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多了這麼多時間在家
除了運動,我也多花了點時間學英文📕
我真心覺得學習英文最輕鬆有趣的方法就是看美劇啦
能看到比較日常口語的英語而不是課本死文法
除了大家最愛的老友記
其實我覺得摩登家庭更現代更好看(用我人頭擔保)
好看到我已經11季全追完後
從頭第一季再看一次依然覺得好看!
當然從頭看著重更多時間在學他們的語法
但是最近長時間居家之後,真的覺得網路不能開玩笑
平常看影片卡一下沒甚麼感覺
現在居家時間一多,影片稍微多卡幾次我就要崩潰了😤😤😤
我才深刻體會到網速的重要性
於是馬上升級家裡的網路
看劇累了~中間還能拿手機打個電動
我推薦台灣大哥大的 ”好速成双“ 方案
手機5G上網吃到飽,家裡還有1G光纖搭配WiFi6
兩個一起辦、帳單少一張、省錢還能用更新、更快的網路!
5G的時代已經來了!快來體驗吧!
https://bit.ly/3fkgH7i
#台灣大哥大 #好速成双 #行動光纖一起辦
摩登時代學習單 在 溫士凱 Danny We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美食尋味系列 #刻在我心裡的滋味
京都的米其林餐廳,美味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又或是說基本盤。真正那些星星的背後,他們在賣的、在驕傲的、在比拼的,是從入門那一刻起的絕對精緻的五感「#京文化味」!
#和日本京都米其林二星_祇園丸山_品_京文化
文圖:溫士凱
我的京都朋友Ken說的對,如果你沒有把自己放在「#京都」裡,就一定感受不到京文化的奧妙。
那一天,我們依循著Ken的建議和安排,租了一套正式的多件式和服,並且請服裝出租店帶到飯店來幫我們著衣。而在著衣的過程中,透過那專業的穿衣技法和服裝師傅的表情裡,在一挺背、一收衣間,我開始改變自己的呼吸韻律,調整自己的體態。而一個轉身,看見在鏡子裡面的自己,我彷彿就一腳穿越了時空,來到了江戶時代,活脫脫化身為日本貴族,連眉宇之間也不自覺的流露出難得的優雅,令人好不驚豔啊!
說來也有趣,穿上了這一身和服,漫步走在花見小路上,特別是在天色漸暗的古老街頭,偶爾還會和盛裝打扮小步疾行的藝妓擦身而過,這很京都風情和時空錯置的氛圍,讓人有種飄飄然的感覺。而且印證了Ken的說法,要把自己放進京都裡,才能感受到京都的魅力魔法。因為,我自己來過京都的次數早已經數不清了,這倒是第一次如此的玩法,如此盛裝赴宴,整個心情都變得很不一樣,很是有趣。
至於那一晚我們吃的也很貴氣,是年年入選米其林二星的「祇園 丸山」京料理。
老實說,京都的京料理,一向在日本擁有極高的評價。因為它擁有千年古都的文化,無論時代如何的更迭,它的「歷史感」,是永遠都無可被取代的!因此,京料理就像是一個高級精品,只要你懂得善用四季的食材,料理的手藝不差,傳統的味道在,再加上歷史感,基本上它就可以迷倒眾生。所以Ken說,在京都吃京料理,美味是應該的,也是必備的。
不過,京都的米其林餐廳,美味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又或是說基本盤。真正那些星星的背後,他們在賣的、在驕傲的、在比拼的,是從入門那一刻起的絕對精緻的五感「京文化味」!
是啊!無庸置疑的,祇園 丸山在當季食材的選用上,還有料理技法的精緻上、口感的層次和細緻度,以及擺盤所呈現的視覺美學和詩意,都在你所可以期待的米其林星星水準。然而在進門前,第一個迎接你的是,地上那宛若剛剛梳洗完整的地板,兩旁的植被上還沾附著水珠在微光下泛著清新光點,把日本文化裡梳掃庭園,用最乾淨完美的姿態迎接客人的「禮貌」文化,展現無遺。
Ken很訝異我意識到這一點,於是停下了腳步對我微笑說:「Danny桑,只要在客人預定用餐進門的時間之前,他們都要這樣重複的做一次。」
我點點頭,我懂。因為這是日本文化裡,在摩登社會衝擊下已經漸漸消失的古老「體貼」文化!
