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黑洞照片的真相】
二〇一九年四月世界多國合作的「#事件視界望遠鏡」計畫,以網路連線方式,同時宣布了他們所得到的所謂頭一張黑洞的照片,一時間引起社會甚大的矚目。#黑洞 是天文學中推論的一個想法,兩百多年來有許多討論和猜想,正是一個標準的理論作為,但是隨著人類探測宇宙天象能力的改進,以往天文與宇宙學家的諸般數學猜想,便日益有了相對應的證據,讓他們宣稱黑洞的真實存在
看文章 https://bookzone.pros.is/3hm4qk
👉《#一生必修的科學思辨課》
https://bookzone.pros.is/3l2j88
👉《青少年熱門科普書展》 https://bookzone.pros.is/3jqwnp
觀念套書66折 / 二本75折 / 結帳滿千再9折
#天下文化 #相信閱讀
同時也有4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寶妮老師 Bonni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到底是數學出了問題 還是我們出了問題XD ....................................... IG: charmingteacherbonnie (Bonnie老師) 粉絲專頁: 寶妮老師 https://www.facebook.com/%E5%AF%B6%E5%A...
數學猜想 在 沃草 Watchou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也聽說「黎曼猜想」被證明了嗎?那是什麼?
這一期的 #康德散步 為草民獻上白話文的黎曼猜想。
【#康德散步】
數學界在這周有一個重要消息,傳說英國數學家麥可.阿蒂亞(Michael Atiyah)爵士已經證明「黎曼猜想」。這則消息要怎麼理解?為什麼重要?
首先,什麼是「猜想」?一個數學猜想,代表一個「可能是定理,但是我們還沒辦法證明」的東西。整個數學系統,是一種經過超嚴格邏輯、步步堆砌起來的偉大系統(「公理系統」),一個沒辦法「數學地證明」的東西,即便看起來超像是對的(黎曼猜想在超過 200 億個案例下都正確),我們還是不能說這是一個數學定理,所以不能放到數學系統裡頭。
所以說,證明對於數學來說非常重要。在數學史中,有很多領先時代的數學家提出過猜想,而黎曼猜想是其中最重要的之一。黎曼猜想的證明已經困擾了聰明絕頂的數學家超過 150 年,被認為是當前的數學七大難題之一,並且,有許多「定理」都在等待黎曼猜想被證明,才能被證明。
其次,黎曼猜想的內容是什麼?這問題很複雜,而且已經有很多文章試圖解釋這件事,今天的康德散步,在這裡想給一個白話說明。
我們所要知道的只有:什麼是黎曼 ζ(zeta)函數?(雖然可能還是有點難懂。)
對於了解數學記號的人來說,黎曼 ζ 函數的形式並不困難(http://bit.ly/2zyFBeE)。如果你覺得困難也沒關係,在這裡我們只要知道,這是一個從複數對應到複數的函數。
什麼是函數?函數像是一個彈珠台,你把一個彈珠從某處放進去,它會從某處掉(對應)出來。
複數是二維的東西(一個維度是實數 R 、一個維度是虛數 iR),可以想成一個平面,請點開參考圖 http://bit.ly/2R5ciGW ,這裡有兩個平面,左邊是準備要放進函數的,右邊是放進去後對應到的:
你把左圖一個點丟到這函數裡面,會得出一個右圖的點。你把左圖的直線丟進去,會得到右圖彎彎的線(有發現這些線都是垂直的嗎?)。
黎曼猜想關心的是:黎曼 ζ 函數在什麼時候會為 0 (右圖的原點)?也就是說,零點在哪?
有一種零點不是很重要,被叫作平凡零點( -2 、 -4 等負偶數)。黎曼猜想關心的是不平凡的零點,「非平凡零點」。事實上,黎曼 ζ 函數的非平凡零點不太好找。
雖然說這些零點不太好找,但黎曼觀察了一下零點的分佈後,他認為:所有的非平凡零點的實數部份(左圖中的點的 x 座標)都會是 1/2 ,也就是說,這些非平凡零點都分佈在一條直線(左圖的 x=1/2)上。這就是黎曼猜想。
阿蒂亞爵士真的證明了黎曼猜想嗎?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圖片來源:Urban Maths: Picturing the Zeta Function http://bit.ly/2OfZajJ
▌烙哲學
◎ 作畫:沃草
◎ 來烙哲學聊天室一起抬槓: http://citizenedu.tw/
數學猜想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film
人類一發瘋,上帝就發笑(文:唐明)
稍有社交常識的人都知道,宗教話題不能上餐桌,想不到的是,今天這個禁區愈趨森嚴,令人不禁疑惑,文藝復興、啟蒙運動、達爾文……這些難道不是已經發生過了嗎?
