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社團看到一篇文章,內容是一個創業沒多久的網友,因為創業失敗,讓自己面臨到連生活都有問題的境地,開始質疑自己是不是不該創業,甚至覺得想死。
想起那天我跟好友,台北寵物商業同業公會的理事長艾瑪,在聊我們是不是應該開一場直播,來聊聊創業的一百種死法。
認識艾瑪那年我24歲,離開新竹跟我的台積電前男友,回到台北找新的工作;那時候雅虎奇摩拍賣剛開始,於是我開始做網拍。
從五分埔拿貨到每個月飛到中國拿貨,我的網拍營業額越來越大,但是我需要的資金也越來越多。
從沒想過做生意需要周轉金,也不會控管財務,那時候我做了一個很錯誤的決定,去花錢租了一個辦公室當工作室。
我就是在工作室那裏認識的艾瑪。
流行性的網拍商品需要請高價的麻豆跟攝影師來拍攝,我沒有多餘的資金做這件事情,再加上自己其實沒有什麼時尚天分,慢慢的我的網拍帳號競爭力就比不上其他人。
後來我跟艾瑪合夥把公司搬到另一個地方去,又因為某些原因我們拆夥,但拆夥後我們還是很好的朋友。
到最後我把公司收起來,27歲那年我開始在外面上班,過著還債的日子。
到34歲之前,我一直過著負債的日子,很拮据,拮据到我奶奶看到我的破褲子,都說我是不是沒錢買褲子。(老人家不懂破褲拉)
這是我第一次創業失敗,結局非常黯淡,我現在回頭看都不知道當時怎麼走過來到現在的。
後來嬸嬸拜託我幫叔叔賣燒餅,我想說去百貨公司賣最快,打品牌也最快,所以請朋友牽線,用朋友的朋友的公司名字去簽約,到百活公司擺臨時櫃。
做燒餅很辛苦,叔叔做,我請人在百貨公司幫忙賣,我們現烤現賣,賣得很好,但是餅賣得太便宜了,燒餅一個35塊錢,蛋黃酥一個45塊,百貨公司的抽成高,還有一大堆附加的費用,後來叔叔覺得太辛苦不想再繼續下去,但是百貨公司後面的檔期我已經簽約了,所以我自己買了攪拌機,自己做餅,妹妹們在百貨公司現烤賣餅。
那一年媽媽有腦血管瘤開刀,而且在中秋之前,我跟妹妹兩個人輪流跑高雄長庚,每天晚上八點我包完餅,請男友送到百貨公司,然後我去搭高鐵到高雄,陪我媽過夜,睡在醫院的躺椅上,隔天早上陪我媽用過早餐以後,再搭第一班高鐵回來。回來以後繼續包餅。
但這個中秋節檔期是我最後一個百貨公司的檔期,原因是我用朋友的朋友的公司名字簽約,所以帳款入的是他們的公司帳戶。
那間公司周轉不靈老闆跑去大陸,我追帳還被威脅要找黑道來修理我。
這是我第二次創業失敗。
後來我在一中街租了一個攤位賣餅乾,餅乾一包100賣是要賣到什麼時候才會有生活費,所以我開始做喜餅餅乾。
這次比較順利,每個月都有一些收入,雖然說不是很豐厚,但是還能過生活。只是做生意是這樣,生意不好很煩惱,生意好也很煩惱;那時候見不多識不廣,不明白營業就是該投資機器來取代大部分人力的道理,不知道大部分餅乾都可以用一台小西餅機來解決,去借三十萬買一台小西餅機我就能夠量產,只知道傻傻用手做,畢竟都是用手一片一片做的手工餅乾,做到最後肩膀一直發炎,醫生威脅再不停止工作手就要廢了,所以我把生意停下來,結束了餅乾工作室,好好的休息了一年,並且開始利用有空的時間進修。
這是我第三次創業失敗。
後來我跑去學跳舞,同學說想跟我學做一些簡單的蛋糕,從那時候開始發現自己還蠻喜歡教學,努力進修專業讓自己可以當一個老師。這是我的第四次創業。
這一次創業我很成功嗎?其實我也不覺得,很多老師年收動輒百萬千萬,但我沒有。但是四十歲的自己已經懂得從每一次經驗當中累積了不同的養分,下次遇到同樣的困難時就比較能夠輕鬆的解決,更重要的是結交到蠻多不錯的業界朋友,他們開拓了我貧脊的眼界。
在財務上,也知道如何掌控成本,運用人力跟營業用工具來幫自己賺錢。
更重要的是,我一直保持熱誠在做我喜歡做的事,即使我出去上班的那幾年,還是每年都有包蛋黃酥,所以失敗並不讓我覺得那麼痛苦。
創業是怎麼死的?
