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請讓自己的觀念徹底改變,「做家事」這個詞自亙古以來已背了太多原罪,光是提起就容易惹聽者反感,畢竟日常例事只是在「恢復環境原狀」,沒有一點討喜的獲得感,讓居家打掃就好似在浪費人生的美好一樣。
於是你要告訴自己,你現在要做的「不是要他一起做家事」,你現在要努力的方向,是「提升他的衛生整潔習慣」,兩者差在哪?當家事成了一件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成了兩個人住在一起的「義務」,這燙手山芋你再愛他也吃不了多久,你也很難強迫一個人要「莫名其妙」的去改變,
聰明女人別治標了來治本吧!更心機深層的做法就是從他本人開始下手!想丟一句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嗎?惰性是人性,但愛髒亂可不是,愛乾淨才是人的天性!當我第一次把家裡重頭到尾大改造一番後,他親口告訴我「看你把家裡變的好乾淨,心情好好。」這可是他親自教會我的!教學相長!
一定要抓緊這個原則讓自己發自內心的這麼認為,你的一言一行才不會又重蹈覆轍回去怨婦模式,「重複舊的做法只會得到舊的結果」!
▲你的最低底線就是不能讓他感到「討厭」!
「家是我一個人的嗎?你就不能放下手機跟我一起打掃嗎?」、「跟你說了多少次衣服不要反著脫這樣我曬衣服時還要再翻過來,不幫忙算就了可以不要一直幫倒忙嗎?」萬事起頭難,如果你之前使用的是「碎念教育」,那你現在可能要忍到內傷了,即便如此,你也要從現在起封住你的嘴,努力去改變他對打掃的怨念,重新塑造好形象!
很多人在學生時期討厭一個科目的原因是出自老師,「他好兇,考不及格就會打人。」、「作業好多都寫不完,不喜歡。」誰會心甘情願的去做一件討人厭的事情啦!人非聖賢沒那麼清高!繼續用罵的、用諷刺的、甚至語帶羞辱我保證沒有用處,都只會讓他反彈的更遠、遠到外太空!所以第一個步驟就是「請你停止」!
▲讓他體悟整齊乾淨的便利舒服,再也無法自拔!
當他對衛生整潔這件事已經可以保持「中立」態度,兩人不用一提到這個名詞就進入備戰狀態時,就是你登場大顯身手的時機啦!不會有人喜歡吃東西時旁邊有一支小強軍隊爬過,也不會有人喜歡一回家開門時就有餿水的惡臭撲鼻,沒到過一塵不染的天堂不知道「不惹一粒塵埃」有多令人愉快,來場隆重的「清潔秀」埋下愛乾淨的種子在他心中!讓他從此「由奢入儉難」!
其實整理東西、擺放歸位才是我的拿手,只要讓我有系統的整理過家裡一遍就再也不會有人找不到東西,當他那次翻箱倒櫃遍尋不著重要物品又急著出門時,「在書房左邊櫃子第二個抽屜的綠色盒子裡。」我的一句,他永恆的刻骨銘心。
洗腦也好,制約也好,總之,以身作則讓他嘗過甜頭就有了誘因,就也再回不去了唷。
▲一鼓作氣不懈怠,中場繼續衝刺才能扭轉乾坤!
改變了喜惡心態、展現過清潔的魔法讓他著迷後,接下來要走點浮誇路線。
知道用過的碗要泡過水才好刷洗、衣服曬的時候要攤開才不會留有霉味…他的行為會一點一滴慢慢起了變化,當他第一次「跟進」模仿你的行為時,請即時給他一個戲劇化又不怕羞的讚美!就像白雪公主誇讚小矮人對她的好一樣,過分親切、極端溫柔,全世界就屬你最好棒棒的口吻那樣!每做一次都請不吝嗇的給予鼓勵,若心有餘力,那就補上最後一腳送他份禮物吧!如果他喜歡研究3C產品,就讓他驚喜開箱掃地機器人、全自動洗烘碗機…等高科技,結合他的興趣,溫水煮青蛙!
