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政府標案「御用評委事件」引發爭議,其中不乏特定評委審查案量大,而其身分不是民進黨中央黨部的黨工出身,就是綠營資深幕僚等情況,大筆經費預算提供政府標案給特定媒體等狀況,審核機制形同虛設,相關作為也未符合利益迴避原則的觀感,而接連爆發的事件如台鐵美學小組球員兼裁判,國防部採購抗彈纖維布,遭爆最後得標的3家廠商,其中一家的產品供應商本身並無工廠,且老闆涉嫌吸金違反《銀行法》遭到起訴,桃捷公司在採購案圖利特定廠商音檔等問題,再再顯現弊案叢生,故政府採購法有其修正的必要性。
日前中華文化總會副秘書長李厚慶常態性獲選公標案評委,累積次數超過200次,而由李厚慶擔任評委的「故宮南院塑造整合行銷勞務採購案」,遭爆未依法利益迴避,後續結論為評選結果無效,並終止與得標廠商間的契約。後續工程會雖將其從採購專家學資料庫除名,然而擔任評委都要簽切結書,同意評選過程如涉不法,適用刑法及貪汙治罪條例規定,然本案後續司法調查並無下文,這件事顯示簽切結書此行為並無實質效益,而評委是否需利益迴避為自由心證並無受到嚴格審查,應修法改進。
再者,評審委員的選舉方式是由電腦系統隨機撈出評委推薦名單,由採購機關從中選擇評委。然而還是產生不少疑慮,包括專長自己勾選、缺乏審核機制,而電腦抽選也會因為過去配合的出席率高低受到影響。過往更發生高雄市環保局前局長李穆生任內辦理3件勞務採購案,假借權力,任由廠商參與勾選評選委員名單事務,又洩漏尚未公開的政府採購招標文件內容,讓特定廠商預先得知招標文件等狀況,都與主管機關勾選評委有關,故評委選擇機制應重新檢討,或考量由第三方公正機構做圈選,避免類似狀況一再發生。
上述事件遭媒體爆料後,工程會於8/27日發函各政府單位,重申五大準則:一、專家學者人數不得少於三分之一;二、政府電子採購網除公開評委學經歷,也要顯示過去半年內的評選次數;三、評選委員會一旦成立,委員名單應即公開在政府電子採購網;四、會議前應再確認評委是否涉及須迴避事項;五、機關評定最有利標後,應公開標價、總評分、評委、會議紀錄等資訊。目前上政府電子採購網閱覽,針對準則第二項之規範目前僅提供內部參閱,基於政府資訊公開原則,應一併公告方可受公評。
另工程會在8月中邀集相關單位做跨部會討論,研擬修改《政府採購法第70條》,增列機關辦理工程採購、得標廠商對機關之契約價金債權,禁止扣押等措施。然發生財務危機的廠商、履約能力早已大幅貶落,反有可能拿錢跑路、或是挪做他用,慶富案就是最好的例子。禁止假押扣,既無法確保可順利完工、甚至連施工品質可能都有問題。銀行對融資有一定的審查機制,若債權遭限制,發包更難,未來銀行反會挑廠商、才會去融資,這對整體發展也非正向發展。目前該法案修法尚在討論階段,有關單位應審慎考量該法案修正後造成之後續效應,避免廠商不當挪用資金,造成國家重大損失。
專家學者名單資料庫 在 沃草 Watchou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阿草國際新聞 中國振華數據情蒐全球240萬人 臺灣政要、名人、罪犯都入列!