有的人是因為想做的太多而撐死的。
有的人是因為太相信別人而死的。
有的人是因為不夠努力而餓死的。
有的人是因為走得太前面而死的。
有的人是不懂財務而死的。
有的人是賺錢之後揮霍無度而死的。
曾經我跟我媽在電話兩端為了要不要繼續兩個人都痛哭,結束創業是掙扎痛苦的,但是那不是我人生的全部,那只是我人生很小的一個部分。
最重要的是你要能接受現階段的自己,接受自己失敗的事實,接受自己其實不夠完美,然後振作起來,告訴自己,就算跌倒了不能馬上爬起來,那麼在地上躺躺休息一下也不錯啊。
有夢不一定最美,但是活著一定能遇到美好的事。希望那個網友能看到這篇文章,不要讓一時的失敗,來定義妳人生的全部。
#來貼一張我年輕時的照片
#為什麼貼這張
#因為要騙讚阿
#我都貼上空照了你們還不報名線上課你們好意思嗎
「師虎來了抽成」的推薦目錄:
- 關於師虎來了抽成 在 吱滋老師的臭臉烘焙社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師虎來了抽成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師虎來了抽成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師虎來了抽成 在 Re: [閒聊] 室內設計是不是都把客人當肥羊? - 看板WomenTalk 的評價
- 關於師虎來了抽成 在 師虎來了—居家修繕共享平台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師虎來了抽成 在 關於師虎來了評價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師虎來了抽成 在 師虎來了抽成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 - 最新趨勢觀測站 的評價
- 關於師虎來了抽成 在 找師傅跟叫外送一樣簡單!師虎來了廣告影片【峮峮系列 的評價
- 關於師虎來了抽成 在 師虎來了費用-在PTT/MOBILE01上星座命盤民俗禁忌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師虎來了抽成 在 師虎來了費用-在PTT/MOBILE01上星座命盤民俗禁忌資訊 的評價
師虎來了抽成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號召有志打破傳統菜蟲壟斷的農產品產業結構,協助小農開拓直銷通路的技術專業人士,加入方儉正在著手打造的平台。若您是專職小農,或是希望跟花東小農購買有機蔬果的朋友,也歡迎點擊至方儉版上留言參與。感謝🙏
—方儉—
獻給小農和消費者的真實資訊平台
今天和同事開會,討論【努力小農】的訂單系統。【努力小農】應該是我的最後一戰,把60前年的經驗、知識、想法都納入這個計劃中。
我做了20多年的品質培訓、檢測、認證相關的工作,不論什麼管理系統,最重要的是「真實性」,如果一個產品都不能交待是誰、在哪裡、如何、何時生產的,我們能夠相信它的品質嗎?
真實性是最容易,卻也是最難做到的。我看過無數的公司企業的認證,都是趕在最後幾天把認證需要的報表補齊;送去檢測的樣品都是精挑細選的「選手」,甚至是槍手,不能代表全部產品。而且認證、檢測單位自己的品質管理也往往是不堪一擊的,這種的信任價值鏈,有如沙丘城堡。
【努力小農】是從2018年的【努力呼吸】蛻變而來,本來是為了反空污舉報之用,進行1年多,並不成功,本來想停止了。在年初選完立委後去台東,訪問劉烱錫、徐蘭香,討論「友善環境農漁業」,接下來又碰上了新冠肺炎,在3月初日本之行回台後,再也無法出國。
窮則變,變則通。我看到市場中許多標示「小農有機生產」的產品,價格很高,但是其真實性存疑。另外,有機、良好農業規範…等認證,小農也未必負擔得起,而且認證的良莠不齊,也不是新聞。
現在智慧型手機已經十分普遍,照相功能強大,於是我思考如何做出一個簡單的手機應用程式,讓小農可以隨時拍照、打卡、上傳,就可以將生產履歷建構起來。
於是我花了半年多的時間,走訪我認識的、不認識的農民,詢問他們的需要,台東友善環境農漁業推廣中心,和慈濟大學田心綠合作社都給我許多協助,讓我在最短時間內訪問具有代表性的小農。
於是決定把【努力呼吸】轉型為【努力小農】,這不是電商,而是創造一個小農和消費者交流、交易的平台,小農可以把他們的產品真實呈現在網路上,消費者可以直接向他們購買,我們既不抽成,也不做金流,而是服務所有支持小農的利益相關的個人或組織。
30年前「綠色消費」的概念才剛萌芽,我們組織發起台灣地球日,一路走來,好像「綠色消費」一直無法生根,反而成了「漂綠」的工具,我們必須認真思考採取行動,幫助有心「綠色消費」的人有個產品真實性的平台。
半年多的訪談,發現小農需要的不是政府補助或是認證,而是有平實的通路,讓他們的產品真實呈現,消費者能夠找到他們,並能容易的訂到他們的產品。
除了許多電腦的專業外,我們必須考慮實際生產、消費的行為、心理,在網路虚擬環境中,有很多虚假不實的,相信在打開臉書、YouTube、谷歌等搜尋引擎時,不時會有假消息、假廣告冒出來,大的網路平台利用大數據操縱使用者行為、購買,甚至投票的消息時有所聞。
我們希望用最簡單、樸素的方式將小農生產、銷售呈現在消費者面前,消費者很容易訂購到小農產品。
這段時間,我用盡洪荒之力,策劃、執行、學習、檢討、改進,盡綿薄之力,幸而有許多朋友、同道的支持,大概月底會有初步的芻型,希望大家使用、批評、指教。
(很多小農產品真的很好,但是卻無法到消費者手中,這是我們要共同解決的問題。)
【努力小農】是我把過去20多年在產業中實踐ISO 9000的經驗,放入最不受控的農業、小農上,這是我的挑戰,也是實踐我對Reg.的承諾,讓原始的ISO 9000應用在小農產銷上,讓他們自我揭露他們的產品、服務品質,讓消費者參與,共同成長。
