個時代繼續發揮影響力。結束紙本的發行,或許就是面對傳播技術的改變,在這條路上的一個重要決策。
對於經歷傳統媒體的人來說,是一個非常痛的事情。我自己也經歷過蘋果日報全盛時期的年代,看著星光三班上「頭版頭」時,一大早興奮的跑去便利商店買報紙的讀者。若以一個純粹讀者的角度,我會緬懷蘋果日報陪我走過的那段青春歲月。但我相信,新聞從業人員,肯定有完全不同的解讀。
我們無法否認的是,紙本謝幕了,品牌影響力依舊在。只是當媒體只在網路上的價值只剩下品牌,他的商業模式,人力資源分配,都會變成一個巨大的挑戰。
這是蘋果日報紙本走入歷史的故事,他不是一個單一事件,而是給這個時代的一個標注。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給經歷傳播媒體變遷重要時刻的你,多一些探討和省思的面向。
《蘋果日報紙本謝幕》
報紙廣告牌價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商業價值就是? 快看下去吧
-
稍早直播完,下線後休息了一下,突然回想起第一隻接的業配,那是一款知名國際髮品,當時對於髮型很有想法的我,對於產品的業配內容可算是駕輕就熟,但還是小心翼翼的用了又用,除了要顯現出產品的優點之外,還要再幫產品發想一些示範髮型、還有賣點在哪裡、、光是這些有時候可能就想破頭了!
-
業配讓你覺得很煩還是欣然接受呢?
-
前一陣子業配量比較大的時候,常常看到底下的留言,不外乎就是「怎麼又是森田?」「廠商是找不到人可以業配嗎?」「一天到底要看到森田幾次?」當大家看到我很不耐煩的時候,為什麼不試著思考一下為什麼廠商要找我?比較便宜?比較好說話?有錢就接業配?
-
業配是廣告的延伸,它帶來了更多的價值與意義!
-
不就是業配嘛!說的那麼冠冕堂皇!試想在業配沒有那麼氾濫的時候,就以保養品來說,我們怎麼得知新產品上市?電視廣告?報紙廣告?電台廣告?網路廣告?
-
那再請問一下當你看到美美的幾秒鐘電視廣告,或是平面廣告,只覺得哇~我用了就可以跟明星一樣青春美麗、時光停駐,當然,廣告賣的是一個美麗的幻想與未來,這也是為什麼廣告在短短幾秒鐘就可以那麼吸睛的原因。
-
BUT!除了這些美麗的畫面之外,大家還得到什麼呢?你知道這些產品怎麼用嗎?使用流程?可以搭配什麼一起用?使用頻率?
-
當然那短短的幾秒鐘不可能鉅細靡遺地告訴你,所以當我們對產品有興趣時,就會開始上網爬文、問身邊是否有用過的人,或是靠櫃去問櫃哥櫃姐順便試用一下,但這些都是發生在業配之前。現在想要得知什麼產品,上網爬一下,不但圖文並茂還有影片說明示範,是不是更方便快速許多呢?
-
廠商在找網紅業配時,不僅要評估這個網紅能夠帶來的效益之外,還必須嚴格的去過濾他的形象是否能夠提升品牌價值,品牌經營不易,如果找到不合適的人,有時花錢是小事,最怕的是連品牌形象給砸了!
-
那網紅呢?很多人都說業配不就拿了廠商的錢在幫他們說好話?既然是工作為什麼不能拿錢?既然覺得產品好為什麼不能說產品好?我們在接業配時也是要很謹慎,深怕介紹了不好的產品砸了自己好不容易經營起來的公信力,所以在面對廠商時,必須看過許多的資料及數據,有一份實力說一份話,我們業配的是廠商與粉絲對我的信任及責任感。
-
或許,這個行業裡總是會有害群之馬,但那些人不會存在太久~
-
有長時間追我粉絲團的粉絲都知道,很久之前我試用了一個廠商的產品,結果整張臉都爛掉了,那陣子心情真的是沮喪到不行,看遍厲害的中、西醫,每天還要頂著一張超厚濃妝的臉出現,整個人變得超級沒自信,天知道我真的很想躲起來!