你在網路上的一舉一動,都可能成為中國情蒐的材料!中國振華公司情蒐全球 240 萬人,建立起龐大資料庫,多國政要、名人、罪犯都在其中,引起全球關注,擔憂可能是中國情報收集的一部分。臺灣部份則有前總統 #馬英九、外交部長 #吳釗燮、民進黨秘書長 #洪耀福、立委林昶佐之妻 #Doris 、藝人吳克群甚至是小燈泡案兇手王景玉等多人入列,範圍包括政治人物、高階公務員、軍方人物、產業界人士、名人及罪犯。
該消息是自臺灣時間上週一(14)由澳洲媒體《ABC》與《澳洲商業評論》首先揭露,隨後印度《印度快報》、英國《每日電訊報》、日本《讀賣新聞》、美國《華盛頓郵報》、加拿大《環球郵報》等媒體紛紛發表本國人士遭情蒐的情況。《自由亞洲電台》在 9 月 15 日揭露解密資料庫中有至少 2,900 名臺灣人,並公佈一部分解密名單。《蘋果新聞網》則在週日(20)解密其中 1480 位臺籍名單。
#資料規模有多大
媒體報導指出,在已被外界破解的25萬名單中,已知至少有 5 萬 1,000 名美國人、4 萬名英國人、3 萬 5,000 名澳洲人、 5,000 名加拿大人與 558 名日本人在內,但絕大多數都是普通平民、或是與「關鍵人物」有過接觸的周邊親友。目前仍不確定其他數百萬人的資料細節,對該公司取得數據的途徑與監控邏輯也不清楚。
這個龐大的資料庫是由中國「深圳 #振華數據 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所建置。該公司將其命名為「#海外核心信息庫」(#OKIDB: Oversea Key Information Database)。根據 Wayback Machine 2019 年對該公司官方網站抓取的頁庫存檔,這個資料庫由四大子資料庫:人物庫、機構庫、資訊庫、關係庫所組成。
同樣在該公司 2019 年的網站中,出現了強調包括媒體機構重要人物的「媒體數據庫」、包括軍隊領袖、高級軍官的「軍事人物數據庫」,其他還有「智庫數據庫」以及「政治人物數據庫」。此外,該公司也提供客戶「全方位的境外數據採集解決方案」,其中包括「#暗網數據」。
#資料是怎麼收集的
根據多國媒體報導,資料庫涵蓋政治人物、高階公務員、軍方人物、產業界人士、學者、名人及罪犯。這些人被建置包括家庭地址、生日、電子信箱、婚姻狀況、照片、社群媒體帳號(Faceobok, Twitter, LinkedIn, T 等等)、法庭文件與犯罪紀錄的個人資料。澳洲《ABC》表示,其中還包括銀行紀錄、工作申請與心理分析資料,相信部份資料來自「暗網」。
《蘋果新聞網》的報導指出,該資料庫中使用了 Dow Jones 所開發的綜合型跨國新聞資料庫 Factiva 蒐集相關資訊。加拿大《環球郵報》則指出,該資料庫的設計與 Factiva 相近。
這批資料對人際關係著力頗深,在《蘋果新聞網》整理的名單中,甚至包含了某些人士的「前女友」。此外還有已過世的人物,其中最久遠者為1979年過世的前臺北市議員潘天祿(前國民黨立委潘維剛,現任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之父)。沃草編輯推斷,這可能是是針對新聞、個人關係或是法庭文件進一步分析、整理而另外建置的關係人物。
加拿大《環球郵報》則指出其所掌握的資料中,有3000多人被給予 1-3 的評級,其中「 1 」多半為具有直接影響力者,如市長、高階文官、公務員等;「 2 」則為這些人的親友;「 3 」則為罪犯,多數為經濟罪犯。在《蘋果新聞網》整理的罪犯名單中,也不少是屬於經濟犯罪。
《華盛頓郵報》則表示,該資料庫不乏直接自 Factiva、LexisNexis、LinkedIn 等美方資訊源直接複製貼上的內容,其中大部份社交媒體資訊,似乎都來自於可以公開存取的帳號。《華郵》引述了一名不具名的專家評估,認為其中可能有重要的資訊內容,但仍不足以作為軍事或情報蒐集上有用的資料。英國《每日電訊報》則指出大部分的學者資料,似乎來自對公開資訊的網路爬蟲。《環球郵報》則稱在 16, 000 份提及加拿大的資料做分析之後,發現很大一部份似乎直接取自 Crunchbase 一類的公開索引資料庫。