▲完美是對自己的標準,青出於藍請獻上崇拜
再一次複誦,你的目的是要「提升他的衛生整潔習慣」,而不是「將他訓練的跟你一樣」,我們不是衛生局人士不要這麼咄咄逼人嘛,如果他偶爾飯後擦桌子不小心留下一粒飯粒,我會選擇在他頭撇過去的時候將飯粒抹去,若這時你忍不住開嗆「擦個桌子都擦不乾淨!還有什麼屁用啊你!」然後衝去廚房拿抹布出來怒擦,恭喜你又要回到第一個步驟,對,你又造成他對打掃的厭惡了,「做了你還要嫌,那我就都不要做就好了啊」,超過及格的部分請要求完美的人自己補上,不要勉強他人,那是一種勒索。
他甚至會有做的比你更好的時候喔!每個人的能力不同,處理問題的方式也會不同,如果有一天你熬到他青出於藍,「他發現這樣收納能省更多空間」、或是「這種手法摺衣服會更快」…那份感動是無法言喻的,請當下就大方獻上你的崇拜吧!
聽完覺得憋屈嗎?想想自己吧。他上次去以色列出差一個月時我都是一個人在家吃晚餐追劇,愛乾淨的我也是等髒碗多到擺不下水槽時才皺著眉頭開洗的啊,誰都有想癱軟的時候嘛,不要忘了他肯配合你改變自己已經是種付出了唷,他一個人是可以活在你無法想像的「男子宿舍」裡還怡然自得的呢。只要培養好了習慣,以後就只需要輕輕鬆鬆的「維持」環境,我在這岸等你,祝福你也早日功臣身退啦。
《還在獨自含淚做家事?
四個步驟讓男人衛生習慣大進化!
你要相信的是自己不是他!》
【讓自己值得你想要的一切】#兩性相處
梅姬LU✍ #maggielulumaggie
國立臺北大學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碩士班畢,橫跨銀行、證券、人壽八年金融界業務資歷,從本土龍頭銀行年度排名中嶄露頭角,躍升前三大外商銀行客戶關係維護經理,攢夠經驗值,匯聚能力,決定成就翻新。抓住那一亮閃,頓點的體悟,雕琢創作,關於自我成長,兩性相處,投資理財,工作職場,滑雪學習。📬maggielulu1106@gmail.com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金工創作展 廖偉淇專訪 實習主持人: 吳政頡 (世新大學-公共關系暨廣告學系) 拙納自在,心空無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金工創作過程中,鍛敲工藝技法的運用,常會使用到許多專業的工具及設備,當中還需對於材料科學、物理及化學,彼此間產生的原理變化有相當的理解,這...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碩士班」的推薦目錄:
- 關於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碩士班 在 梅姬LU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碩士班 在 阿布布思義/阿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碩士班 在 交通大學校友會 NCTU Alumni Associatio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碩士班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碩士班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碩士班 在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碩士班 在 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碩士班 在 研究所板 - Dcard 的評價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碩士班 在 阿布布思義/阿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當你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全宇宙都會來幫你》
💙魔髮部屋抗癌專欄:http://bit.ly/2PDU1E4
魔髮部屋 專欄4月份,歡迎大家自行分享!