1994年3月去日內瓦參加聯合國華盛頓公約組織會議,因為當年國際保育團體以台灣保育不力,囤積了大量的犀牛角、虎骨,揚言要求制裁台灣,抵制台灣產品,農委會對外宣稱「華盛頓公約組織會制裁台灣」,其實這完全是假消息,因為華盛頓公約組織非但不是保育的,而是為了促進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而設置的公約,這公約內容並沒有「制裁」某個會員國,更何況台灣從來不是會員國。
台灣脫離國際社會太久,所以對國際組織、公約、標準、規範都很陌生,官員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見到洋鬼子就只能說悄悄話;而台灣民眾、媒體也從來不去好好看原文,問主管人員,官員說什麼,就以為是什麼,這一來台灣的國際認知度、能見度都非常低。
恰好ISO 國際標準化組織秘書處就在會場的對面,我在第一天午餐時間無意發現,第二天就找到會議空檔跑去直闖秘書處,沒想到這一闖,改變了我後半生的人生軌跡。
因為我原來不知道什麼是ISO,因為我的中華民國護照讓我差一點無法進門,但是我據理力爭,綠色消費者基金會也是國際團體,為什麼不能訪問ISO這個國際組織?他們看我誠意、決心都很足夠,問明來意,就讓我去和一位日本代表,以及ISO 9000論壇的負責人見面、訪談。
其實當時是很大膽的,根本搞不清楚ISO是做什麼的,經過了半天的介紹,我也很爽快的買了4、5千瑞士法朗他們的出版品(因為不懂,就買書來看吧。)結果成為上賓,秘書處人員很好奇,從來沒有一個亞洲人會如此大方買這麼多出版品,特別是台灣,因為台灣從來都沒有支付ISO任何版權費用,而版權費是ISO主要的收入之一。(我回台灣後,見了當時的經濟部長江丙坤,向他報告此事,但至今,台灣還是沒有支付ISO版權費、翻譯權)
簡單說,ISO是一個國際政府、產業、學術界成立的非政府機構,以技術委員會訂定各種度量衡標準,自1984年制定了第一個「管理標準」ISO 9000,之後從度量衡轉向界於有形的產品、無形的服務綜合的標準體系。
因此我認識了制定ISO 9000標準族的技術委員會主席Reg. Shaunessy,他成為我ISO入門的導師,我也很幸運的成為他的入室弟子,也是他推薦,讓我成為美國三大汽車公司供應商品質培訓系統的總培訓師。
Reg. 一直強調,當年制定ISO 9000完全沒有考慮到認證,因為標準化的目的,是為了度量衡的一致性,產業才能夠溝通,ISO 9000是針對品質的標準,但各國、各個文化、產業、公司所謂的「品質」是沒有度量衡的標準,花了7年的時間才定義清楚,是為了滿足顧客要求的過程管理系統,接著就訂出了一系列非常冗長、瑣碎的標準系列。
所以大家說的ISO 9000,並不是一個標準,而是一套體系,有20多個標準,很少人搞清楚過。我有機會進入三大汽車公司(通用、福特、克萊斯勒)的總部,共同制定汽車業供應商的品質標準系統QS-9000,後來又轉化成國際汽車業的技術規範ISO/TS 16949。
我知道台灣、第三世界國家大多數人、產業業對ISO都有很多的誤解,有些朋友說:「方儉就是做ISO的」,我總忍不住糾正,「我是做產業標準化、品質管理,和全球採購的」。
很簡單,ISO 9000的目的,就是讓顧客一目了然供應商在做什麼,產品或服務是否滿足顧客的需求,所以ISO 9001是9000族的「櫥窗」,供應商展示品質系統的20個要素,讓顧客容易和供應商溝通。可是經過顧問、認證的商業運作下,認證證書成為了標的,大家完全忽略了產品、服務的內容、過程和持續改進的績效,對我而言,這種證書比廢紙還不如。
可惜大多數人只知其皮毛,而不知整體ISO 9000體系的運作,依樣畫葫蘆,或是削足適履,畫虎不成反類虎,於是造就了一大群造ISO 9000顧問、認證吃飯的人。
Reg. 一直希望我能推動「自願揭露」替代認證,但是在產業界,沒有人聽得下去,ISO 9000有1987年版、1994年版,原本就應該作廢的,但是為了認證、顧問的生意,就一再改版,歹戲拖棚下去。但這也是無可奈何的,有需求,就有市場,市場的力量遠超乎標準制定者的初心。
經過20多年的打磨,我不斷的把ISO 9000應用到不同的產業中,有成功的,有失敗的,端看主事者的態度和決心,如果要求速效,不看過程的,我只能掛冠而去。
走了一大圈,我經常想到Reg.對我的教誨,我的工作是不是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直到今年3月,我才找到小農產銷將是我最可能回答Reg.對我的期許,他已過世10年多了,但是他對我的影響卻是與日俱增(或許是我已活到他認識我時的年紀了)。我也相信他會很高興看到我繼續他的精神、志業。
我希望能夠利用手機、資訊技術,把ISO 9000真正的系統精神貫徹到【努力小農】的實施應用上,而不是一張證書、空洞的認證。
Reg.網路上的足跡不多,這是他的訃聞:https://s.yam.com/39aYU
第一步,先讓小農提高農業技術,有能見度,產品賣得出去,能夠生存下去。也要培養一批支持小農願意長期穏定購買優質小農產品,給小農批評和鼓勵的消費者,形成共生的市場。
我只能盡我所能,提供一個透明的標準化平台,供小農與消費者聯繫溝通,促進之間的對話與交易。
原文來源:https://s.yam.com/cHZw3
師虎來了抽成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葉郎每日讀報 #一週大事版
────────────────
「不應該讓言論自由或政治正確的
擔憂妨礙我們譴責應該譴責的言論」
——史丹佛大學學生
────────────────
美國的種族騷亂在過去一週快速擴散,Twitter和Facebook兩家公司成為風暴的中心點。言論自由過去幾百年都是用來對抗政府的憲法權利,但作為人類史上前所未見的最大公共論壇,網路社群平台的守門人(也就是版主)正在扮演越來越接近政府的角色和危害。
問題:版主手上那把審查的兩面刃要怎麼用才能帶給人類文明更大的利益?