-
前後花了多少錢去醫治我這張臉就不去計算,重點是用到這樣的產品只能安慰自己說幸好我先幫大家試用了,但就算廠商捧再多的錢上門我也不要,如果自己都用這樣,那些信任我而購買的粉絲們該怎麼辦?
-
有認真看我業配的人都會知道,我業配白牌的產品機率比較大,不是因為他們付的錢比較多,而是我認為國內有研發的能力廠商很多,但他們可能經過研發過程中燒了許多的錢,之後就沒有多餘的經費去請明星代言及打廣告,於是就轉為比較經濟且擴散力大的網路廣告,透過網紅們共同來推廣,所以只要是遇到好產品,我沒有理由不幫忙。
-
業配不只是商業的轉換,更是一種信任及認同的過程,商業價值就是從此而來,它不僅不會衰退,反而會逐漸轉換其他型式出現在我們的面前,而我還是會持續為了這份信任而努力!
#商業合作 #價值 #價值投資 #價值思維 #業配文 #研發 #KOL #網紅 #網紅推薦 #藝人 #藝人推薦
報紙廣告牌價 在 登報徵人費用、報紙廣告尺寸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報紙廣告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登報徵人費用、報紙廣告尺寸、報紙廣告牌價就來大學碩班資訊集合站,有最完整報紙廣告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
報紙廣告牌價 在 登報徵人費用、報紙廣告尺寸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報紙廣告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提供登報徵人費用、報紙廣告尺寸、報紙廣告牌價就來大學碩班資訊集合站,有最完整報紙廣告體驗分享訊息. ... <看更多>
報紙廣告牌價 在 [問題] 關於廣告的幾個問題- 看板toberic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有個跟廣告有關的想法 有幾個疑問急需解決
所以在這邊請問一下各位版友
如果您是老闆 那很符合我們要詢問的資格 如果不是 就假設一下自己是老闆吧
正文開始
-----
廣告大致有分平面 電視 和網路 三大類
由於跟我最有直接關係的就是平面媒體 所以這邊講的會以平面為主
據我最近的觀察下來 平面媒體最大的就是報紙
日發行量大約有65萬份(以自由時報為例)
而頭版的半版廣告就要花費150萬左右
也就是等於65萬的曝光量 價值約150萬(姑且不論版面大小 廣告後續效益)
因為廣告效益非常難評估 所以我直接抓曝光量跟價格來做比較
等於約一個曝光量=2~3元
問題來了
我想請問各位 如果您想打廣告
今天如果有一間廣告公司 開出以下的價位表
曝光量 價格
50萬人 100萬
100萬人 200萬
200萬人 400萬
400萬人 800萬
800萬人 1600萬
你覺得這價格合理 還是太低或過高呢?
如果太低 您願意付多少錢來換取曝光量/太高 那您覺得多少才願意打廣告呢
(我上頭的數據不是指曝光人次 而是指實際的不重複曝光量)
有些版友可能會說 [怎可能達到兩百萬或四百萬?]
也不要說[你要派報派200萬張 也要有那個價值]之類的
這邊純粹是想請問大家 曝光量跟廣告價格在各位心中的價值
有沒有廣告效益 或是效率的問題 之後有興趣可再另開版面討論
姑且讓我們以假設的方式來回答這問題就好
希望回答時可舉例
如:200萬人 400萬 剛好 會想打廣告
400萬人 800萬 太高 600萬剛剛好 之類的
回答同時可提出您的看法和意見^^"
-------
理論上 廣告曝光量達到一個極限額之後收費應該是以等比級數成長
就平面媒體來說 廣告極限可能是70萬人 (假設花費150萬)
那如果要求加倍曝光量的話70=>140萬人
那價格應該不只是300萬吧?