-----------------
2020年一開始就過得不平靜,發生了大大小小的事。面對新冠肺炎的襲擊,我們除了做好自身的保護與照顧,相信我們所居住的地方的醫療體系與行政人員👩⚕️,接下來就是一切聽由上帝的安排了吧。
然而,工作要做,知識要學,面對有群聚感染風險的上班與上課時,科技的進步與更新,讓我們能有更安全的方式去完成我們該做的事,現在已經有許多公司與學校開始跟進,利用網路在家工作與學習,換個方式或許麻煩了些,也需要時間去適應,但至少能夠讓人民的心不這麼的戰戰兢兢。🙂
我總說,幸運如我,碩士班一年級的自己,面對研究所第二個學期,卻不是頭一次使用視訊功能的教學。💻
2019年年初,東華大學趙涵㨗校長,在一次探訪中他詢問了我是否有考慮繼續往上學習,就讀研究所❓我說,當然,我也很想回花蓮,但身體狀況跟家裡不允許我這樣做。原以為,只是一場簡單的談話,沒想到校長問了系上是不是有像傑出運動員條款那樣,針對有夢想但非自願性阻礙的學生,能夠有一個讓他們圓夢的機會?後來,我接到了當時系主任的電話,他說阿布,距離研究所考試入學報名截止還有三週,趕快先準備,後續的我們再來討論!📖
三週的時間,我準備了自傳、履歷、作品集還有翻開好多年沒有看過的設計概論跟書本,再去翻翻考古題,練習三視圖怎麼畫,然後,就上戰場了。💪
2014年的時候,我曾在一本筆記本寫下我第二人生的夢想清單,原以為「研究所」三個字,已經在我生病後的人生清單中消失,所以也從未想過要把它填入我的夢想清單上,畢竟能夠完成大四學業已經是預料之外的事,即使這是我大三時一直努力的夢想,也是大學三年就把四年的課塞完的原因,因為想要在大四那一年利用時間打工賺學費,沒想到還沒開學,我就先住進了醫院。🏥
後來,我順利的考上研究所,也在系上教授們的同意,以及開學後班上同學們的鼓勵和幫助下,進行了一場特別的視訊教育,讓我能夠在不知道未來能走多遠的生命裡,還能夠擁有這份夢想,並且執行著。🤩
諾大的宇宙,我們顯得渺小,但我們的信念,卻有著比宇宙更大的力量。此篇獻給東華大學校長和藝術與設計學系的所有師長,以及我有愛又有才華的同學們,謝謝你們,我才能因此勇敢,你們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小宇宙。💫
#擁有夢想
#比宇宙更大的力量
趙涵捷 Josh Chao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碩士班 在 交通大學校友會 NCTU Alumni Associatio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朱順一合勤獎學金」為校內最高額獎學金,獎勵學業及體育表現傑出的同學,該獎學金已連續頒發19年,共計410位學子受惠,累積總發放獎學金高達3仟5佰萬元,朱順一學長熱心捐助,對母校培育優秀人才,不遺餘力,精神令人感佩。
本屆(106學年度)「朱順一合勤獎學金」全校共計有21位得主,包含15位同學獲得「學業優異獎學金」(每名獎額為新台幣12萬元);6位同學獲得「運動績優獎學金」(總額為20萬元),同時,每位獲獎同學獲頒純銀獎牌乙面。
交大106學年度「朱順一合勤獎學金」 獎勵優秀學子不遺餘力
由合勤投資控股集團執行長朱順一先生捐款設立的交通大學「朱順一合勤獎學金」頒獎典禮,6月7日在交通大學張懋中校長的主持下,於交通大學光復校區合勤講堂盛大舉行。合勤科技創辦人暨董事長朱順一親臨頒獎典禮,期勉獲獎同學應持續努力不懈以便貢獻所學,回饋社會。獲獎學生之家長及師長也應邀出席,共享榮耀。
交通大學張懋中校長表示,「朱順一合勤獎學金」為校內最高額獎學金,獎勵學業及體育表現傑出的同學,該獎學金已連續頒發19年,共計410位學子受惠,累積總發放獎學金高達3仟5佰萬元,朱順一學長熱心捐助,對母校培育優秀人才,不遺餘力,精神令人感佩。本屆(106學年度)「朱順一合勤獎學金」全校共計有21位得主,包含15位同學獲得「學業優異獎學金」(每名獎額為新台幣12萬元);6位同學獲得「運動績優獎學金」(總額為20萬元),同時,每位獲獎同學獲頒純銀獎牌乙面。