Facebook院子裡的那把火
 ̄ ̄ ̄ ̄ ̄ ̄ ̄ ̄ ̄ ̄ ̄ ̄
一週前Mark Zukerberg開始對美國總統Donals Trump貼文爭議展開一連串危機處理,沒料到這些動作反而在上週末快速發展成為Facebook內部的小風暴。
5/30週五一早Zukerberg公開貼文表示Facebook不支持Twitter過濾總統貼文的作法。隨後,Zukerberg火速召開會議對員工講話,外流的錄音檔中他說自己從一早醒來就痛苦掙扎到現在,因為他對貼文內容感到「作噁」,但又判斷他並沒有違反Facebook現有使用者條款。員工擔心Facebook對Trump的容忍可能永遠沒有底線。為了安撫他們,Zukerberg也在會議中保證只要未來Trump違反使用者條款,Facebook隨時準備好出手。
在此同時也有媒體披露Zukerberg的替代方案是週五稍晚私下打電話給Trump,微婉地告訴Trump該貼文的「語氣」和「用語」令他感到擔憂。
這一系列做法並沒有成功安撫Facebook員工的不滿。於是Twitter上接連有員工出來表示為Facebook對種族主義的包庇感到丟臉。不滿的聲音快速集結之下,他們週一迅速組織了一次居家工作遠端版的罷工,並集體向公司提出了完整的訴求。
為了回應員工的訴求,週一Zuckerberg召集了幾名黑人資深主管討論,週二隨即再舉辦會議安撫不滿的員工。外流的錄音檔中Zuckerberg的主要論點如下:
1)他說如果狀況繼續升級,Facebook會臨時提高審查標準來阻止惡意言論的傷害。先前針對疫情相關的錯誤資訊,他們就已經執行過一次臨時提高審查標準的做法。
2)他承認確實如媒體爆料所指,他週五當天有跟Trump本人通過電話。但通電話的時間是在他已經做出決定不處理貼文之後,而非講完電話才因此決定不處理貼文。
3)他承認在討論Trump貼文的決策小組中只有一名成員是黑人。
4)他承諾針對七個相關政策開始展開檢討修訂,包含重新檢視關於國家威脅使用武力時的處理原則。
5)他承認不處理Trump貼文的代價高昂,不僅損害Faceboo聲譽,同時也大大增加了他們的成本。
6)他鼓勵員工將「捍衛言論自由」視為是一個高尚的事由,雖然有其代價,但也有非常大的好處。
7)Trump確實曾經踩過Facebook紅線,而公司當時也毫不猶豫執法。他指的是Trump競選團隊偽裝成人口調查的廣告被Facebook撤掉的事件。
8)他認為言論限制很容易增加,卻很難減少,這樣一路加碼限制下去總有一天我們會後悔。
在場員工私下向記者表示Zuckerberg的表情顯示他似乎非常害怕員工會背叛他,但他在會議上的發言內容也並沒有讓員工真正釋懷。
直到昨天Zuckerberg才終於鬆口,表示Facebook願意重新檢視貼文規範的既定政策,來解決關於民眾騷亂和暴力相關貼文的處置問題,並且不排除增訂新的規範或是制定一整套全新的對策。
網路媒體The Verge也提供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觀察:Zuckerberg一直試圖把他個人情感和他作為Facebook CEO的角色嚴密隔離開來,也因此他一方面以CEO角色堅守捍衛Trump言論自由的界線,在此同時也以個人情感捐了1000萬美元給種族平權團體。但作者認為Facebook這個社群平台長久以來告訴我們一件事:
你只能有一個真實身份。
社群守門人的那把兩面刃
 ̄ ̄ ̄ ̄ ̄ ̄ ̄ ̄ ̄ ̄ ̄
回到整個社群風波的原爆點,導火線是Trump在Twitter上大肆批評加州政府推的郵寄投票會導致選票被攔截、竄改、濫用,結果他的貼文被Twitter的事實查核機制標示為誤導資訊。Trump一怒之下簽署行政命令,限制CDA美國通訊規範法案230條的適用範圍。
該條文原本用意提供法源讓網路社群平台可以限制具有冒犯性的內容,並因此給予其免責權,不必為用戶的言論負責。而Trump的行政命令用意在去除這個免責保護傘的同時,讓社群平台也失去限制發言內容的法源。
本週一個名為Center for Democracy & Technology的NGO組織因此向法院提起訴訟,主張該行政命令違反了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對言論自由的保護,並要求法院將其宣告無效。其邏輯是雖然Trump目標是讓Twitter失去法源過濾內容,但同時如果讓平台的保護傘失效反而會得到言論自由上的反效果:社群平台為了避免連帶責任,會更努力限縮言論空間。
原本的當事人Twitter的公關部門則特地發了一則貼文感謝該團體的仗義直言。但右翼媒體也很快就曝光了該組織的贊助者包含了Google、Facebook、Apple、Microsoft等科技企業,暗指他們被買通。
同一個條文也牽扯進上週另一個Google涉入的訴訟當中:
多名LGBT YouTuber聯合控告YouTube利用演算法機制來壓抑LGBT相關影片的曝光率,讓他們無法在平台上賺到錢。巧合的是原告引用的法令也是CDA美國通訊規範法案230條。本案雙方的爭點就是YouTube依據該法是否有權使用演算法來壓抑特定內容。值得注意的是,前幾天代表美國司法部向法院表示意見的代表,似乎認為總統剛剛簽署的行政明令並沒有實質改變該法的效力,因此YouTube等社群平台經營者仍有權繼續限制平台上的內容。所以吃了誠實豆沙包的司法部是在間接承認總統的行政命令是虛晃一招?