此外,《華盛頓郵報》與《每日電訊報》都指出,資料庫中有針對英、美軍方人物與軍艦活動的訊息整理。《每日電訊報》即指出英國國防參謀長 Nick Carter 等人名列其中,但多數為美國軍方人物。《華盛頓郵報》則指出,該資料庫對艾森豪號( USS Dwight Eisenhower)、尼米茲號( USS Nimitz)航母都有指定 ID ,收集分類相應的社群貼文與網站內容。《華郵》報導,美國前海軍作戰部長 John M. Richardson 、前代理海軍部長 Thomas Modly 也名列其中。在資料庫的軍官檔案上,還以中文粗略地註記其服役、培訓經驗。
#資料庫拿來做什麼
儘管部份資料可能來自暗網,但不少專家認為,振華的 OKIDB 資料大多來自公開訊息,也欠缺進一步的分析整理,欠缺進一步的利用價值。其資料雖然較劍橋分析所蒐集的精密,但數量卻比劍橋分析所所蒐集的上千萬份資料相去甚遠,一般認為,也無法用於資訊戰。
但專家們仍不排除這些資料有供作情報或軍事部門使用的可能性。這是因為中國向來積極收集各類公開資料。此外,中國在 2017 年通過了《國家情報法》,規定民間企業有協助國家蒐集情報的義務。此外,《華盛頓郵報》指出,該公司曾申請涉及抓取新聞和訊息,管理數據、處理視頻以及社交媒體操縱(manipulation)的專利。此外,該公司也在 2019 年 9 月註冊了「模擬社交媒體互動」的專利。
雖然沒有證據指明中國官方或軍方直接掌控振華數據,但該公司與中國官方、軍方確實有相當程度的連結。網站首頁上便放上「聚合全球數據 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標語,也高調宣傳振華與多家與中國官方、公安、軍方關係密切的企業如拓爾思、華融、中譯語通有合作關係。甚至在公司的微信公眾號「 99 所」,還曾發表與中共官方立場接近的批評香港民主運動文章。這些因素,都令專家們對振華是否僅是進行一般的商用資訊蒐集表示懷疑。在印度,官方已經成立專家委員會調查此事。
在回覆《環球郵報》的實地採訪時,振華職員也不避諱地告知客戶包含中國政府與軍方。但在回應英國《衛報》的採訪時,該公司的孫姓主管卻否認與官方、軍方有所往來。
這份資料是由曾經在北京大學任教的美國學者鮑丁(Christopher Balding)與澳洲網路安全公司 Internet 2.0 創 辦人波特(Robert Potter)揭露。他們向數家新聞機構提供了一份部份基礎數據庫。鮑丁指出,他在 2019 年時收到告密者提供這份資料庫的資料。在與波特的 Internet 2.0 合作後,下載並重建了約10%的完整數據庫,估計約有 1TB 的文本。
鮑丁是財經與經濟政策教授,曾於在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任職9年,因發起抗議中國政府施壓審查國際研究期刊的跨國聯署遭到「人身威脅」,在2018年離開中國,轉往越南傅爾布萊特大學(FUV)任教。
澳洲《ABC》報導指出,振華宣稱他們在海外有20個資料收集節點,其中兩個確認在美國堪薩斯州與韓國首爾。《無聲的入侵:中國因素在澳洲》的作者 Clive Hamilton 向《ABC》表示,這幾乎可以肯定在澳洲有一個。一位五眼聯盟的情報官則稱呼這種情報收集方式為「馬賽克式的情報收集」,只有當資料被放到正確的位置上時才有意義。這與西方的情報收集方式並不相同。
Facebook 與 LinkIn 的發言人皆向《華爾街日報》表示,這樣的收集違反了公司政策。 Facebook 表示已經封鎖了振華公司並向其發信要求停止行為。 Twitter 則表示與振華公司之間沒有任何資料共享協議。
針對各國的質疑,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 16 日表示,他注意到振華公司已公開作出回應,表示有關報導與事實嚴重不符。有關公司已明確表示,「他們是一家私營企業,客戶是研究機構和商業團體,不收集數據,只做數據整合,有關數據都是互聯網上公開的數據。」
📰 臺灣蘋果系列報導 https://waa.tw/ZoT4ot
