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長知識筆記】追尋烏托邦+建築師Norman Foster+三角形的力學
機緣下看了BBC 的節目--Utopia: In Search of the Dream第2集:Build It and They Will Come。1小時的節目中講述幾百年來,世界各地不同的人為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演變出很多不同實驗性的社群和建築。
最驚喜的莫過於出現了Norman Foster的專訪。認識Norman Foster莫過於因為他是在2001年為西九設計出天幕方案的的建築師。10年後,天幕方案被推倒重來,他的設計團隊Foster+Partners卻能再次從3個方案中脫穎而出,其「城市中的公園」方案獲揀選為西九文化區的主體設計。
一查之下才發現,原來Norman Foster 是英國人!有不少在倫敦以至香港我們很熟悉的建築物都出至他的手筆,包括香港匯豐銀行總行、香港赤鱲角機場、大英博物館中庭 The Great Court、London City Hall、Millennium Bridge、Canary Wharf的8 Canada Centre、Moor House、30 St Mary Axe(Gherkin)、Willis Building、Wembley Stadium,就連Glasgow 的Clyde Auditorium和SSE Hydro都和他有關!之前真的有眼不識泰山了。
細心留意會發現,Norman Foster 的作品很多都用上了三角形的玻璃結構。原來,這是深受Buckminster Fuller的影響,Norman Foster 稱他為"Bucky", 視他為Mentor, 70年代他們相遇後Norman Foster被Bucky深深吸引,更聘請了他。片中對Buckminster Fuller也有不短的篇幅介紹,是一個非常傳奇和有前瞻性的美國建築師。有興趣的可以了解一下Buckminster Fuller的Triton City Project, Geodesdic Dome design, Dymaxion Deployment Unit(有點像蒙古包和Star War中見到的設計) 等。他亦可謂綠色環保建築的推動者,務求設計出以最少的能源獲得最大利益的建築(maximum gain of advantage from minimum energy input)。
片中還提及到一些很極端的例子:
1)Shakers [Canterbury, U.S.A]
原來美國也有一個地方叫Canterbury, 有一班名為Shakers 的人,他們有很獨特的信仰、建築和生活方式,奉行禁慾主義(celibate),不生育下一代,連家具也奉行簡約實用主義,認為外觀美不應追求,家具設計得實用而美觀只是巧合。他們的美學,影響了後世對廚房設計和家具的看法。買家具的時候不妨留意一下Shaker Kitchens 風格。
Shakers: "We're not interested in beautiful. We're interested in useful. That's all we're really interested in. If you make something absolutely useful, it's just a coincidence if it happens to be beautiful. "
2) Twin Oaks, an experimental eco-commune of rural Virginia
一個由實驗性開始的社群,至今已有50年歷史。 在資本社會中,實行共享一切的另類"共產主義"。近100個居住在這鄉郊村子中的人,共享所有東西--食物,屋,甚至是伴侶。 所有事情共同決策;有非常完善的人力資源輪更系統,確保能自給自足,每人每星期要貢獻42小時於選擇的工作上,包括耕作、煮食、清潔、製作豆腐和編織吊床的業務上等。
3) 芝加哥在1930年代的高密度公共房屋
本為解決房屋不足和住屋環境惡劣的問題,最終因逐漸變為犯毒和罪惡的温床,而在90年代全面拆卸,只餘下一幢作為博物館(National Public Housing Museum in Chicago) 記錄這段歷史。
4) Welthauptstadt Germania, 希特拉把柏林重新改造成世界首都的雄圖大計
本想在柏林市中心建一座比羅馬Saint Peter's 大16倍的圓頂形建築Volkshalle,但最後遺留下來的,是只有在柏林近郊留下多幢每條達12,000噸的大型水泥石柱。原來是用作測試柏林泥土的承載力是否可以支撐起希特拉心中夢想的超巨型建築。
5) 蘇聯時代在立陶宛(Lithuania) 興建的Palace of Concerts and Sports和在小鎮Druskininkai設計作給工人度假之用的Spa Nemunas。
6)著有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的Ebeneza Howard 的Garden City movement。英國第一個roundabout的應用便在受他影響的Letchworth Garden City。 而原來以前素食者(vegetarian) 會被視為怪人(crank)。
想知道更多這集。可看BBC:
http://www.bbc.co.uk/programmes/b091gx74
#1小時的節目資訊爆炸獲益良多
#以前的人真的很敢於想像和創新
#勇於實踐後有成功有失敗
#以前的另類到今天已變為平常
#時移世易也
#NormanFoster在倫敦的作品可變成一條tour朝聖路線
#還未全部去過呢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先娛鬼神後娛人,中國古代傳統的木偶戲,始於喪葬俑人,以奠亡人。《通典》有云:「以偶人以戲,善歌舞,本喪家之樂也。」而偶戲於漢朝以後,才開始普及成為民間娛樂之一。時至今日,木偶戲歷年發展,經歷過高峰時期,也迎來當下的低谷。 黃暉師傅,入行操演偶戲四十多年,與一般人印象中「師傅」的形象不同,沒有凌厲的...