學業優異
今年15位「學業優異獎學金」獲獎同學中,資訊工程學系三年級蘇浩禎過去就讀於新竹高中數理資優班期間,即曾獲「朱順一合勤獎學金」的獎勵。進入交大後,迄今每學期都秉持認真的學習態度,獲得全系排名第一。明年(2018)即將赴瑞士蘇黎世理工學院參加交換學生的他表示,將利用此筆獎學金在國外體驗不同的文化,且十分感謝並佩服朱學長回饋社會及教育的善行。
光電工程學系蘇傑華來自於澳門,儘管在陌生的求學環境,每學期皆獲得書卷獎,至今保持全系第一名。他因明確的規劃、堅強的執行力、不僅學業成績亮眼,其他領域亦有著傑出表現,這份求學精神深受父親影響,小時候看著父親每日清晨便前往工地,勤奮地工作直到日落,從父親身上學到 - 人要不斷地「努力」,努力地去做自己,才能擁有不平凡的人生。去年(2016)他獲澳門政府葡萄牙語學習計畫,親赴葡萄牙學習,並走訪多國。他將利用這份獎學金作為未來至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交換學生計畫的支出,也期勉本身要更努力的付出,將來能學有所成,不負朱學長的期望。
電子物理學系余凱翔凡事力求盡善盡美,在校期間始終維持全班第一名,不僅專注於學業,更熱衷參與各項活動,曾獲校運4000公尺大隊接力銀牌、系慶歌唱比賽第三名等佳績,並擔任系上營隊及系學會重要幹部,透過參與各式活動學習溝通及領導能力,可說是允文允武的全方位人才。他表示獲得這份獎學金,讓他更有自信爭取未來前往美國攻讀學位,也讓他在遇到挫折時,找到重新出發的動機。
生物科技學系謝明修同學來自於單親家庭,為減輕母親獨力撫養的負擔,大學期間每學期皆保持成績優異以爭取獎學金,其高中時因生物學科能力競試而啟發了對生物領域興趣。進入本校生科系後,參加了2015年國際基因工程機械競賽 (iGEM) ,獲得佳績拿下世界金牌。並在去年(2016)科技部大專生暑期研究計畫中,有良好的研究成果。他十分感謝朱學長提供這份獎學金的支持,將會用來支付學費,以及未來出國念書的基金。目前已計畫直接逕讀本校生物資訊與系統生物研究所博士班,修習進階課程,同時累積研究經驗,並且嘗試申請國外博士班。
管理科學系林宥儀同學,自高二起每學期維持第一名爭取減免學費,以減輕家中經濟負擔。進入交大後雖兼任家教及半工半讀,她仍然連續五個學期獲得書卷獎,展現其熱愛學習之態度及願意分攤父母重擔的孝心。目前才三年級的她已申請提前畢業並推甄進入台大國企所。朱順一合勤獎學金將作為其攻讀碩士班所需學費。她特別感謝朱順一學長的幫助,讓她能夠無後顧之憂、專心學習,未來當她具備能力時,必以朱學長為榜樣,回饋學弟妹。
運動績優
運動績優獎學金得主之一的電機工程學系四年級劉黛蓉同學,為本校羽球校隊主力球員,歷年來在梅竹賽及全國大專運動會皆有亮眼表現,但這一路走來並不容易。身為文組學生選讀了不同領域的電機系,曾為她帶來極大的課業壓力。在大一大專盃期間因著隊友全力以赴的精神,讓她起心轉念,放下執念、接納自己,在課業與校隊生活中取得平衡連結,如今鮮明的目標,成為往前的力量,即將畢業的她,感謝朱學長及隊友們的扶持,將帶著這些祝福,迎風飛翔。
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交通運輸碩士班二年級林柏廷同學,為游泳校隊成員,研究所期間參加兩次全大運,共拿下四金六銀兩銅的佳績,2016年在一百公尺蝶式項目破大會紀錄,今年雖面臨論文壓力,在個人項目仍獲得一金一銀一銅的好成績,並為本校贏得一般男子組游泳項目的總錦標,帶動全隊的整體士氣。他表示「運動」教會了他「努力與堅持」的人生態度。也是求學過程中支持的動力來源,獲得這些肯定是學生時期最棒的回憶,更是未來面對挑戰的重要基石。
(交大秘書室提供)