📰 澳洲ABC https://waa.tw/3TRyTi
📰 美國《華盛頓郵報》 https://waa.tw/THHqOz
📰 加拿大《環球郵報》 https://waa.tw/ND7i5a
📰 英國《每日電訊報》 https://waa.tw/USfAS9
📰 美國《自由亞洲電臺》 https://waa.tw/svIG1G
#中國滲透 #資安危機
🆖 「便當助理」不支薪專喬事、成中國滲透破口 公督盟:別讓立委名片成犯法通行證! https://waa.tw/M0LvqP
🆖 資訊戰專家沈伯洋:數位身分證規劃不周,台灣面對中國威脅「死更快!」 https://waa.tw/yA3yIg
🆖 紐西蘭媒體爆:在野黨領袖赴中參訪、盛讚中國,竟是中國間諜嫌疑人華裔議員楊健牽線 https://waa.tw/HWcpdb
------
#沃草需要你 #定期定額募集中
💪 每月 199 元,留下守護台灣的力量! https://waa.tw/fRm7DF
FB_watchout.tw|[email protected]|TW_watchoutTW|TG_WatchoutTW
專家學者名單資料庫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Joe:「中國和印度應該會持續僵持下去,那些區域其實都沒啥經濟價值,雙方就是不斷的擴大防禦,直到對方先受不了為止」
印度與中國邊境持續緊張,一家與中國共產黨有關的科技公司蒐集印度總統、總理等超過一萬個名人和組織的資料,利用大數據對印度進行「混合戰」,「印度快報」(The Indian Express)報導,這家與中國政府與共產黨有連結的深圳振華數據訊息技術有限公司正在蒐集印度名人資料,自稱是用大數據進行「混合戰」(hybrid warfare)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驅,振華數據訊息科技公司透過大數據,正在蒐集、監控包括總統、總理、省長、市長、議員、法官、各黨派人物等至少1350名政治人物及其家人的資料,這個數據資料庫蒐集了超過一萬名印度名人和其家人的資料,範圍涵蓋印度各省市和中央直轄區。
經過兩個多月的調查,印度快報表示,這家位於深圳的公司只花2年就利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建構了龐大的數據庫,其中至少蒐集包括總理莫迪在內的700名印度政治人物,還有460名政治人物近親資料,及100多個政治人物的家庭成員名單;此外還有350名現任和前任國會議員的資料,振華的資料庫內還有至少40名現任和前任省市長、副省市長及其家人;而印度兩大黨印度人民黨(BJP)和國大黨,及包括左翼政黨在內的其他政黨,被蒐集和監控的政治領袖至少有200人。
振華不僅蒐集政治人物和官方機構具影響力人員、關鍵職位官員的資料,根據調查,振華還蒐集印度法官、科學家、學者、記者、演員、運動員、宗教人物、社會運動人士的資料,甚至包括數百名被控有金融犯罪、腐敗、恐怖主義和走私毒品、黃金、武器與野生動植物的犯罪分子資料,領域相當廣泛。
報導刊出後不久,振華數據訊息技術公司已把公司網頁撤下,澳洲坎培拉的專家Robert Potter說,振華公司利用自由民主國家的開放資訊環境,針對個人與機構,替專制的中國當局監控外國個體是真的;他們蒐集目標對象的工作、家庭、領導角色及所處的組織等資訊,可在各方面利用,越南Fulbright大學教授Christopher Balding表示,中國蒐集外國人物的資料,演變為資訊污染、感知管理和宣傳等非軍事工具,對其他國家進行顛覆、破壞、影響或支配等所謂的「混合戰」,以達成它想達成的目的。
中印部隊5月在拉達克東部爆發對峙和衝突後,印度政府分別於6月和9月兩次宣布禁止59款和118款行動應用程式(App),其中多數來自中國,理由是懷疑這些程式蒐集印度用戶資料傳送到第三地,影響國家安全。