另一方面,紐約時報也雞婆地幫Twitter執行長Jack Dorsey代勞他的審查工作,詳盡檢查了一週份的Trump發文。結果統計出來139則貼文當中,至少有26則包含不實資訊,另外24則有誤導或沒有附具理由的含糊指控。總計總統大人在過去一週的貼文有高達三分之一包含有可疑資訊,而實際上遭到Twitter啟動事實查核機制而有所處置的只有少之又少的3則。Twitter的執法只是冰山一角。
另外一家社群平台Snapchat沒有像Twitter那樣直接限制Trump的貼文,也沒有像Facebook那樣對於貼文完全袖手旁觀。Snapchat 執行長 Evan Spiegel對外發佈的備忘錄指出:Trump的Snapchat帳號以及貼文將繼續存在,但將不會再出現在使用者界面上的Discover區的演算法自動推播機制當中。Trump的Snapchat在過去幾個月內快速增加訂閱人數,但Sanpchat的作法至少確保了未來該帳號的訂閱率成長不是來自於Snapchat的系統主動推播。
擁有1.6億活躍用戶的電子佈告欄網站reddit也在風起雲湧的一週捲入種族歧視言論爭論。曾任reddit臨時執行長的美國律師鮑康如批評該平台長期容忍Trump和其他用戶擴散各種仇恨、暴力和種族歧視言論,讓reddit成為白人至上主義者的溫床。許多reddit的版主也響應鮑康如的訴求,以暫時關版或是暫停熱門貼文回文權限等方式來表達抗議。該公司的共同創辦人Alexis Ohanian Sr. 週五果斷回應,宣布他已經辭去自己在該公司的職務,建議公司雇用有色人種來取代自己在董事會的諮詢委員一職,並宣示他會將自己從reddit股票上獲得的收益用來投注於服務黑人社群。
這一連串言論自由界線和審查的爭議通通撞在一塊兒,讓過去一週變成一個可以持續辯論到世界末日的言論自由週。
另一個乍看無關、卻意義重大的事件發生在美國史丹佛大學的校園裡:法學教授Michael W. McConnell在線上授課的憲法課上朗讀了美國革命領袖Patrick Henry一段含有「Negro 黑鬼」字眼的文章,但在朗讀前他特地關掉線上課程的錄影功能,避免課堂影片傳出。但爭議仍然很快就爆開。這不是該校教授第一次發生N字爭議。雖然該名法學教授強調歷史的醜陋面不應該被刻意排除,但課堂上的學生認為選在這個種族紛擾的敏感時刻特意選讀這段歷史文章,對黑人來說傷害非常大。
「我們一方面不應立刻責怪言論自由,但也不應該讓言論自由或政治正確的擔憂妨礙我們譴責應該譴責的言論」史丹佛大學黑人學生社團的副主席在一封公開信中說。
然而真正有趣的資訊在這裡——這位堅持「歷史就是歷史」的史丹佛法學教授Michael W. McConnell正好也是Facebook剛成立的全球內容審查獨立監察團的其中一名副主席。
他的態度或許也驗證了Mark Zukerberg向來的論點:有毒的言論也是言論,應該讓它進入言論市場讓每個人自己判斷。
串流大戰中的各方消長
 ̄ ̄ ̄ ̄ ̄ ̄ ̄ ̄ ̄ ̄
原本就風風火火的好萊塢串流大戰受到疫情的加速,各方消長的新聞其實都是在驗證既定的市場發展方向:
目前仍全面停業中的美國第一大連鎖電影院品牌AMC上週表示第一季預計會有21~24億美元左右的虧損,遠高過去年同期的1.3億虧損金額。在此同時,第二大品牌Cinemark第一季則虧損了5900萬美元。AMC在提交給美國證交會的報告中用語謹慎地表示:「我們相信,但無法保證,在政府解除禁令以及對民眾提供紓困之後,放映業終將因為這些被長期壓抑的出門娛樂需求而得以復甦。」
然而娛樂產業媒體Indiewire認為AMC非常擅長在疫情中利用他們第一品牌的聲量來策略性放話。
比如三月份包含AMC所有主管在內全面放無薪假的事件,以及隨後多次傳出的破產傳聞,很可能都是設計過的公關策略,藉以廣泛有效地對外傳達出「救命啊」的緊急訊息,讓上下游的房東、供應商、片廠等等夥伴能因此開始共體時艱、和他們一起挺過去。關鍵就在讓夥伴知道這個關鍵訊息:「我現在倒下對你們都不是好事」。
Indiewire的分析認為就算AMC現在倒下,實際上對好萊塢來說也不代表該品牌一年11億的票房就會像Thanos彈指一般立刻憑空消失。歷史上消失過非常多連鎖電影院品牌,其實多數據點都會被其他品牌接手。在競爭激烈的城市,就算A電影院關門大吉,觀眾還是會湧入鄰近的B電影院去看同一部電影。電影院產業確實面臨空前危機,但個別品牌的重要性其實在危機中被刻意操作放大了。不能沒有你?倒也未必。
Forbes的另外一篇報導就用數學驗證Netflix應該迅速出手買下瀕臨倒店的電影院:
因為Netflix不願遵守上架空窗期的限制,電影院業者早從2016年的《臥虎藏龍》續集就開始一路抵制,不讓Netflix投資的電影有在電影院放映的任何機會。Forbes試著在2019年全年19部Netflix自製電影中挑出5部來估算如果它們得以上電影院放映的話可以收到多少票房。最後估算出約7.9億美元票房,扣除電影院抽成、製作成本和行銷成本後,約為2億美元的可能利潤。作者認為Netflix不應坐視這種年復一年的損失,並應該趁今年底電影院體質財務最糟的時刻出手買下電影院,終結這種對消費者有害的抵制。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電影院只是在濫用市場權力來控制觀眾看得到什麼電影,而相反地Netflix則是在確保觀眾有更多內容和通路的選擇。Netflix有機會促成這個百年產業的革命,當然前提是Amazon沒有先下手為強。