當然世上總有一些不懼犯險的人,當所有人噤若寒蟬,在烏雲壓頂的肅殺氣氛中瑟縮的時候,這些極少數智勇雙全的鬥士,總是敢於道破虛偽矯情,挑戰陋習陳規,抗擊荒謬、醜惡、愚昧而不遺餘力,他們是一群不穿軍裝的戰士,他們用笑聲贏得掌聲和回報的時候,不要忘了,也必然會受到切齒痛恨的威脅。
像印度電影「來自星星的 PK」,這樣敢於正面挑戰宗教勢力的喜劇,我真的想不出還有哪些同樣的例子,而且這齣電影的巧妙、歡樂,調皮搗蛋的風格有點像孫悟空,對手每一次出手都撲個空,只能吹鬍子瞪眼。
電影的原名就叫 PK,是男主角的名字。男主角是個外星人,突然來到地球,而且是落在印度鄉村,展開一段奇遇。在資訊漫天,交通繁密,The World is Flat 的今天,人類大概也失去了自省的能力。
這齣電影重新演繹文學中最經典的奇遇記,在男主角大鬧笑話,出盡洋相,逗人捧腹大笑的同時,突然來一記當頭棒喝,用俊男美女的外表包裝,將愛情、家庭、民俗、時事,炒成一個大雜燴作內餡,不但色香味俱全,大餐層層疊加,滑稽、歌舞、辯論,笑淚交織,在連番摸爬滾打,載歌載舞的喜樂場面背後,也不忘輕灑一把失落與憂傷當鹽花——編導不拍電影的話,也可以去開過山車。
這齣電影另一神奇之處是,在印度治安惡名遠揚的時候,依然為印度臉上增光,令人對這個國家生出一點好感——這當然是軟實力的示範,即使明知電影不是現實,但電影呈現的形象,不可以否認,直接跟吸引力掛鈎,女主角一頭短髮,美貌、活潑、性感,顯然編導不想找一個代表印度傳統形象的美女,他們要的是一個現代人;顯然,今天這個世界也遺忘了「現代」精神:譬如理性、科學、獨立思考,先有理性,才有包容、尊重、平等、自由,和所有珍貴的現代文明。
到底甚麼是嘲弄,甚麼是侮辱,嘲笑本身到底是欺凌還是反抗,這個問題又不是甚麼數學猜想,要搞明白這兩者的分別真有那麼難?但大多數的庸眾對於校園欺凌類的謾罵,以及對強權、邪惡的明察秋毫,道破國王新衣的大膽敢言,都輕易混為一潭。否則,在巴黎的查理周報血案發生後,又怎麼會有那麼多人只輕描淡寫地說受害者該死呢?
「來自星星的 PK」,其實就是為稀缺的常識吶喊助陣,拋開傲慢與偏見,回歸純潔的本性。來到地球的外星人,當然視角「超然」,觀看這個在宇宙裡只是滄海一粟的地球,對於地球人自創的這些理論,會作何想?對於生命與存在的信仰,有的人通過宗教得到了答案,如果有的人自己思考,也找到依託,又有何不可?
當然,這個另類選擇,目前依然沒有得到廣泛認可,當你填寫入境表的時候,有時就會遇到這個難題,在宗教這一欄,其實並沒有另類選擇。這齣電影最大的「恩德」,是為所有被粗暴判作「無神論」,不能將自己的信仰歸類的人,也理直氣壯地提出了另外的觀點。
曾幾何時,「無神論」也是一個髒字,甚至直接跟共產黨畫等號,在教徒眼中簡直就是未開化的野蠻人。但原始人也普遍有信仰,都膜拜神祇,不相信某個宗教,不等於你不曾驚嘆於宇宙的浩翰,生命的奇妙,也好奇時間之河的對岸有些甚麼。電影借 PK 之口,有一番令人動容的剖白,這個創造宇宙和萬物生命的神,屬於你我他所有眾生,豈是個別宗教能說了算的?
電影份量十足,但也輕鬆易消化,尤其是中場一段寶萊塢歌舞,節奏、色彩、幽默、歡樂的夢幻氣氛,堪稱絕妙,足以載入電影史冊了。
(見 CUP Magazine 165 期「走瑞士的路」電影專欄)
數學猜想 在 寶妮老師 Bonni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到底是數學出了問題
還是我們出了問題XD
.......................................
IG: charmingteacherbonnie (Bonnie老師)
粉絲專頁: 寶妮老師
https://www.facebook.com/%E5%AF%B6%E5%A6%AE%E8%80%81%E5%B8%AB-Charming-Teacher-Bonnie-290462364959770/
PODCAST
Firstory: https://ppt.cc/f2Z9Jx
KKbox: https://reurl.cc/ra0Nv1
Spotify: https://reurl.cc/WEbpN7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OX6xr9
Google podcast: https://reurl.cc/V32y06
Pocket cast: https://pca.st/fp7r1tcr
數學猜想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為何一個酒鬼可以寫出這麼厲害的小說?