#交大新聞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碩士班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 金工創作展 廖偉淇專訪
實習主持人: 吳政頡
(世新大學-公共關系暨廣告學系)
拙納自在,心空無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金工創作過程中,鍛敲工藝技法的運用,常會使用到許多專業的工具及設備,當中還需對於材料科學、物理及化學,彼此間產生的原理變化有相當的理解,這也包涵在創作時,對金屬材料造形構成的重要因素。
金工創作者—廖偉淇把鍛敲當作修鍊手與心的工具,金屬從全平面到立體蜿蜒,他將創作時律動的肢體與心意合而為一,透過形而下—身體勞動的創作過程完成作品,再經由作品的呈現,傳達出形而上精神層次的心靈感受,達成身心合一的融合境界,也提升工藝創作的精神層次。總是全心地投入創作,廖偉淇在謙虛中學習並體驗,就像是一位虔心修習的僧侶,在藝術的世界之中修練,探究真善美的境界。
浸心在萬物與自然之間
週末的休閒時光,廖偉淇經常與家人出遊,往返臺北文山區附近的山林中,他特別喜愛在散步時,享受在大自然中放鬆的愉快感受,他試著去感受那空氣裡,因各種花草植物、土壤、山石,伴隨著風所帶來的豐富生機。每當靜心在自然之中,由山林間所帶來的各種感官經驗,不僅使廖偉淇的心境產生變化,對於萬物的空間讓他更覺親近,不禁忘卻時間的步伐。如此的存在感受,就像專注投入創作時的心境,專注體察週遭環境帶來的感官體驗,成為廖偉淇閱讀大自然詩歌的線索,閱讀這些詩歌的感動,也體現於他的想像力當中,成為日後作品造形的基礎。
這些藉由大自然空間誕生的感官詩歌,將廖偉淇的想像加以轉化,再運用鍛敲工藝來敲塑作品,在千錘百鍊的金屬鍛造工法裡,虔心來表達他得之於大自然的感受。經過金工敲塑創作的完成及自述,廖偉淇也希望從作品的造形來映照觀者,去反映人們內在的美感精神。
萬物之於廖偉淇—是生命共同體,對一草、一花、一木及一切的眾生,都生起同理心,需以真心對待,對於萬物都能夠感同身受的話,內在的慈悲之門就悄悄的開啟了。我們也從此可見,他以「感恩惜福」的生命哲學,來領受空間中更親近萬物的存在。
談到創作中使用的鍛敲造形技法,廖偉淇必需不斷反覆將金屬材料運用高溫來退火,使得材料具有良好的延展特性,接著再操作許多的鎚塑工具,反覆敲鎚材料來塑形,使敲鎚受力之處延展,變長變薄或收縮變厚緊密,其中反覆的鍛造工藝過程,考驗著創作者對於技術原理的科學理解,以及協調肌肉的肢體運動經驗。
從原生藝術到禪藝美學
法國藝術家尚•杜布菲(Jean Philippe Arthur Dubuffet)拋開了傳統的美學標準,他認為繪畫、雕塑及工藝等創作,皆來自創作者對於事物的強烈感受,過程完全始於創作者自己內在的動力,盡可能地不模仿,依賴古典、傳統藝術,及減少受流行與文化的訓練與薰陶。多顯現自我的心靈的創作特徵與自發性、神秘性及非商業性,形式上並非於描寫外在世界的敘述性,而多是著重於創作者的內心一面。因此尚•杜布菲提倡出著名的藝術運動Art Brut「原生藝術」。
日本學者鈴木大拙提出「禪」是一種神秘主義,認為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超越者,宇宙中存在著一種具有超越性的普遍理性。無論藝術家作品所選擇媒材、形式與表現,這都是創作者一種觀念的延伸,脫離神秘主義的曖昧差異之後,東西方文化對於禪的藝術詮釋,仍是一種思維,也是一種創作的精神關照。
當下即是的禪藝
的內心態度決定其對應之關係,常受到爭議的是禪思維過於抽象,如同以「空」來解釋虛實之間的對應關係,無法以科學的依據衡量而辯證定論。
「即使一切皆空,但也不等於虛無。」廖偉淇表示:這是其所形成的觀念真實存於人們腦海之中,創作者藉由生活行動、創作過程、作品的產出呈現等等.....任何形式所呈現的都是禪思語彙所傳達「當下即是」的美學精神與體驗。對於他來說,這種「空」本身並非是一種什麼都沒有的情況,而是代表另一種精神層次的參悟本質。