全球電影院業真正恢復常態的日子還非常遙遠,也因此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的電影檔期仍在一個大風吹的持續變動狀態,因為太多電影等著上映,爭相想要卡一個離疫情遠一點的安全落點,但那些甜蜜的落點越來越稀有。片廠高層說他們就像載著滿船石油開到岸邊,卻四處找不到碼頭可以卸下昂貴石油的油輪。
除了扛著巨額成本的利息壓力,等到疫情過後再上映的方法之外,另一條路徑是像《Trolls World Tour 魔髮精靈唱遊世界》那樣挑戰VOD出租市場。最後一條路徑則是像《Greyhound 怒海戰艦》那樣一口價賣給串流。
VOD的財務優點是平台抽成比電影院低很多,串流的財務優點是立刻拿到現金,不用忍受長期資金壓力和不確定性風險。Disney的《Artemis Fowl 阿特米斯奇幻歷險》會直接上架自家串流服務Disney+。然而直上串流其實犧牲掉好萊塢過去經常操作的口碑策略:一旦電影院賣座極佳,這些票房標籤將使該片有很大的機會成功操作成為家庭娛樂市場的核彈級武器。但跳過電影院,這個策略完全無用武之地,它就是一部普通的串流電影。同時,跳過線院之後,明星或導演的票房獎金條款也會使片廠陷入一連串糾紛。疫情後的世界肯定會有一套新的電影發行規則,但好萊塢還在適應中。
關於VOD這條路,投資銀行瑞士信貸的分析師Meghan Durkin上週也在一份報告中呼籲電影院應該要對空窗期放手,讓中級成本的電影可以在上映三十天後開始開拓高單價VOD市場。高單價首輪VOD市場好萊塢已經談了十多年,卻一直在電影院的抵制下始終無法實現。直到這波疫情才讓幾家片廠趁亂推出,並證明高單價VOD確實能獲得消費者青睞。
分析師認為對Disney這種專門只搞大片的片廠可能無關痛癢,但對於Universal 和Warner Bros這些除了大片之外還繼續拍中級成本電影的片廠來說,高單價VOD可能是活命關鍵。重點在於趁著觀眾對於電影院上映的資訊熱度還沒退去的時刻,吸引他們以高單價在線上租片觀看。因為VOD平台抽成遠低於電影院,對片廠而言會形成一個讓中級成本電影存活下來的關鍵二級市場。
他的驚悚結論是:Disney和Christopher Nolan極力想用《Mualn 花木蘭》和《Tenet 天能》兩部超高成本大片讓電影院復甦,但實際效果可能適得其反。沒有健康的多元窗口讓各種規模的電影可以活下來,電影院最終將成為兩億美元以上大片專屬的貴賓席。而觀眾只能被迫回家在Netlfix或其他平台上看更多元的電影。
|新聞出處|
6/1~6/7一週大事
Facebook employees hold virtual walkout over Mark Zuckerberg's refusal to act against Trump(https://bit.ly/3dr2zFI)
Netflix May Have Lost $200 Million In 2019 Due To Threats Of Theater Boycotts - Time To Buy Them(https://bit.ly/2AyKlnu)
Exhibitors Should Allow Digital Releases for Mid-Tier Films After 30-Day Window, Analyst Says(https://bit.ly/2ZWEliU)
AMC Entertainment Sees Massive Q1 Losses Of Up To $2.4B On Writedowns In Preliminary Earnings Report(https://bit.ly/2U8l4XZ)
Lawsuit Says Donald Trump’s Executive Order Targeting Twitter, Facebook Violates First Amendment(https://bit.ly/2XZZKVA)
Hey @jack, Here Are More Questionable Tweets From @realdonaldtrump(https://nyti.ms/2Bm5PnJ)
Nine things we learned from leaked audio of Mark Zuckerberg facing his employees(https://bit.ly/2Ua5VWi)
As AMC Theaters Signals It Could Go Under, Studios Won’t Lose Its Best Screens(https://bit.ly/372sGjT)