#瑞蒙卡佛 #美國小說 #文學
───
☞〈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25/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瑞蒙‧卡佛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如果你失戀了,你會怎麼處理戀人的遺物呢?把信件燒掉?把衣服剪掉?還是,把東西全數變賣,換回一筆錢,重新開始?本集我們要談論的主題正是「戀人的遺物」,來自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所有東西都黏在我們身上〉,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美國作家瑞蒙‧卡佛(Raymond Carver),一九三八年生於奧勒岡州,一九八八年去世;在他僅有的五十年生命中,多數時候並不得志:酗酒、貧窮,生活的重擔如影隨行。他的代表作全都是短篇小說,因為唯有短篇才能讓他在短時間內寫完,好趕快去做其他工作。我們常聽到「文學是生活的切片」這種說法,似乎是說作家觀察生活,從中切出局部,作為產品。但伊格言如此形容卡佛:
是生活的頹敗與殘忍構成了《當我們討論愛情》這本薄薄的小書──我承認這不是我真正想說的話,因為我真正想說的更極端而荒謬:是生活的頹敗與殘忍(而非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構成了瑞蒙‧卡佛這個人;因為他讓我感覺那些極其簡短、精準又冷酷的短篇傑作並非來自於「生活的切片」,而是來自於他自身。換言之,他片下來的其實不是故事,而是血肉模糊的他自己......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數學猜想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影片由 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深度解析系列,亦即本頻道編號7、8、9共3支影片
合併而成
───
你知道「西伯利亞歇斯底里」嗎?
───
☞〈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10/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村上春樹 #文學 #小說
────
《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是一部如假包換的愛情小說,是以小說男主角阿始,和他生命中的三個女人為中心的。阿始在小學時認識了他的青梅竹馬:島本,這是他生命中的第一個女人。島本曾罹患輕微的小兒麻痺,總是跛著一條腿走路。二人都是獨生子女,彼此陪伴,度過了童年的孤寂。小學畢業後,阿始與島本失去聯繫,在中學裡展開與「泉」的初戀。然而在此刻,第二位女人出現了──那是泉的表姊。阿始受到泉的表姊的肉體吸引,與她偷情,成為砲友,也因此深深傷害了泉。其後,於漫長乏味的大學與職場生涯後,阿始遇見了第三個女人:妻子有紀子。他與有紀子結婚,生了個女兒,經營爵士酒吧。直至某日,阿始在酒吧與島本重逢,舊情復燃,一段婚外情就此展開。
首先來看「泉的表姊」這個角色。小說中,泉的表姊甚至沒有實際的姓名。當阿始和可愛的初戀情人泉談著戀愛時,他偶然見到了泉的表姊,深受吸引。這所謂「吸引」幾乎無涉情感層面,而單單以「暴風雨般之性驅力」的形式呈現。在阿始劈腿期間,他和這位表姊的幽會是這樣的:
我和那位泉的表姊從此以後的兩個月之間,腦漿都快溶掉似地激烈做愛。我和她既沒去看電影,也沒去散步。既沒談小說、談音樂、談人生,也沒談戰爭、談革命,什麼也沒談。我們只是性交而已。我所記得的,只有在那裡的一些瑣碎的具體東西的印象而已。放在枕頭邊的鬧鐘,掛在窗上的窗簾,桌上的黑色電話機,月曆的照片,床上她脫掉的衣服。還有她肌膚的氣味,和那聲音。我什麼也沒問她,她也什麼都沒問我。
除了真正必要的時候,我們連吃喝都免了。我們只要一碰面,幾乎連口都沒開就立刻脫衣服,上床擁抱,做愛。那裡沒有階段,也沒有程序。我在那裡所提示的東西只有單純的貪慾而已。
純粹的、壓倒性地性吸引。是的,生命的表現形式之一,即是人被純粹的身體、動物慾念所驅使;阿始與泉的表姊正是如此。但另一方面,人又顯然不只有這個面向。人畢竟有感情、會思考;因此還存在另一種生命的表現形式──純粹的,愛情與親密感的原型。在小說中,這以阿始和他的青梅竹馬島本之間的愛來呈現。
愛是什麼?伊格言說,愛是,「在人世間,曾存有過這樣的情感:令你在瞬間感受到自己絕對的不完整,感受到生命本然的孤獨,感受到對對方『非如此不可』的劇烈激情與渴望,一種絕對」。阿始和島本在童年懵懂無知時,就經歷了這樣的「絕對事件」──男孩和女孩,在牽手的短暫瞬間,突然感覺對方毫無保留,誠摯的親密與溫柔。(這是不是和《1Q84》中的天吾和青豆很像呢?我們似乎已經抓到了作者村上春樹的個人偏好了,嘻嘻。)那就是愛。
在此我們看到了兩種生命形式的對比:一種是阿始與泉的表姊,出於純粹動物本能的性驅動力;而另一種,則是阿始與島本,宛如童話般的,純粹的愛情原型。然而這兩種生命型態卻都是極端的。極端便可能為人們帶來毀滅性。而村上春樹正是藉由這樣的毀滅性,將小說扣回了「虛無」這個主題。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數學猜想 在 第54集| 至今未解決的最簡單數學猜想-科拉茨猜想-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