時移世易也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先娛鬼神後娛人,中國古代傳統的木偶戲,始於喪葬俑人,以奠亡人。《通典》有云:「以偶人以戲,善歌舞,本喪家之樂也。」而偶戲於漢朝以後,才開始普及成為民間娛樂之一。時至今日,木偶戲歷年發展,經歷過高峰時期,也迎來當下的低谷。
黃暉師傅,入行操演偶戲四十多年,與一般人印象中「師傅」的形象不同,沒有凌厲的眼神或磅礴壓人的氣勢,一見黃暉師傅,基本上是想不出「慈祥」二字以外的形容詞。黃師傅指,當初因興趣入行,一做便是四十年,時至今日已成為香港偶戲界的代表人物,門生亦廣,卻沒有把自己以宗師自居,反而,他更像一位希望把畢生所學傳承給學生的老師。
黃師傅指:「碰到這些木偶就有如碰了白粉,明知它們不能賺大錢,自己卻喜歡着,沒有辦法」。追夢或許是年輕人的專利,但黃暉師傅告訴我們:堅持夢想才能修成正果。
主流的木偶戲包括有提線木偶(即「扯線公仔),掌中木偶及皮影戲。所謂提線木偶,即指一隻木偶以線操作,提線者不直接觸碰木偶,只以十六條基本線操作木偶的喜怒哀樂,抑揚頓挫。十六條基本線中,亦有四條「死線」,「死線」乃掌控木偶之基本平衡,分為「頭釘線」兩條,「胸前線」一條及「後背線」一條。眼見黃暉師傅於千絲萬縷之間操作木偶高跳低爬,拳頭手指每個動作無一不栩栩如生,不得不嘆服其心思之細密以及與傀儡之間的「默契」。
黃師傅亦向我們演示了掌中木偶及皮影戲的運作,以此展現出掌中木偶靈活生動的動作及以燈光糅合中國傳統雕刻藝術之美的皮影木偶戲。黃師傅指出,他希望將來亦有人可繼承他的木偶工藝,不欲令這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淪為舊頁,但慨嘆時至今日要讓年輕一輩付出半生去鑽研一種技藝基本上是天方夜譚。當提及何不把技藝傳授給女兒,黃暉師傅神情中亦流露出半分難過與歉意。原來師傅在女兒少時已把她送回湖南藝校學習偶戲,雖然女兒學成有功,但無奈回到香港難以銜接本地專上學校,師傅亦坦言自覺誤了女兒一生。
堅持傳統,從來不易。在香港,更似是痴人說夢。黃暉師傅年幼時追隨夢想,戮力習藝,最終得成一代師匠,本應為不少年輕晚輩學習之對象,但亦正如其本人所言,時移世易,也許是時代拒絕了他,是時代拒絕了偶戲。但黃暉師傅亦無因此輕言放棄,若時代不與我同行,便由我等追隨時代。黃暉師傅的徒弟們,積極嘗試以新科技融合傳統偶戲,正如他們2017年應邀與演藝學院共同研發以現代投影結合木偶皮影等,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成就,常於各地學校及不同機構演出並吸引了年輕一輩的興趣,黃師傅亦坦言:「唔變都唔得」。
傳統技藝能得以傳承,亦有賴新血入行學習,黃暉師傅認為做師傅,就不應「留一手」。黃師傅指,只要有人肯學,他便願意免費教,亦期望將來能把木偶傳承給弟子。克己所能,供子之學,為人老師、前輩、父親,也許黃師傅所甘願做的,就是背後默默扶持的,四十年前的追夢者。唐明皇《詠吟傀儡》中:「 刻木牽絲作老翁,雞皮鶴髮與真同; 須臾弄罷寂無事,還似人生一夢中。」彷彿亦與之相應。
黃暉木偶皮影有限公司
石硤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L302
6333 6213(黃小姐 Janet) / 9217 1635(黃暉 先生)
採訪:麥文軒
攝影:梁詠俊
剪接:李文俊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時移世易也 在 林鄭有冇可能離港?時移世易,養大一個細路究竟要幾錢? 的推薦與評價
免費『訂閱』支持D100 Radio YouTube頻道,同我地一齊撐住香港:https://bit.ly/subscribe-d100#D100Radio《#小文小宇宙》//#D100香港台節目// 時間: ... ... <看更多>
時移世易也 在 華人大本營- 時移世易、易地而處2020年即將過去,新的一年祝 ... 的推薦與評價
西方世界不斷以新冠病毒抹黑中國。不料,英國出現新型變種病毒,讓我們看清了西方世界的陰暗面。一方面,自詡紳士的英國人,做盡各種自私行為,包括在倫敦封城前逃離,也 ... ... <看更多>