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喘病患疫情期間之照護應變策略建議》
面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相較於一般人,氣喘患者更擔心自己較容易感染新冠肺炎或感染新冠肺炎後有較差的預後。然而,目前並沒有證據指出氣喘患者較容易感染新冠病毒。
儘管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指出,中重度氣喘患者感染新冠肺炎後病症嚴重的風險可能性更大,但目前沒有研究數據支持這個說法。在探討 COVID-19 與氣喘的眾多研究中,迄今為止,絕大多數的研究都沒有發現氣喘患者感染 COVID-19 後疾病嚴重的風險增加。
此外,也沒有跡象顯示氣喘是罹患新冠肺炎的危險因子。綜上所述,相較於與更嚴重COVID-19 疾病有關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肥胖等其他風險因子,非過敏性氣喘患者一旦感染COVID-19後僅有極輕微的風險會出現較嚴重的病症。
早期研究指出在 COVID-19 患者身上應禁用類固醇,儘管其中有一些跡象顯示類固醇對重症 COVID-19病患有益。有鑑於在COVID-19患者身上使用類固醇的不同意見,許多人擔心如果他們的控制藥物是類固醇(吸入或口服)該怎麼辦?
簡短的回答是繼續服用您的控制藥物,不要停止使用。在探討類固醇是否會增加感染新冠肺炎風險的研究中,研究樣本僅來自於使用全身性類固醇治療病毒性疾病的住院病患。研究並未納入使用類固醇治療其他疾病(如:氣喘)的患者。 然而,氣喘患者需要服用控制藥物以控制疾病。
在疫情流行期間,將氣喘控制住是氣喘患者可以達成的最佳狀態。擅自停藥會使患者面臨氣喘惡化的風險,導致因氣喘惡化可能會需要去急診室或緊急住院。在疫情期間,反而因此提高了接觸COVID-19患者的風險。因此,透過持續穩定控制氣喘,實際上可減少氣喘患者感染 COVID-19 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季節性冠狀病毒株已被證實會導致急性氣喘發作。 與SARS病毒和 MERS病毒類似,雖然目前無研究結果指出新冠病毒會引起急性氣喘發作。無論如何,控制好氣喘對於氣喘患者來說都是最重要的,如此一來,一旦任何感染或過敏原所導致的氣喘惡化,患者的肺部都能做最好的準備。
➥在這次疫情流行期間,氣喘患者最基本該做的就是繼續做好您一直在做的事情——遵從醫囑繼續服用控制藥物,並將您可能出現的任何症狀告知您的醫療團隊。當然,請記住保持社交距離並勤洗手。
■ 新冠肺炎、氣喘和復課三者之間的關係
過去數周到數月期間,為了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各國政府採取封城相關措施,導致學校停校停課,使得學童教育受到影響;Abrams博士及其研究團隊指出,由於秋季為氣喘好發的季節,各國政府在考慮開放學校復學及控制第二波疫情再次流行的同時,應特別考慮患有氣喘的兒童返回學校後可能會面對的健康照護問題,例如: 若氣喘兒童氣喘發作時,其症狀與新冠肺炎呼吸道症狀類似時可能會造成混淆,或者於加強學校環境清潔時,應儘量避免使用會誘發其氣喘發作的清潔劑。
另外,關於教室開窗與否,應視戶外過敏原嚴重程度來做決定。由於目前缺乏相關指引,建議政府當局在考慮開放秋季學校復課之際,應將氣喘兒童於學校的照護納入考慮,並訂出相關的照護指引,讓校方、醫師和家長於秋季學校復課時做好準備。
■ 氣喘病患疫情期間常見問題與應變策略
🙋(問):
美國過敏與氣喘和免疫學院收到一些氣喘病人的要求,請學院代為寫信給他們的雇主,要求雇主應該讓有氣喘病史的員工於疫情期間能居家工作。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在2020年6月25號所發表的聲明指出,氣喘和感染新冠肺炎並無直接相關,另有其他因素牽涉其中,然而,目前並無研究報告證實氣喘病人會比一般民眾更容易感染新冠肺炎。因此,要如何回應這些氣喘病人的要求?