YouTube fights back against bias lawsuit from LGBTQ creators(https://bit.ly/2XzQ9Gl)
What other social networks can learn from Snapchat’s rebuke of Trump(https://bit.ly/30eNweu)
Studios Debate When to Sell Movies to Streaming Services During Coronavirus(https://bit.ly/3dDcqIC)
What a speech controversy at Stanford tells us about Facebook’s Oversight Board(https://bit.ly/3f5ycW7)
Reddit Co-Founder Resigns, Says Company Must Replace Him With a Black Candidate(https://bit.ly/2UbmkK3)
Facebook to Review Content Policies Related to Civil Unrest, Violence(https://on.wsj.com/30fI4Io)
師虎來了抽成 在 師虎來了—居家修繕共享平台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師虎來了』APP共享平台,提供給你最專業、最安心、最便利的服務, ... 一般人,家中的可以找到專業修繕,工人不必被大建商或是設計師抽成,修繕不再是層層的剝削。 ... <看更多>
師虎來了抽成 在 關於師虎來了評價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獅虎來了是一個媒合平台,當然師傅有好有差,有平台的好處是做不好尾款不轉帳,所以做好要儘快驗收。而平台是抽成師傅的當然報價也會提高。 ... <看更多>
師虎來了抽成 在 Re: [閒聊] 室內設計是不是都把客人當肥羊? - 看板WomenTalk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bluebagel (果果:))》之銘言:
: 感慨
: 最近有親戚
: 好不容易存錢
: 買了中古屋
: 想來裝修一下好入住
: 看到有室內設計裝修
: 推出三房48萬
: 兩房38萬的活動
: 很興奮
: 結果打去
: 人家只有很不耐煩地跟他說
: 如果你預算只有這樣的話
: 我們可能沒辦法做太好喔
: 三房至少要80-100萬
: 不是常識嗎
: 哇靠裝修要80-100萬
: 室內設計是都把客戶當盤子嗎
: 還是大家都怎麼處理房子啊
: 總不能每個人都當盤子吧?
: Ikea嗎?
好啦 我要來得罪人了
室內設計的確有相當大一部分設計師或公司
都是利用資訊不對稱的手法再把客人當羊宰
大概分享一下他們的利潤結構
除了他跟你收的設計費和監工費外
最大一部分利潤在報價單
通常設計師或設計公司都會有配合的工班或統包
設計師給你的報價單裡
他會再額外拿到口袋是報價單上的數字*10%-20%
也就是說同一份設計稿你拿給統包做出一模一樣東西 只要大概打八折
然後有些機掰一點設計師 會連家電家具都幫你規劃進去
家電業我不知道收多少回扣 但家具通常是5-10%
如果你裝潢要省的話
有幾個東西不要聽信設計師的唬爛嘴
1. 木工
原則上木工越多越貴 像如果要做天花板 木工就是一定要的
但有一些木工根本浪費錢除非你有特殊需求
像是收納櫃 裝飾條或裝飾板
收納櫃最坑 一般你的收納需求其實系統櫃就可以完全解決
再來是木工吃師傅技術 遇到爛的木工 那成果比系統櫃還鳥 但價錢可能是一倍
而且現在系統板材其實很多都很厲害 做起來的客製程度其實也很高
真的除非特殊造型(圓弧狀) 不然系統櫃綽綽有餘
遙想當年我裝潢第一間房子 全部相信設計師的說法
那時候他還跟我說木工才能貼合我的尺寸 系統櫃就像其實就是家具櫃體擺進來
"尺寸是固定之外 背後可能還有空隙"<-- 就這句 讓我那場決定用木工
結果大概覺得我盤子太好騙 連廁所磁磚都用義大利進口
整場下來櫃體全木工加亂七八糟的東西 原本說好預算250萬
後來380萬 想跟他退東西還跟我說料已經叫了沒辦法退
現在想到還是覺得幹 重點還是認識的喔XD
算了 沒做功課被騙 自己活該死好
二. 線板
有設計師天花板或牆壁會幫你加裝飾性的線板 設計圖上超不明顯
但那玩意貴爆 除非你覺得這設計美到沒這線板就跟滷肉飯裡沒滷肉一樣難受
不然完全是浪費錢
三. 鐵件和裝飾性材料
同線板 你覺得有多餘的預算 想花錢弄好看一點再付就好
不要預算都要爆表了還要這個
四.家電
這個直接分享個人經驗 拜託自己去找家電比較實在
我和我妹最近都剛裝潢好一間房