廖偉淇簡歷: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研究所碩士班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工藝設計學系,藝術學士畢
個展紀錄:
2016 「拙納自在」廖偉淇工藝創作個展,新北市板橋,致理科技大學藝文中心
2015 「恩喆洁金工木印」廖偉淇金工個展,臺北市,亞典藝術空間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碩士班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地心隱力立體創作展 藝術家吳宗彥專訪
這集除了專訪藝術家吳宗彥外,也特別訪問了他的好朋友兼工作室的搭檔 #木雕藝術家陳佩吟,他們從學生時代認識至今,請佩吟來談談宗彥作品的成長與改變。
「原質之圓」吳宗彥,以非具象造型和自然材質與地球對話
吳宗彥以非具象造型與自然材質做為創作之初,本次展出以〝圓〞的造形為主要元素,嘗試與陶、石、木等不同地球的原生材質作結合,並與之對話,從日常生活中,將任何可能的物件轉換為藝術品,在不同地方與不同人們接觸,然後將感受以藝術創作刻劃出來。
以圓的形體和原生材質的結合
吳宗彥,屏東人,一直以來都嘗試著運用最簡化的造型來訴說想法,而本次展覽更是以圓的形體作為主要展出元素,圓是個完美的形,如同人想要達到自己認為完美的境界,去除圖像或外形的直接表達,試著讓觀者能夠有更多的思考與想像空間,藝術家再以圓的造形嘗試與陶、石、木等不同原生材質作結合,並與之對話,呈現出材質和造型本身交集變化後的結果,而這也一直都是藝術家吳宗彥所追求的,回歸自身,在不同地方與不同人們接觸,然後將感受以藝術創作刻劃出來。
來自屏東的兒時記憶
生於臺灣最南邊的太陽城屏東,從小話不多但喜歡親近大自然,吳宗彥因為住在郊區的三合院裡,所以有了許多機會接觸土、木頭等地球的原生材料,其溫潤的手感深藏在吳宗彥的兒時記憶中,而在學習過程前期都是以學業為主,並沒有特別想過未來的事情,但是當大學須選擇科系時,便開始回想自己所喜歡的事物,有日文、音樂、美術這三者,最後因緣際會之下,進入長榮大學美術學系,倘若不去算童年自己亂塗鴉或做立體勞作等,大學才是吳宗彥初次踏入藝術的學習之源。
從美術學系到藝術工作室
自長榮大學美術學系開始才算是初步踏入藝術學習旅程,大學中的藝術教育,對以前都沒接觸過的吳宗彥來說,是一件不太熟悉的事,由於大學階段學習的多樣性,不論是平面還是立體,電腦繪圖或者是設計,常在晚上宿舍門禁之前,才從教室忡忡離開,有時候甚至會直接待到早上,而模仿大自然是他最常創作的方式之一,抑或是將同學不要的廢料揀拾起來,並視為重要的材料,學習過程雖然不太容易,但「選擇自己所喜愛的,便會喜愛自己所選擇的」這句話常提醒著他,大學畢業前,因為想要繼續研究這充滿未知的藝術領域,所以進入臺灣藝術大學雕塑系攻讀研究所,在這段期間更是深入探討自我創作,對於立體藝術更是義無反顧地愛上,這也更確定了吳宗彥想走的創作之路,並在畢業及退伍後,與木雕藝術家陳佩吟成立「心藝十三生活創藝」創作工作室。
發現生活中的可能,屬於吳宗彥的探索藝術
對吳宗彥而言,藝術是美感的衍伸,也是充滿樂趣的源頭,他喜歡到處旅遊,去經歷不同的感動,或者發現生活中的可能,那些常看到但卻很有趣的事物,回到創作中,吳宗彥嘗試運用不同的材料與方式作結合,從日常生活中,將任何可能的物件轉換為藝術品,不論是陶土、木頭、金屬還是石頭,以近似貧窮藝術的概念,去引發出那未知的可能,創作是一直存在,但有著許多已知與未知的形式,像是我們身處在地球,看似不變的大自然,卻始終有著無窮的變化,於是乎,以圓作為創作形式的想法漸漸誕生了。
從〝圓〞開始,不斷與陶土、木頭、石材對話