📣(答):
由於目前研究結果顯示,氣喘並不是造成疾病傳播或是病程惡化的危險因子之一,所以不能把氣喘病史當作是必須居家上班的理由。但是,如果員工氣喘的症狀很嚴重,而且一直咳嗽,那就必須要待在家直到症狀得到控制,再回到公司上班,避免影響到其他同事。沒有任何一個氣喘協會建議雇主讓有嚴重氣喘症狀的員工到公司上班,是否要居家上班應該根據社區傳播的狀況,員工自身狀況和員工工作的地點來決定。
🙋(問):
美國過敏與氣喘和免疫學院有收到老師和家長的要求,希望患有氣喘的學童在秋季學校開學時,可以暫緩回到學校上課。然而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研究證據顯示,患有氣喘的學童為感染新冠肺炎的高風險族群。學院是否可提出相關的指引或是專家建言?
📣(答):
目前並無研究證據顯示氣喘是感染新冠肺炎的危險因子,也沒有證據顯示如果氣喘的病人感染了新冠肺炎,會比一般人感染後的症狀更加嚴重,另外,也沒有臨床資料顯示新冠肺炎會惡化氣喘的症狀。因此,專家小組認為氣喘不應該成為學童暫緩回到學校上課的理由。但是專家小組建議氣喘學童的家長可諮詢其醫生,根據其專業來對這個問題來作判斷。
🙋(問):
對於一些氣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和過敏性鼻炎的病患,他們覺得戴上口罩會很難呼吸,在防疫期間除了限制他們外出的時間之外,有沒有關於口罩的型式或是材質方面的建議,使這些病患呼吸能較為順暢,能同時兼顧保護力和配戴的舒適度?
📣(答):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和相關醫療組織的網站都提到維持社交距離、勤洗手、避免群聚活動,都是可以保持健康避免感染新冠肺炎的方法,光只是戴口罩並不能取代以上三點。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布口罩只適用於非醫療用途,布織布口罩是在「捕捉病毒顆粒的能力」和「舒適度」之間取得平衡。
關於口罩的材質,兩層的布織布材質,或是一層布織布加上一層過濾層是較佳的口罩材質。然而太多層會導致透氣率差,對於氣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和過敏性鼻炎病患不見得適合。如果病患戴口罩時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應該要避免配戴口罩,因為戴口罩反而有使其呼吸的情況惡化的風險。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建議氣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和過敏性鼻炎病患外出時以頭巾(bandana)摀住口鼻,可能是最佳替代口罩的方案,因為它不會壓縮到患者呼吸的空間,戴起來是最舒服的。
備註:但是此作法並不適用於台灣,戴口罩的主要目的是要減少人與人之間病毒顆粒的傳播,建議氣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和過敏性鼻炎病患若出現呼吸症狀時儘量避免外出,或減少外出時間。
📋參考資料
■ 美國過敏與氣喘和免疫學院:
https://education.aaaai.org/resources-for-a-i-clinicians/asthma-qa_COVID-19
■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https://www.cdc.gov/media/releases/2020/p0625-update-expands-covid-19.html
https://www.cdc.gov/asthma/default.htm
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need-extra-precautions/people-with-medical-conditions.html
■ 紐約時報:
https://www.nytimes.com/2020/04/16/health/coronavirus-asthma-risk.html
📖參考論文
1. Abrams EM, McGill G, Bhopal SS, Sinha I, Fernandes RM. COVID-19, asthma, and return to school. 2020. Lancet Respir Med. 2020;8(9):847-849. doi: 10.1016/S2213-2600(20)30353-2.
2. Williamson EJ, Walker AJ, Bhaskaran K,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OVID-19-related death using OpenSAFELY. Nature. 2020;584(7821):430-436. doi:10.1038/s41586-020-2521-4
3. Yang JM, Koh HY, Moon SY, et al. Allergic disorders and susceptibility to and severity of COVID-19: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Aug 15].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20;S0091-6749(20)31136-2. doi:10.1016/j.jaci.2020.08.008
4. Gupta S, Hayek SS, Wang W,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ath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in the US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Jul 15]. JAMA Intern Med. 2020;e203596. doi:10.1001/jamainternmed.2020.3596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PGY何佳樺醫師、國立清華大學醫科系沈昆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內科部姚宗杰教授、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蔡慧如研究員摘要整理)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國立清華大學