另外,印度先前稱,五名印度人是意外進入中國領土的獵人,但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稱,這五名印度人是「裝扮成獵人的印度情報人員」,並指印度不時以這種方式派人越界刺探中國情況,是印度「蠶食中國控制地區」的一種手段,中國已對這五人進行了警告和教育。
中國外長王毅與印度外長蘇傑生9月10日在俄羅斯莫斯科舉行會談時達成共識,保持必要距離和緩和現地事態,兩國過往也似乎曾達成共識,但不能夠保證該區有長遠的和平,但這對於在短期內為局勢降溫有幫助。
美國威爾遜智庫(Wilson Centre)副總監Michael Kugelman認為,兩國都為衝突做好凖備,但同時明白即使是規模不大的戰爭,也不是一個選項,這對國家和周邊區域來說都是災難性的,冒險開戰帶來的經濟代價太大。
已退休的印度軍方上將Vinod Bhatia表示,雖然軍隊習慣處於惡劣環境,但有機會的話,雙方仍然想避免這一點,印度軍隊近期佔據了一些山嶺位置,可以俯瞰中方人員,兩國官方沒有確認這點,兩國聯合聲明並沒有足夠的細節,例如沒有提及實質控制線,實質控制線有幾處地方仍然有爭議性,那兒亦有軍隊駐守,所以其實沒澄清到這些問題如何解決,兩國都想維持現狀,但情況有點微妙,是因為雙方對現狀的定義都不一樣,中國軍隊想深入印度聲索的領土,目前不清楚他們會否放棄這些據點。
2014年開始,中印領導人習近平和莫迪曾見面18次,中印雙方避免就衝突發表更強硬的言論是因為不想影響兩國元首曾建立的關係,另外,中國解放軍在南海、中印邊界挑釁頻頻外,更將在不丹的中部與西部建立部隊,以在即將迎來的中國、不丹第25輪邊界談判中擁有更多籌碼。
媒體Hindustantimes報導指出,自2017年洞朗事件以來,解放軍至今已入侵不丹西部的5個地區,並自稱不丹國界往內移40公里才是「新的邊界」,解放軍除了以武力攻下之外,更在占領地區修建道路與軍事設施,並在邊界巡邏、恐嚇,防止不丹王軍進入,不斷擴張領土範圍,報導以印度的角度分析,稱不丹緊鄰印度連接國土的「西里古里走廊」(Siliguri corridor),若不丹妥協於中國的國土邊界變動,將影響到印度的國防安全,因此印度也暗自在軍事、外交、國防等層面協助不丹政府。
早在6月,中國即主張擁有不丹東部的薩克滕野生動物保護區(Sakteng Wildlife Sanctuary)領土主權,占地750平方公里的薩克滕野生動物保護區,位於不丹與印度邊界,長年以來,中國官方堅稱長約600公里的中國、不丹邊界「從未正式劃定」,也讓不丹當局感到震驚,自6月中國入侵中印的實際控制線、宣稱擁有不丹東部領土以來,顯示中國在習近平的領導下,以擴張主義行事。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79329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4136347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95913
專家學者名單資料庫 在 工程會專家學者名單查詢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 ... 的推薦與評價
發文機關: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發文字號:(九十)工程企字第九○○一七六八八號. 主旨:有關前函為辦理政府採購評選委員會專家學者建議名單資料庫更新作業,業經九十 ... ... <看更多>
專家學者名單資料庫 在 工程會專家學者名單查詢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 ... 的推薦與評價
發文機關: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發文字號:(九十)工程企字第九○○一七六八八號. 主旨:有關前函為辦理政府採購評選委員會專家學者建議名單資料庫更新作業,業經九十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