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長庚團隊發表了一項研究,新聞是這樣下標:「純母乳寶寶注意!四個月後漏兩營養素導致長不高」一時之間引起母嬰界的小風波,有些母乳媽媽覺得自己辛苦被抹煞,紛紛秀出自己小朋友頭好壯壯的照片,也有人覺得這剛好被拿來作為長輩攻擊母乳不夠營養的素材。
我認為這就是長久以來媒體習慣聳動標題造成的後座力,仔細看完整篇文章後,我覺得最重要的一段話應該如下「母乳是寶寶獲取營養的必要來源,仍建議可餵至兩歲,但4個月起就要開始吃副食品、1歲以上最好改以實體食品為主;建議純母乳的寶寶剛出生時應每日應補充口服維他命D,400IU。4個月大後,因寶寶鐵質需求增加。鐵的補充則可藉由副食品來加強,若尚未開始使用副食品或進食狀況不佳時,則可使用口服鐵劑每天1mg/kg。」
但或許是為了流量,標題習慣性的賣關子、強化父母最在意的「長不高」反而模糊了衛教的本義。
毋庸置疑的,母乳的好處很多包含嬰兒的免疫力神經發育、降低媽媽日後癌症發生機率、幫助產後瘦身,促進母嬰感情等,而這些的確是配方奶很難取代,但相對的,母乳的確缺少維他命D,因此台灣兒科醫學會很早就建議新生兒開始每天給予400 IU口服維生素D。(個人建議可適用滴劑在乳頭上較方便)使用配方奶的新生兒若每日進食少於1,000毫升加粉,須添加400 IU口服維生素D。這一切的建議和指南,也都是為了給我們的下一代更完整的營養,讓母乳錦上添花,何樂而不為呢?
再來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明明智商、身高大多是遺傳基因注定,社會氛圍卻習慣將孩子聰不聰明,高不高的責任完全加諸在母親身上。甚至把許多研究過度延伸做負面的解讀,比如「剖腹產的孩子就是比較笨免疫力差,都是妳當初不堅持自然生」「沒餵母奶小孩容易生病,是不是妳坐月子都亂吃才沒奶」以這個新聞來看就是會變型成「都是你餵母乳小孩才會不高」。這樣「找戰犯」的行為模式對提昇生育率及母嬰照護品質不僅完全無效,更會增加產後憂鬱症的發生。
我想強調的是,每一個媽媽生產的過程、哺育小孩的經驗都是獨一無二,且各有各的難題。這類科學研究永遠是僅供參考,絕不是評量母愛夠不夠的緊箍咒。然後旁人該做的永遠是多一點行動支持,少一點言語的質疑,我想這才是真正的母親親善吧!
#新聞與兒科建議我放留言處
新聞與兒科建議我放留言處 在 #新聞與兒科建議我放留言處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這幾天長庚團隊發表了一項研究,新聞是這樣下標:「純母乳寶寶注意!四個月後漏兩營養素導致長不高」一時之間引起母嬰界的小風波,有些母乳媽媽覺得自己辛苦被抹煞, ... ... <看更多>
新聞與兒科建議我放留言處 在 [新聞] 別等孩子噴出才後悔美國協會建議安全座- 看板car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