他們擔心因為天乾物燥而帶起來的塵土飛揚,深怕客人在入餐廳之前,髒了衣裳、汙了氣味、蒙了心情,影響了用餐的五感體驗。因此,貼心的灑水增加了空中的濕度,讓客人行進在走道上時,塵土不會亂揚。
而祇園 丸山餐點的排序從季節出發,色彩美學亮睛,把京都的味、器皿的良,還有和食的詩意,以及生活的禪,像一齣描述日本傳統古典文學的能劇般,在你的眼前,無聲的、緩緩地、緊緊相扣的,呈現千年古都最驕傲的歷史感,和無可取代的古典京文化味。
那一餐,我幾乎沒什麼拍照。因為那樣的饗宴,我深深的知道,「時間」也是重要的關鍵角色之一。我不想破壞,又或是說糟蹋了廚師精心掌控和呈現的食物溫度藝術。我只想用最誠摯的心,去欣賞和享受那一夜米其林星星背後和京文化的醉心時光。
臨走前,就像日本人的風俗般,我和Ken行了近90度的禮。我要謝謝他,讓我再次回歸「本」的起點,把自己放在京都的深層滋味裡,讓五感的感受,感謝單一味蕾後面的所有努力和呈現。
說真的,我們都容易被習慣的假象牽著鼻子走,卻常常忽略了最原始的、最真誠的「初心」; 我們都容易被美麗的光環暈眩了,只習慣在光環下面跳舞,享受被照燿的美好;我們也都渴望騎乘在浪花的尖端,不是跟著浪衝,就是跟著別人的浪花走。無論你的美味享受,你的米其林星星,是為了收集數量來彰顯自己的能力;亦或是真正的品味和感動它的內涵和價值,都好。
重要的是,太在乎別人的觀點,他人的資訊,你會忘了屬於自己的畫面、自己的旅行、自己的感受。
而生活亦然,太擔心別人的評論,太追隨他人的想法,你會忘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快樂、自己的感動啊!不是嗎?
那一天Ken重新起動我放下所有的既定習慣和專業,用不同的角度和角色扮演,重新拉大自己的感受,品味一個屬於我自己的,無可取代的,五感京文化。更重要的是,重新學習如何看待「品」這個看似簡單,卻又無比深奧的文字了!
微涼的晚風吹拂在臉上,是舒服的。而那一夜江戶時代的精緻京文化,在我的心裡,留下了一個美好的永恆印記。
information
網址 : http://gionmaruyama.com/
地址 : 京・東山区祇園町南側
#日本關西觀光大使
摩登時代學習單 在 台灣服飾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日治晚期──職業婦女|
◆新興職業婦女
「高女畢業生希望成為職業婦女,畢業證書不再是新娘嫁妝」
這是日治時台灣最大報《台灣日日新報》的一則報導,而此時,一些針對職業婦女的廣告開始出現,像是「安神湯」,一款號稱可以緩解勞力疲乏的保健食品,廣告中就羅列了各式家庭主婦、女工、採茶工可能會有的職業傷害,還附有醫療專家的背書,解釋這款安神湯的妙用。
然而,除了傳統的女工以外,隨著日本政府在台灣推動現代化建設,也有了新的建設與店家興起,台灣街頭也出現了許多『新興行業』。
所謂的「新興行業」,大部分是因應都會而產生的服務業,舉凡事務員(類似秘書)、電姬(電話交換手)、打字員、車掌、店員等,都是屬於當時的新興職業,根據一九三零年的統計,台籍新興的職業婦女大概兩千多人。
即便數量不多,且職業婦女也面臨許多如同工不同酬、應徵職位有限、工時過高、職場性騷擾等問題。但擁有屬於自己的工作與薪水,仍是給了當時的女性一個獨立自主、不被丈夫嘲諷為「無為徒食」(米蟲)的生活一些希望。
◆都會女子的新時尚「長衫」
一九三零年代中後期,「長衫」,也就是現在稱的「旗袍」,開始在台灣風行起來。
即使皇民化運動已經有些苗頭,但太平洋戰爭還沒越演越烈,帶著「支那風情」(中國風)的長衫也還沒開始被禁止,所以許多經濟上能負擔的起的女性,便會裁製一兩件趕赴流行。直到一九四三年左右,台灣因為戰爭而進入空襲時期,長衫才從街頭消失。
雖然大多職業婦女的照片是穿著洋裝的正裝,但我們參考的陳進的〈婦女圖〉的畫像中,手提包與手錶是極為有特色的一部份,這兩件物品都是如今從事服務業的女性常有的配件,因此思量許久,仍是將新興職業婦女與長衫一同介紹。
[#西式熱燙]
日治中後期,台灣引進了西方熱燙技術,也有許多台灣人去日本學習髮型與美容專業(美容師),當時燙髮的價錢,大約是新興職業婦女一個月1/4或1/3的薪水。
雖然一開始民眾對於冒著蒸氣的夾子有些卻步,但接受之後,便開始流行起波紋顯著的S型捲度及小捲度的紋理,讓自己的髮型呈現捲俏的時髦模樣。
[#長衫]
日本時代的「長衫」,也就是我們現在稱的「旗袍」。臺灣早期慣稱為長衫,意即長及腳踝的連身衣著。