大小差不多 都三房格局 冷氣需求一樣
我自己找比較好評價的冷氣找完跟我妹說 叫他跟設計師說要一樣的
結果勒 同型號同規格 我的總共14萬 我妹18萬 呵呵
我還有一台的室內機是吊隱的比較貴呢
設計師也是他朋友呢XD
五. 浴櫃 廚櫃
除非你是建商蓋好本來就附在裡面的 如果要做這些的話建議直接去廚/浴櫃品牌找
請他們直接去丈量 然後你根據你使用習慣挑你適合的
再請設計師給顏色建議就好
六. 家具
通常設計師配合的家具商都不會是多好的家具
但你每天要用的東西不用好一點 寧願把錢砸在裝飾材料上
這道理我也是不太懂 家具建議自己找
懶得找也有很多家具規劃服務可以比較 這個自己google去挑就好
但起碼你可以到他們門市直接試 中間還沒有設計師過一手價格
有些家具規劃服務其實不只規劃家具 連輕裝修都能幫你規劃
然後請配合的統包自己跟你對 不用被多收一筆
其他其實還有滿多的啦 但就懶得講了
大概是這樣
至於有人說尊重設計師美感專業! 我也很同意
專業要給價 所以我願意付設計費和監工費
但從施工成本中敲一筆 我就覺得去你媽逼
純粹宰羊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5.136.14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616050787.A.E48.html
※ 編輯: jeromeee (1.165.136.148 臺灣), 03/18/2021 15:01:37
不OK的是中間過一手就把價格墊高20% 但明明啥事都沒做
※ 編輯: jeromeee (1.165.136.148 臺灣), 03/18/2021 15:02:48
你是不是設計師!?
這篇是在說設計師就拿它該拿的 不該灌水賺價差的就不要亂灌水
※ 編輯: jeromeee (1.165.136.148 臺灣), 03/18/2021 15:06:59
我就已經說設計師用他的美感和監工服務確保品質
這部分收費我覺得很合理 越好看也應該收越貴
但你他媽工人施工和家具家電的部分多灌水是三小?
施工是設計師施工嗎 家具是他設計嗎?
還是他會親自來幫冷氣拉管 大金是他設計的?
看不懂中文 我可以英文再打一次給你看
※ 編輯: jeromeee (1.165.136.148 臺灣), 03/18/2021 15:12:16
像我妹他最後花的錢是我的一倍 我完全不知道是三小XD
※ 編輯: jeromeee (1.165.136.148 臺灣), 03/18/2021 15:28:26
專業的地方要付費我從頭到尾都同意阿
甚至覺得越專業收費要越高
不同工種發包那個專業的部分在統包 而且統包報價已經有他的利潤了阿
我有說不給嗎? 但這部分專業干設計師屁事喔
你是不是跟上面那傢伙一樣中文不好
是的話早說阿
我說的是那些品項已經收了監工費 但材料又額外灌水10-20%的設計師
設計費和監工費幾%在一開始簽約時就應該已經講好了
叫料時不可能在多這一筆
說的好像顧客沒付監工費一樣
我他媽有付監工費 現場收頭收尾檢查細節本來就是你職責所在
賺你該賺的有這麼難嗎? 就是這樣貪心才會讓人討厭
想賺多一點可以啊 明碼標價阿
看顧客同不同意嘛
不同意就解約不要做而已啊
偷偷灌水在材料那叫用"騙"的賺錢
還在那邊扯 覺得自己好像很正當一樣
沒有好嘛 就是資訊不對稱在騙錢啦
※ 編輯: jeromeee (1.165.136.148 臺灣), 03/18/2021 18:05:28
我有說我覺得設計費不該付?
設計是專業本來就該付費 越專業還要收越高
監工費省下我們自己去對統包的時間
這當然也該付
但 其他東西是付三小?
付費要有價值阿 價值在哪?
差價在那張過水的A4報價單用金子做的是不是?
統包報價給設計師 設計師報價給顧客
設計師中間改個數字就多賺 幹 設計師有多做了什麼事?
所以這不是騙是啥? 設計師請回答阿
※ 編輯: jeromeee (1.165.136.148 臺灣), 03/18/2021 18:17:59
※ 編輯: jeromeee (1.165.136.148 臺灣), 03/18/2021 18:22:29
監工費收15% 統包部分不灌水 我他媽都願意付費
但現在討論重點是設計師過一手改個數字就賺錢卻啥都沒付出
你是不是中文不好?看不懂
難怪一堆設計師只能設計人
我就直說 你們既然覺得這筆費用很合理
為什麼不直接在消費者簽約時直接跟他解釋
要用偷灌的 回答一下啊
自己都不好意思列出來的東西還合理勒
合理你媽啦
※ 編輯: jeromeee (1.165.155.175 臺灣), 03/19/2021 13:32:44
然後在收費的時候直接把你講的這些跟消費者說
不敢嗎? 為什麼說來聽聽阿
因為自己知道都在騙吧 講了心虛
※ 編輯: jeromeee (1.165.155.175 臺灣), 03/19/2021 16:26:0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