圓球在吳宗彥的創作中,起初是模仿自己所關注的地球,但持續創作後,發現圓球或許有自我的存在,從屏東出生,到了台南與台北念書,後來在澎湖當兵,目前位於苗栗三義開設工作室,在這不斷轉換環境的過程,像是球體般會持續前進與轉變方向,這樣的狀態也像在自己創作時的心態,會總是不斷地做不同的嘗試。而在創作時所使用的材質也都是大家都有機會碰到遇到的土、木、石,除了喜歡它們的色澤與溫潤外,在創作中總是能藉由對話而產生新的火花,這些屬於自然界的源頭,或許也代表著那最純粹的創作初衷。
暗房,獨特的展覽觀看形式
這次在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的展覽,主要是以不同方式展現土木石的原本樣貌,觀眾除了會看到打著燈並將作品放置於檯座上的展出方式外,一處無光的暗空間,搭配上黑色檯座,有別於前者展場的狀態,使觀者將平常所依賴的視覺趨近為零,藉由暗房形式改變展覽整體的調性,並顯示它們平常隱藏的另外一種能量,期望能讓大家在這樣的氛圍下,重新體悟自己所熟悉的自然,就像是地球的兩面,當一面是明亮的白晝,另一面則會是漆黑的晝夜,這兩種差異促使觀者去思考藝術不只來自生活,同樣也來自於新的感受,指的是不同觀看方式或角度的改變,會帶起另一種獨特的生活體驗,這想法來自於藝術家的創作過程與理念,吳宗彥認為藝術是屬於任何人,與觀者應該是非常緊密的存在,創作者只是藉著作品與展覽述說,讓觀者對自己認為熟習的事物有著新的感知與體認,而我們還是會不斷地探索,持續地認識這顆生命之星。
回歸到自然和地球本身
吳宗彥的創作源頭以非具象的造型與自然材質做為創作之初,而自然又回歸於地球本身,他認為的藝術始終出自於生活之中,但或許過於平凡,人們常會因科技資訊的繁多,而無法細細感受這些源自於自然之中的感動,所以藝術家希望藉由來自生活中能夠獲得的材料與材料本身的特性,再去思考如何呈現並凸顯材料的最佳展呈形式,然後經由展覽,讓藝術家與觀者再來一次新的冒險。(文:金車文藝中心)
吳宗彥簡歷:
2007 國立屏東高級中學畢業
2011 長榮大學美術學系畢業
2012~2014 擔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陶塑》助教
2014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碩士班畢業
2014~2015 服兵役、退伍
2015 與陳佩吟共同創立「心藝十三生活創藝」創作工作室
2015 苗栗縣銅鑼鄉新隆國民小學指導陶藝課程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碩士班 在 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淡江大學 教育科技學系 數位 學習碩士 在職專班-職業生涯再進修的好選擇. 數位 學習 認證專案計畫辦公室. 數位 學習 認證專案計畫辦公室. 71 subscribers. ... <看更多>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碩士班 在 研究所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碩畢/博畢的學長姐畢業快樂!鴻圖大展! 歡迎交流研究生學習歷程、研究所入學考試、推甄題目、解答、正備取錄取分數、考取研究所心得及系所介紹討論等與研究所相關 ... ... <看更多>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碩士班 在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紫荊季倒數四天!!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是一個以教育為主,科技為輔的科系課程內容多元豐富,包含教育心理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