衛生福利部
衛生福利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
衛生福利部護理諮詢會
台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系學生會
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院
私立高雄醫學大學
台灣護理學會
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
護理正義
護理人護理魂-hi,I'm CC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慢性阻塞性肺病症狀 在 羅廷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日疫情最新消息
#足跡與相關大數據公告
#若要分享請到羅廷瑋粉絲專頁可以粉享貼文
案13994為東區42歲女性,在自家家族經營的「自由小火鍋」工作,接觸者包括3名同住家人與13名親友,已匡列居家隔離與採檢,同時針對足跡史全面清消。
案13994自5月16日之後便無上班,6月12日曾至店內一樓協助網購交貨,13日曾至全聯台中樂業店購物,並於當日開始出現不適症狀,由於症狀持續未緩解,18日至醫院採檢陽性確診,目前感染源待釐清。
#疫苗接種後通報死亡案例
台中市新增4起疑因接種疫苗後死亡案例,曾局長說明,第一例為新社區80歲女性,有高血壓、中風、糖尿病、精神疾病、智能障礙等病史,長期臥床,6月16日接種疫苗,18日17時餐後於大廳休息,約半小時後由護理師發現頭忽然低下、臉色蒼白、血氧降至78至87,進行CPR後於18時緊急送到東勢農民醫院,18時06分宣告死亡。
第二例為西區71歲女性,有三高、糖尿病、心臟病、腎臟病(洗腎)等病史,6月17日接種疫苗,返家後表示有頭痛、腹瀉、接種部位疼痛及全身異樣感,無發燒;19日上午家屬發現時,已無呼吸心跳,由於今年3月因病急救時曾簽署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因此未送院急救。
第三例為烏日區42歲男性,有小兒麻痹、脊髓損傷、良性前列腺肥大等病史,長期臥床,社會局安置於護理之家,6月16日接種疫苗後食慾不振,19日送往賢德醫院,6時50分到院,但到院前心肺功能已停止(OHCA),急救無效後宣告死亡。
第四例為大里區84歲男性,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失智症等病史,6月15日接種疫苗,16日約19時開始出現呼吸喘、血氧下降情形,急診處置後入院治療,17日凌晨失去生命徵象、量測不到血壓,並於1時9分死亡,經診斷為肺炎合併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病症狀 在 好好睡覺,好好吃飯 - 李承翰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晚上睡覺打呼,可能會增加新冠肺炎的感染與重症機率】
⠀⠀
英國 BMJ 呼吸研究期刊去年 12 月發表的文獻顯示
睡眠呼吸中止症使新冠肺炎 #重症率 提高了 2.93 倍
⠀⠀
這個實驗蒐集了 455 名新冠肺炎確診者
根據需不需要住院治療分為重症與非重症
這實驗也同時分析了其他因素
包含年齡、性別、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氣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
結果發現,只要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
就足以提高近 #三倍 的住院風險
與其他危險因子無關
⠀⠀
另外一篇由 Dnnis Hwang 醫師提出的 82,000 人研究也發現
未經治療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會提高新冠肺炎的 #感染率
而每晚進行 4 小時呼吸治療的患者
在疫情流行期間的感染率顯著較低
⠀⠀
截至目前為止,文獻提到的都還只是統計學上的觀察,尚未找出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
但學者普遍推測
睡眠呼吸中止症加重了新冠肺炎的核心症狀: #缺氧
尤其在夜間
⠀⠀
同時,睡眠時血氧下降、睡眠障礙造成的免疫破壞、肥胖、慢性病等睡眠呼吸中止症相關症狀,也脫不了關係
⠀⠀
⠀⠀
從這次的疫情爆發後,我一直在思考
以我們的專業,能幫上什麼忙
⠀⠀
現在終於找到了😀
⠀⠀
⠀⠀
我將從 6/15 晚間開始
配合衛福部開設零接觸【遠距醫療視訊門診】
以 #睡眠呼吸中止症 、 #打呼 、 #磨牙 這三個項目的諮詢為主
⠀⠀
因為這幾個項目,光是問診跟診斷、建議
就足以解決一定程度的問題
而且也能從感染率與重症率上
為疫情的緩解,獻上一點微薄之力
⠀⠀
需要幫忙的,連結在這👇
http://bit.ly/SSLineat
⠀⠀
⠀⠀
——
願你能好好睡覺,好好吃飯,好好生活,口腔健康,少看牙醫。
祝福這一切盡快過去,大家都平安無事
⠀⠀
⠀⠀
參考文獻:
1. Strausz S, Kiiskinen T, Broberg M, et al. Sleep apnoea is a risk factor for severe COVID-19. BMJ Open Resp Res 2021;8:e000845.
2. Hwang D, et al. Pathophysiology,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COVID – What’s Happening in Sleep Research Right Now. Presented at: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May 14-19, 2021
慢性阻塞性肺病症狀 在 什麼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WHO預估,2020年它將成為 ... 的推薦與評價
全球每10秒鐘,就有一個人死於「肺阻塞」。九成患者是因為吸菸致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到了2020年「肺阻塞」(COPD)將僅次於心臟病及腦中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