以上 大概是我的疑問 希望各位能提出一點寶貴的意見 一起討論討論
另外徵一下
有沒有在廣告業上班 或是在大公司廣告行銷部門工作的板友?
有的話 可以讓我請教一些問題嗎?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05.150.250
r大提到的這點我也剛好有疑問 每個廣告主要打廣告前
都會要求廣告公司提出所謂的[業績提升保證]嗎?
通常從以往公司打廣告的曝光人次大約可以估算出
這次如果曝光人次相近 那業績應該就會跟上次打廣告的效益一樣吧
廣告公司可以達到曝光量 但銷售力道則要看產品本身的價值不是嗎?
我並不是要推銷什麼 只是有個問題想提出來集思廣益
如同我文章一開始說的 我目的在了解大家心目中對於曝光量的價值而已
不能花100萬打廣告 那假設一下 也無傷大雅吧~
自由時報頭版半版180萬 發行量約65萬
這樣除下來 一個曝光量大約落在2.3~4元間
自由時報 A版5-7 全版144萬 半版72萬
B版C3 全版120萬 半版60萬
平均下來是一個曝光量可以到1~2元之間
問題來了 我會抓頭版是因為頭版是最接近實際發行量的(最多人看到)
如果打在內頁 那實際的曝光量就隨著頁數而減少
那是要節省經費 但是冒著降低曝光量的可能
還是要抓到每一個曝光量都是真實有被看到的呢?(且不重複)
不然為什麼有那麼多公司在打廣告?
還有 申裝有線電視可免費廣告一個月 該有線電視公司是幫您在什麼頻道打廣告?
是合法還是非法?(卡其他原本廣告)再者 電視公司也只會跟你說他們
他們擁有該地區幾十萬的用戶 但是 收視率呢? 還沒算收看到廣告就轉台的人有多少
是實質的曝光量 還是重複 灌水的曝光人次 差別可是差很大的
十萬份傳單並不等於十萬個曝光量
另外要提的是
您朋友的餐廳主要是經營方針錯誤 沒有餐飲業是靠廣告崛起的
好的品質跟服務就是最好的廣告
但是其他如銀行業 保險業 科技業 建設業 就需要持續的廣告
另外 您說不幸也言重了 只是希望大家換個角度思考問題而已
如果無法假設情境 我相信版上有唸過行銷 企管的也不在少數
更何況 會創業的人絕大多數都不笨 一起討論 互補有無 如此而已
人的部分更難評估 廣告要怎麼算出 今天一個人 告訴了他多少朋友?
這只能概略評估 如果有一間廣告公司跟你說 [我們幫你打廣告給100個人
這100個人會幫你一傳十 十傳百 最後可以讓台灣半數以上的人都知道你這個產品喔]
你會不把他趕出去嗎?
是打在什麼媒體上 是提供什麼商品 上次廣告是否有提升業績
那就可以依曝光率的比率去估算這次的業績能帶動多少
(例如上次買頭版 花了100萬 a產品多銷了5萬件)
才能給你想要的數據 如果是新的商品
連一次廣告都沒有打過 那說能提升多少業績 都是在畫餅而已
※ 編輯: sshheennrk 來自: 123.205.150.250 (05/04 14:16)
我只是有個疑問想請問各位的意見和看法
並沒說我要靠這個創業 所以跟幻想應該沒什麼關係吧
我相信這個版是容得下老闆跟正在創業者還有欲萌生的創業點子
我也沒說 我有提供一個廣告媒介 可以達到百萬曝光率怎樣怎樣的
都扯遠了 我只是想問[百萬的不重複曝光率,在各位的心中價值多少而已]
※ 編輯: sshheennrk 來自: 123.205.150.250 (05/04 14:57)
還是其實能談到更低的價格?
※ 編輯: sshheennrk 來自: 123.205.150.250 (05/04 16:1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