根據服裝製作權威施素筠教授的分析,他認為台灣式的長衫與當時民國式的旗袍,做工上有所不同,而當時民國的旗袍大多以藍色系的陰丹士林布為主,且在款式上在1940、50年代時也較台灣式的長衫寬鬆,甚至出現長褲與旗袍同時穿著的情形。
[#洋布]
陳進老師的原畫上,長衫的布料花紋是頗有新意的「衝浪小人&海邊椰子樹」。在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的紡織業逐漸發展成熟,需要有海外的市場來幫忙消耗其國內過剩的棉織品,而身為殖民地的台灣當然首當其衝,再加上 1930 年代全球性經濟不景氣,日本紡織品也開始壟斷台灣市場,也因此在日治晚期時,長衫的布料不再只限於中式風情,開始受西方文化影響或帶有日本風味。
[#手錶]
日本在幕末時期即已發展出「和時計」的機械時鐘製造技術,明治維新以後又引進西方的新技術,到1911年時,時鐘的年產量已達八十六萬支。
日本統治台灣初期,正好是日本國內鐘錶業起飛時期,隨著提倡現代化的政策推動,也帶動了機械鐘錶的成長。從1896年的進口總值24201元到1939年320972元,四十四年來需求可以說翻了十三多倍,但由於在日治時期的貿易列表裡,並沒有將「鐘」與「錶」分開,因此沒辦法確切知道懷錶或是腕錶的實際進口量。
[#提包]
將包包視為裝扮的飾品,大約是在十八世紀末後,由於附有衣袋的波浪型裙子被修身的衣服取代,女士們便紛紛去尋找可以裝載個人物品的袋子。而隨著一戰二戰的開打,物資短缺,晚宴包等華麗的手包頓時成了奢侈品,而簡潔甚至粗糙的提袋、提包,卻在之後開啟了新的流行。
[#露趾跟鞋]
這是遵照〈婦女圖〉中,畫家陳進在作品裡的設計。高跟鞋是日治摩登女性必備的裝扮之一,1931年有一則剖析臺灣摩登女孩(modern girl)的文章,描述當時在街頭上,時常可以見到三五成群的短髮女孩們手牽著手,穿著能讓足部線條更為豐美的白色高跟鞋無拘無束又活潑潑地往來著。
◆政府不允許的美麗
「初見楊女士,容貌姿麗,有如我小說『楚楚公主』中的美少女。心想她是適合穿長衫的人,但在巡警會用剪刀剪斷長衫裙裾的時代,她並沒有穿長衫出現於編輯室。」
──(西川滿,1941)
「皇民化運動」,是二戰時日本對少數民族、殖民地推行的一系列同化政策,希望藉政策讓這些族群認同自己身為日本人的身分,也因此具有「支那色彩」(中國風)的旗袍,很快地便被警務單位列為「挑發性服裝」。
而新興職業婦女更常遭到政府的注意,例如政府就曾要求女給或酌婦(陪酒女性),改穿著樸素的洋裝或兩件式套裝,或是宣導民眾把中式的盤扣改成西式扣、把開衩縫成裙等等。
即便西川滿回憶中的楊千鶴女士並不會穿著長衫出現在編輯室,但這位台灣首位女記者楊千鶴,確實有許多穿著長衫走在街上的回憶。
『……如果不是和日本人朋友同行,穿長衫對我而言實在麻煩費勁,起初也沒有意識到這些,但有時察覺到他人責備似的眼神,都不免讓穿長衫的我心頭一驚。』
『參加日軍攻陷新加坡的慶祝遊行,擦肩而過的年輕日本人女性拋下的那句「真是適合非常時期啊」,彷彿就是針對自己的長衫說的。』
在皇民化時期,男孩女孩們穿著的服裝不再只是一件單純的布料,更是一種思想培養,比如中學校開始將詰襟制服改成卡其色的戰時服裝,並加上綁腿;女校多了許多關於和服製作的課程,希望能透過服裝,讓台灣的少男少女對於日本更加認同。
各個女孩穿著長衫的理由皆不相同,有些女孩用長衫背後的政治意涵,表達自己的立場;也有女孩是單純喜愛那優美的線條,在戰爭時代努力用一匹布料活出自己的色彩。
如果服裝一直都是性別與政治的角力場,那麼她們在大環境下對美麗的小堅持,或許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對自我的追求吧。
繪師:顏文字
參考資料:陳進〈婦女圖〉、洪郁如〈旗袍•洋裝•モンぺ(燈籠褲):戰爭時期台灣女性的服裝〉、明道學術論壇〈長衫的時尚觀察-日治晚期臺灣女性的自主性意識展現〉、鄭麗玲《阮ê青春夢:日治時期的摩登新女性》、〈日治時期台灣機械鐘錶市場的發展(1895-1945)〉---呂紹理
摩登時代學習單 在 奇幻故事說不完| 2022八月科幻奇幻私房推薦書單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2022八月科幻奇幻私房推薦書單. 四星: (科)伊坂幸太郎,《MODERN TIMES 摩登時代》[獨步,2022/08](新版) 舊版心得: ... Heptabase學習討論區| 卡片盒筆記.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